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天津市蓟县第四中学 彭雪丽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将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可以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实验教学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指的是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将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教学需要同学们去动手实践,但是如何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有机结合起来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难题,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的解决实验教学的这一难题。如何在初中生物实验课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谈一谈本人的具体做法。
一、科学组建学习组
学期初,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学习委员、课代表对全班学生按性别、学习成绩、能力等因素进行均衡组合,分成若干小组(5~6人为宜)。由每个小组推选出两个小组长,一名组长负责全组人员讨论、交流、成果展示,作业,顺利完成实验;另一名小组长负责维持小组秩序、纪律.每组学生要合理搭配,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结为一组达到能力互补、性别互补、性格互补,做的既利于组内协调又利于各组公平竞争。
二、实验操作基本步骤:
1.准备实验器材: 在进行每项实验之前,教师和实验员一起按照各班小组数量准备充足的实验器材,供学生使用;
2.提出问题,分析实验:
对将要开展的实验进行分析,了解实验所探究的问题及复杂程度,基本操作步骤,以便为分组做好准备;
3.小组分工,设计实验:
根据实验要探究的问题制定实验方案,由小组长安排组内各人的分工,可以多人完成一项工作,也可以一人完成一项工作;
4、分工合作,进行实验:
小组分工后,各小组成员按照小组分工有序开展各自分配的实验部分:一般由1名学生负责选取实验器材,大家审议通过;由2~3人组装器材,操作;由多人观察现象,记录现象;由1人设计表格收集信息。
5.小组交流:
各组在完成上述各环节之后,针对本组实验进行评估。如:实验装置是否有缺陷?实验过程是否有失误?猜想和结果是否一致? 同时,各小组交流展示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及实验心得等。
6.小组评价:
各小组对其他组实验的完成情况进行合理、公平的评价,以此激发学习兴趣,保持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
三、实验中小组合作要求:
要让实验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获得成功,成效明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主动参与
实验中的每一项学习活动都要求学生自发的参与,主动的去实践。对于分配的工作,也要积极主动的去完成。在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分析讨论等讨论活动时,要敢于表明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主动参与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参与,培养自己的动手和思维能力,大家个抒己见,可以了解更多的看法和意见,使自己的认识更加全面。
2.分工协作
在实验过程中,有很多实验需要全组分工协作,因此,在实验过程中也就会有实验分工。在实验过程中,无论实验分工是什么,是主要工作还是次要工作,都是实验的重要环节,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的一项工作。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分工要明确,具体,不能含糊。实验中小组分工的目的是为了使各人目标更明确,便于精心准备自己分工的工作,有利于把实验工作做细、做实。
3.相互信任
实验过程中的小组分工合作学习首先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信任是完成好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在实验学习中,对于分配的实验任务,首先要相信任务领取者一定能够做好。绝对不能还没有做,就认为其肯定完不成,或做不好,这样既会有伤同学感情,也会影响实验进度。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更要尊重他人意见。只有相互信任的分工协作,才能真正的把我们的工作做好。
4.地位平等
小组合作学习的各位成员只能有分工的不同,不能有所谓的“权威”,这样在交流时才能敢于发言,平等谈论,否则一旦所谓的“权威”发言,其他人就不会再发表自己的意见了。实验操作分工及实验过程,应该是平等协作的,如果可能,可以多重复几次实验步骤,大家都有动手的机会,大家都能得到锻炼。
四、合作交流:
由于是小组合作学习,所以交流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交流,可以使得所有同学对每一个实验过程、步骤都能深入了解。同时通过交流实验心得,也使得同学们对实验过程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合作交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流预习感受
通过对实验的预习,大家交流各自的预习心得,提出自己的实验过程的理解,自己对实验过程中一些应该注意的事项的看法,以便大家共同注意。对于自己比较模糊或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来,供大家在实验过程中去解决。
2.交流实验操作技术要领
实验操作技术要领的交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实验前的交流和操作后的交流。实验前交流就是通过预习,交流预习心得,便于在后面实验操作中能够规范。操作后交流则是根据自己的实验心得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加以交流,使得大家对实验操作要领的认识更加全面。
3.交流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之后,由于大家的分工不同,交流实验结果是十分重要的,目的是使大家对于其他分工小组的实验结果也能了解。
4.交流实验体会
心得体会是指自己在实验过程的一些感受。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即使大家都是完成相同的实验,更何况不同的实验。这项交流的目的是让大家都能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使得大家对实验的认识更加深刻。
