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数学《8的形成》说课稿
幼儿园数学《8的形成》说课稿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数学的说课稿应该怎么教学?
《8的形成》是中班上学期的数学教育活动,是一节数的概念课。感知物体的数量、对应关系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础,它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因此,数的形成在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8的形成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活动,是在孩子们认识了7以内的数的形成,并了解了数与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对数的认识已经具备了初步的了解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活动时既巩固了幼儿以前掌握的数的形成知识,也为学习今后9的形成、10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说目标
中班幼儿思维特点是具体性、形象性,它们是通过具体的听觉、视觉感知周围事物的,根据这一特点,结合《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的要求:“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我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2、知道7添上1是8,并能认读数字8。
3、理解8的实际意义,知道数字8可以代替任何数量为8的事物,并能不受物品摆放形式、位置的影响进行正确点数。
本活动的重点是理解8的实际意义,知道数字8可以代替任何数量为8的事物。
难点是理解7、8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纲要》科学领域指导要点指出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根据这一要求,围绕教学目标,我准备了以下教具:
1、小动物水果等磁性教具图片各8张,数字1——8磁性教具图片
2、教室里摆放一些数量是8的物品,如:8盒水彩笔等
3、万能棋若干,铃鼓。
新《纲要》中提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为了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去动物演唱会”为主线的情境教学法贯穿活动始终,中间穿插运用了引导观察法、赏识激励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等教法,从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乐于参与到活动中来。
在整个活动中,我把幼儿作为了学习的主体,让孩子们通过游戏法、操作法、观察法等各种方法,调动各种感官的参与,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本活动的接受对象是中班的幼儿,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征,结合本活动的教学目标,我在活动中创设了游戏情景,并调动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让幼儿在宽松、安全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活动主要分以下几个程序:
听故事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特别是有关动物的故事幼儿更是百听不厌。活动开始时,为了能一下子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孩子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我设计了动物故事导语:森林里最近非常热闹,为什么呢,因为动物王国要开演唱会啦,情景一定非常壮观,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瞧!小动物们要出场了,请你们拍7下手欢迎小动物们出场。
这是该活动的重点、难点,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8的形成,我依然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设计了小动物参加演出的情境。因为中班幼儿思维特点是具体性、形象性所以在学习新知识时我主要运用引导观察法、直观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幼儿在情境中轻松自然地学习新知识。
1、通过直观地演示教具7只小兔子变成8只小兔子的过程,帮助幼儿初步理解“7添上1是8”
看,首先出场的是谁?数一数有几只小兔子?用数学几表示?等等我——哟!又来了一只小兔子,现在是几只小兔子?用数字几表示?本来有7只小兔子,又来了一只小兔子,变成8只小兔子,我们就可以说:“7添上1是8”
2、请幼儿为小兔子送胡萝卜了,引导幼儿观察数字7与数字8之间的关系,理解7与8之间多1少1的规律。
小兔子要吃胡萝卜,我们帮小兔子送胡萝卜好不好?数一数,有几个胡萝卜?用数字几表示?小兔子多还是胡萝卜多?多几?少几?怎样变成一样多?我们再来送一个胡萝卜
3、运用同样的方法请小猴子为大家表演,并重复上述流程送水果,让幼儿巩固刚刚对8的形成的认识。
4、变换小兔子、小猴子的排列形式、位置,让幼儿排除干扰正确点数。
小兔子要为大家表演了,它们能够边敲跳边变换队形呢,瞧,排成什么形了呢?小兔子有几只呢?
小猴子也想象小兔子那样变换队形表演,小朋友们谁能上来帮助它们摆出新队形?一起数一数小猴子的数量变没变。
5、认识数字8,知道8是可以代表任何总数是8的物体
今天有几只小兔子,几只小猴子为大家表演呢我们可以用数字“8”表示,小朋友看一看“8”象什么?8还可以表示什么?小朋友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哪些东西的数量是8
在幼儿对于8的形成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我又设计了多种方式调动幼儿各种感官参与,这样既可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始终保持较高的兴趣,同时让幼儿通过听、看、说多种方式进一步感知8的形成及实际含义。
小动物们表演完了,它们想休息一下,和小朋友一起来玩个好玩的游戏:
1、听音说总数
老师敲鼓,小朋友认真听它敲了几下?
2、听音做动作
老师做动作,请小朋友做相同数量的动作:拍手、跺脚等
3、看数发音
请小朋友看数字卡,发出与数字卡相同数量的声音:如学小猫叫、小狗叫等
由于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的、形象的,因此操作是解决幼儿具体形象思维与知识抽象性之间矛盾的一种较好的手段。于是活动最后环节我安排了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学具,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得到练习巩固,使知识得到进一步内化
小朋友们表现得真棒,小动物们又给我们送来了玩具,请小朋友取出和卡片上数量相同的万能棋卡!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8的形成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练习,培养幼儿对数的兴趣。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主动性。
3、学习8的形成数数,知道7添1是8,认读数字8,并理解8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1、课件:8的数数
2、课件:趣味练习1-68按照线写数字
3、图片小蘑菇、小圆片、小萝卜、小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以招待客人的口吻,引出课题:
教师:今天小兔子要来做客,我们给小兔子准备好吃的萝卜和蘑菇好吗?
