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于永正经典作文教学[推荐]
于永正经典作文教学《三年级人物语言描写练习》课
堂实录
执教:于永正
第一教时
师:小朋友,我姓于,叫于永正,来自江苏徐州。欢迎我吗?
生:(齐)欢迎!
师:谢谢!那我们上课!
生:(齐)好!
师:小朋友非常热情。我把刚才的对话写来了。想不想看看于老师是怎样写的?
生:想!
(幻灯片出示下面短文)
上课了,于老师走进教室,亲切地对小朋友说:“小朋友,我姓于,叫于永正,来自江苏徐州。欢迎我吗?
小朋友齐声说:“欢迎!”
于老师高兴地说:“谢谢!那,我们上课吧!”
(师请一小朋友读这段话)
师:于老师是怎样写刚才我们之间说的这些话的?
生:是一句一句地写的。(笑声)
师:不错!是一句一句地写的,不是两句两句地写的。(笑声)不过,我已经感觉到你心里是很明白的。你是说,我的话写完了,又写你们说的,对吗(指屏幕)我写完了我说的话,是怎样写你们说的话的?
生:是另起一行写的。
师:(高兴地)我就知道你心里明白!你说得很对!大家看,我是分段写的!怎么分段的?
生:您说的话是一段,我们说的是一段。
师:只两段?(笑声)
生:对话的时候,您说的话是一段,我们说的是一段,接下来您说的又是一段。
师:完全正确!写对话,我是分段写的,不管谁说的,也不管说了多少话,都占一个自然段。
师:分段写对话看上去清晰、舒服,读起来也不累。我还写了第二遍呢!想知道吗?
生:想!
(出示幻灯片二)
上课了,于老师走进教室,亲切地对小朋友说:“小朋友,我姓于,叫于永正,来自江苏徐州。欢迎我吗?”
“欢迎!”小朋友齐声说。
“谢谢!”于老师高兴地说,“那,我们就上课吧!”
师:这一次写的和第一次写的内容一样,字也一样,也是分段写我们的对话的。但是什么变了?
生:提示语的位置变了。
师:对!写对话的时候,提示语的位置是可以变动的!提示语的位置变了,什么也跟着变了?
(无人举手)
师:看看“说”后面的标点,对比一下。(说完,又重复出现这两段对话,学生明白了,提示语放在说的话的前面,“说”后面是冒号;放在说的话的后面,“说”后面是句号,提示语放在说的话的中间,“说”后面是逗号。)
师:你喜欢第一篇,还是喜欢第二篇?
生:都喜欢!(笑声)
师:为什么?
生:因为许多课文就是这样写的。
生:有的课文写的和第一篇一样,有的和第二面一样,所以我们都喜欢!(笑声)
师:是的。这两种形式都可以。不过,我主张提示语适当变化一下。提示语的位置变化一下,就显得活泼些,不死板。——请大家把第二篇短文抄一遍。我怎么写,你们就怎么抄,要做到字迹工整,格式正确,不抄错标点符号。
(学生认真抄写,用投影仪展示了四位抄写正确、字迹工整的同学的作业。)
师:抄写得不错,人人都符合要求。只是有个别小朋友字写得还不够端正。
师:下边,咱们听写几句对话,看看能不能做到:第一,分段;第二,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师:(念)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妈妈对我说:“今天上午咱们到动物园去吧,听说动物园里新添了一对大熊猫。”“是吗?那我们这就动身吧!”我放下手中的书,迫不及待地说。“不着急。”妈妈说,“等我洗完衣服,咱们再去也不迟。”
(听写完毕,老师要求学生自查:一看对话分段没有;二看标点是否点得正确。然后同桌的互查。最后,幻灯展示老师写的,让学生自己对照修改。幻灯片如下)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妈妈对我说:“今天上午咱们到动物园里去吧!听说动物园里新添了一对大熊猫。”
“是吗?那我们这就动身吧!”我放下手中的书,迫不及待地说。
“不着急。”妈妈说,“等我洗好衣服,咱们再去也不迟。”
【评:听写练习比抄写练习提高了难度,但仍紧扣分段和标点的训练重点,教学主线一以贯之,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
第二教时
师:有一天,一只小猴子向妈妈要桃子吃,小猴子和妈妈有一段对话,可有意思了!请看——
(幻灯出示下面卡片)
小猴子:妈妈,妈妈,我想吃桃子!
猴妈妈:一天吃三个,够不够呀?
不猴子:不够,不够!太少,太少!还不够我塞牙缝的呢!
猴妈妈:三天吃九个,够不够呀?
小猴子:够了,够了,谢谢妈妈!
师:每个同学读一读,看谁能读出小猴子和猴妈妈的语气。
(学生高兴地练读;师指名读;然后挑了两个读得好的小朋友到讲台前,一个扮小猴子,一个扮猴妈妈表演这段对话。)
师:猴子有一个经典姿势(说完,于老师双手提起,十指下垂,放于胸前,同时,脖子一缩,眼睛一眨。众大笑。)来,你们二位学一学(生学,众笑。)猴子还有一个经典动作——抓耳挠腮(说完,师学猴子挠头和脖子,众笑)。来,你们再学学(生又学,众笑)。
师:可以了!来,你们表演吧!
(学生表演。然后,老师分别扮演小猴子和猴妈妈,各表演一次。老师表演得生动、逼真,生大笑。)
师:这件事有趣吗?请小朋友把刚才小猴子向妈妈要桃子吃的事写下来。要求:第一,写对话要分段;第二,写好提示语——把猴妈妈和小猴子说话时的动作、表情、语气写下来,同时尽量做到“变化”——让提示语搬搬家。先起个题目,再写。
(学生思考)
师:题目想好了吗?你准备起个什么题目?
生:小猴子吃桃子。
师:它吃到了吗?
生:没有,是小猴子向妈妈要桃子吃。
师:是向妈妈要桃子,还没吃呢。我们可用“小猴子要桃子”做题目。还有别的题目吗?
生:小猴子的故事。
生:傻猴子。
师:(高兴地)都是好题目!题目自定。请大家按要求写吧!写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困难,请举手示意。
(生写,师巡视指导。)
师:小朋友暂停一下。这是一件小事。开头,别忘了交代时间、地点。有个小朋友是这样开头的:“一天,一只小猴子在门口玩,看到一个卖桃子的人,馋得直流口水,他连忙跑回家„„”这样写,既交代了时间、地点,又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原因。
(学生继续写。这期间,老师常常提醒小朋友注意的问题,如写对话要分段啦,注意提示语的位置变化啦,正确使用标点啦,等等。)
师:多数小朋友写好了。请写好的同学再读读我写的这一段话(再次出示第二张幻灯片),看看老师是怎样写我们的对话的,怎样点标点的,再看看自己写的,有没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有,就改过来。
(学生读、改)
师:如果改得自己满意了,再请同桌的提提意见。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互相学习,互相修改。
(同桌交流)
师:我想请几位小朋友到前边来读一读。大家注意看,注意听,看看这些同学写的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什么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并听听于老师是怎样评改的。
(生走到讲台前,师用投影仪出示该生写的作文)
小猴子要桃子
在一天中午,一只小猴子在树林里和伙伴们玩耍。小猴子在树上跳来跳去。他满头大汉跑回家,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吃桃子!”
