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和旋转》教学案例

时间:2019-05-13 03:4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平移和旋转》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平移和旋转》教学案例》。

第一篇:《平移和旋转》教学案例

《平移和旋转》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平移和旋转”

一、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转”在《标准》中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关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标准》中指出:“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根据《标准》的要求,本套教材增加了图形“平移与旋转”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图形运动变化的规律,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平移与旋转”是两个抽象的概念,但是平移与旋转现象在生活中却无处不在。因此,教师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寻找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尽可能选取学生熟悉的、丰富有趣的生活实例,同时注意突出所选事例的本质属性,使学生能抓住特征并达到初步感知的效果。

本课安排的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物体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帮助学生积累这方面的经验。教材中呈现的缆车滑行、国旗徐徐上升、直升飞机螺旋桨的旋转以及小风车迎风旋转等,都是学生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直观材料,通过这些材料的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平移与旋转的特点。二是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运用感知的经验,判断日常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自己说一说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的具体实例,通过这些活动体会到平移与旋转这两种运动的本质特征,感受平移与旋转现象的普遍性。三是能用形象的手势表示平移与旋转的动作。这实际是让学生通过形体语言来加深对平移与旋转运动特征的理解。四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方格纸上图形的平移,以及画简单图形的平移,来感受平移的几何特征。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平移与旋转的概念,因此,教学的认知要求是初步认识,对于旋转的知识只要能分辨旋转现象即可;对于平移的知识,除了知道生活中平移的现象之外,要能在方格纸上确定左右(水平方向)或者上下(垂直方向)的平移。五是让学生利用今天所学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去设计一幅美丽图案,使学生体会到美丽的图案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得到,从而形成以简驭繁的思想。

二、学生分析 在学习本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前后、上下、左右方位顺序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分类,并且学生很早就有了物体或图形运动的一些经验,因此认识平移和旋转观察只需让他们构建一个概念。对于平移了多少格,学生可能会遇到数的方法不正确导致格子数的不准确,画的时候不知从哪里着手。

三、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结合教学实例联系生活经验,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会区分这两种现象。

2、能根据平移现象的特征,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图形沿水平(左右)方向、竖直(上、下)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培养空间观念。

3、了解可以用图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图形变换中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四、教具准备:有关平移和旋转的多媒体课件、画有船、淘气和笑笑的方格纸。

五、教学过程

(一)构建平移转概念

1、谈话引入,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师: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我们一起游乐园去看看吧!(课件出示:高空缆车、碰碰车、摩天轮、游船、旋转木马)师:你喜欢哪个游戏活动,它是怎样运动的?用手势比划比划。

学生汇报后,师提问:这些游戏的运动方式相同吗?你们能不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给它们分分类?小组活动,教师参与活动。

小组汇报

生:摩天轮、旋转木马是一类;缆车、碰碰车、小游船是一类。

2、理解平移旋转的概念(1)分析归纳,揭示概念 师: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生:高空缆车、碰碰车、小游船它们都是平平的、直直的运动把它们分为一类;摩天轮、旋转木马都是在转圆圈归为一类。师小结:我们把缆车,碰碰车,游船这些物体所做的直线运动叫平移。把旋转木马,摩天轮这样围着一个固定点所做的圆周运动叫旋转。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板书:平移和旋转)

学生齐读课题

师:现在我们一起用手势做一个平移的动作,做一个旋转的动作。(师生一起用手势做动作)

(2)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的?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的?(学生说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师:老师这里有一组物体运的动画,你能说说它的运动是平移的还是旋转的吗?(多媒体出示:国旗,水笼头,转盘,开窗户,电梯)

师:请你根据下面的图片所反映的物体运动的不同方式分分类.(多媒体出示车子,大风车,汽车,钟面,滑雪橇)

(二)教学平移距离

1、激趣

师:今天同学们学的真不错,一会就认识了平移和旋转。淘气和笑笑今天也来到了游乐园,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在干什么?

(多媒体出示淘气和笑笑在船上的画面)看,他们正准备划船呢,笑笑在船头,淘气在船尾。船开动了,船在做什么运动?

生:(异口同声)平移。

2、设疑

师:对.走了一会后,笑笑和淘气为谁走的路长一点发生了争吵。同学们,你们评评理,究竟谁走的路长一点呢?

