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对当前的启示
论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对当前的启示
论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对当前的启示
作者:xx 单位:xx大学
摘要
蒙台梭利是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教育法流传古今中外,她的教育方法在我国影响很大,蒙台梭利教育热的现象已经在我国幼教领域中突现出来。她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有很多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的地方。本论文从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蒙台梭利的课程内容和蒙台梭利的教育原则与方法等三个方面对蒙台梭利的教育法进行了一些探究。并且,结合我国当前幼儿教育的实际状况,对蒙台梭利可以给我国当前的幼儿教育带来的一些启示进行了论述。蒙台梭利理论在重视儿童的自我发展、适应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和阶段性以及重视儿童的活动等三个方面都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但是,尽管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对我们今天的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是,我们还是应该充分吸取其中的有益部分,而且应该是适度的汲取,有许多观点和做法并不完全正确。
关键词 蒙台梭利 幼儿教育
英文题名The Inspiration of the current Maria Montessori childhood education
Abstract
Receive the set shuttle benefit infant theories and methods already at in the world drive extensive expansion and usage, also become gradually at the our country a receives the set shuttle benefit heat, the domestic is many big in the cities all build up to receive the surname infant park or receive the surname class exclusively.Receive although the set shuttle benefit infant education theories and methods come from the foreign country, the infant development and the teaching views of the basis is a constant principle up to
论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对当前的启示
论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对当前的启示
近些年,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教育方法在我国影响很大,不少幼儿园都开办了蒙台梭利班或者干脆称作蒙台梭利幼儿园,蒙台梭利教育热的现象已经在我国幼教领域中突现出来。到底什么是蒙台梭利教育呢?蒙台梭利教育法对我国当前的幼儿教育带来什么启示呢?
通过学习和研究,就上面提出的课题进行简要论述如下。
一、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法探究
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Montessori,1870—1952)是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杰出的女性学前教育家,1896年毕业于罗马大学,是第一个女医学博士。蒙台梭利先是研究智能缺陷儿童的诊治,后转而研究正常儿童的教育。她坚信,心理缺陷和精神病儿童,通过运动和感
觉训练活动,可以使身体协调,智力也能得到发展。她认为,儿童心理缺陷和精神病患的主要问题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教育训练比医疗更为有效。缺陷儿童教育的成功给了她新的启示:既然缺陷儿童通过教育能够达到正常水平,那么正常儿童通过训练和教育,不是可以达到更高水平
吗?于是,她开办“儿童之家”,转而从事正常儿童的教育工作。这是她教育生涯中的一个重大转折。她以一个社会和教育改革者的面貌出现在儿童之家,尽最大努力打破传统的学校的教育方法,不带任何先入之见,一切从观察研究儿童及其家庭环境入手;并以儿童和家长的朋友的身份出现,热爱关心儿童,为儿童设计各种教育方案。经过不断探索和总结,她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而强烈的反响,促进了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她对世界学前教育的巨大贡献不仅在于创立了蒙台梭利教育法,而且在于她以长期的宣传和实践推动了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她的学前教育课程被后人称为蒙台梭利方案。蒙台梭利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教育著作,从内容上看,大致分为四类:
一、关于出生到3岁前儿童的教育,代表作有《童年的秘密》、《儿童的发现》和《有吸收力的心理》;
二、关于3岁到7岁儿童的教育,代表作有《蒙台梭利方法》、《蒙台梭利手册》和《家庭中的儿童》;
三、7岁到13岁儿童的教育,代表作有《高级蒙台梭利方法》
论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对当前的启示
进原则。她认为,应根据感觉发展阶段的特点,把肌肉练习作为感觉教育的基础,把感觉的发展作为重点,照顾儿童的个别差异,把感觉教育同读、写、算的教学结合起来,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发展。二是自我教育的原则。她提倡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进行自我选择、独立操作、自我矫正,把握自己和环境。通过向儿童提供教具,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安排教具材料的顺序,使每种教具都能发展儿童的某种特殊感觉,有针对性地、分步骤地反复练习,增强儿童对物体的特殊感受性,从而达到发展儿童感觉的能力。
2、语言教育
蒙台梭利把语言机制看作高级心理活动必需的先决条件,认为语言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因此她也重视对儿童进行语言教育。她的语言教育包括口头语言训练和简单的书写活动。她认为,书写应先于口语训练。为了书写,儿童要先通过图画做写前准备:第一阶段是掌握和运用书写工具的肌肉运动机制;第二阶段则是建立字母符号的视觉—肌肉感觉印象和建立书写的肌肉运动记忆的练习。口头语言训练通过为儿童提供阅读教材和交谈两种形式进行。阅读材料由清晰的书写好的单词和短语纸片与卡片组成,还有大量的玩具。例如,在百张卡片上面写好儿童的名字、城市和物品的名称,或是儿童从感觉训练中已经熟知的颜色名称,然后把它们放到一些箱子里,放在儿童可
3、纪律教育
任何社会群体都存在纪律,儿童社会群体也是如此。因此,纪律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早已为公众所认同。但是,对学前儿童也进行纪律教育适合吗?如果适合,又怎样进行呢?蒙台梭利通过自己的教育实践回答了这些问题。纪律教育是蒙台梭利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她为学前儿童设计的重要课程内容。她认为,儿童纪律在本质上是积极的、活动的、主动的、内在的和持久的,而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外在的和暂时的。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的纪律概念,并不是放任自流,或让儿童任意妄为,而是有范围和限度的。孩子的自由,就其限度而言,应在集体利益范围之内;就其行为方式而言,应具有我们一般所认为的良好教养。因此,只要孩子冒犯或干扰他人,有不礼貌行为或粗野行为,就应加以制止。至于其余的一切,只要是有益于儿童身心的各种表现,不管是什么行为,以什么形式表现出来,教师不仅应该允许,而且必须进行观察。这是关键所在。儿童怎样才能获得纪律。蒙台梭利认为,“纪律必须通过自由而获得。”在需要遵从某些生活准则的时候,他能够节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就可以称他是守纪律的人。”因此,养成儿童的纪律,不可能在强迫和压制下形成。当一个人被压制而屈从或像哑巴一样默不做声时,他不是在守纪律,而只不过是一个失去了个性的人。为了建立积极的纪律,孩子们首先应该具备的思想是分
论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对当前的启示
而设计的训练方案,虽然后来经过修改的方案也适用于幼儿园年龄的正常儿童,但蒙台梭利法引入中国后,必须要考虑到中国历史形成的传统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与国外不同的民族习惯等文化差异,即它的适用性与本土化问题。承担蒙台梭利班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要透彻了解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精髓,并正确用之于中国儿童的训练。并不是因为国外幼儿用这个方法教育好,我们就照搬过来。通过对蒙台梭利的教育法的探究,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幼儿教育实际状况,可以给我国当前的幼儿教育带来如下一些启示:(-)重视儿童的自我发展