小组合作学习倡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进行多边互动,它把生生互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充分开发和利用了教学中的人力资源,为现代教学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把教学建立在更加广阔交流的背景之上,这对于我们减轻师生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效率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第二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有人曾说:“这许多年来,我们一直失败的一件事情,就是让孩子们安静地坐在桌子旁,而不让他们合作做一件事情。”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合作学习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最高水平,还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合作学习是一种现代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它冲破了传统教学理论的很多束缚,对教学过程给予了重新的界定。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以其独有的优越性受到广大教师们的青睐。但与此同时,教师们在实践中,也遇到了许多困惑和问题,即合作学习虽然有利于创造主动学习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但一节课往往完不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仍然存在着优生占位和学困生搭便车的现象,致使无法实现每个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而实际上,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实效性。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合作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但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本人结合初中生物课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
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合作学习小组,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外在组织方式。合理进行分组是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的前提。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同桌两人合作是十分常见的,这是其他合作方式的基础,每人都是这个小组的“主角”,这种合作也简便易行,但这只是一种最小范围的、随机的合作,也有的按座位将前后两排4人或6人自然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这样就扩大了合作交流的范围,增加了信息量,也能够培养学生适应合作的能力,然而这种合作小组的人员组成随意性太强,不利于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既然合作学习小组构建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合作学习活动开展的成功与否,本人便在研究中进行了多方尝试。其中最普遍的做法是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进行固定分组,即由前后邻座的几个学生组成一组。小组成员以不同的学习水平层次、性格差异等进行搭配,一般是一个优等生、两位中等生和一位学习相对困难的学生组成一组。在小组组建之后,我们积极鼓励各小组制定本小组的包括学业和个人成长方面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以及小组公约,以便增强每个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集体归属感,强化成员之间的积极互赖。
二、既要重合作形式,又要重合作内容
尽管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然而并不是什么内容都适合于合作学习,它与传统的教学形式并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对所学内容进行筛选、分类。简单明了的问题,如关于人体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这一部分内容,可事先出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解决,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些模糊的问题或者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问题,如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小肠地哪些结构与它的消化、吸收功能有关,为什么?呼吸时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有什么变化?在达尔文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猿与人有哪些相似特征?人猿同祖地证据有哪些?像这些复杂的综合的学习任务,则可以采用不同的合作学习方式,从而取得最佳学习效果。一节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次数不宜多,时间也不宜太长,不
能将有效的学习时间流于走形式,应该将全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人自主学习三种基本的课堂组织方式有机结合,让课堂生动活泼而富有实效。
1.在学习重点、难点内容时可进行合作学习
攻克教与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是合作学习所要着力探讨的问题。在学习的重、难点处,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好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组织形式,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正确认识合理膳食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讲,无论从理性认识上还是从行为改变上都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人设计了这样一次小组活动:每人针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份适合青少年的“一日食谱”并分析其原因。接着在组内进行交流,并做好记录,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一份“一日食谱”,尝试提出一个主题鲜明、类似广告语的食谱名称。最后采用答辩的形式,小组之间进行交流;通过无记名投票评选全班的最优食谱。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在不断的反思自己日常的膳食是否合理,是否健康,再通过营养师的建议矫正他们过去不合理、不健康的膳食行为。真可谓水到渠成。
2.在学习任务较大、需分工协作的时候,可采取合作学习
八年级生物课下册第二十二章第二节《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第二部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讲既熟悉又陌生。因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很多,如何正确处理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之间的关系更是一个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本人就在南京紫金山开发房地产设计了这样一次小组活动:课前将学生分成七个小组,每组五个人,每组自选一种角色。角色分为:行政官员(如市长、区长),职业人员(如农、林、渔、牧等业主),研究人员(如科学家),经营者(如房地产开发商),执法者(如环保局、工商局等工作人员),教育工作者(如教师),中学生。课前各组按照选择的角色搜集资料,就本角色应承担的义务、职责和面临的困难进行演讲。接着各组之间进行辩论。最后本人很自然地将其引入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三种条途径上。学生在这种民主、合作、激励的氛围中,学习热情高涨,认真领会教材内容,积极讨论,利用有限的时间实现了学习的优质高效。
三、既要重课上的合作指导,又要重课下的合作延伸
