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尽辉浅谈怎样树立积极向上的教师职业观(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03:43: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尽辉浅谈怎样树立积极向上的教师职业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尽辉浅谈怎样树立积极向上的教师职业观》。

第一篇:李尽辉浅谈怎样树立积极向上的教师职业观

树立积极向上的教师职业观

李尽辉

暑假中,我读了魏书生所著的《教学工作漫谈》一书,它使我受益匪浅,让我重新拾回了树立积极向上的教师职业观。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我们是不是应该树立积极向上的教师职业观呢?我想大家的答案都会和我一样:应该。积极向上的教师职业观不谓呼“爱岗敬业”这四个字,但如何树立呢?那么,下面对于如何树立积极向上的教师职业观,发表一下我的拙见。

1、勤于读书提高自我

对于教师来说,学习的方法有许多,教师间互相听课、听学术报告、上网交流、外出参观考察等都是很实用的学习方式。但是,我觉得读书应当作为首选。读书是教师成长的一个特别重要的途径,是目前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教师自身修养和自我完善的一把金钥匙。苏霍姆琳斯基曾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我想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至于应该读什么样的书籍,就要根据自身需要而定。但是我认为平时要读以下几方面的书:一是所教学科本专业的书;二是与本专业联系紧密的书;三是新课程有关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书籍;四是有关人文科学和哲学方面的书籍;五是目前国内一些教育教学类报刊杂志。

2、全面关爱倾注真诚

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础。一个没有爱心的人,充其量也就是把教育当作养家糊口的职业,无论如何他也不会成为学生爱戴的好老师。对一般教师来讲,爱好学生谁都能做到,但是,爱那些差生就难了。实际上那些所谓的“差生”才是易受伤的花朵,更需要老师的倍加爱护。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有时候老师不经意的冷淡、讽刺、训斥、歧视,会使学生丧失进取的信心,甚至一蹶不振。

3、学会合作,提升素质

新课程强调要教会学生合作,首先做教师地要学会合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有些教师的个人素质非常好,但凡事斤斤计较,缺乏合作精神,他就永远成不了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师之间的互相听课研讨,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班主任和任科教师间协调交流;不同学科间的配合协作等,都是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必需。合作除了和同事和领导的合作,还有和家长的合作,和学生的合作,和社会的合作。特别是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更是离不开家长、学生、社会的通力合作,否则就一事无成。

4、勇于反思 提高教学水平

一名教师只要对自己的每一个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认真的反思总结,他就会成为一名名师。这种观点是很有道理的。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也说过:“从初为人师之日起,他就贪婪地汲取同事们的经验,深入研究儿童和勤奋钻研教育科学。每一堂课,每一次与自己学生的会面,他都要作为在教育事业上自我完善的过程加以精心设计„„他工作细心周到,对学生富有同情心,不能容忍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有形式主义的存在余地,他大胆勇敢和信心百倍地致力于教育探索。就这样,他也在学校工作了三四十年,积累了什么?教龄吗?不!——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活动的经验。”这是教师成功的关键。

以前认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应该讲究无私奉献,正因为如此,人们一提起教师,才把他与园丁、人梯、铺路石联系在一起,但是通过本次学习有了新的体会。作为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讲奉献,还要有幸福的生活,这样的话,教师才能用最好的状态去影响教育出幸福的学生。

在当前的形势下,教师如何产生幸福感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自己职业的认可,不能只看到工作的琐碎、任务的繁重、薪酬的低标准„„而是应该看到通过自己的教育使学生学会了知识、学会了生存、学会了感恩,教师自己在教育的过程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掌握了教育规律,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水平,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可,自己也和学生一道成长着„„

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除了忠于事业,关心热爱学生之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己。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和榜样教育学生。”也就是说,身正方能影子不斜。特别是中小学教师,教师的思想、言行、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欲正人先正己。同时作为一名教师,要努力使自己得到全面的发展,努力形成一种健康、完好的、和谐的人格:德才兼备,言行一致,不拘小节,举止稳重等等。

总之,从事了教师职业,就意味着我们整个人生航程始终面临着挑战。特别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时刻铭记自己的职业道德,工作中履行职业道德,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才真正称得起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第二篇:李辉《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安靖镇沙湾学校八年级一班学生:李辉