生1:笑笑走得远。因为她坐在船头又在前面。

生2:一样远。因为他们的出发点不同,笑笑在前面走,淘气在后面跟着走,他们原先的距离并没有改变,所以他们走的一样远。

4、验证

师:刚才大家说的意见都不一样,我们得想办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想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 生1:把他们的船开到的位置做上记号,再用尺子量。生2:让他们站在同一侧,再把船开到原来的位置。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说的方法都不错,老师这里有一种新的方法——数格子,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验证,其他方法同学们下去以后自己验证。

四人一小组,用方格纸数淘气和笑笑分别走了多远?组长做好记录,填写记录卡。

学生汇报结果。

生1:淘气走了8格,笑笑也走了8格,他们走的一样远。生2:淘气走了7格,笑笑也走了7格,他们走的一样远。

师:同学们得出的结论他们走的一样远,但有的说走了8格,有的说走了7格,我在下面观察发现还有走6格的,到底走了几格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课件演示,师生共数,得出一致结论:7格)

师:淘气走了7格,笑笑也走了7格,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船走了多远?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数一数船走了多少格?

(小组活动,师参与活动)

小组汇报,在实物投影上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数法。生1:我从船头数起,船走了7格。生2:我从船尾数起,船走了7格。生3:我从船上红旗数起,也是走了7格。

„„

5、小结

师:刚才我们看船走了多少格,大家有几种不同的数法,结果都是7格,从这里你能发现什么吗? 生:不管从哪儿数都是一样多。

师:我们看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移了多少格,只要找这个物体(或图形)上一点平移了多少格,这个物体(或图形)就平移了多少格。

(三)习题设计:

1、师:我们帮淘气和笑笑解决了问题淘气和笑笑又继续前进(多媒体显示)这时,淘气发现船后游来了一条小鱼,淘气把手中的面包扔给了小鱼,想一想:小鱼必须向前平移几格才能吃到面包?

生口答,师演示结果

2、师:刚才我们学会了物体的平移,现在我们把物体换成图形大家来移一移(学生完成书本上P19试一试第1题)

学生汇报结果,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本题主要希望通过让学生动手移一移,加深对平移方向和平移了多少格的理解,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师:现在我们来画画平移后的图形,学生完成P19试一试第3题(此题主要让学生利用平移了多少格画简单的图形平移)

(四)拓展创新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应用非常广,舞蹈演员得用平移和旋转跳出了优美的舞蹈。设计师运用平移和旋转设计出优美的图案,古老的上海音乐厅得用平移,整体移动366米。(多媒体出示上海音乐厅的相关资料)老师这里也有相关资料,同学们看一看(学生边看边演示)

课后,请同学们利用我们今天所学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去设计一幅美丽图案。

六、教学反思:

1、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在试教的第一节课时,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课件制作的素材大都是网上下载的,到上课时才发现课件的制作并不适合我们农村的孩子学习,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耽误学习的时间。

2、用手势比划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很多学生用语言叙述不清,但用手势表示清楚了平移和旋转,并且能加以区别。形象的手势表示平移与旋转的动作。这实际是让学生通过形体语言来加深对平移与旋转运动特征的理解。这无疑对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发展是有好处的,为我以后教学空间与图形这一内容又提供了一个好的方式。

3、在学生数方格的方法解决笑笑和淘气谁走的远的问题过程中,有学生数的是7格,有学生少数的是6格和8格,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我仅仅只是和学生一起又数了一遍,确认了7格是对的,但对答案是6格和8格的同学错误的原因并没有弄清楚,以至于在后来习题中还是有些同学把格数数错。如果我能在当时多问一句:你是如何数的?也许就能从学生的思维当中找到问题的根源,学生可能就不会再出错了。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能抓住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是把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

七、案例研讨:

1、形象的手势语言用的好,在培养空间观念中直观显得也是很重要的。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能够用恰当的语言把平移和旋转的概念特征叙述的很清楚是不容易的,但它们的特征显而易见的,用肢体语言的描述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显得很直观。如果在教学中能把这两种图形的运动方式用形象的符号表示出来,就更好了。这样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符号思想,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简明性。

