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开展农村小学美术课教学
浅谈如何开展农村小学美术课教学
【摘要】美术教学就是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农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美术课堂的创造能力?应该采取些什么措施呢?
【In this paper】Art teaching is to make students learn painting and production ability;Can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give play to students in all aspects of talent;Can make students feel the beauty;Can make students love learning.Today's art is no longer as before, the teacher in the above picture, the students in the following picture;Quality education has entered the fine arts teaching,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make students become the master of learning;In the process of operation, pay more attention to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to explore, lets the student is easy to learn, to learn happily.The fine arts classroom is like a paradise, let students enjoy it, so how to develop the rural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rt, improve the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y? Should take what measures? 【关键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 分析 对策
【 key words 】The elementary school fine arts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in the countrysideAnalysis of thecountermeasures 我是一位偏远山区的美术教师,美术教学在我的认识中就是教师在黑板上画画,学生在底下跟着画而已。农村虽然有不少学生拥有美术天赋,但往往因为所在学校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而得不到正常的美术教育,一些农村薄弱小学的美术课堂成了名副其实的摆设课。要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美术教育工作,就应该因地制宜地利用农村的优势(处处发现资源美:田间地头,小河流水,鸡鸭成群等)开展美术教学。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农村学校美术教学不但要提高美术教学的实效性,还使农村儿童参与美术实践,获得一定的美术素养,促进农村美术教育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发展美术实践能力,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孩子的人格。基于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有限条件,师资设备等原因所造成的美术教育问题,针对当前农村美术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一)培养少儿的观察力
在引导学生绘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只有让学生在认真观察事物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形象的表现或再现该事物。因此美术课的教学可以直接促进儿童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这种能力在其他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二)培养少儿的想象力
美术教育对儿童想象力的培养已经是被大家所证实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世界上的任何知识都重要。”而美术课实践中,学生最需要的就是想象力,在绘画中,学生需要依靠想象力去完善形象,创造形象。
(三)培养少儿的创造力
小学美术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儿童的绘画与成人的不一样,甚至比成人更纯真,更富有创造性。所以小学美术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个过程,学生可以在形象的再现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依靠想象力进行主观上的创作。
(四)培养少儿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育的重要目的正是树立学生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审美观。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以及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创作逐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从而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并且加强其对美的辨别能力。
二、当前农村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农村学校,特别是广大山区农村学校,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没有得到充分认识,美术学科的开课和教学情况并没有引起正真重视和落实,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严重滞后,成效甚低,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落后的经济现状制约美术教学的发展
农村相对于城镇而言,人口以农民为主,经济来源单一,经济基础差、发展速度慢。落后的经济成为制约美术教学发展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在教学实践中具体表现为:学校缺乏相应的美术教学设备,学生买不起学习工具,课堂教学难度大。美术教学至今依然延续着教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在下面跟着画的模式。
(二)师资力量薄弱
落后的经济使得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专业人才匮乏,业务素质低下。据我了解,大多数农村小学没有配备相应的美术教师,有能力的、业务水平强的老师不愿意待在这穷乡僻壤。学校里担任美术老师的多半都是半路出家,有的学校则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对美术教育的基础知识缺乏了解,甚至是一知半解。