联系电话:***

本来是个平静和谐的世界,每个人都过着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突然有一天地震来了,美好的生活,美丽的梦破碎了。

在《唐山大地震》中主要着眼写一家人,地震带给他们的痛苦和艰辛。这一家人一共有四个人,女人有一个疼她爱她能干的男人,男人有一个一心一意爱他的妻子,还有两个乖巧的孩子。两个孩子是龙凤胎一男一女,女儿是姐姐,男孩是弟弟。

本来一家人虽然不富有,但是过的却很快乐。突然地震来了,打破这一切。地震夺走了女人的丈夫,孩子的父亲。还把她的两个孩子压在了废墟下。当她逃生后,知道了两个孩子只能救出一个时,她痛不欲生!她多么希望两个孩子都能救出,手心手背都是肉啊。可是命运捉弄了她,让她不得不做出一个选择,她没有办法,再不救出的话两个都救不了了,她不得不做出让她痛苦一辈子的选择——救弟弟。这时候躺在废墟下的女儿流泪了。

地震过后,谁也没有想到她的女儿居然还活着。当两个孩子都长大了,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她还活在自责中,心碎了一地,记得她最常挂在嘴边的是:“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

在看《唐山大地震》的过程中,我就在想:“如果我是那位母亲,我又会怎么做呢?”手心手背都是肉啊,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当她面对这样的一种情况,她不管怎么选,最后最伤心的还是她,因为母亲是无私的,只要是她的孩子,她都爱。当我看到母亲做出艰难的选择和女儿的流泪。我的心灵被震撼了。

如果那个女孩知道明白这些的话,我候那她当听到“救弟弟”时就不会流泪了。当然这也不能怪她,因为她当时还小。这不是母亲的错也不是女孩的错。要怪就怪地震的无情,为什么要让一个母亲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看到这里时,心里不知怎么想起了这样一句歌词“怨莫怨中是含泪的一瞬间”。我想它要表达的可能是“不要怨你的母亲,回过头去想一想,其实她也很爱你。”

当地震过后,她只剩下了自己的一个儿子和一颗破碎的心,她的丈夫死了,她以为女儿也死了。她把她儿子当成了她最后的精神支柱,当成了她活下去的唯一理由。可是这一刻她的婆婆也就是孩子的奶奶,还要把她最后的精神支柱带走,带走的时候,她一个人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地望着,虽然她没有说什么话,但也可以看出,她有多么地爱她的孩子,对她的孩子有多么地依依不舍,这一刻,让我感觉到了母爱的伟大。从内心到大脑,虽然当时天气不冷反而有点热,但我的身体却在抖动。

每年她都会带着她的儿子来给丈夫女儿烧纸钱,跟他们说自己现在住房哪儿,几街几路哪儿有弯道„„说的清清楚楚。在我们看来这些都是多余的,因为他们已经死了,给他们说也是白说,可是对她来说,这些是她必须说的,不然她会觉得对不起丈夫,因为是丈夫救了她,她也会觉得对不起女儿,因为最后时刻没有选择救她。她希望丈夫和女儿的灵魂能找到回家的路,虽然这些在我们看来,这些都不是她的错。但她认为自己愧对他们。在这位伟大的母亲面前,她使我感到了家人的爱。使我想起了父母平时对我的爱,而我却没有好好地珍惜。我真希望世上有后悔药,可以让我再重新去感受和感恩。人呀!只有当真正失去的时候才知道珍惜。

当那个女孩明白了这些道理,知道了其实母亲也非常爱她,当初做出这个决定也是迫不得已。回去和母亲相认了。那相认的动人场面,让我知道了在家人面前没有什么可怨可恨的,因为只有家人才是最爱你的。

看了《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使我明白了亲情和母爱的重要和伟大,此刻我想对我的母亲说声“我爱您”,对我的家人说声“我爱你们”。

第三篇:也谈树立怎样的课程观

也谈树立怎样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教材观

经过了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对很多问题仍感到困惑与茫然,特别感到新课程改革任务艰巨,课程内容密度大,有一定难度。新课程的核心内涵就是要改变过去大一统的没有个性的课程教学理念。那么我想最重要的是首先增添我们自身的储备,让自己厚重起来,再借鉴他人经验,然后充分结合自己本校的基本学情,摸索出一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兼具个性风格和学校特色的教学之路。

