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响农业抗旱救灾攻坚战
陆良打响农业抗旱救灾攻坚战
面对持续加剧的旱情和因旱造成的巨大损失。陆良农业部门把抗旱救灾工作作为检验干部职工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活动成效的重要阵地,咬定农业增长的目标不放松,坚定农民增收的信心不动摇,立足部门职能,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春耕生产,打响抗旱救灾攻坚战。
强组织明责任,千名干部进万户。县乡农业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和部署,强化抗旱保春耕生产工作措施,推行党员干部定点挂钩保包、技术人员分片包干制,督促指导各地开展好抗旱促春耕工作。县农业局副科级领导分别挂钩指导10个乡(镇)和1个华侨管理区的农业生产,400多名干部职工直接联系帮扶1250户农民的生产生活;各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870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全县139个村(居)民委员会的1421个村(居)民小组的数万户农民的农业生产进行面对面指导。明确工作纪律,组成督查小组,对抗旱救灾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违反抗旱救灾工作纪律的,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筹物资备项目,未雨绸缪抢先机。强化抗旱物资和项目储备,目前已检修到位各类农机具5182台(套),检查农机维修网点32个;水稻良种就位450吨,玉米良种就位550吨;累计储备各种化肥51360吨,储备农药276吨、农膜1000
第二篇:干群携手同心打响抗旱攻坚战
干群携手同心打响抗旱攻坚战
——谭春兰部长率工作队深入白莲镇一线抗旱救灾
在县抗旱工作会议后,县委宣传部机关、罗荣桓故居管理处立即抽调人员组成抗旱工作队,在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谭春兰带领下,深入白莲镇田间地头开展工作,走村入户察旱情,想方设法解民忧,迅速掀起了“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干群携手抗大旱”的高潮,打响了抗大旱、抗长旱的攻坚战。
8月1日,谭春兰部长再次带领抗旱工作队员与白莲镇干部深入旱情严重的铁坪村、白莲村走访,每到一地,都要“三看三听”:到农田里看干旱情况,到水库、山塘上看蓄水情况,沿水渠、水涵看通水情况;听农民讲抗旱中存在哪些难题,听村、组干部对抗旱有哪些建议,听镇村干部对抗旱采取了哪些措施。通过走访和听取汇报,工作队了解到白莲镇当前有3800多亩水稻受灾,2390多亩水田因缺水耽搁插播,白莲水蓄水严重不足,95%的山塘见底。铁坪村是该镇的尾水村,水库来水仅能保障5个组的稻田灌溉,另外7个组的稻田濒临旱死,而且该村有10余户养猪大户,因为缺水,部分组已出现人畜饮用水困难;白莲村因为渠道塌方、渗漏严重等,水库来水既无法有效灌溉本村,又不能及时送到下游村组。
走访察看旱情后,谭春兰部长立即组织白莲镇主要负责人、四个农村工作片片长及部分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召开座谈会,对当前旱情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白莲镇面临的抗旱难题主要有:一是水源缺乏,持续干旱无雨致使蓄水量严重不足;二是渠系不通,现有水资源不能有效利用;三是资金困难,抗旱机具设施不能及时就位。针对白莲镇抗旱中存在的难题,谭春兰部长指出,白莲镇虽然处在水库底下,但旱情相当严峻、形势不容乐观、思想不可麻痹,必须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全力以赴的态度、科学抗旱的战略,拿出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的劲头,发扬与群众同吃同住劳动的作风,做好抗大旱、抗长旱的准备。谭春兰部长要求,镇村干部和工作队员务必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做好洞察工作,镇村干部和工作队员要深入一线,入村入组入农户、下田上渠上水库,掌握旱情的第一手资料,及时动态掌握村、组、户、田和渠、塘、坝、库的情况。二要做好应急工作,对各类水利设施出现的塌方、渗漏等突发事故,一定要有具体的应急措施、抢修力量。对出现较大旱情的地方,要采取新开大口机井、在断流岗挖沙井、从小水源引流等措施,组织水泵、电排、运水车等机具抽水运水,确保生产生活用水、人畜安全饮水。三要做好宣传工作,干部要深入村、组一线做好宣传发动,使群众做好抗大旱、抗长旱的准备,并引导群众和谐用水,协调村、组、户用水,不出现抢水矛盾纠纷;引导群众科学用水,统一调度,服从大局,做到一个将军行令,一把锄头放水;引导群众安全用水,在挖井、修山塘、建电排、架电用电等方面要确保无安全事故。四要做好报灾工作,对因干旱无法抢救而失收的农田,要准确无误地做好