2、预设和生成的问题。在本节课中至少有两个地方是值得注意的:一是在教学平移距离时,走了一会后,笑笑和淘气为谁走的路长一点发生了争吵。同学们,你们评评理,究竟谁走的路长一点呢?有一个学生说:“一样远。因为他们的出发点不同,笑笑在前面走,淘气在后面跟着走,他们原先的距离并没有改变,所以他们走的一样远。”我觉得这个学生的回答是很精彩的,学生的这句话中其实包含着一个对应点的问题,物体平移的距离就是物体平移前后对应点之间的距离。这可能是老师在预设当中没有想到的。对于生成的问题,我个人觉得应该把它放大,原先的距离指的是什么?是不是还有现在的距离?通过这样的问话和实际的操作,就能让学生知道物体平移距离跟物体平移前后对应点之间的距离是有关系的,为后面的学习作好了铺垫。二是用方格纸数淘气和笑笑分别走了多远时,虽然得出的结论都是一样远,但有的是7格,有的是8格,还有6格的,对于这个问题,老师可以问一问学生是怎样数的?就能了解到学生的思维过程,也就能发现他们只是数的方法不同而已,7格的数的是格数,8格的数的是点数,既数了头,也数了尾,6格的数的也是点数,但没数头和尾。最后教师就能统一方法,达成共识,后面的学习当中就不会在出错,也就提高了教学效率。

3、教学中要彰显学生的个性。在教学平移距离时,对笑笑和淘气谁走的路长,同学们也出现不同的看法,到底谁对谁错,需要验证,学生也提供了不同的方法,这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验证,教师只是为学生提供验证的工具就行。也许有的学生也会想到用方格纸去数,不必要老师硬性规定用方格纸来数,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对发展空间观念也不利。

4、追求数学的文化价值做的好。在课的最后,通过出示上海音乐厅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感受到了平移的作用,体会到了数学的魅力。课后,让学生利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去设计一幅美丽图案,使学生体会到美丽的图案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得到,从而形成以简驭繁的思想,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也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美。为学生喜欢数学奠定基础。

第二篇:《平移和旋转》教学案例

《平移和旋转》教学案例

清苑区孙村乡戎官营小学戎艳珍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旋转、平移现象的过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旋转平移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平移现象。在对物体旋转、平移运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1、使学生在感知旋转平移现象的基础上会区别这两种现象。

2、使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解决策略::在观察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基础上,借助学具的直观操作,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描述,充分感受物体的运动方向,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运动吗?你喜欢做什么运动?(学生自由说一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物体运动时的录像。依次出示10个物体运动的画面(飞机飞行、转着的风扇、转圈圈的舞蹈演员、吊起货物的起重机、钟表面指针的运动„„)。请你看看它们是怎么运动的,你也可以一边看,一边跟着做做动作。想想看,这些运动的形式相同吗?你能把他们进行归类吗?(学生试着归类。)把像飞机飞行一样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归为一类(平移),把像风扇一样围绕一个固定点转圈圈的归为另一类(旋转)。

教师:正因为有了丰富多彩的运动,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如此的可爱,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旋转和平移。(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谈话中,使学生明白,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而且运动的形式并不相同,并用最后的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置悬念,使本课的教学任务更加明确,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概括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特点

观察平移的物体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沿着直线运动

观察旋转的物体有什么相同之处:围绕一个固定点或轴做圆周运动

根据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各设计一个符号:平移符号(——),旋转符号(○)

三、亲身体验平移、旋转的过程

(1)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推书的过程,并讨论这个动作有什么特点。使学生明确,这个过程是书沿着一个方向作平行的运动,这样的运动就是平移。你还可以用你自己桌上的、或周围的物体做平移活动吗?(2)学生把用绳子拴着一块橡皮的铅笔转动起来,观察这是什么运动方式(旋转),你还可以用其他学具创造运动现象吗?(削铅笔、翻书等)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学生没有被牵着鼻子走的感觉,给学生了很大的空间,老师不累,学生爱学。)

四、找一找生活中的平移或旋转现象。

师:生活中有很有旋转和平移的现象。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平移或旋转现象呢?你能给大家举个例子吗?

(设计意图:旋转与平移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鲜见,让学生举例,既链接了生活,体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也使其他同学受到启发,丰富学生对旋转与平移现象的表象认识。学生举的例子很多,但在语言表述方面还有点欠缺,这就需要教者旋转及时给予评价引导。比如说,同样是窗户的运动,有平移的也有旋转的,因而必须明确“我们教室的窗户的运动是平移”,“我们教室门的运动是旋转。)

五、找一找平移与旋转的不同

教师提问:平移与旋转有什么区别呢?