蒙台梭利强调儿童心理发展是天赋能力的自然表现,即是心理胚胎的发展、肉体化的过程、潜在生命力的分化和吸收性心理的作用。蒙台梭利当初提出的这一观点在当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成了批判时成人中心的教育观、号召重视自我发展的基础。当时,成人对待儿童的态度是说教的、灌输的和干预的,成人在爱护孩子、帮助孩子、教育孩子的外衣下隐藏着的是,认为孩子是无知无能的,必须由自己向幼儿进行教导的观念。正是当时这种轻视幼儿能力、否定幼儿能力的观念导致了成人把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强加给幼儿,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幼儿、用成人的尺度去评价幼儿。相应地,这种成人中心的教育观使幼儿的正常发展受到了压抑和歪曲,妨碍了儿童内在生命的发展和内在生命力的展现。重视儿童的自我发展也是我们今天教育面临的挑战,是我们目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虽然蒙台梭利关于儿童心理发展是天赋能力的自然表现,这一在遗传与环境问题上,彻底倒向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并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是我们可以从蒙台梭利关于重视儿童自我发展的观点中得到不少的启发。我们的幼儿园教育自50年代学习苏联以来,形成了教师直接灌输为主,教师是幼儿一切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的教育传统,长期以来忽视儿童的需要和发展,这与当今时代和社会的要求显得格格不入。蒙台梭利重视儿童自我发展的观点在今天改革开放,迅速溶入国际社会中的中国来说,应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适应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和阶段性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着敏感期,即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幼儿有某种心理倾向性,从而
使儿童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刻对一定的事物或活动表现出积极性和兴趣,并能有效地认识事物和掌握活动,而过了这一时期上述情况便会消失而且不再出现。既然儿童心理发展中存在着敏感期,教育者就应该在不同的敏感期内为儿童提供适宜她敏感期活动的环境,促进儿童敏感能力最大限度的发展,而万万不能让儿童敏感能力的发展错过时机。蒙台梭利关于敏感期的观点具有重要
论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对当前的启示
都是不足取的。因此,通过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学习和研究,给我们以许多启示,我们可以把其中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适当运用到当今的幼儿教育中来,从而使我们的幼儿教育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霍力岩:《蒙台梭利教育法与幼儿教育改革》,《比较教育研究》(1期)
(2)刘雪梅:《蒙台梭利论对当前幼儿教育的启示》
(3)霍力岩:《中国应该怎样借鉴蒙台梭利》,《学前教育研究》
xx年xx月xx日
第二篇:论蒙台梭利教育法及对当前幼儿教育的启示
论蒙台梭利教育法及对当前幼儿教育的启示
摘 要
蒙台梭利是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教育法流传古今中外,她的教育方法在我国影响很大,蒙台梭利教育热的现象已经在我国幼教领域中突现出来。她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有很多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的地方。本论文从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蒙台梭利的课程内容和蒙台梭利的教育原则与方法等三个方面对蒙台梭利的教育法进行了一些探究。并且,结合我国当前幼儿教育的实际状况,对蒙台梭利可以给我国当前的幼儿教育带来的一些启示进行了论述。蒙台梭利理论在重视儿童的自我发展、适应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和阶段性以及重视儿童的活动等三个方面都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但是,尽管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对我们今天的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是,我们还是应该充分吸取其中的有益部分,而且应该是适度的汲取,有许多观点和做法并不完全正确。
正 文
论蒙台梭利教育法及对当前幼儿教育的启示
近些年,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教育方法在我国影响很大,不少幼儿园都开办了蒙台梭利班或者干脆称作蒙台梭利幼儿园,蒙台梭利教育热的现象已经在我国幼教领域中突现出来。到底什么是蒙台梭利教育呢?蒙台梭利教育法对我国当前的幼儿教育带来什么启示呢?通过学习和研究,就上面提出的课题进行简要论述如下。
一、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法探究 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是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杰出的女性学前教育家,1896年毕业于罗马大学,是第一个女医学博士。蒙台梭利先是研究智能缺陷儿童的诊治,后转而研究正常儿童的教育。她坚信,心理缺陷和精神病儿童,通过运动和感觉训练活动,可以使身体协调,智力也能得到发展。她认为,儿童心理缺陷和精神病患的主要问题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教育训练比医疗更为有效。缺陷儿童教育的成功给了她新的启示:既然缺陷儿童通过教育能够达到正常水平,那么正常儿童通过训练和教育,不是可以达到更高水平吗。于是,她开办“儿童之家”,转而从事正常儿童的教育工作。这是她教育生涯中的一个重大转折。她以一个社会和教育改革者的面貌出现在儿童之家,尽最大努力打破传统的学校的教育方法,不带任何先入之见,一切从观察研究儿童及其家庭环境入手;并以儿童和家长的朋友的身份出现,热爱关心儿童,为儿童设计各种教育方案。经过不断探索和总结,她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而强烈的反响,促进了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她对世界学前教育的巨大贡献不仅在于创立了蒙台梭利教育法,而且在于她以长期的宣传和实践推动了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她的学前教育课程被后人称为蒙台梭利方案。
蒙台梭利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教育著作,从内容上看,大致分为四类:
一、关于出生到3岁前儿童的教育,代表作有《童年的秘密》、《儿童的发现》和《有吸收力的心理》;
二、关于3岁到7岁儿童的教育,代表作有《梦台所利方法》、《蒙台梭利手册》和《家庭中的儿童》;
三、关于7岁到13岁儿童的教育,代表作有《高级蒙台梭利方法》两卷,包括《教育中的自发活动》、《蒙台梭利初等教育》和《青春期及其以后的教育》;
四、其他:《教育人类学》、《新世界的教育》、《教育的重建》、《开发人类的潜能》和《和平教育》等。她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主要在一、二两类著作中。
以下从蒙台梭利教育理论、蒙台梭利课程内容,蒙台梭利教育原则与方法等三个方面对蒙台梭利教育法进行一些简要论述。
(一)蒙台梭利教育理论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的基础是她对儿童及其发展的理解,也就是她的儿童观和儿童发展观,而在这一点上,她在很大程度上受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的自然教育和自由教育观点的影响。同时,她由根据自己的实践和实验加以发挥和发展,形成了具有自己特殊的儿童观和儿童发展观。她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或“内在潜能”,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它按照遗传确定的生物学规律发展。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能”的发现,并使之循着自己的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儿童是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能动地积极地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从而不断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教育者不应把他们
蒙台梭利认为,3岁的儿童在进入她的学校时已经懂得了数数,能数到2或3,所以很容易学习数数。她为儿童设计了计算方面的内容,这包括:数数,数字练习,用书写符号表示数,数的记忆练习,从1到20的加减乘除法,10以上的算术运算等。正针对不同的内容,蒙台梭利采取了相应的教法。比如让儿童数钱、换钱、排列长短不同的木棍等方法把计算练习与感知训练合并起来;让儿童进行数字练习,把书写符号和数量关系联系起来。
除了上述内容以外,蒙台梭利还重视对儿童进行责任感和义务感等方面的教育。
(三)蒙台梭利教育原则与方法