要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在课上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例如: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对于刚刚接触探究实验的初一学生而言,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为了降低探究的难度,提高合作探究的实效性,本人首先播放有关蚯蚓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的视频,创设合作探究的情境。接着,指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形态、结构,用手指在蚯蚓的体表来回抚摸,感知刚毛的存在。围绕“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问题,讨论并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在制定探究计划时,本人先提出这个探究实验的变量是什么?如何设计对照实验?针对初一学生没有学过物理,不知道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但知道速度=路程÷时间,因而本人提出设计什么样方案表示蚯蚓爬得快慢,有几种方案,哪几种方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各小组少走弯路,提高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而要提高小组成员参与的有效性,则必须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技能,帮助他们掌握如何在小组合作中请求发言、澄清观点、称赞他人、提出建议等技能、技巧。这也是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在小组讨论中,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当自己的意见与别人
有分歧时,既要敢于坚持,又要敢于纠正。例如,本人在学生进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组织小组讨论为什么要用黑色塑料袋装蔬菜时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你们小组是否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一种答案?小组内部每个成员是否都持有相同的观点?对于不同的观点,你们小组的看法如何?请自评或相互评价一下你对小组的这次讨论贡献如何?通过这些问题,不仅促进学生间产生更多的交流与合作,而且也使学生逐步认识到自己错了不要羞于承认,而要善于从别人的意见中受到启发而产生新的见解。有的问题由于思考角度不同,观点不一致时可以先保留意见,或找机会与其他组的同学进行交流,或找老师寻求帮助。
开展合作学习不仅是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种社会交往、生活方式。如果仅凭课堂上的40~45分钟是远远达不到这个目标的。要实现合作学习的优质高效,根据学习内容,在课下适当地分配给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任务尤为必要。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第二部分“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这一内容时,课堂上各小组完成整个探究方案的设计及实验,而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则需要课外一周时间观察。至于深入探究“光、土壤对种子萌发有没有影响?则需要更长的时间。为了让各小组的合作富有成效,教师让每组上报分工细则—观察、记录、摄像、汇总、补充实验条件等,在组员自愿认领任务的基础上,再做整体协调,并明确要求任何小组成员都要遵守小组的规则,服从小组的领导,严格遵守纪律。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们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并对现状问题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可见,在合作学习的这种学习方式之下,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凸显,个性得到表现,创造力得到解放。
生物课本上安排了很多课外探究、课外调查,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组织小组进行课外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既要重视组内的合作,又要重视组间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合作,但并不意味着否定竞争。如何正确处理好合作学习中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是开展好合作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是开展活动的基本单位,小组内部成员之间便发展为合作关系,而且要强化内部的团结。同时,又要在小组内部合作的基础上,使小组间形成一定的竞争,即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的学习格局。在此氛围下,学生的学习责任心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他们为了给本小组争得荣誉,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思考、与同伴协商,以期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但由于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尚不成熟,难于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和调控,很容易造成在加强小组内部合作的同时,也强化了组间的竞争关系这一问题,表现为出现小集团化的倾向,严重的会影响到班级的团结和集体的发展。因此,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应注意予以灵活调控。在组织小组适当竞争的基础上,还应兼顾小组间的合作。可根据学习内容、学习任务的不同,打破固定小组的组合形式,而采取多种合作方式,如针对相对容易的问题,可采用同位之间的两人合作形式;在对某些知识进行巩固复习时,可将全班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进行对抗赛;在开展对某问题的辩论活动时,可将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两大组来各抒已见。另外,还可通过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进行调适,无论是针对小组集体还是针对小组个人,都从团结合作、文明守纪、积极发言、勇于创新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价。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导向。一定要全面而有激励性。首先是过程评价。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习过程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更注重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提供及时有效地指导,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实事求是、全面准确地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进
行评价,使各小组明确自己努力与改进的方向。其次是学习结果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既要体现个人的智慧,更要体现团队的力量。因此在评价学习结果时,要让学生个人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又要让小组成员分享到集体成功的喜悦,及时奖励优胜小组,能大大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下一阶段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最后是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不能只是教师的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生生互评,组间互评,力求全面,科学而又具有激励性。评价侧重点则放在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上;评价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评价的范围既包括本组,也包括其他小组成员。这样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到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学习进展,还要时刻关注小组以及班级整体的发展情况,牢固树立全局意识,以形成积极合作,友好竞争的良好氛围。
