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科学活动大家来环保
活大班科学活动《大家来环保》
动目标(1)
认知目标:帮助幼儿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其危害,并能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
能力目标:引导幼儿愿意为维护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3)
情感目标: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养成不乱扔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纲要》中说:“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在此环节中,请家长参与表演为幼儿创设一个脏、乱的地球环境,通过形象的表演引发幼儿思考:地球妈妈为什么生病了呢?幼儿有了初步的情感体验,产生了兴趣,学习情绪也会高涨,加之有一定的前期经验,很快便能引入到课题中来。
(二)主体参与,在活动中获得经验
1、动一动。
“谁愿意帮助地球妈妈,让她的病快快好起来?”幼儿在情境感染下有了探知的欲望,这个时候向他们提要求,他们自然会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因为孩子在行为上还处于他律阶段,在这个环节上,幼儿对于垃圾分类还没有认识,不过,他们知道将垃圾放入垃圾桶里,这无异于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教师及时拟人化地用地球妈妈的口吻表扬孩子,送他们笑脸娃娃鼓励孩子的正确做法。
2、想一想。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的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我通过让幼儿观察环卫工人将垃圾分类的图片引发幼儿思考:“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把垃圾分类?”让他们了解垃圾分类的好处。这样有利于提高幼儿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孩子自己主动思索问题的答案,幼儿渐渐由浅入深,从“怎么做”到积极思考“为什么这么做”。
3、说一说。
这个部分是活动的重点,也是突破难点的关键,《纲要》指导我们:“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这个环节分为三层:(1)向孩子展示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东西——垃圾筒,让他们说说:为什么要分成两个桶?(2)展示收集的各类垃圾,通过孩子集中讨论,让他们针对垃圾分类和垃圾的处理方法进行自由发表观点,然后老师再作一定的补充和小结,让他们知道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哪些垃圾对人体有害不能回收的。(3)让孩子观察垃圾桶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标志,“你觉得哪个是可回收标志?为什么?”通过让幼儿理解标志的含义来帮助记忆。在这个环节里,我从孩子们认知和思维发展特点出发,层层递进地引发幼儿思考、讨论,让孩子积极地在活动中找寻答案,主动地想说,在幼儿的配合下解决本活动的难点。
4、做一做
事实证明,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是最容易记住的,但要想让孩子将这些东西内化,最好的方法是转化为行动。我通过“送垃圾回家”的活动,让全体幼儿亲身尝试将各类垃圾分类送到环保垃圾桶内,孩子们在背景音乐《大家来环保中》和自己的家长一起将垃圾分类,这样实现了孩子的尝试需要,在自主体验中体会实践的乐趣。
(三)活动延伸,渗透情感教育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在活动的最后,我通过一些图片让幼儿知道,在我们整洁的城市里,有着许多为环保事业做贡献的人们,例如:文明劝导员、城市保洁员等,让幼儿结合自身说一说:你想用什么行动为环保出一份力?从 “感性——理性”让幼儿带着情感的体验回到生活实践中,用行动来为环保事业出力。
四、教学反思
《大家来环保》是大班的一个科学活动,前期搜集了许多材料,幼儿也始终用积极的状态投入到活动中,从整体上看,充分地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教学环节层层递进,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在活动初始,我们邀请家长参与情境的创设,一开始就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主体环节我尽量引导幼儿多想、多说、多做,鼓励、赞扬幼儿的想法,重难点部分给了孩子以自主的氛围,大部分孩子能实现从“发现问题——寻找答案——获得经验”,体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讨论环节上许多幼儿积极性不够,还有待日后多引导和培养;在自主操作环节幼儿虽然带着目的去操作,但还是显得比较随意;在教师激励方式上,虽然预设了多元的激励方法,但如果适当地让幼儿自评或互评,这样幼儿相互间的交流会更多,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会更强。在本次活动中我也发现,孩子们呈现出了一定的差异,在今后的活动中还要多去引导一部分能力较弱的孩子。
第二篇:中班环保活动:《大家来环保》
中三班环保活动:家长助教——《大家来环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其危害,并能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引导幼儿愿意为保护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请家长带幼儿一起观察周围的环境,搜集环境整洁或污染的相关知识。
2、物质准备: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可乐瓶、果奶瓶、玻璃瓶、纸盒、废电池、废纸等)脏乱的环境图片、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图片; 一位孩子的妈妈扮演地球妈妈。地球妈妈的环境布置;笑脸娃娃若干。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地球妈妈生病了》一名幼儿扮演地球妈妈,创设一个脏、乱的地球环境通过表演引发幼儿思考:地球妈妈为什么生病了呢?
2、主体参与,在活动中获得经验。
(1)动一动。
“谁愿意帮助地球妈妈,让她的病快快好起来?”
小结:让幼儿了解满地的垃圾是因为人们不讲卫生,随意丢弃杂物而造成的。要把垃圾丢在垃圾桶里,脏乱的环境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许多危害。
(2)想一想。
观察环卫工人将垃圾分类的图片,引发幼儿思考:“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把垃圾分类?”了解垃圾分类的好处,从“怎么做”—— “为什么这么做”。
小结:知道有些垃圾可以回收,有些垃圾对人体有害,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有影响,从而产生分类丢垃圾的意识。
(3)说一说。
①说说:为什么要分成两个桶?
