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玉莲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大保当小学 苏玉莲
作文一直是令师生头痛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学生却是怕上作文课,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水平不高已成了长期困扰我校作文教学的严重问题。于是我校针对这个问题,成立课题实验小组,制定实验方案,认真组织语文组全体教师认真开展实验,并在贵阳市白云区教研室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将近六年的辛勤实验。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立足于学生的个性进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是小学生根据自己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形式。在训练过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师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自主意识,在评价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它符合《语文课题程标准》中提倡作文讲真话,述真事,抒真情的精神,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自由表达”作文内容,“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培养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2、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文
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1)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2)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3)不限篇幅和篇数;(4)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3、培养学生作文有新意
个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真情实感,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将身边的琐事写出“典型”、写出新意来。因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对生活的感悟需要长时间逐渐培养,老师要结合实际,适当加以引导。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理感悟生活。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作文就不愁没有新意。
二、立足于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写童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小学生的想像能力发展较早,他们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童话作文可以用其所长,把学生潜在的想像力激发出来。因此,训练学生写童话,既符合当前落实新课标的形势,也顺应了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大有帮助。
儿童是天生的“浪漫主义”的“童话作家”,童话化作文的训练就是要放飞他们的想像,让他们犹如翱翔于蓝天的刍鹰;遨游于大海的鱼儿!充分享受作文课带来的快乐。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1、提供想像条件,鼓励大胆幻想。
童话作文的内容,涵盖了学生的一切生活和空间。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能在童话中得到映照;学生的喜怒哀乐,也能在童话中得以体现。我们积极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选材。在训练中我们要给他们提供自由想像、独立思考的情景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有了自由驰骋的空间,就再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才得以充分的发展。
2、教会构思方法,提倡个性表达。
童话往往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人们,所以在训练学生写童话时得讲究巧妙的构思。同样一个富有新意的题材,构思不好,它也不会吸引人。童话语言独具特色,写童话比写一般记叙文在发展学生的语言方面具有优势。学生具有广阔的表现空间,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其次,童话是学生内心思想情感真实的反映,它折射出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这使得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富有个性化。
3、注意立足现实,要求合理想像。
一旦儿童思绪扬起,往往又会乘着兴致,漫无边际的想像开去。因此,我们要向学生提出想像合理的要求。因为,只有想像合理,才有意义。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儿童往往把握不住,仅是概念地提出要求,儿童并不能掌握要领。教师的作用,在于适时发掘学生的心灵火花,让学生立足现实,合理想像。
三、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开展作文教学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生活化作文的训练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是作文当前教学的需要。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很严重,仿写、甚至抄袭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为了使学生能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及时的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达出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教会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