统计,进入保险理赔程序,降低农民受灾损失。五要做好灾后修建工作,要在此轮抗旱中对水利设施进行查漏补缺,需要修复的、新建的,都要制定方案和计划,争取在灾后和今年冬修水利中加以解决,建立长久高效的水利体系,做到旱涝均无大忧。
在谭春兰部长的调度指导和工作队的带领下,白莲镇迅速掀起了抗旱救灾的高潮。所有的工作队员和镇村干部严格遵守抗旱纪律,取消双休、不请假,白加黑、五加二坚守岗位,把饭端到渠道上去吃,把铺盖搬到农户家去睡。工作队在8月1日为铁坪村调来了4台抽水泵,从存水塘坝中抽水抗旱保苗;针对养殖大户出现的牲猪饮水难问题,工作队动员村民打大口井。在白莲村,谭春兰部长来到渠道崩塌现场,带领工作队员、镇村干部与村民一起用树桩、沙袋进行维修,有效解决了通水问题;为解决该村座落在山凹里几个组100多亩高岸田的灌溉,工作队员和镇村干部带领村民,在断流的泥岗里新打10口沙井,解决燃眉之急。当得知谭家桥村黑石头水库已空库容,而抗旱电排因为长期未使用出现故障,谭春兰部长与工作队员马上安排专车、专人、专款进行紧急维修,经过3天3夜奋战,电排终于恢复,并架设了200多米的输水管道,使700多亩水稻得救。
在此轮抗旱中,工作队与广大干群携手同心,确保了抗旱的思想到位、人员到位、保障到位、指导到位,共为白莲镇组织抗旱资金2万元,调配抽水泵16台,铺设管道600余米,抢修1座25千瓦电排,使1600多亩水田的旱情得到缓解。
第三篇:全力以赴打赢泸西抗旱救灾攻坚战
全力以赴打赢泸西抗旱救灾攻坚战
——关于做好当前抗旱救灾和农田水利建设的思考
段锦良
泸西县遇到百年未遇的持续高温干旱,各水库坝塘没有新的蓄水,部分水库坝塘、水池、水窖已经干涸,总库容为3550万m3的白水塘水库现已干涸。随着旱情的不断加深,灾区人畜饮水困难不断加剧,旱情形势异常严峻。当前,做好抗旱救灾工作,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保民生、保稳定、促春耕、促发展是当务之急。对此,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泸西县旱情现状
2009年8月以来,我县遇到100年未遇的持续高温干旱,2009年降雨量不足600mm,是1958年有气象记录以来降雨量最少的年份,比历年平均降雨量减少340mm,造成了严重的旱灾。随着旱情的不断加深,灾区人畜饮水困难不断加剧,旱情形势异常严峻。水库坝塘蓄水严重不足。据统计,截止4月18日,全县165件水库坝塘蓄水仅为4500余万m3,占年内计划蓄水量的30%左右,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5000余万m3,其中4件中型水库完成蓄水3800万m3,与上年同比减少近4000万m3。据初步统计,县境内已有110件水库坝塘、12015个水窖、48个龙潭、3867眼水井全部干涸。总库容为3550万m3的白水塘水库现已干涸。人畜饮水特别艰难。目前,有60余个村委会、329个自然村、3万余户17万人、6万余头大牲畜存在不同程度饮水困难,其中,有159个村寨8万余人面临严重缺水困难。农业生产严重受损。全县农作物受旱面积达3万余公顷,约占全县上报耕地总面积的98%,造成各种经济损失约2.92亿元,旱情已遍布全县,小春基本绝收,大部分大春作物难以耕种。供需水矛盾进一步加剧。目前,现存的4500余万m3水除供城镇居民用水外,仅可供农业和其它生产用水最多2000余万m3,三塘、向阳、永宁、白水东部山区蓄水、供水严重不足,突出的供需水矛盾严重制约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也给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二、泸西县抗旱救灾情况
面对严重的旱灾,泸西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抗旱救灾重大决策部署,积极部署全县抗旱救灾工作,把“抗大旱,抗大灾,保民生,促春耕”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克难攻坚,共抗旱魔。通过组织共产党员抗旱救灾先锋队、突击队开展大规模的送水、送物资,帮助群众解决运水费用、帮助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州的支持,动员社会各界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大力支持和帮助泸西抗旱,各单位、职工、企业和各界人士捐款542万元。县委、县政府加大抗旱救灾投入力度,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较好地开展抗旱救灾工作,现已投入抗旱资金4000余万元,抓好全县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调度提水增蓄工作,帮助灾区群众战胜灾害,共渡难关,确保全县上下人心稳定、社会安定和谐。
