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会

时间:2019-05-13 03:19: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会》。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会

我如何注重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和反思中的有效性

大垭中心校

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参加论坛的题目是《我如何注重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和反思中的有效性》。

很荣幸今天我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教数学仅一年半的时间,时间虽短,但感慨良多。去年接手新入学的一年级儿童,对于他们而言,刚从轻松自由的幼儿班到比较正规并有一定约束力的班集体,环境有所改变,知识要求有所增加,他们扮演的角色也改变了,由随心所欲的幼儿转变为真正的小学生,是他们成长中的第一次转变。其实,当时的我对于教学他们是那样的茫然,束手无策。经过一年多的磨练,对于这些小朋友,我也有了一定的方法能让他们有效的学习数学,对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也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那么,怎样使小朋友较有效的学习数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重视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首先,要有明确的情景创设目的

例如:我在教学“拔萝卜”一课时,学生在拔萝卜情景图中发现了这样的数学信息:灰兔拔了6个萝卜,白兔拔了3个萝卜,我及时引导学生用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白兔和灰兔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在问题情境中,我觉得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体,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其次,情境创设要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例如:在教学《数一数》时,我选择了小朋友所感兴趣的喜洋洋与灰太狼情景图,提问图中一共有多少只动物。小朋友们很感兴趣,争先恐后地告诉老师他的答案。

最后,情境创设要紧扣学生生活实际,充分利用他们已有的数学基础和认知世界。

二、重视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参与的激情 由于低年级儿童,年龄小,有意注意的时间短,持久性差,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的效果,为此,我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兴趣。

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的《观察物体》时,我创设了“照相”的游戏情境:首先我选了两个小朋友,一个当模特,一个当摄影师,来表演照相。第一次,摄影师想照小模特的正面,我让小朋友们说说他应该站在小模特的什么位置?学生的兴趣很高,纷纷举手告诉老师他心中的答案。第二次,摄影师想照小模特的侧面和背面,我让小朋友们再想想这时摄影师又该怎么站位置。这下,举手的学生更多了,而且答案也更加的统一。第三次,我拿着相机给所有的小朋友照正面、侧面、背面。这时,几乎是全班的小朋友都站对了位置。对于这个情境的设计,我不但了解了学生贪玩的天性,并把握了教学的起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学习。其次,要创造空间,保证参与机会

我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对于一个问题爱多问几个“谁还有其他意见或者想法?”“谁还能补充一下?”“再仔细想想还可以怎么做啊?”之类的问题,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如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在试一试部分,我给出学生充足的时间,利用操作材料七巧板摆一摆,结果等到交流反馈时,学生不仅仅摆出了书中图形,还利用不同的板摆出相同的图形,利用相同的板子摆出了相同图形的不同样子。

三、重视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我觉得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有其特有的结构性特点,有些知识是统一规定的,而不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就能轻易找到答案的。比如说: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的规定,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的规定等等只需要老师的讲解或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获得,并没有探究的必要性。而 “探究”作为新课程强调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因具有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发现等优点,我学着在教学中加以运用。如:在教学“量长度”时,我主要是指导学生动手的操作能力。为了能巧妙地引出测量工具“直尺”,我先让学生选择身边的工具量一量书桌有多长。有的小朋友用课本量,有的用铅笔量,还有的竟拔掉一根头发量,就在这“热热闹闹”的测量操作中,学生得出结果也不一样,有的说桌子有4本数学书那么长,有的说大约有6枝铅笔那么长,还有的说有22根头发那么长,此时学生的思绪纷繁复杂,对问题疑惑不解:同样的桌子,为什么测量后长度不一样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意识到操作时要统一测量工具。

四、重视学习情感的有效性

在课堂中,我提出的问题学生们总是很感兴趣,纷纷举起他们的小手,对于他们的回答,不论正确与否,我都及时做出评价,答对的小朋友,我会带着全班小朋友对他竖起大拇指,说道:棒棒棒,你真棒!而做错的小朋友,我不会批评他,相反,我会给他一个会意的微笑,摸着他的小脑袋,说道:没关系,这次没答对,下次继续鼓励,肯定会答对的,你是最棒的!我觉得老师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表扬的手势,一句鼓励的话,都能使学生心潮澎湃,甚至对他们的一生都有影响。在作业方面,每隔一个月,我会让小朋友们数数自己练习册中有多少个五角星,然后给前三名的小朋友每人奖励一支铅笔。使得到奖品的小朋友感到光荣,继续保持,没有得到的小朋友有所向往,有所期待,从而更加努力地去得到他。我觉得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评价,都应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统计”一节教学中,我综合利用了这几种评价方式,用表情及时给学生以信心,课堂中我始终保持微笑和小朋友们交谈;我把班上30名小朋友分成了6个小组,用量化表格奖小红花评定小组成员在课上举手发言的次数,课结束后对发言次数多的小组,每人奖励一朵小红花。我认为这种方式不仅及时给学生表现的信心,还增强了小组的合作意识,又能让全班同学为以后的上课表现争取更优秀。

