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 制度(全)

时间:2019-05-13 03:44: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放射科 制度(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放射科 制度(全)》。

第一篇:放射科 制度(全)

第一章规章制度

一、考勤与休假制度

1.全科工作人员、实习生、进修医师均应按时上班,不迟到早退,上班时间内不串岗、不脱岗,坚守工作岗位。

2.科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医院考勤及请假的规定,违者按院部规定条例处理。

3.科内病假、事假人数及天数由各部门责任医师登记,月终由科考勤员统计。

4.按国家规定,放射工作人员除法定各种假期(婚假、产假、探亲假、工休假、病假、事假)外,享受放射假。科内放射人员休放射假由科主任在保证工作正常进行前提下,统筹安排。放射假、工休假不作缺勤。

5.科内人员在上班期间,若遇到特殊情况(急诊、直系亲属因病或/和其它特发事件)需离岗者,必须按院部有关规定条例办理请假手续。

6.凡病假者,必须持院保健科病假证明方可生效,并由科主任签名后科内考勤员存档;凡事假超过一天者,必须由科主任同意签名后,在人事处办理手续,将回执交科主任过目,由考勤员存档。

7.无论病假、事假,若超过原请假期限,视为旷工,按院部有关条例处理。

8.若病假、事假未达到期限提前上班,需及时向科主任说明情况,注销请假日期。9.新进科室人员必须工作满一年后,方可安排休放射假。当年放射假必须在当年内安排(特殊情况除外),但不待借用下年度放射假。

二、读片、报告审核制度

1、读片制度:

(1)保证每天上午半小时集体读片,以当天科室值白班医师及技师参加。

(2)由前一天当班医师选择疑难病例和/或有教学价值的病例若干份,作为当天集体读片的主要内容。

(3)由前一天当班医师重点发言,介绍病史、体征等临床资料和检查过程,全面分析检查所见的放射学表现,发表自己的有关诊断和鉴别诊断意见。

(4)参加读片的医师可各抒己见,进行深入的相关信息交流,做到既培养青年医师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又重温了解剖、生理、病理、临床等相关知识。通过相互交流,达到提高诊断质量、进行专业和教学培训的目的。

(5)由当天“审核医师”总结报告内容,便于“书写医师”正确书写报告。

(6)最后由“书写医师”做好简要记录(记录本或电脑),为教学和科研积累第一手资料。

2、报告审核制度:

(1)审核医师必须由获得主治医师职称二年以上的医师担任,完成当2 日诊断报告的审核。

(2)审核医师对每份检查报告必须核对“申请单、片头、报告”三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别、放射学检查号码、门诊号/住院号、病房号/床号、检查时间、报告书写时间、报告审核时间以及书写医师的签名。

(3)审核医师对每份摄片必须核对检查部位、名称和方法是杏达到送检医师的要求(针对性要强),认为不妥者需及时与主管该患者的经治医师联系商榷(亲自联系或请书写医师执行)。

(4)审核医师在审核报告过程中应注意修正错误的或不当的专业描述用语,以及描述与诊断结论的一致性,特别是放射学诊断的准确性。必要时提出加做和/或重做有关的放射学检查,交书写医师落实执行。尽可能地减少误、漏、过诊之机率,提高报告的正确性。

(5)审核医师还应注意,对送检医师的要求以外的阳性发现在报告中应有述及,并按诊断重要性的主次顺序写在结论中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6)审核医师在同意的和修改后通过的报告上使用手写体电子版签名,字迹要清楚。

三、阅片报告制度

1、迅速及时发出报告,及时提供临床诊断,减少病人候诊时间。

2、在扫描完毕后必须立即摄片,以保证当班医生尽可能在工作时间内阅片,写出报告,然后交登记室发出。急诊报告半小时内发出,门诊报告1小时内发出。病房检查报告原则上次日上午十时前发出。急诊病例同门诊,特殊病例须向病人解释清楚,及时电话告知接诊医师或病房医护人员。

3、按本科室查对制度规定内容严格查对把关,保证诊断质量。

4、书写报告时应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包括主诉、病史、客观检验值、临床诊断,检查方法等,必要时亲自检查病人。补充资料记载在申请单上。

5、报告内容字迹清楚,无错别字,形容描述应恰当如实,语句简练明白,描述与结论吻合,层次分明,诊断力求正确,提出相应检查建议及随诊要求。

6、凡当班报告医生认为不能做出诊断的疑难片,可留待次日晨间读片时全科医生讨论,做出诊断,遇有不同意见时,由科主任作出诊断或请外院阅片,由书写报告一声发出报告。

7、报告应签署全名,不应签花体。

8、严禁书写假报告,否则以失职或违法乱纪论处。

四、业务学习制度

1.工作日每天应有半小时左右的时间集中读片、讨论。

2.业务学习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为主,另外不定期举办专业专题、建立业务学习记录。

3.凡有特殊疑难病例、根据情况随时组织会诊或讨论。

4.不定期举行下列业务学习:读书心得汇报、课题计划及进度汇报、专题讲座、论文交流、证实病例读片会等。

五、疑难病例集体读片、讨论制度

1.每周由科主任组织,质控小组成员主持,进行一次疑难病例、少见4 病例或典型病例集体读片讨论。

2.疑难病例读片由接诊医师准备病例资料、介绍病情、检查经过;参加人员不分资历,各抒己见,主持人作总结分析,提出诊断意见。

3.疑难病例讨论必要时应邀请临床科室或其他医技科室人员参加,广泛听取各种意见,相互参考,以求作出更准确的诊断。

4.疑难病例读片、讨论应指定专人记录。

六、病例随访制度

1.本制度的目的为了提高诊断质量,定期统计影像诊断的正确率,提高业务水平。对经随访证实的术前诊断不明确的病例可在疑难读片会上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

2.明确分工,安排专人负责登记疑难病例追踪情况,不定期深入各临床科室病区,查对本科发出之报告的正确与错误率。

3.检查对象为本科影像诊断阳性,经手术,病检证实或经可靠的临床证实的病例并记录。

4.具体内容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住院号、片号、病检号、影像诊断、诊断者、临床诊断、手术所见、病例诊断等。

5.将查对结果及时向科主任汇报,以便对事故与重大差错能及时作出处。

七、事故登记制度

1.操作规范,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以杜绝事故发生。2.建立医疗意外和事故登记本,凡有差错者均按日期,X线号,差错原因及当事者一一登记。

3.一旦有医疗意外和事故发生,应及时记录发生时间、地点、内容、抢救措施和当事人等情况,并及时报告医院有关职能部门,以便进行相应的调查处理。

4.每月底将差错事故登记情况由科主任向全科报告,对差错提出分析及处理意见,凡为医疗事故者则由医院医务科处理。

八、抢救药品登记和抢救记录制度

1.放射科应配备抢救车,配置必要的抢救药品,并有药品登记单和记录本。

2.抢救药品应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定期核对,定期更换。

3.在影像检查过程中,患者病情危重需抢救时,应立即采取积极抢救措施,并及时与临床医师和相关部门联系,提高抢救成功率。

4.在患者抢救过程中,医师、护士、技师等密切配合,并及时做好记录。

5.病情危重者应及时与其家属或单位联系。

6.抢救完毕,做好抢救记录、登记、整理、消毒、记账等相应工作。

九、消毒隔离制度

1.放射机房应保持清洁和每天消毒,并做好记录。2.机房(包括发热门诊拍片机房)室内应每天作紫外线消毒;地面等物品表面采用湿式消毒,消毒液应由专人负责,定期更换。

3.机房所用器材由专人负责,定期向供应室领取、更换,并按有关法规、规定的要求进行使用和毁形处置等。

4.胃肠检查应使用一次性杯子,钡灌肠检查应使用一次性肛管,以防止交叉感染。

5.传染病患者在传染期尽可能暂缓放射科检查,必要时由病房穿隔离衣及带被单来科检查,并注意机房及时消毒。

6.放射科内患者、医务人员所用物品,以及放射防护用品应定期清洗、消毒。

7.如有突发疫情发生,按医院疫情处置相关要求执行。

十、危急情况应急处理制度

1.当患者在放射科造影或增强检查中出现过敏反应:当班医师立即就地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和心跳状态,并立即呼叫内科总值班,对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出现生命体征严重异常者,应立即就地进行抢救,并呼叫医院急诊科、麻醉科等急救小组成员到场抢救。

2.当患者在放射科检查或等待过程中发生心脏问题或呼吸停止等危险情况:发现者立即将患者平卧、保暖,测心率、血压、呼吸,就地进行胸外心脏按摩等抢救,并呼叫医院急诊科、麻醉科、内外科等急救小组成员到场抢救。

3.当患者在放射科检查或等待过程中发生下列危急情况时:(1)张力性气胸

(2)胃肠穿孔引起膈下游离气体(3)脑疝

(4)胃管误插入气管(5)手术后体内残留异物(6)双肺弥漫性肺水肿(7)肺动脉栓塞(8)主动脉夹层

放射科值班医师对出现的上述危急情况必须及时电话通知有关人员,步骤如下:

1.门诊患者,通知门诊办公室,由门诊办公室及时转告责任医生或患者本人。

2.住院患者或急诊患者,可以通知病区护士或急诊护士,由其及时转告患者主管医师。并在危急情况专用记录单上记录日期、时间、患者姓名及病历号(住院号)、检查项目及其结果、接电话人员的姓名或工号。记录至少保留2年。

3.当患者在放射科检查或等待过程中发生如下其它情况的处理方法:(1)癫痫:发现者立即告知当班技师或医师,将患者平卧、保暖、头伸向一侧,口腔用压舌板保护,并呼叫内科总值班(2)低血糖:发现者立即告知当班技师或医师,将患者平卧、保暖,测心率、血压、呼吸,补充甜食或饮料,并呼叫内科总值班。

(3)跌伤:发现者立即告知当班技师或医师,查看伤势,安抚患者,并呼叫外科总值班。

十一、放射科工作制度

1.严格执行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2.衣帽整洁,挂牌服务,遵守劳动纪律,以病人为中心,做好优质服务。

3.各项影像检查须由临场医生详细填写申请单,急诊病员随到随检,老弱病残患者优先。各种特殊影像检查和照影检查应事先预约。

4.各岗位人员均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详细阅读申请单,了解病史、体征、检查目的,必要时亲自询问和检查。

5.重要的摄片由放射科诊断医师和技术人员共同确定,摄影完后,待观察影像合格后方瞩病人离去。

6.危重病员的检查,必要时应由临床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大出血、血压过低、休克等危重病员须经临床处理待病人稳定后再做检查。

7.在规定的时间,由执业医师密切结合临床病史、体征。按规范书写诊断报告,并实行双签审制度。进修和实习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8.坚持每日集体读片,评定影像和诊断质量,科内定期组织专业知识学习和讨论,不断提高检查和诊断水平。9.影像资料有专人管理、归档、借阅。

10.重视安全工作,严禁在科内使用电炉,燃油(气)具,严禁在工作场所吸烟。

11.做好病人、家属和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工作,保护好患者的隐私。.爱护设备,定期保养,出现故障立刻汇报,并与设备科联系,及时解决。

十二、放射科辐射防护制度

1.机房设计合理,面积应满足防辐射要求,墙壁、门窗施工安装后经检测(主、副防护应达2.0和1.0铅当量),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2.机房外安装醒目的防辐射警示标志及工作灯,提醒周围人员。3.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各种防辐射屏蔽隔离设备应齐全、充足,并保持完好、清洁,随时可以使用。

4.操作人员在机房内曝光时应穿戴防护衣、帽、手套、面罩,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射线损伤。

5.对患者注意防护,尽量缩小照射野,减少曝光量和曝光次数,对敏感部位应做屏蔽防护。

6.注意周围人员的防护,曝光前注意关好门窗,防止漏射线对他人的损伤。

7.使用移动式X线机摄片时技术人员应作好个人防护,尽可能远离辐10 射源并注意周围人员的防护保护。

8.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机房内,确有必要者应作好周密的防护并尽可能远离辐射源。

9.操作技术人员发现机器有异常辐射应立即关机、切断电源,并立即向科主任汇报。

10.科室医技人员应带个人剂量片监测辐射剂量;定期体检,及时了解辐射损伤情况。

11.按有关规定轮流安排工作人员休假或疗养。12.科室设防护监督员,定期检查监督防护措施的落实。

十三、安全防范管理制度

1.由科主任总负责,安全员具体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

2.科室设立一名兼职安全员,定期检查科室的安全防范措施,包括科室的安全通道是否通畅,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3.各组的安全防范由安全员具体负责。中午值班和夜值班期间的安全防范由值班人员负责。

4.节假日放假前技师长须巡视全科,不需要使用的机房和办公室门须关闭

5.各组组长每天下班前负责组内巡视,检查水、电、煤、门、窗等安全问题。

6.一旦发现水、电、煤、门、窗等安全问题及时向科室领导汇报,并 落实改进措施。各组均需配备灭火器,并经常检查其有效性。自觉学习有关安全防范的业务知识及安全防范的文件及政策。积极配合医院保卫部门对案件及事故的调查、取证工作。

十四、放射科设备管理、保养制度

1.放射科设备管理、保养由技术组长负责,实行专机专人管理。2.机房的各种标志醒目,各台机器应有规范的操作规程和运行记录。3.保持机房内干燥整洁,禁止在机房内存放无关物品。

4.保持机器清洁,及时清理污物血渍,每天必须进行一次机器的清洁工作。

5.每周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和常规小保养,减少机器故障的发生并及时掌握机器的运行情况。主要为机器清洁、安全装置、运转部件检查保养。

6.每月进行一次机器的全面检查和调整。内容包括:机房机器的清洁;机械电器部件牢固、运行准确性;平衡悬吊装置的安全;电缆电线的完好;保护地线接触良好;显示数据准确性等。保持机器处于良好的状态,确保机器设备安全、正常运行。

7.发生故障应及时停机检查,记录故障现象以便维修。

十五、放射科设备维修制度

1.机器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并记录故障现象。2.科主任接到设备故障报告后安排具有维修技术的技术人员进行检查。常见和简单故障及有能力维修的故障原则上鼓励技术人员自行维修,12 以节约成本。

3.对本科室无法维修的故障及时向设备科报告,并填写维修申请单,由设备科安排维修。

4.设备维修应及时做维修记录,内容包括:故障经过、现象、检查情况、维修经过和维修后情况。

5.设备故障修复后应进行严格的验收检测,经试运行正常后方可正式使用。

6.未经科主任许可,严禁私自拆解、改造、维修机器设备。

十六、知情同意告知制度

1.每个检查室入口处必须张贴射线损伤警示标志。

2.科室具备“放射检查临床使用许可证”,并在醒目位置公示许可证复印件。

3.每个患者应该在检查前知晓X线检查或CT检查同时将接受X线照射,存在对人体产生辐射损伤的可能性,具体做法可以在每个检查室外张贴包含上述警示内容的检查须知。

4.医务人员发现患者是婴幼儿或儿童时,应劝其慎重考虑进行射线检查;目前或近阶段可能怀孕生育的患者,都应劝其尽量选择其它检查或诊断手段。

5.CT增强检查开始前,由管床医生评估患者行CT增强扫描的风险程度并告知“碘对比剂知情同意书”必须告知的内容,必要时由CT室医师及护士补充解释或说明。患者或其家属必须在书面的“血管内使用含碘对比剂 知情同意书”上签名后方可实施检查。

6.CT增强检查的“血管内使用含碘对比剂知情同意书”必须告知患者或其家属以下基本内容:

(1)血管内使用含碘对比剂可能会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死亡。

(2)患者应该说明原有对某些物质过敏的病史。

十七、放射科查对制度

1、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年龄、片号、部位、目的。

2、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条件、时间、角度剂量。

3、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第二章岗位职责

一、放射科主任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

2、制定本科的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根据本科任务和人员情况进行科学分工,保证对病员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4、定期主持集体阅片审签重要的诊断报告,亲自参加临床会诊和对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经常检查放射诊断、治疗和投照质量。

5、经常与临床科室取得联系,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6、组织本科人员的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罚的意见。