教学上的改革就是要积极探索,重要的是积极投入的过程,是我们一路走来领略的风景,而非我们最后采到怎样的果子。无论我们最后采到怎样的果子,只要它是经过我们精心培育的,是我们和学生一起走来并逐级体验最终采摘到的都会是味道最香醇的果子。、那么当务之急,就应该不断为自己充电,充实自己的知识行囊,提升各方面的能力。该补充哪些知识呢?又必须提升哪些能力呢?我想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一、在专业知识的行囊中添加新的理念

我们每一个教师,都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应该说具有深厚的专业素养。然而面对时代的飞速发展、面对课程改革的形势,我们依然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这里主要需要添加的是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就品德这样的课程,知识面广,与生活联系密切,更需要教学理念的更新了,我们要根据当前世界教育的趋势转换角色,为我们的社会新课程教育生命注入新的血液。

1、深谙新课程教育理念,全面理解课程结构

品德课程的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注重实际应用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对新的理念,我们不能简单机械地记忆,要深入理解其实质,将它化作我们品德教师生命的血液,使我们的事业充满活力。我们要把握住课程结构的框架,使自己教学方向明确,便于系统规划教学内容,为学生规划出可行的学习的蓝图,更好的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2、明确课程目标,准确把握内容标准

新的课程标准,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面向全体学生,重新整合了知识体系,淡化处理了一些学生难于理解的理论和概念。精选内容,删减了一些偏旧知识,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设计多样的教学方法,实践、质疑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的目的。作为教师本身,我们应该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中关于新课程修改中的课程目标的阐述,有针对性的对自己教学进行调整,明确目标。从宏观上把握新教材的框架设计初衷和培养目标,从微观上安排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角度,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能力要求,侧重知识与技能这一维度,是课程标准中较为根本性的要求。

3、树立新的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定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课程管理者转变为课程组织者;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参与者;由解惑者变为创新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由评价的仲裁者变为探究学习的促进者;由“教书匠”变为研究型教师,成为品德新课程的开发者、探索者。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强化学生作为具有生命意义和社会意义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潜能和独立个性得到充分发展。面对新的教材,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教材观,不能用传统的教材观去教新的教科书。只有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使品德课程的教学有效。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只停留在“教”的层面上,我们只是“教教材”而不尝试“用教材教”。虽然我们知道教材仅仅是个例子,但在操作中仍然以书本为本,不敢越雷池。如果我们仍然以传统经验和传统方法教新教材肯定“教”不完。我们应该从学生实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灵活自主地处理教材,从学生实际、学习过程状况出发尊重学习个性和学习差异,树立“以学定教”的观念。

二、在不断学习中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

新课程更呼唤具有创造性的教师,这就需要我们在终身学习的同时不断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我们应该提升哪些能力呢?

1、提升课程改革的思维能力。这其中包括概念性思维、策略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我们应该借助概念性思维将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概念想清楚搞明白,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内容。运用策略性思维迅速构思课堂教学的应变行动的可能性,提升教学反应机智,准确围绕教学核心选取最合适的策略,引导学生由山穷水尽进入柳暗花明的境界。运用创造性思维寻求新奇与独特的改变,要能够思考教学现状的不足,更要思考改变后的理想状态和改变的策略途径。教师创新学生才会创新,师生在课堂上才可以碰撞思维,对接思想,彼此呼唤,相互激发,从而展开真正的平等自由的对话,进入美丽生成的境界。

2、提升备课能力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有什么样的备课准备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备课是课程改革的切入点,是教师将教学理念直接转化为教学行动引领学生顺利走进新课程的途径。我们教师更应该注意自身备课能力的不断提高。我们要想跳出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导入—讲授—练习—作业—小结”的教学模式,必须变革备课思想,唯有用新课程理念做指导,才会提升教师备课的能力。那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备课能力应在哪些方面提高呢?

