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冰心诗四首教案(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03:48: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3.冰心诗四首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3.冰心诗四首教案》。

第一篇:3.冰心诗四首教案

怀文中学 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初 一 语 文(《冰心诗四首》)

教学目标:

1.了解冰心诗歌的特点。

2.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和人生哲理。

3.通过欣赏优美诗文,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体会诗中抒发的情感及感悟人生哲理。2.朗读并背诵四首诗。

3.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构思,凝练的语言的把握则是难点。

课前预习:自读课文,完成补充习题P9的“预习提示”。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

母 亲

1.导入新课:

1999年2月28日21时,中国“文坛祖母”冰心老人在北京逝世,时年99岁,冰心老人自“五四”运动步入文坛,在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她一直坚持写作,为世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学作品,为中国的文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来学习她的四首诗,藉此纪念这位文坛世纪老人。

2.请学生介绍冰心老人:原名谢婉莹,福建闽侯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作品有《春水》《繁星》《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等。

3.提问:母亲的怀抱有什么特点?

明确:温暖、宽广、安全等 4.学生或老师诵读冰心的小诗《母亲》

要求:领悟亲情,注意节奏和重音,把握亲切,舒缓的语调。请学生提出疑问,把握以下两个问题:

⑴“心中的风雨”指什么?

明确:内心的苦闷,烦恼,精神上的挫折。⑵诗中的“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是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同时也歌颂了母爱的温暖,伟大。

二、自主合作

纸 船

母爱是永恒的,母爱又是博大的,作为儿女,我们又该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呢? 请大声朗读《纸船》,补充背景:1923年求,冰心赴美留学,海浪滔滔,天风卷吹,诗人坐在颠簸在太平洋的油轮上,远离亲人,驶入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回到亲人的怀抱?诗人因强烈思念故国,亲人,越发孤独,惆怅。

指导朗读:感情基调是思念母亲,孤独忧伤;语调是深情,低沉,缓慢。引导学生质疑,合作探究: 1. “从不肯”“总是”有什么深意?

明确:对母亲思念很深,由来已久。2. 纸船不会漂向母亲身边,“我”为什么还是不灰心“叠着叠着”?

明确:愿望能否实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诗人寄托思念,排除孤独,忧伤的惟一方式。

3. 第三节是诗人的想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想象奇特,想象母亲梦见纸船。强烈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是全诗的高潮所在。4.迁移训练:你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呢?

交流回答:送贺卡,干家务,捶背,逗笑等。

三、自主展示

成功的花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成功的花》。

引导学生品位语言,找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并分析作用: 1.“明艳”形象地突出了花的“成功”。2.“惊羡”含有惊讶,羡慕,更突出了花的“成功”。3.“浸透”突出了眼泪之多。4.“洒遍”突出了血雨洒的范围之广。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哲理:

一个成功的人站在你面前,你很羡慕他吗?花的成功历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明确:成功来自奋斗和牺牲。

请同学找出蕴含此哲理的名言,警句,俗语: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嫩绿的芽儿

我们总想活得潇洒,不辜负青春韶丽的年华,但在社会的汪洋中,应如何把握正确的方向呢?冰心这首《嫩绿的芽儿》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嫩绿的芽儿》。品位语言:芽儿,花儿,果儿说的话能互换吗? 明确:1.不能。因为他们说的话与各自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不能。芽儿,花儿,果儿的顺序排列暗指果树从抽芽,开花到结果的生长过程。让学生找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并分析体现了芽,花,果的什么特征? 明确:“嫩绿”显示了“芽儿”健壮,旺盛和朝气。“淡白”蕴涵“花儿”朴素,简洁,不追求华丽的外表。“深红”象征“果儿”丰硕,甜蜜,美丽。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哲理:

诗人以植物的生长喻青年的成长,劝勉青年人奋发努力,不断充实,提高自己,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自主拓展

归纳冰心诗歌的特征:短小随意,情丽,深沉;寓有诗意,格调柔和。

五、自主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课后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中本课的“随文练习”及“问题探究”。

板书设计:

温暖

宽广

思念

母亲

成功的花:

奋 斗 精 神

嫩绿的芽儿:充 实 自 己

七、教学反思:

第二篇:冰心诗四首教案

《冰心诗四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所要抒发的感情和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2.学习这四首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3.体味人间至爱亲情,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创造性地感悟诗歌。

通过朗读、联想、想象等方式多角度赏析,把握作者是如何来抒情和阐述哲理的。【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母亲》、《纸船》。)

一、营造情境,导入课文

(以配乐诗《献给母亲的歌》导入)你们怎么样来赞美母亲呢?(学生回答)

母亲是伟大的,无私的,母亲的怀抱是温暖的。先让我们来看看冰心奶奶是怎样来赞美母亲的?

二、走进作者的世界

学生利用幻灯,展示交流事先搜集的作者资料(“爱”的哲学——自然、童贞、母爱,有关作品),教师简介作者。

三、学习《母亲》 1.朗读比拼。

朗读要求:要感悟亲情,注意节奏和重音。2.质疑问难。(1)“心中的风雨”指什么?这里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明确:指内心的苦闷,烦恼,精神上的挫折。借喻。

(2)诗中的“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说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发生的?

