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下,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下,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使“三疑三探”教学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它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模式,同时也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但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也应注意几个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应避免流于形式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试验之初,几乎所有的课堂教学都有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说明教师已经开始关注这种学习方式。然而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立即转过身,教室里面马上都是嗡嗡声,只见每个学生都在张嘴,但是谁也听不清对方说些什么。教师看看手表,几分钟后一声“停”,学生立即停下来,学生回答的是“我认为应该怎么样”或是“我觉得如何如何”。学生强调的仍是个体自我,而不是代表小组的意见。甚至出现一个学生发言时同组内的其他同学举手表示反对的现象。其原因在于:小组并没有真正的合作,讨论浮在表面,学生只是说了说并没有议一议,没有经过小组集体讨论形成意见,因而对外不能保持一个声音。
其实,小组合作学习的几大要素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对本组成员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并要求找到有效途径。这要求我们教师能根据学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如在上例中,经过课后反思,在以后教学中我反复强调:小组意见要统一,汇报的同学代表的是小组意见,即使有些意见一时无法统一,也应该在汇报后再提出来,请其他小组或老师来一起讨论解决。
2.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本来并不矛盾,但实际操作中却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小组发言成了“好生”的一言堂,学习好的学生不会等其他学生而抢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有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乐于坐享其成,不再动脑思考。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二是经常出现好的小组发言,而差的小组尽管老师给于照顾,仍没有发言的机会。面对这些情况,教师至少应该注意这样几个方面:
(1)尽可能使各小组学习均匀,即每个小组的成员学习能力上好、中、差的协调,这样可以确保每个小组发言机会相当。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应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思考方式、学习习惯、性别等方面的差异,注意小组成员之间年龄特征的互补性。
(2)事先应建立一些基本的合作规则。在“三疑三探”教学课堂上,可先在“设疑自探”环节让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然后在“解疑合探”环节中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统一的集体意见。使每个成员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小组汇报的成员也应按一定的顺序更替,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得到锻炼。(3)学生在讨论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小组中,掌握学生合作的程度、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度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教学中,教师若能解决这些问题,就能有效地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
第二篇: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下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孙晓玲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下,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猴石小学
孙晓玲
随着新课程改革过程的加快,新课程理念逐渐的深入人心,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已经被时代所淘汰,而且现今全国各地都已经进行了教材的改革,通过一年的实践,我认为新课程最为实质的改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转变,即学生不再只是单纯的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的学,独立的学,合作的学,教学方式上再不是老师的一味灌输,而是学生内在意识的我要学,我会学,我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也由原来的一言堂转变成带领学生领悟新知的引路人,引导学生去发现,去研究问题的实质,最终解决它。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该适应时代的要求,及时用课程改革中的新理念和新教法来武装自己,及时地赶上新课改的步伐,才能真正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
在教学中,我觉得小组的合作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运用恰当的话毋庸置疑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帮助都很大。小组的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精心组织和指导下的学习,它能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自觉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全面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通过小组的互助,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尝到合作成功的喜悦,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所以结合一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觉得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是“合作高效,超越自我”。具体做法如下: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合作小组时,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我以4—6人为一组,按学习成绩优、中、差搭配,合作,在这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配,从而将一个班级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小组里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每个小组都有组名,口号。这样既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公平竞争,发掘小组的群体智慧,实现优势互补。学习小组的建立,是合作学习的基础。首先,我注重了要选择让学生分组讨论所需提的问题,而不是盲目地提,也不在于多,而是在于少而精。往往一节研讨课首先在组里先进行研究,特别注重问题的选择,一般每次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都只提一个问题,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讨论的方向很明确,焦点很集中,所以能够比较快速而准确地讨论出结果;另一方面,我也注重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讨论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的思维常常超出我的想象,有几次在讨论的过程中均出现了我意料之外的方法,这也使每个小组之间互相启发、共同进步,老师也受益匪浅、教学相长。