“好哇!一天吃三个,够不够呀?”妈妈说。
小猴一听,用手挠着头,连声说:“太少,太少!还不够我塞牙缝的呢!”
妈妈又说:“三天吃九个,够不够呀?”
“够了,够了!谢谢妈妈!”小猴子高兴地说。
妈妈扑哧一声笑了,说:“傻孩子!”
师:先看有错别字吗?
生:有。“满头大汗”的“汗”不是“男子汉”的“汉”,是三点水,加一个“干”字。
师:是呀,满头都是男子汉,谁受得了呀!(众笑)
师:这篇作文哪些地方符合要求?
生:写对话分段了。
生:提示语的位置有变化。
师:标点符号使用也正确。
师:咱们细读一下,看第一段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第一句话的“在”字划去行吗?(生回答:行。)对,要删掉,这是个多余的字。第三句话前边要不要加一句话?他为什么跑回家要桃子吃?
生:加一句:他玩着玩着,觉得肚子咕咕叫。
师:是呀,饿了,才跑回家向妈妈要桃子。这样,事情起因就有了。小朋友这里的“肚子咕咕叫”,可不是要拉肚子!而是饿了!(笑声)第三段你认为哪些地方应该划上波浪线,给予肯定?
生:“用手挠着头,连声说”要加波浪线,刚才您就是这样表演的。(笑声)
师:是的,写得很形象,很真实,我们读了,就像看到小猴子说话的样子。——第五段还可以怎样写?有写得和他不一样的吗?
生:我写的和他不一样。这一段我是这样写的:“够了,够了!”小猴子听了妈妈的话,一蹦三尺高,拉着妈妈的手说,“谢谢妈妈,谢谢妈妈!”
师:你们听出来了吗?这位女同学把提示语放在说的话中间去了,而且写出了小猴子说话时的动作。你(对展示作文的同学)回去按照大家的意见,再改一改,好吗?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好。——谁再来展示一下?
(一女生走到讲台,老师将她的作文投在大屏幕上)
小猴子要桃子
一天,小猴子正在门口玩耍,一个卖桃子的人走了过来,边走边叫:“卖桃子喽!桃子又大又甜,不甜不要钱!”小猴子馋得直流口水。他连忙向家里跑去。
一进门,便对妈妈说:“妈妈,妈妈,我要吃桃子!”
“是吗?”妈妈关上电视,笑着问,“一天吃三个,够不够呀?”
小猴子急了,摆着手说:“太少,太少,还不够我塞牙缝的呢!”
妈妈伸出兰花指,比划着说:“三天吃九个,够不够呀?”
“够了,够了!”小猴子了连跳了两下,高兴地说,“谢谢妈妈!那你赶快到门口买吧!门口就有个卖桃子的!”
猴妈妈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说:“傻孩子!”
小猴子摸着后脑勺,说:“我怎么傻呢?门口真有个卖桃子的呀!”
(老师让学生把作文读了一遍。赢得了一片掌声。)
师:掌声是对这篇作文的最好的肯定!说说看,你欣赏哪些句子?
生:我欣赏开头一段。“小猴子馋得直流口水”,很生动。
师:这是事情的什么?
生:这是事情的起因。
师:对!这位同学很会想象。这个起因令人信服。你们还欣赏哪里?
生:喜欢她写的提示语。
师:把你喜欢的读一读。
生:(读)“妈妈关上电视,笑着问”;“猴子急了,摆着手说”;我最喜欢“妈妈抻出兰花指”这句话。刚才您的手就像兰花指。(笑声)
师:看来你们对兰花指挺有研究。(笑声)是不是喜欢看京剧?不过,我可不是故意的!(老师说完,真的伸出右手,做出了个“兰花指”。众笑。)小朋友,这位女同学的提示语写得真实、生动,说明她观察得仔细,平时喜欢读书。这位同学还有个大优点,就是她注意前后联系。第一段写了“门口来了个卖桃子的”,所以后面,小猴子才要求妈妈去买,告诉妈妈,“门口就有卖桃子的”。
(接着,又评讲了两篇小学生习作,略。)
师:小朋友,我们听了这几位同学写的作文,一定很受启发,知道该怎样写这篇作文。找时间把你们的作文改一改,再誉写到作文簿上去,请你们的老师批改一下。好吗?今后读书的时候,一定关注作家是怎样写人物对话的,读慢一点,多读一点,今后你们会把人物对话写得更好。
(下课)
名师贾志敏教作文:《两个苹果》(2012-02-15 16:10:22)转载方育龙
作文指导
教育 ▼
标签:
分类: 小学作文指导
题:两个苹果
执教:贾志敏 年级:四年级 第一课时
师:黑板上有一句没写完的话(板书:我感到十分________。)你看填上什么词才完整呢? 生:我感到十分高兴。师:嗯,对的。
生:我感到十分难过。师:也可以。
生:我感到十分伤心。师:还有吗?
生:我感到十分惭愧。师:好的。
生:我感到十分抱歉。
师:或者说我感到十分歉意。
刚才小朋友都能开动脑筋,填上这些词后句子就完整了。接下来老师要念一段话,小朋友要仔细听,念完后要根据这段话所叙述的内容,再填上合适的词。
〔评:开始提出简单问题,稳定学生情绪,吸引其注意力〕
念:我站在老师的跟前,聋拉着脑袋,脸红到脖子根,两只眼睛眨巴眨巴的,泪水在眼睛这里直打转,鼻子一煽一煽的,两片嘴唇翻动几下想说话又不敢,一双手没地方放,只是无意识地搓着衣角,两条腿无力地支撑着身体,心里真不是滋味。同学们信任我,选我当队干部,我却干出这种丢人现眼的事儿!我目光在地面上搜索着,如果地上真有一条裂逢的话,我一定钻进去了事!
师:老师念完了,你看这段话写的是我感到什么?(听两位学生说悄悄话)
师:看来是英雄听见略同,两位小朋友都说对了。谁来说完整?别怕,说错没关系。
生:惭愧。
师:应该把话说完整。
生:我感到十分惭愧。〔板书〕我感到十分惭愧
师:讨了,这段话就是写了我做事后惭愧的样子。你看“我站在老师的跟前,耷拉着脑袋,脸红到脖子根,两只眼晴眨巴眨巴的,泪水在眼睛这里直打转,鼻子一煽一煽的,两片嘴唇翻动几下想说话又不敢,一双手没地方放,只是无意地搓着衣角,两条腿无力地支撑着身体,心里不是滋味”,这一段写我的外部表现,接着由外到里,写我的心里活动,然后再写外,“我的目光在地面上搜索着”,具体地描写了我惭愧的样子。那么是黑板上这句话好呢,还是我读的这段话好?
