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组有效课堂反思的研究阶段性总结

时间:2019-05-13 03:06: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思品组有效课堂反思的研究阶段性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思品组有效课堂反思的研究阶段性总结》。

第一篇:思品组有效课堂反思的研究阶段性总结

思品组有效课堂反思的研究阶段性总结

于秀文

一年以来的课题工作,对我校的课题教师来说,收益非常大。原来,我们有一半以上的教师从未进行过课题实验研究,如今,教师用自己的行动在逐渐的撩起课题神秘的面纱,对课题研究的敬畏和害怕逐渐转变为积极的行动参与和出谋划策。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并自觉的利用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反思和再实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行为能尽量的符合新课程。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也在显著的提高,大多数教师积极的参与课例研究,形成了一批有一定质量的优质教案和课例,并由原来的懒写怕写转变为积极的记录感想、反思、心得体会,撰写案例、论文和经验总结。一年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以及成长都有了可喜的变化,也取得一些成绩。同时一些教师在课题实验研究中,形成了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课堂教学特色。

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才刚刚起步,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我们将在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大研究的力度,注重课题的过程性管理。下一阶段,我们将在“实”上下功夫,在“研”上做文章,以“问题的解决”模式型为抓手,在实验工作中加强基于研究的理论学习,加强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师合作,加强基于课题探索的课堂实践,加强基于教师个人主动探索的实践反思与群体交流互动活动,加强富有学校特色的制度建设,努力使课题实验研究再上一个新台阶。并通过下一阶段的的课题研究,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形成一套操作强的较有效的促进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和评价方式。(2)不断总结符合新理念学习方式的基本教学方式。(3)汇集各学科相关的学校课程资源,研究过程相关的学生作品、教师的论文、反思、案例集等。(4)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初步形成一支与素质教育实施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同时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知道随着课题研究工作的不断推进和深化,难度会越来越大,并且随时都会出现或遇到新的问题,但我们将坚持继续探索研究,踏踏实实地开展实验工作,探索和实施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行为,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培养骨干教师,促进我校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并不断总结和反思,为同类型的学校提供我们研究的成果和经验。

第二篇:思品总结反思

思品总结反思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要提高老师素质,一、思品老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1、坚持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对知识爆炸时代,老师所掌握的知识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育反思,记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曾听学生说过:“老师,我本来对思品课没兴趣,我喜欢你上课,我才对思品课产生兴趣”。我经常买书,不管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还是杂志,电视新闻,心理访谈等。常与学生及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交往,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丰富课堂教学,加之我本人的经历丰富,常以我自身的经历说给学生听,才有如此效果。

2、勇于反思。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我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写上那么一两句,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上课时学生的一句话我都很在意。记得那天,我上倮时学生悄悄地说了一句:“老师,不能再这样了”原来我上课时,备课的内容在上课有时不能按时完成,我听了这句话后,把这句话写在备课本上时时提醒自己,这是教学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学存在不足。“吾日三省吾身”我尽管做不到,但我常反省自己还是能做到。特别注意学生的言行,说话较为恢谐,学生不反感,有时就是一个眼神,学生都很在意。几乎每上一节课,只要有不如意时,会多写一点,如果觉得这节课有兴奋点也记下。

3、为人师表。

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已,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老师做到:(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记得有一次,社会实践时,要求学生走路,我一直与学生在一起。学校要求师生说普通话,我一直坚持说,有学生当第一次听我说地方话时都觉得别扭.当我有错别字时,学生能立即帮助我改正.当我说普通话发音不准时,学生能及时指出.这些都是我这几年的收获.我每隔一段时间,让学生提建议,凡是学生提意见的我评作业时,写一句“谢谢你给我提出这么好的建议。”学生有什么意见才会直接说。正因为我能正确对待我所范的错,学生也深受影响。一次学生在课堂上违犯纪律了,当时我也不能准确知道是谁,但我说了一句,犯错误没关系,只要承认错误并改正,我们大家都会原谅他的,说完,有同学站起来了。当时我真的很高兴,不用我去一个个查,可能因查不出而尴尬。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矗老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老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老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老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偏,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测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在课堂上将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