五、科学、合理评价合作学习的效果
合作学习的评价与传统教学的评价有很大不同。传统的教学评价强调的是常模参照评价,关注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它把是否“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脱离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在这种评价方式下,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得到好名次,获得分数意义上的成功,教学活动是以培养一流的“考生”为目标,而大多数学生则注定是学习的失败者,这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有鉴于此,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教学活动则是以培养高素质、会学习的“学生”为宗旨。同时也将它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将常模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大家合作进步。尤其是“基础分”和“提高分”的引入则是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和创新之处。所谓“基础分”是指学生以往学习成绩的平均分;而“提高分”则是指学生测验分数超过基础分的程度。引入基础分与提高分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为所属小组赢得最大的分值,指导学生的着力点定位在争取不断的进步与提高上,只要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了目标。另外,为了体现评价的公平性,标准参照评价还注意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业成绩(成绩以A、B、C、D、E五个等第划分),安排同等生(如A等生与A等生、B等生与B等生)一起分组测验,测验的难度尽量有梯度。各测验组的每个成员的成绩都与原属小组的总分挂钩,A等生小组的第一名与B、C、D、E等生小组的第一名所得的分值完全相同。这种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合作竞争,最终会导致全班学生无一例外地受到奖励,取得进步,并由此走向成功。合作学习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决定奖励与认可的做法,有利于我们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合作学习以现代社会认知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生生、师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值得我们予以关注和研究
第三篇:农村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
农村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
实效性的探究
田庄中学蒋勇军
【内容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学习方式。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角度分析论述了学习小组的组建以及面临的困惑等问题。本文通过对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说明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中学英语课堂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中学,合作学习,英语课堂,实效性,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导和实施的,它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学习方式,是一种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新课标也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同时也是县课改试点学校之一。合作学习这个新颖的、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学习方式很快就激起了教师们的探索热情。自然也成为了教师们实践的重要内容。几乎每堂课都有合作学习,但合作学习的效果还不尽如人意。表现为有少数学生不愿意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或者只是个别成绩好的同学唱主角,其他的成员只充当了“旁观者”的角色,甚至有的在一起合作,也只是说说与课堂内容无关的话,合作学习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实效,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作了一些粗浅的分析。
其一、优势群体比例小,合作学习难开展。
我们不得不承认,农村中学学生的英语水平与城镇中学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村中学大部分学生小学的英语基础几乎为零,这无疑给初中的英语教学带来了压力和难度,也因此而导致了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优势群体甚少。我所教班级中的一个班,共有49人,分成12个小组,连选出12个小组长都很困难。由此可见,农村中学学生学习英语的优势群体比例小,使合作学习很难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所以我们要花大力气和心思培养班级的英语骨干和英语学习带头人。让他们成为带动全班学习英语的桥梁和纽带。真正让学生管学生,学生教学生,最终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其二、农村学生基础差,合作交流胆子小。
学习英语要敢于动口,不怕丢脸。农村中学学生英语基础差、底子薄、胆子小,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课堂上,有时教师抛出一个话题之后,教室里鸦雀无声,许多学生没有真正参与讨论,只是低头独自思考,或许有的迫于老师的威严,围在一起“合作”,也只是在说着或做着与上课无关的事,这种情况下的 1
合作学习成了一种形式。不但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而且浪费了时间,使课堂效率大打折扣。我们教者一定要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要学生敢于动口,学习“李阳”英语,大声地读,大胆地说。
其三、合作目标不明确,小组交流欠深入。
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作预先的准备,想到哪说到哪,致使小组合作学习不能深入进去,而且小组成员各自为政,成员之间缺乏深层的思想交流与思维碰撞。作为教师,应将学生要合作的内容、合作的要求以及通过合作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向学生交代清楚。以确保合作学习高效、有序地开展。
其四、分组活动时间短,合作学习不充分。
在时间有限的课堂里,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就在教师的催促下结束了,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讨论时间,使合作学习无果而终。我们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合作内容的难易程度分配合适的时间,不可草草收兵。