生:你读的这段话好,因为这段话写得非常具体。
师:老师认为一样的,这要看它们不同的用处,有时需要简略的描写,而有时则需要把文章写具体,而文章要具体,就要认真仔细地观察。
〔评: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由广泛到集中,由具体到抽象〕 师:下面老师要给大家看一样东西(取出一个苹果)这是一个苹果(板书:一个苹果)
如果老师要求把这个苹果写具体,应从哪几方面来写呢? 贾老师以前在自己班级上课时,小朋友想出了几个方面,我看大家能动脑筋想出几方面?
生:可以写苹果的外表。
师:外表包含的内容很多,能不能更具体点? 生:可以写重量和大小。
师:对了,可以从苹果的重量和大小来写它。(板书:重量、大小)生:味道。
师:(板书:味道)对呀,这个苹果是什么味道呢?是甜还是酸、是酥还是脆呢?
生:品种。
师:这是一个什么苹果呢?这就是苹果的品种。(板书:品种)生:还可以写形状。师:(板书:形状)生:颜色。
师;对呀,你看这个苹果的颜色多漂亮呀。(板书:颜色)生:香味。
师:(板书:香味)
还有吗?还可以从哪一方面写?你们看,我是上海人,大家是常州,这是? 生:产地。
师:对了,这个苹果的出产地,不过我们人不能说产地,我出产在上海,你们出产在常州,这可就闹笑话,只能说
我是上海人,你们是常州人。(板书:产地)
师:小朋友刚才找了一下,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写这个苹果,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来讨论怎么把这几方面写具体。
(一起讨论)
师:这个苹果的太小怎样? 生:是一个大苹果。
师:能不能打个比方?(用拳头比划)生:象拳头一样大。
师:你看,这个苹果和你的拳头一样大吗?(笑)在前面加个词来说明。
生:象两个拳头那么大。(笑)师:两个拳头?到底应该说什么? 生:象爸爸的拳头那么大。师:对了,你看(伸出拳头比)这个苹果大概和爸爸的拳头差不多大,那么它的形状呢?
生:圆形的。师:颜色呢? 生:青里透红。
师:那么它的香味呢?(给一个学生)闻着,可别咬啊。(笑)
生:有一股清香。
师:为什么不说香味而说清香呢? 生:因为它的香味不是很浓的。
师:对,因为苹果的香味不是很浓的,不象有些化妆品的香味那样,所以用清香这个词。
那么这个香味怎样呢?用一个词来说明(作了一个动作)师:苹果的香味我闻了垂涎三尺。
生:到底用哪一个词?老师写一个字提醒大家。(板书,沁)生:(齐)沁人心脾。师:(板书:沁人心脾)
师:哪个小朋友来掂一掂这个苹果大概有多少重? 生:大概有二两。(笑)生:大概有一两。(笑)
师:小朋友平时不买菜,所以不能估计准确,谁还来试试? 生:有四两半。
师:对,这是一个大约半斤重的大苹果。那么这个苹果的品种呢? 生:是红蕉苹果。
师:苹果有好多品种,红蕉苹果的味道是怎样的?谁能用两个字来概括? 生:酥、甜。
(板书:)酥、甜。
师:这种苹果谁最喜欢吃呢? 生:老大爷,老奶奶喜欢吃?
师:把这两个词概括成一个词是什么? 生:老人。
师:老人喜欢吃红蕉苹果,还有谁也喜欢吃呢? 生:还有小孩。
师:因为这种苹果又酥又甜,服以老人和小孩都爱吃,这种苹果出产在什么地方?
生:青岛、烟台。师:是不是呢? 生:山东烟台。
师:刚才我们从八个方面来讨论怎样写这个苹果,我们写文章时不但要仔细观察而且观察的时候要有顺序,这八个方面中先着到什么?
生:是颜色、大小和形状。
师:如果走近一点,拿在手里,可以写什么? 生:重量和香味。师:然后想到什么呢? 生:品种,产地和味道。
师:写作文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现在请小朋友拿出纸,用这八个方面,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一段话,把这个苹果写具体,先写第一方面颜色形状和大小,接着写第二方面苹果的重量和香味,最后写它的品种、产地和味道,也就是想到的,以老师给你的这句话开头,这个苹果____________。
〔评:运用直观教具吸引学生注意力,由抽象到具体,由浅入深渐入佳境,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维能力,然后解决作文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开始写,教师一边巡视,一边指导)
师:好,老师请两位小朋友来念自己写的文章,写得好的我们要好好品味,不好的要横挑鼻子竖挑眼,需要老师帮助的请举手。
(两位学生上讲台读)
生:这个苹果是圆形的,颜色青里加红(师插话:应该说青里透红),很美丽(师插话:苹果不能说很美丽)这个苹果有我爸爸的拳头般大小(师:这里写得形象)走近些,只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师:扑鼻而来这个是用得好能用上自己的词)闻了使人感到十分舒服,咬一口,一定合适老人和孩子(师:咬一口,感到怎样?用上“又„„又„„”这个连词,“一定”改成“因此”)这种品种是红蕉的(师:“的”可以省略),产地产在山东烟台(师:后面一个“产”不要)
师:这个小朋友基本上能把这个苹果写具体,但她是根据板书的提示来做填充题,语句没能很好的组织,请一位小朋友念。
生:这个苹果青里透红,大约有爸爸的拳头般大,拿到手中掂,足有四两多重,放到鼻子前闻,一股清香沁人心脾,听爸爸介绍这种苹果是红蕉,它产在山东烟台,这种苹果又酥又甜,所以受到老人和牙齿没长全的孩子的欢迎。
师:这个小朋友的语句组织就比较好,不过有两个地方还可 以写得更好,“拿在手上掂一掂后面加一个“哟”字,更能体现这个苹果的大,“放到鼻前一闻”后面还可加 个“啊”字,读起来就通顺了,一个苹果写了,这是什么?(拿出一个小苹果)这也是一个红蕉苹果,不过小了一点儿,一个苹果会写了,两个苹果会不会写呢?是不是每一部分都要写?
生:不用写。
师:写小苹果时,只要和大苹果进行比较,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把不同点写具体,写这个苹果时可以用老师给你的这几句连起来:这个苹果也是„„,也是„„,也是„„、只不过„„。
(写完请两位学生念)
生:另一个苹果也是青里透红,也是红蕉,也是产在山东烟台,只不过个头小了点。
生:另一个苹果也是圆圆的,也是青里透红,也是红蕉苹果,只不过个头小了点,如果放在一起,一个是胖大哥,一个是瘦弟弟。
师:第二位小朋友要比前一位写得好,特别苹果的大小他写得很形象。“如果放在一起,一个是胖大哥,一个是瘦小弟。”
这一节课我们把“两个苹果”写具体了,先下课休息一会儿。第二课时 师:上节课我们把一个大苹果写具体了,另一个小苹果也写了,写大苹果是用什么方法?