二、培养合作组长
在建立小组之前,先提出当小组长的要求、职责,然后实行民主竞选,或毛遂自荐,或我来试试看等办法产生小组长。培养小组长关键在于培养他组织小组活动的能力,如怎样进行预习检查,怎样组织讨论,怎样提问同学,怎样指挥操作等领导小组协作互助和掌握小组的秩序等,尤其要关心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向老师汇报情况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同时,要树立小组长的威信,并教育他们在偶尔犯错时,要勇于自我批评改过,消除同学间的意见隔阂,这样更有利于小组合作,有效地调动团队精神力量。有一个得力的小组长,是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保证。这样小组长的作用明显体现出来了。大多数小组长工作十分认真负责,他们负责收本小组每天的家庭作业,组织本小组的每个组员在讨论时都要发言,课堂练习也由小组长组织批改、订正。同时小组长还负责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的评比,认真负责的组长多加分,这样就有效地激励了每个小组长的上进心,也增强了每个组员的集体荣誉感,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纪律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科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合作
首先,在学习新课时,问题的设计要具有目标性、问题性。“目标性”指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准确而适度,使知识的难度恰好落在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成功的愉悦感,从而不断构建新的知识结构。“问题性”是指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能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激情。
其次,在新的知识、技能形成时,小组讨论要给每个学生创造一个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的组建锻炼机会,使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在“质疑”和“辩论”的过程中,及时暴露学生知识、技能的缺陷,再借助集体的智慧,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思考、交流,充分展示自己和集体的力量,发挥个性特征,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实践者,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经过这一学期的实验,已经初见成效。在前一阶段实验过程中,使我认识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创设让学生产生合作需要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不合作就解决不了问题,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需要通过长期有意识的反复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合作学习。现在有95%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因此,我觉得我的实验是成功的。
通过近一年的分组合作学习,我觉得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增强了,思维变得更加活跃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具备了合作完成问题的能力。而且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分组之后任何一位组内成员都有责任掌握教学内容,只有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学生之间才能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了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由于学生的好胜心理和集体荣誉感,所以在分配到任务后,他们都自发的积极的去完成。在这期间,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使学生有原来的被动听讲变成了主动学习者、研究者、参与者,从而有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第三篇: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如何更好地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开 展 课 堂 教 学
赤土店镇初级中学 课研组
三疑三探的概述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主要是从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公民出发,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 知规律,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学会合作探究问题,学会归纳创新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 良好品质和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想学、会学、学好,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真切感悟到生命的价值和创新的快乐。
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但就整个课堂操作步骤来说还应包括对知识的运用拓展环节,所以用八个字更能全面地涵盖这一教学模式的全部过程,即“三疑三探,运用拓展”。?
第一步:“设疑自探”。是指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此基础上围绕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共同归纳梳理问题,从而形成需要解决的“主干”问题(即自学提纲),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其它方式独立自学探究问题,并尝试解答问题。?
第二步:“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对于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合作解决。?
第三步:“质疑再探”。是指在基本完成本节主要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标新立异,甚至异想天开,勇于向课本、教师以及其他权威挑战,针对本节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再次进行深入探究解答,从而达到查漏补缺、深化知识、发散思维、求异创新的目的。?
第四步:“运用拓展”。是指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的“新知”,围绕学习目标,尝试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和拓展性习题,展示出来供全体学生训练运用,如果学生编题达不到目标要求,教师要进行补充,在检查运用情