二、展开
1.幼儿操作,用对应比较法学习7的形成。
教师以游戏口吻引导幼儿进行操作练习。
(1)请小朋友拔7个萝卜排成一队,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
(2)再请小朋友采7个蘑菇排成一队,并于萝卜找好朋友,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3)你拔了几个萝卜?萝卜和蘑菇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讨论:怎样把7个萝卜变成8个? 7添1是几?
(4)幼儿复述:7添1是8。
2.课件演示,操作验证。
(1)出示7个苹果,幼儿点数
出示7个桃子与苹果一一对应,幼儿点数。
(2)苹果和桃子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思考:怎样将7个桃子变成8个?7添1是几?
3.利用课件认读数字:8
(1)引导8个桃子用数字几来表示?
出示数字8幼儿认读。
(2)讨论字形:8像什么?(8像葫芦)。
4.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1)8除了能表示8个桃子、8个萝卜外,还表示8个什么?
激发幼儿想象许多能用数字7表示的物体。
(2)小结:8可以表示所有数量是7的物体。
5.趣味练习:请拼凑8
在方框里贴上还是数量的贴纸,使总数量是7。
三、结束
讲评:表扬课堂上积极动脑筋、积极回答问题的幼儿。
第三篇:幼儿园数学说课稿
〈表情娃娃〉说课稿
一、说教材
感知物体的数量及其数字,对应关系是中班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它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关。数学是个枯燥无味又抽象的一门学科,特别是中班幼儿,往往对学习数学很不感兴趣。游戏是幼儿最爱的活动,它既能让幼儿主动参与游戏。又能在游戏中获得知识、经验。根据这一特点,我选择了〈表情娃娃〉这个来源于幼儿生活的教学活动。把各种表情和数学合为一体融入到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理解、学习数的实际意义。
二、说目标
〈纲要〉中指出:教育应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根据〈纲要〉精神,结合中班年龄特点,制定了本活动的目标。
1、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8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分析:运用各种感官感数量:通过看、听、摸来感知数量。
三、说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活动目标。更顺利地实现活动过程,我做了以下准备:
1、魔法书、魔法卡、魔法盒、魔法屋这一系列有关魔术的法宝。
四、说教法、学法
教要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活动成功的有力保障,为了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以幼儿为主体的地位。本次活动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感染法和游戏探索法。
1、情景感染法本次活动,我通过变魔术创设富有创意的情景来感染幼儿,如活动开
始时,我身穿“魔术师”服装,手上拿着一顶高高的魔术师帽子,以魔术师的身份来感染幼儿,然后用变魔术来设计活动情节。通过表情娃娃的喜怒哀乐来感染幼儿,使幼儿的情绪始终处于激动和兴奋的状态。这种方法不仅为幼儿创设了生动活泼的生活情景,而且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2、游戏探索法〈规程〉指出:幼儿园的基础活动组织应以游戏为基础形式,于教育
寓游戏之中。根据这一精神,我采用了游戏探索法,以魔术师的身份贯穿整个活动的始终,用游戏的口吻启发鼓励幼儿积极的探索。让幼儿通过看、听、摸、找来感知探索物体的数量。突破本次活动的重点。
五、说活动过程
1、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活动开始:我身穿魔术师服装,以魔术师的身份进入活动室,以魔术师变魔术的游戏口吻,激发幼儿的兴趣,为下面的环节奠定了基础。
2、这个环节是幼儿自主探索,感知数量的过程。我让幼儿通过看、听、摸各种感
官来感知物体的数量。用各种表情娃娃来感染幼儿。形成师幼互动,幼儿与幼
儿互动。幼儿与材料互动的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一种轻松、自然的游戏
氛围中学习感知物体的数量。同时也培养了幼儿手眼协调点数的良好习惯。
3、这个环节是为了整个活动做了巩固的作用。通过对对碰这个游戏来验证本次活
动的效果。让幼儿找客人老师说数字,做表情。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结束的非
常自然。
整个活动的过程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教师以平等的身份介入游戏。用游戏的口吻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和表现。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使每个幼儿在不同的水平上获得提高。
第四篇:幼儿园数学说课稿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7天以内数的守恒
来源:中国幼儿教师网 发布时间:2008-2-27 浏览次数:2465次 网友评论:0条
说活动教材
守恒包括数守恒、长度守恒、液量守恒、物质的量(固体量)守恒、面积守恒、质量守恒、容积守恒等。
中班幼儿认知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和行为的有意性明显发展,能依靠表象进行思维,认知活动的概括性使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增强,但仍显表面化、肤浅化。
因此本次活动选择的内容是网络图数守恒中的一个内容:7以内数的守恒,旨在让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数的守恒,通过自身的操作,初步感知物体位置发生变化,总数不变的数现象。让幼儿在看一看、说一说、玩一玩、摆一摆中理解数的守恒,使幼儿对数的守恒有初步的概念。数的守恒是指物体数目不因物体外部特征和排列形式等的改变而改变,物体的数目与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及排列疏密没有关系。
说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