(三)对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的教育背景下,美术课已发展成为普通中小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然而在落后的农村中小学他们很少接受过专业的美术教育,美术熏陶更是少之又少,所以他门对美术的认知几乎为零。在大多数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没有机子应有的地位,它的存在如同虚设,尽管有教材、有老师、有作业,但是真正落实的美术课堂教学很少。许多农村中小学,把美术课视为“负课”可上不可上,在教学任务紧的时候,美术课就会让位与“主课”摇身变成了“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
(四)家长的错误认知造成的美术教育问题
在农村,家长在乎的不是孩子是否得到了全面发展,只在乎今天学会了几个字,背会了几首唐诗等,把孩子的爱好当做不务正业,不支持甚至干扰反对。孩子要买一个作业本、一本字典,家长会第一时间买给孩子,如果要一盒彩笔、一袋素描纸,家长就会抱怨:“你们老师不是要这就是要那,没给你们教多少知识,尽带着你们玩了,考试成绩就那么一点儿。”作为启蒙老师的家长存在的这种错误认知,从根本上磨灭了孩子接受美术教育的热情。
三、改变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利用乡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众所周知,上美术课,要准备很多材料,如:橡皮泥、积木等等,要购买这些材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如果没有这些材料,美术课便难以开展。为了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我提倡教师可将乡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没有橡皮泥制作泥塑,可以使用随处可得的黏土,马铃薯、红薯同样可用;没有积木,山上的茅草、高粱杆同样可以做造型;漫山遍野的松果、树皮、稻草,还有鸡蛋壳、毛线、碎布、都可以用来制作手工艺品。于是美术课堂便成为学生的手工作坊,别具一格的装饰画也应运而生,用茅草的花穗做成的猫头鹰,用茅草茎编成的风车,用碎布做成的仕女图,用皱纹纸做成的白雪公主,最精彩的是利用我们生活中各种废弃的玻璃、陶瓷、硬塑瓶子等做的沙瓶画,由于细沙质地粗糙,沙瓶画显示出了丰富的肌理效果,美妙极了!“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做个有心人,善于在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去粗取精,提炼适合于学生的美术资源,潜移默化地培养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农村孩子参与美术实践。
(二)动手实践,多措并举激发学生美术创作的热情
在农村,人们的生活淳朴而又丰富多彩,农村人民以其独特的方式进行着创造美的活动。在乡土文化中,在劳动过程中,每一个场面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这些直接来源于现实生活的艺术源泉,都是美术课很好的写生素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身背画夹、手拿画笔,自由大胆地去描绘,去赞美自己的家乡,让学生在熟悉的家乡中寻找美,在取材的过程中欣赏美,在作画的过程中创造美。这样的活动不但使学生兴趣盎然,领略大自然的美,同时还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美术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因为,在乡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就地取材的机会会更多,如开展剪纸、树叶粘贴画、花草粘贴画、泥人捏制等教学。这类教学既经济实惠,又能提高孩子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要把乡土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开展各种展览活动,如“乡土景观风景写生作品展”、“家乡美书画展”等,还可以与其他学科联系共同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科横向联系,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热情,利用美术作品展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对人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的好,“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一位智者曾经这样说过,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创新,发展将无从谈起,而创新的源泉就是兴趣。可见兴趣是一切发展、创作的基础。不管做什么事情,有兴趣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就可能产生某种悟性。兴趣是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它能够成为学习的直接动力。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就会主动去学。学生的学习只有建立在一个感兴趣的基础上,只有当他们真正懂得学习的重要性,才能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兴趣”。兴趣越浓,求知欲望越强,学习的注意力就越集中,学生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因此我认为,要重视激发学生主体的学习兴趣,努力调动主体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最佳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圆满地完成教学实践任务。
(三)搭建展示平台,引领发展方向
在比较中激发学习动力。由于乡村地区没有大型的美术馆、博物馆可以参观,也没有专业的美术院校可供学习,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美术作品展览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每学年末举办“美术作品展示”活动,就是将学生检测的作品进行集中展出,为全校学生提供一个平等的机会。将作品集中进行集中展示,利用美术课和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同时鼓励学生请家长来参观画展。让孩子们在画展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将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大家,当然对作品质量不够好的同学也是一种激励,从正反两方面激发美术兴趣。在品位中提升审美素质。展出中筛选出的优秀作品,在学校美术展板上展出。给优秀作品的作者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这部分学生美术能力的发展。对于其他学生来说,可以起到一个激发、导向的作用,更让校园增添了一些艺术的氛围。
