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推进“三段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关于推进“三段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讨论稿)
为进一步打造“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深化解决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立足我校实际,以课堂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推行“三段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一、“三段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背景及理论依据。
社会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素质全面的人,要求实施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基本出发点。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具体目标: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主体性教育理论”等我校尝试实施的“三段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探究意识,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勇于展示自我,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行为,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合作性,使每个学生得到发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可以说,“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既符合时代要求,符合教育本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是一种具有科学性、人文性、具有学生观、课程观的教学模式。
二、“三段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三段”:是指“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延伸”三个步骤。“五环节”:是指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点拨归纳—有效训练”五个环节。
(一)三段的总体架构
1、课前延伸(预习):解决什么时间预习?预习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什么方法、手段使学生掌握学习目标等等。
2、课内探究:要体现“三讲三不讲”;要搞好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明确哪些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哪些问题学生合作探究;如何进行问题点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归纳环节如何归纳?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训练等。
3、课后延伸:要体现“三布置三不布置”;要布置发散思维性、发展提高性和迁移应用性的作业;要适当控制作业的数量。
(二)课堂“五环节”流程要求
1、情景导入。
创设情境,运用漫画、故事、音乐、视频、情境表演,或由社会现象、生活现象切入,激发情趣,设疑激思,巧妙导人。
在导入的同时,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感悟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设计、问题、创设的情景或导读提纲,进行自主学习,个体思考,当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
3、合作探究。
这是一节课的核心部分。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究知识,形成能力,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
(1)确立学习小组。小组的成员由不同层次的学生构成。在讨论、探究中,尽量使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发言。
(2)创设问题情景,设计问题。紧密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形式,引领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设计要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且有梯度性、层次性、探究性,力求使教学内容活动化,课堂活动内容化。
(3)合作探究。每个学习小组成员合作互动,学生能有比较充分的时间讨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教师设计问题的研讨交流平台,又有学生课前预习中的疑难问题解决,保证课堂探究时间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习。(4)成果交流。在学生小组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每个小组选出中心发言人,对探究的成果作以展示交流。
(5)评价点拨。师生对小组发言情况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肯定不同见解的合理性。要适时引导、点拨,解答学生的迷惑,及时捕捉、提炼新的教学资源。
4、点拨归纳。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归纳知识点记忆法、答题方法与思路等。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力求做到我们一直倡导的“三讲三不讲”原则。
5、有效训练。有效训练不是简单做题,而是根据学生有效学习的要求进行同步的有针对性的训练,以达到精选、精讲、精练的目的。这一环节应由以下几方面组成:(1)基础知识练习,关注本节课的知识点。(2)变式训练,形成基本的知识和技能。(3)联系生活实际,综合运用,分析解决问题。
在学校制定“三段五环节”的基础上,要求教师根据不同课型,不同学科进行内化,确定符合本学科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打造“自主、互助、学习型”优质高效课堂。
三、“三段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方法支持
1.为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本模式要求每个班级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平均分到各组,每组6至8人。各班级、各小组要有激励学习的措施和评价标准,以确保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均衡发展,共同提高。