7、担任教学,搞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

8、组织领导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检查工作人员防护情况,严防差错事故。

9、确定本科人员轮换、值班和休假。

10、审签本科药品器材的请领与报销,经常检查机器的使用与保管情况。

二、放射科主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副主任)医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2、着重担负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参加会诊和教学科研工作。

3、主持每天的集体阅片,审签诊断报告单。

4、其他职责与放射科医师同。

三、放射科医师职责、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2、负责X线诊断和放射线治疗工作,按时完成诊断报告,遇有疑难问题,及时请示上级医师。

3、参加会诊和临床病例讨论会。

4、担负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教学任务,做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

5、掌握X线机的一般原理、性能、使用及投照技术,遵守操作规程,做好防护工作,严防差错事故。

6、加强与临床科室密切联系,不断提高诊断符合率。

四、放射科技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2、负责投照工作,参加较复杂的技术操作,并帮助和指导技士工作。

3、负责本科机器的安装,修配,检查,保养和管理,督促本科人员遵守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则。

4、开展技术革新和科学研究。指导进修、实习人员的技术操作,并担任一定的教学工作。

5、参加集体阅片和讲评投照质量。

五、放射科技士职责 1在技师、医师指导下,担负所分配的各项技术工作。

2、按照医师的要求,负责进行X线的投照,洗片、治疗工作。

3、配合技师进行本科机器的安装、检修、保养。整理和清拭工作。

4、负责机器附件、药品、胶片等物品的清理、保管及登记统计工作。

5、积极参加技术革新和科研工作。

六、放射科护理人员职责

主要负责放射科的护理工作,包括登记、预约、记账、统计、药物及物品的管理工作。工作内容:

1、仔细审阅各种预约申请单,严格掌握适应症,认真核对检查目的及部位。

2、做好各项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3、完成每天的登记、记账工作。

4、协助医师完成各种造影检查的配合工作。

5、做好抢救药品及器械的管理,保证数目清楚、定点、定位,熟悉抢救程序,掌握抢救器械的性能,配合医师积极做好抢救工作。

6、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技术操作规程,并监督检查者的无菌操作按规范执行。

7、保证工作场所的干净整齐,维持工作次序,耐心安抚和疏导病人。

8、工作标准

(1)保质保量完成当天的各项检查、造影工作,严格按三查七对制度,不发生差错事故。

(2)临床各项日常工作质量达到护理制度规定的标准,并不断提高。

第三章操作常规

一、DR普放投照技术规范

(一)脊柱

1、寰枢关节(第1、2颈椎前后位)受检者仰卧(或取立位)头颅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头向后仰,使上颌门齿咬合面至乳突尖部连线与台面垂直。在曝光时,尽量张嘴。中心线两嘴连线中点;如受检者头部无法后仰,可将X线管向头侧倾斜;距离为100CM。

2、颈椎正侧位片正位:取立位,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头部后仰。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0度—15度,对准甲状软骨下方射入;照片上缘与外耳孔平齐,下缘包括第一胸椎,距离为100CM。侧位片:取立位,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下颌前伸,头颈部正中矢状面平行于台面。中心线经甲状软骨平面颈部的平面中点垂直射入。照片上缘包括外耳孔,下缘包括肩峰。距离为100CM。

3、颈椎功能位片取立位,下颌前伸,头颈部正中矢状面平行于摄影架,在标准颈椎侧位的基础上仰头(或低头)。双肩尽量下垂。上缘包括外耳孔,下缘包括肩峰。中心线经甲状软骨平面颈部的中点水平方向垂直射入。距离为100CM。

4、颈椎后前斜位片受检者取立位,背部靠片,人体冠状面与台面成45度,头部偏转成侧位姿势,下颌稍前伸。照片上缘包括外耳孔,下缘包第一胸椎。经甲状软骨平面颈部的中点水平方向垂直射入。距离为100CM。

5、胸椎正侧位片正位片立位或仰卧位,矢状面垂直台面,照片上缘包括第7颈椎,下缘包L1。中心线对准胸骨角与剑突连线中点垂直射入。距离为100CM。侧位片受检者侧立与检查台面,正中矢状面平行于台面,上缘 包C7,下缘包L1。中心线对准T7垂直射入。距离为100CM。

6、腰椎正侧位片正位片:立位或仰卧位,受检者仰卧,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两侧髋部与膝部弯曲,使腰部贴近台面,以矫正生理曲度,减少失真。上缘包括T12,下缘包括S1。中心线对准脐上3CM处射入。侧位片立位或仰卧位,受检者侧卧,腰椎序列平行于台面,照片上缘包括T11,下缘包括上部骶椎。中心线向足侧倾斜5度对准第3腰椎射入。距离为100CM。

7、腰椎功能位片常规取立位,受检者侧卧,在腰椎侧位的基础上躯体反张(或头膝相触)。,照片上缘包括T11,下缘包括上部骶椎。中心线对准第3腰椎垂直射入。距离为100CM。

8、腰椎双斜位片常规取立位,受检者侧卧,身体冠状面与台面成45度,照片上缘包括T11,下缘包括上部骶椎。中心线对准第三腰椎垂直射入。此位常规照左右两后斜位,以便两侧对照观察。距离为100CM。

9、骶尾椎正侧位片立位或仰卧位,受检者仰卧,人体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垂直,照片上缘包括第4腰椎,下缘包括尾椎。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5—20度经耻骨联合上缘3CM处射入。(骶椎)照片上缘包括髂骨棘、下缘超出耻骨联合。中心线向足侧倾斜15度经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射入。(尾骨)骶尾椎侧位片受检者侧卧,骶尾椎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平行。照片上缘包括第5腰椎,下缘包括全部尾椎。中心线对准髂后下棘前方8CM处垂直射入。距离为100CM。

10、脊柱及下肢全长正侧位片拼接脊柱:按照颈椎、胸椎、腰椎及尾椎正侧位片各自投照(一般需投照3—4次,需注意每次投照应与下次投照有重合区域);下肢:按照股骨、胫腓骨正侧位各自投照,上缘需包括髋关节、下缘包括踝关节(一般需投照3—4次,需注意每次投照应与下次投照有重合区域)。在后处理拼接工作站时拼接图片对比度应相差不大,拼接后20 要观察是否完成,完成后需保存全长拼接图。

(二)四肢及关节

1、肩关节前后正位片受检者被检侧肩胛骨喙突置于台面正中线上。被检侧上肢向下伸直,掌心向上,被检侧肩部紧贴台面。中心线对准喙突垂直射入,距离为100CM。

2、肩关节穿胸位片受检者被检侧上臂外缘紧贴台面。被检侧上肢及肩部尽量下垂,掌心向前,对侧上肢高举抱头。被检侧肱骨外科颈对准照片中心。中心线水平方向通过对侧腋下,经被检侧上臂的上三分之一处垂直射入。吸气后屏气曝光。

3、肩关节斜位片。受检者被检侧肩胛骨喙突置于台面正中线上。被检侧上肢向下伸直,掌心向上,被检侧冠状面与台面呈一定角度。中心线对准喙突垂直射入,距离为100CM。

4、锁骨轴位受检者仰卧于台面,肩背部垫高,被检侧肩下垂,头转向对侧。暗盒竖立肩上,并向后倾斜30度,片盒内缘紧贴颈部。中心线与水平面成20—30度,对准锁骨中点垂直射入。

5、肱骨前后位受检者手臂伸直稍外展,掌心朝上。被检侧上臂尽量贴近台面。肱骨长轴玉台面保持一致,上缘包肩关节、下缘包肘关节。中心线对准肱骨中点垂直射入,距离为100CM。

6、肱骨侧位片被检侧上臂与躯干稍分开肘关节弯曲90度成侧位姿势置与胸前。肱骨长轴与照片长轴平行。中心线对准肱骨中点垂直射入,距离为100CM。

7、肘关节正位受检者前臂伸直,掌心向上。尺骨鹰嘴突置于照片中心 并近贴台面。中心线对准肘关节垂直射入。

8、肘关节侧位受检者曲肘成90度,肘关节内测紧贴暗盒。手掌心面对受检者,尺侧在下,成侧位姿势。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中心线对准肘关节。

9、尺桡骨正位前臂伸直,掌心向上,背面紧贴台面。前臂长轴与暗盒长轴平行,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中心线对准前臂中点垂直射入。

10、尺桡骨侧位受检者曲肘成90度。前臂摆成侧位,尺侧紧贴台面,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中心线对准前臂中点垂直射入。

11、腕关节正位手半握拳,腕关节置于照片中心,腕部掌面紧贴台面。中心线对准尺骨和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垂直射入。(尺偏位)手掌尽量向尺侧偏移。

12、腕关节侧位手指和前臂侧放,将第五掌骨和前臂尺侧紧贴台面,尺骨茎突置于照片中心。中心线对准桡骨茎突垂直射入。

13、手正斜位片五指自然分开,掌心紧贴向下,第三掌骨头置于照片中心。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垂直射入。五指均匀分布,稍弯曲,指尖触及台面。手指内旋,使掌面与照片成45度。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垂直射入。

14、拇指前后位和侧位受检者前臂伸直。前后位:手和前臂内转(或外转)使拇指背面紧贴台面,其他四指伸直;侧位:拇指外侧缘紧贴台面,拇指背面与暗盒垂直。中心线对准拇指的指掌关节垂直投照。

15、示指、中指、环指、小指侧位示指(中指、环指、小指)伸直,余四指握拳。中心线对准近侧指间关节,垂直投照。

16、足正斜位片正位:坐于摄影台上,使检侧膝弯曲,足底贴暗盒,第三跖骨底放于暗盒中心,使足长轴于暗盒长轴平行。中心线对准第三跖骨底部。斜位:同足正位姿势。然后下肢向对侧倾斜使足底与胶片约成30—45度。中心线对准第三跖骨底部。

17、足侧位被检侧足摆成标准侧位姿势,上缘包足趾,下缘包足跟。中心线对准足部中点。跟骨侧位被检侧呈标准侧位。跟骨置于暗盒中心。中心线对准跟距关节垂直投照。

18、跟骨轴位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踝关节放于暗盒中心。踝部极度弯曲,用一绷带拉住脚尖,使跟骨充分露出。中心线向足底倾斜35—45度,对准第三跖骨底部。

19、踝关节正侧位片正位: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踝关节呈标准正位姿势,足稍内旋、足尖前倾。中心线对准内外踝连线上方1CM处。侧位: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踝关节呈标准侧位姿势。中心线对准内踝上方1CM处。

20、胫腓骨正侧位片正位:仰卧,胫腓骨摆成标准正位姿势;侧位:侧卧,胫腓骨摆成标准侧位姿势。上缘包膝关节、下缘包踝关节。中心线对准小腿中点,垂直投照。

21、膝关节正侧位片正位:受检者下肢伸直,髌骨下缘对照片中心。中心线对准髌骨下缘垂直投照。侧位:受检者被检侧膝关节外侧靠近台面。膝关节屈曲呈120—135度。髌骨下缘置于照片中心,前缘包括软组织,髌骨面与台面垂直。中心线对准胫骨上端垂直射入。

22、髌骨轴位受检者俯卧,被检侧膝关节尽量弯曲。髌骨下缘置于照片三分之一处。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5—20度。

23、股骨前后正位片下肢伸直足稍内旋,使两足趾内侧相互接触。上缘包髋关节,下缘包膝关节。中心线对准股骨中点垂直射入。

24、髋关节正侧位片正位仰卧台面,呈标准正位姿势,足稍向内倾,股骨头放于暗盒中心(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点向下垂直2.5CM处即为股骨头)中心线对准股骨头垂直投照。侧位呈前后位,髋部垫高。暗盒在台面竖立,紧靠被检侧髋外侧,上包括髂骨嵴,下与躯干分开约成45—55度。对侧髋和膝部弯曲,使大腿与躯干垂直。中心线对准股骨颈垂直投照。蛙式位同骨盆正位片,髋与膝部屈曲,大腿外旋,使与台面约成30度。中心线对准股骨头连线中点投照。

(三)胸腹盆及特殊检查

1、胸部正位片受检者取立位,上缘超肩3CM。两手背放于髋部,双肘弯曲,尽量向前。两肩内转,尽量放平、紧贴台面。深吸气后屏气曝光。中心线经T6垂直射入。距离为180CM。

2、胸部侧位片受检者侧立于台面,被检侧胸部紧靠台面,腋中线对准台面中线。双上肢上举环抱头部。深吸气后屏气曝光。中心线经腋中线T6平面垂直射入。距离为180CM。

3、肋骨斜位片(后前位)受检者取立位,被检侧靠近台面,躯干冠状面与台面呈20—45度夹角。深吸气后屏气曝光。距离为180CM。肋骨前后位斜位片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投照辅助鉴别。

4、骶髂关节前后位受检者仰卧,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0—25度经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射入。距离为100CM。

5、骨盆正位片受检者仰卧,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两下肢伸直,双足内旋(10—15度),脚尖并拢,脚跟分开。照片上缘包括髂骨棘,下缘达耻骨联合下方3CM。中心线对准两髂前上棘连线中点下方3CM处垂直射入。

6、泌尿系统平片(KUB)受检者仰卧,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照片上缘超出剑突,下缘包括耻骨联合下2.5

CM。中心线对准剑突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点垂直射入。呼气后屏气曝光,距离为100CM。{此位通常是观察泌尿系结石}

7、前后立位腹部平片受检者取立位,照片上缘包括横膈。中心线经剑突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垂直射入。呼气后屏气曝光,距离为100CM。{此位通常是为了观察肠梗阻、膈下游离气体(肠穿孔)}

8、分泌性肾盂造影仰卧摄影台面,按照KUB投照方法摄片一次,后放置两个椭圆形压迫器于脐两旁用腹带紧压以受检者能忍受为度。注射对比剂后7分钟、15、30分钟摄肾区片,中心线对准胸骨剑突与脐连线中点,经第2腰椎。放松腹带后摄尿路解压片,显示全尿路,上界包T11,下届包耻骨联合下缘,屏气后曝光。

9、子宫输卵管造影仰卧摄影台,在透视观察下注射对比剂,受检者有胀感停止,即刻摄第一张片,为子宫充盈像;等输卵管充盈后摄第二张片。15—30分钟后摄第3张片,了解对比剂是否进入腹腔。要点:在透视观察下对比剂将子宫腔和输卵管充盈即刻点片。摄影位置是盆腔平片位置,上缘包括髂前上棘,下缘包耻骨联合,中心线对准摄影中心射入,屏气后曝光。

二、CT扫描技术规范

1颅脑

扫描体位:常规取仰卧位,头部两侧对称,头部过伸。

扫描范围:由基线开始连续由下向上逐层扫描,直至脑实质扫完为止。扫描层厚和层矩:常规用8--10MM。

图像后处理:观察脑组织结构取窗宽(80,100),窗位35;观察颅骨取窗宽(80,100),窗位35。

2头颈部

扫描体位:颈部扫描常规用横断层面扫描,患者仰卧,头稍后仰,两肩下拉。

鼻和鼻窦可采用横断面和冠状面扫描,下颌内收。冠状面扫描仰卧位时头后伸,体位摆成标准的颌顶位;俯卧位时头尽量前伸,使成标准的顶颌位,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听眶线与台面平行。

眼眶横断面扫描患者仰卧,下颌仰起,听眶线与台面垂直,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正中矢状面与台面中线重合。扫描时患者的眼球需保持不动。眼眶冠位检查患者取仰卧或俯卧位,头后仰,使听眶线与台面平行,正中矢状面与台面中线重合。

内耳、颞骨横断面扫描,患者取仰卧位,下颌稍内收,使听眶线与台面垂直,正中矢状面与台面中线重合。

扫描范围:颈部在侧位定位像上设定扫描范围,包括整个颈部,即从26 下颌角至胸腔入口,喉部扫描从颈4向下扫,连续发字母“E”音,甲状腺从颈5向下至甲状腺下级。

鼻和鼻窦包括硬腭至额窦顶部。冠状面包括额窦、筛窦、上额窦、蝶窦和鼻腔。

眼眶范围从眶底至眶顶。

内耳、颞骨范围从外耳孔后1CM处向前至外耳孔前缘。

层厚和层矩:头面颈部各部位常规采用5MM,中耳、内耳用1MM。图像后处理:头面颈部CT图像软组织窗的窗宽(300,400)窗位(30,60);骨窗窗宽(1000,1500),窗位(250,350);中耳和内耳窗宽(3000,4000),窗位(200,300)