况的基础上予以订正、反思和归纳 如何正确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主要通过疑问与探究结合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设疑自探: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具体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
这一环节主要涉及三个步骤:一是创设问题情境。二是设置具体自探问题。根据学科特点,自探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直接出示,也可以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如果问题还没有达到目标的要求,教师再补充提出。自探问题的“主干”就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三是学生自探。这里的自探是学生完全独立意义上的自探。自探前,教师一般要适当进行方法的提示、信心的鼓励和时间的要求。自探中,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热切关注和期望。无论关注的形式怎样变,有一个底线不能变,那就是不能打断或干扰学生独立学习的思路。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设置自探问题层次不清,不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问题太碎、太杂,或太大、太空。要么一看就会,课本上有直观的答案,要么思维跨度太大,缺乏递进性,学生难以接受。二是自探走过场,时间安排不足。三是在学生自探过程中教师出现两个极端,要么唠唠叨叨,使学生不能专心思考,要么漠然视之,认为学生自探与己无关。
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
合探的形式包括三种:一是提问与评价。操作的办法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辨、学会评价。二是讨论。如果中等生也难以解决,则需要讨论,教师在学生自探的过程中巡视发现的学生易混易错的问题也要讨论。
讨论要建立在学生充分自探的基础上进行,难度小的问题同桌讨论,难度大的问题小组讨论。三是讲解。如果通过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则予以讲解。讲解的原则是“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抛开设疑自探中的问题,重新设置几个所谓难度较大的问题,在学生没有思考的情况下,直接让学生讨论。二是教师怕学 生自学解决不了问题,按自探提纲从头到尾重新讲解一遍,换汤不换药。三是提问回避学困生,怕浪费课堂时间,仅让中等以上举手要求发言的学生回答一遍了事,掩盖学情。四是试图烘托气氛,搞形式主义,很简单的问题也要进行讨论。五是小组讨论人员不固定,发言无序,时间没保证。
质疑再探:让不同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
在具体的实践中,对于中等以下学生质疑的问题,有可能还是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范畴,只是从不同侧面去提,这时让其他学生回答,实际上是起到了深化学习目标的作用。对于优等生质疑的问题,有可能超出书本知识,但教师还应先让其他学生思考解答,提出种种不同的解决办法,然后教师再解答。如果连教师也解答不了,应坦诚说出,师生课后通过查资料等其他途径共同解决。
如果开始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完成情况进行示范引领性质疑,启发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待学生养成习惯之后,教师考虑更多的应是如何应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而不是再给学生预设问题。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学生无疑可“质”,教师即转入下个环节。二是教师质疑代替学生质疑。三是学生一问,教师一答。四是教师课前对学生可能质疑的问题没有充分的估计和预测。
拓展运用: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习题,让学生训练运用。在此基础上,予以反思和归纳。
此环节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教师拟题训练运用。教师首先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情况。检查反馈的原则是学困生展示,中等生评价。如果发现错误,还要让学困生本人说出错误的原因并纠正。基础性习题解决之后,教师再出示带有拓展性质的习题。检查反馈原则是中等生展示,中、优等生评价。如果发现错误,还要让答错者本人说说错误的原因并纠正。二是学生拟题训练运用。如果学生所编习题达不到学习目标的要求,教师则进行必要的补充。三是反思和归纳,具体操作是学生先说,教师后评。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编拟习题不能牢牢把握学习目标的“底线”,关注拔高题,忽视基础题。二是怕学生编题编不到“点子”上,浪费时间,干脆不让学生编。三是不给学生反思的时间和充分表达的机会,反思归纳都是教师“一言堂”。
另外,根据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的不同课型,还可以增删或调换某个具体环节,进行灵活运用。
第四篇:学习“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学习“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马集镇中心学校 郭集小学 黄丽华
春末夏初,我们一行29人在县教育局的组织下,来到了河南省西峡县学习“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学习中,我们倾听“三疑三探”、感受“三疑三探”、走近“三疑三探”,我们在学习中思考着,在思考中兴奋着,因为我们看到了真正的“教师与学生共成长”的教育的春天,我们每个人都被“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吸引着,下面我谈谈我的体会。
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理解: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归纳创新问题,勇于评价问题,同时养成了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和不断反思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表达、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思考、探索、创新,快乐,全面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彻底改变,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之路。
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新知识阶段的三个主要环节,即:
1、设疑自探:针对教学目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自学自探并提出疑问,老师归纳、梳理、补充问题,形成自探提纲;
2、解疑合探:对教学任务和提出的问题限定时间,进行合作探究,当堂解决本节课提出的相关疑难问题;