1、重视环境的作用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因此她非常重视环境的创设,即为儿童提供一种有准备的环境。所谓有准备的环境,在她看来,就是一套经过组织及协调的材料或玩具,用来促进儿童有效的学习。这种环境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环境,是一个能为儿童提供所需活动、练习机会的环境,也是一个充满爱、营养和快乐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玩具和材料,儿童能够自由自在地进行选择和玩耍,训练各种感官。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可以组织儿童进行语言教育、动作教育、感官教育等。
2、教师的作用
蒙台梭利认为,教师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员。传统的幼儿教育中,教师传授知识,儿童接受知识;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儿童处于被动地位。蒙台梭利在自己的教育体系中,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幼儿教育中教师与儿童之间的关系。强调在教育中,儿童是活动的主体,是中心,儿童全神贯注地进行活动,自我操作,自我发展。教师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者。蒙台梭利主张3~7岁儿童的教育不是以填鸭式的灌输知识为主,而是以活动为主,儿童在教师指导、关心、鼓励、启发诱导和帮助下,从活动中获得知识和经验,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与传统的幼儿教育相比,蒙台梭利幼儿教育中的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不是降低了,而是加强了。
二、蒙台梭利教育法对我国当前的幼儿教育带来的启示
蒙台梭利教育方案作为一种著名的儿童早期教育模式,在世界教育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蒙台梭利教育方案早期是针对智障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而设计的训练方案,虽然后来经过修改的方案也适用于幼儿园年龄的正常儿童,但蒙台梭利法引入中国后,必须要考虑到中国历史形成的传统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与国外不同的民族习惯等文化差异,即它的适用性与本土化问题。承担蒙台梭利班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要透彻了解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精髓,并正确用之于中国儿童的训练。并不是因为国外幼儿用这个方法教育好,我们就照搬过来。通过对蒙台梭利的教育法的探究,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幼儿教育实际状况,可以给我国当前的幼儿教育带来如下一些启示:
(-)重视儿童的自我发展
蒙台梭利强调儿童心理发展是天赋能力的自然表现,即是心理胚胎的发展、肉体化的过程、潜在生命力的分化和吸收性心理的作用。蒙台梭利当初提出的这一观点在当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成了批判当时成人中心的教育观、号召重视自我发展的基础。当时,成人对待儿童的态度是说教的、灌输的和干预的,成人在爱护孩子、帮助孩子、教育孩子的外衣下隐藏着的是,认为孩子是无知无能的,必须由自己向幼儿进行教导的观念。正是当时这种轻视幼儿能力、否定幼儿能力的观念导致了成人把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强加给幼儿,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幼儿、用成人的尺度去评价幼儿。相应地,这种成人中心的教育观使幼儿的正常发展受到了压抑和歪曲,妨碍了儿童内在生命的发展和内在生命力的展现。
重视儿童的自我发展也是我们今天教育面临的挑战,是我们目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虽然蒙台梭利关于儿童心理发展是天赋能力的自然表现,这一在遗传与环境问题上,彻底倒向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并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是我们可以从蒙台梭利关于重视儿童自我发展的观点中得到不少的启发。我们的幼儿园教育自50年代学习苏联以来,形成了教师直接灌输为主,教师是幼儿一切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的教育传统,长期以来忽视儿童的需要和发展,这与当今时代和社会的要求显得格格不入。蒙台梭利重视儿童自我发展的观点在今天改革开放,迅速溶入国际社会中的中国来说,应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适应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和阶段性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着敏感期,即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幼儿有某种心理倾向性,从而使儿童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刻对一定的事物或活动表现出积极性和兴趣,并能有效地认识事物和掌握活动,而过了这一时期上述情况便会消失而且不再出现。既然儿童心理发展中存在着敏感期,教
第三篇:《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读后感
读《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有感
蒙台梭利,意大利著名教育家和医生,毕生致力于儿童研究和教育实验,并创办了学前教育机构——“儿童之家”,是教育史上继福绿贝尔之后的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被英国教育家赞誉她为“20世纪赢得世界公认的推进科学和人类进步的最伟大科学家之一。”
对于这本书,我主要简单谈一下蒙台梭利的儿童观、教师观和感官教育。
一、儿童观
蒙台梭利强调,其教学方法的最大成功是给孩子带来自发的进步。因此,她强调教学必须严格遵照最大限度地减少教育者的积极干预的原则。教育的明确目标是按照孩子们自发的自我发展的自然方法来培养他们。在感官教育中,应实施个别教学,给儿童活动以自由,外人尽量不要干预,每个儿童都可以自由选择符合自己内在需要的活动,相信儿童通过教具能控制错误,进行自我教育。智力教育也是如此,而且感官训练获得的观察能力和方法对智力教育能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
二、教师观
蒙台梭利的教师观具有挑战传统的教师观。传统的幼儿学校以传授知识为主体,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儿童是客体,处于被动地位。蒙台梭利学校则以自我教育为主,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儿童全神贯注地从事各自的“工作”,独立操作、自我发现、自我教育和发展;教师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员。首先,幼儿教师应是一位观察者,他必须一科学家的精神,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和研究儿童,揭示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教师工作的目的是激发儿童的生命活力、培养和发展其个性,使之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独立自主的人。教学最为重要的教育方法是必须与儿童保持亲切友好的合作,因此,教师要关心儿童、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经常与儿童在一起生活和工作。其次,教师必须是义务明察秋毫、反应敏捷、冷静沉着、精明能干,有教育艺术才能的、儿童活动的自觉指导者。
三、师生关系
在谈到师生关系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教师的指导、关心、鼓励、启发、诱导和帮助下专心致志与自我活动,从活动中获得实际知识和经验,从而促进儿童身心的协调发展。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关心和课堂气氛融洽了。儿童的精神解放了,他们的“内在潜力”得以充分发展和展现。儿童写得知识不是少了,而是学得更多、更活、更全面和更有用了。
四、感觉教育
在书中,蒙台梭利用四分之一的章节来论述感官教育,可见感官教育在她的教育教学方法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蒙台梭利认为感官教育的意义在于: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它符合儿童在这一时期心理发展的需要;从教育学角度讲,算术、书写、言语以及良好秩序的规范都经由感官教育而引发。
五、纪律教育
蒙台梭利认为,纪律不是依靠命令和说教,而是通过给儿童极大的自由,在工作中让儿童生命的潜能自然地出现,获得自我发展。儿童依靠分解、分阶段、分层次的练习,自发地开展工作和活动,在练习中协调动作,形成秩序感。
六、小结
关于蒙台梭利提到的学生观、教师观、感觉教育、纪律教育,在今天看来其思想仍具有超前性,对于我们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师观有很多的教育意义。幼师的教育对象是人之初的前几年,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孩子会有意无意模仿,所以幼师更要有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我也一直在为此而努力!继续加油!