3胸部

扫描体位:取仰卧位,双手臂上举过头顶,身体尽量至于出床面中线。

扫描范围:在正位定位像上设定扫描范围,由肺尖至肺底连续扫描。层厚和层矩:横断面常用10MM,在深吸气后屏气状态下扫描,病灶较小可局部用薄层或高分辨率扫描,层厚及层矩(2、3)MM 图像后处理:肺窗取窗宽(1500,2000),窗位(-450,-600),纵膈取窗宽(250,350),窗位(30,50),骨窗取窗宽(1000,1500),窗位(250,350)。

4腹部

扫描体位:常规取仰卧位,双手臂上举过头,身体置于检查床中间。扫描范围:在正位定位像上却得到检查部位和扫描范围。肝胆脾自膈顶向下扫至肝叶下缘;胰腺自膈顶扫至胰腺钩突下缘十二指肠水平段;肾脏自肾上腺区扫至肾下极下缘:肾上腺自膈顶扫至肾门平面;其他部位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扫描范围。

层厚和层矩:肝胆脾腹膜后记腹腔常规用7MM,胰腺及肾脏用5MM,肾上腺及胆囊用3MM,巨大肿块可用10MM,较小病灶局部可用薄层扫描。腹部应在一次屏气下完成扫描。

图像后处理:腹部图像的窗宽和窗位因脏器不同而异,肝脏窗宽(100,150)窗位(45,60);胰腺(250,350)、(35,50);肾脏(250,350)、(35,45);肾上腺(250,350)、(10,45);腹膜及腹膜后窗宽(300,400)、(20,40)。

5盆腔 扫描体位:

仰卧,双手臂上举过头,身体置于检查床中间。扫描范围:

在正位定位像上髂骨嵴水平下至耻骨联合。膀胱扫描应自耻骨联合下缘向上至膀胱顶。

扫描层厚和层矩: 常规7MM,膀胱用3--5MM 图像后处理:

盆腔CT图像窗宽(250,400)、(25,40)。6脊柱 扫描体位:

患者仰卧,身体置于检查床中间。颈椎扫描双手置于身体两侧、下拉;胸腰椎双手上举过头顶。

扫描范围:颈椎从C1--T1,胸椎C7--L1,腰椎T12--S1。扫描层厚和层矩:常规5MM。

图像后处理:软组织窗宽(200,350)、窗位(35,45);骨窗窗宽(1500,200)、窗位(350,500)

7四肢及骨小关节

扫描体位:常规取仰卧或俯卧,身体置于检查床中间。扫描范围:包括上下关节或按照临床要求来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及层矩:骨关节为3MM,长骨、骨盆及肋骨为5MM。

图像后处理:骨窗窗宽(1000,1500)、窗位(250,350);软组织窗宽(200,350)、窗位(35,45).二维、三维图像重组处理

MPR 多平面重组的方法是将一组横断面图像的数据通过后处理使体素重新排列,使其在显示屏上能够按诊断的需要显示任意方向的二维断面图像。显示形式有矢状面、冠状面、斜面和曲面。

CPR 曲面重组是MPR的一种特殊形式,可在一个指定参照平面上,由操作者沿感兴趣器管划一条曲线,并沿该曲线做三维曲面图像重组,从而获得曲面重组的图像。SSD 表面阴影显示法可逼真地显示骨骼系统及增强血管的空间解剖结构,能获得仿生学效果。

MIP 最大密度投影法是按照操作者观察物体的方向作一投影线,以该投影线经过的最大密度体素值作为结果图像的像素值,按照图像的重组结果,低密度的组织结构都被去除。

VRT 容积再现三维成像是采用扫描容积数据的所以体素,并通过计算机的重组直接投影以二维图像的形式显示。

第四章 质控标准

一、正位胸片摄片质量控制标准

(一)诊断要求

能分辨肺野与纵隔,肺野与胸壁,肺野与肩部软组织的层次,肺纹理清晰可见。

(二)体位要求

1、患者面向摄片架直立,前胸紧靠暗盒,身体正中或脊柱正对暗盒中线,暗盒上缘须超出双肩约3 cm。双肩胛骨不与肺部重叠。两肩对称平放,使锁骨成水平位。

2、曝光时嘱患者深吸气后屏住。

(三)摄片要求

1、肩胛骨应投影于肺野之外,双侧锁骨对称放平。

2、普通胸片第1~4胸椎椎体及心影后肋骨应隐约显示。CR、DR胸片上气管、主支气管和心影重叠的肺纹或病灶能清楚显示。

3、胸部投照在胶片两侧正中,肩部软组织影上留3~5cm。

4、普通胸片铅字号码放在右肩部软组织上约2 cm处,正面显示,序列从左至右排列顺序如下:第一行:1)年月日2)左或右3)检查号4)医院名称5)技术员代号;第二行:患者姓名(手写或其它标记方法)。数字摄影要求将检查日期、时间和右侧、检查号和患者姓名、检查部位和名称、以及医院名称和技术员代号分别列于胶片的右上角、左上角、右下角和左下角。

5、技术操作无划痕,无水迹,无指纹,无漏光,无静电阴影。

6.数字图像无IP板或DR探测器等影像设备原因伪影。

(四)密度要求

1.基础灰雾密度值:D≤0.25。2.诊断区域的密度值:D=O.25~2.0。3.空曝射区密度值:D>2.4。

(五)评估要求

1.三级医院:一级片率>40%,废片率<2%。2.二级医院:一级片率> 35%,废片率<3%。3.一级医院:一级片率>30%,废片率<4%。(六)评片标准 1.一级片标准 摄片体位正确:

1)胸部投照在胶片两侧正中,应包括两侧肋骨外缘、两侧肋膈角、肺尖上软组织。

2)肩胛骨应投照于肺野之外,两侧锁骨平行对称。3)肩部软组织影上留3~5 cm;4)投照影像无失真变形。影像密度适当:

1)基础灰雾密度值:D≤0.25。2)诊断区域的密度值:D=O.25~2.0。3)空曝射区密度值:D>2.4。影像层次分明:

1)能清晰分辨肺野、纵隔、胸壁与软组织的层次。2)第1~4胸椎及心影后肋骨应隐约显示。无技术操作缺陷:

1)有关患者检查的相关信息按规定置放和显示。2)无体外伪影。

3)技术操作无划痕,无水迹,无指纹,无漏光,无静电阴影。4)数字图像无IP板或DR探测器等影像设备原因伪影。权重评分≥99分。

2.二级片标准

按一级片标准,80分≤权重评分<99分,但基本不影响诊断。3.三级片标准

按一级片标准,60分≤权重评分<80分,但基本不影响诊断。4.废片标准

权重评分<60分,无法作出放射诊断者。

七、膝关节摄片质量控制标准 诊断要求

1、皮下脂肪、肌肉、骨皮质、骨髓腔、骨小梁、关节间隙等层次分明、对比度满意。

2、病灶显示清晰,诊断明确。体位要求

1、膝关节投照包括前后位和外侧位:膝关节在两侧正中,应包括股骨下段和胫、腓骨上段、髌骨以及周围软组织。

2、前后位片肢体长轴与胶片长轴平行,腓骨头内部与胫骨重叠部分小于腓骨头横径1/2。

3、侧位片股骨内外上髁大部分重叠,腓骨头1/2与胫骨重叠,髌骨基本不与股骨髁重叠。

摄片要求

1、膝关节在胶片两侧正中,包括股骨下段和胫腓骨上段。

2、普通摄片要求号码正面显示(从上到下)患侧外方,排列顺序如下:第一行:(1)年月日(2)左或右(3)检查号(4)医院名称(5)技术员代号;第二行:患者姓名(手写或其它标记方法)。数字摄影要求将检查日期、时间和右侧、检查号和患者姓名、检查部位和名称、以及医院名称和技术员代号分别列于胶片的右上角、左上角、右下角和左下角。凡摄左侧者在图像左侧标识“左”。

3、技术操作无划痕,无水迹,无指纹,无漏光,无静电阴影。

4、数字图像无IP板或DR探测器等影像设备原因的伪影。密度要求

1、基础灰雾密度值:D≤0.25。

2、诊断区域的密度值:D=O.25~2.0。

3、空曝射区密度值:D>2.4。

四、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摄片质量控制标准(成人)

(一)诊断要求

1、腔壁线连续,无气泡,无絮凝,粘膜皱襞显示良好、对比度满意。

2、病灶显示清晰,诊断明确。

(二)体位要求

准确的摄影体位及位置,包括上下左右边缘、部位及感兴趣区的显示。

(三)摄片要求

1、摄片范围从食管至屈氏韧带。

2、普通摄片患者资料中必须包括年月日、检查号、医院名称、患者姓名,不影响诊断区域的显示。数字摄影要求将检查日期和时间和右侧、检查号和患者姓名、检查部位和名称、以及医院名称和医生代号分别列于胶片的右上角、左上角、右下角和左下角。

摄片要求如下(1)食管双重相;

35(2)食管充盈相或粘膜相;(3)仰卧左前斜位胃双重相;

(4)仰卧右前斜位胃双重相;俯卧位胃体、胃窦充盈相;(5)胃底、责门左前斜位双重相;(6)胃底、贲门右前斜位双重相;(7)十二指肠球部和圈充盈相;(8)十二指肠球部双重相;(9)十二指肠球部加压相;

(10)立位或半卧位全胃充盈相。如发现病灶,病灶部位必须包括二个相以上,以便于明确诊断。技术操作无划痕,无水迹,无指纹,无漏光,无静电阴影。数字图像无IP板或DR探测器等影像设备原因伪影。密度要求基础灰雾密度值:D≤0.25。诊断区域的密度值:D=O.25~2.O。空曝射区密度值:D>2.4。数字化设备其曝光剂量符合设备提供商规定的参数范围(提供参照的设备操作手册)。评估要求三级医院:一级片率>40%,废片率<2%。二级医院:一级片率> 35%,废片率<3%。一级医院:一级片率>30%,废片率<4%。评片标准

1.一级片标准(l)摄片体位正确:

1)感兴趣部位投照准确,包括上下左右边缘的显示。2)投照影像无失真变形。

36(2)采用规范的摄片方法: 1)摄片范围从食管至屈氏韧带。

2)患者资料中必须包括年月日、检查号、医院名称、患者姓名,不影响诊断区域的显示。

3)摄片要求检查部位、检查相齐全。

3)如发现病灶,病灶部位必须包括二个相以上,以便于明确诊断。(3)影像密度适当:

1)基础灰雾密度值:D≤0.25。2)诊断区域的密度值:D=O.25~2.O。3)空曝射区密度值:D>2.4。

(4)影像层次分明:腔壁线连续、无气泡、无絮凝、粘膜面结构显示良好、对比度满意。

(5)无技术操作缺陷:

1)有关患者检查的相关信息按规定置放和显示。2)无体外伪影。

3)技术操作无划痕,无水迹,无指纹,无漏光,无静电阴影。4)数字图像无IP板或DR探测器等影像设备原因伪影。(6)权重评分≥99分。2.二级片标准

按一级片标准,80分≤权重评分<99分,但基本不影响诊断。3.三级片标准

按一级片标准,60分≤权重评分<80分,但基本不影响诊断。4.废片标准

权重评分<60分,无法作出放射诊断者。

五、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摄片质量控制标准(儿童)

(一)诊断要求

1.腔壁线连续,无气泡,无絮凝,粘膜皱襞显示良好、对比度满意。2.病灶显示清晰,诊断明确。

(二)体位要求

准确的摄影体位及位置,包括上下左右边缘、部位及感兴趣区的显示。

(三)摄片要求

1.摄片范围从食管至屈氏韧带。

2.普通摄片患者资料中必须包括年月日、检查号、医院名称、患者姓名,不影响诊断区域的显示。

3.摄片要求如下:(1)食管充盈相(2)胃底、胃窦部粘膜相

胃底充盈相

(3)胃底、胃窦部充盈相 胃底粘膜相

(4)十二指肠球部和圈充盈相(5)十二指肠球部和圈粘膜相(6)全胃、十二指肠各段、近段小肠相

1.如发现病灶,病灶部位必须包括二个相以上,以便于明确诊断。2.摄片一律用正片。

3.技术操作无划痕,无水迹,无指纹,无漏光,无静电阴影。4.数字图像无IP板或DR探测器等影像设备原因伪影。

(四)密度要求

1.基础灰雾密度值:D≤0.25。2.诊断区域的密度值:D=O.25~2.0。3.空曝射区密度值:D>2.4。

(五)评估要求

1.三级医院:一级片率> 40%,废片率<2%。2.二级医院:一级片率>35%,废片率<3%。3.一级医院:一级片率> 30%,废片率<4%。

(六)评片标准 1.一级片标准(1)摄片体位正确:

1.感兴趣部位投照准确,包括上下左右边缘的显示。2.投照影像无失真变形。(2)采用规范的摄片方法: 1)摄片范围从食管至屈氏韧带。

2)患者资料中必须包括年月日、检查号、医院名称、患者姓名,不影响诊断区域的显示。

3)摄片要求检查部位、检查相齐全。

4)如发现病灶,病灶部位必须包括二个相以上,以便于明确诊断。(3)影像密度适当:

1)基础灰雾密度值:D≤0.25。2)诊断区域的密度值:D=O.25~2.0。3)空曝射区密度值:D≥2.4。

(4)影像层次分明:腔壁线连续、无气泡、无絮凝、粘膜面结构显示良好、对比度满意。

(5)无技术操作缺陷:

1)有关患者检查的相关信息按规定置放和显示。

2)无体外伪影。

3)技术操作无划痕,无水迹,无指纹,无漏光,无静电阴影。4)数字图像无IP板或DR探测器等影像设备原因伪影。(6)权重评分≥99分。2.二级片标准

按一级片标准,80分≤权重评分<99分,但基本不影响诊断。3.三级片标准

按一级片标准,60分≤权重评分<80分,但基本不影响诊断。4.废片标准

权重评分<60分,无法作出放射诊断者。

六、静脉尿路造影摄片质量控制标准

(一)诊断要求

1.对比剂注入后显影良好,影像对比满意,能分辨肾影轮廓、肾盂、输尿管和膀胱。

2.病灶显示清晰,诊断明确。

(二)体位要求

准确的摄影体位及位置,包括上下左右边缘、部位及感兴趣区的显示。

(三)摄片要求

1.患者资料中必须包括年月日、检查号、医院名称和患者姓名,在腹部右侧正面显示(从上到下),排序如下:(1)年月日(2)右(3)检查号(4)医院名称(5)技术员代号(6)造影时间,还必须包括患者姓名(手写或其它标记方法)。数字摄影要求将检查日期、造影时间和右侧、检查号和患者姓名、检查部位和名称、以及医院名称和技术员代号分别列于胶片的右上角、左上角、右下角和左下角。

2.摄片要求如下

(1)注射对比剂前,全腹部卧位平片1张。

(2)普通剂量静脉尿路造影:注射对比剂后 5~7min、10~15min摄肾区前后位片各1张;30~35min摄减压后全尿路前后位片1张。

(3)大剂量静脉尿路造影:注射后l、3、5、7min摄肾区前后位片各1张,10~15min摄全尿路前后位片1张。

3.必要时,加摄斜位或侧位片(如需明确病灶的部位),或加摄延迟片等(如要明确梗阻的部位和性质)。

1.技术操作无划痕,无水迹,无指纹,无漏光,无静电阴影。2.数字图像无IP板或DR探测器等影像设备原因伪影。

(四)密度要求:

1.基础灰雾密度值:D≤0.25。2.诊断区域的密度值:D=O.25~2.0。3.空曝射区密度值:D≥2.4

(五)评估要求

1.三级医院:一级片率>40%,废片率<2%。2.二级医院:一级片率> 35%,废片率<3%。3.-级医院:一级片率> 30%,废片率<4%。

(六)评片标准 1.一级片标准(1)摄片体位正确:

1)感兴趣部位投照准确,包括上下左右边缘的显示。2)投照影像无失真变形。(2)采用规范的摄片方法:

1)患者资料中必须包括年月日、检查号、医院名称和患者姓名,在腹部右侧正面显示(从上到下),排序如下:①年月日;②右;③检查号;④医院名称;⑤技术员代号;⑥造影时间。还必须包括患者娃名(手写或其它标记方法)。

2)摄片要求如下:①注射对比剂前,常规泌尿系统肾区前后位片l张;②普通剂量静脉尿路造影:注射对比剂后5~7min、10-15min摄肾区前后位片各1张;30~35min摄减压后全尿路前后位片1张;③大剂量静脉尿路造影:注射后1、3、5、7min摄肾区前后位片各l张,10~15min摄全尿路前后位片1张。

3)必要时,加摄斜位或侧位片(如需明确病灶的部位),或加摄延迟片等(如需明确梗阻的部位和性质)。

(3)影像密度适当:

1)基础灰雾密度值:D≤0.25。2)诊断区域的密度值:D=O.25-2.0。3)空曝射区密度值:D≥2.4。

(一)诊断要求

(1)影像层次分明:各部位组织层次分明,病灶显示清晰。(2)无技术操作缺陷:

1)有关患者检查的相关信息按规定置放和显示。2)无体外伪影。

3)技术操作无划痕,无水迹,无指纹,无漏光,无静电阴影。4)数字图像无IP板或DR探测器等影像设备原因伪影。(1)权重评分≥99分。2.二级片标准

按一级片标准,80分≤权重评分<99分,但基本不影响诊断。3.三级片标准

按一级片标准,60分≤权重评分<80分,但基本不影响诊断。4.废片标准

权重评分<60分,无法作出放射诊断者。

七、子宫输卵管造影摄片质量控制标准

(一)诊断要求

1.对比剂注入后显影良好、影像对比满意。2.子宫腔和/或输卵管显示清晰,诊断明确。

(二)体位要求

准确的摄影体位及位置,包括小骨盆上下左右边缘及感兴趣区的显示。

(三)摄片要求

1.患者资料中必须包括年月日、右、检查号、医院名称和患者姓名,排序

如下:(l)年月日(2)右(3)检查号(4)医院名称(5)技术员代号(6)患者姓名(7)检查部位和名称(8)对比剂名称和造影后摄片时间。2.摄片要求如下

注射对比剂前,常规摄盆腔平片一张。

在透视下缓慢注入对比剂至宫腔和/或输卵管显示满意后摄片,必要时加摄斜位或其它位置片。

注射对比剂后20 min左右(含碘水剂)和24hour(碘化油)摄复查片一张。

技术操作无划痕,无水迹,无指纹,无漏光,无静电阴影。数字图像无IP板或DR探测器等影像设备原因伪影。

(四)密度要求

诊断区域的密度值:D=O.15~2.5。

(五)评估要求

1.三级医院:一级片率>40%,废片率<2%。2.二级医院:一级片率>350r4,废片率<3%。3.一级医院:一级片率>30%,废片率<426。

(六)评片标准 1.一级片标准(1)摄片体位正确:

1)感兴趣部位投照准确,包括小骨盆上下左右边缘的显示。2)投照影像无失真变形。(2)采用规范的摄片方法:

1)患者资料中必须包括年月日、检查号、医院名称和患者姓名,排序如下:

①月日;②右;③检查号;④医院名称;⑤技术员代号;⑥患者姓名⑦检查部位和名称⑧对比剂名称和造影后摄片时间。

2)摄片要求如下:①注射对比剂前,常规摄前后位盆腔平片一张。②在透视下缓慢注入对比剂至宫腔和/或输卵管显示满意后摄片,必要时加摄斜位或其它位置片。③注射对比剂后20min左右(含碘水剂)和24hour(碘化油)摄片一张。

46(3)影像密度适当

1)诊断区域的密度值:D=O.15~2.5。

(4)影像层次分明:盆腔层次分明,子宫腔和/或输卵管显示清晰。(5)无技术操作缺陷:

1)有关患者检查的相关信息按规定置放和显示。2)无体外伪影。

3)技术操作无划痕,无水迹,无指纹,无漏光,无静电阴影。4)数字图像无IP板或DR探测器等影像设备原因伪影。(6)权重评分≥99分。1.二级片标准

按一级片标准,80分≤权重评分<99分,但基本不影响诊断。2.三级片标准

按一级片标准,60分≤权重评分<80分,但基本不影响诊断。3.废片标准:

权重评分<60分,无法作出放射诊断者。

八、CT检查摄片质量控制标准

(一)诊断要求

1、各部位组织层次分明;脑部灰质、白质能清晰区分,可分辨出≤

lcm的病灶(不含钙化及出血灶);胸部能区分段支气管、腹部肾上腺清晰可辨、柱神经根可清楚看到。

2、病灶显示清晰,诊断明确。(1)体位要求

准确的摄影体位和视野大小,包括上下左右边缘、部位及感兴趣区的显示。(2)部位:

脑部:视野20~25 cm,层数≥9。胸部:视野30~50 cm,层数≥15。腹部:视野30~50cm,层数≥12。

脊柱:视野≤20cm,层数≥3(1个椎间盘)或≥4(1个椎体),颈椎扫描4个椎间盘,胸、腰椎扫描3个椎间盘。

(3)平扫发现病灶,应加扫增强(或报告建议),以及测量病灶大小和增强前后CT值,必要时加扫薄层,或16排以上高档CT应加薄层重建显示病变。如疑颅脑外伤或鞍区病变应观察骨窗。

(二)摄片要求

1.患者资料中必须包括年月日小时分秒、检查号、医院名称、患者姓名、窗宽和窗位、检查序列、扫描kV、mA等。各部位的图像显示具有全科室统一的窗位窗宽要求。脊柱、颅脑外伤或鞍区病变加摄骨窗,肺窗纵隔窗分开拍摄。

摄片要求如下:

1.摄片应满足临床医生阅片需要,确保清晰显示病变部位。2.技术操作无划痕,无水迹,无指纹,无漏光,无静电阴影。3.数字图像无扫描球管或探测器等影像设备原因伪影。

(三)密度要求

1.基础灰雾密度值:D=O.16~0.25。2.空曝射区密度值:D≥2.O。

在窗位/窗宽=-500/1500时无明显噪声或伪影,水的CT值在-5与+10之间。

评估要求

1.三级医院:一级片率>40%,废片率<2%。2.二级医院:一级片率> 35%,废片率<3%。3.一级医院:一级片率> 30%,废片率<4%。评片标准 一级片标准 摄片体位正确:

1)感兴趣部位投照准确,包括上下左右边缘的显示。2)影像无失真变形。采用规范的技术操作:

1)患者资料中必须包括年月日小时分秒、检查号、医院名称、患者姓名、窗宽和窗位、检查序列、扫描kV、mA等。

各部位的图像显示具有全科室统一的窗位窗宽要求。脊柱、颅脑外伤或鞍区病变加摄骨窗,肺窗纵隔窗分开拍摄。

2)摄片要求如下:

摄片应满足临床医生阅片需要,确保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影像密度适当:

3)基础灰雾密度值:D=O.16r__i0.25。4)空曝射区密度值:D≥2.0。

5)在窗位/窗宽=-500/1500时无明显噪声或伪影,水的CT值在一5与+10之间。

(1)影像层次分明:脑部灰质、白质能清晰区分,可分辨出≤lcm的病灶(不含钙化及出血灶);胸部能区分段支气管、腹部肾上腺清晰可辨、脊柱神经根可清楚看到。

无技术操作缺陷:

1)有关患者的相关信息按规定置放和显示。2)无体外伪影;无呼吸运动伪影。

3)技术操作无划痕,无水迹,无指纹,无漏光,无静电阴影。4)数字图像无扫描球管或探测器等影像设备原因伪影。权重评分≥99分。

第二篇:放射科相关制度样本

放射科相关制度样本

影像(放射)科技术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一,优质X线影像标准 优质影像的评价标准为: 1.适当的影像密度:包含组织背景密度和组织影像密度.背景密度是指完全感光的最大密度Dmax和未感光或极少感光区的最小密度Dmin;其标准为:Dmax≥2.4,Dmin<0.25.人体组织影像密度标准因各部位体位不同而异.2.组织影像层次分明,有良好的清晰对比度:骨骼能辨别骨皮质,骨小梁,肌肉,关节腔的层次;腹部能分辨肾脏,腰大肌,腹壁脂肪线;胸部能分辨肺野与纵膈,肺野与胸壁,外带肺纹结构的层次;脊柱能分辨椎体与软组织,椎体的各组成部分,骨小梁可见;头部能分辨颅板和颅腔,颅腔和岩部,颅腔与窦腔的层次.3.摄影体位正确:摄影体位正确的标志就是欲摄的部位在影像上孤立显示或有极少的其他结构重叠影,即使有重叠,但也能清晰地分辨出其轮廓.所见结构影像没有严重失真.4.无技术操作缺陷:X线,日期号码排列成线;左右标号明确;号码不与被摄体重叠.无遮线器边影和体外伪影;无划片,污片,粘片,指纹,漏光,屏斑等阴影.凡具备以上四条,方可评价为优质X线影像.二,X线影像密度的影响因素和控制

人体X线摄影所得的影像是通过不同的密度差而成像的.适当的密度可以显示出人体不同组织结构的轮廓,形成良好组织对比层次,显示出正常组织和病灶间的不同影像密度,形态和范围.因而X线影像密度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极为重要.X线影像密度的质量控制技术就是掌握诸多影响因素的程度和规律,从而达到相关因素改变时影像密度保持不变.1.X线影像密度的影响因素(1)电源条件;(2)X线机;(3)暗室条件,包括: ①安全灯的安全性;②胶片;③增感屏;④显影液;⑤冲洗方式;⑥显影时间和温度的匹配;⑦患者年龄,性别,体型的差异;⑧病理:高密度增生性病变,低密度稀疏性病变的差异.2.X线影像密度的控制

(1)影像灰雾的控制:灰雾度直接影响影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影像密度控制首先着眼于灰雾度控制的达标(DO<0.25).(2)胶片感光性能的控制:不同牌型号和乳剂批号的胶片感光性能有明显差异,胶片感光性能主要指标有:感光度(比感度),平均斜率(反差),宽容度,最大密度,灰雾度.(3)显影温度和显影时间匹配的控制: ①胶片在显影液中应定温定时,若显影温度过高或显影时间过长均可增大灰雾度和影像黑度,丧失清晰对比;②若显影温度过低或显影时间不足,则背景密度不能达标,组织影像过白也要丧失对比,甚至废片.(4)增感屏与胶片匹配的控制.(5)洗片机冲洗影像密度的控制:在一定的显影液中,当确定显影温度和时间的匹配后,所取得的正确摄影曝光条件在今后的冲洗加工中具有相当的可靠性的影像密度的稳定性.这样避免了人工冲洗时凭视觉来决定显影时间从而对影像密度产生误差,同时也避免了划片,污片,水渍等缺点.(6)冲洗机维护和保养质控:衡量冲洗机的性能,归结起来是:恒温,定时,不卡片.恒温标准是显影温度±0.3℃.定时标准是标定时间±5%.不卡片是指在冲洗运行中无机械性原因的卡片.要保证质量取决于: ①冲洗机本身的质量;②对冲洗机是否实施了良好的维护保养.使用中应采取的保养内容为: a.每日清洁冲洗机外表和送片托盘.正式冲洗片前先用清洁片试冲洗看有无异常,若有划痕应清洗输片滚轴.b.更换显,定影液时应清洗显,定影和水洗液槽;用柔软布清洗显影,定影输片轴架上的滚轴,检查滚轴上的弹簧.水槽内沉积物洗不净时可使用次氯酸纳(漂白粉)15ml,在槽内注满水,开机30分钟,排干后再用清水冲洗.若水藻太多时,可适当增加漂白粉.此法既可清洗水槽,同时可冲洗管道.c.配制显,定影液时严防配液外溅腐蚀机器部件,同时严防定影液混入显影液中.(7)胶片处理质量室内控制标准见下表 附表: 胶片处理质量室内控制标准 项目 建议标准 检测 最低检 测频率

胶片,药液储存

无辐射线影响;温度18℃±2℃;湿度50%±10% 温度,湿度计 季

暗室条件

清洁通风良好;温度21℃±3℃;湿度50%±10% 温度,湿度计 天

暗室灰雾度

全暗化不漏光;安全灯灰雾△DO<0.05(安全灯照射5分钟与不照之比)安全灯测试 半年 显影温度

手工冲洗18~20℃±0.5℃机器冲洗32~35℃±0.3℃ 温度计 天

显影时间 标定时间±5%(例如手工冲洗5分±0.25分;机洗25秒±1.25秒)秒表计时 月

影像密度

①铝梯胸部条件曝光:Dmax≥2.4, D12minA1=1.1±0.1;D48minA10.3 Dmax0.03 ①目测计时

②HT-2试液滴定测△D ③ST-1试液滴定测△D 胶片感光性能(双面曝光高温冲洗)本底灰雾DO≤0.15 最大密度Dmax≥2.6平均斜率G≥2.0

Bootsrap法测定感光曲线 胶片牌型号更换时 胶片感光性能比较 比较的胶片: DmaxD48minAl D12minAl 用铝梯以相同的胸部摄影KVP以2等级改变MAS分次曝光比较的胶片.测定每级MAS的完全感光区(Dmax);12minA1;48minA1三点密度值,在同一坐标纸上画出三条曲线,以等密度的关系进行比较.胶片牌型号更换时

影像(放射)科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本单位对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的管理,促进射线装置的安全应用,保障人体健康,保护环境,特制定本放射防护规章制度.1,设立专(兼)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2,对本单位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负责,并依法对其造成的放射性危害承担责任.3,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和防护知识教育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4,严格按照国家关于个人剂量监测和健康管理的规定,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5,对本单位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状况进行评估,发现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进行整改.6,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需要终止时,应当事先对本单位的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废物进行清理登记,并依法实施退役,不得留有安全隐患.7,使用射线装置的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其入口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安全和防护标准的要求,设置安全和防护设施以及必要的防护安全联锁,报警装置或者工作信号.8,射线装置的使用场所,应当具有防止误操作,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意外照射的安全措施.9,射线装置应当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放射源上能够设置放射性标识的,应当一并设置.10,应当依据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和国家标准,制定与本单位从事的诊疗项目相适应的质量保证方案,遵守质量保证监测规范,按照医疗照射正当化和辐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并事先告知患者和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潜在影响.11,发生放射事故后,必须及时采取妥善措施,积极配合监督部门进行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减少和控控制事故的危害和影响.***医院 *年*月*日

放射事故应急预案

为加强放射事故的管理,及时有效处理放射事故,减轻事故造成的后果,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放射事故应急预案如下: 一.应急组织机构

1.医院放射防护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分别负责应急总指挥,应急操作指挥,通讯负责人.2.事故现场指挥小组: 由***,***,***组成,按应急指挥中心指令进行现场指挥,随时向医院放射防护领导小组汇报情况和提出建议.3.医院放射防护小组: 由放射工作人员组成,配合医院放射防护领导小组进行先期工作.二.应急行动

(一)为保证放射工作人员和患者的身体健康,对放射工作场所实行射线定时监测.(二)发生射线泄漏时: 1,当班放射工作人员应立即关断电源消除X射线,并向医院放射防护领导小组组长报告情况.2,医院放射防护领导小组组长接到当班放射工作人员报警要问明情况,核实后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相关人员,采取应急措施,并向公安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环境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报告.3,如果发生人体受超剂量照射事故时,应当迅速安排人员接受医学检查或者在指定的医疗机构救治,同时对危险源采取应急安全处理措施.4,立即撤离有关工作人员,封锁现场,切断一切可能扩大污染范围的环节.5,对可能受放射损伤的人员,立即采取暂时隔离和应急救援措施,在采取有效个人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组织人员彻底清除污染并根据需要实施其他医学救治及处理措施.(三)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事故时,应立即向有关部门上报;事故单位应当保护好现场,并认真配合公安机关,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侦破.******医院 *年*月*日

