第一篇:听教育专家于春祥报告有感
听教育专家于春祥报告有感
大年正月初九,尽管天寒地冻,寒风凛冽,可在临漳县第一中学五楼会议室内,座无虚席。来自全县教育系统的主要领导、各学区校长、各学校校长、中层领导,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等,正在聆听全国基础教育专家于春祥的精彩报告。报告的主题是“打造乐本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过去的一年,我们全县上下扎扎实实的开展“创建新课堂,强力提师能”活动,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大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今年我们把工作重心放在打造“乐本课堂”上,是对去年工作的完善和发展,是更高的一个层次。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追求“乐本课堂”是教育的更高境界。把打“造乐本课堂”当做我们奋斗的目标。把“满堂灌”课堂转变为“有趣”的课堂再转变为“智慧”的课堂,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来一步步实现。积极思考、探索是快乐的重要因素。积极的心态是快的源泉,把良好的情绪,积极的心态带到我们的课堂上,必然会收到良好效果。我到南东坊学区就听说有这样一位好教师,他退休后还坚持上课两年之久,不要任何报酬。我还听说学生很喜欢上他的课。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我喜欢上课,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很开心。这是不是我们的“乐本课堂”要达到的其中一个目标?还有前天晚上我在家看一场篮球赛,比赛结束了,郭艾伦所在篮球队以绝对的优势战胜了对方,他的发挥最为出色,记者马上对他进行采访,他说我在比赛的同时,也在享受比赛给我带来的无比快乐,在赛场上,他表现的很积极,很亢奋,在强在的内驱作用下,他的技艺表现的异常出色,水平发挥的淋漓尽致。
结合我们工作的实际,调整好心态,把专家于春祥报告内容的精髓,学习透彻并运用到我们实际工作当中去,去除一切干扰我们好好工作的因素,大胆营造“乐本课堂”的氛围,为临漳的教育事业增添新的活力。
第二篇:于春祥报告有感
于春祥报告总结
今天我们有幸聆听了于春祥老师所做的专题报告——《高效课堂的问题突破与创新》,听完报告使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志深受震动和启发。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于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构建理想课堂,是一个大家追求的目标,而它又似乎很是迷茫,令人似感雾里看花,于老师以幽默风趣、充满激情的语言、鞭辟入里的分析向我们传递课堂变革的理念,于老师对高效课堂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解读,从理念到实践,从课内到课外,从教师专业发展到书香校园建设,从实战角度进行了高效课堂密码的“大揭密”。课堂原本很简单,模式一变一重天。课堂教学是永恒的课题。一堂课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学生的进步,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基本功的训练、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此外,其它一切花哨的东西都应该完全舍去,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于老师的课堂、报告让我们产生了冲动,激发了灵感,使我们对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把于老师的思想内化为我们不竭的动力和源泉,改革课堂教学,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会后以学校为单位,利用教科研时间,认真学习分析于老师的教学理念,写出心得体会与感悟,教学中大胆实践,为临港的教育,为孩子的明天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
第三篇:2012年5月17日听于春祥专家报告心得体会
听于春祥专家报告心得体会
2012年5月17日,专家于春祥再次来到学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在对赵宏博及郑乾老师的两堂课亲临指导之后,又进行了精彩的报告,内容丰富,理念新颖,似一饕餮盛宴。一.信课改
思想指导行动,要想在小组合作道路上取得成功,首先要转变的便是理念。现实中的确存在课改与经验的冲突,有人认为经验打败新课改理念,因此在实践中便难以付诸行动。但正如于老师所说,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国家课改的大方向,谁能够把握课改,勇于实践,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谁就可走在教育的前头,可有一番作为。