2.“三段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为我校新授课课堂教学基本框架。“教有模式”、“教学有法”是“不唯模式”、“教无定法”的前提和基础。各教研组要根据学科特点,认真研讨,有效借鉴先进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学科教学模式,并不断改进和完善,为我校的新课程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有益的探索。
3.教师是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三段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要深入理解、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挖掘知识能力间的内在联系,精选开发素材,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情感需求。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探究意识,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让课堂充满活力。要树立“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效益观,力求达到“低耗高效、减负增效”,实现“当堂清”目的。
4.本模式还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课堂学习中积极参与,勇于展示自我;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学会课前有效预习,课堂上注意作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课后归纳整理,延伸拓展等。
四、构建“三段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
(一)总体思路
落实“三段五环节”教学模式,实施“骨干引领——典型示范——整体推进——形成品牌”的工作思路,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全员参入,人人达标,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品牌。
(二)操作步骤 树标——学标——达标
1、树标:通过组织“引领课”、“示范课”、“研讨课” 等公开课活动,推出各学科骨干教师、典型教师优秀课型模式,在全校对其课堂模式进行评价、推广。
2、学标:学习优秀教师、优秀教学模式,分析总结自己教学的个性特色,反复实践,积极投入课堂教学改革。
3、达标:开展全员达标课活动,力求做到“大面积”和“大幅度”。所谓“大面积”,指的是全校所有教师的每节课都达标;“大幅度”是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效率都有显著提高,达到“自觉主动、低耗时、高效益、轻负担、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目标。
五、推进措施
1、转变观念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转变观念是前提。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就不可能有先进的教学实践。课堂教学改革要着眼于改变、整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型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 “走出去,请进来”。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活跃思维,更新观念。从而使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转变,进一步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示范引领
在自觉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示范引领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捷径。为此,学校将组织各个学科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在全校范围内上示范课、引领课,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典型引路。
3、全面推进
活动推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催化剂。为此,将面向全体教师,分层次开展课堂教学展示系列活动:举行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暨教师论坛系列研讨活动;广泛开展导师制活动;开展优秀教案评选活动;举行全员课堂教学竞赛和优质课评选活动;教学反思论文展评活动等。每次课堂教学改革研讨活动,学校都将组织各个层面的教师参加听课评课以此全面推进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
4、落实常规
加大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月考核制度,教学常规要落实“五抓”,即抓实备课、抓活课堂、抓好辅导、抓精练习、抓细作业批改。
六、保障机制
为保证方案实施并取得实效,实行以下保障措施:
1、实行领导包靠学科,落实“三看”:看学科教学模式的推出率;看学科教学模式的普及率;看学科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2、加大听评课力度,实施推门听课制度。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一节,中层以上领导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听后及时反馈。听课活动不流于形式,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对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开展扎实有效的级部、教研组、备课组、个人,学校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第二篇: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固墙小学基于教学“五环节”创建高效课堂开展教研
行动实施方案
一、课堂改革的宗旨
为适应新课程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校决定进行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改革。此次改革,以“人本教育、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改革课堂课堂教学模式为切入点,以课堂教学过程为载体,以学生合作、交流、探究为主要学习方法,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创设教师乐教,学生爱学的育人环境,确保我校教育教学稳步发展。二、五环节学案型教学模式说明