②展示收集的各类垃圾,讨论:垃圾分类和垃圾的处理方法进行自由讨论。
③让孩子观察垃圾桶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标志,“你觉得哪个是可回收标志?为什么?”通过让幼儿理解标志的含义来帮助记忆。
小结:解决的问题:认识环保垃圾筒,了解绿色代表可回收垃圾,红色代表不可回收垃圾。
(4)做一做
游戏:送垃圾“回家”,背景音乐《大家来环保中》能正确分类投放,帮助幼儿树立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
3、活动延伸,渗透情感教育。
出示图片:为环保事业做贡献的人们,例如:文明劝导员、城市保洁员等,让幼儿结合自身说一说:你想用什么行动为环保出一份力?
活动小结:
为了更好的拉近幼儿园与家长的距离,有效地利用家长资源,同时开阔幼儿的眼界,扩宽幼儿的思维,使家长成为幼儿园的协作者、支持者、教育者,实现家庭与幼儿园更为平等更为广泛的教育互动,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我班进行了一次 “家长助教” 活动,这次我们邀请了夏梓郡小朋友的妈妈作为本次助教家长,在整个活动中夏梓郡的妈妈能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设计了一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十一”环保活动课程《大家来环保》,对幼儿进行教育活动,在家长的充分准备下,活动有序完成了。活动中孩子们不但丰富了对垃圾分类的了解,而且了解到了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开阔了视野,深得小朋友们的喜欢。家长刚接到这个任务时还有点紧张,怕自己上不好,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指导、协助、鼓励着,家长也能提前一个星期就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并不时地与我们老师联系询问如何给幼儿园孩子上课的一些小常识,不断地修改授课内容,看着家长的认真劲,真让我们感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拉近了家长与老师的情感,也让家长真实的了解到了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可谓一举两得。
第三篇:大班语言活动:大家来运动
大班语言活动:大家来运动
一、活动目标:
1、学习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及相应的动作。
2、运用做动作和念儿歌相结合的方式,让幼儿体会运动的快乐。
3、让幼儿通过学儿歌掌握相应词语。
二、活动准备
1、儿歌《大家来运动》及相应字卡
2、学生课本《一起来运动》
(一)及相应静电贴
三、活动过程:
1、导入:(1)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是什么?如:教师手指着膝盖,请幼儿说出名称。(2)身体该部位可以做些什么动作?(如果幼儿能说出儿歌内容之外的动作,教师也应予以肯定)
2、欣赏儿歌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来念儿歌中的句子,并学习关键词。
3、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4、在学生课本上的相应地方贴上静电贴儿歌:大家来运动手腕摇一摇,颈部转一转;肩膀耸一耸,手臂来伸展;手肘抬一抬,臀部撅一撅;小腿踢一踢,腰部扭一扭;膝盖弯一弯,脚踝转一转;脚趾动一动,再来个大跳跃。大家来运动,宝宝更健康!
第四篇:大班绘画活动:大家来锻炼
大班绘画活动:大家来锻炼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所喜爱或参加过的一项运动。2.能大胆勾画人物的外形,表现不同人物的动态。活动准备:
1.在体育活动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朋友的动态。2.与幼儿一起收集运动员比赛的图片。3.教师熟练掌握不同运动中人体的画法。4.幼儿每人一份油画棒和绘画纸。活动过程:
一、启发幼儿讲解自己知道的有关体育活动,或以自己的模仿动作示意,并向同伴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项运动。
二、请幼儿观察和讨论表现人物不同动态的方法。师:拍球和跳绳的动作一样吗?可以怎么画? 正面的和侧面的小朋友有什么不一样?
三、教师用简笔画示范拍球和跳绳的小朋友。
1..欣赏一组运动的图片,并请幼儿模仿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的动作,相互说一说运动的动态。
2.提出绘画要求:
(1)画出自己所喜爱或参加过的一项运动,也可以画你和你的好朋友在运动。
(2)添画开展该项体育活动的器械和背景。3.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幼儿作品,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交流。
第五篇:中班科学活动:大家来种树
中班科学活动:大家来种树 中班科学活动:大家来种树 活动目标:
1、比较三个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知道物体间的大小关系具有相对性。
2、体验用彩泥“种树”的快乐。
活动重点:比较三个物体之间的大小,感知物体间的大小关系具有相对性。
活动难点:学会尝试寻找排序规律:由高到矮或由矮到高,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活动准备:每个幼儿三块大小不一的彩泥,画有小树的绿色卡纸(由小至大3张),吸管、剪刀、双面胶等。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请幼儿“乘坐”各种车辆(摩托车、电动车、轿车等)进入“高速公路”。引导幼儿讨论:
怎样解决废气污染的问题,如何净化空气? “新的高速公路造好了,们乘车参观一下吧!”
2、请幼儿自制小树苗:
请幼儿将卡纸上的小树沿线剪下,并在后面贴上吸管。请幼儿捏泥:
“种树需要泥土,们先把泥捏好。”(将泥团圆)请幼儿种树:
“一团泥上种一棵树,请注意:‘大泥上’种大树,‘小泥上’种小树。” 引发幼儿小组讨论:。
引导幼儿找出种得不合适的树,如最大的树种在小的泥块上。“怎样种树才最合适?”
(可以将树由高到矮或由矮到高排序,在将泥团按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规律进行排序,最后将树一一对应插上。)请幼儿操作,并进行修正。
3、请幼儿参观种好“树”以后的“高速公路”: 引导幼儿乘坐不排废气的“车辆”,并互相检验。引导幼儿观察“高速公路”上的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