生:(齐)详写。师:写小苹果呢? 生:略写(齐)
师:写两个苹果时,要交代清相同点,这要详写,指出不同点。〔评:指导后学生反馈,教会学生详写与略写的写作方法〕
师:下面老师要请一个小朋友合作,表演“一分钟小品”,老师把剧情介绍一下,一天黄昏,明明在做作业,弟弟在房里看电视,明明也饿极了,可爸爸还不回来,突然传来敲门声,爸爸终于回来了,取出一大一小的两个红蕉苹果,明明取过苹果,心想,我比弟弟大,我应读吃
小的,于是朝房里走去,高声喊:“弟弟,爸爸给你一 个大苹果!”
(老师充当爸爸角色,邀一位同学充当明明,师生共同 表演小品)
(表演之后,请同学评议,指出其成功,不足及其改进 意见,教师请第二位同学再次与老师合作表演小品)师:刚才演的小品,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表达?
生:一天晚上,爸爸带回两个苹果,一个大的,一个小的,我把大的给弟弟,小的留给我自己。(再请一位学生重复一遍,教师板书)〔板书〕
一个大的
一天傍晚,爸爸捎回两个苹果我给弟弟 一个大苹果,自己吃小的。
一个小的
师:如果把刚才表演的经过写下来,可不可以写? 生:可以写。
师:为什么要写?要表现什么? 生:要表现我们的品质。师:什么品质呢? 生:尊老爱幼。
师:有尊老的内容吗?
生:要表现我爱幼的品质。师:还有什么品质? 生:推让精神。
师:能说“推让”吗?改一个字就行了。生.互相谦让。
师:这件事就是要表现我爱幼和谦让的品质,我们写文章要列一个提纲,这样一件事写起来可以分几部分来写?
生:可以分三部分来写。师:先写什么?
生:先写爸爸捎回了两个苹果。师:接着写什么了? 生:接着写两个苹果,一个大的,一个小的。师:最后写什么?
生:最后写我把大苹果给弟弟,自己吃小的。(边讨论边板书)〔板书〕 一、一天傍晚,爸爸捎回两个苹果。二、一个大的,一个小的。
三、我给弟弟一个大苹果,自己吃小的。师:三个部分哪一部分写得具体详细呢? 生:第二部分写具体。
师:把第二部分写具体能更好地突出中心,注意重点部分中还要分主次,大苹果详写,小苹果略写。
〔板书〕详。略。
下面我们来个分工写作,第一组写第一部分,第二、三组写第二部分,第四组写第三部分,在八分钟内未成,但有要求,第一段中“傍晚”要用形象表达,第三段要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说明“大苹果让给弟弟,自己吃小的原因。
(请三位学生分别朗读三段短文,教师评点)
生:天色渐暗下来(师:加一个“了”字),人家都在吃饭了(师:“人家”改成“别人”)我肚子饿得很(师:改成两个字:厉害)爸爸妈妈都不在(师:你为什么要加这一句话,准备说明什么?所以应在后面补充一句:我又不会做饭,怎么办呢?)忽然爸爸回来了,我高兴极了。爸爸兴冲冲地从包里拿出两个苹果,给我和弟弟吃。(师:去掉“来”和“吃”两个字)
生:那个大苹果圆圆的,青里透红,掂一掂足有四两多,还有一股清香沁人心脾,这是红蕉苹果。吃起来又酥又又甜,老人和孩子特别喜欢,另一个苹果也是红蕉,也是青里透红,也有一股清香,只不过个儿小了一点。生:望着这两个苹果,我是哥哥,又想到老师说过应该爱护弟弟(师:在这之前加一个心理活动的描写:谁吃这个大苹果呢?)对,我吃这个小的。于是我喊(师:喊之前,还应有一个过程,走到房门口,推开大门,大声喊)弟弟,弟弟,给你一个大苹果。
师:刚才我们念了写的文章,老师用“两个苹果”作题目,你认为还可以选用哪些题目?我们可以按地点来定题目。
生:发生在家里的一件事。师:按时间来定题目。生:发生在傍晚的事
师:这是一件怎么样的事呢(师做手势)生:(齐)一件小事。
生:我还可以起个题目“大苹果和小苹果” 师:也可以。(取下红领巾示意)生:红领巾叫我这样做。
师:题目我们都定得很好,老师感谢两位同学的合作,把这两个苹果送给你们两位。
(请两位学生说说为什么要选小的?)生甲:因为他比我演得好。生乙:因为她第一个表演。生甲:因为我比他大。生乙:因为我是男的。
师:学了这一课,两位小朋友都争吃小苹果,好,老师来评 定,咱们男的帮男的,你吃一个小的。(大笑)感谢同学们的合作。(下课)
名师贾志敏教作文:《两个苹果》
(2012-02-15 16:10:22)转载方育龙
作文指导
教育 ▼
标签:
分类: 小学作文指导
题:两个苹果
执教:贾志敏 年级:四年级 第一课时
师:黑板上有一句没写完的话(板书:我感到十分________。)你看填上什么词才完整呢? 生:我感到十分高兴。师:嗯,对的。
生:我感到十分难过。师:也可以。
生:我感到十分伤心。师:还有吗?
生:我感到十分惭愧。师:好的。
生:我感到十分抱歉。
师:或者说我感到十分歉意。
刚才小朋友都能开动脑筋,填上这些词后句子就完整了。接下来老师要念一段话,小朋友要仔细听,念完后要根据这段话所叙述的内容,再填上合适的词。
〔评:开始提出简单问题,稳定学生情绪,吸引其注意力〕
念:我站在老师的跟前,聋拉着脑袋,脸红到脖子根,两只眼睛眨巴眨巴的,泪水在眼睛这里直打转,鼻子一煽一煽的,两片嘴唇翻动几下想说话又不敢,一双手没地方放,只是无意识地搓着衣角,两条腿无力地支撑着身体,心里真不是滋味。同学们信任我,选我当队干部,我却干出这种丢人现眼的事儿!我目光在地面上搜索着,如果地上真有一条裂逢的话,我一定钻进去了事!
师:老师念完了,你看这段话写的是我感到什么?(听两位学生说悄悄话)
师:看来是英雄听见略同,两位小朋友都说对了。谁来说完整?别怕,说错没关系。
生:惭愧。
师:应该把话说完整。
生:我感到十分惭愧。〔板书〕我感到十分惭愧
师:讨了,这段话就是写了我做事后惭愧的样子。你看“我站在老师的跟前,耷拉着脑袋,脸红到脖子根,两只眼晴眨巴眨巴的,泪水在眼睛这里直打转,鼻子一煽一煽的,两片嘴唇翻动几下想说话又不敢,一双手没地方放,只是无意地搓着衣角,两条腿无力地支撑着身体,心里不是滋味”,这一段写我的外部表现,接着由外到里,写我的心里活动,然后再写外,“我的目光在地面上搜索着”,具体地描写了我惭愧的样子。那么是黑板上这句话好呢,还是我读的这段话好?