“备课、上课一体化、教与学一体化”的五环节学案型教学模式,用学案和预案代替了教案。以“学习周期”为基本单位,将一个周期切分为五个时段,明确了每个时间短属性,成为备课、上课的五个环节。具体这五个环节是:“预习----展示—反馈---巩固---达标”。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确定教学的“目标”、转化成“问题”形成学案;在课堂上师生互动实施学案。学习周期因人、因内容而宜,可以是一个课时,也可以十几个课时。这个教学模式是比较固定、相对闭合的程序,一个周期内几个环节必须要有,顺序固定,周而复始。一般情况下,程序的几个环节在学习一个知识单元的整个过程中应有一个完整的体现,但不一定在每节课中都体现出来。一个环节可以是一节课,可以是几节课,也可以是几分钟。每个环节有特定的任务和学习方法,不能随意改变。单位时间内,紧扣任务,周密安排。
三、“五环节”教学模式具体操作要求及说明
(一)备课阶段 目标引领
即确定一个学习周期的学习目标。确定目标要求:
(1)、在备课之前,要求所有教师要熟悉或基本熟悉教材知识体系。
(2)、通过各种途径,或调查,或座谈,熟悉学生的现有基础,包括知识基
础和接受水平
等,充分听取学生意见。
(3)、在此基础上,通过集体备课确定本周期的学习目标。要求:
A、确定知识目标。不同学科有各自的特点。有的学科篇章知识点相对而言比较单一;不存在确定知识点的问题;有的学科知识点比较博杂,尤其需要确定,不能有什么就学什么,否则以后的诸多环节就是低效甚至无效劳动。
B、依据知识目标的教育功能,确定其它目标。知识的差异性,决定了过程和方法的差异性,方法过程的差异性,决定着能力目标,决定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方式和培养目标。既是教教材,又是用教材教。教教材的目标是知识目标,用教材的目标是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把目标转化成适当的问题,成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案。转化的问题要适合学生的学习;问题要有层次性,应包括基础问题、探究问题、提高性问题,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基础问题是供学生独立学习思考能解决的问题,探究性问题是合作交流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高性问题是综合性问题,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问题,适合在班内交流解决。
在明确目标,把目标转化成问题的基础上完成预案。
(二)师生互动四环节
自主探究
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自学学案,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解答,并把解答结果写在学案上,学生自学课一定要有专用的时间,可以在课下,也可以在课上,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1)教师给学生发自学学案,并且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包括相应的自学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也就是教师需要讲解的知识。
(2)、教师设置恰当的导人情境语言,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视具体情况确定有无)。
(3)、学生根据自学学案上的要求,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和工具书,自我完成学案要求的项目。
(4)、将思考结果与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新发现的问题记录在相应的位置
上。
(5)、坚决反对不经过自学就直接进入交流的课。自学是交流的基础,交流是自学的深入、拓展和提升。
合作解疑
(1)小组交流
学生在课堂上每6人结为一组,进行交流。
A、相互检查识记性知识
B、小组内交流思考结果,纠正在自学中得出的思考结果中存在的可能出现的错误,达成共识。
C、小组内交流在自学中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是在学习中自己发现的新问题,在交流过程中继续解决。
D、将组内结果和问题进行整理,以备在班内交流。
(2)班级内交流
.
A、组之间各派代表相互提问回答识记性知识
B、组之间各派代表交流组内对于问题的思考结果,相互纠正。
C、组之间派代表交流组内在交流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是在交流中新发现的问题,在班内求解。
D、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相机点拨,开启学生思路。对于学生得出的正确结论,要及时肯定;对于小组讨论中存在认识差异的问题,由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理解和体会,教师引导学生再去阅读教材,同时也可以提出自己意见供学生参考,取得共识;如果还不能解决,作为课下思考题,留待下节课。精讲点拨
(1)教师总结包括内容:明确交流结果,强调本周期学习目标,评价学生在本周期学习行为,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2)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点进行点拨,解释。全面完成学习任务。巩固拓展
每一个知识单元章节学习过程结束后,必须要有巩固拓展。
(1)、口头检测,组内相互提问,侧重于知识的记忆理解。
(2)、口头检测,班内相互提问,侧重于知识的运用和联想。
(3)、试题检测,用教师在备课中设计的检测题进行检测。
五、课堂教学五环节模式必须遵循的原则及说明
1、学生主体性原则
’
我们教师必须充分地、从心目中确定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观念,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学生学习,“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学生要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他们自己去实现。
2、师生平等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特定时段,师生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界限。教师必须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做首席学生,确定保持与学生的平视态势,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学生也要摒弃“学生感”,勇于做“教师”。
3、尊重教材的原则
教学中要强调教材的基础地位和主导作用,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结合学生的经验和时代发展去挖掘和追求教材的延伸、拓展。
4、三维目标兼顾的原则
知识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知识是基础,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生成能力,知识有助于生发情感,没有知识就什么也没有!必须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究的过程中,充分思考,充分体验,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进而促进高尚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