(四)密切联系各学科,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术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但不是孤立的学科,它与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小学的各科教材中,有许多需要运用图像来阐明科学内容、剖析理论的问题,甚至有些问题仅用语言文字符号难以表达,而运用图像符号则一目了然。美丽的图像又能使学生产生美感,渗透着美的教育。因此,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各科教学的联系,拓展美术教育视野,是有效发挥学生想象力、提高学习兴致的教学途径。如有机结合初中语文课的景物描写文章绘制插图,教师通过文与画密切配合,增强了讲课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增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五)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得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如:在五年级某课中,我要求学生画自己喜爱的植物,有的同学就特别要求画竹子,有的要求画荷花,我没有犹豫很爽快地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因为我知道如果这时候我很强硬的拒绝他们,硬要他们统一作业,虽然他们会按我的要求完成作业,但他们可能就因此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丧失了一些对美术的兴趣,自然也不会体验到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愉悦。还有部分同学握着画笔手就发抖,不敢动笔,于是我鼓励他大胆运笔,从最简单的开始,重在体验绘画的情趣,不在于画的好坏。一节课下来,全班同学都很愉快地交了作业,尽管作业的质量不一,但我很高兴,因为我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体验了绘画的乐趣。学生的基础与接受能力有高低,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自己的起跑线上前进,相信自己学习绘画的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在许可的范围内向学生“妥协”一下,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六)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学生学习时仅有老师一个人说教,学生听,这样的课堂最不受学生欢迎。美术课一直深受学生欢迎是因为美术课“轻松”、有趣。作为一线美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更喜欢上美术课,乐于学习美术知识,接受美的熏陶。如:上制作装饰画课时,我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平常的东西制作装饰画,我没有讲述装饰画的原理、色彩搭配等,而是将闲暇时从网上收集的一些精美的装饰画,展示给学生,那生动的造型、漂亮的色彩、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那独具匠心的创意更是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受此感染,学生也跃跃欲试,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构思、讨论制作的内容,需要的材料,然后分头行动。一次手工制作热潮在校园里掀起。通过这节课,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一个良好的范例,对学生不仅具有启发、展示的作用,更是一种学习动力的催化剂。美术教师应该更加主动的学习、探索、实践,走出过去美术教学的传统模式展示全新的自我。千方百计充分调动农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堂美术课都有精彩的体现,激励、唤醒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散发出灿烂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文沛.译中小学美术概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2]旷志华.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M].2008.[3]张道一.中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模式及推广对策研究[Z].北京:教科规办,1997.
[4]阿恩海姆.对美术教学的意见[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5]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光明日报出版社.
[6]黄梅.德国美术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7]钟以俊,焦凤君.教学美学导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8]程明太.美术教育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第二篇: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美术课
如何上好农村中小学美术课
报恩二校 邓晓晓
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初中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中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中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3.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4.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受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
5.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二、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
1.小学低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如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树画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门,比例不在准确,表现无拘无束。还有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小朋友喜爱。
2.中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欣赏一些与学生生活接近、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欣赏课内容对于教学内容有“参考资料”的作用,在欣赏课中渗透了有关的教学内容。如第六册的欣赏内容是工艺作品刺绣、竹编的欣赏,第八册的教学内容就安排了“挑花”、“竹编”手工课。欣赏课的优秀作品档次高,起到了指导性的重要作用。
3.高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其特点是要求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造型艺术门类的面貌,除了已经着手的中国画教学之外还将欣赏的领域扩展到中国优秀古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作品中去。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国的中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