五、重视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首先,是在备案中的反思,以前我总是模仿参考书上的教学反思来作为自己的,故而教学成果不见起色。现在,每上完一堂课,我都会查看教案看看遗漏了哪个部分,再通过教学查漏补缺。

其次,是在教学中的反思,每上完一堂课,我总是好好的反思自己到底哪一个环节做的不到位,再通过学生作业反馈的信息,知道学生对哪一部分的知识理解不到位,将其作为自己的教学反思记录下来。待下堂课,再与学生交流,将那一部分知识分解细讲,尽量做到人人都能学懂。

再次,是在作业中的反思,譬如,在我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自认为自己讲的很详细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也做到位了,他们知道了笔算的规则,应该是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可没想到的是作业做出来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时,我静下心来仔细回想自己到底是哪一个环节失误了。最终被我找到,原来我只注意让小朋友们记住规则,并没有关注他们是否会用。然后上课时我请几位做的最差的小朋友将自己的做法写在黑板上,再让全班小朋友一起找找他们的错误,我再将正确笔算方法书写出来,提示小朋友们记住自己的错误,避免以后再犯。课后效果很好,几乎全班小朋友都能准确的做出任意一道《100以内的加减法》题目。事后想想,如果我没有反思教学,小朋友们错了就错了,我把答案写黑板上,让他们抄下来,这样他们可能永远都不会做这些题目。最后,是在测验中的反思,平时小朋友的作业做的很好,可测验下来的成绩不理想,我将低分段的试卷抽出来仔细分析,总结错题多的部分,看看属于哪部分知识,然后再拿出来指导学生自己改正,加深记忆,避免再次犯错。可见,只有充分利用好教学反思,补充自己上课的不足处,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时光匆匆流逝。回忆起我读书时对数学的印象,似乎除了做题还是做题,整天沉浸在题海之中。于是很小时候自己就在心中默默发誓:长大以后我要是成为数学老师,绝对不会布置这么多的作业,而是让学生们能天天玩。儿时的想法虽然多少有些幼稚,但回过头来想想,我每天让小小的孩童们握着铅笔,埋头练习、计算,沉迷于题海之中,这样的教学方式实在是不可取。既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也不符合儿童的数学发展规律,更不能激发儿童对数学的兴趣,更是一种高耗低效的课堂。有效的课堂应该是 “以人为本”的课堂;是 “人文关怀”的课堂;是“高效低耗”的课堂。要让数学教学课堂真正做到有效,的确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更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做出更多的努力,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也能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玩中。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教学经验上略显不足,我希望今天能分享在座的各位老师的教学方法,吸收一点你们的教学经验。回到学校,也会经常与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沟通交流,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一些比较成功的教学方法。相信我以后会做的更好,能将有效教学很好的运用到课堂中。

谢谢大家!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郑皆权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

一、重视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创设数学学习的良好情境,教育界已进行广泛的讨论,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经验。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然而,新课程下的一些数学课,情境只是为创设而创设,只图表面热闹,有的甚至成了说话课,夹杂了太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而缺乏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

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重视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由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做学习的主人。学习过程是否有效,则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

1激发兴趣,产生参与动机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册的《求未知数》时,我创设了“猜扑克牌”的游戏情境,第一次,我手

拿两张扑克牌,让学生猜猜两张牌分别是几?学生兴趣很高,纷纷举手告诉老师他心中的答案。第二次,我告诉他们这两张牌的和是9,这下,举手的学生更多了,而且答案也更加的统一,出现了以下4种情况,A(代表1)与8,2与7,3与6,4与5。第三次,我告诉他们其中的一张牌为2,这时,几乎是全班的小朋友都举手了,而且喊出了答案7。这个情境的设计,不但了解了学生,把握了教学起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学习。

2适时点拨,指导参与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主动性,重视让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今天,我们也应重视并充分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我们要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及时加以点拨指导。