第三篇:思品高效课堂总结

思品高效课堂总结

五年级组

小学思品课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它包含三方面内容即道德品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德教育指对学生进行社会道德规范的引导;政治教育指引导学生形成鲜明的政治态度,坚定的政治立场,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思想教育指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掌握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这三种中道德品质属第一层次,政治教育属第二层次,思想教育属第三层次。在思品课教学中,这三种是密不可分的。但因为受教育者的认识水平的不同,在各个教育阶段施教者所进行的思品内容也应根据受教育的实际来决定施教内容的比例。思品课教学在指导思想上应冲破课堂约束,参与社会实践,打破课程局限,做到各科相互渗透,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育人网络。我认为只有人人做开放型的现代教师,学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建开放型的教学模式等入手,才能提高思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

综合当前的思品课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生硬灌输的多,学生主动求索的少,学生盲目接受书本的观点多,自己独立思考形式结论的少,尤其是部分教师唯书至上,不顾学生思想实际,照本宣科,脱离实际,强迫学生接受一些生硬的道德观点,形成一些唯心的道德认识,致使学生违背道德良知,说些假话、大话、空话,严重影响学生人格发展,大大降低了思想道德的实效性。我们应从改革思想品德课教学着手,实行适应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小学思品课教学。

小学思品课教学应冲破“封闭式”教学的怪圈,冲破课堂约束,参与社会实践,打破课程局限,做到各科相互渗透,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育人网络。以思品课内容确立教育的中心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开展系列活动教育,各科配合,突出主题思想,通过课内活动和社会实践实现知行统一,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实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同时根据思品课内容确立教育主题,引入观点,拉开序幕,提出目标,并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小学生正处于7至12岁这一年龄段,他们的认知水平决定了小学思品课内容应以道德品质教育为主,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为辅。这是因为儿童最初的品德是在社会生活条件影响下,在与人们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自发性的观察和模仿产生的,再经由周围人给予肯定或否定强化而固定下来的在思品教育中,道德品质教育是小学生最易接受的内容,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日常生活,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理解施教者他们阐述的内容,并有可能真正化为自己的品质,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

小学思品其实质是把社会主义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品德,所以在小学生的思品课堂上教师应尽量避免大段的说教和阐述,而是通过运用各种灵活,有趣的手段,并融入教师自身对于教材的感知,寻找激情创设课堂的高潮,在师生的共鸣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师所要求的道德规范,并化为他们自己的品质,进而指导他们的行为。为了使思品课更加生动,吸引学生,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不妨借鉴语文教学的一些手段。其实思品课和语文课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比如思品课又像语文课的记事文部分,只不过没有语文课上分析字词等部分。有的老师在上思品课时,是利用一个个和该课教学有关的小故事串联而成。这种方法固然不错,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教师在课堂上过分依赖故事的时候,学生们往往只被故事本身所吸引,而忽视了故事背后的东西。小学生毕竟涉世不深,他们还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假如教师只是一味地将思品课上成“故事课”听任他们自发地探索问题,那么非但教学效果成效甚微,严重者会使一些其他不良影响趁虚而入,使学生走上弯路。因此,我认为不必过多地讲“故事”给学生们听,只需选取一、二个典型事例,像分析语文一样,给学生们讲解,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思考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当然,这其中就需要教师付出巨大的努力,不要把课上的教条乏味走上歧途。我在上思品课时积极借鉴语文教学的方式,精心设计各种容易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力争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而且学会独立思考。在思品教学中教师还应保持旺盛的精力、充沛的感情,讲究以“德”服人。所谓以“德”服人,就是在宣扬各种美德时,不是向学生们灌输大道理,而是引发他们自觉接受,不是利用教师的特殊地位,强迫学生同意教师的观点,而是学生允许学生质疑。通过师生辩论,得出正确的结论。有的教师可能觉得这么做会使教学目的落空,怕学生为了“辩论”而“辩论”,其实不然。古人说“真理越辩越明”。既然我们的思品课所讲的都是历经考验真金不怕火炼的真理,有何惧学生们的大胆质疑呢?而且学生们会通过辩这种方式,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又锻炼了口才和胆识,真是一举多得何乐不为。比如我在给学生上《做一个诚实的人》听到有的学生窃窃私语“诚实的人就是吃亏”时我没有粗暴地训斥学生而是很欣赏地把这个学生叫起,首先肯定他的敢于质疑的好品质,接着又鼓励他大胆说出“诚实就是吃亏”的理由,这位同学认为我没有在“刁难”他时说出了他自己的看法,不一会儿,又有几个学生举手示意,这时我没有长篇大论地“讲道理”而是学生自己辩论,经过一番辩论其他的同学终于放弃他们原先的立论。我相信,那些学生的转变是真诚的,因为他们的质疑精神已经被肯定与欣赏,所以他们没有必要作出虚伪的选择再博得一次我的“欣赏”。可见,思品课不仅向学生宣扬美德真理,同时也鼓励学生大胆向这些真理质疑,使他们真正地心悦诚服地接受正确的观点,进而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

