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一生物工作反思与探索
工作反思与探索
一、教学理念
在初中生物科学的教学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紧紧抓住三部分
(一)、初中生物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也就是说,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基础、科学素养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例如在讲生态环境时做关于生物圈二号计划,拒绝毒品时会让学生观看中国拒绝毒品的宣传片等。总之,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教学理念的中心。
(二)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学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很多的活动,例如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等,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三)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探究式活动。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正确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是错误的。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并且作为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例如,我可以通过演讲比赛、写保护动物的倡议书、办手抄报、知识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一些创新,我相信,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又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创新各方面都将会是最优秀的教学反思。
二、读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天下风光在读书。学校也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打造书香校园。为了把读书活动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与反思,提高师德素质和自身修养,特制定了2013年度第一学期个人的读书计划:
(一)我的读书目标:
1、用新思想新理念指导与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以更加适应景小发展的需要。
2、通过读书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和修养,提高自己运用科学观点看待问题的能力。
3、提高自身学习的兴趣,让自己与好书作伴,与大师对话,在读书中成长,使自己融到我校学习型学校的建设之中
(二)我的读书措施:
1、根据学校读书活动方案,制定个人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2、每天要保证至少半小时的读书时间,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真正做到静心静神,沉溺于书中,读出意味、读出情趣。
3、读书要与思考有机结合。要能边读边想,紧密联系自己教育教学实践,读出自己的思考与见解,提高认识,培养自己独特的思维与创新意识。做到在读书过程中,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及时批注、摘录优秀语段,提出质疑,积极思考,及时写下心得体会,努力寻求读书成效的最大化,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与综合能力。
4、将读书活动与当前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联系起来,与自己日常教育和教学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在反思中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和运用理论处理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读”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
5、积极和组内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发展,并参与网络论坛交流。借此,提高个人人文素养,培养完善的读书人格,使自己不断成长,成为有知识、更有文化底蕴的教师。
6、每学期末认真撰写一份读书心得或经验总结。
(三)我的读书内容和具体时间安排: 九月份:阅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十月份:阅读《教育从爱开始》和《儿童的人格》
十一月份:阅读《赏识你的孩子》和《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十二月份:阅读《乔布斯传》并且提交一份读书心得、一份读书笔记,并进行自我总结。
相信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书中的阳光会照亮我的心灵,指引我前进的道路
三、师生关系
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要处理大量人际关系,其中一个重要的关系就是师生关系。而师生之间客观存在一些问题和冲突,需要我们恰当地加以处理,使这一关系和谐发展。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只有师生关系和谐健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有可能被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提高教育的效果、获得教育成功的需要。那么,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我们认为 :
1、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平等信任,后进学生更需要教师给予他们纯真的爱。他们渴望得到同学的尊重,更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任。他们对外界的反映和评价常抱有一种戒备和警惕的心理。教师善意的一语一笑,都能产生极佳的心理效应。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他们发现有人轻视自己或不尊重自己时,马上就会产生“敌意”,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有一些学生的厌学、弃学行为有时就由此而来。教师要由衷地信任学生。信任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尊重,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无端猜测是对学生不尊重的表现。事实上,教师把学生当什么样的人看待,就等于暗示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往往从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人的尊严,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因此,信任是催人向上的力量,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特殊手段。同样,信任学生也是培养学生自尊心的一个原则。尊重学生就是不仅要看到学生的主动性,也要承认学生身上客观存在的被动性,即惰性,但教师不能因此歧视学生。
2、用心关爱每一位学生
学生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对象,而且是一群特殊的对象。每一位学生都是拥有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学习习惯、不同爱好、不同个性的个体。简而言之,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特的。这是每一位教师在面对学生之前都必须要认识到的问题。按照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学不只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教师的感情投入对于教学效果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我听过这样一句话:“请把学生当人看”,用词激烈,却发人深省。学生也是有血有肉的,他们不仅需要我们知识的灌输,更需要爱的关怀。根据这些时间的教学体验,我觉得作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关爱学生:
(一)、付出真心。不管什么样的学生,你是不是真心对他,他都是一清二楚的,关爱学生不是口号,不是形式,是实实在在的付出才行。
(二)、信任与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尊,当然也包括学生。而且学生还处在未成年时期,心里更加脆弱,一点点的猜疑、漠视都可能引起学生心理的巨大变化,更别说更严重的行为了。所以作为老师在这方面一定要小心翼翼。
(三)、宽容。宽容就是要教师拥有广阔的胸怀。正如前面所说,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所以会有些习惯、行为、态度等是老师所不能认同甚至是容忍的。但是作为教育者,如果我们不宽容,就相当于对这些学生关上了教育的大门。“有教无类”这句话应该是我们宽容学生的最好理由。
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学校教师既要做理论上的“巨人”,又要做行动上的楷模。教师要求学生那个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历史观。有正确的信念就会自然的感染和激励学生树立这种信念,从而使学生把这种信念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和力量。为人师表,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能力,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人格的化身,是榜样是楷模。只有当自己的严格要求,才能是学生信服。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总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用自己的身和心去影响学生。教师有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协调,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在良好的气氛、情绪和心境下,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较高,感受性较灵敏,反应能力较强,思维较活跃,更易于理解知识。
五、收获
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认真学习课标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
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五)不断学习、更新理念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学知识日新月异,发展很快。在备课过程中,我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查阅资料,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并在教学中实施。为了赶上时代步伐,我还经常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现代生物学新成果、新观念。初上生物讲台,教学业务不够熟练,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并注意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六)成绩与反思
在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上课认真,学习积极,在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掌握了一些学习生物的方法和生物实验技能。但有部分同学上课没有课本,不听课,不思考,不做作业;有些同学考试不认真,成绩很差也没有羞耻感。由此,导致部分同学学习成绩很差。但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来的努力,通过新的课标的实施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学生掌握了学习生物的方法,自学再生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由于环境与条件的制约,缺乏大环境的熏陶,学生的成绩还参差不齐,整体成绩提高得不快,还有些不尽人意,这有待今后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借鉴与完善。
六、探索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作为一位生物老师应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以便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
初中生物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教学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特别是我们内蒙地区的学生,我们生活的环境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这就更能让学生深有体会,也要求老师注重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我就是一直把我们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多注意选择与学生生环境密切联系的课外知识。
我是一名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老师,对教材还不是很熟悉,特别是对知识的系统性还不是很了解。但是我知道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不能作为教学的绝对依赖。从上岗这段时间来看,我觉得我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系统地进行研究,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
另一方面,通过日常听课和学习,我也认识到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生物课堂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能得出很多的结论,他本身就是一门研究自然的学科,所以要求我们生物老师要注意观察身边的各种现象,更重要的是也要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生物教学是灵活的,课堂上,学生应该是活跃的,我们要把握整个课堂,适当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多让学生来用身边的例子进行讨论,自己得出结论。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讲清生物的各个概念、含义、特性等,充分利用课件、实物等,有时也可以画简笔来进行知识的讲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收集资料的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上,应尽量灵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基础、兴趣情况和实际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生物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
七、今后打算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为打造高效课堂,我打算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从学生的角度来衡量高效课堂。学生自问这节课:我观察到了什么?我提出问题了吗?我参与探究了吗?我参与发言了吗?我参与讨论了吗?我与人合作了吗?我最后学到了什么?