如教学《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当学生探究出竖式计算的“原始”算法之后我没有直接引出简便算法,而是让学生利用探究出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接着再加以适时引导:“通过计算你发现什么”,“你觉得这样写怎么样”,“要是能简单一些就好了”,通过一个一个的设问、谈话,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目标:原始算法“烦”,需要“简化”。这时再通过动画演示“出繁到简”,使学生对简便写法的印象深刻。教师有效的引导,能确保学生探究活动的质量,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有意义,更为有效。

3创造空间,保证参与机会

周玉仁教授曾说过:“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这些“多一点”告诫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时间、空间,保证学生的参与机会。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开展“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叠一叠”„„对于一个问题爱多问几个“谁还有不同意见或想法?”“谁还能补充?”“再仔细想想还可以怎样做?”等等,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如教学《第几》,在拓展部分,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操作材料:4根火柴和1支铅笔,请他们把这些材料摆一摆,使铅笔排在第二的位置上。结果,等到交流反馈时,学生不仅仅摆出了我预想中的2种情况,即把它们排成一排,从左、右分别数过去,铅笔处在第二的位置上,还有一位学生把这些材料摆成了两排,火柴为一排,铅笔在第二排。这是多么灵活的一种思维方式啊!

三、重视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一直以来,学生学习数学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这样学习的结果是学生的计算能力、解题能力特别强,而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却没有得到培养。为此,《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1不排斥接受学习

我们应该承认,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科学,有其特有的结构性特点,有些知识是统一规定的,而不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轻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说,这些知识的学习还应以接受学习为主,需要教师的讲解或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获得,而无探究的必要。如: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规定,四则运算顺序的规定,等等。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吸取更多的信息,达到更好的效果。

2重视探究学习

“探究”作为新课程强调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因具有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发

现等优点,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中运用,如“教学“量长量”时,主要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为了巧妙地引出测量工具“直尺”,我先让学生选择身边的工具量一量书桌有多长。有的用课本量,有的用铅笔量,还的竟拔掉一根头发量,就在这“热热闹闹”的测量操作中,学生得出结果也不一样,有的说桌子有四本数学书那么长,有的说大约在6枝铅笔那么长,还有的说有22根头发那么长,此时学生的思绪纷繁复杂,对问题疑惑不解;同样的桌子,为什么测量后长度不一样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意识到操作时要统一测量工具。在重视探究学习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的是,数学学习不可能也不必要由学生处处去亲自发现和独立探索。让学生运用探究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我们更多要考虑的是学习内容是否适合于探究学习,从而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3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把握教师定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有估测: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如果有,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这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

②分工明确,让学生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着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承担,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③建立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我们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积极参与,学会思考。

四、重视学习情感的有效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情感,直接制约着学习的有效性。课堂中营造教学的和谐性,建构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体,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反应,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而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应尽量与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认真倾听和接受生一位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同时,师生双方情感的沟通和协调、互相信任和合作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以自身积极情感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因此,我们呼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拥有积极而亢奋的情感。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非返古教学。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形成探究、合作、对话的课堂教学文化。

(郑皆权建湖县钟庄小学)

第三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下灯小学 王玉梅

摘要:一直以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都是广大数学教师的追求。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师只有立足现实,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与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才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

一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细节决定成败,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也是如此,数学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有严谨的学习态度。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最基本的要求:会学习,会听讲,会做作业。

会学习;这一要求包括能做好课前预习,能独立思考问题,能提出问题,能与他人合作学习等。

会听讲;课堂学习是学习的关键,而会听讲又是关键中的关键。所以,教师在讲课时应该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听讲,听懂了再去做题。

会做作业:在平时教师要求学生做作业时,先把题目最少读3遍,审清题目再做,特别是学生在练习计算题时,由于学生的马虎导致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错误。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计算能力合理布置习题,有针对性地练习,可以从心理上减轻学生对于数学练习的为难情绪,使学生能够在习题练习的过程之中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保证学生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习题练习。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可以每天都给学生留几道计算题,有难度,就留两道,比较简单的,就留四道,学习好的同学很快就可以交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在放学前交上就可以,实在交不上的,还可到第二天上课前。这些计算题,教师都要一一批阅,发现错误,及时帮助学生改正,帮助学生树立数学知识学习的自信心。