生:你读的这段话好,因为这段话写得非常具体。
师:老师认为一样的,这要看它们不同的用处,有时需要简略的描写,而有时则需要把文章写具体,而文章要具体,就要认真仔细地观察。
〔评: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由广泛到集中,由具体到抽象〕 师:下面老师要给大家看一样东西(取出一个苹果)这是一个苹果(板书:一个苹果)
如果老师要求把这个苹果写具体,应从哪几方面来写呢? 贾老师以前在自己班级上课时,小朋友想出了几个方面,我看大家能动脑筋想出几方面?
生:可以写苹果的外表。
师:外表包含的内容很多,能不能更具体点? 生:可以写重量和大小。
师:对了,可以从苹果的重量和大小来写它。(板书:重量、大小)生:味道。
师:(板书:味道)对呀,这个苹果是什么味道呢?是甜还是酸、是酥还是脆呢?
生:品种。
师:这是一个什么苹果呢?这就是苹果的品种。(板书:品种)生:还可以写形状。师:(板书:形状)生:颜色。
师;对呀,你看这个苹果的颜色多漂亮呀。(板书:颜色)生:香味。
师:(板书:香味)
还有吗?还可以从哪一方面写?你们看,我是上海人,大家是常州,这是? 生:产地。
师:对了,这个苹果的出产地,不过我们人不能说产地,我出产在上海,你们出产在常州,这可就闹笑话,只能说
我是上海人,你们是常州人。(板书:产地)
师:小朋友刚才找了一下,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写这个苹果,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来讨论怎么把这几方面写具体。
(一起讨论)师:这个苹果的太小怎样? 生:是一个大苹果。
师:能不能打个比方?(用拳头比划)生:象拳头一样大。
师:你看,这个苹果和你的拳头一样大吗?(笑)在前面加个词来说明。
生:象两个拳头那么大。(笑)师:两个拳头?到底应该说什么? 生:象爸爸的拳头那么大。
师:对了,你看(伸出拳头比)这个苹果大概和爸爸的拳头差不多大,那么它的形状呢?
生:圆形的。师:颜色呢? 生:青里透红。
师:那么它的香味呢?(给一个学生)闻着,可别咬啊。(笑)
生:有一股清香。
师:为什么不说香味而说清香呢? 生:因为它的香味不是很浓的。
师:对,因为苹果的香味不是很浓的,不象有些化妆品的香味那样,所以用清香这个词。
那么这个香味怎样呢?用一个词来说明(作了一个动作)师:苹果的香味我闻了垂涎三尺。
生:到底用哪一个词?老师写一个字提醒大家。(板书,沁)生:(齐)沁人心脾。师:(板书:沁人心脾)
师:哪个小朋友来掂一掂这个苹果大概有多少重? 生:大概有二两。(笑)生:大概有一两。(笑)
师:小朋友平时不买菜,所以不能估计准确,谁还来试试? 生:有四两半。
师:对,这是一个大约半斤重的大苹果。那么这个苹果的品种呢? 生:是红蕉苹果。
师:苹果有好多品种,红蕉苹果的味道是怎样的?谁能用两个字来概括? 生:酥、甜。
(板书:)酥、甜。
师:这种苹果谁最喜欢吃呢? 生:老大爷,老奶奶喜欢吃?
师:把这两个词概括成一个词是什么? 生:老人。
师:老人喜欢吃红蕉苹果,还有谁也喜欢吃呢? 生:还有小孩。师:因为这种苹果又酥又甜,服以老人和小孩都爱吃,这种苹果出产在什么地方?
生:青岛、烟台。师:是不是呢? 生:山东烟台。
师:刚才我们从八个方面来讨论怎样写这个苹果,我们写文章时不但要仔细观察而且观察的时候要有顺序,这八个方面中先着到什么?
生:是颜色、大小和形状。
师:如果走近一点,拿在手里,可以写什么? 生:重量和香味。
师:然后想到什么呢? 生:品种,产地和味道。
师:写作文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现在请小朋友拿出纸,用这八个方面,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一段话,把这个苹果写具体,先写第一方面颜色形状和大小,接着写第二方面苹果的重量和香味,最后写它的品种、产地和味道,也就是想到的,以老师给你的这句话开头,这个苹果____________。
〔评:运用直观教具吸引学生注意力,由抽象到具体,由浅入深渐入佳境,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维能力,然后解决作文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开始写,教师一边巡视,一边指导)
师:好,老师请两位小朋友来念自己写的文章,写得好的我们要好好品味,不好的要横挑鼻子竖挑眼,需要老师帮助的请举手。
(两位学生上讲台读)
生:这个苹果是圆形的,颜色青里加红(师插话:应该说青里透红),很美丽(师插话:苹果不能说很美丽)这个苹果有我爸爸的拳头般大小(师:这里写得形象)走近些,只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师:扑鼻而来这个是用得好能用上自己的词)闻了使人感到十分舒服,咬一口,一定合适老人和孩子(师:咬一口,感到怎样?用上“又„„又„„”这个连词,“一定”改成“因此”)这种品种是红蕉的(师:“的”可以省略),产地产在山东烟台(师:后面一个“产”不要)
师:这个小朋友基本上能把这个苹果写具体,但她是根据板书的提示来做填充题,语句没能很好的组织,请一位小朋友念。
生:这个苹果青里透红,大约有爸爸的拳头般大,拿到手中掂,足有四两多重,放到鼻子前闻,一股清香沁人心脾,听爸爸介绍这种苹果是红蕉,它产在山东烟台,这种苹果又酥又甜,所以受到老人和牙齿没长全的孩子的欢迎。
师:这个小朋友的语句组织就比较好,不过有两个地方还可 以写得更好,“拿在手上掂一掂后面加一个“哟”字,更能体现这个苹果的大,“放到鼻前一闻”后面还可加 个“啊”字,读起来就通顺了,一个苹果写了,这是什么?(拿出一个小苹果)这也是一个红蕉苹果,不过小了一点儿,一个苹果会写了,两个苹果会不会写呢?是不是每一部分都要写?
生:不用写。
师:写小苹果时,只要和大苹果进行比较,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把不同点写具体,写这个苹果时可以用老师给你的这几句连起来:这个苹果也是„„,也是„„,也是„„、只不过„„。(写完请两位学生念)
生:另一个苹果也是青里透红,也是红蕉,也是产在山东烟台,只不过个头小了点。
生:另一个苹果也是圆圆的,也是青里透红,也是红蕉苹果,只不过个头小了点,如果放在一起,一个是胖大哥,一个是瘦弟弟。
师:第二位小朋友要比前一位写得好,特别苹果的大小他写得很形象。“如果放在一起,一个是胖大哥,一个是瘦小弟。”
这一节课我们把“两个苹果”写具体了,先下课休息一会儿。第二课时
师:上节课我们把一个大苹果写具体了,另一个小苹果也写了,写大苹果是用什么方法?