在抗旱中,泸西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响应省、州、县各级党委、政府号召,及时安排部署抗旱救灾工作,组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和人大代表投入抗旱救灾。一是县人大常委会班子按照县委定点联系乡镇抗旱工作的安排,抓好挂钩联系工作,并率领各相关部门参与抗旱工作,为受灾地区提供技术、财力、物力、支持,帮助群众寻找水源,整合力量抗旱灾。二是组织开展好旱情调研。组织部分人大代表深入农村开展抗旱救灾情况调研,掌握实情并组织人大常委会委员及部分代表深入到所在选区帮助群众抗旱救灾。三是人大常委会班子带领所分管的工委室同志到旱情较为严重的村子做好与困难农户结队帮扶工作,及时化解难题。四是深入群众中做好社会维稳工作。会同相关部门积极开展社会维稳宣传,引导群众做好抗旱救灾和生产自救,科学供水用水,及时排查和化解在抗旱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隐患和矛盾。五是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和党员同志开展抗旱救灾捐资献爱心活动。从3月1日至22日,分别组织县人大机关全体干部职工、机关党员同志、机关县处级干部和科级干部捐资活动,共捐资44800元;并从有限的人大工作经费中挤出10余万元支持乡镇抗旱救灾。通过组织开展党员干部职工捐资、结队帮扶、投身一线抗旱救灾活动,进一步锤炼了党员干部的意志,增强了党性修养,提升了党员干部素质,进一步树立机关党员干部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民本意识和宗旨意识。同时,县人大常委会还协调好各方人、财、物和技术力量投入抗旱救灾。随着旱情的不断加深和抗旱工作的不断推进,全县上下万众一心,同心同德,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赞歌,涌现了一批可歌可泣的人和事。如:原上海在泸西的插队知青赵秋明情系第二故乡——泸西,他通过江苏昆山红十字会向泸西捐资20万元支持抗旱救灾; 县直机关工委王政、县财政局吴天明通过中国艺术门户网站——雅昌艺术网“爱心公益组织”发起支援泸西的“甘露行动”,与网友进行沟通和建议,在网上发出倡议,很快在网上形成高潮,不少网友以个人名誉汇款、义拍、义卖等方式积极为泸西抗旱救灾捐资献爱心,网友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募捐了数万元,王政、吴天明主动承担义务工作队,将42712元的第一批捐款购买3000多件矿泉水送到严重缺水的阿朝村委会6个自然村群众家中,他们用行动实际行动为灾区人民送去爱心,受到灾区人民的高度赞扬。
三、对抓好抗旱救灾的意见和建议
据气象部门预测,我县在5月中下旬才开始进入雨季,6月份进入雨季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在雨季来临之前,已是农业生产的最佳节令,但旱情形势依然非常严峻,群众生产生活更加困难。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继续打好抗旱救灾攻坚战,进一步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做到科学调度,未雨绸缪,超前部署,确保“保民生、保稳定、促春耕、促发展”工作目标落实到位,为实现县十一届五次党代会和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的奋斗目标而努力。结合当前工作,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做好人畜饮水保障工作
要在进一步总结前一阶段各乡镇、各部门抗旱救灾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的同时,继续把抗旱救灾工作列入各级、各部门当前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各项工作措施,继续抓好抗旱救灾工作。