学生的品德是由道德的知、情、意、行等几个因素构成,所以德育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的过程。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观;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为。知情意行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因此,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促进知情意行统一和谐地发展。

小学思品课最重要的是每个学生最终把道德规范转化我其自身的品质,这是思品课的最终目的,因此,在讲课时还要注意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相结合,多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如讲卫生,爱护公物,团结同学,这些随时随地都可以监督学生实现的道德规范。如果有条件,则可以参考思品课本上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们去实践,在实践中使学生接受道德规范的要求。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获取信息的渠道在不断拓展,学校和教师显然已经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各种超文本的知识信息通过各种媒体充斥着社会各种场所,新的交往形式,如网络在这样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一个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才能适应当前改革的需要。凭我们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很难令学生满意的接受,要把自己当作是一个学习者,在与学习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共同受教育、共同陶冶情操。

在思品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行为规律,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教育影响,使全体学生逐步形成教师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要充分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创造条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是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展示自我,各尽其能、相互启迪,各有所获,使全体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思想教育,并受到健康情感的陶冶,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加强自我道德修养,提高理论水平,以真情感染学生。尤其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使学生受到教育。

第四篇:2010语文组--课堂有效教学方法研究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船营区第二十五小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背景一:

当前全球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使人才竞争、科技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人才的背后是教育,教育的影子是科技,科技和经济的根基在教育,教育竞争才是根本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知识经济其实就是教育的经济。因此,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便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当前教学在培养人才方面是否真的有效?于是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便被凸现出来,在教学中要植入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以适应时代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

背景二:

新课程实施已近四年了,大家对先进的教育理念也能说上一二三,各级各类公开教学中课改的味道也很浓,但是部分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又回到了习惯了的老路上去,课后靠“磨”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益不高。这样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比较突出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努力形成有效教学模式体系,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面对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和学校的发展,我们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宗旨下,选择了“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的课题,在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的学习方式以及有效的教学评价等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小学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和评价体系。这对于提高课程改革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广泛而深入地研究,全面提升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面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不断提高学校办学的品位,从而跻身于省实验小学的行列。

二、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现状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的提出还是当时“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逐渐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界同仁的密切关注。

“有效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夸美纽斯从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角度考虑有效教学,提出“班级教学规模”,实现一个教师可以同时教很多学生的目的。杜威从“人的问题”、“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等视角来考虑有效教学的出路,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由此开发出来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纠正了传统教育中流行的教学方式,这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中显示出它的魅力。但是它是一种“浪漫主义”的理想教育。当前有效教学实验及其研究越来越强调“设计意识”(或“教学设计”)和“反思意识”(或“教学反思”),越来越强调课堂教学改革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和调整的事情,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上有效教学大体有三种取向:一是科学主义(以加涅的“设计教学思想”为代表);二是建构主义(以杜威的“参与者知识观”为代表);三是多元智能(以“加德纳的理论”为代表)。

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在国内已有一定的基础。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崔允漷在《有效教学策略的建构》中,对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和教学三阶段的实施策略作了一定的阐述。高慎英和刘良华在《有效教学论》中对有效教学的进行了理性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阐述。孔企平教授在《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一书中,对有效教学的特征、原则和研究的具体内容也进行了阐述。同时也积累了许多有效教学的实践经验,如“自学辅导教学”、“八字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情境教学”等。

从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有效教学理论的具体论述中可以发现:两者都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效益的提高,以及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效果的可测性或量化。但国外学者比较侧重于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整体的把握,所做的研究理论普遍性很强,但缺少实践的针对性。而我国学者现在比较关注新课程观念下有效教学策略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然而,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同样缺乏针对性,未能形成操作性强的教学策略和评价策略,且集中在中学层面,小学层面的研究还刚刚开始。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课程的开发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师生是建构知识过程的合作者,从这些新的视角出发,开发新的教学方法,谋求教学效果的高效益。从根本上讲,有效教学应该是一种建构性教学、策略性教学、真正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也体现教师主体性的教学。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则认为每个人除了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以外,至少还有其他5种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在合理分析每个学生的语言、逻辑、运觉、节奏、交际、自省等多元智能的基础上充分备课,形成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其次应在以创新为目标,以问题为中心,以自主探究为基调,科学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形成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最后应围绕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发展进行多元化教学评价,形成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事实上有效教学就是学生多元智能得到有效发展的教学。