生:(齐)详写。师:写小苹果呢? 生:略写(齐)
师:写两个苹果时,要交代清相同点,这要详写,指出不同点。〔评:指导后学生反馈,教会学生详写与略写的写作方法〕
师:下面老师要请一个小朋友合作,表演“一分钟小品”,老师把剧情介绍一下,一天黄昏,明明在做作业,弟弟在房里看电视,明明也饿极了,可爸爸还不回来,突然传来敲门声,爸爸终于回来了,取出一大一小的两个红蕉苹果,明明取过苹果,心想,我比弟弟大,我应读吃
小的,于是朝房里走去,高声喊:“弟弟,爸爸给你一 个大苹果!”
(老师充当爸爸角色,邀一位同学充当明明,师生共同 表演小品)
(表演之后,请同学评议,指出其成功,不足及其改进 意见,教师请第二位同学再次与老师合作表演小品)师:刚才演的小品,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表达?
生:一天晚上,爸爸带回两个苹果,一个大的,一个小的,我把大的给弟弟,小的留给我自己。(再请一位学生重复一遍,教师板书)〔板书〕
一个大的
一天傍晚,爸爸捎回两个苹果我给弟弟 一个大苹果,自己吃小的。
一个小的
师:如果把刚才表演的经过写下来,可不可以写? 生:可以写。
师:为什么要写?要表现什么? 生:要表现我们的品质。师:什么品质呢? 生:尊老爱幼。
师:有尊老的内容吗?
生:要表现我爱幼的品质。师:还有什么品质? 生:推让精神。
师:能说“推让”吗?改一个字就行了。生.互相谦让。
师:这件事就是要表现我爱幼和谦让的品质,我们写文章要列一个提纲,这样一件事写起来可以分几部分来写?
生:可以分三部分来写。师:先写什么?
生:先写爸爸捎回了两个苹果。师:接着写什么了?
生:接着写两个苹果,一个大的,一个小的。师:最后写什么?
生:最后写我把大苹果给弟弟,自己吃小的。(边讨论边板书)〔板书〕 一、一天傍晚,爸爸捎回两个苹果。二、一个大的,一个小的。
三、我给弟弟一个大苹果,自己吃小的。师:三个部分哪一部分写得具体详细呢? 生:第二部分写具体。
师:把第二部分写具体能更好地突出中心,注意重点部分中还要分主次,大苹果详写,小苹果略写。
〔板书〕详。略。
下面我们来个分工写作,第一组写第一部分,第二、三组写第二部分,第四组写第三部分,在八分钟内未成,但有要求,第一段中“傍晚”要用形象表达,第三段要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说明“大苹果让给弟弟,自己吃小的原因。
(请三位学生分别朗读三段短文,教师评点)
生:天色渐暗下来(师:加一个“了”字),人家都在吃饭了(师:“人家”改成“别人”)我肚子饿得很(师:改成两个字:厉害)爸爸妈妈都不在(师:你为什么要加这一句话,准备说明什么?所以应在后面补充一句:我又不会做饭,怎么办呢?)忽然爸爸回来了,我高兴极了。爸爸兴冲冲地从包里拿出两个苹果,给我和弟弟吃。(师:去掉“来”和“吃”两个字)
生:那个大苹果圆圆的,青里透红,掂一掂足有四两多,还有一股清香沁人心脾,这是红蕉苹果。吃起来又酥又又甜,老人和孩子特别喜欢,另一个苹果也是红蕉,也是青里透红,也有一股清香,只不过个儿小了一点。生:望着这两个苹果,我是哥哥,又想到老师说过应该爱护弟弟(师:在这之前加一个心理活动的描写:谁吃这个大苹果呢?)对,我吃这个小的。于是我喊(师:喊之前,还应有一个过程,走到房门口,推开大门,大声喊)弟弟,弟弟,给你一个大苹果。
师:刚才我们念了写的文章,老师用“两个苹果”作题目,你认为还可以选用哪些题目?我们可以按地点来定题目。
生:发生在家里的一件事。师:按时间来定题目。生:发生在傍晚的事
师:这是一件怎么样的事呢(师做手势)生:(齐)一件小事。
生:我还可以起个题目“大苹果和小苹果” 师:也可以。(取下红领巾示意)生:红领巾叫我这样做。
师:题目我们都定得很好,老师感谢两位同学的合作,把这两个苹果送给你们两位。
(请两位学生说说为什么要选小的?)生甲:因为他比我演得好。生乙:因为她第一个表演。生甲:因为我比他大。生乙:因为我是男的。
师:学了这一课,两位小朋友都争吃小苹果,好,老师来评 定,咱们男的帮男的,你吃一个小的。(大笑)感谢同学们的合作。(下课)
怎样写作文(二十二): 让句子活起来跳个舞
你想让自己文章中的一些句子活起来,像一位仙子在跳舞吗?那样的话,就会刺激读你文章的人的大脑皮层,给人带来阅读的兴趣,令人陶醉。怎样做,才能收到这个效果呢?
学会用比喻和拟人、夸张、排比就行。
(一)先讲比喻。就是将两种或几种不同类的事物的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拿来打比方。“弯弯的月亮像小船”中的“月亮”和“小船”是不同类的,它们相同点是:形状都是弯的,两头都是尖尖的。“红红的柿子像一个个灯笼。”中“灯笼”和“柿子”是不同类的,它们相同点是:(1)颜色相像(都是红色的)(2)形状相像(都是圆圆的)。“梧桐树叶像手掌”中“梧桐树叶”和“手掌”是不同类,它们的形状相似。
如何比喻?还是那句话,什么都可以拿来打比方。这就是要注意:①联想合理不合理,②是否不同类,③有没有美感。比如下面的句子:
a、火车像条毛毛虫。这个比喻虽然符合②中的不同类,但没有美感,不合理。换成:火车像飞驰的骏马。你觉得合适些吗?是将火车的速度快和马的速度快相似点拿来比喻。
b、他长得像他的妈妈。这就不是个比喻。因为“他”和“妈妈”是同类。换成:他和他妈妈都有一双像黑宝石一样的眼睛。你学会了吗?请你将身边的事物联想联想,看看一下子能想出多少个比喻句?先把下面背下来。
1、松像士兵
2、春风像妈妈的手
3、草地像毯
4、黄花像金子
5、星星像眼睛
6、孩子像小鸟
7、小狗像保安
8、雨丝像线
(二)再讲拟人。就是把动物、植物、静物、自然现象(风、雨、雷、电、雪、霜……)当作人来写。注意不是像人,而是让他开口说话、动作,心里想的都和人一样。
a、小雨点蹦蹦跳跳来到人间,来到大地上。这句中的“蹦、跳、来”几个词就是人特有的动作,小雨点本来没有的,但让它落下地的样子和人蹦跳的样子有点差不多,所以我们说这个是拟人句。你觉得“小雨落下来了。”和上面拟人句哪一句你更喜欢呢?
b、小河水一路唱着歌,向长江出发。这句中的“唱、出发”是人特有的动作,小河水本来是没有的,但让它“流”的动作和人向前走的动作差不多,所以我们说它是拟人句。你觉得“小河水向长江流去”和上面的拟人句,哪一个你更喜欢呢? c、小蝌蚪心里想:快长大,快长大,和妈妈一起去捉害虫呀!这句中“想”的内容,是人特有的心理活动,小蝌蚪本来是不会想的,但让它和人一样会思想,所以我们说它是拟人句。你认为“小蝌蚪长大了要去捉害虫。”和上面的拟人句,哪一句你觉得更好呢?