明确:对母亲的依恋之情。3.感情朗读。

四、学习《纸船》

1.先请一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注意纠正读错的地方。2.讨论。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作者折纸船的整个过程你能描绘一下吗? 3.再抽读该首诗:注意要有感情。

(1)这只纸船母亲肯定是收不到的,但母亲为什么却能在梦中看见呢?(2)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抒情的?并区别一下这两首诗的抒情侧重点。4.齐声朗读这首诗。

五、拓展训练

以上两首诗都是抒情短诗,它们都是借用特定的物象(具体事物)来抒发感情的,请 你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个事物来抒发赞美母亲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这两首诗都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假如明天是你母亲的生日,请你亲手制作一张贺卡或叠一只纸船,并写一句祝福的话在上面,送给母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一、导入

(屏幕映出两幅画:一幅绚丽的花,一幅科学家的画像)

这幅花美吗?你羡慕它的明艳吗?这位科学家你熟悉吗?你羡慕他因成功而得到的荣誉吗?好,老师对你们的回答先不做评论,先让冰心来告诉我们这个人生的哲理吧!

二、赏析《成功的花》 1.朗读展示。

先请一名学生朗读《成功的花》,其他学生注意听,听一听该生朗读的节奏,重音是否确当,读后大家帮助纠正

2.讨论问题。(1)“惊羡”一词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羡慕”吗?“浸透”、“洒遍”分别换成“浸湿”、“洒下”好吗?请说明理由。

(2)花的“明艳”与“泪泉”和“血雨”之间有什么关系? 3.合作探究。

(1)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谈一谈自己的感想。(2)成功来自奋斗,你能举例说明这个道理吗? 4.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板书。

泪泉、血雨

芽儿 ——————→ 明艳的花 ↓ 艰辛、牺牲

人 ——————→ 成功的人(事业成功、荣誉夺目)

三、学习第二首诗《嫩绿的芽儿》

1.学生朗读诗歌。提醒读时注意停顿、重音。2.品味语言。

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些词或者句子用得最准确,把它找出来并说明这样使用的好处。3.感悟哲理。

学了《嫩绿的芽儿》之后,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有没有想过如何使自己的青春更加美好,人生更加积极?

4.教师总结、板书。

芽儿————→发展、学习提高

↓ 成

成 ↓

花儿————→贡献、努力回报

↓ 的

↓↓ 过

果儿————→牺牲、贡献社会

四、布置作业 1.小作。

学习冰心小诗风格,发挥想象,借助形象事物,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自创一两首小诗,为办手抄报准备材料。

2.阅读冰心《繁星》、《春水》,并作读书笔记。【资料宝藏】

1.关于作者

冰心 ——20世纪中国文坛一盏不灭的灯

冰心,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中国新文学的第一代开拓者,在她几十年的文学创作中,真诚地表现了自己和时代,她那光彩夺目的作品是对祖国人民和未来的最大奉献。

冰心著有小说集《超人》,散文集《寄小读者》、《归来以后》、《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诗集《繁星》、《春水》等,并译有《印度童话集》、《泰戈尔的戏剧》等。

大海边度过的童年岁月冰心曾说:“我的生年最好记:1900年!我是二十世纪的同龄人。”冰心姓谢,学名谢婉莹,笔名有冰心女士、男士、冰心等。她的父亲是当时清政府的海军军官。在山东烟台的大海边她慢慢长大。青郁的山,无边的海,年轻的水兵,山风、海浪„„仿佛都给幼年的她留下诗情画意。

冰心从小爱读文学作品,特别是古典文学和外国翻译小说。她读小说到了着迷的地步,整天脸也不洗、头也不梳。到十一岁,就读完十几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冰心上学时,先生每当她作文好些时,便批上“赏小洋一角”。她为了买书,便努力作文。早在冰心七岁时,她就偷偷写了小说,第一部介乎《三国志》、《水浒传》的东西,是白话的,名曰《落草山英雄传》,但写到第三回就觉得没劲停止了,后又换了《聊斋志异》体裁,用文言写了一部《梦草斋志异》,也由于语言的重复半途而废,但这种奇早的创作尝试还是少见的。

1919年,沉沉的惊雷滚过中国上空,“五四”运动的号角搅动了青年学生的心,正在协和女子大学理科上学的谢婉莹,这年19岁。她因为平时喜爱文学,写作能力强,被选到学生自治会里当文书,后来又被选进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她这一年中常常给报纸写点宣传性文章,发表时,用的是学名“谢婉莹”。

从某种意义上讲,冰心是战战兢兢地踏上文学创作道路的。她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叫做《两个家庭》。那时,她有点胆怯,怕别人笑话她的作品不像样。不敢署她的真名“谢婉莹”,而用了笔名“冰心”。过了几天,文章居然在晨报副刊上发表出来了。刊登时,在“冰心”之下,多加了“女士”二字。正是从这篇发表之后,引起冰心强烈的创作欲望,从此她发奋地写作,胆子越来越大,小说、诗歌什么都敢写。这几年是冰心创作最初的旺盛时期。

1921年,冰心加入文学研究会,经常在茅盾、郑振铎主编的《小说月报》上发表作品,以小说居多,如《笑》、《超人》、《寂寞》等,当她1923年以优异成绩由燕京大学提前毕业时,已是蜚声文坛的作家。8月3日,冰心赴美留学,沿途的见闻,去国的心境,客居的情思,异国的趣事,以及后来回国时的欢悦,都成了她早期散文代表作《寄小读者》的内容。冰心于1926年回国任教,1929年与著名社会学家吴文藻结婚,婚后的冰心家务缠身,不能专职教书,创作也不多。直到1934年《文学季刊》在北京创刊,应郑振铎之聘任该刊编委员之后,创作才又多起来。

1946年冬,冰心全家赴日本。当时多难的祖国,又被国民党推入内战的火海,她好像也置身战火,心情惶惶,为祖国痛苦着,创作的心绪像遇霜的秋叶,逐日枯萎。直到1949 年10月祖国解放的好消息传来,她才感到毕业未曾有过的欢乐。但冰心一家从日本回国并不容易,因为他们去的时候拿的是国民党政府的护照。她是借口跟她爱人吴文藻先生到美国耶鲁大学任教而离开日本,又借口女儿大了要带她们到香港制装,而经香港回国的。