5、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浅出的原则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课程”,知识是从生活中抽象到了书上,都是来源于生活,因而必然可以还原于生活。只有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教学才是鲜活的因而是有生命力的。新课程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让学科教学走进生活。课堂教学必须用身边的生活激发学生体验和探究。创设一定的情境,将知识放在生活的情境中理解,就会达到生动鲜活,深入浅出的效 果。
6、全员参与和互动原则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由精英式的学习变成全员式参与,分层推进,在互动中交流信息,交流情感、交流体验,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享智慧和成果。
7、促进学生思维的原则
课堂教学的活跃与否,主要是看学生的思维量,而不在于学生发了多少次言。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形象、演绎与归纳、推理与顿悟、想象与联想等多种思维方式的运用,最容易激发灵感。想方设法,促进学生思维,是设计每一个环节的原则。
8、灵活处理的原则
教师的讲和学生探究,目标一致,并不矛盾。主导不是主体,自主不是自流。学生能做的事,教师一定不要代替,学生不能自主的,教师一定要讲。
9、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结合的原则
合作交流、探究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没有合作交流、探究就没有智慧的碰撞和成果的共享,就达不到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效果。但这并不意昧着放弃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考就不可能有充分的切身的体验以及对知识体系完整性的把握。独立思考是合作交流、探究的基础,合作交流、探究是独立思考的延伸和升华。
10、充分利用评价导向的原则
利用学生心理,适时适度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引导课堂的走向,可以推动课堂教学程序的顺利进行和目标的实现。对于整个课堂教学的调控有着绝对的效果。
固墙小学
2016/11/14
第三篇:三段五环节
一、“三段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背景及理论依据。
社会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素质全面的人,要求实施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基本出发点。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具体目标: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主体性教育理论”等我校尝试实施的“三段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探究意识,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勇于展示自我,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行为,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合作性,使每个学生得到发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可以说,“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既符合时代要求,符合教育本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是一种具有科学性、人文性、具有学生观、课程观的教学模式。
二、“三段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三段”:是指“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延伸”三个步骤。“五环节”:是指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点拨归纳—有效训练”五个环节。(一)三段的总体架构
1、课前延伸(预习):解决什么时间预习?预习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什么方法、手段使学生掌握学习目标等等。
2、课内探究:要体现“三讲三不讲”;要搞好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明确哪些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哪些问题学生合作探究;如何进行问题点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归纳环节如何归纳?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训练等。
3、课后延伸:要体现“三布置三不布置”;要布置发散思维性、发展提高性和迁移应用性的作业;要适当控制作业的数量。
(二)课堂“五环节”流程要求
1、情景导入。
创设情境,运用漫画、故事、音乐、视频、情境表演,或由社会现象、生活现象切入,激发情趣,设疑激思,巧妙导人。
在导入的同时,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感悟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设计、问题、创设的情景或导读提纲,进行自主学习,个体思考,当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
3、合作探究。
这是一节课的核心部分。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究知识,形成能力,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
(1)确立学习小组。小组的成员由不同层次的学生构成。在讨论、探究中,尽量使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发言。
(2)创设问题情景,设计问题。紧密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形式,引领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设计要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且有梯度性、层次性、探究性,力求使教学内容活动化,课堂活动内容化。
(3)合作探究。每个学习小组成员合作互动,学生能有比较充分的时间讨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教师设计问题的研讨交流平台,又有学生课前预习中的疑难问题解决,保证课堂探究时间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第四篇: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1