其次,从教师的角度来衡量高效课堂。教师自问这节课:我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了吗?有漠视学生的现象吗?有浪费课堂时间的行为吗?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各环节目标达成如何?我实现了高效课堂吗?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倡导“教学做”合一。中和中学的老师们实践着基于“教学做”合一理念的“四动教学法”。其主要特点是以“做”为核心,以“动”为突破口,将学科教学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 为主。它包括“问题驱动”、“教师引动”、“学生主动”、“多元互动”四个环节。“四动”教学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同时,大大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增强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成课堂的高效性。
第二篇:初一生物探索式教学法初探
初一生物探索式教学法初探
摘要:
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全世界已经明确提出了数百种教学策略。在这里的许多教学策略中,越来越多的注意力被放在课堂教学指南中来创建教学情境。高度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营造更加热烈的课堂氛围。本文将教育教学理论运用于初中生物探究式课堂教学,结合多年的初中生物一线教学实践和两年的对照实验教学,运用对照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实施基础,以及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进行了精心的探索与实践,旨在提高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教学模式
一、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教学程序
(一)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设计探索——以“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为例
1.教材分析
人教版本节内容,主要涉及“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以及“生物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两个二级主题,意在让学生达到具体的内容标准的同时,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对水的依赖,并通过调查和资料分析,认识水域环境直接对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乃至种群的生存产生影响,由此引导学生主动去关注周边的环境并保护环境。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说明两栖动物的繁殖和发育过程。发展趋势:协作与沟通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收集和解决信息内容的能力;解决困难的能力和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独立选择感兴趣的主题进行研究,并在老师的特定指导下选择多种研究方法,例如现场调查,社会调查和问卷调查。在早期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同一小组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总结了报告材料,在课堂上进行了报告,并与所有学生进行了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两栖动物的生存状况,训练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了解人与环境和谐发展趋势的现实意义,提高学生的保护意识。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理念,自信,激情和感激之情,并用自己的爱心创造幸福的生活。
3.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举例说明两栖动物的繁殖和发育过程,让学生反思并培养对生命的热爱;了解增长和发展的定义;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2)难点
说明两栖动物发育的不同阶段的特征,以及两栖动物的生殖生长和发育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4.本课中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
调查法、观察法、收集与分析资料法
5.教学前的准备活动
(1)教师活动
①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环境污染与生物关系的资料;
②准备好上课用的各种摄影照片、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自学问题卡片、课堂和课外应用探究实验题等。
(2)学生活动:通过实践收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关系的相关资料。
6.教学过程
(1)第1环节:引入本课
教师活动:关于两栖动物你了解多少?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发言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2)第2环节:明示教学目标
教师活动:给出本节教学目标
学生活动:学生读懂本节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学生明了本节教学目标课堂学习做到有的放矢。
(3)第3环节:青蛙的生殖与发育
教师活动:展示青蛙的生殖与发育的自学问题卡片,要求学生抽取卡片;播放青蛙发育过程的视频;小结青蛙的生殖与发育的内容。
学生活动:抽取自学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汇报自学问题答案。
设计意图:“举例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即易错点。
(4)第4环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教师活动:设问:环境的变化对两栖动物的繁衍有什么影响?组织学生汇报各自收集的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
学生活动:学生展示各自收集的相关资料;并树立主动去关注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保护生物意识!体会生物圈每一位成员的平等地位。
设计意图:学生实践“调查法”,直击本节难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即易错点,并提高了实践能力。
(5)第5环节:课堂巩固
教师活动:展示习题与点评。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完成与交流。
设计意图:重视检测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且习题的教学目标针对性强。
(6)第6环节: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与课后参与实践
教师活动:发动全班同学积极参与拟订保护环境的倡议书,并参与到学生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中。
学生活动:全班同学与教师一起参与此次活动。
设计意图:使学生的灵魂得到洗礼,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油然而生。
(二)分析、讨论
从上述例子可见,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探索式教学方法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以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以认识规律训练学生。
2.教师提出问题和创设问题的清景。这有助于引起的学生学习和兴趣,调动
他们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按计划有目的地去认识事物。
3.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积极展开思维。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归纳和自学能力。
4.在讨论和解决问题以及评价过程中,鼓励和允许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或得出不同结果。这有助于形成一种生气蓬勃的课堂教学气氛。
5.更主要的是探索式教学方法把传授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和培养学生获
得知识的能力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以启发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
二、建议
(一)教师要胜任探究式教学,应加强自我学习
探究式教学相比传统教学,课堂的生成性具有不确定性即课堂的灵活性强。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只有做到了知识“海量”,并具备了较强的自身素养,才能充分发挥在探究式教学中的“导学”作用。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正因为是对探究式教学的不胜任,所以对探究式教学釆取逃避的态度。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我的学习,才能游刃有余地进行探究式教学。
(二)一线教师应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评价研究
从选题开始,“如何评价研究的效果?”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笔者,其实质是探究式教学的评价体系尚未成型。日常教学中教学评价能折射教学的成败,传统的纸笔测试已无法满足探究式教学的需要。笔者认为每一种不同类型的教学方式都应有自己的教学评价体系。如能建立一套科学的探究式教学评价体系,就能促进探究式教学的快速发展。作为一线教师应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评价研究,为探究式教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云昌.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41).[2]雷佩红.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课外阅读,2012(8):260-261.
第三篇:初一生物期中考试反思
初一生物期中考试反思
初一生物期中考试反思一:初一生物期中考试反思
通过本次考试,对前一段教和学作简要的总结反思
1、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有的学生升入初中还不会学习,还不适应初中的学习和考试。
2、考试时学生审题不清,例如填空题第二小题,有好多学生没有看清题就写,本是生物圈的组成,他们都写成森林生态系统的。
3、生物课任务重,对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能力有限,对课本理解不到位,很难在不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
4、在以后的教学中,应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突出能力培养,加大重点知识的落实力度.5、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会审题做题,学会学习.6、倡导科学教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并从思想上重视生物课.生物课上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为此,我还要慢慢摸索充分调动学校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动起来,提高课堂效率,使课堂真正成为高效课堂,让学生乐学、活学,相信成绩将会更好。
>初一生物期中考试反思二:初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考试反思>>(379字)
尊敬的生物老师:
我要含情脉脉地向您递交我的这篇生物考试检讨书。我这次生物考试取得了90分,虽说不是很低,但有些错误完全是可以避免的。我知道自己这次不是满分,归根结底的原因是自己平时不注意认真学习生物。诚然,我在平时真的是没有花多少时间与精力在生物科目的学习上,这才最终导致我的生物成绩不是很好。
其次,这次考试的失利也有原因在我的考试态度上。考试当中我存在马虎大意的情况,就连一些很基础的题目也没有做对,这就很说不过去了。身为一名学生,我竟然没有把握好生物的基础知识,我知道自己犯了错误。这次考试我如此失利,在我个人心头上也是非常懊恼的。我恰恰是败给了自己,假如我平时多注意巩固一下生物知识,这次考试也不会如此糟糕。
可是我坚信:“一次失利不会永久失利”。请老师相信我,我一定要从此次错误当中吸取经验教训,今后努力学习一定要在生物科目上取得优良学习成绩。
此致
敬礼
>初一生物期中考试反思三:七年级生物期末考后反思>>(1367字)
上学期学生的成绩还不是很稳定。这次成绩比上次考试成绩平均分数低了很多,但此次考试学生的总体素质比期中有了些进步。
一、学生知识与能力方面的优势:
1.基础知识特别是基础知识记忆、运用还可以,这类题复习的时候复习的很全面,所以即使选择题有一些超出大纲较难的提,选择题得分率很不错。
2.从实验分析题的层面看,绝大多数学生在理解实验的基本内容,把握对照实验的基本定意方面理解但是还是不够用功记得不够牢固,所以填图题3、4题的大体情况不如预想的理想。(主要表现在答案填错位置,还有半块答案,还有错别字等现象)
3.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不够好,虽然填图题1、2一再作为重点强调,但是只极了轮廓,到具体题上,1题没有变化,2题稍有变化就有点错位现象,可见还是不能将书本知识融会贯通。
二、普遍存在的问题:
1.学生发散题做得不好,看得出学生学东西不够灵活,老师教的方法始终不能灵活运用。
2.存在问题最多的是填图实验题,可见学生有浮躁现象,往往了解了表面现象就不再深究,时间一长还不肯花时间复习,所以渐渐模糊,所以填得出答案,但是正确率不高。
3.部分学生还是心浮气燥,如按要求答题,有很多同学明明是会的,但确出现答错题,少答题,答题不全的现象。与年龄有关,还有可能是以前没有参加过这么正式的考试,于是紧张,很多同学明明答的不过,因为忘记写名字考号班级,最后只能按0分处理。
三、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