新《纲要》中提到,要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幼儿园的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而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探索的对象。
数学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并喜欢进行数学活动。培养幼儿具有正确使用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中班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注意和发现周围环境中物体数量间的差异、物体的形状、以及它们的空间的位置等。
根据认知领域的目标,幼儿园新《纲要》的理念,以及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出发,制定丁本次活动的目标:
(1)能不受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空间排列形式、空间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形成数的守恒能力。
(2)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以及思维的灵活性。
2.活动重点:运用游戏的教学方法引领孩子学习,培养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以及不受任何限制,形成数的守恒能力。
3.活动难点:根据幼儿的个性差异培养他们敢于探索和尝试的能力。
对于突破重难点采用的方法是:运用游戏的方法,引导孩子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寻求答案。
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为此,我准备了丰富的活动材料,如下:材料准备:蓝天背景图一张;小鸟图片共7个;茶杯、茶盘共7套;鹅卵石每人7个;数字卡片1—10一套;小鸟头饰每人一个。
说活动特色
从幼儿身边感兴趣的现象人手,形象地将数的守恒展现在幼儿的面前,便于幼儿掌握,活动中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将大家的知识经验加以交流和反馈,达到教学的目标。
整个教学以小鸟的活动为主线,把各环节串联在一起,各环节层层递进,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完整性和主题性,便于幼儿掌握学习的内容。
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让幼儿在愉快的操作中感知数的守恒,让枯燥的数学活动变得更有意思。
第五篇:幼儿园数学说课稿
幼儿园小班蒙氏数学《认识圆形》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程是以现代幼儿数学教学理论为基础,吸收了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科学领域(包括数学部分)的教育要求。集成我国传统幼儿数学教育的经验,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开发而成的。本次活动主题是对幼儿几何概念的发展,认识的探索。几何图形有平面和立体两种,今天活动要讲的是平面图形:圆形。
二.说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能在生活中辨认出圆形。
2.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包含圆形的物件。
三.说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认识了几种基本颜色,能区分大小。2.教具、学具准备
(1)教具准备:神秘袋1个(布袋)(袋内有各种圆形的物体,如:圆镜子,手镯,圆盘子等)(2)学具准备:“漂亮的向日葵”
四.说教法
1.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这个活动中我设计了几个游戏,目的是给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既能更好地达到活动目标,又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丰富想象力,并帮助幼儿巩固想象结果。
2.谈话法: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慧,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语言习惯。
五.说学法
1.操作体验法:它是幼儿建构知识的基本方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和幼儿通过游戏操作,更直观的学习,巩固所学知识。
2.讨论法: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幼儿讨论、交流经验,回答问题。从而巩固所学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
1.预备活动。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拉个圈圈走走。在线上,教师与幼儿手拉手朝一个方向边走边说:“拉个圈圈走走,拉个圈圈走走,走呀走,走呀走,手拉手快站好。”第二遍玩时最后一句为“快坐下”。(每次都引导幼儿看看是否组成一个大的圆圈。)
2.师生共同寻找生活中的圆形。(1)游戏“神秘袋”。幼儿坐好后,听音乐依次传“神秘袋”,音乐停时,口袋在谁手里谁就从里面摸出一样物品,说一说是什么。然后把物品放好,游戏继续,进行三、四次后,游戏结束。引导幼儿发现摸出的物品都是圆圆的。
(2)请幼儿发言,说说生活中见到的含有圆形的物品。
(3)找一找,说一说,幼儿自己或他人的身上含有圆形。如衣服上的圆形图案,圆扣子等。
3.游戏:圆形娃娃找家
用粉笔在地上画四个颜色分别是红、黄、蓝、绿色的圆圈,每位幼儿从“漂亮的向日葵”中任选一个圆形,拿在手里,让幼儿边念儿歌边走:“跑跑跑,找找找,红的圆,黄的圆,蓝的圆,绿的圆,快快跑进我的圆。”当最后一个“圆”字说完后,让幼儿立即进入与自己手里圆形相同颜色的圆圈里。4.分组活动
第一组:圆形宝宝找朋友。幼儿拿出学具“漂亮的向日葵”,将里面的圆形花心找出来放在一起,分出大小。
第二组:描圆形。教师给每个幼儿一个画虚线的圆形,让幼儿用彩笔瞄一瞄。
七.说活动延伸
1.完成《作业纸》中的活动。
2.在班级其他活动时也可让幼儿找找什么是圆形的。如瓶盖,杯盖等。
说课人:贾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