1、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树立“抗大旱防大灾”的思想。强化组织领导,把抗旱救灾工作作为当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抓好抓实,进一步统一思想,真正从“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高度做好抗旱救灾工作。
2、动员社会力量,加大对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村寨人畜饮水问题的解决。要继续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积极开展捐资捐物和送水活动,支持群众自救,切实解决缺水地区人畜饮水困难。绝对不能因干旱缺水而出现社会动荡和死人现象。
3、统筹规划,科学调度水资源。在解决人畜饮水问题的资金和项目上要坚持长短结合、主次兼顾的原则,既要考虑长远问题,如找水源、建水窖等工程,同时,也要考虑未来几个月内的边远山区群众拉水、运水等费用的开支,包括资金、运力、物力等因素的统筹工作。也就是要有一套可操性较强的预案,做到统筹兼顾,科学调度,也就是要有备份。
4、做到群众自救和政府帮扶相结合。要继续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采取群众自救与政府帮扶等有效措施,做好人畜饮水保障工作。
(二)科学规划做好春耕备耕工作
目前,持续干旱已造成我县严重的经济损失,全县小春基本绝收,大部分大春作物难以耕种。科学规划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尤为重要。
1、要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做好“水改旱”。由于我县水源除保障民生饮水外,可供农田用水总量最多仅为2000万m3,实际上只能解决一部分大春和烤烟的保苗水的问题。因此,建议在春耕备耕工作中,早计划,早安排,合理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做好农业产业布局工作,落实好“水改旱”的规划工作,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2、要科学调度,统一指挥。要制度科学合理的调水方案,确保有限的水资源用好用巧;要避免因水资源分配不均而引起的矛盾纠纷;要解决好工农用水与城市用水的矛盾问题。特别要考虑好上下游农业灌溉用水的矛盾,重点要做好旧城镇、金马镇与中枢镇(含逸圃)、永宁乡等乡镇的调水供水矛盾。
3、要做好农资生产调运监管工作。要提前做好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器械等生产资料的储备、调度工作,为春耕生产做好充分准备。现在农业部门已经着手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4、要抓好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为广大群众提供生产技术服务。
(三)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储备
严重的旱情再次显现了自然灾害的频发多样,也暴露出一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现有的水利设施无法满足现实生产生活需要等问题。因此,要抓住中央和省州加大在云南水利工程特别是“五小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储备建设工作。
1、板桥河蓄水情况。板桥河水库总蓄水量7600万立方米,属年调节水库,供给农业用水2500-3000万立方米,工业园区用水2000万立方米(未含发电用水),城市用水400万立方米,死库容1000万立方米,总计承担6400万立方米/年。板桥河水库属多年调水库,按来水量20万方/平方公里计算是可以蓄满水,但板桥河水库蓄满水一年不可能,需要几年时间才能蓄满。实际上板桥河水库蓄满水已是高负荷运转,其调节能力将大大降低,要重新考虑板桥河水库的调水方案,所以必须考虑新的水源建设。
2、全县总蓄水量及其它水库坝塘蓄水情况。正常年份全县总蓄水量约1.2亿立方米,正常年用水量为1.1亿立方米。除板桥河水库外,其它水库坝塘正常年份蓄水量近6000万立方米/年,正常年份还应调节供应近5000万立方米/年的农业用水。
从上述情况我们不难看出,我县工业用水(未含发电部分200-500万立方米/年)、城市用水和农业(特别是12万亩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用水矛盾比较突出。当然,我计算的水账也有局限性,有失偏颇,希望业务部门、水电局认真计算一下水账,科学摆布好水源建设,重新规划全县的水利建设规划,包括水源建设、渠系配套工程、人畜饮水工程。