①注重备课的活度。当下新课程的要求是“以学定教”,因此教学设计应是一个流动的过程,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多向互动,让教学过程始终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中进行,教师在备课时要使教学预设充满张力,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和活动的空间,通过灵活、动态、多样和粗线条的教学设计使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教师通过提升自身应变能力,陪着学生完成学习之旅,在行进中彼此召唤和激发,使预设走向充实和完善,从而生成美丽的课堂境界。

②开掘备课的深度。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加强自身备课的研究性。备课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活动,因为每一个新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就是对自身的一次创新,是教学改革的具体体现。所以,教师不仅要全面、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更要做到融会贯通,创造性地组织教材,使用教材,并善于开发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备课中要深钻教材,勇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冲破原有的旧模式,大胆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造新思想、新方法,使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

③拓宽备课的广度。面对新课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和矛盾,仅凭教师个人的头脑来解决比较困难,而靠集体智慧就会提高备课质量,且省时高效。这就需要提高教师合作备课的能力。教师要在个人自备的前提下善于容纳别人,通过组内集体研讨交流碰撞出新的思想,在合作中与他人建立共同愿景,努力追求卓越,使团体智慧得以充分发挥。备课的广度拓宽了,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呈现灵活、开放、深入、高效的气象。

3、提升执教能力

衡量一个品德教师执教能力高下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看他上的社会课是不是真正的品德课,看他的课有没有给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仔细挖掘课本,只有对课本进行深刻透彻的解读才能引导学生探求知识,从而向课本深处迈进,探究出具有价值的问题,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师生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探究越来越深,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得到激发而越来越强烈,他们的思维和能力也不断发展提高。在互动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相长”。新课程教学需要我们品德教师把握好自主合作探究的度,不要盲目自主随意合作不知深浅的探究。课上教师不可以让学生恣意游走,就像我们到名胜游览,如果只走马观花根本不会了解其中的历史渊源,那么事例的分析也只是做表层处理也不会使学生的能力有实质上的提高。品德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思想,指导学生正确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对品德教师的期望很高,做一名好的品德教师更要付出百倍的艰辛,我们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树立“终身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不断超越自我”的理念。

第四篇:浅谈党员领导干部应树立怎样的择友观

文章标题:浅谈党员领导干部应树立怎样的择友观

“亲民总理”温家宝与人民群众亲密接触的新闻不断见诸报端。4月21日,正在江西农村调研的温总理不忘躬行农事,“踩着松软、狭窄的田埂走到水田边,边与农民道着农家话,边从营养膜里取出秧苗,一把一把抛向空中,秧苗均匀地落到水田里。”2006年11月,温总理在江西农村考察时,路遇农民

正在收割稻子,立即停车走进稻田,拿起镰刀和农民兄弟肩并肩割稻子。2003年除夕,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在阜新720米的深井下与矿工一起吃年夜饺子。2004、2005年春节,他依然和基层的老百姓一起度过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总理与人民甘苦与共、其乐融融、谈心交友的一系列佳话,诠释着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与人民群众情同手足、新版本的鱼水深情。

由此,引申出一个富有时代精神内涵的新话题——提倡“忘职交”。

说起“忘年交”,人们耳熟能详,即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的人们交情深厚成为知己。这里所说的“忘职交”,是指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打破职位高低的界限,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党员领导干部躬行“忘职交”,是由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也是我党历史形成的一大优良传统与作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毛主席教“红小鬼”识字;刘少奇同志与掏粪工人时传祥交朋友;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长征途中与彝族首领小叶丹结拜兄弟;以及在全党传为美谈的“朱德的扁担”、“周恩来的纺车”等等,无一不是党的领袖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的历史见证。革命前辈用行动昭示世人:党的领导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只有始终把人民群众当作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同志和朋友,才能赢得人民群众最广泛、最坚决的支持与拥护。这是党的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思想保证。

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许多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高度自觉地和人民群众贴心交友,谱写出“忘职交”的新篇章。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无一例外与人民群众亲密无间,每个人的“交友册”里都有数不清的寻常百姓名字。田间地垅、农院炕头、生产车间乃至扶贫救灾第一线,经常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对“穷朋友”雪中送炭般的救助也许自己已忘记,但人民群众却牢记在心,把他们视为最优秀的儿女、最贴心的朋友、最信赖的领导。他们的高大形象如座座丰碑永远矗立在百姓心中!