平凉五中关于开展五环节“学案型教学模式”
实施方案及说明
(2013年修订版)
一、课堂改革的宗旨
为适应新课程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校决定进行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改革。此次改革,以“人本教育、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改革课堂课堂教学模式为切入点,以课堂教学过程为载体,以学生合作、交流、探究为主要学习方法,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与中考高考目标的有机统一。
2010年秋季,新课程改革启动以来,我校就探索出“七环节”教学模式,结果两年多的反复实践和总结,提炼升华为“五环节”教学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二、五环节学案型教学模式说明
“备课、上课一体化、教与学一体化”的五环节学案型教学模式,用学案和预案代替了教案。以“学习周期”为基本单位,将一个周期切分为五个时段,明确了每个时间段属性,成为备课、上课的五个环节。具体这五个环节是:展示目标,自学探究,合作交流,精讲点拨拓展,巩固检测。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确定教学的“目标”、转化成“问题”形成学案;在课堂上师生互动实施学案。学习周期因人、因内容而宜,可以是一个课时,也可以十几个课时。这个教学模式是比较固定、相对闭合的程序,一个周期内几个环节必须要有,顺序固定,周而复始。一般情况下,程序的几个环节在学习一个知识单元的整个过程中应有一个完整的体现,但不一定在每节课中都体现出来。一个环节可以是一节课,可以是几节课,也可以是几分钟。每个环节有特定的任务和学习方法,不能随意改变。单位时间内,紧扣任务,周密安排。三、五环节学案性教学模式具体操作要求及说明
(一)准备阶段
目标引领——即确定一个学习周期的学习目标。要求:
(1)、在备课之前,要求所有教师要熟悉或基本熟悉教材知识体系。
(2)、通过各种途径,或调查,或座谈,熟悉学生的现有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接受水平
等,充分听取学生意见。
(3)、在此基础上,通过集体备课确定本周期的学习目标。要求:
A、确定知识目标。不同学科有各自的特点。有的学科篇章知识点相对而言比较单一;不存在确定知识点的问题;有的学科知识点比较博杂,尤其需要确定,不能有什么就学什么,否则以后的诸多环节就是低效甚至无效劳动。
B、依据知识目标的教育功能,确定其它目标。知识的差异性,决定了过程和方法的差异性,方法过程的差异性,决定着能力目标,决定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方式和培养目标。既是教教材,又是用教材教。教教材的目标是知识目标,用教材的目标是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把目标转化成适当的问题,成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案。转化的问题要适合学生的学习;问题要有层次性,应包括基础问题、探究问题、提高性问题,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基础问题是供学生独立学习思考能解决的问题,探究性问题是合作交流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高性问题是综合性问题,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问题,适合在班内交流解决。
在明确目标,把目标转化成问题的基础上完成预案——导学案。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体现客观性。要根据标准、教材和学生情况而定,不具有随意性。教学目标要全面,要做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内在统一。
要因材施教,确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意识,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目标要有弹性,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和“创生性”中,给学生留下发挥主体性的空间与时间。
目标是给自己看,教学目标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为自己教学制定的详尽目标。
目标制定要不说或少说:正确而无用的话;可有可无的话;不能量化和不可检测的话。目标要真实、具体地描述本节课的目标,不抄课程标准上的话。
(二)实施阶段
1、目标展示
有了明确的目标,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目标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尽量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才能避免一节课的活动缺乏条理,甚至劳而无功的结果。目标还具有检测作用。学习目标确定之后,是否达到了既定的目标,就成了衡量学习效果的尺度。教学检测就是以既定的学习目标为标准,用可靠的测量手段显示学生学习效果是否达到或在何种程度上达到了既定的学习目标。
展示目标就是把通过集体备课所确定的目标详细认真的展示,解说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状态。
2、自主探究
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自学学案,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解答,并把解答结果写在学案上,学生自学课一定要有专用的时间,可以在课下,也可以在课上,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1)教师给学生发自学学案,并且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包括相应的自学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也就是教师需要讲解的知识。
(2)、教师设置恰当的导人情境语言,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视具体情况确定有无)。
(3)、学生根据自学学案上的要求,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和工具书,自我完成学案要求的项目。
(4)、将思考结果与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新发现的问题记录在相应的位置上。
(5)、坚决反对不经过自学就直接进入交流的课。自学是交流的基础,交流是自学的深入、拓展和提升。
3、合作解疑
(1)小组交流
学生在课堂上每6人结为一组,进行交流。
A、相互检查识记性知识
B、小组内交流思考结果,纠正在自学中得出的思考结果中存在的可能出现的错误,达成共识。
C、小组内交流在自学中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是在学习中自己发现的新问题,在交流过程中继续解决。
D、将组内结果和问题进行整理,以备在班内交流。
(2)班级内交流
.