交流。左右平移、前后平移位置变化方向不变。像风扇的叶片、直升飞机螺旋浆、钟面上的指针它们这样的以一点或一个轴运动的叫旋转,旋转的方向会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两种现象的对比,使学生准确掌握了旋转与平移的特点,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六、做平移或旋转课间操。

在背景音乐中,领操员带领大家做操。如转头、耸肩、甩臂、转圈、扭腰、抬腿等,学生一边跟着做一边说出该动作是平移还是旋转。

(设计意图:让学生做一连串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实际上是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上,让他们用形体语言来表示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特征,从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充分感知这两种运动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概念,并能正确地区分几何空间中的这两个数学概念的特征,从而突破知识建构过程中的困难。)

七、自己做一些动作表示出平移和旋转。要求:先在小组内表演,比一比,谁做的动作最有创意,和别人做的不一样。

学生活动。然后让一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判断属于什么现象。(设计意图: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获取新知识。小学生具有爱和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小组合作,为他们创造思维摩擦和碰撞的环境,有利于其思维的发展。这个环节中的小朋友们在相互协作、相互竞争中体验成功、获得进步,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八、练一练:

第1题:找一找下面事物中的平移或旋转现象。

给学生充分的观察、交流空间,在回答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表达要准确和完整。

例如:电视橱门的开关是旋转。电视橱抽屉的开关是平移。等。重点说出移与旋转的特点。

第2题: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分别在□中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出来。

先让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先让学生指出事物的运动情况,再说出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重点了解学生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的情况。

(设计意图:有针对性的练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些习题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口能力,在说的过程中,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九、知识拓展

1、欣赏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美

同学们,平移和旋转的现象不仅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人们还运用平移与旋转创造了美丽的图案。看一看,这些图案用到了我们今天学到的那种运动方式,看谁第一个发现。(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欣赏数学的美,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实现可持续性的数学学习。)

2、运用今天我们的所学有关平移与旋转的指示,自己设计一幅图画,看谁设计的最有创意。

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设计意图:学习心理学表明:“学”这一活动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学习者只有通过自身的积极思维和主动参与的“做”而获得的数学知识,才是理解最深刻、掌握最牢固且最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因为这种能让学生大脑和双手真正动起来的学习,不仅能让每个学生用自己内心的体验和参与去学习数学,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而且在这种体验和参与的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增强了自信。)

十、全课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设计意图: 对本节课有一个系统性的总结,使知识成一体系。)

课后反思:

1、课一开始,让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运动现象,并根据这些现象进行分类,这是认识运动现象的前提。由于前面的观察、模仿做动作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较为深刻的表象,所以让学生到生活中找一找物体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时,学生的视角就较为广阔。

2、生动形象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帮忙的热情。

3、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下一节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4、讲练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效果明显。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第三篇:案例五平移和旋转

案例五

《平移和旋转》教学与设计

(一)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19~21页的内容及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1、使学生在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的基础上会区别这两种现象,并能正确地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使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教学难点

正确地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五、教具准备

“看一看”的图片,方格纸。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去过雪山游玩吗?那里有哪些游乐设施?(滑草、飞龟、遨游太空……)你知道它们是怎样过运动的?(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

(二)探索新知

1、投影片出示课本“看一看”中的四幅图。

1同桌互相说一说在哪里见过这些画面?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并用手比划一下。2全班交流。

3小结:缆车、国旗的运动都是平平直直地走而直升飞机的螺旋桨风车的运动是在固定地转动。

4让生上台演示升旗和缆车的运动。5让全班学生用手演示升旗和缆车的运动。

小结:我们把像、缆车、升国旗这样的运动成为平移。(板书:平移)6让生说一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做平移运动。7让生动手演示飞机的螺旋桨、风车的运动。

小结:我们把像螺旋桨、风车这样绕一个固定点转动的运动称为旋转(板书:旋转)8说一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做旋转运动?

2、判断平移、旋转运动。1出示课本第19页的“说一说”。

先独立思考判断,在书上完成,然后在组内交流。雪撬、火车的运动是平移; 转盘、水龙头的运动是旋转。

2做一做:先做一个平移运动,再做一个旋转运动,让同学先在小组内做、交流,然后每组推荐一人做给全班看。

3、出示课本20页试一试。

1移一移,说一说。教师演示,学生数格说一说,向下平移了几格。

2填一填,教师演示,学生数格,说一说蜡烛向右平移了 格。小鱼向平移了 格。3小结:看一个图形移动多少,只需看这个图形上的某一点移动了多少格。(先让学生试着说一说,最后师总结。)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20页“试一试”的(3)。先让小组讨论,找学生到黑板演示。