俗话说得好:“近海知水性,近山识鸟音。”和什么人交朋友,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交友观”、人生观以及生活情趣、思想作风。党员领导干部躬行“忘职交”,是贴近与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了解人民群众的呼声与心声,学习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提高领导公信力、号召力的重要途径。愿不愿亲近“布衣之交”、“患难之交”,是检验领导干部能否“一竿子插到底”、深入一线查实情办实事的试金石。看来,领导干部盘点一下“好友圈”,校正一下“择友观”很有必要。遗憾的是,一个时期以来,由于受社会上消极思想的影响,个别党员领导干部群众观念淡漠了。随着地位的升迁“一阔就变脸”,说话“气粗”了,“架子”变大了,“门坎”提高了,“交际圈”缩小了,与人民群众感情上疏远了、共同语言少了。交朋纳友“嫌贫爱富”者有之;讲究“门当户对”者有之;一心“攀高枝”、“交贵友”者有之;屈尊“傍大款”、“恋小蜜”者亦有之;有的领导干部高高在上,作茧自缚,远离基层,颂声盈耳。居则“高朋”满座,行则前呼后拥,衣则精品名牌,食则珍馐琼宴。里三层、外三层的“名流圈”,隔断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剖析一些落马“公仆”的蜕变史,沉痛教训之一就是交友“贵族化”,有些干脆就是被“朋友”拉下水的。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朋结友不可不慎。

看来,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怎样的择友观,和什么人交朋友,并非生活“小节”,而是党性观念、群众观点强不强的具体体现。领导干部放下架子,端正心态,躬行“忘职交”,甘当“小学生”,从人民群众中吸取无穷的智慧与力量,这对于我们深察社情民意,体恤百姓疾苦,转变领导作风,保持健康、高尚的生活情趣和共产党人的光荣本色,启示多多,益处多多。

《浅谈党员领导干部应树立怎样的择友观》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浅谈党员领导干部应树立怎样的择友观。

第五篇:新课程下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作为教师,我们要确立正确的学生观。何谓学生观?人们通常把它定义为:对今天学生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认识,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才观等在对待学生问题上的集中反映。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任何教师都在自觉不自觉地遵循着某种“学生观”。“学生观”是教师教育实践的基础,贯穿教育过程的始终。它直接影响到教师教育出发点的确立,教育观念的形成,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育目标的确定,并且最终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以及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所培养的人才能否与社会的需要相适应。因此,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很必要的。下面,我来谈谈我的学生观。

一、学生是人,需要平等与尊重

从社会学上看,学生首先是作为人而存在,学习首先是学生个人的行为,无论他的品行、为人怎样,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每一位学生无论他成绩好坏、家庭条件优劣,在教师面前都应是平等的。基于这一点,教师应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不以个人的好恶区别对待学生。(二)不以师长的尊严凌驾于学生之上。(三)不以学生的过失伤害学生的人格。(四)不以成绩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

教书也好,育人也罢,都是师与生的双向交流。学生具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应该得到教育者的尊重。缺乏尊重的教育,是强加的、被动的教育。尊重学生是师生人格平等原则的内在要求,缺乏尊重的严格要求与人格平等的原则是不相容的。这样的教育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容易产生逆反、抗拒的心理,造成师生之间的所谓“猫鼠关系”。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始终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作为教师,应该从那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俯下身来。和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你、爱你;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独立人格、有健康心理、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

二、学生是孩子,需要理解与宽容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错误中成长起来、在挫折中成熟起来的。孩提时的磕磕碰碰,青春期的莽撞冲动,成年后的自以为是„„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以成年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因为他们还是孩子,思想还不够成熟,知识还不完善,阅历还不丰富„„对于学生的错误,一些教师一是怒之,小错小怒,怒其不争;二是罚之,小错轻罚,大错重罚;三是告之,先告家长说:孺子不可教也,后告领导说:朽木不可雕也。

宽容是一种教育技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对于犯错误的学生宽容地给予一个暗示的眼神远胜于大声呵斥,它可以满足学生的自尊心,给犯错误的学生一个台阶、一个机会,促其自我反省。同时,宽容能营造和谐的群体,形成民主的氛围,可以赢得学生,“宽以得众”就是这个道理。宽容意味着理解、信任。对犯错误的学生给予充分的理解与信任,给予充分的反思时间和悔过自新的机会,它可以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学生是学生,需要严格要求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带着家长的殷切希望到学校就是来求真知、学做人的。“教不严,师之惰。”我们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严格要求学生。严格要求不等于惩罚学生或随意指责学生,也不是无规律、随心所欲的严,而应该做到严中有慈、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使学生对教师敬而爱之。谈到“严”,为师者首先心中要有一把“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尺子,先严以律己,起表率作用,为人师表。作业批改、辅导答疑,不能有丝毫的马虎,进而才能“严”中有道。对学生如何“严”?这就得从点滴小事