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组织学生开展“他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平时组织学生郊游、参观工厂、深入农村,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
这样,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
3、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4、指导学生描绘生活。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四、立足于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远程教育资源、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远程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是作文的平台和环境,不用传统的稿纸或作文本;除了运用已为写作个体心脑所拥有的资源和思考所得外,更多地还要搜索、筛选和运用网上丰富的写作资源;文本在计算机网络上无纸化递交、审美化呈现,以及在网上交流、评改和反馈;文章的长短更为自由、表达的样式更为多样;作文就是交流,就是发表;作文评价是开放的、动态的和多元的。这些都是网络作文教学的特点。
利用网络进行作文教学是以计算机互联网为表达媒介的、注重网络写作素材资源使用的、更便捷于交流发表评价反馈的、充分体现写作主体的个性表达、自由表达的一种全新的作文训练。小学生网络化作文的训练能唤醒学生的读者意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改变学生的评价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小学生作文无兴趣的老大难问题。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办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技术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生动、明了的作文情境,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写作?写作的内容是什么?方法怎样?可以采用哪些途径等。这就要求教师在事先进行充分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
2、依托网络,自主练习学生循着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形象生动的网络课程开展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有个体学习行为,又有协作学习行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进度不一样,习作的水平也不一样。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角色仅仅是教学活动的宏观管理者和学生学习困难的解答者或引导者。
3、在线评价,及时反馈通过网络组织学生对学生习作进行公开的、即时的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高学生对每次作文训练要求的认识,并引导学生对各自习作做进一步的修改,从而使每次作文训练都能起到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目的。
第二篇:小学美术教学案例胡玉莲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自己做帽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帽子的作用及特点,学习、掌握折纸帽的基本折法。
2、在欣赏、讨论、制作等学习活动中,尝试用各种方法装饰自己折好的纸帽子,体验制作 立体帽子的乐趣。
3、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动手得到锻炼。
二、重难点重点:
学习、掌握折纸帽的基本折法。
三、课前准备(学生)胶水、剪刀、各种色卡纸或其他质地较厚的彩色纸,6人分为一小组。(教师)多媒体课件、帽子的范作等,安排6 人分为一小组,每小组一名组长。每小组发一个由步骤二折出来起来的帽子。
四、教学过程、激趣导入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张纸,这是什么?猜猜老师会把这张纸变成什么?示范折帽子
2、同学们喜欢做帽子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十八课自己做帽子,揭题-------《自 己做帽子》(低年段的学生好奇心强,从猜---折这一过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做了铺垫作用。)
(二)呈现问题,突出重点、呈现问题,1、帽子的作用及特点
1)、你们知道帽子有什么用呢?(引导学生得出装饰、保暖等作用。)
2)、在我们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帽子?用什么材料,方法制作出来的呢?学生说 并同步出示相应的图片abc(引导学生回忆、想、说帽子形状、材料加深学生对帽子的认识。)a:草帽(材料:草、线)(形状:上小圆下大圆)
b :太阳帽(材料:纤维、布、线等)(形状:前面是鸭舌形,后面是圆形)c:毛线帽(材料:毛线)(形状:多种多样)
3)、看看老师今天带来的哪些漂亮的帽子,用什么方法做成?(同步出示书本上的纸帽子范图,激起学生的动手兴趣。)
2、自主学习折立体帽子。1)、你们想拭试吗?出示步骤一,提问:你会吗?每组请一位学生示范。步骤一(板书:贴上由步骤一折好的帽子)
2)、看看、拆拆游戏(游戏规则:每小组发一个帽子由步骤二折出来的帽子,再由每组的小组长将折好的帽子一步一步拆开。)(步骤二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拆的过程,可以让学生了解了折的方法,初步解决本课的重点。)3)、我看谁最会看,能把拆开的帽子重新折起来?(小组协作并派代表重新将帽 子折好)
4)、我们大家也一起来试试?出示步骤二,全班自主学习,疑难步骤教师示范折纸步骤二图与讲解。(深化本课的重点)步骤二(板书:贴上由步骤二折好的帽子)
(三)设问质疑,突破重难点。
1、“猜猜我是谁你能猜出它是由哪个帽子变过来的呢?(同步出示由步骤
一、步骤二变过来的帽子)美吗?美在哪里?那你还能想出别的方法来装饰帽子呢? ab
2、谁能说说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呢?教师同步示范 a、b 两幅图装饰的方法
3、欣赏c、d两幅作品,提问: “你们觉的这两个帽子跟a、b 两个帽子的制作方法一样吗?” “它们跟b比起来又有什么不同呢?”