另外,于老师从古人造字的角度追根溯源的讲了合作的必要性,并且从周易八卦的角度讲述了“以阴抱阳”、“以学定教”,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道理。
总是,只有做到心诚,而后信课改,而后服课改,最后才能走进课改中来。
二.小组合作的四块试金石
1.有无全员参与,在这里于老师强调了独学环节的落实之重要性,小组合作是人人独学的强化打击出来。小组合作中独学占六,对学群学占四,没有独学的小组合作就是瞎胡闹。没有独立思考学生就容易懒惰,形成伙伴依赖。
2.能否让学生的展示从“我”变成“我们组” 展示的是小组优化方案,而不是某个人的一枝独秀,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形成最优方案,小组的每个人都能够理解消化这一方案。当然,如果学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也万万不可抹杀。3.看小组中有没有帮扶的出现
小组合作如果只是零打碎敲,后进生便没有希望。在这里于老师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授课模式,即 ‘大板块+大问题 ’,如此才能有大容量、高效率和快节奏,将几个问题一并抛给学生,才会学出差异、利用差异、化解差异,做到“学一程、展一程、点一程、练一程”,培养学生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帮扶之后一起举手,形成合力。4.团队评价
评价要是针对整个小组的,可以是比较量化的精细评价,也可以是比较模糊的,比如,针对每个组给与相应的鼓励性评价。三.关于打造学科魅力
学科魅力的打造,于老师给出了四句话:你想要什么,就设计什么、融入什么、评价什么。
四.小课题研究金三角:题——理——文。有了题目,经过分析、并且阅读相关的书籍后,找到其中的规律或者说是道理,然后反思归纳成文,再用既成的文章中的科学道理来指导所研究的课题。
第四篇:听教育专家讲座有感
听教育名师讲座有感
冯培一
今年清明节,也就是2018年的4月7日和8日两天的时间,我们去县三高听了四位老师的报告。
这四位老师分别是郭文红老师,黄建军老师,常作印老师和李镇西老师。
这是四位老师给我的总体感受就是。对待自己的工作,像对待恋人一样。总是那么有激情!那么认真负责,耐心,细心,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有爱心。他们考虑事情都非常长远,把平时教学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都能用图片,文字的形式保存下来,这一点让我很受启发。还有就是他们这些名师之所以能成为名师,除了平时认真做大量工作之外,还有就是阅读书籍,他们都阅读了很多专业性很强的书籍,不管是与专业有关的还是课外的,都他们都可以说是知识非常丰富,学富五车的人。
咱们先来说郭文红老师,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她让家长坚持写家长日记。当然,她的家长也都很配合,家长的素质也都很高,每天都坚持给孩子写成长日记,这一点非常的让人非常佩服。
我想运用到我们学校有可能不会坚持每天都写,但是我觉得可以,让家长一周写个两三次,一两次应该是可以的。
她这一点很高明,让家长坚持写家长日记,让家长先优秀起来,家长优秀起来啦,那么孩子同时也会跟着自然非常优秀起来。这样管 1 理起班级来说就非常的得心应手啦。
郭文红老师还有一点让我感受非常深。她提倡这个锻炼身体,她说的一句话就是,健全的人格来源于健康的身体,她比较注重这个学生的身体锻炼。比如她们学校都非常注重体育锻炼,比如那个跳绳双飞,就是跳一下,绳子在脚底下过两次,这个活动她们学校就举办得有声有色。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
第二位老师是黄建军老师。这位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采用什么方式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他说了几条,我就记住其中一条就是讲故事,要走心。
如他讲了两个例子,第一个就是母爱。第二个是不怕困难,不怕挫折。
说起母爱,我们都会说,哎呀,你的妈妈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从你出生这么大一点儿,到现在长这么高,为你操碎了心。生病啦,守在你身边,如此之类的。这样说太家常,没有什么感人之处。他从网上下载最近非常流行的,你在网上就可以搜到。漫画儿加文字形式来表达母爱的题目是《来1斤母爱》。他在播放这个漫画加文字,再加上音乐,特别是他的音乐我也不知道他放什么音乐,这个让我当时非常感动,让我感动的几乎几乎是痛哭流涕,但是我没有哭出声,害怕别人笑话,但是确实是触动到了我的心灵,当然,我感觉在场的每个人的心灵都会被深深的触动。
这个有兴趣的可以下去在网上搜一下题目是《来1斤母爱》。