起:做人必然老老实实,做事必然踏踏实实,做学问必然扎扎实实。教师要督促学生认真落实学习环节;课堂积极思考,认真记好笔记;作业一丝不苟,规范整洁,有错必改等等。

《中庸》开宗明义,就规定了教育的任务:“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就是说上天也就是自然赋予的是人的本性,遵循这种自然本性就是尊重规律,研究学习这种规律就是教育。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

浅析教师的学生观山丹县暖泉小学 刘永芳老师应从学生成长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状况分析认识学生思想的时代特点,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进行因势利导,长善救失,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某校学生座谈会上学生提出了学校操场太小,应该重建一个大操场;许多同学喜欢排球,应该开办排球兴趣小组;语文老师长得不漂亮,想换一个漂亮一点的等等。这些建议都是时代的产物,反映了学生思想的时代特点和纯真的思想感情。童言无忌,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应该有压力,但更应感到欣喜,因为这些就是需和求之间的矛盾,就是促

进教育向前发展的动力。

老师要树立发展的学生观。无论是“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我认为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善待学生。学生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有时候我们确实很着急,轻则训两句,重则敲一下,有时甚至觉得世界末日到了。其实静下心来仔细的想一想,不免觉得有点幼稚,影响人的发展要素太多了,一个人的成长决不可能取决于他现在这个字会不会写,这道题会不会算,这首歌会不会唱等等。学生身心发展有其顺序性与阶段性、稳定性与可变性、统一性与个别差异性等方面的特点,因此,他只是现在不会,你不能由此推断他永远不会而泄气,他只是现在无能,你更不能由此断定他永远无能而放弃。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你只要用善待的眼光去看待

他们,用真诚的心灵去温暖他们,用有力的行动去帮助他们。

老师要树立辩证的学生观。全面认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既是教育的对象又积极参与教育过程的双重身份,认识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辩证统一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主发展。某校学生把路边的花草踩坏了,老师没有制止学生,而是把路加宽了,原来可三人并行的,现在可六人并行,从此路边的花草再也没有被踩坏。这个例子就充分证明了教育与自我教育辩证统一的关系。学校加宽了路其实是一种教育艺术,学生走在加宽后的路上看着两边被踩坏的花草,内心一定也非常心疼、懊悔,心想学校能为我们着想,为什么我们就不能为花草着想呢,下次走路的时候我一定要注意,再也不能碰到

它们了。这一系列心理过程其实就是自我教育。

从这点讲,我们这些师者就必须在教学中认真研究学生,充分认识学生,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确立科学的学生观。可以说这是我们科学育人的前提。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都知道,教育者的学生观往往会对他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起到导向和定位的作用,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态度、教育方法和教育行为,也就会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那么,什么是学生观?实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培养目标需要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呢?本次培训就是同老师们共同探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观念的转变,提出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新的学生观,以便我们能够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更好地从事新时期的班级管理工作。今天,我与大家共同探讨的话题是《新课程下的学生观》。对于我本人而言,这也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在这方面还都处于探索尝试阶段,加之受生活阅历、工作经验和教学水平的限制,本人在此方面研究甚少,更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基础,而在座的各位却都是直接工作在一线的老师,直接参与新课程,与之接触、交流和碰撞,尤其是在班级管理方面更是我的老师,完全无与其说是培训大家,倒不如说是我与大家一起学习和探讨,共同成长。所以在下面的交流碰撞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以达教学相长、共同提高之目的。

我的心愿:通过参加培训学习,让老师们能够多多少少熟悉和了解一些新课程下的班级管理基本理论和新时期的学生观,通过学习、讨论和交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结交一批新朋友。