放射科影像诊断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节

按照卫生部《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管理规定》,制定质量保证方案及质量管理目标和实施细节.一,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提高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获得最佳检查图象质量,减少放射剂量,为临床诊断提供正确依据,达到代价—危害—利益三方面的最佳优比.1,提高各级影像专业技术水平;2,改善影像科各专业人员间的关系,全面进行质量管理;3,建立各种设备,各项指标的标准化和评价方式,为影像学的发展作出更客观,正确的决策;4,通过代价—危害—利益分析,以经营的观点管理放射科.二,放射科“X射线防护与诊断质量保证管理小组”(下称管理小组)负责制定质量保证管理制度和实施细节,负责科室质量控制和日常管理工作.人员组成: 组长: 成员: 三,管理小组以以下的法规和文件为依据和准则,进行质量控制管理和放射防护工作,计有《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管理规定》;《放射科管理和技术规程》;《X射线诊断中受检者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儿童X射线放射诊断卫生防护标准》;《育龄妇女和孕妇的X线检查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以及省卫生厅为执行贯彻以上法规而做出的有关规定和实施细节,同时要认真执行医院的有关规定.四,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影像诊断质量保证,减少差错的重要环节.卫生部医政司编撰的《放射科管理和技术规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必须严格认真执行.管理小组要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并经常监督检查执行情况.结合本科具体情况,制定了《关于与岗位责任和首诊负责制等有关规定的实施细节》

五,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放射科拍摄的X射线影像诊断片,诊断报告由主治以上的医师审核签发.六,坚持集体读片和会诊制度.每天早晨上班后集体读片.工作中遇到疑难病例要主动请上级医师或其它医师进行会诊.凡是要求会诊的医师必须首先介绍患者临床有关资料和其照片上的各种影像征象,并提出自己的初步意见.参加会诊的医师必须认真负责地阅读片,对所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诊断意见,首诊医师综合分析会诊意见后写出诊断报告,并由参加会诊的上级医师审核签发.七,从事放射诊断不满三年的住院医师的诊断报告要经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在值班中遇紧急的疑难病例应及时要求上级医师回科会诊,或报告科主任.凡被要求参加会诊的同志均须无条件迅速回科会诊.八,凡是透视发现有异常X线改变的患者都必须摄片(复查病例或有旧片的例外)临床高度怀疑消化道穿孔的病例,经透视未发现游离气体,应叫患者变换几次体位后摄包括双膈肌的立位腹平片,凡是怀疑肠梗阻的患者要拍摄全腹立位和卧位各一张.立位片要包双膈肌,卧位片包盆腔.胸部正位片(除观察肋骨外)一律用高Kv摄片(固定用125Kv),不用高Kv的照片不能评为甲等片.原则上怀疑胸部病变的均要照胸部正侧位片,特别是肿块性病变,肺门区病变,纵隔处病变及心后方等处的病变,一定要照胸部侧位片,以确定病变部位和形态.外伤的要照全胸正斜位片,做胸部CT检查前一定要摄全胸正侧位片.九,认真执行《病例随诊制度》,病例随诊制度是检查诊断质量,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水平,积累科研教学资料的一项重要措施.科内设有专门登记本,每月下旬派医师去病房和病案室查阅病历,核对影像诊断与手术病理及最后诊断进行登记.每月第四个星期四向科内通报随诊情况,并进行回顾性读片,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十,认真书写诊断报告书.诊断报告书是放射科的最重要的医疗文件;是放射科工作成果的表现形式;亦是反映诊断水平高低的最终表现.报告书写要规范化,要按卫生部编撰的《放射科管理和技术规程》中规定的“诊断报告的书写要求和格式”来书写诊断报告.1.读片室内要保持安静,不准在室内谈天说地,室内光线不宜过强.严禁不用观片灯,在走道或不宜观片的地方随便看片,以免发生错误.读片时首先要认真查对片号,日期,投照部位及左右是否与申请单及片袋上完全一致.有旧片的要与旧片作比较.2.书写报告时,有异常表现的要重点描写.病变描述要真实地反映观察的过程.对异常征象应描述其部位,大小,形状,密度,边缘,数目及其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或与正常组织的移行带等.亦应描述有鉴别意义的阴性所见,描述应尽量使用医学用语.复诊病例对诊断明确的,要指明病变演变情况,诊断不明确的通过随诊观察,可提出新的诊断,但应论述提出新诊断的依据.十一,放射诊断的思维方法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首先对每个病灶一一进行分析,确定其病理性质.2.将全部病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意见.一般的诊断原则是将所有的影象所见用一个疾病去解释,实在解释不通时,才用两个疾病去解释.3.影像诊断意见与临床症状及临床诊断比较,不符合者应重复读片及诊断分析.在读片时一定要认真阅读申请单,参考各种临床资料和检查,必要时要亲自检查患者,询问并补充病史.放射检查只是很多临床检查的一种,如果不参考其他检查的结果,就要犯片面性的错误.参考临床症状就可能否定或肯定一些疾病,从而缩小诊断范围.如果放射诊断与临床表现和诊断不一致,或差别很大,就要重新审查X线所见或诊断意见是否正确,必要时重复X线检查,如果X线检查正确无误,应主动与临床联系,与临床医师会诊,以明确诊断.要求诊断符合率达80%.达不到者按《职位说明书》考核标准予以扣分.4.X线的诊断与临床所见和诊断基本相符者,可作出诊断意见.诊断意见用简单的概括语句表达,其内容包括:X线检查方法,重要X线所见,病理基础和可能疾病.5.因急腹症患者在不同时段X线征象可有明显变化,诊断医师应在透视或照片检查“阴性”的病人诊断书上写明检查时间.十二,每季度,质控小组负责随机抽查20份照片,按《放射科报告质量要求及评分标准》对照片质量进行评定,规范诊断报告书写,对诊断质量进行评定,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医师,评定结果作为专业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废片,错,漏,误诊与年终考核挂钩.十三,摄片技术,照片质量是X线诊断质量控制的极为重要一环,也是作好受检人员防护工作的重要一环.影像操作人员应注重业务学习,技术研讨,改进技术提高照片质量.1.评片制度是保证和提高照片质量的重要措施,每天上午读片时评片一次,全体放射人员都必须参加.实事求是认真评出各人照片等级,作为技术考核依据.对废片要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作好记录.为了能准确掌握标准,应定期组织学习《X线影片质量标准》人手一册,要达到甲片率等于或大于40%,废片率等于或小于2%.达不到标准者按考核标准扣分.2.要求摄片要仔细认真,摄片要作到三查十对: [1]查申请单,核对姓名,病历号,X线号,摄片部位和位置.[2]查患者,核对检查部位和脏器,胶片尺寸,照片范围.[3]查摄影条件,核对电源电压,台次,程序,焦点和摄影参数(如Kv,MAs等).凡是复查照片的,应参考原照片及各种摄影条件.3.摄胸片和腹部平片训练患者呼吸屏气方法.4.检查完毕要认真填好各种记录,整理好申请单,照片和片袋,应严格核对三者的日期,X线号部位是否完全相同,发现不符要立刻纠正.同一病人,同一天,同一部位第二次照片时应在X线片上标明是第二次照片.5.为了减少因取报告时间问题上的无谓纠纷,技术人员必须在申请单上写上照片时间,并及时把片送到暗室冲洗.6.为了缩短危重病人在放射科停留时间和减少搬动病人,凡是走绿色通道的危重病人,实行首接诊和首机负责制.即不管患者要照多少部位,均由首先接诊的技师在同一部机上完成,检查完后即刻交暗室冲洗,并将冲好的照片交给医师写结果,后把结果交给陪送医护人员或陪人.十四,采用专机负责制与定期轮换相结合的制度,以利于专业技术的相对稳定,保证质量和培养人才,同时也有利于机器的清洁,保养和维护.1.每周五下午为机器表面清洁和保养时间,各人都要做好所操作机器的清洁卫生工作.工作中发现机器故障应报告科主任,并记录故障情况及时填写维修申请单.2.在使用前,必须熟悉该机性能,操作方法和规程,以及适合该机的摄影参数.每台机应有相应的各种摄片参数表.不熟悉操作规程的,不能单独操作该台机器.十五,暗室工作的规范化是稳定和提高照片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暗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暗室的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1.暗室人员负责装片,冲片,配制显定影药水和一般机器保养,负责冲片机的每周一次的清洁和保养.每周六定为机器保养时间,保养人员必须了解机器的基本结构,熟悉各部件的装卸方法,能排除简单故障.2.严格执行暗室工作制度,严防胶片暴光.装完胶片后要及时盖上储片箱的内外盒盖.不准随便开暗室白光灯,确有需要开灯,必须确定胶片是否处于绝对安全.因违反操作规程造成胶片暴光的,按差错事故处理.3.必须熟悉掌握冲片机的操作方法,熟悉机器各项技术指标和性能,才能正确使用机器,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导致机器损坏或胶片报废,根据情节和损害程度按有关差错事故标准处理.4.暗盒要保持清洁.及时装片,禁止打开暗盒,将增感屏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禁止用手触摸增感屏,增感屏需绝对无污染(如纸屑,毛发,纤维,指纹,蚊虫等),如发现有污染,应及时用无水洒精棉球清洁.5.暗室工作人员应尽量按照照片时间先后,归袋交给医师写报告前,必须核对申请单,片袋上的X光号,日期,投照部位是否与胶片上的完全相同,如照片上无日期,号码,左右的应于补上.十六,做特殊造影时,必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好处理抢救过敏及毒性反应的一切准备工作.特别是CT室工作人员思想上必须树立一个意念:任何一个使用造影剂的病人都有发生副反应的可能.1.造影前常规作碘过敏试验.方法是静脉注射30%泛影葡胺或优维显1ml,然后观察15分钟,看病人有无过敏反应.2.造影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或在造影剂中加进10mg地塞米松,以减少副反应.3.护士负责检查药品,快要过期的药品要及时更换,检查器械消毒有效期及氧气有无耗尽.十七,X线机房内备有病人用防护用品,执行各种防护规程,做好患者的防护工作.十八,登记室人应严格执行登记室工作制度和借片制度,认真编写X线号,防止错号重号, X线号印在病人病历本上,以便以后查找旧片.要及时将旧片归档,严防归错档.预约造影时,一定要向病人或其家属解释清楚注意事项.一、总则

根据国家《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及《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要求,在一旦发生放射诊疗事件时,能迅速采取必要和有效的应急响应行动,保护工作人员及公众及环境的安全,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建立放射事件应急处理机构。

三、放射性事故应急救援应遵循的原则:

(一)迅速报告原则;

(二)主动抢救原则;

(三)生命第一的原则;

(四)科学施救,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扩大的原则;

(五)保护现场,收集证据的原则。

四、放射性事故应急处理程序:

(一)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通知同工作场所的工作人员离开,并及时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二)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召集专业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制定事故处理方案;

(三)事故处理必须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在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和卫生防护人员的参与下进行。未取得防护检测人员的允许不得进入事故区

(四)各种事故处理以后,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事故发生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凡严重或重大的事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0

电离辐射的广泛应用和核能的发展,对促进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核能是一种较“清洁”的能源,自伦琴发现x线以来,核工业保持较好的安全记录。但实践表明,核事故的发生仍不能完全避免。核事故发生的概率虽很低,但发生突然,有时后果严重,涉及范围广,受累人数多,可产生较大的社会和心理影响,远期效应的观察和评估费时较长。因而核事故应急救援所需人力、物力往往较大,必须坚持预防为主,把事故的发生减少到最小,做到有备无患。

放射事故和核事故应急响应是整个应急急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不同类型、不同程度事故进行报告登记、现场调查与处理、资料整理与分析、鉴别诊断与急救原则,保证广大从业人员和公众的安全与健康;对辐射照射的后果进行医学观察与评价;对有关人员及公众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使其对电离辐射的作用特点、作用、危害及防护措施等,有科学的正确认识。

一、报告登记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事故管理规定》国家对放射事故实行分级管理和报告、立案制

2度的原则,必须在24h内对初步确诊的3级放射事故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公安部门。级以下的事故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公安部门。

2.3级事故以口头方式报告时,必须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受累人数、当地处理、患者的严重程度。并报告通讯地址、邮编、电话号码、传真号及主要联系人的手机号码。

3.放射事故的报告按统一制定的“申国卫生监督统计报表”和“事故卫生监督监测年报表”格式报告。

4.报告内容

(1)事故单位和人员的事故报告。

(2)调查事故的证明材料和取证资料。

(3)处理事故的技术资料。

(4)事故的危害影响评价。

(5)受辐射人员的健康检查和疾病治疗有关资料。

(6)填写“放射事故报告表”、“放射事故阶段报告”、“放射事件登记”。

二、调查与处理

1.接到报告后有关人员应迅速到达事故现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领导及相关专业人员应携带与处理事故有关的应急器材,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

2.确定事故性质,是放射事故还是核事故,是哪一级事故,受辐射人员的基本情况;目前人员的身体损伤程度等,并采取相应措施。

3.为保证放射事故和核事故应急工作人员健康安全,要对应急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应通过直读式剂量计了解自己的累积剂量。

4.对事故区内参与抢救和执行任务的有可能遭受大剂量辐射人员,应配备报警式个人剂量计;对可能遭受严重放射性污染人员,应间隔地持续监测他们体表和眼袋的污染水平,以防止烧伤,根据实际需要应急工作人员应佩戴两个量程的个人剂量计。应急工作人员中应有专门剂量监测人员。

5.对突发的大型3级核事故救助人员和广大居民应尽快服用稳定性化合物如碘化或碘酸钾,以减少甲状腺损伤。

6.对2级以下丢源事故应尽快组织当地辐射防护人员查找丢失放射源。并根据辐射源强度和受辐射人员的多少,逐级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和公安部门。

7.凡接触放射源的人群都必须进行剂量估算和医学检查。8.对辐照装置发生卡源、误人辐射室等事故的单位,应立即停止工作,组织核物理、防护专家参与事故处理的全过程。并对受辐射人员立刻送医院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外周血象、淋巴细胞镜下核计数、受辐射剂量较大的做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分析,并估算剂量。

三、资料整理与分析

当核辐射事故发生时,应合理、可靠地估算出人员受辐射剂量。事故剂量估计目的和意义在于:查明事故受辐射者的辐射剂量是否越过剂量当量限值,若越过这个限值,是否给予相应的医学处理,根据受辐射剂量,预计可能出现的效应和病情程度,为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总结事故的经验教训,为减少和防止事故发生,提高处理事故的能力。

1.一般核事故 按照ICRP第28号出版物“对应急和事故受辐射工作人员处理原则和一般程度”,对事故外辐射个人剂量进行估算时,视受辐射剂量的大小,一般分为3个级别。当受辐射剂量较低时,可大大简化剂量估算的程序;只有当剂量有可能超过年剂量当量的5倍以上时,方有启动3个程序阶段的必要。

(1)第1阶段(辐射后0~6h)①收回并处理事故受辐射人员和在场者的全部个人剂量计。

②检查并登记事故现场附近的固定或记录仪表的资料。

③若末佩戴个人剂量计,应尽快收集可供测量的事故剂量的样品,如生物样品、人体佩戴物、事故现场的材料。

④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和受辐射条件,应详细地听取事故受辐射者和在场者的叙述,并模拟事故受辐射条件。

⑤作出初步剂量估算,对人员受辐射均匀程度和大剂量局部照射的部位作初步评价。

⑥事故调查中,应详细记录,必要时录音和拍照,事故现场要尽量加以保护,以便索取剂量估计的有关证据。

(2)第2阶段(7~71h)①进一步分析第1阶段调查的资料和全部剂量资料,对尚不够清楚、遗漏或有矛盾之处进行复查,必要时作事故模拟。

②有条件时进行事故后测量。

③比较物理剂量、生物剂量和临床表现是否大致相符,对不均匀照射的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剂量范围最好能给出造血干细胞活存份额计数等效剂量的初步结果。