他讲的第二个故事呢,就是告诉孩子们如何坚强,不怕困难,迎 2 难而上,如何以一颗平常心来面对挫折这个问题。我们在给学生讲的时候,比较抽象,不知道用什么更好的方式去讲。但是他也是从网上下载了几张图片,就是几张从高处拍摄的河流的照片,不管是什么样的河流,它都是弯弯曲曲的,最后他再配上一段文字,就是没有一条河流是直的,除了运河,人工河。那么弯曲是大自然的常态,那么我们人生也是这样,困难挫折也是。我们要以一颗平常心来面对困难,既然困难是常态我们就应该去面对它,战胜它。
这个呢,也非常形象。就是他教我们老师如何用形象的,直观的,用这个触动人心的方式去传授给学生,去教育学生。
第三位老师就是4月7号下午的常作印老师。
这个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说北京还是什么地方愿意给他掏100万的安家费,让他去北京也不知道是深圳教学。我才知道,我们当老师的,还可以这么优秀啊!同志们加油吧!我们要像常作印老师那样。别人愿意花100万来请我们。
这个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用一句话,是某个企业的董事长说:你没有看过世界,哪里来的世界观?来说明读书看书的重要性,他给我们展示了他的书房有很多的书籍。
他提到21世纪最缺的不是人,而是人才。
做一个有光的老师,去感染孩子们去照亮孩子们照亮别人。
做一个了解学生的老师了解学生的班主任。
他放的去年的一段视频,就是,一个老师在监考,有一个学生不交卷子。随后老师和学生发生肢体冲突,有好几个学生上去打这个老 3 师。后来这个老师被处罚,先是连降两级,向学生道歉。后来又改成同学和老师相互道歉这个事情。
他针对这个事情要说的就是老师,很多老师根本就不了解孩子的心理。
他提到有一个观点非常新颖。他说到,让学生当成客户来对待。我们要了解客户的需求,如果我们不了解客户的需求,那么我们盲目的去做工作,是没有意义,是适得其反的。
他还提到,对待学生要慢慢来,不要心急。我们常说的紧病慢医生,那么我对待学生也是这样。他还提到,小病可以快治,但是大病一定要慢治,如果是患的绝症,神医也没辙。教育注定是有遗憾的。这个我们应该很赞同他说法。
还有他还提到这个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是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
还起到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班主任工作不能仅仅只凭时间和汗水,要靠的是智慧。你只凭时间和汗水,累死你也做不出成绩,我们做教育工作要靠智慧。他提到管理一个班级就像管理一个国家,班主任就是国王。我们要学会分工授权,学会偷懒。要不然班主任工作是非常累的,非常辛苦的。
他提到如何管理他人,如何教育他人,是世界上最难的事。当然,他还提到这个我们做教育工作的也一定要把自己的身体照顾好,千万不要让自己的生命透支。说的非常暖心。
最后,咱们来说说李镇西老师。李镇西老师我们讲了一天的时间,4月8号的上午下午都是他讲的。
他讲的最多的就是儿童视角。
和常作印老师讲的有相同之处,常作印老师说的要了解学生,而他说的是儿童视角。归根到底都是了解学生,深层次的,从心理上了解学生。
李镇西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真的是非常用心。
比如好多年前的照片,学生写过的作业,家长留下的字条,和学生在一起做游戏时的照片他都保存着留,留到现在,非常非常的用心。
给我的感觉是他在用心来经营着自己的教育事业。对学生真的是有爱心。
他提到目前的教育,有的优质课像是走秀,培养机器人,比如,鼓掌,非得:一二三,你真棒!一模一样的,培养的不是人,像是机器人!说的也是很现实。
总之,本次听课受益匪浅,醍醐灌顶!对我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指引指导的作用。
冯培一
2018年4月9日
第五篇:听于主任报告有感
从真善美破译素质教育
---------听于主任报告有感
南一小学
白絮梅
听了于主任的报告,心情很复杂。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就是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成长起来的。从学生到教师,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应试教育的弊端,正象于主任所说愈演愈烈。单从课业负担来讲,现在的学生要比我们那一代沉重的多,我们这些教师是从应试教育中走过来的,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是将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这个过程中,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真善美。这个过程中,每一位教师,每一名学生都是探索者、开拓者、实践者,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在一些人的心中素质教育就像橡皮泥,想捏成什么样就捏成什么样,甚至连搞应试教育的人口头上喊的也是素质教育,在这种情况下,素质教育是不可能真正得到有效实施的。