3、质疑再探: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已学知识提出新的问题,深入领会教材内容,探究更全面、更深刻的问题答案。最后,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拓展,因此这个教学模式也被概括为:“三疑三探,运用拓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奠基作用,同新课标的要求也是一脉相通的,它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传道、授业、解惑“本身,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弟子规》中说到:“学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正是紧扣了一个“疑”字和一个“探”字。“疑” 与“探”的妙处是:一方面,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所以课堂教学就应该从从疑问开始,到释疑结束;另一方面,提问需要能力,解疑更需要能力,学生在不停地疑问与探索中寻找着问题的答案,在不断地思考和释疑中提高着自身的能力,在进一步地运用与拓展中丰富着自己的知识,在一次次地实践和创新中体会着学习的快乐,因此,“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就是“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好模式、好方法。
2、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减负喊了这么多年还是减不下来,究其原因是课堂效率低下或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教师只好采取加强课前预习,加大课后练习的方法来弥补不足,过重的课后作业和严格的课前预习,使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影响了教学质量。而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不倡导学生课前预习,不提倡课后布置作业。认为课外预习实际上是占据了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属于变相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因为真正高效的学习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迅速地发现问题、梳理问题并通过探究去迅速解决问题;而过于繁多的作业则会导致学生学习上的“倦怠”,“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取消课前预习,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促使了学生课内高效和快乐地学习。此外,由于学生当堂完成了学习目标,基本不用再布置课外作业,所以学生不存在课外负担的问题,因此“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拥护,媒体称“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为:“异军突起的成绩,轻负高效的课堂,课堂教学的革命”,我认为一点都不夸张。
3、增加了教师教学的乐趣:教师多年来一直做着枯燥的重复劳动:教同样的教科书,说同样的话、讲同样的习题,课堂上喋喋不休地传授知识,工作显得单调而无聊。“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教师真正“活”了起来,虽然课堂上的问题是让学生自己提出,答案又是让学生自己解决,但是这样开放的课堂需要老师有渊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才能驾驭课堂,又由于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各种挑战性的问题,这就迫使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也迫使倦怠的教师忙碌起来,他们要认真研究教材,开阔视野,才能上好每堂课,才能回答好学生的各种问题,现在一桶水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三疑三探”促使教师必须有持续不断的“源头活水”,于是教师在不断地学习和思考中提升着自己的价值,同时也享受着教学的乐趣。
4、解决了课程改革的难题:课堂教学的操作方式不改变,即使教材再变,要求再多,课程改革也不会有质的变化,从我们近几年来的课改情况看,虽然素质教育喊得惊天动地,但是应试教育依然有生存的土壤,老师们也知道培养学生的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可是面对各种考试和排名,教师不知道采用什么方法才能两全其美,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反复推进过程,是一个培养创新能力步步升华的过程。从设疑、解疑、质疑到最后的编“疑”,四个环节实际是一个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和解决深层次问题、用问题创新问题的思维递进过程,学生能编拟习题,说明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和创新,从西峡县实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后看,全县中小学学生疑探能力明显增强,教师素质也迅速提升,教学质量得到突破性进展。因此说“三疑三探”为广大教师更好地实施新课改找到了一个抓手和载体,能从根本上解决新课程实施“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
第五篇:学习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学习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2011年12月份,河南西峡一高校长杨文普来我校进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讲座。听完讲座后,许多老师都被这一教学模式所震动,掀起了教改高潮,我自认为这一教学方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但是在学生完全没有这种方法基础的条件下,在高中范围内可能不好开展。2012年4月15日,由王志飞副校长带领我校教师共14人赴西峡听课学习,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西峡一高听课一周后,我对这一教学模式完全转变了看法,它确实是一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课堂模式,彻底打破了灌输的教学模式。
“五·一”之后,按照预定计划,我在我所带的三个班进行了尝试,首先,我利用了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看了西峡一高上课的视频,向学生介绍了这种课的流程,对学生上课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次,我和各班班干部按期中考试成绩及平时表现进行了认真的分组,给每组的6个人编号排座位,具体2.1.3为一排,5.4.6为一排,5.4.6与2.1.3对位,2帮5,1帮4,3帮6,小组共同探讨问题。接着,我就以期中考试卷为例在各班进行了“三疑三探”教学。课堂上,同学们表现都非常积极,每一道题都给出了几种不同的方法和见解,同学们大胆的质疑,共同探讨,班里再没有打盹,走神儿的同学,在课堂上学生试卷质疑的问题都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再者,我们在教研活动中向其他教师作了汇报,我又在1009班作了一节公开课,这节课是新授课,学生自探提出学习目标,合探解决学习目标,中下等学生展示,中优等学生点评,真正地让学生动起来。这节课紧扣了一个“疑”字和一个“探”字,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把课堂变成了学生学习、展示、思考、合作交流的舞台。
这段时间在试行“三疑三探”的教学方法中,我也有许多困惑。例如,课程进度慢,课容量小,有时会出现优等生吃不饱的问题,知识点没时间拓展总结,学生没时间做笔记,小组之间的矛盾,组内差生与优等生之间的冲突等问题,所以基于以上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完善改进,创新出一种具有我们“集宁一中特色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总之,三疑三探是一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与新课标一脉相通的教学模式,真正地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恰到好处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践行了“教师的责任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的”这一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