面对严峻的供水矛盾问题,要抓住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建设百万件水利工程”的机遇,尽快尽早抓好各项水利建设项目的储备和申报工作,加大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开发力度。一是重新认真确认耕地面积和分布,做到高水高灌。二是重新启动新一轮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包括水源建设、渠系配套工程建设,也就是做好干、支、斗、农、毛渠建设。三是加快水源建设。要尽快改造修复蓄水量为3550万立方米的白水塘水库下塘,加快平海子水库扩建和小兴安隧洞的建设,使之充分发挥作用。要抓重点和关键点。目前,小水窖要抓建设,但只能解决山区村寨的生活用水。所以继续寻找新的水源,要抓大项目,抓好水源工程建设,解决长远发展的问题。四是要做好人畜饮水项目建设。要抓住有利时机,尽快开展家庭小水窖、村间水池的修建和兴建,确保人畜饮水安全。五是要做好渠系配套工程。做好干、支、斗、农、毛渠的改扩建工程,解决以往只注重水源建设,不注重渠系配套建设的问题。在抓好当前抗旱救灾工作的同时,提前做好相关水利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州在水利设施建设方面的政策支持,加大全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四)做好抗旱救灾工作的监督指导
1、抓好宣传,增强抗旱救灾意识。要通过各级媒体广泛开展宣传,增强全民自觉节约用水的意识;通过宣传,让社会各界充分认识灾害的危害和损失,树立“防大旱抗大灾”的思想,并倡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支持帮助抗旱救灾,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做好抗旱救灾工作。
2、加强抗旱救灾指导工作。要切实指导好抗旱救灾工作,要积极争取技术支持和资金扶持,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抓好清淤除障、家庭小水窖建设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工作,做到常备无患。
3、加强抗旱救灾监管工作。要在四月中旬至五月中下旬开展抗旱工作督查,督促全县各级各部门真正将抗旱救灾工作深入基层、深入灾区、深入困难村寨和群众,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村寨、落实到群众中。各乡镇、各部门要做好抗旱救灾物资的监管和使用,确保抗旱救灾物资安全合理高效使用。组织人大代表认真做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春耕备耕、抗旱救灾等相关工作的监督,确保抗旱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4、树立防洪涝灾害的思想。大旱之年难免有大涝,因此,要提前做好清淤出障工作,畅通河道、隧道等各类运行中的水利设施。包括机械闸、河道、排水系统,做到能排能灌,特别是要做好防洪预案和排洪救灾物资等筹备。
5、进一步抓好调研视察工作。要组织人大代表及相关技术人员开展抗旱救灾调研视察工作,进一步掌握实情,了解社情民意,为县委、政府部署抗旱救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相关服务。同时,通过开展调研视察活动,及时查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提交相关部门加以解决,确保抗旱救灾全面胜利。(作者单位:泸西县人大常委会)
第四篇:毕节地区农业抗旱救灾情况汇报
毕节地区农业抗旱救灾情况汇报日期:2011-08-05 12:03 来源:种植业处 作者:毕节地区农委
自入春以来,毕节地区总降雨量为247.4-401.4毫米,与历年同期相比偏少17.3%-56.8%,平均偏少37.2%,其降雨特点为过程少、雨量小、时空分布不均。特别是黔西县降雨偏少最为明显,与历史同期相比减少56.8%,大方县与历史同期相比减少35.9%,织金县与历史同期相比减少41.2%。由于今年以来降雨持续偏少,致使全区1058个山塘水库应蓄水2.4亿立方,截止目前实际蓄水量仅为0.93亿立方,只占应蓄水量的39%;区内主要河流量偏枯,水位均无明显涨幅,部分河流还出现断流现象,主要河流径流量较历年同期偏少60%至90%。旱灾已造成部分农作物受灾,对农业生产带来极大影响,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作物受灾情况