A、组之间各派代表相互提问回答识记性知识
B、组之间各派代表交流组内对于问题的思考结果,相互纠正。
C、组之间派代表交流组内在交流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是在交流中新发现的问题,在班内求解。
D、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相机点拨,开启学生思路。对于学生得出的正确结论,要及时肯定;对于小组讨论中存在认识差异的问题,由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理解和体会,教师引导学生再去阅读教材,同时也可以提出自己意见供学生参考,取得共识;如果还不能解决,作为课下思考题,留待下节课。
4、精讲点拨拓展
(1)教师总结包括内容:明确交流结果,强调本周期学习目标,评价学生在本周期学习行为,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2)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点进行点拨,解释。全面完成学习任务。
5、巩固检测
每一个知识单元章节学习过程结束后,必须要有巩固拓展。
(1)、口头检测,组内相互提问,侧重于知识的记忆理解。
(2)、口头检测,班内相互提问,侧重于知识的运用和联想。
(3)、试题检测,用教师在备课中设计的检测题进行检测。
五、课堂教学五环节模式必须遵循的原则及说明
1、学生主体性原则
我们教师必须充分地、从心目中确定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观念,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学生学习,“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学生要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他们自己去实现。
2、师生平等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特定时段,师生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界限。教师必须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做首席学生,确定保持与学生的平视态势,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学生也要摒弃“学生感”,勇于做“教师”。
3、尊重教材的原则
教学中要强调教材的基础地位和主导作用,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结合学生的经验和时代发展去挖掘和追求教材的延伸、拓展。
4、三维目标兼顾的原则
知识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知识是基础,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生成能力,知识有助于生发情感,没有知识就什么也没有!必须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究的过程中,充分思考,充分体验,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进而促进高尚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
5、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浅出的原则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课程”,知识是从生活中抽象到了书上,都是来源于生活,因而必然可以还原于生活。只有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教学才是鲜活的因而是有生命力的。新课程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让学科教学走进生活。课堂教学必须用身边的生活激发学生体验和探究。创设一定的情境,将知识放在生活的情境中理解,就会达到生动鲜活,深入浅出的效 果。
6、全员参与和互动原则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由精英式的学习变成全员式参与,分层推进,在互动中交流信息,交流情感、交流体验,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享智慧和成果。
7、促进学生思维的原则
课堂教学的活跃与否,主要是看学生的思维量,而不在于学生发了多少次言。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形象、演绎与归纳、推理与顿悟、想象与联想等多种思维方式的运用,最容易激发灵感。想方设法,促进学生思维,是设计每一个环节的原则。
8、灵活处理的原则
教师的讲和学生探究,目标一致,并不矛盾。主导不是主体,自主不是自流。学生能做的事,教师一定不要代替,学生不能自主的,教师一定要讲。
9、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结合的原则
合作交流、探究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没有合作交流、探究就没有智慧的碰撞和成果的共享,就达不到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效果。但这并不意昧着放弃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考就不可能有充分的切身的体验以及对知识体系完整性的把握。独立思考是合作交流、探究的基础,合作交流、探究是独立思考的延伸和升华。
10、充分利用评价导向的原则
利用学生心理,适时适度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引导课堂的走向,可以推动课堂教学程序的顺利进行和目标的实现。对于整个课堂教学的调控有着绝对的效果。
平凉五中教研室
第五篇: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1
镇雄县中屯中学“五环节学案型教学模式”
实施方案及说明
(2014年春初案)