好了,老师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新课堂不知疲倦,携手新课程共同成长!现在的教育,面临着社会多样化、价值多元化的挑战。一些教师心中困惑不已,直呼“现在的学生真难教”,还出现勤奋敬业的教师教育效果差的现象。笔者认为,出现上述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观念落后。有专家呼吁,当今教育的最大杀手就是教师的平庸化,可谓一语中的。教师要改变目前的困境,首先在于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依据新课程的理念,我们应树立以下一些学生观。

一、人性化的学生观。教育要充满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育工作具有人性美。坚持人性化的学生观,首先要关爱生命。教育应把学生视为灵动的生命体,视为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提升学生的生命境界,培养其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学生肉体与精神和谐统一,享受学习中的乐趣,这样,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人性的魅力,教育才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其次,要注重自主教育。教育要重视学生个体的积极作用,重视学生个性的自我张扬,重视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会自尊、自律、自省,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进行积极暗示和鼓励,让师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教师要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合作者、指导者。再次,要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叶澜说过:“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其实,所有的教育工作都应如此,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把学生的创造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为这是每个学生内心深处的需要,创造是人的天性,培养创造性是最能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之举,它可以让学生保持注意力、意志力,可以尽力消除外在因素的不良干扰。

二、差异性的学生观。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智力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人除了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两种基本智力以外,还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内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每个学生不同程度地拥有上述9种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了个体之间的智力差异,而且,学生存在着差异性的发展。我们的教育要正视学生的现实,学生个体发展的速度有快慢、水平有高低、结果有不同,所以应倡导个性化教育和全纳教育,为学生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这是教育最低程度的公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尊重学生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教师应因材施教,分层设计目标,分层实施教育,培养出个性丰满的学生,让每一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独特的才华和兴趣,感受成功,引领学生前行。注意防止教育模式单一化、教育要求整齐化、教育方法简单化,不应该用此人之长,比那人之短;不应该用只适合教育此学生的方法,教育彼学生;不应该用教育学生一时的方法,教育学生的一生(因为人是变化的)。否则,教育的成功只能是一部分人的成功,而不是所有学生的成功;只能是学生一时的成功,而不是学生一生的成功。

三、发展性的学生观。在理念上,教师应坚持学生是追求进步的,是会向前发展的,在评价上,要坚持发展性评价,让学生不断改进行为。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提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坚持发展性学生观,首先是要重视基础性。就是要从学生现有基础开始发展,重视学生现有的心智水平,重视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拔苗助长的做法,只能适得其反,致使学生经过艰辛努力还不能体验成功,不能享受教育带来的快乐。其次,要注重发展的有序性、起伏性。有序性就是学生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不要刻意拔高要求,导致学生无法适应,所出现的问题也是教育不当造成的,学生改正问题的难度就相当大,即使实现了教育目标,效果也不理想。卢梭曾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就年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起伏性就是学生的行为表现是有反复的,甚至会出现极大的波动与落差,因此,教师要用人的阶段发展特征来对待学生的发展表现,即学生出现的问题就是“学生的问题”,不要将学生的问题成人化。教师不但要用老师的眼光看待问题,还要用学生的眼光看待问题。再次,要注重进步性。我们在教育评价中应坚持发展性评价,笔者认为就是要体现“两个关注”:一是关注发展进步。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努力程度,多纵向看,少横向比;多看成绩、少看问题;多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本质的演变,少看一时的现象结果;多鼓励和积极暗示,少批评和指责。二是关注未来潜力。我们的教育应该树立关注未来的观念,注重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关心学生的内在动力性,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给学生注入生命的活力,给学生带来快乐,让学生享受成功。只有这样的教育,才会使学生养成自主、自律的品质,才会抵御不良东西的侵蚀,才会避免“赢在起点上,输在终点上”,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下载李尽辉浅谈怎样树立积极向上的教师职业观(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尽辉浅谈怎样树立积极向上的教师职业观(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观《宝葫芦的秘密》有感-李文辉

    观《宝葫芦的秘密》有感喜河九年制学校八(1)班李文辉(指导教师:黄兵章)三月二十四日,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三部影片,给我感触最深的影片当属《宝葫芦的秘密》了!这部影片十分搞笑,有趣......

    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怎样的创业与理财观

    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怎样的创业与理财观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数量是一年多过一年,而相对应的毕业生就业率却一年不如一年。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的就业形势,有不少大学毕业生选择了自主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