邻居家六岁的孩子,他看到月亮被高楼挡住了,对我说:“月亮躲到楼顶后面了。我们快向前跑,就能找到它。”
如何拟人?只要是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拿来拟人。把下面几个拟人句背下来: 试一试还能写多少拟人句?
1、板凳和课桌在夜深人静时交谈着。
2、储钱罐看出我乱花钱,它哭了。
3、桃树笑迎太阳的到来。
4、孔雀昂起头,骄傲地走着。……………………
(三)夸张。有时我们实在不能用准确的词语去表达时,就夸个张。像李白最喜欢用这种方法:“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既然他能用,大家也觉得好,不妨试一试。
1、他的声音要把我吓 了。
2、房间小得连张桌子都。
3、他急得心都要从喉咙里。
4、红领巾把她的脸映得比花还要。
5、我叫的声音满大街都。
让句子活起来,有很多方法。这两种你们最喜欢的,最好用。希望你们利用前面学过的联想和想像的方法,多在生活中观察有些人说出的比喻、拟人。多写比喻、多写拟人,你的文章一定让别人爱看,你自己也会觉得开心。你以后在读课文、读课外书中,遇到比喻句、拟人句,用笔用“ ”划下来,最好背熟,积累得多一些,写的时候就方便多了。
(四)、排比:《可爱的草塘》里“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就是一组排比。
1、从这组排比分析得出:两组(含两组)以上的句子句式相同。名词+动作词+什么样的地方,结果怎么样。(划横杠的地方词性相同都是名词或表示色彩的词,但词语不同。)没划横杠的地方词语完全相同。可概括成“不同+相同”。
2、“柏树像一位位战士,守卫着校园,柏树像一座座宝塔,装饰着校园。”这种句式是“相同+不同”。
3、排比可分为长排和短排。上面两个句式就是长排。现举短排:在草原、在河边,在高山,在平地,到处是笑声,是歌声。《春节相见春天》。
4、最成功的排比,是短排和长排交错使用,能达到有气势、有节奏的效果。如果有兴趣的话,去找一找白居易的《琵琶行》看一看,看作者对声音的描写,就有很多排比。也可以在手头书里文章中,找一找排比句。多读读多想想,在写时有意训练。
(五)、多用熟语、谚语、名言,化用熟语、广告语、歌词、谚语。有个学生说了则寓言故事《黄鼠狼和鸡》,化用一句大家再熟不过的广告语:“今年过节不收礼,要收就收老母鸡”,也有同学化用成语“鸡不可失,失不再来。”由于他们化用的符合要写的内容,所以他的文章一下子就有一个亮点。
熟语、谚语、名言富有哲理且生动活泼,很为文章添彩,很有说服力。所以大家要多背诵。只有会背,背得多,积累就多,就容易很快抓住,很敏感。不过,在采用、化用时,一定要注意与所写内容意思相符,不能生搬硬套。
动一动,练一练:
选自己几篇习作,看看你的句子有没有跳起舞来。如果没有,请选择一篇习作进行修改。
73学会联想和想象
我们来读一读陶金鸿的散文《秋天的雨》,分析一下,作者是怎么联想和想像的。
秋天的雨 陶金鸿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秋天的雨吹起了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由秋雨写起,联想到秋天的色彩、丰收情景、动物植物要过冬的情景,联想中通过想像产生了具体而生动的描写。
第一段:作者由“秋雨”联想到“钥匙”。钥匙是开门的工具,是进入房间的开始。而秋雨则是秋天的开始,人们往往是在下雨后感到凉爽,来判断夏的逝去和秋天的来临。这就是这个比喻句的联想知识基础。否则,没有共通的知识点,那么,就会犯比喻不恰当的语病。“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这里是通过想像来写秋雨这把“钥匙”打开秋天大门的具体样子,仿佛我们打开了一个房间的门一样。
这一段如果没有联想和想像也许会写成:“下雨了。我们感到了凉爽。秋天来了。”
第二段:拟人来写秋雨。秋天到了,植物有了颜色的变化。颜料一涂,也能产生颜色的变化。这就是联想的知识点。接下来的描写,想像中还包含着很多联想。请同学们自已分析一下。你很聪明,一定会分析。
我会分析第三段:
我会分析第四段:
第五段是总述,由秋雨联想到丰收,联想到快乐。为什么要比作“歌”呢? 下雨有没有声音啊?这就是联想的知识点。
74、世界是你们的
你们就像是早晨七点钟的太阳,背负冲破云层的力量,不断向上;你们像是一棵棵小树,吸取春天泼洒的雨露,蓬勃生长;你们像是一朵朵花蕾,包着探索世界的希望,等待开放。
这么美的世界,为什么你们每次拿到作文题,总觉得没什么可写,总觉得时间天天过、事事没注意?其实,世界是你们的,意思就是整个世界都是你可以用来写作文的内容,不管美丑,都是有意义可写、有意思可写,就看你的眼睛愿不愿意、能不能发现美丑。
在雨中,你看见人们共撑一把伞,觉得在他们身上发现互相帮助的美德,可以写进作文。同样是在雨中,你看见撑伞的人不愿帮淋雨的人撑挡一下,你也可以写,写出自己的想法,自己如果有伞,应该怎么办?让看到你的人和你一样有所思考,你的文章便成功了。
宽阔的水泥路,向阳的街道,你可以写,赞美家乡的变化,让大家和自己一样热爱家乡;泥泞(nìng)的乡间土路,污水横流的小河,你也可以写,写出你的见解,写出你的思考,启发人们。被乱砍滥伐的树木,被折断腿的公园木马,你也可以写,写出你的愤怒,引起人们注意,让人们警醒,保护自然,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玲珑剔透的玉石可以写,厕所边的砖头也可以写——为什么它会呆那儿,它有没有价值,怎样让它有价值?参天的大树可以写,不起眼的一棵枯草、一朵野花也可以写。
你的快乐可以写,你的悲伤、悔恨、错误也可以写;高楼大厦可以写,你家的平房也可以写;美丽的栖凤园可以写,你家门后的菜地也可以写;你的成绩很好可以写,成绩不行也可以写;超市的精美玩具可以写,你手中的纸飞机也可以写;刻苦学习的同桌可以写,爱睡懒觉的同学也可以写……
以上几段,老师举这么多例子,是让大家明白,作文并不是专门写“好的”,也可以写“不好的”。只要学会写作文的方法和读书的方法,写什么内容,你都不怕,什么内容都是写文章的材料。只要精心选择,分清条理,你就能得心应手,做一个作文高手。你的作文,你做主。
你要相信自己,用心去学,用心去练。即使你从前的作文是零分,也别害怕,请跟《我爱写作文》这本书来吧。你会发现自己的本领并不比别人差。你会有满足感、成就感,因为世界属于你。
【习作选登】 精彩的元旦联欢会 何李王军
2006年过去了,2007年悄悄地来了。今天我们举行一年一度的元旦联欢会之前,我们准备了一元钱给季文君买东西给大家分享。
中午,我来到班里。啊!好漂亮呀!一条条彩条挂在窗户的上面,摆出了各种姿态,有的圆的、有的爱心的……后面的黑板贴上了个红红的用剪刀剪的字,在后面贴了3个字。黑板写了“元旦快乐”四个大字,还画有一个爱心。黑板左右的角上,贴了个空心爱心边。贴在那个黑板上,使黑板更漂亮了。两边墙角挂着彩条,真够美的呀!