④给出局部受到大剂量照射的资料,并密切注意受辐射的皮肤反应。

⑤对物理剂量的初步报告作必要的修正,并给出再评价剂量水平和初步的剂量分布资料。

(3)第3阶段(受辐射72h以后)①比较物理剂量与染色体畸变的分析,淋巴细胞微核分析,生物化学指示剂分析,血象变化等所估计的剂量,以及临床表现进行对照分析。②有必要时进一步作事故模拟测量。

③对人体模型的剂量测量进行处理和分析。将第2阶段的剂量报告与人体模型剂量结果进行比较,必要时应复核和复测。

④给出受辐射者的最终报告,其中包括体内剂量分布、主要器官的平均吸收剂量、有效剂量当量,造血干细胞活存计数等效剂量等,还应给出事故现场的详细报告。

⑤结合物理剂量工作,对剂量估算的可靠性进行评估。

2.大型事故 迅速查明事故性持、释放途径、释放出放射性核素的活度和组分等,按预先制定的程序计算,应在2~4h内上报环境剂量的初步结果。

(1)迅速按应急计划开展事故原因、外环境辐射水平监测。

①根据各种监测结果,对初步剂量报告进行修正,并在24h内提出可靠剂量报告和对未来剂量变化的预测。

②释放终止前,应继续不断地修正剂量报告。

③分类诊断的物理剂量工作。

④迸人事故现场工作人员应佩戴个人剂量计,剂量测度人员要对现场进行剂量监测。

(2)离开事故现场的人员应逐一询问受辐射情况,进行污染测量,收回个人剂量计并及时测量。对未佩戴个人剂量计和虽己佩戴但剂量已超过其量程的人员,应按工作环境的操作情况

估计剂量。尽量收集可供剂量测量的现场物品和随身携带的样品,登记、保存并及时测量。①事故后的物理测量工作。

②医疗救治部门收治的患者可以参照一般核事故的救治程序进行剂量估计。

③事故后的物理测量工作。

④继续做好环境剂量监测,必要时可扩大测量范围和内容。

(3)为事故现场内外的放射性污染提供剂量资料。

①收集环境资料和可供剂量测量的物品,以便对工作人员和公众成员受辐射剂量进行估算。

②对事故现场内、外的工作人员和公众给出个人剂量和集体剂量当量进行估计。

3.事故受辐射条件的确定 根据事故的来源,可以确定内照射、外照射或两者兼有的照射,电离辐射的种类也要查清,在进行外照射事故个人剂量估计时应掌握以下有关资料。

(1)辐射场的性质。

(2)人员受辐射条件。

(3)受辐射的几何条件,包括受辐射者离源的距离、体位姿态、人员活动情况、周围转物体的屏蔽散射等。

(4)人体受辐射的方式,应区分是全身或局部,均匀或非均匀,一次或分次,大剂量、高剂量率急性照射,小剂量、低剂量率慢性照射等。

(5)受辐射时间,一般应根据受辐射情况严重程度,询问受辐射者或查看仪器上的时间记录,或询问一起工作受辐射剂量较小者,在辐射事故剂量估计时间性非常重要,要尽量做到准确。4.诊断 急性放射病一般是指短时间内大剂量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诊断并不困难。鉴别诊断问题较大,首先全身性疾病的所有症状都会出现,特别是急性放射病分度较困难,一般临床上将急性放射病分为3型、4期,即骨髓型、肠型和脑型,其病程一般分为初期、假愈期、极期和恢复期4个阶段。

(1)损伤时间短暂,病情发展延续:人体受到照射后,可出现消化道及神经系统症状,以后虽终止照射,但病情并不因此而终止。其病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受辐射射条件(如剂量大小、剂量年、均匀度)、患者的状况(如年龄、健康情况、辐射放出性)以及治疗措施是否及时和得当等因素的影响。

(2)病理变化广泛,病情发展复杂:除有屏蔽或局部损伤为主者外,急性放射病累及各个系统、器官及组织,不同照射剂量可以某系统的损伤为突出表现。例如骨髓型者以造血系统损伤为主。初期外周血白细胞增高,但很快下降。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则说明受辐射剂量较大,患者预后不良。

(3)病情的时相经过或阶段性:人体受辐射后,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均表现为明确时相性经过。骨髓型时相性,一般可以分为初期、假愈期、极期和恢复期,中度以上骨髓型如治疗措施不当或不及时,可以致死。随着照射剂量增大,阶段性就逐渐不明显。肠型放射症状不如骨髓型明显,而脑型则各期之间水平交叉,后期急转直下。

(4)放射敏感组织主导病程经过:人体受辐射后,症状出现早晚和严重程度与组织器官、细胞的放射能量性有关。由于组织细胞能量性不同,其损伤变化在临床的表现上起很大作用。如骨髓型放射病中因造血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出血性感染和代谢紊乱等为其主要临床症状。肠型放射病中则以严重胃肠损伤和电解质紊乱的临床表现为主。

(5)所有急性辐射损伤处理应遵循的原则:①采集受辐射后病史估算受辐射物理剂量;②根据受辐射剂量结合临床表现,判断病,清;③根据体表的反应推测受辐射剂量;④根据受辐射后血液变化估计剂量,判断病情。

5.治疗原则 狠抓早期,兼顾极期。

(1)早期一般主要是采用对症治疗,加强护理,主要如下: ①早期应用抗辐射药物;②早期争取改善微循环和改善造血微循环的一些措施;③对受辐射剂量超过一定剂量范围的应尽早准备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改变病程。

(2)对症综合治疗: ①抗感染的原则和措施;②抗出血原则和措施;③供给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并防治并发症;④分阶段治疗。

6鉴别诊断 放射病鉴别诊断并不难,一般要有照射史。因照射而引起的所有全身症状都应归于放射病范围,不再考虑各系统的病变情况而分别诊断。但急性皮肤放射损伤早期临床改变与一般烧伤及某些皮肤变化相似,应加以鉴别。

参考资料:http://各类应急预案

第三篇:放射科制度

医学放射科工作制度

1、定期讨论在贯彻医院(医学影像方面)的质量方针和落实质量目标、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文件。

2、各项X线检查,凭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进行检查。急诊病人随到随检即时报告。各种特殊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

3、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患者识别规范、查对程序和技术操作常规,并要了解病情。

4、建立与完善医学影像操作常规与图像质量控制标准,重要摄片,由医师和技术员共同确定投照部位及技术。特检摄片和重要摄片,待观察湿片合格后方嘱病人离开。建立病人确认程序,确保检查正确无误,保障病人安全。

5、重危或做特殊造影的病人,必要时应由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对不宜搬动的病人应到床旁检查,要确认病人造影剂过敏史。

6、按规定的时限,由执业医师按规范书写诊断报告,X线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实行集体阅片的制度。进修或实习医师应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工作,不得独立执业。

7、X线是医院工作的原始记录,对医疗、教学、科研都有重要作用。全部X线照片都应由放射科登记、归档、统一保管。借阅照片要填写借片单,并有经治医师签名负责。院外借片,除经医务科批准外,应有一定手续,以保证归还。

8、每天由上级医师主持的集体读片制,确保诊断质量,经常研究诊断和投照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9、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实做好操作人员及患者的放射防护工作,保护患者的隐私。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要妥善安排休假。

10、注意用电安全,严防差错事故。X线机应指定专人保养,定期进行检修。

放射科值班及值班室管理制度

1、值班者负责病人检查及诊断全过程

2、设备出现故障应报告科主任

3、如遇重大事故应请示科主任

4、对夜间疑难病例可写临时诊断报告,耐心仔细给病人家属解释,待第二天集体阅片后换正式报告(嘱病人9:00以前)

5、注意门窗,做好安全防盗工作

6、打扫检查病人留下的污物。

7、保持值班室清洁卫生

8、严禁带熟人朋友到值班室聊天玩耍

9、每周五早上下班前换值班室被套、床单等

10、按岗位责任做好每件工作,接班者未到,未签字认可,交班者不许下班,如未交接清楚下班者,按擅自离岗处理。

放射科交接班制度

1、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1:30,下午6:00,节假日、双休日为上午8:00,下午 6:00。

2、人员:主班医师与各岗位医技人员,夜班与各岗位人员。

3、交接内容:

1)、本科所有设备、物品 2)、重要设备运行情况

3)、待处理的病人及其他工作情况

4)、照片底数、废片记录及当日各种记录完整情况 5)、当日其它特殊情况。

4、形式:当面交班,并在规定的记录本上签名

5、接班迟到处罚50元,交班者等候交接清楚后方能下班节假日、双休日交接班互相监督,如中途漏交接,以第一次未交接开始逐一追究责任。

放射科目标管理责任制度

1、患者到放射科检查需先登记、编号。特殊检查病人要先预约。

2、危重病人、老人、儿童、残疾病人优先检查。

3、机器专人使用、专人保养,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机器,如有故障及时上报修理科。

4、暗室专人操作管理严格按操作规定工作。

5、增强扫描及特殊照影病人必须做碘过敏试验,做到一人一针,严禁重复使用。

6、抢救药品必须齐全,随时做好抢救工作。

7、严格掌握投照技术及胶片质量管理,做到每周一至二次阅片。

8、必须做到诊断准确无误、快速。与临床医师沟通,特病例要追踪.每天早上集体阅片。

9、登记、记帐要严格执行登记、记帐工作制度。

10、放射科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射线防护知识。

11、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12、病人做检查时工作人员必须做到,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

13、放射科工作必须满足临床要求。

14、放射科物品专人保管。

放射科阅片制度

集体阅片的放射科医生交流经验,进行业务学习,提高诊断水平,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重要工作,根据放射科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00。

2、主持人:下夜班及当班报告医师。

3、参加人员:当日上班的医师技师。

4、形式:由主持人介绍病人的一般情况,提出问题并发 表意见,科主任提请全科医师讨论,由上级医师及科主任最后总结专业诊断。

5、每周一次大阅片,全科医师均要求参加,主要讨论一周来的典型疑难病例。

6、遵守阅片纪律,对中途出走或无故不参加者扣发当月奖金30/次。

7、重要的、疑难的、有争议的、有教学价值的典型病例及需要追踪随访的病例,由主持人负责登记追踪。进修、实习生同样遵守本制度。

放射科暗室质量管理制度

一、暗室照明

1、红灯安全性

(一)常规每半年作红灯安全性测试一次。

(二)下列情况者必须作红灯安全性测试:

新红灯首次使用;

更换滤色板(片);

更换灯泡;

更换胶片牌型号。

二、显影液与定影液

1、显影液

(一)显影液定温要求:自动洗片机显影液的温度在30 ~ 34度左右,用温度计检测。

(二)显影定时要求:某种胶片在不同的显影液中加工 应确定其适宜的显影时间。

(三)显影液性能测试要求:显影液的PH值应在10.5 左右,当PH值大于9.0时应更换显影液。

2、定影液

PH值控制在4.6 ~ 5.0之间,采用快速定影液,定影液 衰减时,应及时更换。

三、水洗

用于水洗的水应纯净,PH值应控制在7.0左右。

四、自动洗片机

1、核实所需恒温,检测液温。

2、核实检测定时全程冲洗时间。

3、每周保养维护机器,洗片滚轴定时冲洗,滚动轴定

期加油。

放射防护制度

一、对受检者的防护要求

1、在获得相同诊断效果的前提下,临床医师和放射科医师应避免采用放射性诊断技术,合理使

用X射线检查,减少不必要的照射。

2、从事X射线诊断工作的单位,必须建立X射线检查资料的登记、保存、提取和借阅制度不得

因资料管理及病人转诊等原因使受检者接受不必要的照射。对婴、幼、儿童、青少年的体检,不应将X线胸部检

查列入常规检查项目。从业人员就业前或定期体检,X线胸部检查的间隔时间一般不少于2年;接尘工人的X射线胸部检查间隔时间按有关规定执行。

4、临床医师和放射科医师尽量以X射线摄影代替透视进行诊断。未经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允许,不得使用便携式X射线机进行群体性透视检查。

5、对育龄妇女的腹部及婴幼儿的X射线检查,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对孕妇,特别是受孕后8~10周内的,非特殊需要,不得进行下腹部X射线检查。

6、放射科医师必须注意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受检者受照剂量,对受检者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

7、候诊者和陪同者(病人必须被扶持才能进行检查的除外),不得在无屏蔽防护的情况下在X射线机房内停留。

二、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人员的防护要求

1、X射线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射线防护知识。

2、配合有关临床医师做好X射线检查的临床诊断,注意掌握其适用范围,正确、合理地使用X射线诊断。

3、除了临床必须的透视检查外,应尽量采用摄影检查,以减少受检

者和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

4、X射线工作者在透视前必须做好充分的暗适应,在不影响诊断诉原则下,应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厚过滤、小照射野”进行工作。

5、用X射线进行各类特殊检查时,要特别注意控制照射重要条件,防止重复照射,对受检者和工作人员都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6、摄影时,X射线工作者应严格根据使用的不同管电压,更换附加过滤板。

7、摄影时,X射线工作者应严格按所需的投照部位调节照射野,使有用线束限制在临床实际需要的范围内,并对受检者的非投照部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8、摄影时,X射线工作者必须在屏蔽室等防护设施内进行曝光,除正在接受检查的受检者外,其他人员不应留在机房内。

9、移动式和携带式X射线机摄影时,X射线工作者必须离管头和受检者2 m以上,并对周围人员采取防护措施。

10、进行X射线检查时,X射线工作者应合理选择胶片,并重视暗室操作技术,以保证摄影质量,避免重复照射。

11、进行X射线检查时,对受检者的性腺部位要特别注意保护。孕妇一般不宜做X射线检查,以减少对胎儿的照射。

12、在X射线检查中,当受检者需要携扶时,对携扶者也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放射科X线透视检查常规

一、检查前仔细阅读透视申请单,了解透视检查的部位、目的及临床病史、体征,必要时了解其他检查结果。

二、嘱病人脱去外衣、饰物及其他影响检查的随身物品。

三、小孩及年老体弱者应有家属陪伴,危重病人应有临床医师陪同。

四、透视时根据临床要求,嘱病人呼气、吸气或屏气,必要时转动体位或立卧位

观察。尽量缩短曝光时间,对于诊断有疑问者应建议作摄影检查。

五、根据透视所见,认真填写检查结果、意见,并作好透视登记工作。

放射科X线摄影检查常规

一、认真作好X线摄影检查登记。

二、检查前仔细阅读摄影申请单,了解摄影检查的部位 和目的。

三、嘱病人脱去外衣、饰物及其他影响检查的随身物品。

四、摆放体位时动作要轻,避免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 苦,小孩及年老体弱者应有家属陪伴,危重病人应有临床医师陪同。

五、根据临床要求及病人体型,选择适当尺寸胶片,正 确编号,注意左右与病人被检部位相符,将编号放在适当的位置。

六、调整中心线和光标,尽量避免或减少重要器官、性 腺和非照射部位接受X线的照射。

七、选择适当的曝光参数,嘱病人呼气、吸气或屏气,对不能合作的病人和婴幼儿,应尽量缩短曝光时间。

八、对于急诊、重危病人应观察湿片,确认照片能满足 诊断要求后方嘱病人离开。必要时应与临床医师及时联系。

放射科特殊X线检查常规

一、作好特殊检查登记工作。

二、特殊检查应事先预约,根据临床要求作好特检准备 工作,如禁食、清洁肠道、备皮、碘皮试等工作并准备碘过敏抢救药品及器械。

三、对于小孩及年老体弱的患者应有家属陪伴,危重病人应有临床医师陪同。对不能合作的病人应与临床医师联系给予镇静。

四、检查前仔细阅读申请单,详细了解临床要求、目的、病史、体征及有关结果,必要时亲自采集病史、体征或与临床医师联系。

五、耐心向患者解释此项检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争取病人及家属的配合。

六、检查中应尽量避免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有无过敏反应。

七、认真记录特检中的X线记录,所有特检均应观察湿片,确认能满足诊断后方能嘱患者离开。

八、作好特检诊断的随访、追踪及手术病理检查的符合情况不断提高特检诊断符合率。

第四篇:放射科各种制度

放射科工作制度

⒈各项X线检查,须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急诊病人

随到随检。各种特殊造影像检查,应事先预约。

⒉重要摄片由医师和技术员共同确定投照技术。特检摄片和重要摄片,等观察湿片合格后方嘱病人离开。

⒊重危或做特殊造影的病人,必要时由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对不宜搬动的病人应到床旁检查。