1、每个儿童都拥有相对于自己或是相对于他人的智力强项,教育旨在帮助儿童发现、培育自己的智力优势,并以强项带动弱项的学习,建构自己的优势智力组合,实现自身全面和谐发展。注重幼儿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差异性和完整性是正在形成中的新型幼儿观。
2、有创造性的健全人格型教师,是社会对幼儿教师的期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的看法发生了较大变化,幼儿教师的素质关系到幼儿的健康发展。幼儿教师的形象正在发生改变,活泼、健康、充满竞争力和富有探索精神的教师是家长所期望的理想教师。
幼儿教师应具有的健全个性、创造性和敬业精神是幼儿教育发展趋势,并把幼儿教育看作是幼儿和教师共同成长、闪光的活动,幼儿教师是培养创造性个体的高创造型人才,这亦是我国历史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
3、我国幼儿教育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为指导思想。建立静态结构和动态进程相统一的开放性幼儿课程观,幼儿园课程以活动为基础,教师从幼儿已有的兴趣出发,引导幼儿一起生成新的课程,是其发展趋势。
第四篇:《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读后感
读《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有感
蒙台梭利,意大利著名教育家和医生,毕生致力于儿童研究和教育实验,并创办了学前教育机构——“儿童之家”,是教育史上继福绿贝尔之后的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被英国教育家赞誉她为“20世纪赢得世界公认的推进科学和人类进步的最伟大科学家之一。”
对于这本书,我主要简单谈一下蒙台梭利的儿童观、教师观和感官教育。
一、儿童观
蒙台梭利强调,其教学方法的最大成功是给孩子带来自发的进步。因此,她强调教学必须严格遵照最大限度地减少教育者的积极干预的原则。教育的明确目标是按照孩子们自发的自我发展的自然方法来培养他们。在感官教育中,应实施个别教学,给儿童活动以自由,外人尽量不要干预,每个儿童都可以自由选择符合自己内在需要的活动,相信儿童通过教具能控制错误,进行自我教育。智力教育也是如此,而且感官训练获得的观察能力和方法对智力教育能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
二、教师观
蒙台梭利的教师观具有挑战传统的教师观。传统的幼儿学校以传授知识为主体,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儿童是客体,处于被动地位。蒙台梭利学校则以自我教育为主,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儿童全神贯注地从事各自的“工作”,独立操作、自我发现、自我教育和发展;教师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员。首先,幼儿教师应是一位观察者,他必须一科学家的精神,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和研究儿童,揭示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教师工作的目的是激发儿童的生命活力、培养和发展其个性,使之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独立自主的人。教学最为重要的教育方法是必须与儿童保持亲切友好的合作,因此,教师要关心儿童、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经常与儿童在一起生活和工作。其次,教师必须是义务明察秋毫、反应敏捷、冷静沉着、精明能干,有教育艺术才能的、儿童活动的自觉指导者。
三、师生关系
在谈到师生关系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教师的指导、关心、鼓励、启发、诱导和帮助下专心致志与自我活动,从活动中获得实际知识和经验,从而促进儿童身心的协调发展。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关心和课堂气氛融洽了。儿童的精神解放了,他们的“内在潜力”得以充分发展和展现。儿童写得知识不是少了,而是学得更多、更活、更全面和更有用了。
四、感觉教育
在书中,蒙台梭利用四分之一的章节来论述感官教育,可见感官教育在她的教育教学方法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蒙台梭利认为感官教育的意义在于: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它符合儿童在这一时期心理发展的需要;从教育学角度讲,算术、书写、言语以及良好秩序的规范都经由感官教育而引发。
五、纪律教育
蒙台梭利认为,纪律不是依靠命令和说教,而是通过给儿童极大的自由,在工作中让儿童生命的潜能自然地出现,获得自我发展。儿童依靠分解、分阶段、分层次的练习,自发地开展工作和活动,在练习中协调动作,形成秩序感。
六、小结
关于蒙台梭利提到的学生观、教师观、感觉教育、纪律教育,在今天看来其思想仍具有超前性,对于我们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师观有很多的教育意义。幼师的教育对象是人之初的前几年,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孩子会有意无意模仿,所以幼师更要有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我也一直在为此而努力!继续加油!
第五篇: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
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
摘自《学前教育信息与研究》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最初研究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后来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创办了举世闻名的“儿童之家”。她撰写幼儿教育理论著作,开设国际训练班,对现代儿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儿童观
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一个发育这的机体和发展着的心灵;儿童发展的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幼儿处在不断生长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而且主要是内部的自然发展。在这个连续的自然发展过程中,幼儿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在蒙台梭利看来,幼儿身体内含有生气勃勃的冲动力。正是这种本能的自发冲动,赋予他积极的生命力,促使他不断发展。一是主导本能,这种本能对于处在生命初创时期的婴儿提供指导和保护,甚至决定物种的生存。二是工作本能,这是人的基本特征。幼儿正是通过不断的工作在进行创造,使他自己得到充分的满足,并形成自己的人格。它既能使人类更新,又能完善人类的环境。
在心理方面,幼儿心理发展既有一定的进程,又有隐藏的特点。蒙台梭利认为,幼儿是一个“精神(心理)的胚胎”。因为每一婴儿都有一种创制本能,一种积极的潜力,能依靠他的环境,构筑一个精神世界,所以,幼儿不仅作为一种肉体的存在,更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每个幼儿的精神也各不相同没,各有自己的创造性的精神。
在蒙台梭利看来,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会出现各种“敏感期”。她说:“正是这种敏感期,使儿童用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去接触外部世界。在这时期,他们对每样事情都易学会,对一切充满了活力和激情。”而人的智力发展正是建立在幼儿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上的。
1.秩序的敏感期 从出生的第一年就出现一直持续到第二年。这是幼儿的一种内部的感觉,以区别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物体的本身。
2.细节的敏感期 幼儿在1—2岁时会表现出对细节的敏感,他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最小的细节上。这表明幼儿的精神生活的存在,以及幼儿和成人具有两种不同的智力视野。3.行走的敏感期 这是在幼儿发展中最易观察到的一个敏感期。幼儿通过个人的努力学会走路,并逐渐取得平衡和获得稳健的步伐。
4.手的敏感期 幼儿会朝着外界的物体伸出小手。这个动作的最初推力代表幼儿自我进入外部世界之中。这正是通过手的活动,幼儿才能发展自我,发展自己的心灵。
5.语言的敏感期 幼儿开始学说话,他所获得的语言是他从周围环境中听到的。当他说第一句话时,并不需要为他准备任何特殊的东西。在蒙台梭利看来,语言能力的获得和运用,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外部表现之一。
蒙台梭利强调指出,应该注意幼儿的心理发展和生理的发展之间的密切的关系。她说:“如果心理的压抑会影响新陈代谢,并因此降低了一个人的活力的话,那可以肯定,相反的情况也会发生,富有刺激的一种心理体验能够增加新陈代谢的速度,并因而促进一个人的身体健康。”
(二)幼儿教育的原则及环境
在蒙台梭利看来,幼儿教育是人类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它的目的是两重性的:生理的和社会的。从生理方面看来,是帮助个人的自然发展;从社会方面看来,是使个人为适应环境作好准备。在幼儿的教育中,要注意两条原则: 1. 自由的原则
根据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幼儿的内在冲动是通过自由活动表现出来的,他能根据自己的特殊爱好选择物体进行活动。“科学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将是学生的自由,允许个体的发展和儿童天性的自由表现。”