冰心,拥抱祖**亲,也终于找到了真正的母爱。美好的现实,充满希望的前景,使辍笔十年的她重新开始了勤奋的创作,写了《归来以后》等作品。1952年初夏一个傍晚,周恩来同志在中国海招待冰心和吴文藻教授,给了冰心强大的动力,她更加勤奋地写作,特别为孩子们写作。

正当冰心发奋创作的时候,1957年反右斗争的风雨推开了她家的大门,袭击了吴文藻教授。这时候,总理让邓颖超同志把她接到家里,安慰她、鼓励她。严文井、张天翼同志1958年向冰心同志提议继续写《寄小读者》,她欣然接受,捡起了已经中断20年的“通讯”。1966年,“文化大革命”平地而起,横冲直撞,到处进行史无前例的大破坏。冰心没有幸免--抄家、批斗、劳动,使她整整搁笔十年。1970年,冰心和吴文藻告别久居的老屋,一起到湖北沙洋“五七”干校劳动:种麦子、点豆子、看青、摘棉花。在这位作家长达十年的空白稿纸上,写满了检查,覆盖着尘沙。逆境中,又是周恩来亲自出面保护她。“四人帮”垮台后,她怀着一颗爱心,在她最喜爱的儿童读物《儿童时代》上发表《三寄小读者》。前后已五十余年。这不仅是冰心所走的文学之路,也是她跋涉的人生之路。它们的文字同样清丽可爱,但情调却迥然不同。可以说,三个《寄小读者》反映了三个时代。从冰心丰富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她生活的不同的时代,她所跋涉的足迹,能听到她真实的心声。

2.冰心给小读者的信

又寄小读者

我的亲爱的小朋友们:

得知《纸船》将选入初中语文新教材,我很高兴。如果这首小诗也能像《寄小读者》和《小桔灯》一样能触动朋友们心中的一些美好情感,那于我将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写《纸船》的时候,我还非常年轻,写作经验不足。而且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变迁,诗歌中更有许多字词句等方面的问题值得探讨。所以,我一直有这样的一个愿望:如果能就此诗和小朋友们举行一次“诗歌评改会”,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我就以这封短信作为邀请函吧!小朋友,我相信,因为有了你的努力,《纸船》一定会更加优美动人。

此致 敬礼

你们的冰心奶奶

1999年1月 3.作者的话

我是怎样写《繁星》和《春水》的

“五四”以后,在新诗的许多形式中,有一种叫做“短诗”或“小诗”的。这种诗很短,最短的只有两行,因为我写过《繁星》和《春水》,这两本集子里,都是短诗,人家就以为是我起头写的。现在回忆起来,我不记得那时候我读过多少当代的别人的短诗没有,我自己写《繁星》和《春水》的时候,并不是在写诗,只是受了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把自己许多“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而已。

经过是这样的:五四运动的时候,我还在大学预科,新文化的高潮中,各种新型的报刊多如雨后春笋,里面不但有许多反帝反封建的文章论著,也有外国文学的介绍批评,以及用白话写的小说、新诗、散文等。在我们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我们在课外贪婪地阅读这些书报,就是在课内也往往将这些书报压在课本底下,公开的“偷看”,遇有什么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就三言两语歪歪斜斜地抄在笔记本的眉批上。这样做惯了,有时把自己 一切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也都拉杂地三言两语歪歪斜斜地写上去。日子多了,写下来的东西也有相当的数量,虽然大致不过三五行,而这三五行的背后,总有些和你有关的事情,看到这些字,使你想起很亲切很真实的情景,而舍不得丢掉。

这时我偶然在一本什么杂志上,看到郑振铎译的泰戈尔《飞鸟集》连载,(泰戈尔的诗歌,多是采用民歌的形式,语言美丽朴素,音乐性也强,深得印度人民的喜爱。当他自己将他的孟加拉文的诗歌译成英文的时候,为要保存诗的内容就不采取诗的分行的有韵律的形式,而译成诗的散文。这是我以后才知道的。《飞鸟集》原文是不是民歌的形式,我也不清楚。)这集里都是很短的充满了诗情画意和哲理的三言两语。我心里一动,我觉得我在笔记本的眉批上的那些三言两语,也可以整理一下,抄了起来。在抄的时候,我挑选那些更有诗意的,更含蓄一些的,放在一起,因为是零碎的思想,就选了其中的一段,以繁星两个字起头的,放在第一部,名之为《繁星集》。

泰戈尔的《飞鸟集》是一本诗集,我的《繁星集》是不是诗集呢?在这一点上我没有自信力,同时我在写这些三言两语的时候,并不是有意识地在写诗,(我上新文学的课,也听先生讲过希腊的小诗,说是短小精悍,像蜜蜂一样,身体虽小却有很尖利的刺,为讽刺或是讲些道理是一针见血的等等。而我在写《繁星》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希腊小诗。)所以我在一九三二年写的《全集自序》中,曾有这么一段:

谈到零碎的思想,要联带说一说《繁星》和《春水》„„《繁星》、《春水》不是诗,至少是那时的我,不在立意做诗。我对于新诗,还不了解,很怀疑,也不敢尝试。我以为诗的重心,在内容而不在形式,同时无韵而冗长的诗,若是不分行来写,又容易与诗的散文相混。我写《繁星》,正如跋言中所说,因着看泰戈尔的《飞鸟集》,而仿用它的形式,来收集我的零碎的思想„„这是小杂感一类的东西„„