⒋X线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进修或实习医师写的诊断报告,应经上级医师签名。

⒌X线片和录盘是医院工作的原始记录,对医疗、教学、科研都有重要作用。全部X线片和录盘都应由放射科登记,归档、统一保管,借阅照片要填写借片单、并有经治医师签名负责,院外借片,除经医务科批准外,应按一定手续,以保证归还。

⒍每天集体阅片,经常研究诊断和投照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⒎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防护工作,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要统一安排休假。

⒏注意用电安全、严防差错事故。X线机应指定专人保养,定期进行检修。

放射科交接班制度

⒈各检查室人员下班前应量完成本室工作,未完成的工作,需与接班人员交班后下班。

⒉门诊医师中班负责透视,到写片室接班,并负责完成留下的诊断工作及中午急诊工作,协助完成中午理片,晚6时与接夜班医师交班后下班。

⒊门诊技术员中班负责门诊各机房、暗房及登记室接班,负责完成各室留下的工作及中午急诊登记、拍片、洗片工作,完成理片工作,下班前应与夜班技术员交班。

⒋CT中班医师和技术员,下班前应完成当班工作,遗留问题到门诊交班。

⒌门诊夜班医师与中班医师接班后完成当晚急诊,协助技术员理片及登记当天差错废片和交班日志。

⒍门诊技术员夜班与中班技术员接班后,应完成遗留工作及夜班急诊,统计当天工作量、差错及废片,整理好交班日志,晚9-10时必须到科内查房一次,并记录查房情况。

⒎夜班过程中,医技明确分工,紧密协作,共同完成任务,接班前或交班不清楚,中班负责坚守岗位或处理遗留问题再下班。

⒏值班人员需坚守岗位,兼管安全保卫,特殊问题随时请示科主任处理。

工作登记制度

⒈凡来科作拍片,特检的病人必须作好登记。

⒉每个病人在登记时,对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检查部位、收费等项作详细记录。

⒊凡新来病人除作登记外,还必须逐项填写索引卡,字迹要清楚。

⒋每个病人必须一档一袋、在档案上填写姓名、日期、检查部位,并交给检查室工作人员进行检查。

⒌凡特殊检查患者,必须填写预约通知单,写明预约检查日期,遇有特殊情况与科主任联系解决。

⒍登记窗口工作人员应热情接待患者,认真解答病人的咨询,非登记室人员不得入内,严禁在登记窗口闲谈、嬉笑。

⒈X线片和录盘系医学资料之一,必须妥善保管,为加强档案管理工作,X线影片档案管理度

特别制定本条例。

⒉凡来科检查者的X线片,必须于次日上午交档案室内归档,归卡。

⒊当时检查的X线片未经评片或/和未写报告的影片均不办理借片手续。若遇有急诊者,由急诊值班医师来科阅片。

⒋院内各临床科医师对所主管病人的X线片若要阅片,必须到档案室办理借阅手续,非本院医生不办借阅X线片,若系进修医师,必须由本院医生签字后方可办理借阅手续,借期为二周。

⒌凡住院病人的X线片,病人家属及其它人员不得办理借阅手续。

⒍非住院病人借阅X线片,需交押金办理借片手续,借期二周,若有损坏者,必须按价赔偿(或扣押金)。

⒎科内血管造影片和录盘由档案室专人保管,其录盘必须编号,有序排放,且不办院外借阅手续。

⒏院内各临床科室,若借片过多、长久(超过两周)未还,或将X线片损害、丢失,本科将此种情况上报医教处,停止借片或赔偿X线片费。

⒐非档案工作人员不得入档案室内,更不能抽调X线片档案或/和办借片手续。

急诊处理制度

为保证临床各科室的需要,提高医疗质量,搞好优质服务,减少医疗差错,特制定以下急诊条例:

⒈急性脑外伤,四肢外伤及复合外伤者;

⒉急性脑血管病,各种不明原因昏迷患者;

⒊脑内压增高,疑颅内占位性病变,有生命危险者;

⒋急症小儿肠套叠,肠梗阻,肠穿孔等急腹症;

⒌各种失血患者和严重过敏性休克;

⒍危重病人和抢救病人床边拍片;

⒎对以上急症病人,如在本科室检查时出现病情变化,必须就地对症处理抢救,并迅速与临床科室医生联系。

⒏本科室应备有氧气瓶,氧气枕,吸引器和各种急救药品器械,并由护理员负责随时清理补充,以利应急。

⒐本科急救药品一律不得外借。

⒈X线诊断报告必须逐项填写,字迹清楚,用词恰当,语句通顺,标点X线诊断报告签阅制度

符号正确,描写合理,诊断意见确切,板面整洁,签名正确无误。

⒉凡在科内的住院医师,实习医师,进修医师等书写之诊断报告均经本科高年或总住院医师或/和主治医师签名后发出。

⒊凡新来科的住院医师除急诊值班时的急诊报告发出外,其余的书写报告均须由上级医师签名。

⒋每日的诊断报告均由主治医师主持签发,凡疑难病例诊断报告,由值班医师书写后由科主任或/和上级医师签发。

⒌科主任或/和上级医师在签写下级医师的报告时,必须认真修改,签名恭正。

疑难病例片讨论制度

⒈每周星期二、五交班后,为科内疑难病例片讨论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有病例就讨论,无疑难病例则不举行讨论。

⒉疑难病例片一般在科内讨论,若遇有特殊病例,需要临床医师参加时,则邀请有关医师参加。

⒊每次疑难病例讨论时,必须事先由当日值夜班医师或/和特殊检查医师做好准备,负责有关材料加以整理,作好发言准备。

⒋讨论前指定专人作好记录。

⒌讨论时由科主任或/和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主持,当听完住院医师的报告后,可指令其他医师发言,负责介绍及解答有关病情,诊断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分析意见和考虑的诊断结论意见。

X线影片评片制度

⒈为了不断提高本科技术人员的摄片质量和责任感,保证X线的诊断准确性和临床诊断可靠性,每天拍摄的照片采取民主评片制,以使本科技术人员在每日的实践中取长补短,以资达到共同提高。

⒉优劣照片评比标准

⑴甲类片:①位置摆直正确②无人为之异常阴影③对比度适当

④黑化度满意理想⑤良好的清晰度⑥失真度在最小限度内,以上即为甲类片。

⑵乙类片:①位置正确②无人为之异常阴影 ③对比度,黑化度均不理想适当④失真度增大

⑶丙类片:①位置偏斜②失真增大③对比度、黑化度、清晰度均不理想,细微组织结构模糊,自然光的曝面微小,但不影响诊断。

⑷废片①位置不正②失真度在最大范围内③自然光曝面大片影响诊断

⒊差错及事故 ⑴左右位置颠放⑵片号摆错 ⑶要求的部位投掉或投错

⑷自然光曝面引起不能诊断⑸照片经投照丢失和干烤中照片严重粘连造成不能诊断。

⒋每星期1-6上午8-9时为投照组集体评片时间,由技师长或组长主持评片。

⒌跟班进修(未单独)实习人员在操作中,出现违反操作造成废片及差错事故,其责任由当天当班人员负责,并予记载,进修实习人员不追其责任。

⒍每月底由技师长将评片按每人进行统计甲、乙、丙、废片结果,上报科主任备案。

CT室规章制度

一、CT机房管理

CT是高度精密的大型设备,必须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

⒈保持恒温(20℃±2℃),恒湿(40-60%),温、湿度及电源不符合要求时应立即停机,采取有效措施。

⒉保持良好的清洁度,定时清洁地面及机器,工作人员及病人进入机房应换本室专用拖鞋或鞋套。机房内不准堆放杂物,室内物品应放置整齐。

⒊医、技人员使用机器前要熟悉其使用方法,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其它人员未经许可不得操作机器,发现机器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维修人员,并做记录。

⒋维修人员要做到每日晨检查,每周小检修,每月大检修。

⒌工作人员应严守工作岗位,认真负责,认真填写工作日志。

⒍非CT室工作人员不能随意进入CT室,重症患者可由一名家属或医务人员陪同进入机房,以免发生意外,陪同人员应佩带铅围裙以避免不必要的射线曝射。

⒎CT室内应备齐急救药品和器械

二、CT室预约登记工作制度

⒈预约患者时审查申请单的填写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者应补填清楚。

⒉注意轻重缓急,急症和住院患者应提前安排,特别是急诊患者应尽可能立即检查。⒊发给患者预约单并说明注意事项。

⒋询问有无过敏史,解释增强扫描的目的,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履行签字手续。⒌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CT扫描有关事项,并耐心回答问询。

三、医、护、技各组工作人员主要职责

㈠医师组

⒈接诊医师应认真阅读申请单,了解临床资料和要求以决定:

⑴扫描部位和范围。

⑵扫描体位。

⑶扫描层厚和间隔。

⑷注射或口服造影剂方法和剂量,是否要放置阴道栓等。

⑸必要时要补问病史及了解其他资料,根据病情制定检查方案。

⒉与操作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圆满地完成当日扫描检查并指导扫描。

⒊及时完成急诊患者的扫描检查,并向临床医师报告结果。

⒋书写CT检查报告,必须由上级医师审核签名方可发出,有疑问者要复上机观察。

⒌有异常发现的病例要进行登记并定期随诊,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诊断水平。

⒍如遇对造影剂有毒,副反应或过敏的患者,要全面负责抢救工作,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及请有关科室共同抢救。

㈡技术组

⒈负责扫描及暗室冲洗胶片工作。

⒉扫描前向患者解释扫描方法,训练患者按指令摒气,使患者合作完成检查。

⒊注意摆位及掌握不同体位,层厚的扫描条件以便获得良好的图像,发现异常或不满意时应和扫描医师商议改变层厚,间距或体层。

⒋扫描结束后向患者说明取结果日期,按要求填写扫描记录单。

⒌增强扫描要注意观察患者,发现不良反应要及时作应急处理,立即报告医师,积极参加抢救工作。

⒍保证照片质量,发给病人的照片要符合诊断要求。

⒎遇有困难问题要请示技术组长或接诊医师。

㈢护士组

⒈负责注射器消毒,领取及保管药品,准备及检查,补充急救药品器械和氧气等。

⒉在扫描前为患者做碘过敏试验并作好登记。

⒊作增强扫描负责注射造影剂,向患者详细解释注射造影剂的反应,遇有造影剂反应时协助医师做好抢救工作。

会诊制度

⒈凡遇疑难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

⒉科间会诊:由科内总住院医师提出,填写申请单,经科主任签字同意,上报医务科申请日期、地点完成。

⒊急诊会诊:值班医师或/和湿片报告医师需会诊者,需立即报告科主任或/和上级医师,经同意后被邀请的科内或科外人员,必须随请随到。

⒋院内会诊:凡院内各科邀请本科有关医师会诊,必须于会诊前一日将会诊单送到我科或有关工作人员,被邀请人员必须按时参加。

⒌院外会诊:本科一时不能确诊的疑难病例或/和介入放射技术应用需要院外教授专家会诊者,必须与医务处联系,确定会诊时间、人员,经医务处同意后方可实施。

⒍外出会诊:凡科内人员外出会诊,必须由科主任同意,到医务处办理有关手续,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医疗差错登记制度

⒈为提高和保证放射诊断、投照质量,对每日的诊断报告,投照差错必须由科主任或/和技师长作详细登记。

⒉医疗差错范围:凡投照时,若无X线号或/和缺半不详,左右号码不详或错放,投照位置不佳,照片曝光及废片者均为投照差错,凡诊断报告缺项填写,X线号未填写或写错,左右部位错写,错字及诊断意见不确切均为差错。

⒊凡有差错者,均按日期,X-线号,差错原因及当事者一一登记。

⒋每月放射诊断追踪或/和临床手术反映病例失误者,亦由科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与临床随访后登记。

⒌每月底将差错事故登记情况由科主任向全科报告,对其差错提出分析及处理意见,凡为医疗事故者则由医院医务科处理。

仪器保养制度

⒈科内一切设备(X线机,自动洗片机、激光相机)均由技师长(副技师长)具体负责。

⒉科内仪器分配到人,负责专门保养,并作好记录。

⒊各仪器保养人员遇有故障,必须立即报告技师长,由技师长与有关部门联系解决,若停机,必须向科主任报告。

⒋每台仪器设备必须在正常规定的电源条件下工作,在使用前,必须检查电源并须行试机工作。

⒌检查室工作人员必须爱护机器,保持机房和机器清洁,检查机器各种按钮,开关及螺丝是否稳定,发现异常者,必须立即检修。

⒍科内设备在不影响工作前提下,由技师长安排作定时维修。

体检制度

⒈放射科工作为对人体的损害工作之一,除加强日常防护工作外,每季度内,科内工作人员必须进行血象检查。

⒉凡市防疫站举行市放射人员全面体检时,科室在保证科内正常工作进行的情况下,要安排全科人员按时参加体检。

⒊无论每季度或/和市内体检时,发现有关职业损害或/和接近职业病标准限值时,必须采取措施(少接触、半脱离或住院治疗),防止职业病发生。

⒋若经市或/和省职业病诊断小组确定为职业病(放射损害)时,应按全国有关劳保条例进行安排和处理,享受有关职业病的一切福利和待遇。

⒌凡新来科工作人员必须作体格检查和血象检查并存入健康档案内,以作日后对比参考。

休假制度

⒈按国家规定,放射工作人员除法定各种假期(婚假、产假、探亲假、职工假、病假、事假)外,享受放射假3-4周。

⒉科内放射人员放射假由科内主任、技师长统一安排,在保证工作正常进行前提下,统筹安排。

⒊新分来工作人员必须满工作一年后安排放射假。

⒋当年放射假必须在当年内安排(除特殊情况外),但不得借用下放射假。

⒌放射假原则上作一次或两次安排完,但不得一天或二天休假,遇有特殊情况者,可借用放射假来冲病假、事假。

⒍放射假不作缺勤对待,享受一切福利待遇。

防护制度

⒈放射科安装X线机,必须按照国家规定设计出机房面积,控制室防护及墙壁、门窗防护方案,经防疫站审批后,方能施工安装,安装后,经防疫站测试合格颁发许可证后方能投入使用。

⒉操作人员曝光时,应在控制室内操作,如需要在机房内操作者,必须穿铅衣,必要时戴铅手套,防止射线损伤。

⒊曝光时,注意病人防护,尽量缩小视野特别应注意病人生殖腺等敏感部位的防护,尽量减少病人曝光量。

⒋注意周围人员的防护,曝光时一定要关好机房铅门,防止射线对其他人员的损伤。

⒌床边拍片时,工作人员必须穿铅衣,尽可能远离射线源并注意周围其他病人的防护。

⒍进入机房的其他人员,曝光时应离开机房,必须留在机房者,需穿铅衣,并尽可能远离射线源。

⒎工作人员每季度定期进行一次化验检查血象,低于正常者需暂停接触射线的工作,改换其他工作,待恢复正常后再恢复机器操作,如复查仍不正常者,按国家有关规定治疗,休息。

⒏体检资料由个人妥善保存,不正常项目及休息治疗情况,由科室统一登记保管。

⒐本科设防护监督员一名,不定期检查上述措施落实情况,定期向科主任汇报。

第五篇:放射科制度

博奥口腔门诊部放射防护检测与评价制度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保证放射诊疗质量和辐射水平符合有关规定或标准,防止放射性危害,制定本制度。

1、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放射性建设项目的评价,放射诊疗设备、工作场所及防护设施的定期检测工作。

2、由医务科(或设备科等)负责本诊所的放射防护检测与评价工作,建立并保存检测与评价档案。

3、医疗机构新、扩、改建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应在建设项目施工前委托具有省卫生厅资质认可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评价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取得评价报告后及时向辖区有权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经审查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并取得认可文件后,方可施工。