2、让学生做课本21页练一练1。

3、让学生做课本21页练一练2、3题。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像升降电梯、收害机这样的运动就是平移,如果一个物体绕一个固定点转动这样的运动称为旋转。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例子还有很多,希望大家平时注意观察,把收集到的与同学分享。

案例六

《平移和旋转》教学与设计

(二)教学内容:对称图形(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19—20页)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我校每周一都要举行升旗仪式……

国旗沿着旗杆徐徐上升,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一运动现象叫“平移”。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也是平移。还有另一种运动方式叫“旋转”。如:风车迎风旋转,直升飞机起飞时的螺旋桨运动等。

二、探究新知

(一)说一说

1、独立思考,判断哪些运动是平移,哪些运动是旋转。

2、全班交流

师可适时问一问:为什么这一运动是平移(或旋转)?

3、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运动? a小组交流 b全班交流

(二)做一做

试着做一个表示平移或旋转的动作。

1、小组进行

2、选好的全班做一做

三、拓展练习、运用

1、移一移,说一说。

2、填一填。

3、画一画。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五、教学反思

案例七

《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

(一)一、教学内容 欣赏与设计

课本第23~26页的内容及练习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并能应用这一知识创作自己喜欢的图案。

2、使学生通过欣赏身边熟悉的图案,感受到复杂、美丽的图案其实可通过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进而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3、使学生通过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到数学中蕴含的内在美,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三、重点难点

1、使学生体会到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2、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准备

各种图案,不同规格的纸,剪刀。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本第23页的四幅图:

1、你们知道这四幅图吗?他们分别表示什么?

学生甲:第一幅图是紫荆花图案,它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学生乙:第二幅图是奥运五环图,它代表世界的五大洲。学生丙:第三幅图是我国的风筝图样——燕子。

学生丁:第四幅图是一个美丽的圆形图案,可以应用于织毯、绘制陶器等方面。

2、这些图案美吗?美在哪里?

学生甲:美在它们组合很有规律。学生乙:美在它们都有相同的规律。

学生丙:美在都是通过旋转或平移得到的图形。

3、导入新课。

请大家仔细观察,每幅图的图案是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体会图案中的平移和旋转。(1)先独立观察,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2)集体交流。

“紫荆花”是由一个花瓣绕中心旋转得到的。

“奥运五环”可以说是由一个圆环平移后得到的,也可以说是绕圆环的交点经过多次旋转得到的。

“风筝”是由一只燕子平移后得到的。

图形图案,可以说是每朵花绕圆的圆心旋转后得到的。(3)上面的哪幅图案是对称的?

“奥运五环”、“风筝”图、“圆形图案”都是对称图形。

(4)拿出你收集到的图案,在小组里说说,它是怎样得到的。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2、动手设计、绘制图案。

(1)打开课本第25页,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学生:先独立画,然后与伙伴交流、分享。

教师:注意发现有创意的作品,及时进行表扬、赞赏。(2)完成课本第25页“练一练”的第2题。学生:可合作完成。教师:(同上)(3)完成课本第25页“实践活动”的第(2)题。

教师:注意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指导,引导学生互帮互助,使学生能够从伙伴中得到启发。

(4)动手制作“雪花”,课本第26页的第(1)题。(5)动手制作“装饰物”,课本第26页的第(2)题。

3、作品展览、鉴赏。

全体同学一起欣赏大家的作品,寻找作品中的平移、对称和旋转现象,并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作品奖、巧手奖、互助奖等等,使学生得到美的启示。

(三)练习巩固

1、课本第24页的第1题。

2、下面的图形是旋转得到的画“○”,是平移得到的画“—”。()()()()

3、课本第24页的第2题。

4、下面的图形都是利用我们学过的平移、对称和旋转的知识设计的图案,请你把它们补充完整。

5、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四)课堂小结

平移、旋转和对称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如果有兴趣你也可以成为一个杰出的设计师。

第四篇: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结合生活经验和事例,学生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本课设计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通过对游乐园游戏的运动方式进行分类,感知平移和旋转,在头脑中初步形成这两种运动的表象。学生对平移、旋转的理解没有停留在概念的表面,而是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平移、旋转现象,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生活化。

在教学时我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寻找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引导学生用手势、动作、学具表示平移、旋转,充分调动学生头、脑、手、口等多种感观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境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和儿童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最后从这堂课后效果来看,学生能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并通过具体实例,能较快地感知、判断平移与旋转现象。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从课件制作来说,我忽略了对农村孩子来说很大一部分并没有到过游乐园亲身体验过,对有些玩具压根就不知道,导致学生不了解它的运动方式。

第五篇:《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平移和旋转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第24~26页。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实例,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3、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

感受平移与旋转的现象,并能判断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后的图形。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今天老师也想带你们去游乐园玩一玩,好不好?