据农情调度统计,截止8月3日,全区农作物干旱受灾面积159.73万亩,成灾面积70.43万亩,绝收面积15.71万亩,其中:水稻受灾12.93万亩,成灾6.34万亩,绝收2.61万亩;玉米受灾75.74万亩,成灾32.5万亩,绝收5.94万亩;马铃薯受灾12.8万亩,成灾4.74万亩,绝收1.41万亩;杂粮受灾11.88万亩,成灾5.66万亩,绝收0.62万亩;蔬菜受灾22.49万亩,成灾11.48万亩,绝收3.37万亩;其他农作物受灾22.3万亩,成灾9.58万亩,绝收1.76万亩。预计造成粮食产量损约9万吨,经济损失约4.2亿元。
其中:受灾严重的黔西县农作物受灾50.1万亩,成灾28.22万亩,绝收6.59万亩;大方县受灾35.11万亩,成灾4.4万亩,绝收0.25万亩;织金县受灾24.35万亩,成灾12.51万亩,绝收2.2万亩;金沙县受灾22.94万亩,成灾10.55万亩,绝收1.44万亩。
二、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救灾措施落实到位。
一是及时成立地区农委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由王丽主任任组长,农委班子成员、各相关科室、基层技术站所领导任成员,组织协调全区农业抗旱救灾工作。同时下发《关于切实抓好当前农业抗旱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毕地农通[2011]95号),安排部署全区当前农业抗旱救灾工作。二是组建抗旱救灾工作队,抽派地区农技、土肥、植保、经作站农技人员,组成四个抗旱救灾工作小组,由班子成员亲自带队及时深入旱区指导农业救灾生产,对当前全区旱情作进一步深入调查,对各县(市、区)的抗旱救灾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督促指导,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三是加强抗旱救灾联系点工作。根据7月25日地委抗旱救灾专题会议精神,及时组建了锦星乡抗旱救灾工作队,由地区农委总农艺师潘国元任队长,于7月26日赶赴抗旱工作联系点黔西县锦星乡开展抗旱救灾工作,根据实地调研,拟定了《地区农委指导黔西县锦星乡抗旱救灾工作方案》,指导该乡农作物改补种工作。
(二)加强作物田间管理,努力降低灾害损失。
全区已组织农业系统技术干部1500余人次,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技术培训班和抗灾救灾现场会,发放技术资料17.7万份,指导农民开展生产自救。一是切实加强田间管理,指导群众科学追肥提苗,及时进行除草培土,完成薅追增施恢复肥面积221.85万亩。二是抓好重点地区、重点作物、主要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控工作,已开展病虫防治面积112.2万亩。三是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加大抗旱保苗工作力度,努力降低损失。有水源条件的地方加大抽水保灌,没有水源的地方抓好在土作物的泼水抗旱保苗工作。全区农业部门干部组织完成抗旱浇灌面积45.11万亩。
(三)加强结构调整,立足抗灾夺丰收。
对绝收地块和无法栽种的田土做好科学规划,指导、落实好改补种工作,力争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一是抓好灾后改种补种工作。调查掌握改种或补种作物的品种和面积,提前做好种子储备和调运,指导农民科学选种、合理用种,满足生产需要。重点抓好蔬菜、荞麦种子的准备。目前,针对干旱绝收或无法种植的田块,拟进行改补种33.3万亩,其中:种植蔬菜25.5万亩、秋荞7.84万亩;已完成改补种2.78万亩,其中蔬菜2.13万亩、秋荞0.65万亩。二是建立一批蔬菜集中育苗点。根据各县受旱区域及改种情况,因地制宜建立蔬菜集中育苗点,保障改补种之需,对有水源保证的地方积极组织农民改补种一季速生蔬菜,没有水源的地方提前做好蔬菜集中育苗点的安排落实,待雨水来临及时开展育苗播种工作。
(四)积极协调组织农资供应,为灾后生产提高保障。
抓好种子、农地膜、化肥等农资的协调供应,重点抓好蔬菜、荞麦用种供应,引导种子企业和各种子经营户抓好种子贮备和供应,指导农民科学选种、合理用种,满足生产需要。加强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防止不法商贩哄抬农资价格,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劣农资等坑农害农违法行为,保障农民买到放心种,用上放心肥,维护农民权益,保障生产安全。动员营销大户和定点批发市场,积极组织货源,搞好产销衔接,确保市场供应。