(五)帽子秀,讲评。、帽子秀,讲评。
1、播放音乐《帽子秀》,选择几个学生戴着自己的帽子秀秀评评
2、评价要点: 1)、制作方法多样
2)、奖项设置:造型奖、大众奖、趣味奖等。评价步骤: 1)、生自评:叫一个学生自评
2)、生生评:指几个学生来评价你喜欢哪个作品,为什么? 3)、师 评:挑取一个有制造难度的帽子进行评说。
(六)知识拓展:欣赏不同材料、方法制作而成的帽子,开拓学生的视野。1)纸质帽子 2)混合材料的帽子
3)仿生帽子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整堂课的缩影,起得图文并貌的作用
18、自己做帽子、步骤一 步骤二 装饰方法:剪、贴、揉、画等方法
评价分析:
《自己做帽子》是一节手工课,让学生动手制作东西,让他们自主探索,先从简单的折帽子,再从装饰折好的帽子,这样可以体现美术课程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目光,挖掘他们内心的想法,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但是他们不是就是模仿别人的作品,就是随心所欲,乱剪一通,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好奇心,例如,鼓励学生凭自己的已有的美术基础、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地画自己的帽子、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胆地运用不同的材料及方法把自己折好的帽子变得有个性和有创意,教师巡回指导等。然而在本课教学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相应的问题,如学生使用手工工具(剪刀、小刀等)安全问题,还有到帽子秀这一环节,出现了“乱、燥”的现象,有些学生没有做好,在那里喊叫、自主讨论,忽略了安全问题和课堂秩序等,应做好防护措施,促进课堂教学的稳定。
胡玉莲
1104410001
第三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论文廖玉涛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论文
双定镇中心小学
廖玉涛
内容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在平时的习作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指导写作方法这五要素。变“要我写”为“我想写”,并通过理论结合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字:习作 教学 兴趣 日积月累习作方法
一说起作文,学生怕写,老师难改。这真实地反映了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抓破头皮,咬烂笔头,就是写不出来,即使七拼八凑地完成了一篇作文,也是内容空洞,语言乏味,条理不清。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习作兴趣、习作的素材,缺乏表达的语言,缺乏写作的基本方法和修改的能力等息息相关的。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我努力在习作教学中做以下几点。
一、珍视成果,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绝非易事。为了很好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我努力做到:
(一)、及时与学生沟通习作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写作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的事情,而且还能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当学生们意识到学好习作的重要以后,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兴趣也会接踵而至。
(二)、努力创设新鲜事物。我们知道学生对新鲜事物是十分感兴趣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将贫乏的事件转化、迁移,使学生有兴趣将事件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
(三)、珍视习作成果。平时我会将学生的优秀之作进行打印并张贴到班级里的“作文园地”里,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另一方面,可作为示范,让其他学生好好学习。
二、丰富生活,积累素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要解决学生“没有东西可写”,这一作文困难,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而学生的日常生活就是习作素材很好的挖掘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
(一)、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比如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倾听自然界鸟语虫鸣;欣赏乡村的田园风光,城镇的风景名胜等。
(二)、鼓励学生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劳动中吸取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如烧饭炒菜、洗衣服、整理房间、下地干活等。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如观看电影,访问社区,智力竞赛,讲故事,表演小品等。
有了这些丰富的生活素材,学生在写作文时就不会碰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了。
三、指导学生进行日积月累
作文的内容及思想都是靠文字表达出来的,因此表达的语言是习作的关键要素。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让每位同学都准备一个日积月累本。把平时学习中看到的好词好句、优美的段落篇章都记录下来,并要求熟读或者背诵。除了进行日积月累外,要积累更多的习作语言还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广泛的阅读。阅读是积累语言的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我在班级里建立了一个“读书角”,要求每位同学每天至少高效地阅读两篇文章,还适时地利用读报写字课的时间来进行阅读,并且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一些科普读物、少儿杂志、中外名著等,通过大量的阅读既丰富了学生的习作语言,又丰富了写作思维。
(二)、熟读或背诵。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华之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多品读课文的精彩部分并要求熟读成诵。对于词语手册中精美的成语、歇后语、谚语、名言、诗文,我要求学生背诵并加以默写。只要这样长期坚持,课本中的语言文字就能变成自己的储备和财富,等到用时,自然会涌上笔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
四、指导学生写作的基本方法
学生有了丰富的习作素材,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但还需要掌握一些写作的基本方法。我国特级教师丁有宽从小学语文课文中解剖出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规律性知识称之为“三十法”。即叙事四法(按事情经过先后,按时间先后,按地点变换先后,按以事为主结合时序地序交错);状物三法(场面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写人八法(行动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语言、肖像、心理综合描写,写一事表人,写几事表人,写几个品质表人);开头五法(交代、明意、点题、抒情、抒感);篇章结构六法(先总述后分述,或者相反;先概括后具体,或者相反;先面后点,或者相反;先记叙后抒情,或者相反;夹叙夹议;对比)。在平时的习作教学过程当中,我将丁老师的“三十法”渗透在作文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叙事、状物、写人、开头、结尾和安排篇章结构的。
总之,写好作文的根本在于多读多积累多练习,厚积薄发。只要学生有博览群书的兴趣,有爱好动笔的习惯,学会一些观察和写作的方法,积累了一些素材,锤练好扎实的习作技能,就能在作文时笔随意欲,内容应笔而生,无话变成有话,不会写变为会写,千篇一律变为百花齐放,万芳争艳,学生习作水平自然就会提升,使学生习作不再难作,作文教学不再难教。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作文一直是令老师和学生头痛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学生却是怕上作文课,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水平不高已成了长期困扰我校作文教学的严重问题。个人感觉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尊崇以下几点:
一、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立足于学生的个性进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是小学生根据自己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形式。在训练过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师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自主意识,在评价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它符合《语文课题程标准》中提倡作文讲真话,述真事,抒真情的精神,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自由表达”作文内容,“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培养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2、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文
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1)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2)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3)不限篇幅和篇数;(4)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3、培养学生作文有新意
个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真情实感,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将身边的琐事写出“典型”、写出新意来。因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对生活的感悟需要长时间逐渐培养,老师要结合实际,适当加以引导。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理感悟生活。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作文就不愁没有新意。
二、立足于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写童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小学生的想像能力发展较早,他们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童话作文可以用其所长,把学生潜在的想像力激发出来。因此,训练学生写童话,既符合当前落实新课标的形势,也顺应了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大有帮助。
儿童是天生的“浪漫主义”的“童话作家”,童话化作文的训练就是要放飞他们的想像,让他们犹如翱翔于蓝天的刍鹰;遨游于大海的鱼儿!充分享受作文课带来的快乐。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1、提供想像条件,鼓励大胆幻想。
童话作文的内容,涵盖了学生的一切生活和空间。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能在童话中得到映照;学生的喜怒哀乐,也能在童话中得以体现。我们积极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选材。在训练中我们要给他们提供自由想像、独立思考的情景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有了自由驰骋的空间,就再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才得以充分的发展。
2、教会构思方法,提倡个性表达。
童话往往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人们,所以在训练学生写童话时得讲究巧妙的构思。同样一个富有新意的题材,构思不好,它也不会吸引人。童话语言独具特色,写童话比写一般记叙文在发展学生的语言方面具有优势。学生具有广阔的表现空间,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其次,童话是学生内心思想情感真实的反映,它折射出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这使得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富有个性化。
3、注意立足现实,要求合理想像。
一旦儿童思绪扬起,往往又会乘着兴致,漫无边际的想像开去。因此,我们要向学生提出想像合理的要求。因为,只有想像合理,才有意义。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儿童往往把握不住,仅是概念地提出要求,儿童并不能掌握要领。教师的作用,在于适时发掘学生的心灵火花,让学生立足现实,合理想像。
三、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开展作文教学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生活化作文的训练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是作文当前教学的需要。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很严重,仿写、甚至抄袭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为了使学生能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及时的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达出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教会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
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组织学生开展“他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平时组织学生郊游、参观工厂、深入农村,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
这样,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
3、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4、指导学生描绘生活。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四、立足于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远程教育资源、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总之,作文是学生语文程度及语文素养体现的一种直观的表达方式,在语文作文写作中尚有很多方法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索去求实。
佟沟九年一贯制学校
马会
第五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定稿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心德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但在日常教学中,教作文却成了目前农村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学生“谈作文色变”,习作让学生望而生畏,茫然失措,才思枯竭。究其原因,客观方面,农村学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学生走出山村接触外界新鲜事物的机会不多,这就直接影响了他们感受新刺激,开拓思维,积累作文素材的程度;主观方面,我觉得也与教师在日常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以及教学方法有着必然的关系。因此,我觉得教师要把作文教好,学生要把作文写好,师生必须同心协力。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日常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作文教学难,学生写作难,难在哪儿?首先,难在学生内心没有写作的欲望、没有表达的冲动和兴趣;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腐朽为神奇。学生没有写作的兴趣,就算勉强为之,也是赶鸭子上架,写出的文章也是死水一滩,毫无生趣。其次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觉得脑中空空,没有素材,下笔无神。所以,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生活,感受自然的美,体会活动的乐趣。其实,生活中并不缺乏美,活动中并不缺乏乐趣,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是缺少探寻乐趣的心.天空俯瞰大地,阳光沐浴峰峦,春雨滋润万物,小溪缠绕村庄,这都是自然之美;野外郊游的期待,足球比赛的竞争,文艺汇演的投入,这些都是活动的乐趣,只有发自内心地发现美,感悟活动的乐趣,才能把眼中所见,心中所悟的美和乐趣诉诸笔下,作文才能具有美,充满乐趣。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走进生活,参与活动,学生有了兴趣,有了体验,有了素材,写作时才能变得积极主动,迸发写作的欲望与激情。