现在,我觉得,当时我之所以不肯称《繁星》、《春水》为诗的原故,因为我心里实在是有诗的标准的,我认为诗是应该有格律的——不管它是新是旧——音乐性是应该比较强的。同时情感上也应该有抑扬顿挫,三言两语就成一首诗,未免太单薄太草率了。因此,我除了在二十岁前后,一口气写了三百多段“零碎的思想”之外,就再没有像《繁星》和《春水》这类的东西。

以后,在一九二一年二月,我在西山写了一段短小的散文《可爱的》,寄到《晨报副刊》去,登出的时候,却以分行的诗的形式排印了,下面还附有编者的按语,是:

这篇小文饶诗趣,把它一行行地分写了,放在诗栏里,也没有不可(分写连写本来无甚关系,是诗不是诗,须看文字的内容),好在我们分栏,只是分个大概,并不限定某栏必当登载怎样怎样一类的文字;杂感栏也曾登过极饶诗趣的东西,本栏与诗栏,不是今天才打通的。

于是,我才开始大胆地写些新诗,有的是有韵的,也有的是无韵的,不在这篇题目之内,暂且不去提它了。

(本篇最初发表于《诗刊》1959年4月25日第4期,后收入散文集《我们把春天吵醒了》。)

4.课堂实录片段(执教者:王海媛)

师:好,诗歌评改会现在开始,请各个同学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亮出自我风采!(课件板书提示:可用删除法,换词法,修改符号法。)

生:我觉得诗歌的第一句中的“从来不肯妄弃了”读起来有点拗口。删去“来”字读起来更顺口。

生我觉得第一句中的“了”字也可以删去,因为“了”有表示完成的意思,删去更能从时间上表达作者对母亲的绵长思念。

生:我发现诗歌中有别字,作者把“地”写成了“的”。

师:我同意这些同学的说法,同时提出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我发现冰心文集以及其他书籍中《纸船》的第一句是没有“来”字的。并且当时没有“的地得”之分。讨论继续!

生1:我认为“妄弃”可以改为“丢弃”。生2:我认为不可以。师:为什么呢?

生2:因为“丢弃”表明很轻率丢弃。用“妄弃”更能表达对母爱的珍惜。

生3:我认为“抛”用的不够好,给人一种很随意丢掉的感觉,表现不出对母亲的深情与怀念。

师:那你认为可以换用哪个字? 生3:我觉得“放”字会更好。师:同学们怎么看?

生:我认为“放”字不好。因为“放”字给人一种有目的的感觉。而在苍茫的大海上,作者的心境应该是惘然的。

生:我也认为是“抛”字更好,因为当时作者正在大海上,还上风大浪大,作者的心境也不是平静的。“抛”是她发泄情绪的一种体现。她是在发泄她的孤独,寂寞和思家的情绪。

生:老师,为什么作者在诗歌里用“舟”而不用“轮船”? 师:大家怎么看?

生:在古代,舟就是轮船。我认为没有什么问题。生:我不同意。轮船很大,表达不出诗的意境。师:为什么舟能表达出来呢?

生:因为“舟”能给人一种很渺小的感觉,让人感到海上的飘摇不定,让人感到作者的孤独惆怅。轮船表达不出这种美感。而且“轮船”在语音上也没有“舟”的美感。

师:大家讲得真好。“舟”写出作者孤独的心。那么可见,“舟”象征了什么? 生:作者的心。

师:对极了,那么我们学过的那些是写舟或表现与“舟”、“帆”相类似内涵的诗句呢?

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请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室再带着问题走出课室。在这里老师插个队也问一个问题,好吗?

生:(齐)好!

师:我最喜欢诗歌的最后一句,你们看:纸船是有形的东西,而爱和悲哀是无形的东西。有性的东西怎么能承载无形的东西呢?这说明了诗歌语言的创造性。但我觉得还可以改喔。例如我们同学刚进中学时,由于不适应学校生活,想妈妈想得要命的时候,忍不住要流泪。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改呢?载着---------归去(延长声音——)

生:泪水。生:一行泪水。生:一船泪水。

师:好。这就是诗歌。5.课文扩读材料

之一:

繁星·四八

弱小的草啊!骄傲些罢,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世界。

(提示:歌颂平凡、普通,勉励弱者以乐观、热情的态度对待人生。)之二:

春水·一六二

崖壁阴阴处,海波深深处,垂着丝儿独钓。之三:

不来也好,我已从蔚蓝的水中,钓着诗趣了。

(提示:体现了作者悠然平静的心境。语调活泼、生动,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垂钓诗趣图”。)

之四:

繁星·三六

阳光穿进石隙里,和极小的刺果说:

“藉我的力量伸出头来罢,解放了你幽囚的自己!树干儿穿出来了; 坚硬的磐石,裂成两半了。

(提示:以恬淡自然且充满童稚的笔致,颂扬了“极小的刺果”的反抗精神,勉励人应积极努力向上,不畏艰辛,收获人生坚韧意志的硕果。)

之五:

繁星·五四

轨道旁的花儿和石子 只这一秒的时间里,我和你

是无限之生中的偶遇,也是无限之生中的永别 再来时 千万同类中 何处更寻你?