其五、学生程度不统一,合作参与不均衡。
由于农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参差不齐,小组内部各成员之间缺少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其中,学习成绩优秀者占据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主动权,成绩差的学生要么一声不吭地听别人说,要么做与合作学习不相关的事情,这样,合作学习中学生自由发言机会不均衡,而且小组意见往往只以优秀者的意见为主流,而忽视了后进学生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特别关注后进生的表现,及时表扬、鼓励,激发潜能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那么,在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呢?笔者一年来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
一、合理组建小组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作为英语教师,我认为有必要从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角度安排一个英语课堂的座位表。合作学习的分组宜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也就是将男生和女生、内向型学生与外向型学生,英语学习能力较强的与英语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分到一起,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每个小组以4人为宜。确定好每个小组的成员分配后,可以让各小组拟定组名、口号和奋斗目标。如我教的一个班的学生就分别以他们最爱吃的水果命名,如“Apple Team”,“Orange Team”,“Strawberry Team”„„有的则以他们喜欢的动物而命名,如“Tiger Team”, “Camel Team”有的是“Strong Team”,“HopeTeam”等个性化组名。我要求学生的口号必须是英语励志名言,如“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g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Where thereisa will there is a way” „„同时要求每个小组定出小组学习目标,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要达到的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
二、培训优势群体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在小组组建之后,要培训好一批素质过硬的“组长”队伍。每个小组至少要有1—2名英语学习能力较强者。教师对组长的培训,可以是早晚读课进行,培训的内容要依据学生的层次而定,可以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的能力。另一种方法是小组活动之前对组长的临时培训,包括课前培训和课内培训。“Go for it”教材中有大量的“Groupwork”,在小组成员活动之前,我通常会让几个小组长临时组合成一组,进行示范,老师加以指导,然后再由每个小组长组织该组的合作学习。
三、开展有效竞争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动力。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如果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
四、适时引导调控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保障。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教师必须深入到个别小组,认真倾听个别同学的发言,适时地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当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教师都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并且不流于形式。对于合作时间的长短要视合作内容的难易和学生的程度去把握好,切忌合作时间过长或不足。
五、构建评价机制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合作学习最终要让各小组间全班交流,分享成果。对于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展示,教师要坚持以正面表扬和鼓励为主,使每个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作为教师,我通常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表扬他们,如:“Apple Team”合作意识强,“Strong Team”合作效率高,“HopeTeam”合作学习态度好,“Tiger Team”学习很谦虚,“Camel Team”很有耐心等。总之,教师应对小组内各成员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创造性作出恰当的评价,在组内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竞争,以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小组合作活动后,我会抽查1—3个小组,而且抽哪几个小组也是很有讲究的,从合作效果来看,可分别抽查一个合作效果好、较好和不好的组。对合作效果好的小组要予以充分的表扬,对合作学习效果较好的组要指出其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对于合作效果不好或未完成任务的组,我通常要求他们在课后再次过关,我发现课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便能完成合作任务。于是我在表扬他们的同时,也帮他们分析没有合作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自己没有认真地参与。长此以往,他们在合作学习中更积极、更主动,因为他们体验到了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英语课是语言实践课。小组合作学习加快了英语教学的节奏,加强了训练的密度和广度。一堂课四十分钟,平均每个学生连一分钟的练习时间都分配不到,而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方式,可以使所有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尤其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不敢开口说英语,合作学习为他们构建了一个有效的展示平台。新课程标准提高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英语课堂教学要努力实现从“传授、讲解语法知识”向“培养语言能力”转变。在初中英语课堂中,采用合作学习将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在真正的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式的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有助于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
一、单向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的、多元的信息交流方式,从而推动每个学生的进步,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高效。