1.让生物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主动学习生物。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有高低,认识事物的度有深浅,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拘束、拘泥一个模式,一个框架,一定要尽量将抽象的理论实际化,具体化,生活化。只有学生感觉生物学是一门贴近生活,很有用的学科,简单易懂,才能有效的使他们自主学习生物。另外学习内容也应开放,我们要鼓励学生多途径学生物,搜集处理来自四面八方多种途径的生物学信息,并积极整理与积累,这样才能让学生见多识广,知识广博,超越自我,超越书本,摆脱现在老师讲,学生听,且如听天书一般,不仅仅是因为学生缺乏一定的广博的知识,还缺乏日常的生活知识。所以老师往往疲于解释一些日常基本概念,等到要讲章节重点的时候课时往往不够了,这样为了学生的学习能跟上,且教学的有效性,只能一节改两节上,然后练习的时间相对只能压缩。这对知识灵活性的掌握可能有一定的影响。下半学期,我将更好的利用前置性作业,将一些问题放在课前解决,督促学生更好的预习,上课就能有针对性的对重点难点进行深入讲解,再针对学生掌握较弱的地方,给与适合的联系,进行将强行巩固,做到课上问题课上解决,且真正做到有效性。
2.继续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正确的读书习惯、审题习惯。
由于生物每周每班只有2节,所以在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方面,只能教,但是后期巩固效果上就要差些,还有就是课程紧张,没有足够的时间检查学生对上节知识的掌握性的总体情况,练习也多是课下学生自做,往往就出现抄答案,超同学答案,甚至不做的现象。这学期不仅要安排好前置性作业,也要安置好后置性作业,并利用自己值班的时间,多多检查提问询问学生的理解记忆情况。还要充分调动小组学习的力量,争取有整体提高。
总之,下半学期教学任务大,我们既要抓基础知识掌握的提升,又要抓平时的积累;既要抓新授,又要抓复习。无管困难多大,只有多想办法,加强训练,夯实基础,才能真地提高教学素质。
>初一生物期中考试反思四:初一生物期中考试后反思 >>(927字)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看着试卷,这次考试,给了我很多的感慨和反思;这次考试,也让我明白了这学期在教学方面我有哪些不足,下学期该如何改正。
第一、还需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平时工作里面还有自私的表现、懒惰的行为,所以我要加强师德规范的学习,提高自己遵守师德规范的自觉性;加强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增强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要想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经受住社会和自身的各种考验,就必须明确师德规范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修养,通过修养,增加道德认识,丰富道德情感,树立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坚定道德意志,并在实践中进行道德行为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师德素质,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民教师。
第二,还需进一步加强高效课堂小组建设。高效课堂学习的高效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建设的成功与否。没有一个组织规范、分工明确、凝聚力强的小组,就无法推动课堂向高效方面发展。在组织都没有健全的情况下进行高效课堂的模式的学习不但没法做到高效,甚至比传统课堂还低效。小组建设,我还必须得进一步细化,小组长的培训我还得进一步加强。
第三,还需进一步加强导学案编制的研讨。由于我对导学案理解得不够深刻,导学案编制的不够合理,使得学生整天为了应付导学案而烦恼。任何的学习必须是兴趣第一,如果我们的导学案在学生眼中如果不是可爱的、有趣的、能带来快乐的,而是面目可憎的每课都得做的习题集,那么自主学习就会走样,甚至连正常的学习都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第四、还需进一步提高对课改的认识。此次期中复习,因为我第一年代生物,没有什么经验,我就向几位曾经带过的老师请教。都说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很重要,我对照前两年县市教研室出的期中考试题分析,发现这一章出的题分值在百分之五十左右。于是,我加大了这一章的复习,而对其他内容则放松了要求。最后的考试结果证明,用教师的主观经验和判断来代替学生的思考是要不得的。我们对课改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虽然平时我们注重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努力践行课改,但一到关键时候,我们还是不自觉的用自己的经验去指挥学生,忽视学生的思考,甚至不要学生思考。
通过这次考试,我进一步的认识到,我们作为老师,最重要的是要有思想,做自己。只有有思想的老师,才能教出有思想的学生。
>初一生物期中考试反思五:生物期中考试教学反思>>(780字)
期中考试结束了,在我所教的七个班级中,有的学生考试成绩依然很好,有的还是和原来一样,成绩起色不大,但是也有个别学生在这次考试中考出了好成绩,我总结这半学期的教学历程,有如下反思:
一、想各种办法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语数外是大学科,重视当然是必要的,但是生物同样也是一门学科,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很重要,现在有很多学生形成了一种之学好语数外,其他的学科就随便的思想,这种思想非常不好,所以作为生物老师,我要想尽各种办法,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重视每一门学科,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和学生成为好朋友。
上周五放学以后有两个学生来办公室找我聊天,在谈话过程中他们讲到:我们喜欢老师上课时候和蔼一些,不能整个上课过程都紧绷着脸,那样的话我们听课的兴趣就不大了,老师上课多给我们联系生活实际,那样的话所有的同学都会感兴趣的……这次谈话让我很受启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和每一个孩子成为好朋友,老师成为他们心声的忠实听众,如果能做到这样的话,教学效果会得到更大的提高的。
三、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是学习生物的重要目标之一,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又是学习、研究生物学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就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到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树立生命物质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的整体性、生命活动对立统一、可持续高效发展、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等观点。
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优劣是学习成败的关键,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生物学关系比较密切的学习方法有观察方法、做笔记的方法、思维方法和记忆方法等。
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自然实际生产实际生活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篇:教学反思--初一生物
生物教学反思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作为一位生物老师应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以便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
初中生物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教学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特别是我们民族地区的学生,我们生活的环境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这就更能让学生深有体会。也要求老师注重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我就是一直。我们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多注意选择与学生生环境密切联系的课外知识。
我是一名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老师,对教材还不是很熟悉,特别是对知识的系统性还不是很了解。但是我知道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不能作为教学的绝对依赖。从上岗这段时间来看,我觉得我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系统地进行研究,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以后的教学中,通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
另一方面,通过日常听课和学习,我也认识到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生物课堂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能得出很多的结论,他本身就是一门研究自然的学科,所以要求我们生物老师要注意观察身边的各种现象,更重要的是也要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生物教学是灵活的,课堂上,学生应该是活跃的,我们要把握整个课堂,适当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多让学生来用身边的例子进行讨论,自己得出结论。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讲清生物的各个概念、含义、特性等,充分利用课件、实物等,有时也可以画简笔画来进行知识的讲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收集资料的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上,应尽量灵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基础、兴趣情况和实际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生物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
第五篇:初一生物教学反思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1
本周学习种子的萌发通过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知道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所以本节培训的重点是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采取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提前在课下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的现象入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适当给以提示,最后由学生观察由教师完成课本上的有关实验,归纳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反思
本节学习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本节内容简单但是学生容易不好理解,我采用的.主要是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回顾细胞分裂的示意图,提出疑问,同学们在想回答却答不出的过程中引出分化的概念,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组织,提出人和动物有四种基本组织。同时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用几何图形将细胞分裂和分化的概念图补充完整以及学生能够将本节课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能够用流程图绘制出来。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反思
本节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并概述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识别构成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从而进一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细胞的分裂教学反思
本节主要学习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并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说出细胞分裂与生物生长的关系;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
其中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和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是本节的重难点。
本节学习观察叶片的结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生物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本节课的教学。
根据教情和学情,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本节课通过用显微镜观察菠菜叶的横切面装片,蚕豆下表皮装片及CAI课件的使用,使得教学直观形象、生动有趣。