幼儿有充分活动的自由并不意味着他可以为所欲为。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必须在自由的基础上培养纪律性。自由和纪律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自由活动是形成真正的纪律的重要方式,而真正的纪律也必须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2. 工作的原则
蒙台梭利认为,使幼儿身心协调发展的活动就是“工作”。如果儿童能全神贯注的工作,正说明这种工作能满足他内在的需要。这个过程也就是幼儿生理和心理实体化的过程。这不仅使幼儿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而且也使得他获得了独立的能力。总之,工作对于幼儿来说是极有帮助的,能有助于他的肌肉协调和控制,能使他发现自己的潜力,能有助于他培养独立性和意志力,能使他在生命力不断展现的神秘世界中练习自己并进一步完善自我。
蒙台梭利学校的课堂使一个“有准备的环境”。1. 为幼儿创设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环境。他们喜欢有条理、有秩序的生活,因此东西必须放在固定的位置。
2. 提供有吸引力的、美观的、实用的设备和用具,适合儿童的身材、体力,同时方便儿童使用。3.允许儿童独立的活动和自我选择活动。
4.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为幼儿提供感官训练的教材。5.培养儿童的社会行为,各种教具的取放和使用方法都依照一定的规则,并且考虑对他人是否方便。
(三)幼儿教育内容和方法
蒙台梭利指出在“儿童之家”中对幼儿的教育应该包括以下四方面: 1. 肌肉训练
肌肉训练不仅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健康,而且有助于幼儿动作的灵活、协调和正确,还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意志和发展幼儿之间的合作关系。2. 感官训练
蒙台梭利认为,必须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训练,使他们通过对外部世界的直接接触,发展敏锐的感觉和观察力。这是幼儿高级的智力活动和思维发展的基础。3. 实际生活练习
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的实际生活练习。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儿童自己有关的,另一类是与环境有关的。通过实际生活练习,幼儿可以培养独立生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4. 初步知识教育
3—6岁幼儿天生具有学习出初步知识的能力,完全可以教他们学习阅读、书写和计算。初步知识教育与感官训练是相联系的,正确的感官训练有助于初步知识的教育。
蒙台梭利教育法大致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觉教育,数学教育,文化教育等几部分。蒙台梭利教育法最为精彩、最为科学和适合儿童发展的部分,则是成人对待儿童的态度和教育观念。成人通过观察,了解到儿童发展需要,从而为幼儿准备一个适宜发展的环境,协助儿童自然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不仅发展了认知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习得了主动学习的方法,培养了独立、进取、坚持、自信、有条理的良好习惯。
蒙台梭利的教育观及其教学特点
蒙台梭利透过在“儿童之家”的观察与发现,提出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她说:“在探索儿童心灵世界的这件事上,成人切记不要用自己的角度,或以自我为中心。如果成人以自我为中心,去观察与儿童心灵有关的所有因素,只会增加对儿童的误解。” 蒙台梭利强调儿童是和成人截然不同的独立个体。成人必须重新看待孩子,发现孩子存在的价值,而不是任意将自我意识强加在孩子身上,而抹灭了儿童的人格意识。
蒙台梭利以科学观察、验证的精神,发现了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儿童具有自我学习,使自己趋于完善的潜能,也就是说孩子致力改善他自己。然而由于成人不适当的引导或环境的影响,孩子会出现偏差行为,如不整洁、不顺从、怠惰、贪婪、自我中心等等,因此蒙台梭利强调环境和成人的重要性,如果我们不能看见孩子的本来面目,将无法协助孩子正常地发展。
蒙台梭利说:“我们的学校一开始可比拟为疗养院,儿童在这儿发生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心智健康。”蒙台梭利认为惟有透过工作的治疗方式,才能治疗孩子的偏差行为,因为孩子会经由工作来建构他自己。因此蒙氏科学幼教虽有丰富的教具,但其最大的目的并不是教会孩子如何使用教具,而是籍由教具的操作,协助孩子建构完善的人格。而专注则是孩子打开内心宝藏的一把钥匙,孩子必须在自由选择与专注的气氛下,才能增强他的能量与心智能力,进而达到自制的境界
基于上述的观点,蒙台梭利幼教有别于传统幼教十大教学特点:
1、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O至六岁的幼儿,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征,即可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 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发展的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性、适时的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 蒙氏科学幼教的最大目的就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蒙氏科学幼教没有课表,不划分上下课时间,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专注地发展内在的需 要。
7、混龄教学不同年龄的孩子会相互模仿、学习,可养成儿童兄友弟恭、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行为。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蒙台梭利教具繁多,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屏除奖惩制度 蒙台梭利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儿童对奖惩毫不在乎,因此,蒙氏科学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的教学成果 蒙氏科学幼教采取尊重孩子内在需求的方式,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在成长。
蒙氏教育法的五个步骤
1.预备环境
我们不止一次强调,一个适合生命发展的环境对儿童的重要性,所以在蒙氏的教学中,如何为孩子准备一个适合他们生命发展的环境,被列为首要的条件。
2.发现意愿
儿童表现在外的行为,往往是内在需求的反应,尤其是幼儿时期会在某一阶段对某种需求有特别的“敏感期”。如果能掌握这一时期的需要而予以教育,对孩子的启发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3.协调意愿
蒙特梭利老师与传统教师最大的差别,在于蒙特梭利老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在“教”学生,而是教具、儿童及学习意愿的协调者。她必须依孩子的需要而整理环境,并且观察孩子的需要和意愿,提出适当的教具来让孩子“工作”
4.延长工作周期
如果孩子已经专心进入“工作”情境,启导员就该鼓励他继续操作,以“延长他的工作周期”,让孩子酌情的反复操作。蒙特梭利说:“延长工作周期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专心和耐力。”我更认为一个儿童未来生命发展的“精度”与其“专心和耐力”的程度是成正比的。因此,蒙特梭利特别重视并且告诉教师,需要“等待”孩子反复练习的行为发生,而予以鼓励,使孩子乐意“再来一遍”,甚至几十遍。因为儿童知道如何使用教具,只不过是教具的功能开始显现的阶段而已。孩子能对教具产生尽情的反复操作,才会使儿童发生“真正的成长”,我称之为:“心智的任性发展”。这种尽情“反复”操作的情况,只有当儿童感到“工作”的乐趣,且能够符合他的“内在需要”时才会发生。
5.观察—实施—记录—研究—发现—重新针对他们的需要进步而对教育计划的再设计”的循环施为。
由于孩子的不断成长和他们之间的个别差异,以及敏感期各有不同,使老师的教育规划需要不断改进。惟有透过实际的观察、记录、研究,才能深入切实的发现儿童内在的需要,而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引导,使其生命更美好的成长。
自由与独立。
此外,在蒙氏教育的施行上,有两点事项,是大人必须时时警惕在心的:(1)给孩子自由
“自由”是蒙氏“科学教育学”的基本原则。
蒙氏认为强制的“教”法,对儿童——特别是学龄前的幼儿,有害无益,除非把孩子的头脑解放出来,否则这些民族幼苗的发展不会健全。
蒙特梭利认为“自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基本人权。但是,蒙氏教育的自由却不是放任或为所欲为。在蒙氏教室中,孩子并没有被允许去做“任何他喜欢的事”。他只能自由的选择有益与有用的工作。换言之,“自由并非做你想做的事,而是要做正确的事。”
(2)让幼儿自己做
蒙特梭利每次在演讲时,总会提出这么一句话:“Help me to do it by myself”(幼儿在呐喊: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一般父母对子女呵护的很仔细,什么都帮他们做得好好的,看起来是父母的爱心实际上却抹煞了许多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其实,孩子在学习走路时,就是尝试“独立”的开始。
关于蒙氏教育中的纪律与自由 只有当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并遵循一些生活规则时,他才能成为管住自己的行为,我们才认为他是一个守纪律的人!