1.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中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我们前面例举的内容都是专题欣赏内容),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我们以第十册的欣赏内容为例谈一谈专题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是欣赏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教材上共提供了十幅有关传统建筑艺术的照片。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即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起什么作用?本课的教学目的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懂得建筑的三大要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了解“传统”二字与“现代”的区别,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了解宫殿、楼阁、亭台、寺庙、佛塔、陵墓、民居等独树一帜、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特点。进行专题欣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鼓励他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包括写生、创作、图案、塑造、手工制作)课业中所穿插进行的欣赏。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能在蜡笔的涂色中提高色彩能力,可引导学生对素描知识的加深而出示一些合理范画,这就是随掌欣赏的教学过程。
3.现场欣赏。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例如:组织儿童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和博物馆中陈列的美术作品,访问画家、工艺美术家、雕塑家并观看其技法表演等。条件稍差的农村,有关欣赏课的内容应结合本地具体情况作有效的灵活调整。比如我们上《古代传统建筑》这一课时,由于农村学生的条件限制,这些都只能是视频录播来完成。
第三篇: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美术课
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寄宿制小学美术课
裕民第二小学—杨勇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小学、自然条件、教学问题
摘要: 现在农村寄宿制小学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学生准备材料不齐,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要以学生为本,以最大的努力缩小教育差距。其实,农村寄宿小学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给我们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把学生引向绘画殿堂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在许多人看来,上小学美术课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教师不用多想、不用多钻研,上课出示示范作品,学生照着画就是了,教师在教室里走一走、看一看,没事可做,要说的也少,也就是说上美术课是重复的机械运动,每节课都是一样,老师少说一点,然后示范,学生跟着画,没有太大的意义,没有创新,这些都是不成熟片面的观点。我认为上好一节美术课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作为一名农村寄宿小学的美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美术,形成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我们每个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可是由于学生寄宿,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的美术教学制约了美术教育的发展,美术课在许多地方没有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农村寄宿小学往往因为班级多教师少,教师忙而开不了美术课。也往往因为学校家长的不重视忽略了这门艺术。那么,如何教好每个学生,教好每一节美术课,就成了摆在我们美术教师面前必须思考的题目了。
其一、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现在农村寄宿学校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美术课中教师干巴巴地说教,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美感。记得那是2006年,我刚分到老裕民学校,看着孩子们对美术课的渴望和喜爱,我由衷的感到高兴,但由于上课资料和学生用具材料的缺乏,使我又感到无比的失落。因此,在教学上我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特别是 孩子格外喜欢美术课,学校的美术教师也由于和孩子们接触的多,帮忙事务多而独享殊荣。孩子们的创作要求指导,孩子们的板报要求参谋,孩子们的演出要求道具,美术老师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忙人。孩子喜欢美术课,爱屋及乌,美术教师也成了孩子们心目中最喜欢的教师之一了。每逢一周的开始,孩子们就会 围着美术教师问这问那:这一周我们班的那节美术课上不上呀?带什么工具呀?我上周的美术作业画得好不好呀?我画的巴什拜羊像还是不像呀?我画的田野风景美不美呀?等等,面对孩子们一个个天真又可爱的问话,实在让美术教师心生快意。而当孩子们那怕是只得到教师的一句表扬时,他们纯朴的小脸上就会浮现出那令人欣慰的笑容。这些孩子喜欢美术课,给我们美术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照本宣科、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作风当然要不得。孩子们接受美术课学习的机会少了些。从电影、电视、展览中接受美学教育的机会也少了些。因此,农村寄宿学校孩子一旦能被安排上美术课,他们更加珍惜那每周来之不易的美术课时间。在农村寄宿学校几年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对孩子们的心情
我颇有体会。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在校的小学生,他们的探索、想象、跃跃欲试的欲望非常强烈。每当他们从课文中学到一点新东西,就想以自己的手法表现出来。他们有时用蜡笔涂抹课本里的插图。有时他们不满足于自己的涂抹和影印,便会悄悄的搞起自己的创作。经过一番工夫,他们的丑小鸭出笼了,得到了小伙伴们的啧啧称赞。这时,他们又会把自己亲手画出的丑小鸭羞涩的递向美术老师,以便得到“美术教师”的评价和认可。这时候我们就得给他们加油,给他们打气。鼓励他们继续自己的想象创造。其