3、科学主义的代表人物加涅认为:有效教学的最佳途径,是根据所期望的目标来安排教学工作,因为教学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的。加涅把一个人的学习结果分为认知、动作技能和态度三方面,认知结果又包括三个方面: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尤其是注重学生“大智慧”基本学习能力、创造力的发展,提倡“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而奠基;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品质的发展;关注教师的发展,倡导“在教育教学中享受人生的真谛”,与学生一起成长。

4、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作用而组织的控制。”其中有两个最为重要的标准:一是效果、二是时间。效果是以限定的时间标准为前提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通过合理的组织教学过程得到最大教学效果,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全面提高,不仅要知识,而且要能力,更要情感与态度得到提高和发展。

四、有效教学策略的基本原则:(1)关注学生。(2)关注发展。(3)关注过程。(4)关注研究。

目前,国内典型的研究是把课堂的有效教学分为基础性与发展性两个纬度: 基础性:包括①是否能把握教学内容的定位;②是否注重个别差异;③教师的表述是否清晰,包括言语概念式表述、案例领悟式表述和图式结构式表述;④是否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

发展性:①是否能灵活运用、选择和编制教学计划;②是否运用启发式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如开放性提问,适当的幽默,鼓励冒险精神等);③课堂教学能否体现互动和开发的要求,老师能否尊重学生,唤起学生的自律意识,能否容许学生个体专长的课外开放;④是否具有科学思维和创造性。这两个纬度的缺点是:①把研究过多地囿于课堂教学范畴,就课堂教学谈课堂教学,看不到教学与其他外界系统(如政策、管理乃至社会)的联系。②标准过于宽泛,缺乏可操作性与指导性。

五、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以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从有效教学的特征入手,不断优化课堂教学,重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上的实践与创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教学效益,建构有效教学的策略和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具体目标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明确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与方法,探索总结一套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小学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形成学校有效教学特色。二是通过课题研究建构有效教学评价体系,科学地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工作实绩。三是通过课题研究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合作竞争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成为会学习会创造的智慧型人才。

六、研究的内容

1、以常态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主题,使之不断发展、优化。

2、增强问题意识,使“问题意识”教学研究向纵深开展。

3、通过新模式,方法的研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

4、从校本科研入手,把小课题研究与“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有机结合核起来,切实解决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七、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

1、本课题以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

案例研究法是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整理出相应的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

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总结,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教学策略体系。

2、本课题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

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对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修正研究的方向等目的。

调查法主要调查本课题研究之初小学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八、实施途经

1、本课题将分三个层面展开研究:教学准备策略、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和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教学准备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一个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要解决下列问题:学习活动是否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教学新知识之前,首先必须激活学生长时记忆中相关的原有知识;动机是有效学习的前提核动力,情境是学习动机产生的保证。把所学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情境挂起钩来,让学生独立或合作解决情境性的问题,在真实(或拟真)、具体的情境中,学生产生学习动机,主动积极地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2、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是指教师为实施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的一系列行为,它可以分为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与课堂管理行为。

3、课堂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评价指标围绕本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设计,着眼于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课堂评价可通过两条途径来实施:专家、同行的评价评价和学生、家长的评价。

定期交流内容:a、本课题的实用性在哪些地方表现出来?b、某一节课、某一个知识点你采用了何种优化策略?取得了什么成果?有效性体现在什么地方?c、进行案例分析,一堂有效课或无效课给你的启示是什么?d、汇集“课堂观察个案表”和“课堂评价表”的信息,探究有效教学的策略。e、撰题研究报告和论文,进行公开点评。

九、课题组织管理

总课题负责人 赵华 甘泽杰 组长 张兰

组员 邱理 周艳凤 张蕾 曲华 朱蕾 石晶 陈光 王大成 李健 范铁周 彭波 刘水清 乔梁 孙威 王巍 关键 田佳鑫 宋阳 袁世凤 朱珊珊

十、实施步骤

本课题实施拟定为三年,基本过程与设想如下:

(一)课题构建阶段(2006年05月—2006年09月)

(二)课题研究的全面实施阶段(2006年10月—2008年03月)

(三)课题总结结题阶段(2008年04月—2009年04月)

预期研究成果形式及完成时间

一、出版课堂教学教案专辑(2007年11月)

二、出版课题相关论文、反思、案例(2008年4月)

三、撰写课题总结报告(2009年4月)

第五篇:九年级思品课堂反思

九年级思品课堂教学中,老师们会在时常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借此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九年级思品课堂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九年级思品课堂反思篇1

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都证明,老师如果在教学时把知识像剥柚子一样,一层一层撕开,喂给学生,实际上就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挤掉了学生探究的兴趣。相反,如果我们在政治教学中,给学生制造一些内容的悬念或有意的忽略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反而会使学生去多问几个为什么,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当然,反对老师讲得太多,并不等于说老师就什么都不用讲,任由学生去漫无边际自由发挥了,我们清楚,教学内容有难易之分、主次之别,老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程度,思维发展状况,带领学生主攻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要点,对于学生能自行解决的内容可以点到即止,这样,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了要点、解决了难点,弄清了重点,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另外,不要老师在教学中讲得太详细,老师就必须更多地设情境,诱发学生勤于思考。老师要善于经常性,又能恰到好处地置疑设问。设疑为了引趣,学生通过思考、解答、提问,不断培养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精选、精练、精讲习题,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注重解题方法的传授。

九年级思品课堂反思篇2

一.政治老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一直有这种说话法:“不会教书的教政治”,这就造成一些地方一些人对思品课的另眼相看,但是我认为,上思品课入门容易,但是要上好,上精,能让学生沉着参加中考,并且自己的课堂魅力能征服学生就是一件难事。“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课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我时时问学生学习情况,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引导。帮助她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题,成为她们的良师益友。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九年级思品课堂反思篇3

一、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新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标,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以新课程的这种理念做支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突出新教材的人文性,营造出富有人文气息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和成长。学生是有思想的主体。学生接受知识应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我注意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认真贯彻“三为主”教学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努力提升课堂效率,强化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二、联系时政,点击教材。新课程强调;思品课必须回归生活,思品课的生命力源于社会,所以,必须要善于联系社会热点。适时地联系社会热点,将教材激活,并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使学生获得的理性知识转变成为鲜活的和永不枯竭的能力。俗话说“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以,教师要及时联系身边发生的事例,结合教材,寻找出二者之间的切入点,教给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九年级思品教学的一个重点。比如: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所结合的时事就是“汶川大地震”;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结合的时事就是“西藏问题”、“两岸三通直航”等;灿烂的中华文化所结合的时事就是“2008年的奥运会”;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所结合的时事就是“三鹿奶粉”等等。通过联系时政,点击教材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教材的重点难点,又是学生感到学习政治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下载思品组有效课堂反思的研究阶段性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思品组有效课堂反思的研究阶段性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九年级思品反思总结(大全)

    九年级思品教学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为了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更有兴趣,老师们也需要下一番功夫。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九年级思品反思总结,希望大家喜欢!九年级思品反思总结篇1理论联......

    有效利用教学暗示活跃思品课堂(定稿)

    有效利用教学暗示 活跃思品课堂 大同市浑源县水磨疃学校:刘锦秀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思想品德课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

    如何“激活”思品课堂

    如何激“活”思品课堂 宜阳县盐镇二中 王小敏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全新课堂理念,指出“教育的出发点是学生,回归点也是学生”,教育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

    高效思品课堂

    高效思品课堂 一、 有趣的导入是思品课成功的一半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它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悠扬、动听、气势磅礴,就很容易吸引听众。一......

    思品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计划

    思品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计划 为了更好地开展“有效教学”子课题的研究工作, “有效教学”子课题组在顺利完成上学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着“科研立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思......

    初中思品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调查问卷(教师)

    初中思品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教师问卷调查表 任教年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1、您重视在思品课堂上提问吗?( ) A、非常重视 B、重视 C、不太重视 D、不重......

    创设有效情境,激活思品课堂的研究与思考(大全五篇)

    创设有效情境,激活思品课堂的研究与思考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的学习情境,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

    思品总结

    品德学科课程改革操作情况的工作总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我们品德教研组作为学校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这使我们对自身工作有了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