2、引导发现法: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也是现代课堂教学原则之一。引导发现法就是教师用已知的内容,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去发现未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课堂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交流,学生与学生交流,营造平等交流和互相学习的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周学习练习使用显微镜其重点主要是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其中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为学习的难点。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节的重点。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反思
本周学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内容,在知识与技能目上,我认为该把握好一下几点:
(1)认同各种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能够通过资料分析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了解人的活动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
然后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说明问题的能力以及尝试收集、处理资料的方法的技巧。并树立了解生物圈与生态系统的关系,树立“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利用技能训练,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本周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本节内容联系实际生活的知识,所以在技能上要锻炼学生初步具有搜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2
生物圈这节课开始,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课件,并用激情豪迈的语言引起学生注意,激活学生的兴奋点,以饱满的热情走进情境。然后,提问学生:观看了美丽的地球风景,你们认为生物应该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地球上所有地方都有生物吗?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探知生物圈的范围创设了良好的开端。
把舞台留给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通过“角色扮演”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自我展示的机会,并体验到合作所带来的成功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寓教于乐,使学生能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气氛中主动获取知识。
培养信息能力就是实现搜集信息与课程整合,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生物圈及各大星球的资料,组织学生课上讨论、整理分析资料,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合作的学习环境,并通过我的引导答疑,最终弄清动植物生存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等,认同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条件,从中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学会科学的方法与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的观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有效的'教学能唤起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思维,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彰显独立的人格,弘扬主体性。所以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职责应该不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应更多地激励思考,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解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一个接纳、支持与宽松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3
经过七年级生物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对生物教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初中生物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才,而是为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并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基础。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而又贴近生活的例来帮助学生一步步走近生物学。例如:讲授生物细胞分裂时,将动物细胞的分裂比作揪面髻,将植物细胞的`分裂比作垒墙,以体现二者的区别。总之,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教学理念的中心。
二、把“死知识”变为“兴趣生活”。
在教学中融入一点生活味,把“死知识”变为“兴趣生活”,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好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既有经验及社会实践为基础展开,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动中体验、感悟,乃至发现和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到“光对鼠妇的影响”时,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平常在有阳光或是大白天时见不到鼠妇由此提出问题:光对鼠妇有影响。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自己动手抓鼠妇,设计对照实验:除了光照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经过反复实验,查阅资料,验证了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这样的教学既抓到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
由于是首次使用北师大版的教材,对教材了解研究不够,使我这一学期的教学走了一些弯路。比如在讲光合作用这一节时,课时的安排就很让我头疼。核心内容当然是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但是对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的确需要一番统筹和安排。课后我对教学思路做了一番整理,觉得还是以光合作用的反应视为主线来安排要好一些。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又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的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还要紧扣课程标准。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哪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
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探究式活动。
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绝对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其他的解释。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老师,我要尽力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例如,我可以通过演讲比赛、写保护动物的倡议书、办手抄报、知识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我相信,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又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创新各方面都将会是最优秀的。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4
在本学期中,我逐步尝试将“目标导向教学”理论应用于我的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我认为,“目标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师生在课堂中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依据简单、可操作的一系列教学目标,最终绝大多数学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为终点的教学管理过程。
“目标教学”的大框架是“导标——导学——导练——导评——导结”五段式,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不分对象地、机械地,甚至生搬硬套地将其应用于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去来说。比如说,导标这一过程也许在高中生能够很容易让学生跟着教学所呈现的目标去学习,在练习、讲评中检验三维目标是否达标,但是在初中生物教学,我发现这样的效果并不是太明显。初中生在学习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的的学习特点:
(1)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都比较弱,而学习依赖性强,尤其是七年级学生表现更明显。
(2)思维特点上起主导的还是形象思维,随着年级的上升抽象思维迅速发展。
(3)学习上容易对教师生动形象的事例介绍感兴趣,对严密的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厌烦。
因此,有一部分学生看到分解的许多小目标后,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有时还会感到厌烦,就开始慢慢走神、不感兴趣,因此在学习动机不强的情况下,试想一下练习的效果会怎样,达标效果也不言而喻了。针对初中生这些特点,我觉得目标导向教学在初中生物中可采用这几个环节,即“引趣——尝试——反馈——总结”。
第一,引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并且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教师可通过生动有趣的生物演示实验或是设计简单的学生实验,讲述生动的生物学史,列举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学现象等,多种方式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解释生物现象、探索新问题的求知欲。当学生产生了疑问,有了解问题的需要后,再让他们自学教材,他们才能专心研读。
第二,尝试——让学生学习自学
教师分发自学提纲,即分解后的学习目标,由学生按自学提纲,个体独自阅读教材,或四个人一组小组讨论的形式,有时用老师将学习目标用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掌握。教师作巡回点拨,对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诱发启导,但不能包办代替,主要在于了解自学情况。
比如在介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影响》这一节时,可简单地将目标呈现给学生:
(1)举例说出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2)举例说出一些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
(3)生物适应并影响环境,认同保护生物的观点。
目标教学是通过教学信息的反馈来实现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检测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定预定的教学目标。检测的形式一般采用提问形式或书面练习
检测,当然尽量可多用一些书面检测,这样涉及的学生比较多,效果更为有效。在每一个知识点讲解完毕,可适当选择一些“小、精、活”的练习加以检验,以确定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根据检测中暴露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小组或个别辅导,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教学中反馈的信息,实现了对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控制,这样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三,总结——化零为整以保证教学质量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目标教学中必须保证实施小结这一环节。这样有利学生把各个小目标达到整合,最终实现总目标,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并且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知识的再现与提取。
初一生物优秀教学反思3
“学生的能量是巨大的”。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无时无刻不体会到这一点。经过我们多年的教育、媒体舆论多年的宣传,再加上北京学生关心大事的传统,学生在环保教育中投入的'热情是很让人鼓舞的。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都能侃侃而谈,讲出很多环境保护的故事和措施来。这使得课堂的讨论很活跃。
但是我在教学中仍然有很多缺憾:
首先,很多学生缺乏精确严谨的科学态度,对问题的分析往往只凭借感觉。这使得调查报告很不深入,甚至根本不能说明问题。更有一些同学是由于懒惰,所以完全凭借猜测拼凑的报告。这就需要教师审查小组的调查提纲,帮助小组完善提纲,还要想方设法激励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小组分工合理落实。
第二,只会坐而言,不愿起而行。有的同学在订立环保公约的时候说的头头是道,但是却缺乏行动。建议课任教师应该联系班主任,在班级订立环保公约应该得到班主任的支持,隔一段时间应该组织自我评价和集体评议。这是培养学生品德的一个好机会,所有的教师都有责任。
第三,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转变人们的思想是环保的关键。为了使环境保护的观念深入人心,需要争取学校的支持。
一来要形成全校的宣传舆论,
二来可以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如环保共约宣传栏),
三来应该将环保工作和优秀集体、优秀个人的评选结合起来,四来可以为学生创造参与环保行动的机会。
环境保护是百年大计,任何一个真正关心国家、社会前途命运胜过关心自己的人必然关心环境问题。一个真诚的教师可以感染无数学生。让我们满怀热情,讲好这一课,影响更多的人,这是我们教师能为环保事业贡献的最大的力量。
这周讲的是《流动的组织——血液》。学生对血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血液的组成成分的了解比较欠缺。学习这节不仅要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等知识,还要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这节课安排了三处小组合作学习。第一处是利用课本的“资料分析”,教师先给予学生引导,然后学生组成四人小组,根据课本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发言交流。
第二处是介绍血细胞,教师先以“红细胞”为例,从“形状、特点、功能”三个方面来分析,给学生做示范,然后要求学生参照教师的分析方法,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观察课本的图片,阅读分析课文的信息来掌握白细胞和血小板相应的知识点,并完成表格,课上交流。
第三处是在学完整节的内容后,让学生来当“小医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血常规化验单”。
通过这三个环节的合作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点,而且对能力也有一定的培养。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5
《心脏》一节的知识点和难点较多,如何在短短一节课的时间里使学生对心脏有充分的认识,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较合理的教学策略。
1、小组探究,明确心脏的结构 。 根据学习目标所示,设计5个探究方案,学生分成5个组,每组选择其中一个方案进行探究。每4个人为一小组,具体探究哺乳动物猪的心脏结构。
2、交流与合作,强化心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各组之间在观察后要进行充分的表达和交流。大家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对每一个问题给予合理的解释,教师要对学生的表达及时总结,避免给学生错误的认识。比如学生看到的心脏模式图和实物在结构上有很大的不同,主动脉和肺动脉容易混淆;对于心脏的结构名称和所连通的血管,学生可能会找到一些错误的规律:心室连通静脉,心房连通动脉。学生在比较了心室和心房的壁以后,不知道壁的厚薄的意义,教师应该给两点提示:A、壁越厚,说明肌肉越发达;B、与心房相比,心室的壁厚一些,因为心房的血液只流向与它相通的`心室;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更厚一些,左心室只有收缩有力,才能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右心室将血液输送到它很近的肺。从而使学生明白壁的厚薄与输送的距离有关系。
3、借助课件,化解难点 用实物观察可以清楚地知道心脏的4腔,连通的血管和壁的厚薄,但对于血液流向,瓣膜作用这样的问题就有些困难。此时用适当的课件展示,既可以化解难点又避免单纯的说教, 在教学工作中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A、学生对于“心脏──输送血液的泵”这句话的含义理解得不很深刻,此时展示心脏收缩和舒张的动画,再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血液在流动,心脏是动力。B、学生在探究两种瓣膜的结构和功能时,教师适时地展示瓣膜工作的动画,动画清晰地显示出房室瓣、动脉瓣的作用,学生根据动画内容进行归纳,从而化解这节课的一个难点。
4、学会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 课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平静状态下和800 m赛跑结束后的心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体现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 同时选派几名学生向医生请教“心脏为什么会在人的一生中不停地跳动”进一步明确心脏的功能。另外,在习题配置时尽量选择一些联系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不断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设置了一个探究方案是“你怎样确定心脏4 腔是否相通”,第4组学生探究的内容是“你怎样确定心脏4腔是否相通”,他们想到了很多办法,比如有的将水通入左心房,看能否从右心房出来;有的用镊子从左心房探入,看能否穿过右心房,再从左心室探入, 看能否从右心室穿出……教师对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给予鼓励,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很有益处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6
在初中生物科学的教学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紧紧抓住三部分:
一、初中生物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也就是说,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基础、科学素养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例如在讲生态环境时做关于生物圈二号计划,绝毒品时会让学生观看中国拒绝毒品的宣传片等。总之,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教学理念的中心。
二、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学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很多的活动,例如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等,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三、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探究式活动。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正确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是错误的。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并且作为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例如,我可以通过办手抄报、知识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一些创新,我相信,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又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创新各方面都将会是最优秀的教学反思。近几年来,我们在教学中,注意了让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培养生物学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了一些创新的启蒙教育,本学期我仍坚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改革措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从而争取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更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生物教学情境中,从社会实践、情感价值观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对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反思,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必考,对于实验必须专题复习。目前来讲还未发现原原本本的课本实验作为高考试题,而且高考是考试验不是动手做实验,因此,根据我们目前条件,对课本实验有条件尽量做,没条件看来可以不做,但必须读和讲,讲清原理和设计,讲清技能的要点,讲清方法和结果。对于没有条件做的实验,我借助录像片、照片。比如,我们生物教研组曾去锦绣大地参观,用数码相机留下不少影像资料。比如,二氧化碳发生器、组培设备及流程,课堂上都能发挥不小的作用。复习中更重要的是总结中学生物实验的技能和方法。我精选了不同类型的高考实验题,让学生分析知识点,考的形式、角度,从而对高考试题没有陌生感和恐惧感。
由于时间的原因,在最后阶段对一些城区的考卷的利用上还不够充分,选题也不够精练,显得过多、过杂,使学生茫然。我觉得最后应做一套难度适中,比较基本的试题,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对考生考试的心态会有帮助,这是我们今后要注意的。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加强积、总结、反思,是教学水~平和教学成绩上一新台阶。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以前,教师的教育观念往往是在非主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的实践反思,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如:“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笔者先轻松愉快地说:“同学们,据史学家考证,六千年前,陕西、甘萧一带是个风景优美,充满生机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参天,遍地绿草如茵,处处鸟语花香”。讲到这儿,学生因受老师情感的感染,内心充满喜悦,那种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心情沉重地说:“由于人们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环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同学们,我们要有环保意识,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讲到这里,师生情感产生共鸣,近而产生共振,教学的效果得到优化。生物新课标不仅对生物知识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学生必备的生物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物观。
二、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具准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学习“应激性”概念时,我先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用黑板擦敲打讲台桌发出声响,结果学生循声观望,这一情景引入后,我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很容易得出应激性概念,“声响”是刺激,“观望”是反应,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现象就是应激性。事实证明,这种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能将抽象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东西,比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班级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照顾绝大多数同学,课后不仅要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辅导,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记得有人说过“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时间花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教学、辅导的重心自然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不存在似的,从而造成好的学生越学越好,差的学生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所以,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群体”。
第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出学生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那种以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
第三,教学方式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投影仪、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生命现象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外,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的反思。