(提示:人生的偶遇是偶然的,也蕴藉着必然,因此更应该珍惜你的生活和你所偶遇的每一个人和每一分缘。)

第三篇:《冰心诗四首》教案

2013年秋学期初一语教案(03)

课题:《冰心诗四首》

编写:夏冰 审定:施云康 日期:9月1日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2、能理解作者思念母亲,眷恋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能运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抒发对父母的爱。教学重点

1.品位这四首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

2.学习这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通过生动的形象表达深刻的哲理及“冰心体”诗歌的特点。教学设计:诵读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简介作者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省闽侯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等。

冰心诗三大主题:母爱、自然、童真。

二、自学反馈 检查课文背诵

三、独立训练

1、生朗读 提出要求:(1)学生们用心体会本首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2)划出诗歌中学生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

组织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如何停顿、如何选择重音)

2、《母亲》一诗中前后两个“风雨”分别指什么?两个“躲”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第一个“风雨”主要是指大自然中真实的风雨,后一个“风雨”主要是指在生活中遇到不顺、挫折等等而引起不愉快乃至痛苦的心情,所以说成是“心中的风雨”。诗人巧妙地用第一个“躲”字引出第二个“躲”字,如同鸟儿躲到鸟巢避风雨一样,儿女的心灵(精神和情感)受到了打击,总要找母亲倾诉,总会在母爱中得到慰藉。这种自然的联想与巧妙的类比,表现了诗人寻求母爱的心态,同时也讴歌了母爱的温暖、伟大。

四、合作探究

《母亲》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表达了什么主题?

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用“天上的风雨”和“心中的风雨”作对比,再用“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作对比,突出了“母爱”的主题,说明“母爱”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私的。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用鸟的“躲”引出“我”的“躲”,显得十分自然、贴切。

学习课文《纸船》

一、导入:海浪滔滔,海风吹卷。诗人正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邮轮上,远离亲人,远离祖国,驶向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才能回到祖国,何时回到母亲的身边。作者挥笔写下了这首《纸船——寄母亲》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二、独立训练

1、生朗读 提出要求:(1)学生们用心体会本首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2)划出诗歌中学生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

组织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如何停顿、如何选择重音)

2、诗歌是一门浓缩的语言艺术。它凝练、优雅,令人浮想联翩。将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词扩展开去,都将写出一首首动人的诗歌,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作者冰心在本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感?

明确:诗人步入青年以后对母爱的怀念与依恋。

三、合作探究:

(1)作者叠纸船的时候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除了爱还有悲哀?(2)第三小节最后一句中的“她”为什么不用“我”?

明确:

1、这是对母亲难分难舍的感情的流露,也是感到孤独。思念至深之情的表露。身在旅途,倍感孤独而悲哀。

2、表达对母爱的感恩和回报。

四、拓展延伸

《母亲》、《纸船》是冰心写母爱的代表作,仔细品味和辨析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区别?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前一首主要写的是童稚期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而后一首则是写步入青年以后对母爱的怀念和依恋。在感情交流的方式上,童稚期的寻求母爱的保护,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而青年期对母爱的怀念和依恋,则体现和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恩和回报。母子或母女之间的感情,是一个随着双方年龄不断变化而互相转移的过程。前者侧重于母爱的付出,后者着力表达对母亲的感恩和回报,恰好表现了不同年龄阶段对母爱的认同和理解,其中感情体验值得珍惜,内涵丰富而美好。

五、课后练习

在这首诗歌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了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着作者的孤独无依,象征着作者思念母亲,眷恋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抒发你对父母的爱。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及深刻的哲理,规划自己的未来人生。

2、能学习这些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能用其他的形式表现自己对诗的理解。

《成功的花》

一、复习检查:背诵《母亲》和《纸船》。

二、导入:

投影一个美国人的人生片断,请同学们推测这个人会不会成功?说说你的理由。投影内容:

21岁——生意失败; 22岁——角逐议员落选; 23岁——生意再度失败; 26岁——爱侣去世; 27岁——精神崩溃;

34岁——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36岁——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角逐联邦众议员三度落选;

揭示谜底:这个历经无数挫折的人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许多人看成功,只看到成功美丽的光环,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成功背后隐藏的艰辛,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没有使林肯泄气,反而激发起他向自己挑战的信心和勇气,激发起他实现自己抱负的信心和勇气,终于他在52岁那年,登上了总统的宝座。

三.独立训练

1、问题创设:人们往往羡慕强者,有时甚至是妒忌,有谁知道强者的辛苦呢?冰心老人深刻体会着强者的苦难,我们随冰心老人一起走进强者,看看他们成功背后的故事。组织学生朗读全诗,体会人们和作者对成功者分别是怎样的态度?在诗中,一个成功者需要做出多大的牺牲?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思。

2.怎样理解 “明艳”一词在课文中的作用? 作者抓住花的色泽特征,用“明艳”一词形象地突出花的成功.3.可以用“羡慕”代替“惊羡”吗? “惊叹”比“羡慕”多一层惊叹的意味, 也更能衬托成功之花的明艳.四、合作探究

1.作者使用感叹号结尾,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人们只惊羡于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却看不到在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苦劳动的感叹,表露了对这种现象不敢苟同的态度.2、这首诗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蕴含的哲理:不要只惊羡于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而要了解在这成功的背后蕴含的艰苦努力,要学习花的奋斗和牺牲精神 ,从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长的经验。

3、你认为这样做,值得吗?你从花的历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

4、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哲理:

一个成功的人站在你面前,你很羡慕他吗?花的成功历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明确:成功来自奋斗和牺牲。

五、拓展延伸

请同学找出蕴含此哲理的名言,警句,俗语: 1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2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3 成功的桂冠是用荆棘编织成的

《嫩绿的芽儿》

一.独立训练

1、问题创设:作者为什么把芽儿、花儿、果儿与青年人联系 在一起?你认为这么做的依据是什么?

2、问题创设:芽儿、花儿、果儿你能随意调换位置吗?