针对目前学校课堂教学方法陈旧、效率不高的现状,为了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信和挖掘学生潜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学习、借鉴“杜郎口教学模式”和兄弟学校课改经验,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现当前教学模式向“以学促教、以学定教”的转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精神,结合我校“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构建高效课堂模式实施方案”。我校决定进行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改革。此次改革,以“人本教育、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改革课堂课堂教学模式为切入点,以课堂教学过程为载体,以学生合作、交流、探究为主要学习方法,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与中考目标的有机统一。
从学校内涵发展启动伊始,我校就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反复实践和总结,初步定为为“五环节”教学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一、五环节学案型教学模式说明
“备课、上课一体化、教与学一体化”的五环节学案型教学模式,用学案和预案代替了教案。以“学习周期”为基本单位,将一个周期切分为五个时段,明确了每个时间段属性,成为备课、上课的五个环节。具体这五个环节是:展示目标,自学探究,合作交流,精讲点拨拓展,巩固检测。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确定教学的“目标”、转化成“问题”形成学案;在课堂上师生互动实施学案。学习周期因人、因内容而宜,可以是一个课时,也可以十几个课时。这个教学模式是比较固定、相对闭合的程序,一个周期内几个环节必须要有,顺序固定,周而复始。一般情况下,程序的几个环节在学习一个知识单元的整个过程中应有一个完整的体现,但不一定在每节课中都体现出来。一个环节可以是一节课,可以是几节课,也可以是几分钟。每个环节有特定的任务和学习方法,不能随意改变。单位时间内,紧扣任务,周密 安排。二、五环节学案性教学模式具体操作要求及说明
(一)准备阶段
目标引领——即确定一个学习周期的学习目标。要求:
(1)、在备课之前,要求所有教师要熟悉或基本熟悉教材知识体系。
(2)、通过各种途径,或调查,或座谈,熟悉学生的现有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接受水平等,充分听取学生意见。
(3)、在此基础上,通过集体备课确定本周期的学习目标。要求:
A、确定知识目标。
不同学科有各自的特点。有的学科篇章知识点相对而言比较单一;不存在确定知识点的问题;有的学科知识点比较博杂,尤其需要确定,不能有什么就学什么,否则以后的诸多环节就是低效甚至无效劳动。
B、依据知识目标的教育功能,确定其它目标。
知识的差异性,决定了过程和方法的差异性,方法过程的差异性,决定着能力目标,决定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方式和培养目标。既是教教材,又是用教材教。教教材的目标是知识目标,用教材的目标是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把目标转化成适当的问题,成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案。转化的问题要适合学生的学习;问题要有层次性,应包括基础问题、探究问题、提高性问题,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基础问题是供学生独立学习思考能解决的问题,探究性问题是合作交流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高性问题是综合性问题,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问题,适合在班内交流解决。
在明确目标,把目标转化成问题的基础上完成预案——导学案。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体现客观性。要根据标准、教材和学生情况而定,不具有随意性。教学目标要全面,要做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内在统一。要因材施教,确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意识,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目标要有弹性,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和“创生性”中,给学生留下发挥主体性的空间与时间。
目标是给自己看,教学目标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为自己教学制定的详尽目标。
目标制定要不说或少说:正确而无用的话;可有可无的话;不能量化和不可检测的话。
目标要真实、具体地描述本节课的目标,不抄课程标准上的话。(二)实施阶段
1、目标展示
有了明确的目标,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目标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尽量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才能避免一节课的活动缺乏条理,甚至劳而无功的结果。目标还具有检测作用。学习目标确定之后,是否达到了既定的目标,就成了衡量学习效果的尺度。教学检测就是以既定的学习目标为标准,用可靠的测量手段显示学生学习效果是否达到或在何种程度上达到了既定的学习目标。
展示目标就是把通过集体备课所确定的目标详细认真的展示,解说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状态。
2、自主探究
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导学案,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解答,并把解答结果写在学案上,学生自学课一定要有专用的时间,可以在课下,也可以在课上,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1)教师给学生发导学案,并且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包括相应的自学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也就是教师需要讲解的知识。
(2)、教师设置恰当的导人情境语言,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视具体情况确定有无)。
(3)、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要求,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和工具书,自我完成学案要求的项目。