——玛利亚·蒙特梭利
谈到蒙氏教育,最初我的感觉是蒙氏教具主导一切。那个时候的我欠缺学习,只是一味的给孩子灌输一些“知识”。其实儿童时期不需要成人的那种“灌输”,而是需要条件准备,儿童会自己吸收。遵循这个发展规律。儿童会发展的很完善。所以,蒙氏教具只不过是一种有准备的环境之一,是对孩子进行感觉训练的材料。让孩子自己探索,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自行更正错误。蒙氏教育的理念是“爱和自由,平等和规则”蒙特梭利说:我们不认为一个人只有当他像哑巴一样默不出声和像瘫痪病人一样不动弹才是守纪律,此时,他只是一个失去自我的人,而不是一个守纪律的人。
有一次,我去我们市里的一家幼儿园。当我们刚走进大班的时候,一大群孩子看到我们后,听说我这个叔叔要讲蒙氏课时,高兴的手舞足蹈,都跑到我们的面前。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他们的老师走到钢琴前,速度很快的在弹几个音节。孩子们听到这个速度很快的节奏时,马上回到自己的座位,两手高举并不停的抖动。我当时的感觉就是:孩子们像被掌控的木偶一样。这样是阻碍孩子自由发展的,其实孩子们走到我们的面前是在观察我们,为什么要剥夺孩子观察的权利呢?前几天抱孩子回家,经过一家的门口时,听到孩子再哭,随后就听到妈妈说“你掐孩子做什么”?爸爸说“不掐她,她记不住,只有这样才可以叫她记住”(教育其实和大禹治水一样,在输不在堵)。我认识一位家长,她是某学校的音乐教师。她有个很可爱的儿子。她对我说:孩子小时候很喜欢听妈妈弹琴,也喜欢摸妈妈的琴。可是有一次,孩子在幼儿园的教室里也有一架钢琴,孩子很好奇,走过去想摸一下(可能是想看看和妈妈的琴一样吗)当他走到钢琴前,想伸手触摸时,一个“可怕”的声音传来“不要乱动,要守纪律,不可以乱摸钢琴”一个孩子的探索心,好奇心,就这样被所谓的“不许摸,不许动”的规则扼杀了。从此孩子再也不摸妈妈的琴,不听妈妈弹琴。儿童不是被动的接受别人传授给他的东西,而是充满了主动性和积极性。教育的整个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孩子自身的潜力和帮助生命成长,儿童是依据内在的理性独自发展的,通过不断地活动把“精神胚胎实体话”。蒙特梭利说“幼儿期是感觉经验开创期,创造感觉期,感觉知识敏感期,儿童保留他所得到的清晰印象是绝对必要的。因为只有当这些印象清晰,并且对它们进行区分之后,他才能形成自己的智力” 传统的教育往往混淆纪律与自由的概念和联系。蒙氏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建立一个积极的纪律,工作的纪律,有益的纪律,而不是一个不动的,被动的和顺从的纪律。由于孩子生来具有的不能自立的特性以及他作为社会个体个性质,他总是被镣铐限制自己的活动。所以必须采用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方法,来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各式各样的束缚。换句话说,对孩子的训练应该用合理的方式帮助他减轻约束他活动的社会镣铐!
蒙台梭利幼儿园行为规则(请家长用同样的方式对待您的孩子)
1、粗野、粗俗的行为不可以。
哪些行为是粗野的:棒子和石头不能拿;大孩子不能强制小孩子;要学会尊重、宽容有问题的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在任何地方不可以搞破坏(教具、学校财产,同学的东西,家里的东西);不可以打人、骂人、推别人;不可以在走道里奔跑、不可以在楼梯上相互挤、推;纸屑不可以扔在地上;不可以抠人(抠人的孩子需要常剪指甲);不可以挖鼻孔。
2、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归孩子自己所有,孩子有权力自由支配(不是你的东西就都是别人的东西)。
3、从哪里拿的东西就归位到哪里。(“请归位”)
4、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请等待”)
5、不可以打扰别人。
包括在公共场所(请给孩子解释公共场所的概念)高声说话、哭闹、奔跑、嬉闹就是打扰别人;在学校里,不可以踩别人的工作毯、在别人工作时不可以打扰别人,但可以保持沉默在一旁观察。
6、做错事要道歉。成人做错事也要道歉。(小资料)蒙台棱利的感觉教育
蒙台梭利认为,真正能自由行动的儿童是有智慧的。智能是内部建构的关键,智能的培养首先依靠感觉。感觉教育主要通过感官的训练(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触觉的训练),尤其注重触觉训练,以达到感觉与动作练习相结合的目的。她说:“幼小儿童常常以触觉代替视觉或听觉,触觉对于他们如同稍大些儿童的想象。”
蒙氏设计了一系列教具材料(相当于教学玩具),用这种“有准备的环境”引起儿童的自然反应,使儿童在对实物的操作和摆弄的过程中发展智力。成人可以通过观察儿童活动的表现,了解儿童心理的发展。她认为重要的不是物体本身,而是物体的属性,她的教具都是代表物体的特征(如大小、长短、轻重、颜色),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
1.蒙氏的感觉训练教具有以下特点:
(1)按物体的属性(特征)排列成严格的等级顺序。(2)每种教具训练三种特殊的感官。
(3)体现儿童的自动教育,儿童直接接触教具,按自己的进展进行自我教育。(4)激发儿童重复练习的兴趣
(5)由感觉教育导致文化的学习(包括听、说、写、读)。2.蒙氏的感觉动作训练有一套严格而机械的方法。(1)材料的出现有一定的顺序(但使用的时间长短不限),从少量的、对比大的刺激到多而差别细小的刺激。
(2)练习有一定的步骤:①认识物体的相同属性;②认识物体的相反属性;③识别差距较小的物体的不同点。
(3)教师只向儿童提供教具材料,教会使用方法(话语简短、明确、客观),然后注意观察儿童的表现,不干涉或不妨碍儿童的自由行动,也不纠正错误。儿童自己依靠教具本身的规则和要求进行练习并改正错误。
3.感觉训练的效果
蒙氏认为儿童经过一系列的感觉动作训练,获得了辨认物体的能力,掌握了有关物体的分类和特征,便可能进一步观察生活中其他的物体,辨别它们的相同、类似和不同点。将有共同属性的物体联合起来,产生联想和识别的兴趣,开始对事物敏感并获得明确而有顺序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就有可能自然过渡到对掌握文化知识的要求,学习读、写、算,达到更高的抽象思维水平,也就是进入小学学习阶段的准备 评福禄倍尔和蒙台梭利的幼儿园“作业”观
在幼儿教育的发展史上,“作业”曾被许多教育家所重视。例如19世纪的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和20世纪意大利著名的女教育家蒙台梭利都把“作业”单独提出来,作为学前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予以论述。在幼儿教育史上的“作业”一般是指对儿童进行感觉和知觉的训练,尤其指手工作业,而在现代幼儿园教育中,一般把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称之为“作业”,是广义的,包括上课、游戏等等。