不可以,因为他们说的话与各自的特征是紧密联系的,是递进关系。芽儿需要成长发展,正如年轻人需要学习提高,使自己成才。

一旦开出花儿来,不要孤芳自赏,而要装点大地,犹如青年人要以自己的年华为社会注如活力。最终结成果儿又如青年要甘于以牺牲精神为社会创造巨大业绩,使人生更加辉煌。

二、合作交流

诗中用“嫩绿”“淡 白”“深红”来分别描写 “芽”“花”“果”的色彩,这样的色彩分别体现了 它们什么样的内在特征?

嫩绿:显示健壮、旺盛和朝气。

淡白: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的华丽。深红:象征丰硕、甜美和美丽。

三、拓展延伸

那么你的青春该如何度过呢?请你用简短的语言,用“当……时候”的句式来概括。

第四篇:冰心诗四首

冰心诗四首 《母亲》《纸 船》

【教学目标及重点】

一、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及深刻的哲理。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讲授《母亲》

一、介绍写作背景。

二、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三、学生理解诗歌的所包含的情感。

歌颂“母爱”的博大无边、伟大无私。

四、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五、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授《纸船》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山水寄意,草木传情。”是的,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志士或者借一朵鲜艳的小花,一朵枯萎的小草,或借一滴晶莹的露珠,一股清冽的甘泉来抒发他们内心的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借物抒情的诗歌——《纸船——寄母亲》(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教学新课

(一)整体感知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诗歌,钢琴曲伴奏以促进朗读效果,烘托气氛。

学生思考:作者冰心在本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感?

(二)重点学习与训练

1.请根据诗中给出的提示,想象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 2.第一节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什么意思?并请找出表达句意的关键词语。明确: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思念由来已久。关键词语有:从不肯 总是 一只一只(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并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指导)

3.第二节中,诗人精心叠出的纸船抛入大海后,发生了什么样的结果?这种结果是令人心碎的,作者自己明明知道没有结果却还是“不灰心地每天地叠着”,又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并请找出表达句意的关键词语。明确:愿望能否实现,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诗人能否寄托思念,能否排解孤独、忧伤。只有她自己不停地叠寄托自己对母亲深深思念之情的小纸船,才能最充分地表达出诗人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4、第三节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这种写法在诗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并请找出表达句意的关键词语。

明确:在第三节中,作者运用了想象的写法。这种写法充分地写出了诗人对母亲强烈的思念之情。

关键词语有:梦中看见 不要惊讶 含着泪叠的 载着她的爱和悲哀 5、诗中的纸船有什么象征意?(指名几名学生朗读,重在体味诗歌的情感)明确:纸船象征了作者爱母亲、爱祖国的那一片诚挚之心。6、引导学生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明确本诗的写作方法是“借物抒情”。7.选几名学生配乐朗诵这首诗。

(四)梳理、总结、扩展

《纸船——寄母亲》这首诗运用借物抒情的写法,借含泪叠的纸船纸船抒发了作者对母亲、对祖国的那一片深深的诚挚的思念之情。诗歌朗读起来,感情深沉浓郁,令人回味悠长。[布置作业] 把你对同学、伙伴以及长辈的思念之情用借物抒情的写法写出来。字数500字左右。

《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3.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难点:

1.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2.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准备: 补充课外阅读材料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成功的花》 一.导入 二.分析课文

1.你羡慕别人的成功吗?成功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让我们来看看冰心是怎样用短短的几句诗来概括成功的过程的。2.全班有感情地齐声朗读,注意吐字清晰、有节奏。3.教师指导学生,教学生朗读技巧,重音、语气、语调。3. 句子比较:

A: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B:成功的花,人们惊羡她的明艳。A句和B句哪一句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A句的表达效果好,因为A句表现出了人们只惊羡于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却看不到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苦劳动,表达出了作者的感慨。

4. 集体朗读后三句,思考:作者想通过这三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请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来,你感悟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成功来自艰苦的奋斗;不经过奋斗和牺牲,哪来成功的“明艳”等。二.课文内容讨论

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参考小结]: 我们要学习花的奋斗和牺牲,从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长的经验,这才是最重要的。花的成功如此,人的事业的成功,人的成长发展,不都是如此吗?

四.当堂背诵 五.作业

1.根据《成功的花》所表达的意思创作一幅画或一组画,并把这首诗工整地写在画上,然后在班级上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嫩绿的芽儿》,巩固背诵《成功的花》。

(二)教学《成功的花》

检查朗读《嫩绿的芽儿》,教师简单评价,全班齐读。大家能说出几种修辞手法?这首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嫩绿的芽儿、淡白的花儿、深红的果儿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对我们讲话,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话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大人有大人的腔调,小孩有自己的语言,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他的形象特征,我们看看这三个形象有什么特征呢? [参考答案] 1)嫩绿显示健壮、旺盛和朝气。

2)淡白显出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的华丽。3)深红象征丰硕、甜蜜和美丽。

4.“芽儿”“花儿”“果儿”说的话能互换吗? [参考答案] 不能。因为它们说的话与各自的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芽儿”需要成长发展,正如青年需要学习、提高。一旦开出花儿,不是要孤芳自赏,而是要装点大地,有如青年要以自己的青春年华为社会注进旺盛的活力。最终结成“果儿”,又如青年要甘于以牺牲、奉献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使人生更加辉煌。四.作业

将自己对未来的构想整理成文,200字左右。

《“诺曼底”号遇难记》

【教学目标】:

1、了解雨果在法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及其作品的价值。

2、认识生命的意义、面对灾难时生命的价值体现以及对待职责的态度。【教学重点、难点】:

对哈尔威船长以身殉职行为的认识和理解。【教学时数】: 1课时。【课前准备】:

教师:

1、收集有关“雨果”及其代表作的资料,确定向学生介绍的内容。

2、反复阅读课文,能很好地读出课文第十六段后“简短有力的对话”的语调、语气。

3、准备好投影仪,写好投影片。

4、准备好课堂研究的话题。

学生:

1、借助工具书,熟悉课文中的字词,编好字词练习,朗读课文。

2、借助图书室、网络等查阅“雨果”的相关资料,摘抄在本子上,课上交流。

3、根据教师提供的研究话题,自行选择,并学会与同学共同研究。【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导入新课

教师投影作者“雨果”,根据学生准备的资料,有选择的投影出来,进行交流。学生可以补充。此时,教师要通过询问获得资料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学习方法”的掌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作适当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雨果”及其作品的地位,进而导入课文的学习,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

二、学生默读课文(时间3分钟),了解全文情节,准备复述。

三、指名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可以采取“接龙”的形式(即有人说得不够清楚,可以由会说的接替),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达到全面感知。

四、分小组,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动的语段读给同组的同学听,并交流感悟。(时间10分钟)

五、小组推荐同学来朗读,要读出语调、语气,并分析处理的理由。教师根据同学的分析,引导学生从“生命的意义”这一角度来思考阅读的感悟,特别是重点阅读第十六段后的“简短有力的对话”和文章结束对船长的描写,结合“探究·练习一”,引导学生讨论“对船长以身殉职行为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到“面对灾难时生命的价值体现”以及“对待职责的态度”。

六、研究性学习:

(1)蚂蚁在遇到火灾和水灾等时,总是抱成团,以个体的牺牲来保全群体的生存,怎么理解?

(2)去年的高考题,面对危难时,首先丢掉的是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

(3)[探究·练习三]。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课前对这三个话题进行选择,确定自己的研究内容,提出自己的研究见解,与同学合作交流,课堂上由每个专题派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其余同学可以提问、质疑。通过研究学习,从中认识到对生命的珍惜,对生命价值的真正理解,对职责的态度。

七、自主学习:请学生投影课前准备的关于字词的练习,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字词的掌握情况。教师对从中发现的掌握较差的学生要加强指导。

八、布置作业:写一段对“生命·职责”的感悟的话,要求真实,字数不限。教学建议: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通过对作家“雨果”的学习指导,教会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在对课文的理解中,着重在运用各种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中对生命、对职责的态度,充分感受到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为综合实践活动“我爱文学”作基础;研究学习的话题讨论则是对课文中心的拓展。字词练习,体现自主学习的目的。

资料搜索: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旗手和领袖。他出生于贝尚松城的一个军人家庭,一生几乎经历了整个19世纪,在诗歌、小说、戏剧、政论创作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1826年出版了第一个诗集《歌颂集》,同时期开始写作小说和戏剧。1830年创作了浪漫主义剧本《欧那尼》,第二年又出版了第一部重要小说《巴黎圣母院》。19年流亡期间,他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有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等。雨果是一位高龄多产作家,在长达6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为后人留下了79卷文学作品和4000多幅绘画作品,是法国和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份宝贵遗产。

今年是雨果诞生80周年,为此法国与世界各地人民一道以各种形式来隆重纪念这位“十九世纪无可争议的君主”,在“雨果年”里,让我们一起走近雨果。

早在雨果诞生80周年之时,人们就为他举行了国庆般的盛大活动。法兰西史无前例地为在世的作家举行了如此盛况空前的庆典,因为雨果在人民心中已经成了思想领域里的文学太阳。

1885年5月22日,83岁的雨果老人与世长辞了,法兰西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古代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发学习了解古代文化的兴趣。

2、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教学设想:

所选的两篇文言学生并不陌生。《郑人买履》在小学人教版十二册原文出现过,《刻舟求剑》在第六册以白话文的方式出现。现在又出现在初中第一册教材中,虽然有重复之嫌,但也为小学与初中学习过渡降低了难度。在教学时,重点应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方法的指导上。

作为初中文言教学的起始课,进度不宜太快,一课时可能比较紧张,故安排两课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

熟读课文,整体把握。

教给方法,归纳整理。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讲讲小学学过的寓言故事。

2、介绍《韩非子》,导入新课。

二、熟读课文,整体把握。

1、齐读课文。

2、师生评价,正字正音。

(要求学生认真读,注意听与自己不一样的读音,判断正误)

3、学生自读。

4、同桌互读。

三、教给方法,归纳整理。

在活页纸画制表格(先画出框架,抄好原文,空好格。)时间

内容

备注 年.月.日

郑人买履

《韩非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

欲(且):想要,打算。

郑国 想要(lǚ)鞋子

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先自度其足

(duó)量长短

(duó)量长短

事先量了自己的脚

(dù)尺码

而置之其坐

置之不理

同“坐”,座位。

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旁边。

2、教师检查指导格式是否正确,原文是否抄好。

3、原文抄好后,请同学对照注释,给加点字注音,解释,翻译句子。

三、布置作业。课上没有完成的,课后继续完成。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整体把握全文大意 1、听录音,听清读音 2、正音

涉 坠 遽 契 惑 3、散读,读准字音 4、齐读

5、再听录音,边听边划好停顿、重音 6、跟读录音,注意停顿节奏、重音 7、复述故事大意

四、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词义

1、掌握下列词的意思

涉江:渡江 其:他 坠:落、掉 遽:急速 契:同“锲”,刻 是:这里 所成坠:落下去的地方 所契者:刻的地方 求:寻找 行:走 不亦――乎:不也是吗 惑:糊涂

2、再读课文

五、学生逐句朗读,解释意思

有一个乘船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落到水中,急忙用刀在船上刻个记号,说:“这里是我的剑落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航行”,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六 理清层次,弄清句子的关系