而于主任从真善美三个角度来破译素质教育,让我豁然开朗。的确能力是学习者对知识的内化、转化、迁移、组合、融合、拓展、运用、创新的水平和程度。人的能力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能力潜质和能力优势。但不论何种能力,都必须在学习知识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由于知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把能力发展作为教育教学过程的重点。从这个意义上讲,相对而言,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和能力是矛盾的统一体。一方面,他们是相互依存,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基础,知识的丰富有利于能力的发展,能力是知识的升华,能力的提升会促进知识的增长,两者交互作用,相得益彰。另一方面,两者相互分离,知识本身并不等同于能力,并不是知识越多能力越强,只有知识能够灵活变通、迁移、运用时,知识才能转化成学生的能力。这种转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激活知识的过程。
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怎样的形式和途径实现这种转化,转化过程中要着重解决哪些问题等等,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中心任务。如果采取应试教育填鸭式、灌输式的被动学习方式,那么这种转化必然收效甚微。只有采取交流、质疑、辩论、互动、体验、探索、实践等主动学习方式,这一转化才会变得快速而有效。新课程所提倡的理念和方法为实现这种转化提供了契机和平台。
素质既具有群体普遍性,又具有个体独特性,既具有相对稳定性,又具有持续发展性,它是一个人整体状况的描述和概括。因此,素质不是知识、能力的简单相加。有的人知识多却能力低下,有的人能力强却缺少知识和修养。只有在知识和能力合理搭配、有机结合、和谐建构的条件下,这个人才是一个有素质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是丰富的知识和卓越的技能交互作用、合理搭配的结果。
基础教育阶段,我们主张孩子们建立“金字塔”型的知识结构,即年龄越小,兴趣要越广泛,知识面要越宽,知识难度要越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段的升高,知识的深度和专业的宽度再逐步加强,这样才能促进多元能力的发展。对这样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只有按照爱因斯坦的逻辑简单性原则,为其做出最简单、最精练的逻辑概括,才能使基层教育工作者明确其核心价值,也才能使基层教育工作者抓住实施素质教育的“牛鼻子”。于主任根据自己的体会和思考把
素质教育的实质概括为:真善美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
这里,“真”就是真理、真实。真理包括知识、技能等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内在规律,也就是人们平时讲的知识体系。真实指务实、实在、求实的精神和态度。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实话实说、实实在在,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反对虚假浮夸,反对追求虚名等等,就是对真实而言的。教育的一切内容、形式和行为,都应该体现一个“真”字。
“善”就是指善良、善意、富有爱心、同情心等,它是一种人本主义关怀。“善”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深刻的概念,包括善待自我,善待别人,善待社会,善待自然。“善”是一种胸怀、一种品质、一种人格倾向。因此,“善”应该是教育的一种人性追求和理想。“美”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一种判断的感受,是每一个人所追求、所向往的境界,也是人类社会的理想境界。有了美,个体才显得丰富、优秀,有了美,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幸福、快乐,有了美,社会才会和平、稳定,充满友谊和关爱。
狭义上看,“真、善、美”分别通过知识、道德和艺术三种不同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属性。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须教学生求真、向善、唯美,换句话说,真善美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学校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是否符合这个标准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