福禄倍尔把幼儿园的“作业”视为幼儿教育体系的一大支柱。他认为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儿童身心正从盲目的、无意识的活动状态,过渡到自发的、积极的活动状态,儿童身心各方面的活动,构成了儿童发展的基本途径,而且儿童期活动的自发性、自主性也显得更为突出,因此要使幼儿园的教育真正达到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目的,就必须通过儿童的“自动”进行教育,教育内容应该是活动性的,而不应以书本知识为主。他明确指出:“幼儿园应成为一种为了人的自我教学,自我教育,自我培养的机构;同样也成为一种通过游戏,创造性自动和自发的自我教育进行全面的也是广泛的教养机构”。
①他主张把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教育形式,是“自动”性教育原则的突出体现。做为教育形式的游戏活动,绝不能流于随意和盲目,而要有一定的选择和带有目的性的设计。反对教育中的绝对自由放任,主张任何一种教育形式,都必须有一定的规则.他根据自己的见解,为幼儿园设计了三类游戏活动,也可称为“作业”活动,认为这是最理想的。这三类活动中,第一类为“恩物(Gms)”。这是他为儿童游戏制做的一套玩具材料。因为在他看来,当儿童要求发展的自动本能一经觉醒,就渴望寻找某种实物,借以表现自己的内部存在,借助恩物可以让儿童把它当做一面镜子,了解自我,感知自我,体现自我.他指出:“为了符合发展的法则和生命的法则,儿童的训练课程和作业,要求有一个物体的形式作为媒介,来恰当地表现儿童的作业和游戏”。②第二类为活动游戏,是以儿童四肢活动为主要外部特征的游戏.他认为当恩物引起了儿童内部的活动愿望和自我揭示,自我发展的冲动以后,儿童就渴望通过独立的活动,或行走,或奔跑,或跳跃,来充分表达内心的愿望,展示自己的力量。因此,要求教育者给儿童提供纯活动的游戏的机会,并把它作为幼儿园的最重要的形式之二。第三类“作业”也被称做一种游戏,这种作业是指儿童利用作业材料在桌上进行的手工和构造活动,其中最主要的是折纸和放置木棍两种。此外还有串珠、刺绣、绘画等,作业材料通常是纸片、木棍、厚纸板、细绳、小圆珠粒等等,儿童使用这些东西,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构建或剪叠成一定的形状,其作用与恩物游戏相同。
蒙台梭利认为,3岁至6岁的儿童处于感觉、秩序的敏感期。这个时期教育是通过作业使儿童身心得到完善的发展,蒙台梭利说:“儿童有意识征服环境,就进入自身的建设性……其经验不是单纯的游戏,也不是荒唐的行动,而是成长过程中的作业,是手在智慧的引导下完成了人生第一次作业”。
③她认为“作业就是自由活动”,“这工作不能是外界武断地提供……它必须是本能想的,在这工作中,生命的潜能将自然地出现”。即作业应是儿童自愿的,符合儿童兴趣的.她所设计的教具包括:三组固体嵌入物,各种几何固体物、粉红色的立方体、综色四边形小木板、红蓝相间棒、光滑、粗糙相间棒,各种不同的毛线,重量不等的小木板,两种各装有64块彩色板的盒子、发声筒、音乐钟.这些教具具有三方面的功能,训练儿童的感觉器官,包括触、视、听、味、嗅觉,培养儿童思维、分辨,归纳和组织的功能,为儿童学习写字和阅读敏感期的到来做准备。这些教具还具有以下特点:容易控制错误的出现,儿童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发现自己错在什么地方,并能及时地改正过采,能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能够使儿童积极地投入和参与,儿童都能够动手操作,而不是被动地站在旁边观看,他们之所以能够全身心摆弄自己手中的教具,就是因为这些教具适合他们的发展需要吸引人,儿童尤其是对教具的颜色和大小比例十分满意。由于儿童对作业的选择是依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也就是说作业的,内涵的主要特征是儿童自发的需要,是由其内在潜能的驱使,不是外在压力,其外延包括儿童的自由活动,如进行感官练习,摆弄字母。儿童全神贯注于他所选择的活动,就形成了良好的纪律,这样作业就成为自由与纪律之间的链条,即自由-作业一纪律是蒙台梭利的“儿童大厦”的三根支柱。她认为通过作业有助于肌肉的协调和控制,可以培养儿童的独立性,生活自理能力,锻炼儿童的意志.作业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个别作业,作业是由儿童自己选择的,他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独立完成,一种是反复练习,他在作业的操作中尝试性错误,最后得以完成,达到内心满足。可见蒙台梭利的作业是强调儿童的自发活动,而不是教师强加的。
福禄倍尔和蒙台梭利关于幼儿园“作业”的主张,对各国幼儿教育都有一定的影响,如英国19世纪早期的幼儿学校深受欧文幼儿学校思想的影响: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幼儿学校注重德育,体育及游戏等特色,另一方面却又十分注重书本学习及教具的使用,在教学中重视记忆而忽略了儿童的理解能力,把教授和教育混为一谈,加重了儿童的负担。到了19世纪中期,福禄倍尔的幼儿园“作业”主张开始传入英国,使幼儿教育排除了一切形式的正规教学,积极鼓励户外活动和自由游戏,通过福禄倍尔的“恩物”和教具,让儿童们进行作业,唱歌、跳舞和讲故事等活动.1911年保育学校在英国出现,到20世纪20年代,蒙台梭利教育法传入英国。使这一时期英国的保育学校利用蒙台梭利法,提出了在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的同时,也必须充分注意到每个儿童的个性发展,即保育学校为幼儿提供进行无拘无束学习的良好条件,坚持对儿童进行感觉训练,运动神经的训练,以及在蒙台梭利“实践生活训练”启发下的家政活动训练。在1933年的《哈多报告》中,认为不应在6岁以下的儿童中进行读、写、算的教育,应让儿童通过各种自由活动学习知识,其教学计划由“包括体育、野外活动、舞蹈、唱歌、手工与图画在内的表现形式”构成。
现在英国的学前教育主要设施有两种:一种是保育学校和保育班,在这里没有任何形式的课程,以自由活动为主,鼓励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内容,教师根据情况,适当地给予一些帮助,但不干涉幼儿的活动,另一种是游戏班,是作为正规学前教育的过渡性辅助设施,主要目的在于向儿童提供丰富的有促进作用的游戏活动,使儿童得到健康发展,在幼儿学校没有正规的教学大纲,儿童的作业略趋向于组织性和系统性,有的幼儿学校实行开放教育制度,将5-7岁幼儿混编在一个班里,儿童在不同的活动角,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活动和学习,教师酌情予以指导。又如在日本幼儿园建立初期的19世纪中叶,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首先是受福禄倍尔的影响,明治十二年(1879年)关信三编篡了《幼儿园法20游戏》,对20种“恩物”做了图解说明,该书与他译的英文版《幼儿园记》一起,成为明治时期幼儿园教育指南,到了1889年制定的《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中,“恩物”作为“手技”之一部分。④其次,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传入,引起了幼儿教育界的极大兴趣,并且逐步在日本推广,但福禄倍尔的主张仍占日本幼儿园教育的主流。据1921年日本文部省调查,在幼儿园的实际教育中,采用福禄倍尔教育方法仍是第一位。