1、哪句话告诉了我们故事的起因?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结果找到了吗? 没有

为什么没找到?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件事有何看法?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是个什么句?(反问句)

5、按照起因、经过、结果、议论背诵全文

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随客观事物变化而变化,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讲讲与刻舟求剑相类似的事,加深理解

八、作业

1、背诵全文

3、练习册

第五篇:冰心诗四首

<冰心诗四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的特点

七年级上册是以生活内容为单元编排的。第一单元以亲近文学为主题。前两首诗歌《母亲》、《纸船》是以母爱为主题的抒情短诗,后两首《成功的花》、《嫩绿的芽》是鼓励青年努力奋斗、积极奉献的哲理小诗。四首诗意蕴隽永,语言清丽,风格细腻明丽。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根据这首诗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1.从《母亲》和《纸船》中体验不同年龄阶段对母爱的认同和理解的不同。

2.从《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中探讨美好的青春,积极的人生。3.学习冰心这四首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等特点。4.朗诵并默写这四首诗。

三、说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及深刻的哲理。

2.想象的手法,凝练的语言。

四、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时,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原有的知识能力水平,以及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把教学

内容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因材施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纸船》《母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一篇篇美轮美奂的诗象一串串璀璨夺目的珍珠。谁能为大家朗诵几首诗?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现代著名女诗人冰心的四首小诗。(板书课题)。看投影,了解冰心生平。

二、朗诵大比拼:

下面我们开一个诗歌朗诵会,看看谁是今天的最佳选手!在比赛之前,我们分小组先试读《冰心诗四首》,然后每组推选优秀代表上台朗读。看看同学们是否朗读到位,能否做到有感情,有节奏,抑扬顿挫。同学们,能否说出这样朗读的理由?学生评价,选出最佳选手。

三、整体感知:

⒈提问:你对哪首诗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依据学生的体会,把学生分成几组(相同诗分为一组),让每小组同学讨论,为什么这首诗对你印象最深,并让学生人人做好发言的准备。⒉依据1、2、3、4首诗的顺序回答讨论结果。

力争让每位同学都有发言机会。

四,品读课文:

1.学习《纸船》

(1)导入设问:海浪滔滔,海风吹卷。诗人正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邮轮上,远离亲人,远离祖国,驶向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才能回到祖国,何时回到母亲的身边。母爱是永恒的,母爱又是博大的,作为儿女,我们又该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呢?作者挥笔写下了这首《纸船——寄母亲》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大声朗读《纸船》,请说出作者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强烈地思念故土、思念亲人孤独、惆怅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朗读,要求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这首诗感情基调是思念母亲,孤独忧伤,语调是深情、低沉、缓慢)

(3)品味语言:

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表达诗人强烈感情的诗句,并作批注。小组交流,推荐代表发言。

2.学习《母亲》

(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美妙的旋律激发起人们对母亲的思念。集体朗诵《母亲》,思考:母亲的怀抱有什么特点?(温暖、宽广、安全……),你有过亲身体验吗?请说出来。

(2)自由朗读冰心的小诗《母亲》。朗读要求:要感悟亲情,注意节奏和重音。

(3)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①“心中的风雨”指什么?(指内心的苦闷,烦恼,精神上的挫折),这里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借喻)

②诗中的“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母亲的依恋之情),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说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发生的?

3.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

(1)内容:前者表现母爱的伟大无私,后者表达对母爱的感恩和回报。

(2)形式:前者直抒胸臆,后者委婉含蓄,托物寓意。

五、拓展延伸:

创设情境:在这首诗歌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了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着作者的孤独无依,象征着作者思念母亲,眷恋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假如明天是母亲节,你将用什么方式表达你对母亲的爱呢?

六、布置作业 :

1.背诵《母亲》《纸船》

2.这两首诗都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假如明天是你母亲的生日,请你亲手制作一张贺卡或叠一只纸船,并写一句祝福的话在上面,送给母亲。

3.预习下两首诗。

七、板书设计:

母亲——————歌颂母爱

纸船——————怀念母亲

下载3.冰心诗四首教案(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3.冰心诗四首教案(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冰心诗四首

    《冰心诗四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这四首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能力目标: 体会诗中所要抒发的感情和所蕴涵的深刻的哲理。 情感目标: 体味人间至爱......

    冰心诗四首(大全)

    怀文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初 一 语 文(《冰心诗四首》) 主备人: 审校: 日期:2013-9-5 教学目标: 1.了解冰心诗歌的特点。 2. 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和人生哲理。 3.通过......

    《冰心诗四首》

    《冰心诗四首》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深刻哲理; 2、学习这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3、体味人间至爱亲情,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

    冰心诗四首

    三、冰心诗四首 教学目的: 1. 体会诗中所要抒发的感情和所蕴涵的深刻的哲理 2. 学习这四首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 朗读诗歌 2. 创造性地感悟......

    冰心诗四首

    《冰心诗四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的特点 七年级上册是以生活内容为单元编排的。第一单元以亲近文学为主题。前两首诗歌《母亲》、《纸船》是以母爱为主题的抒情......

    冰心诗四首

    冰心诗四首《母亲》《纸船》 《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教学目的: 1. 了解冰心诗歌的特点 2. 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和人生哲理. 3. 通过欣赏优美诗文,激发阅读文学作品......

    冰心诗四首

    《冰心诗四首》学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预习课文 (一) 查阅一下作者:将划线部分抄写在书上。 冰心,原名谢婉莹,是中国新文学开拓时期代表作家之一。《繁星》和《春水》两本诗......

    冰心诗四首

    《冰心诗四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学习《母亲》《纸船》,体味人间至爱真情。学习《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品位诗中蕴涵的哲理。 学习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