二、利用和挖掘农村现有美术素材。
农村寄宿小学远离县城,各种教学设施不齐全,进行现代电化教育有困难,但是不能因此置之不管,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要以学生为本,以最大的努力缩小农村和城镇教育差距,促进学生的文明健康和谐发展,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美术来源于生活,所以必须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挖掘利用。农村寄宿学校虽然没有城市里的游乐场、公园、少年宫、旅游景点等,但是蓝天白云、山川河流、红花绿叶,飞鸟游鱼等也不失为我们得之即来的一些素材,我们只需加工整合,引导学生观察、体验,获得审美视觉享受,感受大自然中的美;美丽清新的农村风貌也是一个广阔的素材库,田野溪流、村舍、树木是极好的表现题材和值得发掘的因素;特有的乡俗之趣、千百年的农村文化、农家风情、丰富多彩的乡俗文化更能陶冶人的性情,更具有潜在的挖掘价值。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农村的教学资源远比城市丰富,农村中美的东西远比城市里多。美术教学的目的并不是教育出一个个艺术家,艺术教育是否成功,不是取决于学生是否把握了绘画技能。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发现美,欣赏美,只有这样才可能培养出能创造美的人才。
结合新教材,某些课题在农村寄宿学校无法开展的情况下,充分挖掘本地的资源,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寄宿学校美术教育的新路子,利用本地乡土资源:古街道建筑、老房子、山林风光,艺术来源于生活。如我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经常组织学生去操场上或校外上美术课,在一些泥塑课上,我就布置学生星期天从家里带一些面粉来上课,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做不出书本上的动物,那又有什么关系?我们做自己熟悉的牛、养、鸭子„„,目的一样,效果更好,何乐不为呢?如《卵石动物造型》一课我就带着学生到村子里去找各种材质不同的石头,各种石头的用处,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感受人们怎样利用各种不同材质的美感来美化我们的生活。在上《认识身边的树》这课时,我和学生一起去看村子里的各种树。看看人们怎样利用这些树的,让学生感受这些树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好处。分析树的生长特征。如《新疆舞》一课,我让班上的哈族学生自编自导哈萨克舞蹈让学生通过观察来感受新疆舞。
总之,广阔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是一个取之不尽的美术资源库,只要能合理利用这些优势,多引导学生观察、体验这片质朴的、可爱的土地,摄取身边的画面,对这些富有价值的资源进行整合和挖掘,引导学生尽情去描绘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及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并
以此来激发学生感受美术的活力与趣味,农村寄宿小学的美术课同样精彩万分!
其三、利用农村独特的自然条件上好工艺美术课
教学中,我们的美术教师常常因为 设备等各方面条件不够对工艺美术课无可奈何。其实,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给我们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提供了绝好的条件。
1.利用石子、树叶进行贴画造型艺术教学。在农村的小河旁、小山上,石子随处可见,在如“卵石动物造型”一课的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按教学要求选择不同形状的石子,结合造型,设计加工成各种形状的动物。在老师的帮助前提下,让学生之间相互进行评比。树叶贴画也是小学美术课的内容。教师课前可指导学生收集各种形状的树叶,压平、阴干备用。上课时按“想”、“摆”、“贴” 的顺序去完成。这些做法既生动了美术课堂,又培养了学生概括事物形象及综合处理材料的能力,有利于启发学生发现利用自然之美去创造生活美的思维方式。
2.利用高粱、麦草杆、树枝进行造型教学。也可以像贴画一样进行拼、摆、贴成各种图案。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也 使农村美术课内容得以充实和丰富。
小学美术教学,有着自身的特色。它并不像中学美术教学那样,有着明确培养学生技巧的目的性,相反,缘于其培养兴趣、开发思维的功能,相关教学则可以根据各地自身特色,进行灵活深入的教学变向和再挖掘。
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和利用农村特有的自然条件,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就一定会带给农村孩子一片更美的蓝天。
总之,农村小学的美术教师 只要利用好身边的资源,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与时俱进,摸索出适合二十一世纪的农村寄宿学校美术教育教学的方法,就可以引领学生走进美术这一神圣瑰丽的艺术殿堂。让农村寄宿小学的学生享有比城镇学校学生更美好的美术课堂。
第四篇: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
教会学生认识“美”----美术教学反思
1、让学生明白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会极大地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美术学科是门基础课,与其它课紧密相关。二者同属社会意识形态。其起源、反映形式、作用都是一样的。美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美术鉴赏、创作能力的提高和打好专业基础的问题。就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而言,它大致经过感觉、知觉、联想和想象三个阶段。凭借一般的直观艺术感觉,对作品做出“象不象”、“美不美”的评价是很不够的,还必须具有综合、判断、想象、联想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这些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学习美术获得。
美术和文学作品一样,都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及作者思想感情的,只不过是表现形式各异罢了。美术创作不仅是描绘可视的事物形象,也同文学作品一样,还要描绘出事物 的“形”、“神”、“情”。西欧有些名画,多是取材于文学名著。中国有些山水画珍品也汲取古诗词的意境、神韵。评鉴作品善用“诗情画意”一词,说明好的诗文要含有画意,而好的画又何尝不饱蕴诗情呢!在历史上名画家兼为文学家的有之,如王维等;文学家的画在绘画史上占有要位的也为不鲜,如苏东坡的《墨竹图》就是一例。让学生明白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会极大地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2、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