二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常要用数学来解决一些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不能让其真正在日常生活中体验数学的重要性,那么他们很难通过书本的学习,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就无法通过数学的学习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了。相反,如果将数学的学习融入社会生活中,其产生的影响就完全不一样了。例如,小学生去超市买零食后,结账时却发现自己没有零钱付账,这时就需要小学生自己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计算一下超市工作人员需要找自己多少零钱。在这个计算过程中,小学生不但复习了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对数学的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刻。但如果小学生没进行过这方面的学习,而只是单纯地在课堂上,2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内容讲解,虽然他也能拿着超市工作人员找回的零钱回家,但却无法锻炼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对数学有更深刻的认识,也就无法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 认真上好每一节数学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数学的教师都知道,每一节数学课教学都不能马虎,每节课都应该把它当成示范课、优质课来讲。有句话说得好:数学题,只有自己做出来了,才叫做真正会做了。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严谨施教,认真把握好课堂40分钟,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要实现高效课堂就得巧妙安排好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生的知识水平,有效利用小学生注意力相对较为集中的课堂教学前20钟的时间,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数学的知识概念通常都比较不容易理解,而且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也非常枯燥,数学知识的学习内容也相对比较单一,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很不利。因此,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记住的数学知识遗忘都很快,还有一部分同学经常把数学知识记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现状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数学概念讲解得生动、形象,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容易记住而又不易忘记。如为了让学生分清计数单位和数位这两个概念,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语句:“计数单位没有‘位’,有‘位’的是数位”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在学生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时,教师除了教会学生认识具体的物体外,还应经常让学生去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与面积,让学生感知1厘米、1分米、1米有多长,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宽,让他们估计我们的学校有多少公顷,使他们增加数感,不至于出现较多的一支铅笔有12米长、一张床有2厘米长类似的“洋相”。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身边的生活问题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活问题的回顾中自然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教师通过严谨与理性的思维为学生讲解知识,有效保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新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是“畅所欲言”的课堂,学生在学习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能够自主探索,学生在教学活动参与的过程中个性得到了张扬,数学课堂教学的气氛也是异常活跃。因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每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实践中的不懈追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走向辉煌。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研究小结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在欣喜地看到课堂教学亮点的同时,也看到了课堂教学中的形式化、低效化以及“三维目标”割裂,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活动外化、教学层次低下,预设与生成冲突等现象。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我校课题实验小组作了一些具体工作,现将本的情况进行简单小结。

一、以教研组为单位,在集体备课中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月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开题,我们实验教师以年级为单位分别选定了子课题,如合理组建合作小组策略研究、有效学习优化策略研究、不同类型学生学习策略的有效性指导研究、小学数学不同学习领域中有效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等,撰写了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学校每周一的下午课后为集体备课时间,各年级组实验教师围绕子课题在教研组内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的集体智慧,对课堂进行精心的预设;在实验教师研讨课后,学校领导进行点评,实验教师反思课堂教学,针对课堂中无效或低效的教学环节,讨论解决问题的途径,形成新的有效课堂教学设计。

二、以网络为平台,在交流对话中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月份,仙桃市教科院组织了“有效教学网研”活动,各实验教师热情参与,或总结有效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或反思低效课堂教学的失败教训,或介绍他人有效课堂教学的精彩片断,内容涉及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练习设计的有效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评价的有效性等等,在网上交流和讨论中,进一步领会、理解、充实、升华新的教育理念,探究新课程理念下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途径策略。

三、以“创新杯”比武为阵地,在观摩比武中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十一月,学校举行“创新杯”课堂教学比武,以“实效、提升”为活动宗旨,让所有实验教师在比武活动中围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展示、交流和研究。

比武分为有效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研究案例等环节进行。通过对教师教育行为与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进一步改善教师自身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海岛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总结

2008年3月—2008年8月

“有效教学”是一切教学的基本追求,所谓有效教学,简言之,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要追求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理解教材,用好教材是起点也是基点,教师要通过对教材的再加工,精加工,将简单、静态的结果性的文本材料,设计成为丰富、生动过程化的教学内容,成为有活力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再“创造”的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在这样的加工和开发过程中,如何努力实现“低投入、高产出”,如何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技能、方法的同时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熏染,创建出有效、高质量的数学课堂呢?下文以两个教学案例的简介和解读,来作一些策略性探讨。

五年级“体积与容积”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你们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故事中的乌鸦用数学方法解决了自己的喝水问题。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聪明的乌鸦运用了怎样的数学方法呢?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乌鸦喝水的故事吧!(动画演示)想一想:瓶中的水为什么会升高?从而揭示本课的课题。(体积与容积)

师:教师手中拿出两个文具盒,问学生哪个大?哪个小?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大?哪些物体小?

师:出示两个大小不等的土豆和红薯,这两个物体哪个大?哪个小?运用哪些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的量杯,装上相同的水。

师:先把土豆放入一个量杯,观察水面发现了什么?水面升高说明了什么?再把红薯放入另一个量杯,观察水面发现了什么?