(4)、将思考结果与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新发现的问题记录在相应的位置上。(5)、坚决反对不经过自学就直接进入交流的课。自学是交流的基础,交流是自学的深入、拓展和提升。
3、合作解疑
(1)小组交流
学生在课堂上每6人结为一组(12人为一大组),进行交流。
A、相互检查识记性知识
B、小组内交流思考结果,纠正在自学中得出的思考结果中存在的可能出现的错误,达成共识。
C、小组内交流在自学中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是在学习中自己发现的新问题,在交流过程中继续解决。
D、将组内结果和问题进行整理,以备在班内交流。
(2)班级内交流
A、组之间各派代表相互提问回答识记性知识
B、组之间各派代表交流组内对于问题的思考结果,相互纠正。
C、组之间派代表交流组内在交流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是在交流中新发现的问题,在班内求解。
D、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相机点拨,开启学生思路。对于学生得出的正确结论,要及时肯定;对于小组讨论中存在认识差异的问题,由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理解和体会,教师引导学生再去阅读教材,同时也可以提出自己意见供学生参考,取得共识;如果还不能解决,作为课下思考题,留待下节课。
4、精讲点拨拓展
(1)教师总结包括内容:明确交流结果,强调本周期学习目标,评价学生在本周期学习行为,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2)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点进行点拨,解释。全面完成学习任务。
5、巩固检测
每一个知识单元章节学习过程结束后,必须要有巩固拓展。
(1)、口头检测,组内相互提问,侧重于知识的记忆理解。(2)、口头检测,班内相互提问,侧重于知识的运用和联想。(3)、试题检测,用教师在备课中设计的检测题进行检测。
五、课堂教学五环节模式必须遵循的原则及说明
1、学生主体性原则
我们教师必须充分地、从心目中确定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观念,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学生学习,“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学生要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他们自己去实现。
2、师生平等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特定时段,师生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界限。教师必须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做首席学生,确定保持与学生的平视态势,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学生也要摒弃“学生感”,勇于做“教师”。
3、尊重教材的原则
教学中要强调教材的基础地位和主导作用,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结合学生的经验和时代发展去挖掘和追求教材的延伸、拓展。
4、三维目标兼顾的原则
知识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知识是基础,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生成能力,知识有助于生发情感,没有知识就什么也没有!必须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究的过程中,充分思考,充分体验,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进而促进高尚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
5、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浅出的原则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课程”,知识是从生活中抽象到了书上,都是来源于生活,因而必然可以还原于生活。只有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教学才是鲜活的因而是有生命力的。新课程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让学科教学走进生活。课堂教学必须用身边的生活激发学生体验和探究。创设一定的情境,将知识放在生活的情境中理解,就会达到生动鲜活,深入浅出的效果。
6、全员参与和互动原则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由精英式的学习变成全员式参与,分层推进,在互动中交流信息,交流情感、交流体验,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享智慧和成果。
7、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原则
课堂教学的活跃与否,主要是看学生的思维量,而不在于学生发了多少次言。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形象、演绎与归纳、推理与顿悟、想象与联想等多种思维方式的运用,最容易激发灵感。想方设法,促进学生思维,是设计每一个环节的原则。
8、灵活处理的原则
教师的讲和学生探究,目标一致,并不矛盾。主导不是主体,自主不是自流。学生能做的事,教师一定不要代替,学生不能自主的,教师一定要讲。
9、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结合的原则
合作交流、探究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没有合作交流、探究就没有智慧的碰撞和成果的共享,就达不到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效果。但这并不意昧着放弃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考就不可能有充分的切身的体验以及对知识体系完整性的把握。独立思考是合作交流、探究的基础,合作交流、探究是独立思考的延伸和升华。
10、充分利用评价导向的原则
利用学生心理,适时适度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引导课堂的走向,可以推动课堂教学程序的顺利进行和目标的实现。对于整个课堂教学的调控有着绝对的效果。
镇雄县中屯中学
201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