新课标提倡“探究式学习”。体现在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的训练;加强了对学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识总量减少并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术的内容。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研究能力,有丰富的教学设计方案和知识储备,能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例如,在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内容时,教材中并没有指明细菌是如何转化的,转化的机制是什么。因此,教师备课时,在指明“该实验设计的原理,成功的关键之处”的基础上,应设计下列探究问题: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R型菌使被“杀死”的S型菌复活了,还是被“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种活性物质使得R型菌转变成S型菌呢如果是后者,该活性物质又是什么呢该活性物质又是如何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呢教师在备课分析教材时,只有把这些探究问题设计出来,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运筹帷幄。
五、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第一,语言优美。教师的语言应是科学的、优美的。语言是意识的外化形式,抑扬顿挫的语调,优美动听的语言,既使学生享受美妙的语言,又对物理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言简意赅的讲解,灵活多变的教法,再加上对语言的灵活操作,恰当地运用比喻、借代、比拟、夸张、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既增强了教学效果,又能使学生在心灵上产生愉悦的感受。
第二,板书精致。一手工整漂亮的好字,让学生感到教师就是美的化身。因此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这样学生就会受到激励和鼓舞,学生会爱屋及乌,学好生物。
第三,课件使用合理。要注意精选课件内容。发挥其优势,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感染力,例如神经兴奋的传导,神经冲动以电流的形式传导,虽然电流是真实存在的(生物电),但它却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是观察不到的。如果靠学生自己去想象,难度是较大的,而借助多媒体课件用电影的形式展现,变抽象为直观、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神经冲动的传导”这一知识点,突破本节的难点和重点。
六、教学课后的反思。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还要通过课后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内容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做不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知识的获得不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而是老师教会的,所以我们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回顾多年来的的生物教学,经过教学反思,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优,踢自己之短,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开阔了理论视野,促成了个人特色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7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
初中生物新教材学生课堂实验共37个,这充分体现了生物教学大纲指出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努力创造条件,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克服困难,完成大纲、教材规定的课堂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我们生物教师的责任。自己经过三年的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2、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一、安放距桌边一掌(5-7cm);二、对光要目(目镜)物(物镜)通光(通光孔、光源)一直线,光强用平面镜,光弱用凹面镜;三、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或杂质时观察目标即将到位,微调粗旋镜升降,细旋校象清晰,找不到目标时缓缓移动玻片标本即可找到。教师规范操作一步,边讲该步的注意事项,边让学生模仿操作一步,教师巡视,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纠正错误操作,如用左眼观察时,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纠正扳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象。用完显微镜擦干净外表。转动转换器,把物镜偏两旁,放回镜箱原处。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先将擦→滴→取→展→盖→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书了解每一步的涵义,圈上关键的词语,教师再讲每一步的涵义及注意的问题,边操作边叫学生模仿操作。然后强调注意事项。滴一滴清水,太多易外溢,太少易出现气泡。取材薄而透明透光易观察,展平防重叠,轻盖防气泡。气泡与细胞的区别,气泡圆边厚黑,中间亮白,轻压变形。这样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临时装片中的细胞,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在光镜下看不见),然后绘出细胞结构图。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兴奋不已,终生难忘。
3、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如在解剖鲫鱼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认为解剖完了,实验就做完了。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实验前编好实验指导,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时准备好硬纸板,在一定的位置写上鲫鱼各器官、系统的名称。做解剖鲫鱼实验时,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然后,按步骤规范操作解剖,将观察后的器官,系统解剖放在硬纸板写好的相应位置上,并在实验指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及功能,教师检查评分。我在下一节课前5分钟小测验,结果181名学生有160名均在90分以上,其余在80分以上。这样通过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思维,培养了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4、对教材要求掌握、难度大的实验进行考查。
我在班上进行了实验考查,如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探究种子成分,鲫鱼的解剖等。在上完植物的基本结构后,对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进行考查,这个实验既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又考查了临时装片的制作,也考查了对细胞结构的认识,为后面的生物实验打下基础。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8
一、初中生物科学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也就是说,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基础、科学素养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例如在讲生态环境时做关于生物圈二号计划的专题讲座,在拒绝毒品时会让学生观看中国拒绝毒品的宣传片等。
总之,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教学理念的中心。
二、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
在我的教学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很多的活动,例如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等,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9
一、《生态系统》
邓云:这堂课上下来,给我的感觉有如下几点:①学生的潜力很大,给他们一点空间,就会让你刮目相看;②优美的课件,精心的设计,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③注意重点的当堂掌握。”
蔡春祥:关于生态系统的内容,很有趣,却有有些不好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远远没有达到较高水平,很多问题只能从描述现象入手,从具体事例入手,但未解之谜又太多,随便讲到某一个知识、举一个事例,马上就能引发学生一大堆的问题。可对于学生不容易理解的问题,又不能吝啬时间,必须通过举例、引导、比喻等方式,给孩子们一个答案。假如不允许学生提问题,不给学生表达的机会,让他们把突然想到的问题憋在心里,学生的那种急切显而易见,如同给燃烧正旺的火苗浇冷水,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对知识的兴趣,更容易丧失探求的欲望。所以,我认为教学进度与学生实际情况必须结合,不可一刀切。
吴韶兵:本节教学内容多,新概念多,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挑战,所以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放在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学生对食物链的连接比较感兴趣,可以以食物链为每个知识点的连接点,让每个知识点通过食物链来相联系。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很多学生不能理解,可以通过一些动画来加深他们的印象。比如课件中可以设计某种捕食者增加后,被捕者会减少,但这种情况并不会持久发生,要让他们了解,最好有一个动态的动画。
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邓云:对于各种生态系统的介绍可以略讲,但关于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同学们还是很薄弱,建议在这方面多安排些事例,图片,让同学们的保护环境意识更加深刻。
吴韶兵:这节课只单纯地介绍各生态系统会比较沉闷,就把两个相似的生态系统作比较,从它们的不同点而说明它们的特点,再加上这一课时内容比较简单,也安排了一些关于我们和生态系统受到哪些伤害,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生态系统的讨论,同学们反应激烈。
三、《练习使用显微镜》
邓云:该节内容是学生实验能力的基础训练,非常重要。练习显微镜的`规范操作,了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原理,是后面两节内容的基础操作。因此让学生动手操作练习,从而较熟练的掌握,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建议用两个课时完成。
蔡春祥:由于实验室只有两个,平行班级较多,肯定会产生冲突。因此建议部分班级调整到晚自习到实验室操作。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用到显微镜,所以在开始就要强调规范操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四、《细胞的生活需要能量》
邓云:因为这一课的内容比较难,课时比较紧张,但还是尽量让学生做关于本课题的练习,巩固知识,这样才能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教材上安排先学习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再学习细胞里面有什么物质,我觉得这样安排连贯性不大,学生也很难一下子理解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然后又一下子变成有机物,无机物,所以我觉得让学生认识细胞中的物质,从而归纳出物质可分为有机物,无机物,再把有机物、无机物总结起来它们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蔡春祥: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学案
姓名:班级:
我做主
1.给花浇水时,有害物质一般不能进入到植物细胞内,是因为细胞内有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它是
A细胞膜B细胞质C细胞壁D细胞液
2.动植物体内均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A细胞膜B细胞质C叶绿体D线粒体
3.在细胞中能够氧化分解糖类,释放能量的结构是()
A叶绿体B细胞膜C线粒体D细胞核
4.人体的口腔上皮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是()
A没有细胞壁B细胞太小C位于口腔内D没有叶绿体
我来判断
1.生物维持生命仅仅需要氧气。
2.我们可以把线粒体比做细胞内的“动力工厂”。()
3.细胞中的物质都是自己制造的。()
我会用
临床上常给危重病人吸养和点滴葡萄糖,请你用有关细胞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
课堂延伸
线粒体是动、植物细胞中都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但在不同细胞中的分布数量却有很大差别,如,运动员的肌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多于少运动的人;飞翔鸟类的胸肌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多于不飞翔的鸟类。请说明线粒体的细胞中具有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由此说明细胞结构与功能具有怎样的关系?