师:比较两个量杯的水面,你发现了什么?

师: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那么谁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所占的空间较大?所占空间较小?

师:其实所有物体所占空间都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所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定义。

师:老师和(××)同学比较,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思考的深刻程度是衡量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可以这样说:有“有效思维”才会有“有效教学”。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在有限的40分钟数学课堂上,紧扣教学主线,精减教学环节,让课堂变得简洁而高效,是我们整合教材的一条可行之路。

上述教学,紧紧围绕什么是“体积”这一教学难点展开,先创设学生熟识的问题情境“乌鸦喝水”,引出水面为什么升高这一问题,从而很好地为本课设下一个探究问题。在思维方向上,始终将“体积”这一概念与直观演示、操作、举例紧密联系在一起,强化对体积意义的直观理解,大大缩短了学生的思维途径,提高了思维效益,对教材的处理和加工是“寓丰富与简单之中”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的教学效率。

五年级“分数基本性质”教学片断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材内容,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改组设计:导入新课后,师:同学们,请你先说一说1/4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估计一下阴影部分能表示这张纸条的 1/4吗?生:发表各自意见。师:如果请你用阴影部分表示1/4的话,你打算怎样做?生回答,教师随机演示操作配合。师:如果阴影部分表示整张纸条的3/4,又该怎样折剪呢?(小组讨论,师演示)师:请大家把桌上的6张纸条折一折,让阴影部分分别表示出整张纸条的1/

2、1/

3、1/

5、2/

4、2/6和2/10,(6张纸条长度相同)通过操作,你能从中发现什么?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感受想法,生:我发现1/2和2/4相等,1/3和2/6相等,1/5和2/10相等,师:观察这三组相等的分数,你又能发现什么?生畅想自己想法,生:我发现分数分子和分母都扩大2倍,分数的大小相等。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缩小2倍,分数的大小也相等。师:你们的发现很有价值,那么由此你们还想到了什么?生:我想:如果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它们的大小不变。师:是吗?你能根据自己的猜测分别写出几个与1/

2、1/

3、1/5相等的分数,并说明理由?

学生纷纷利用手中纸条折、对折,举例说明验证…… 师:我们翻开书看一看书上写的和你们的发现有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0除外”……

本课教学设计教师要求学生先根据分数剪纸条,在折、剪的过程中,引起学生对纸条长短的关注,从而发现问题,深入探究,最后得出结论,在这节课的课堂上,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动,探索与研究问题,整个课堂呈现出生命的活力。教材呈现的知识是静态的,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该着重考虑知识的“情景化”问题,以使教材知识变得活化和“生命化”,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搭积木”的过程,而是一个生态式“孕育”的过程。在设计教案时,我们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学习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解读教材,加强知识与生活、知识与学习者个人之间的联系,努力将“静态”的知识赋之以“生命”,还原成“过程”。在本课中利用纸条折、涂这个举措为学生经历“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创造了条件,课堂因此显得生动而具有吸引力。

有一则故事讲的是:一个秋日,葡萄园里的葡萄熟得透出紫色的亮光,让人垂涎。一只狐狸在园外转了几圈,发现有一小洞,无奈自己太胖,洞太小,进不了园中,它只好把自己饿了几天,终于得以进园,狐狸进园后,一会儿从下吃到上,一会儿从上吃到下,开心极了,待到它想出来时,却发现自己胖得不行,它只好又把自己饿了几天,才得以离开葡萄园。也许人们会嘲笑狐狸,而在我看来,该羡慕它,因为它已经拥有一种经历,而这经历又衍生出葡萄是什么味道,以及如何摘取葡萄的经验。这则故事启示我们,无论是课改中的教师,还是课堂上的学生,永远不要徘徊在“园外”,那样得到的只能是虚幻的诱惑,留下的只能是终身的遗憾,只有开动脑筋,勇于探索,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中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充满艺术。

下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教学有效性究竟指什么? 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张娴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要提高课堂教学效......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附小教研片】马鼻中心小学黄美华摘要: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学期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学期工作总结(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朱代春 本学期我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情感态度和数学思考及价值观等方面与课堂有效性的关系上,现在把研究过程......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新楼小学黄福生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它特有的魅力昭示了勃勃生机,在新课程的熏陶下,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案例 一实小 杨洪宾 一、案例背景 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要涉及教学观念的改变和教学策略的更新。数学教学观是数学教师关于数学教学的......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我进步,我快乐!”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潍城区乐埠山小学 季素萍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已初见成效,不仅教师的观念在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最终定稿]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情境创设 欣山镇中心小学 古金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这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