二、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1、分类、感知

(1)课件出示游乐园场景图

有滑板车、自行车、高空缆车、风车、摩天轮等等,师生随着画面的运动一起做动作。(2)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把它们分类

A、学生分类

B、汇报交流

(3)给不同的运动方式起名。

先让学生试着起名,教师再小结:在数学上,像缆车和火车(师做手势),这样的现象叫“平移”,(板书:平移)像风车、摩天轮它们那样一圈一圈的转动(师用手势比划着),这样的现象叫“旋转”。板书:旋转。(4)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学生说。

教师小结: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还是很多的。

2、用手势表示平移或旋转现象。

(1)出示“想想做做1”图片,请学生跟着模仿做图片上的动作。(2)判断这个运动现象是平移还是旋转,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样的运动现象是平移,什么样的运动现象是旋转。

想一想:闭上眼睛想一想,到底什么现象是平移,什么现象是旋转?

做一做:学生亲身体验。议一议:刚才大家看到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中,平移和旋转前后什么变了?(位置)什么没有变?(形状和大小)

三、研究平移

谈话:下面我们要重点来研究平移现象。一个物体在平移过程中,它向哪个方向平移?平移的距离是多少?这些我们是怎么来看的呢?

1、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谈话:不仅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平移和旋转现象,我们还可以自己做一些平移运动呢?你们看小房子图也动起来了!(出示小房图)

(1)观察出示的小房子图,说明:虚线图表示平移前的位置,实线图表示平移后的位置。(2)提问:你能看出小房图向哪个方向上平移了吗?你是怎么看的?(指名学生回答)

小房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小组讨论)你是怎么看的?

学生回答后返回课件重新移动小房子图,边移边数。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我们看平移前它是小房图右下角的点,平移后它还是小房图右下角的点,像这样的两个点我们叫它为小房图平移前后的一组对应点,我们一起数一数对应点中间有几格。

提问:你还能找出这样的对应点吗?一起数一数两个对应点中间有几格。

谈话:通过刚才数一数、移一移,你有什么发现吗?小组交流一下。

(所有对应点之间的格数是相同的。)

小结:要看小房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只要找出对应点,再数一数中间有几格就可以了。(3)金鱼、火箭平移图

金鱼、火箭分别向哪边平移了几格呢? 请你自己数一数,填一填吧。

你是怎么数的?你就数了这1组对应点吗? 为什么?(多问几位学生)(4)做“想想做做4”。

2、画平移后的图形

提问:刚才我们已经学会怎么看一个物体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了,如果请你画出一个物体平移后的图形,你可以吗?

(1)试画 向右平移6格后的三角形。

1)(实物投影仪)这里有一个三角形,题目中要我们把这个三角形怎么样?(请你画出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

这个三角形大致移到什么地方,请在你的纸上指一指。具体位置究竟怎样确定呢? 请你先试着画一画吧。(师巡视)

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要说清楚你先画了什么,再画了什么,最后画了什么? 2)展示交流。(实物投影仪)说一说是怎么画的?

请生到实物投影仪前交流:先„„,再„„,最后„„。(肯定学生的多种画法)刚才几位同学的方法都很好,我知道你们可能还有其他的画法,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2)请你选一种你喜欢的方法画出 向下平移5格后的平行四边形。请你先想好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再动手。(生画,师巡视、指导)(3)做“想想做做5”。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略)

下载《平移和旋转》教学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平移和旋转》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设计平移和旋转[本站推荐]

    平移和旋转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体运动,认识物体平移和旋转运动的特点;能区分、判断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能在平面图形上将物体按指定方向和距离(格数)平......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实验小学 段向颖平移和旋转 学习目标: 1. 结合生活经验和分类活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学科三年级下册“对称、平移和旋转”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物体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帮......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河南省虞城县小侯人民日报希望小学曹永霞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平移和旋转》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三节的内容。本课是在......

    教学设计(平移和旋转)(定稿)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如皋市磨头小学 徐晓庆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24-26《平移和旋转》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观察生活实例,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图形平移。 2、在探索物体或图形的运动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用数学的......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1 《平移和旋转》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的内容,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1 这次教研,我讲了《平移和旋转》这一内容,本节课内容比较直观,离学生的生活较近,《课标》指出,教学时应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好的培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