吴韶兵:让学生根据探究课题而讨论时学生讨论激烈,但是会出现一些与本课堂无关的问题,必须引导学生进入本课题的讨论中,不要过多地关注其他问题,控制好课堂时间。
五、《细胞的生活需要能量》
蔡春祥: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回答。我在38班上课时,学生围绕克隆羊曾经提出很多问题,这节课就只上到克隆羊,教学进度滞后,但学生却感到收获非常大,受到了很大触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每位老师有科学探究的意识,每节课都会很精彩。
吴韶兵:本节课重在让学生理解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并且能够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这节课的内容不多,但要想让学生对前面四个知识点能有一个深度的理解,这节课并不容易上,因为学生之前也有些关于DNA,基因的知识,但并不理解这几种物质的关系,所以我觉得可不按照书本的顺序安排课堂教学,而是先介绍细胞中贮存遗传物质的是细胞核,然后再介绍每种生物中都有不同数量的染色体,而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其中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基因是DNA上的片段。这样的顺序学生更易于理解遗传物质的关系。最后把前面的知识总结出:细胞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10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生物课教学的同时,还教授初一(23)(24)两个班的生物课。对于这两个班学生的活泼程度,我早有耳闻。面对着天真活泼的面孔,我一直琢磨着如何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爱好。上了几堂课后,我逐渐发现这两个班同学的知识面比较广,他们了解的生活知识也比较多,他们很愿意积极思考生活中的问题。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教学,我总结了讲授初一生物课的基本有效的方法。
(1)生动活泼的导入,是一堂成功生物课的要害。只有成功地将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引入到课堂,才能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因此,每堂生物课我都要精心预备生活小常识,科技小故事或精美的生物图片,来引导学生积极地进入课堂。
(2)在讲课时,一定要把课本上的.语言转化成通俗的生活语言,这样同学们会感觉到生物课教学就是一位大哥哥在和他们平等地交流生活中的生物常识。
(3)丰富的肢体语言完全可以丰富初一生物教学的课堂,让学生们不会感到呆板和枯燥,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表演,提高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生物课的讲授不要离开初一学生的生活,以他们感爱好问题和生活常识设疑同时配以图像动画,让他们在生物课上学到生活常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同时可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生活主人翁意识。
(5)初一生物课教学一定要突出强调重点。由于年龄的原因,初一学生学习主动性尚未完全建立,作为老师一定要帮助他们找到学习重点难点并督促他们理解把握。
本人在教学上是一位新手,希望各位同仁多多指教,本人愿虚心接受。<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11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提升学生对社会对全人类的情感态度。课堂上能够落实教学目标,能让学生学会本节课的有关知识。同时在落实情感目标时,我采取榜样的示范作用。先向学生展示《献血法》的要求:年龄、体重、健康等发面。面对这个问题,很多学生想到的是对别人的好处,表示出不愿意的情绪:“憨子去献血呢!”我接过一句:我去献过血,我是憨子吗?学生们都倍感意外,很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也会去献血?献血过程中会有什么感觉?献血之后会有什么不适?有下来我讲述了我自己的献血过程,同时介绍了献血对自身的好处,最后强调“献血应 到正规的无偿献血机构,避免血液病的传染”。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参加了献血,学生们很感动,在我讲述过程中学生们发出的一阵阵“啊?啊?”声让我能强烈地感受到他们内心所起的波澜。特别是我讲完献血对自己的好处时,学生们的`反应很激动,要不是献血有年龄限制,估计放学就有可能去献血了。这让我感到很高兴!
本节课的教学有一处被我遗忘。就是在教授同型输血以后,有两个血型的作用需要拓展开来:一是血型与亲子鉴定;二是血型与性格。本来是想给学生激发兴趣的,在这个问题上,以后应大胆让学生来说出,从生活经历中提取出血型和生活的联系。很多电视剧中都包含亲子鉴定与血型的关系,加上学生平时经常关注星座与性格,血型与性格,所以以后课上会让学生自己说出血型除了输血以外的其他作用。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12
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脱离探究、实践的生物教学不能适应将来新课标的要求,只有经过认真探究、亲身实践,学生的生物能力才能得以切实提高。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的基本策略是:(1)从一个实例(或现象)入手,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分组进行探究。(2)每组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然后提出可行性的设计方案。(3)方案的实施。各小组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或实验,然后小组得出结论。(4)师生共同对各小组结论进行分析,最后探究出结果。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对于整个探究过程选题要量力而行,做到小而实,一定是先发散,后集中。如《生长素发现》一节的教学,可以窗台上的植物弯向光源生长,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交流结果。这样以探究、实践为核心,完全摈弃了老师的`讲解与分析,将学生推到了课堂主人的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多样性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高效完成生物学科的学习任务,达成课堂课程目标。活动方式如探究活动、创新活动、实践活动等。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13
在初中生物科学的教学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紧紧抓住三部分
一、初一生物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也就是说,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基础、科学素养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例如在讲生态环境时做关于生物圈二号计划,绝毒品时会让学生观看中国拒绝毒品的'宣传片等。总之,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教学理念的中心。
二、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
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学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很多的活动,例如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等,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三、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探究式活动。
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正确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是错误的。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并且作为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14
一、《致同学们》
吴韶兵:本节课达到了预想的目标,上课参与回答问题的学生占三分之二以上。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生物学的肤浅认识。多数学生感悟较深:原来生物学有这么大的用处,认识到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参与、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式。
邓云:课堂上学生气氛还算活跃,对很多新的生物学知识都很好奇,要注意调节学生的积极性,因为生物课大多安排在下午,下午的时间学生精神状态不是很好,可多举些有趣的事例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蔡春祥:个别班学生气氛很沉闷,因为对课本和老师介绍的话题不感兴趣,他们没有接触过,要注意调动不同班级的积极性,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生物的特征》
邓云:课本的标题下面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有关“观察”的,过去我对这些内容没有单独处理过,而是感觉这些方法可以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比如在辨认各种生物时,所用到的就是“观察”,但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还要再进一步强调注意事项。仔细研究教材、反思自己的教学,感觉有必要首先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个正确的认识,这对于以后进行“观察”,以及最后总结科学探究的几种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单独作为一个问题来解决。
蔡春祥:首先设计的问题是让学生自由的说出自己认识的生物和非生物,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每个人都能罗列出很多,在看似游戏中,实际上是给学生传达一种信息——用我的标准来判断哪些是生物,那些是非生物,而我的标准是什么,当时并没有说,等每个人都说了自己认识的生物或者非生物之后,再综合起来分析众多的生物的特征,更有利于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提升。
吴韶兵:受课后练习的启发的,我设计了一个“考考你”环节,既是对“生物的特征”的巩固,也是一个拓展练习。尽管学生对生物的特征基本掌握,但实际应用还是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对于能够生长的如钟乳石,能够运动的如海浪,有时把握不准,所以,课本后面给出了两道练习题,一个是判断“机器人在弹钢琴”、“钟乳石在漫漫长大”是不是生物,说明理由;一个是一段关于“珊瑚”的文字介绍和由此引发的问题。
三、《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蔡、吴、邓:有的班没有说明细节,学生不明确调查的意义和方法,把抓昆虫等作为调查的主要目的。户外活动时纪律不好管,男同学一堆,女同学一堆,调查到生物种类虽然多,但事后发现很多生物不是真正看到的,是联想到和想到的,缺乏科学精神。因此在户外活动前要多强调各种规章制度,考虑问题要面面俱到,不然学生不了解活动的规则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
四、《生物圈》
邓云: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上课伊始,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和所学内容相关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的欲望进入角色。
这节课利用多媒体出示课件,并用激情豪迈的语言引起学生注意,容易激活学生的'兴奋点,以饱满的热情走进情境。
五、《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吴韶兵:这节课上下来让我兴奋不已,因为学生的积极参与总让我惊喜不已,每谈到一个问题。学生就争先恐后的要回答,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我想,这是缘于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到,知识就在自己身边。由于鼠妇不好找,建议将鼠妇换成蚯蚓,进行实验。