第四篇:化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化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小组合作学习是MS-EEPO有效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灵活多样、最具弹性、最有效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同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是我对化学课堂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看法。
一、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从而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我们要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适时地进行动静转换,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都处于极高而兴奋的状态中。当然,我们必须知道,小组合作学习不是随机的,它是在个体遇到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或解决问题方法上存在分歧时才适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以分2人组、4人组或6人组等,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或难易程度来确定小组学习的人数,灵活安排。一般初中课堂一节课安排动静转换2~3次为宜,也就是说一节课小组合作学习安排不宜过多。
二、合理安排小组、团队的组建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最基本的、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一般情况下,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是同桌组合、前后座位同学组合或相邻同学组合的合作方式,这样的组合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因此,要求教师在分组前要了解好各小组成员的基本情况。特别是班主任,在调整学生座位时更应该要合理安排,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地分配好,通过合理分配能够起到以好带中或以好帮差的目的。不能像以前那样都把能力较差的学生全部放最后或者都放在前面,如是这样,他们就无法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我们教师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进步。
三、小组成员要合理分工,职责明确
一个良好的合作小组,必须要做到各小组成员间合理分工,职责明确。特别是4人以上小组,要求组建学习小组后,必须明确好组长、记录员、声控员、发言人等。只有分好工,才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小组里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这样的合作小组学习才有效,也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当然,由于单元组是机动灵活的,我们应根据课堂小组实际情况进行临时分工。团队是相对稳定的,团队里必须有明确的分工,并根据目标确定好各个角色。
四、应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和进行有效的约定
每一次的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必须明确好学习任务,如要求学生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效果,而不是在课堂中随机地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燃烧与灭火”时,我设计了以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1)根据燃烧的条件和提供的器材探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然后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用自己喜欢的表达呈现方式汇总在中卡上;(2)“我是安全小勇士”:如果我们身边发生火灾,如何逃生?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由于我安排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所以整节课下来学生一直都处于极其兴奋的状态中,课堂效果非常好。因此教师安排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和目的必须要明确。当然,小组活动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没有固定的格式。可以是两人间问一问、说一说,交换学习成果看一看、查一查、补一补,或者同一个问题、不同问题间的交流与讨论。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小组学习的开始和结束都要靠特定的约定来调控,约定可以是声音的语言,也可以是肢体的语言。如:小组合作学习结束的约定,我们一般采用有节奏地击掌或用倒数数的方法或者根据学科的特点采用特有的约定方法。通过有效的约定能很好地调控课堂秩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些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处理教材不当,本来课堂中的某个问题很简单,学生自己就能解决,也拿来作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问题,这不仅浪费时间,也没有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和挑战性。所以教师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并设计好每一次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
五、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不要过滥。
2.小组合作学习必须是教师先前准备好的,而不是课堂随意编造的。
3.小组合作学习后必须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呈现小组的学习成果,取长补短,张扬个性。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有效地学的一种学习方式。课堂中如能充分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对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有很大的帮助。
(责任编辑 黄春香)
第五篇:美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美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课题总结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体会美术课程的意义和教学的多元价值,改变原来美术课的专业化倾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但是,怎样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安排合作学习,如何解决合作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
合作学习是针对课堂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它有以下几方面的要素:
1.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 2.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
3.期望所有的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信任,有效地解决小组内冲突;
4.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