4、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应委托原预评价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取得评价报告后及时向辖区有权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经验收合格并变更《放射诊疗许可证》的方可投入使用,未经竣工验收合格不得结清项目施工有关经费。

5、正常使用的放射诊疗设备,应每年委托省卫生厅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进行一次状态检测;新按装、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的设备也应经省卫生厅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可启用。

6、本诊所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放射性同位素储存场所和防护设施应当每年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检测,保证辐射水平符合有关规定或标准。对检测发现有明显辐射泄漏的,应根据辐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和检测机构的建议进行整改,整改后应及时进行复测,确保整改到位。

7、检测与评价有关报告应向放射工作人员告知,妥善保存,并及时向辖区卫生监督部门报告。

杭州博奥口腔门诊部 杭州博奥口腔门诊部放射影像诊断质量保证方案

根据相关标准和要求,结合开展的工作实际,制定放射诊断质量保证大纲,包括:

1、影像质量的评价:每天要对先一天影像质量进行分析,分析的项目包括:位置是否规范、显示是否达到优质片、扫描有待改进的地方等。

2、胶片废弃的分析:发生废片的原因,如机械性、片基性还是人员性的;

3、患者剂量的评价:目的是:在可能的情况下,要最大限度的减少患者的辐射量;

4、在投入使用时和投入使用后定期对辐射发生器的物理参数(如千伏电压、毫安秒、线形波动、焦点大小)的测量以及对显像装置(胶片输出装置)等的检查;

5、定期检查患者诊断中使用的相应物理参数、临床因素,以求保证较高的影像质量;

6、书面记录有关的程序和结果;

7、剂量测量和监测仪器、相应校准及操作条件的核实;

8、纠正诊疗行动中的不合理处、追综及结果评价要程序制度化。

杭州博奥口腔门诊部 杭州博奥口腔门诊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制定本制度。

1、本诊所放射工作人员的范围包括放射科、骨科及开展介入放射治疗的其他科室等,从事放射诊疗活动受到电离辐射照射的人员。

2、质控部负责本诊所放射诊疗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和放射防护培训档案,并妥善保存。

3、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必须是正规学校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人力资源部对新录用或调入的拟从事放射诊疗的人员必须依据有资质的体检机构出具的上岗前体检报告,符合《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的才可以录用。

4、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上岗前,质控部应为其配备个人剂量计监测卡,及时安排其接受放射防护法规和防护知识培训并取得合格证明,向辖区卫生行政部门(许可放射诊疗的卫生局)为其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

5、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每2年到有资质的体检机构进行一次职业健康检查,脱离放射工作岗位时也应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检查结果由医务科在7日内如实告知本人,并将结果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发现不宜继续从事放射工作的,根据体检机构的意见及时调离放射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需要复查和医学随访观察的,及时予以安排。

6、放射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必须按照规定佩带个人剂量计监测卡,每3个月检测一次,检测结果抄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对于个人剂量高于剂量限值1/4时,必须由医务科查明原因,告知本人并采取相应措施。

7、放射工作人员每2年必须接受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并将培训情况及时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

8、对怀孕或在哺乳期间的妇女,不得安排应急处理和职业性内照射工作。

9、放射工作人员在职业健康监护、个人剂量检测、防护培训中形成的档案以及《放射工作人员证》归门诊部所有,由质控部统一保管,终生保存。放射工作人员有权查阅、复印本人的档案,门诊部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复印件上签章。

杭州博奥口腔门诊部

杭州博奥口腔门诊部放射诊疗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为贯彻放射诊疗实践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落实《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医疗照射放射防护的基本要求》等法规、标准的要求,保证放射诊疗质量和患者(受检者)的健康权益,制定本制度。

一、警示告知

1、在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入口处和各控制区进出口及其他适当位置,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在各机房门口设置工作指示灯。

2、在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入口处显眼位置设置“孕妇和儿童对辐射危害敏感,请远离辐射。确需放射检查,请与医生说明并在知情同意书签名。”的温馨提示标语。

3、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医疗照射时应事先告知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二、屏蔽防护

1、放射工作场所应当配备与检查相适应的工作人员防护用品和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应符合一定的铅当量要求,并符合国家相应的标准。

2、放射工作人员实施医疗照射时,只要可行,就应对受检者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工作人员在辐射场操作时必须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三、放射检查正当化和最优化的判断

1、医疗照射必须有明确的医疗目的,严格控制受照剂量。严格执行检查资料的登记、保存、提取和借阅制度,不得因资料管理、受检者转诊等原因使受检者接受不必要的重复照射。

2、不得将核素显像检查和X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对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

3、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核素显像检查或X射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八至十五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

4、应当尽量以胸部X射线摄影代替胸部荧光透视检查;

5、实施放射性药物给药和X射线照射操作时,应当禁止非受检者进入操作现场;因患者病情需要其他人员陪检时,应当对陪检者采取防护措施。

6、使用便携式X射线机进行群体透视检查,应当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7、每次检查实施时工作人员必须检查机房门是否关闭。

四、设备维修保养

1、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对机器的使用、保管、清洁、维护负责,机房内保持清洁,不堆放杂物,无关人员不得擅自动用机器。

2、设备开机后应检查是否正常,先预热球管后才能工作。

3、设备应开展定期的维护(三个月一次)、检查。

五、监督检查

1、放射安全领导小组应每月一次对科室的防护操作进行检查,科室负责人每周应进行检查。

2、对放射工作人员违规操作行为应及时发出整改通知书,督促科室落实整改。

3、检查结果与科室及个人年终考核评先挂钩。

杭州博奥口腔门诊部

杭州博奥口腔门诊部放射诊疗许可证管理制度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保障放射工作人员、患者、公众的健康,做到依法、规范执业,制定本制度。

1、本诊所开展、变更、注销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进行临床医学诊断、治疗和健康检查等放射诊疗工作,必须依照有关规定和本制度进行。具体工作由质控部负责。

2、开展放射诊疗的项目,必须符合法规规定的条件,向辖区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放射诊疗许可,取得许可证后必须到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诊疗科目登记手续,两证项目齐全后方可以开展。

3、《放射诊疗许可证》应当悬挂在放射科所在区域的明显位置,接受社会监督。

4、《放射诊疗许可证》应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一并定期校验,提交正、副本,放射诊疗设备、人员清单,本周期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健康检查报告和教育培训合格证明,放射防护与质量控制检测报告。对不符合要求的,按照审管部门的要求及时进行整改。

5、本诊所开展放射诊疗管理的情况,必须每年向许可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工作情况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放射诊疗设备、人员的变动情况,本周期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健康检查和教育培训情况,放射防护与质量控制管理与检测情况,放射事件或投诉发生与处理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整改方向等内容。

6、放射诊疗场所、诊疗设备以及诊疗项目发生变更时,必须按照要求向有变更项目审批权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7、如果不慎遗失《放射诊疗许可证》的,应及时向杭州日报刊登遗失公告,并在公告30日后的一个月内向原发证机关申请补办。

8、许可证不得出借。

杭州博奥口腔门诊部 博奥口腔门诊部放射科电离辐射危害告知

1、人体受到放射线照射后,可能产生潜在危害;

2、非特殊需要,受孕8—15周的孕妇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其他孕期的孕妇、婴幼儿、少年儿童慎检;

3、要权衡利弊,在没有其他更好的检查方法时,才用放射线检查;

4、检查时,每次只容许1人进入机房,并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因患者病情需要其他人员陪检时,应当对陪检者采取防护措施;

5、不得将X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对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

6、尽量要求医生以胸部X射线摄影代替胸部荧光透视检查;

7、有权拒绝因资料管理、受检者转诊等原因使受检者接受不必要的重复照射。

杭州博奥口腔门诊部

放射科人员岗位职责

1、护士负责患者的接诊、登记工作,复查患者促其提供旧片号码,住院患者收费。

2、技术组技术员依病情轻重及时间顺序,按申请单部位规范照片并打印。

3、主班医生负责认真、全面读片,作出及时、正确的诊断,出具肯定、否定或可疑性报告,遇有疑难病例,可请示上级医生或全科讨论后再出报告。

4、登记、摄片、造影、报告书写、审核等放射科检查流程中,必须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等病人资料,明确摄片部位、摄片要求等临床需要,避免差错事故。

5、技术组负责各机器的日常保养。保持机房内整洁,维持机房温度和湿度恒定,保证机器处于正常工作环境。

6、工作期间不得在机房内喧哗,保持工作环境安静。下班前要及时关机、关灯及关闭空调。每天在机器复位后做好清洁卫生工作。

7、坚持承诺服务,及时检查,及时报告,方便病人就医。

8、经常和临床科室联系,征求意见,互相沟通,改进工作。

放射科资料保管制度

1、放射科资料包括:原始申请单、报告单及原始图象电子光盘等;

2、保管资料的目的:为疾病的诊断及总结提高提供依据,并为需要指正提供原始资料;

3、归档保管需要按排号顺序存放,保证其完整和连续性;

4、借阅,一般无特殊情况,一般限定一周归还,外院借阅,需要医务部的批准;

5、为保持原始资料的完整不霉变,要保持室内环境通风;

6、做好借阅登记和记录。

放射防护措施

为提高医用X射线的诊断质量,保障受检者、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根据《放射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制定本措施:

1、门诊部的放射防护要特别注意到病人、医务工作者、周围人群三个层面。

2、合理选择放射投照室的位置,科学安排投照机器的安装位置。

3、机房的建造应充分考虑到放射防护的要求,即:机房的墙壁应设防护铅板(厚度在1~2mm铅当量),墙壁亦可用厚砖墙(25~38cm),顶棚楼板须用13cm以上的实心钢筋混凝土板,大型高能射线检查室的屏蔽要更厚些。

4、定期检查机房屏蔽门,确保屏蔽门在关闭状态时与墙体之间不留缝隙,投照前必须检查屏蔽门是否已经关闭。

5、球管投射方向不能朝暗室或其他房间,应朝向窗外。

6、机房应设良好的通风装置。

7、机房布局要合理,照射室与控制室要分开,除应用小型(15~30mm)的X线机进行透视时,工作人员可在X线机房内操作外,其余医用外照射放射源的工作场所,必须将照射室与控制室分开,以保证工作人员免受不必要的照射。

8、机房面积要够大。照射室的面积以工作方便和尽量减少辐射场所内散射线的影响为原则。

9、从事医用X射线诊断的工作人员,需持《放射任职资格证》上岗。

10、X射线诊断的工作人员,应按要求使用防护用品,并佩带放射计量检测卡。

11、放射工作人员要定期检查身体。尤其要注意血象变化,要加强饮食营养,按规定休放射假、工作假。

12、对病人的检查治疗要从部位、时间、放射量全面考虑,周密计划安排,防止短时重复检查机不必要的检查。

13、对病人要设法屏蔽非受检器官(尤其生殖腺体、眼晶状体),选取合适焦距或焦片距,合理利用X线束的总过滤,控制透视时间,合理选用快速增感屏—胶片组合,控制来自影像接收器的散射线,总之要从距离、线质、线锥、屏蔽上多方面考虑,以充分体现病人为中心的最佳质量标准。

14、候诊者和陪检者(病人必须进行搀扶才能检查的除外),未经允许,不得在无屏蔽防护的情况下,在X线机房内停留,避免不必要的辐射。

杭州博奥口腔门诊部

杭州博奥口腔门诊部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为及时有效的调查处理放射事件,减轻事件造成的后果,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及其他有关要求,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组织及职责: 门诊部成立辐射安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王书刚(运营主任,电话:***),副组长:张已晨(电话:***),成员:张翔、杨威等。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放射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工作,包括应急预案的启动、应急响应处置及解除。

二、放射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 当发生人为失误或放射诊疗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时,当事人应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接报后应立即报告组长,由组长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并通知相关人员参与应急处置。

三、放射事件应急响应处置:

1、当射线装置发生人员超剂量照射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封锁事故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检查室,通知设备生产厂家,并立即报告下城区环保局(电话:85235643)、下城区卫生监督所(电话:87702844)并报告东新派出所(电话:85372254),配合上述部门进行应急调查处理。

2、立即转移受照射人员,送至浙一门诊部或浙江省人民门诊部进行检查和治疗。

3、配合行政部门查明原因,对设备故障进行检修。(其他事件根据相应的特点进行补充处置方案)

四、放射事件应急预案的解除:

当发生辐射事件的射线装置修复后,必须经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状态检测合格并报环保部门批准方可解除应急预案。对事件有关资料及时收集,认真分析事件原因,并采取妥善的预防类似事件的措施,对有关责任人作出处理。

杭州博奥口腔门诊部

造影剂过敏的紧急处理

一、轻中度过敏的处理

1、减慢推行速度或停止铸药,轻者无须特殊处理,可大量饮水,加速造影剂通过肾脏排泄的速度;

2、必要时可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3-0.5mg或肌注非那根25mg,或苯海拉明20mg肌肉注射;

3、迟缓的过敏反应一般在注射后6--30分钟发生,有时也会在几个小时后发生;

二、重度过敏的处理

对重度过敏的患者,采取下述方法抢救:

1、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1.0mg

2、输氧,建立静脉通道,补液维持血压;

3、清洁呼吸道;

4、对有喉头水肿的病人,可用舒喘灵气雾剂吸入,重者可行气管切开;

5、对气管痉挛的病人,用氨茶碱0.25g溶于50%葡萄糖20--40ml中,缓慢注射并氢化可的松100--200mg加于5%葡萄糖500ml静脉点滴;

6、对有休克病人,让病人平卧,补充血容量,用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盐水快速静滴,同时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密切注意病人血压及脉搏的变化;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阿拉明10--60mg多巴胺20--60mg稀释后静脉点滴,以升高血压;

7、对有中枢呼吸衰竭的病人,用呼吸兴奋剂,洛贝林3mg或尼可刹米0.375g静脉注射;

8、肺水肿者,静脉滴注快速利尿剂,如:毒毛旋花子甙0.125--0.25mg给氧;

9、对兴奋病人,可用异丙嗪50mg肌注,对脑惊厥病人,可给苯巴比妥0.1--0.2g肌注; 10发生室颤时,行胸外按摩及人工呼吸,并用除颤器除颤,也可心内注射盐酸普鲁卡因酰胺0.5g,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50ml,给氧;

11心脏骤停者,心脏扣击,胸外按摩,心内注射肾上腺素1mg或间羟异丙肾上腺素0.5mg,待心脏起搏心肌恢复自主微弱收缩后,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5--10ml。

上述步骤几乎同时进行。

杭州博奥口腔门诊部

下载放射科 制度(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放射科 制度(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放射科有关制度

    放射科质量管理制度 一、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1.全科室人员必须把医疗护理质量放在工作的首位,强化质量意识,自觉接受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的检查监督。 2.认真落实和严格执行......

    放射科制度

    口腔门诊部放射防护检测与评价制度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要......

    放射科制度

    放射科管理 放射科管理制度 1.在院长、分管副院长的领导下,实行科主任对放射科各项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 2.医师应实行不同影像方法的轮转学习,力求全面掌握影像学各种方法,......

    放射科制度

    0 放射科工作制度 星期六, 九月 11th, 2010 | 放射科制度 | dalong531 | 浏览:85 放射科工作制度 一般X线诊断、CT、MR、介入放射均须有值班、交接班、晨会、科务会、各级......

    放射科安全制度

    、放射科安全保卫管理制度 放射科医技人员应通晓放射防护、放射设备、药品、器材等的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 一.病人安全管理 1.口服造影剂应密封,设专柜存放,盛器必须消毒......

    放射科防护制度

    翼城县南唐乡卫生院 放射防护规章制度 1、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持放射工作人员证上岗。 2、放射工作人员上岗时必须配戴个人剂量计。 3、透视前应充分暗适应。缩小光圈到适当......

    放射科人员培训制度

    人员培训制度 1. 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2. 在岗期间并按规定定期参加辐射工作人员辐射工作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辐射安全与防护......

    放射科各项制度

    放射科工作制度 1、实行院长领导下的科主任负责制。健全科室各级管理,制定各岗位的工作制度,加强医德教育,确立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提高诊疗质量。 2、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