(五)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加大农业救灾投入。
目前,全区已投入抗旱救灾资金共计3017.7万元,其中:中央救灾资金120万元、地区投入720万元、县级投入1728万元、农民自筹429.7万元。用于抗旱用油、抗旱机具、及农业改种种子、农膜、肥料补种等,为当前抗旱救灾提供了切实保障。
(六)超前规划秋种工作,确保农民不减收。
针对当前旱灾造成的影响,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提前规划布局秋种工作。坚持因地制宜、宜种即种,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生产条件,引导秋冬种作物科学合理布局,稳定粮食作物,发展优势作物,扩大特色作物,多种优质品种,提高复种指数。扩大灾后杂粮种植面积10万亩,达到90万亩;蔬菜扩大到110万亩;加大260万亩马铃薯、105万亩油菜等特色作物种植,加大特色基地建设,提高生产效益,确保农民收入不减少
第五篇:全力以赴大打一场抗旱救灾攻坚战2
全力以赴打好抗旱救灾攻坚战
县委书记赵贡桥
同志们:
自去年10月入秋以来,我县持续干旱少雨,遭受了较为严重的秋冬春连旱,全县18乡镇不同程度受灾。这次旱情范围广、强度大,时间长,损失重,出现了五个罕见:干旱强度之大罕见;干旱时间之长罕见;抗旱水源之少罕见;干旱范围之广罕见;损失程度之重罕见。截至3月21日,全县农作物受旱面积4.9万亩,其中轻旱0.5万亩,重旱2.5万亩,干枯0.9万亩,旱地缺墒(主要是春洋芋栽种后因缺水不发芽)1万亩;持续干旱造成15万人受灾,8.6万人、4.8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11条河流、2座小
(二)型水库,25座山塘、500余口小水窑干枯;新植茶苗受损3.8万亩,并且有38%因旱枯死。此次旱灾已造成全县农业经济损失5600万元。
面对严峻的旱情,县委、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抗旱救灾工作,亲临乡镇督查指挥,成立了抗旱保供保耕领导小组,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积极投入抗旱保供水、保苗工作有声势、有动作、有成效。县财政已投入抗旱经费180余万元,组织县、乡、村干部群众抗旱45000余人次,出动消防车送水100台次,发放桶装水4000桶,乡(镇)组织送 1
水2000余车,新建抗旱应急调水工程2处,新建“五小”水利工程30处,铺设输水管线35公里,购置抗旱水桶1000个,发放救济粮162吨,救济资金160万元,最大程度减轻旱灾损失。据气象部门预测,旱情还将持续,为进一步做好当前的抗旱救灾工作,强调下面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抗旱救灾的紧迫性和责任感。
抗旱救灾是当前工作的头等大事,各级各部门必须把抗旱救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抗旱救灾工作,要深入到抗旱救灾第一线,协调解决抗旱救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充分认识这场旱灾影响的严重性、长期性和全局性,切实提高抗旱救灾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抗旱救灾保民生作为当前的中心任务,动员一切力量和资源,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最扎实的作风,打一场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的攻坚战,把灾害性天气对我县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要牢固树立抗大灾、抗多灾和长期抗灾的思想,坚持做到思想不松懈、工作不疏忽、力度不减弱,坚持全民抗旱、科学抗旱、安全抗旱,坚决打好、打赢抗旱救灾这场硬仗。