二、指引学生阐述真实想法,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唐朝诗人白居易说得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要想打动人,必先倾注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在日常写作文时,有的学生会滔滔不绝,眉飞色舞;有的学生会闭口不言,眉头深锁;有的学生则会冥思苦想,继而信手拈来。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创作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文学源于生活,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写作源于作者生活中的所见所感所悟。只有具有一定量的生活积淀,文章才能饱含激情。反之,如果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学生感情麻木,“无米下炊”,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哪里能真情涌动?即使勉强应付,写出来的文章也是黯然失色,味同嚼蜡,毫无生机与活力;把真情实感述之于笔上,诉之于文字上,倾注笔端,融入描述的字里行间,才能赢得读者的心。
1、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写作有个正确的认识
许多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严重的误区,认为写作文仅仅是为了应付语文考试,使得一些学生写作时空发议论,无病呻吟,胡诌乱侃。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文的根本目的是要阐述自己的看法以及抒发自己的情感,让读者与你一起感动。
2、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灵活自由发挥的作文题材
例如“选择一份自己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采访正在从事这个职业的人,然后写出一份报告。”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可以去图书馆查资料或走出校门调查访问,甚至同学间可以协作完成,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类似这样的题目,学生们都觉得很新奇,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他们都会遵照要求去做,不会胡编乱造,生搬硬套,而且会把实践中的切身体验和真实感受融入到作文中去。
三、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通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等这样的练习,能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摘抄中积累写作的素材。通过平常的点滴积累,就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在写作文时就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比如:在教完《秋天的雨》这课后,就为学生以后写秋天的景色作了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日记把每天所有的活动和喜怒哀乐,所见、所想、所感象拍照和摄像一样,忠实地记录下。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作文素材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俗话说的好:“笔不用就生锈了”。长期不动笔的人,话说不清楚,文章就写不顺达,常读书,常写文章,就能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另外,写日记有利于学生不断反思自己所写的文字,不断发现自己文章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从而激励学生不断地克服弊端,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每参加完一次演出比赛,每读完一本好书,都可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3、通过课外阅读来积累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面,扩充视野,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苏轼曾说过:“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如果总是闷在学校的教材里,没有时间看课外书,才会厌学,才会大脑可用的写作资源匮乏,没有语言积累,是不可能写出一篇佳作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及时进行思维充电,丰富自己的大脑仓库,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一气呵成。
四、善于评价学生的作文,指导学生自评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评价不当,则挫伤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失去写作的信心,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一棒打死,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作文批改方式,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小学生作文是一项练笔活动,是书面表达的最基本训练,而并不是艺术,更不是文学创作,只要学生能正确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应该对学生予以及时地,积极地肯定。同时,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不能用成人的水平去对学生的文字评头论足,吹毛求疵。
其次,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要培养学生自己批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只是引导者,也只能是引导者,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这样养成了学生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益的。”因此小学生习作的评价首先应提倡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教师的评价固然重要,但总是由老师引领者,牵着鼻子走,会抹杀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自我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的自评自改,教师一方面能及时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习作态度、习作情况、自改情况,然后选择恰当合适的契机,针对此次作文总体情况进行一个分析评价,对作文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让全班学生进行讨论、评价和修改。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在平等的互动交流中,通过比较,了解自己作文存在的不足与差距,共同商讨如何将作文改得更通顺、更生动,更能抓住读者的眼球。以上就是我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我相信教师只有在新教学理念的沐浴下,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断总结经验,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每个个体的个性,为学生作文插上想像的翅膀,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每个人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 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当做负担去对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