我认真地分析小学美术教材的编写特色及体系,懂得了美术必须要求掌握的学习内容,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然后就有的放矢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欣赏、绘画、工艺的练习。每次备课时,我都细心地备教材、专心地备学生。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课堂上穿插于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和兴趣,使我的美术课成为学生的受欢迎课。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加强了课后辅导工作,培养了一批学生中的美术带头人。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热情„„我在课中着重抓基础训练,并根据各自的性格特点和掌握基础的层次不同而采用多种训练方法,尽能使他们感觉到在快乐的玩耍中掌握技术和技能,即乐教乐学。并巧用启发思维,让他们能体会到举一反三,做到有所领悟和创新,掌握一定的训练规律。总之,训练过程严格
按照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做到精讲多练,处处体现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在课中对他们进行思想规律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锻炼他们的性格特征,做到抓素质训练,促进全面发展,突出一技之长。
4、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还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不知如何处理。因而我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获得大量珍贵的课堂第一手材料,从中收益非浅。我个人应付和处理课堂各式各样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
存在的问题和教训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的评价语不够,讲课的语言不够生动,平时示范较少等。我会努力的,争取接受更大的挑战。
第五篇: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教学心得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已不再是从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渗透到了美术教学中,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而美术课堂就好比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美术课要想上好,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教学中课堂的情景创设、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一、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单单是教具的准备那么简单,它还需要有更为广泛的内容。如在,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民族味较浓的曲子,这些曲子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充分的课堂资源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讲课之前我自身就必须先要明白剪纸是怎样的一种民间艺术,有什么样的特点,剪纸都分为那些类型等等。这些不光是靠临时抱佛脚得来的,还要靠老师长期的一些积累,才能将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文化素养。
二、课堂的教学
课堂的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师都知道,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保证,这也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一个原则。可往往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却不需要孩子们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也学需要几个学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几个同学凑在一起共同创作难免会各抒己见。而且他们也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就会造成纪律的不好。就比如,不仅要剪的像样,还要分清楚阳刻与阴刻的区别,这样势必就给此课增加了难度,授课教师就会考虑小组分工合作,相应的课堂纪律也会混乱。还有一些课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无章”,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却并非无效。我曾看过一片文章说,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时不需要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去创作,学生甚至还可以画在桌子上,还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经说过:“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的是课堂必须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安静,往往会抹杀孩子的自由发展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可怎样才能使两样兼顾呢?那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纵,不压制。例如:,可以尝试采用比较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外界的媒体,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可以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参观一些剪纸作品展;有同学说他(她)的奶奶(姥姥)很会剪纸,还可以把这些老人请来当成他们的课外辅导员。而作为教师的我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到更多关于剪纸的一些知识。能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学到知识。而且我认为,有时候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一些环境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反而获取知识的效果会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感觉是那样的贴近自己,其实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更何况这种学习方式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我觉得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以上所述,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其实不论是一年级还是六年级,我们上美术课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