二、进一步强化措施,确保抗旱救灾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切实保障人畜饮水安全。坚持把解决人畜饮水安全问题放在抗旱救灾第一位,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和“突出重点、科学调度”的原则,从物资储备、供水协调、后勤保障、供水抢修等方面加强部署,重点解决城乡人畜饮水和山区乡镇饮水应急工程建设,千方百计满足群众生活用水需求。坚持科学用水、科学调水,以乡镇甚至以村为单位,科学实施好当地人畜用水、取水,抓好备用水源的管理和保护,继续组织发动全县各级干部为特殊群体和缺水村寨群众拉水、送水,无论如何困难,都要保证灾区群众有水喝、有饭吃。二是切实抓好春耕备耕。在开展抗旱救灾的同时,高度重视春耕备耕工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组织开展生产自救,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争取小春损失大春补、粮食损失经济作物补、种植业损失养殖业补、农业损失非农业补,及早做好种子、化肥、农药、地膜等农资的调运、调剂和管理工作,努力做到大季满栽满插,坚持抗旱救灾与春耕生产“两不误、两促进”。要提前做好育商品秧苗的各项准备工作,以满足雨季到来人民群众的生产需求,确保今年农业有一个好收成。
三是切实解决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坚持突出工作重点,大力实施困难救助,特别关注老弱病残、鳏寡孤独和单家独户群众,保证他们有水喝、有饭吃,坚决杜绝群众因灾逃荒、因灾死亡现象的发生。及时深入受灾地区做好群众的生活困难调查工作,摸清不同人员在口粮、饮水、衣被以及
医疗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象准。坚持包保到户、落实到人,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重点保障五保户、低保户、优抚对象和空巢老人、困难留守儿童的生活救济。要加强粮食储备工作,确保粮食市场稳定和民政救济粮供给。
四是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西部大开发、增加水利投资的重大机遇,结合我县实际,积极开展全县近期、中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确保全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有序、全面有力地推进。要大中小一起上,近中远一起干,大力推进水利设施建设,支撑和保障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争取更大支持,全力推进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尽快立项,加大投资,及早开工建设,加快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
五是切实抓好防火防汛防疫工作。狠抓森林防火责任制的落实,全面做好森林火灾应急准备,加强巡防,进一步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力度,坚持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明确专人负责重点卡口、管住重点人群、看住重点林区,构筑起严密的群防群控网络,严防死守,以超常规措施应对超高火险天气,最大限度减少森林火灾发生。在全力抓好抗旱救灾工作的同时,认真落实各项防汛工作责任,全面开展汛前防汛安全检查,提前谋划好今年防大汛准备工作。切实抓好大灾防疫工作,超前准备相关药品和医疗设备,组织好医务人员,进一步开展疫情防控。
三、进一步严肃纪律,切实加强抗旱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
全县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坚决克服厌战情绪、畏难情绪,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协调组织到位、工作职责到位、工作措施到位,确保抗旱救灾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巩固和利用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坚持领导干部在前、党员干部在前,深入抗旱救灾第一线,深入到旱情最严重、抗灾最困难的地方,切实帮助受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抗旱救灾资金管理,严格政治纪律、工作纪律、财经纪律。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客观、真实、全面地宣传报道灾情和抗旱救灾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形成人人支持抗灾、齐心协力抗灾的良好氛围,万众一心,打好长期抗旱救灾这场硬仗,确保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