蔡春祥:这节课的内容从知识点来看,就是搞清楚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就可以了,全文不过400字;从能力培养来说,这节课有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但要进行探究实验,必须先搞清楚什么探究实验的目的基本要求,漫无目的的到了实验室肯定不行。所以,最好单独拿出一节课交给学生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如何进行探究实验。
邓云:课本中这么少的内容本身就是一种可以向外延伸的地方,可以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分析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应用能力,可以在分析这些关系中慢慢领悟生物界的和谐以平衡,为后面将要学习的生态平衡、食物链、食物网等打下基础,让学生感受到简单的生活现象背后是多么丰富、有趣的知识。这样想来,视野就变得开阔,思路打开了通道。但另一方面,紧紧依靠老师距离讲解,学生则是被动的参与,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短暂的兴趣和印象都会有,但不宜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旺盛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才是目的,因此,整个课堂还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尽情展示、充分举例进行分析,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学习的参与中。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15
这个学期,上初中一年级3班的生物课。因为今年起,中考要考生手了,期中考试我们也举行了考试,现在考试已经结束,面对学生的一些让人失望的试卷,我陷入了深思:为什么会这样?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所有的题,甚至是原题都一一做过了,有些题甚至还强调了很多遍,为什么最后的结果还是不会?今后该如何做,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成绩?基础知识部分:通过试卷可以看出,基础知识需要记得的,学生掌握的不好,也许学生基本上都是死记硬背的,且掌握的不扎实,缺少灵活性。错字多。对策:今后的教学要注意把握全局,从细处入手,对出现错误的学生,在其纠正错误后要组织针对性的过关。指派组长检查,引导学生自我训练。
同时,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让学生有感悟,获得一定的经验。知识的运用、迁移部分:这是一个让学生、老师头痛的问题,学生的理解、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太差,有时明明能背下知识,但是却不会运用,答不到点子上去,这是我一直以来最为苦恼的事情,在我看来都是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对学生却是一头雾水。如何克服这个困难,解决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首先,我把学生进行了比较。除了学生自身能力和学习方法外,我找不出什么其他的原因。其次想到自身的教学方法,长久以来,学生总习惯于先自己讨论、交流后,教师再把答案组织成型,然后背下来,要是哪一次没有组织,学生马上抗议,不知道背什么,有点无所适从的感觉,给人的感觉好像是雏鸟,张着嘴巴专等着人来喂。一旦考试遇到了稍微变样的题型,马上就傻眼了,不知道从何下手。今后注意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课堂上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己组织成答案,以提高学习的能力。
学习态度是决定成绩好差的前提条件,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对试卷中做错的题目,不能单纯归为粗心、马虎所致,其实也有审题不严,能力不强方面的问题。找到了真正的问题所在,也就找到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成绩不理想的背后,就是问题的暴露,自己必须找出问题所在,立即采取措施,加以补救,如果通过这一次的失败,能换取下一次的成功,也该心满意足了。相信只要通过师生不懈的努力,生物知识能力会有所提高。
旺盛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益。进入初一下学期的教学后,发现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在一天天的削减。从刚进入初一时的兴趣昂然到现学生在课堂上思想不集中、对教学内容索然无味,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何使学生在课程深入的同时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呢?为了今后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益,增强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反思一年教学的点点滴滴,总结经验教训,查找原因并提出对策如下:
A、经验教训:
第一、教学方式未能适合学生的发展要求。
由于初中生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各方面都处于发展的态势,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有较强的可塑性,是介乎于小学生与高中生的一个特殊、可变化群体。初一上半年学生仍保持着小学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较认真并服从教师的安排、学习方法以模仿为主、自我独立意识尚未萌发,自学要求较低。下半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伴随逆反心理的产生,学生开始改变服从教师的学习习惯并尝试通过自身独立学习获取知识并提高科学素养。
在初一上学期的教学中,虽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各种多媒体手段刺激学生的感官,利用生动有趣的资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教学中仍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课学习为主的方法,提供给学生施展才能的空间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没有得到充分的考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没能充分体现,没有体验到通过努力自主获得知识的正向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得学习兴趣、欲望在不断的下降。
第二、学习态度没有端正。初中生物由于不参与中考,在学生心目中是一门边缘科,因此对生物学习不太重视,如果能提高心理上的重视程度,学业成绩必然有较大的提高。正确的归因倾向恰好能产生良好的动机,并从而提高其学习的自信心。
第三、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培养较差。
由于考虑到学生中有部分识字水平较差及课时教学任务的完成要求,因此教学中依靠教师讲解学习较多,放手提供学生动手动脑的锻炼机会少,致使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薄弱,虽获取了知识但不牢靠,过后即忘较多。
第四、课前预习设计不足、课后巩固练习不及时,造成课前准备差课后遗忘较多。
以至于到下半学期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教学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以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上神游的、张望的、睡觉的开始逐渐多起来了,课时内的学习效益下降,在积累作用下导致了学生出现了分化现象。
B、今后教学上的决策和思考。
(1)加强生物学科的理想前途教育,明确学科地位。
1)适当介绍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及其发展前景,给学生以启迪。
例如,当人们的器官发生了不可逆转的病变,生命受到威胁时,挽救生命的唯一办法就是器官移植。为了解决器官的来源问题,也为了预防移植后出现的排异现象,科学家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出带有人类某些基因的动物。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猪心”、“猪肾”等,可望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人体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事实证明,适当介绍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及其发展前景,给学生以启迪。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生物学与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从而提高生物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介绍一些当今生物科学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让学生观看录像了解影响环境保护,资源问题,能源短缺等都与生物有着紧密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证欲望和学习兴趣。
(2)多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成功体验。
成功容易使人产生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因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动机,最终导致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及设置不同的考核方式让学生取得成功体验,会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有了成功的经历后,他们会对学习产生更高的期望,并愿意为学习付出更大的努力。
(3)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在失败时往往归因于努力不够,即使失败也不灰心,相信努力与结果之间有依随性,表现出积极的行为。成就动机水平低的人在失败时往往把原因归于能力不足,容易灰心丧气,认为努力也不会带来相应的'结果,容易产生无力感。所以,应该关注和承认的是学生的努力。因为努力这一内部因素是可以控制的,是可以有意增加或减少的。从提高学习积极性的角度考虑,使学生学会积极努力的归因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后进生,应把他们的成败归因引导到努力程度这个因素上来,我们通常说的“勤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归因观可以通过归因训练来完成。归因训练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观察学习法,即让学生观察、模仿身边由于学习努力而导致成绩好的同学,学会正确归因。二是团体讨论法,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学业成败的原因,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引导,指出归因误差,鼓励符合实际的归因。三是强化矫正法,老师根据学科教学内容,对有归因偏差的学生予以暗示和引导,鼓励作出正确归因的学生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归因。
(4)教给学生科学学习的方法。
学生学习上的一些问题仅是靠增强努力是不够的。如果学生更大的努力仍然不能带来进步,就会陷入更大的无力感中。所以,我们不仅要告诉学习需要努力的道理,还需要针对学生在学习上的实际困难或问题,进行具体的帮助指导,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如:
(1)在学习新知识时,采用五段学习法,即是将学习过程分为预习、上课、复习、作业、总结等五个阶段。
(2)记忆方法的指导:
a、是采取先密后疏的记忆方法。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因此,记忆就应该先密后疏。
b、是编制记忆口诀。
c、是联想记忆法,即引导学生把记忆材料与其相互联系的材料结合起来。
d、是形象记忆法。
(3)阅读方法指导:在阅读时让学生做到眼、口、脑、手并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随着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可要求学生阅读后能提出问题并能提纲挈领地归纳大意,形成知识结构。此外还要指导学生重视图表的阅读,明确其意,领会其质。
(4)加强课前预习,课中突出重、难点,课后巩固。
教学过程中尽量减少不适应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减少过高要求和过多的学习容量,突出重、难点,让学生能清晰领会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