从历史的回顾来看,福禄倍尔和蒙台梭利关于“作业”的主张,与现代幼儿园的“作业”既有联系,但也有明显的差异。首先从思想理论基础比较,福禄倍尔等教育家所谈到的“作业”,因神秘主义、象征主义以及世界观和科学发展的局限,没有按儿童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做恰当的论述,福禄倍尔重视儿童的自动活动,通过儿童自己活动在“作业”中得到发展,重视手工技能训练,是为了让儿童更好地认识上帝,而仿制大自然创制了恩物以及建立了作业体系,而蒙台梭利是为了使儿童的内在生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和充分的显现,主张幼儿的自我教育,其思想中具有唯心主义因素。现代的“作业”是建立在医学,儿童生理、心理的科学基础上,认为幼儿期是儿童感官、思维等迅速发展的时期,应给予儿童以足够的作业刺激促进其发展.儿童身体发育未完全,特别是小肌肉未充分发展,通过橡皮泥、剪纸,贴纸,绘画等练习,可活动幼儿小手肌肉的协调控制,以发展感官,手眼协调,如现在对蒙台梭利教具的使用就是通过填充、穿孔等来训练手眼协调,以及大脑的反应能力.由此可见,现代的“作业”是建立在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上的,是适应儿童身心特点的.
其次,就“作业”内容而盲,现代的“作业”的内容比过去更丰富更科学.福禄倍尔的“作业”主要是根据他设计的“作业”用具来进行的,重视儿童的自发活动,认为教育过程就是生活过程,但在作业中也并未把生活联系起来,其作业则主要限于手工训练,如纸工,模型等手眼协调动作的训练.蒙台梭利主张通过教具训练感官、智力,以达到自由与纪律的协调一致。其范围比福禄倍尔更广一些,但主要是训练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此外蒙台梭利还重视现实,认为教育是为了现实生活做准备,因而把“作业”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注重日常生活教育。但他却把重视现实与发展想象对立起来,反对游戏,认为游戏只是为儿童提供虚幻的东西。现代幼儿园中作业范围更加广泛,包括了上课的正规教学,也包括游戏,手工劳动,音乐、绘画、舞蹈,只要是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均称为“作业”。同时,现代幼儿园中的“作业”已越来越重视与现实生活联系,与儿童对游戏的“自主”活动相联系,同时强调创造性活动,以游戏为主进行各种广泛的“作业”。
其三,教师与儿童在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福禄倍尔虽然认为儿童的自动活动是儿童发展的基础,应以儿童为中心,但在“作业”中却要求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进行,儿童只是摹仿成人,少有创造,强调循序渐进,由简到繁,但过于死板,不利于儿童创造性的发挥。蒙台梭利主张在作业中以儿童为主体,教师仅是从旁观察,指导。指导儿童选择与其成熟程度相匹配的作业来促进其发展,现代幼儿园中的’作业“主张以儿童为主体,教师做适当的指导。但在当前的实际教学中则有许多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给幼儿布置各种内容的”作业“,而这些”作业“并不是幼儿自愿的,喜欢做的,而是迫于教师或外界压力不得不去完成,这样”作业“不仅没有成为幼儿喜爱的活动,而且成为他们的一种负担,这对幼儿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现代幼儿园”作业“趋向于正规化,教育成份增多,活动和游戏成份减少,这种以教师指导为主的作业,将会使作业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匹配,引起儿童负担过重,或者作业结构不合理,片面强调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从而导致儿童的片面发展,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改革,应当在现代”作业“体系中注意以下几点:作业的制定应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作业要注意其份量,注意各方面的结合,不能偏重某一样作业,而忽视其他作业类别,教师要注意耐心指导儿童正确完成”作业“,同时还应注意教师素质的培养。在作业中要提供给儿童一定的活动场所。让儿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启由活动,让儿童接触大自然,把知识教学寓于娱乐之中。这样才能保证儿童和谐而全面的发展。
⑤总之,福禄倍尔和蒙台梭利关于”作业“的观点有它的正确性.他们主张让儿童自由活动,自然发展,培养儿童创造性,以利于儿童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有助于感官的训练和培养儿童兴趣,激发儿童的内部动机,使儿童自觉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培养协作精神和独立自主性.但应当认识到现代幼儿园的”作业“与他们主张的”作业“中虽然都包含了自由活动的思想,可是现代的”作业“却更注重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重视体育,游戏以及智力的培养。在儿童充分自由活动基础上,更注意科学性,理论结合实际,使幼儿园幼儿的”作业“立足于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有针对性进行教育.幼儿园的作业就是这种思想的产物,它改变了以往作业的盲目性,提供了具体内容目标,使教育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它包括:提供给儿童各种玩具进行感官刺激,发展儿童视、触、听、嗅、味觉,使感官敏捷,记忆,思维发展。由此可见现代幼儿园的”作业“,既汲取了教育史上教育家们在”作业“方面的一些精辟见解、扬长避短,同时又采用了现代的科学研究成果,并以此为依据,来制定”作业"体系,以促进幼儿在身心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以便最终把他们培育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