下午,联欢会正式开始了。我们把地扫干净,把桌子向四边让,留着中间一个空间。首先上场的是戚莹莹。她唱的是《一千年以后》。她两条腿相互摇动,手里拿着歌词本,边唱边看。接着上场的是史和宁。他表演的是《吞火柴》。他手里拿着火柴对大家说:“这是一包火柴。”说完,他把火柴点上火,立即吞了下去。咦,怎么不热呀?他歇了一会,把火柴拿了出来,火柴灭了。他对大家说明了原因。再上场的是刘威和史和宁合演了,他们演的是《爸爸和儿子》。史和宁走了一个感叹号,他“儿子”的“老师”来了。他们真是演得特别好。接下来是我表演。我唱的是《寂寞沙洲冷》。我手挥着顿时没有声音,我便唱大了带领全班一起唱。歌声在教室里荡漾着,大家为我喝彩。元旦会结束了。
啊!联欢庆祝会!今年的告别,明年的开始,真是精彩呀!动一动,练一练:
1、第一遍慢读,第二遍快读,第三遍再读,不认识的不理解的字词问老师、问同桌。
2、大家互相讨论再举几个例子,按这样的句式说给对方听:“……可以写,……我也可以写”。
3、举手大声发言,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记在作文格里。
第二篇:于永正(本站推荐)
于永正: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
在报刊上,经常见有人引用爱因斯坦这样一句话:“当一个人把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之后,剩下来的才是素质。”不知这句话出自何处,也不知翻译得是否准确,但当我联系到自己时,觉得此话说得颇有些道理,值得深思。不要说数理化,就拿我最喜欢的语文学科来说吧,忘掉的东西就很不少。从小学到师范学校,12年,读了24本语文书,绝大多数课文内容忘掉了,许多课文连题目都记不得了。忘得最惨的是老师的分析、讲解——几乎一句也没记住。如此说来,24本语文书白念了?语文老师白教了? 不是。
那么,语文和语文老师给我留下了什么?
留下了语言——认识了近4000个汉字,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词汇。留下了较好的语感,能使我们不假思索地缀字成文。留下了认识和情感。
留下了初步的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包括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留下了兴趣和习惯。
回顾在学校的12年的语文学习,我最感谢老师的是让我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读书、写作的习惯。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便不会有上面的一切,自然也不会有我的今天。我还要感谢我的小学老师培养了我的书写能力,并对书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应该说,是读书、写作、书写的习惯(顺便说一句——还有唱京戏、拉京胡的爱好),丰富了我的情感世界,守护了我的精神家园,成就了我的教育人生。一个人,一旦成了读、写的“奴隶”,他收获的就不仅仅是语文。
不妨再说得远一点,我的老师还给我留下了众多的爱好和好身体。12年的学习期间,老师给我留下了充足的时间和自由发展的空间。我读书时,老师没有布置任何家庭作业,更无寒暑假作业。读初中和师范时虽有晚自习,但那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习——除了完成当天的作业,便是读书、写作,或者画画、练字。那时没有练习册,更无“哈达卷”,星期天和寒暑假,完全属于自己。我感谢我的老师给我留下了读书、写作的时间,给我留下了发展个人爱好的空间,给我留下了睡眠和锻炼身体的时间,给我留下了一个好身体!吕叔湘先生说,他的语文能力,30%得益于课内,70%得益于课外。大约我也是的。假若老师没给我留出课余的时间,哪里有时间读书、写作?哪里会有我的今天? 我的语文老师的经验告诉了我什么?
我的语文老师告诉我:语文教学教的不是课文而是语文!用教材教识字,教写字,教读书(包括朗读),教表达,激发兴趣,培养习惯,烦琐的分析和讲解没有必要,要把3500(识字量)和2500(会写)保住,把读和写抓住,一句话:要把语文的根本留住。
我教语文,第一,十分重视朗读。是朗读让学生喜欢语文,是朗读让他们有了悟性,有了较好的语感。第二,十分重视写字。学生写不好字,我觉得是块心病。第三,我特别喜欢教作文。学生也特别喜欢写作文。多数学生留下了读写兴趣和初步的读写能力。老师善读、善书、善写,才华横溢,是最直接的激发兴趣的因素!我读小学三年级开始写“仿”——把纸蒙在张敬斋老师写的字上描。张老师的字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们把张老师写的范字描洇了,他就为我们再写一张,我们就再描;老师不厌其烦,学生乐此不疲。每篇课文,张老师一朗读完,我们就兴趣盎然地哇哇模仿,直至成诵。
我的语文老师告诉我:要善待学生。不断的激励是激发兴趣的伟大法宝,不断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哪怕是一点一滴的),是稳定并使兴趣持久的基石。受张老师影响,我们全班学生在小学阶段全部临摹的是柳公权的《玄秘塔》。老师的批改很简单——画圈儿!写得好的字,画一个红圈儿,特别棒的画双圈儿!每天的写字作业一发下来,我们就比谁得的红圈儿多。谁要得了双圈儿,那是天大的奖励!全班同学都会为他高兴。我们的书写兴趣,完全是老师的红圈儿激励出来的,并在不断地获得红圈的过程中巩固的,以至于一辈子爱上了书法,练了一辈子的字。1984年暑假我去西安旅游,在西安碑林见了玄秘塔碑,肃然起敬,激动万分,不由得双膝跪下!是呀,在这神圣的、不知启迪了多少人的智慧、塑造了多少美的心灵及人格的伟大艺术品面前,不应该顶礼膜拜吗?
写字如此,读书、作文也是如此。在中学,李晓旭老师夸我的作文“有老舍风格”;在师范,我写的第一篇作文——《读〈任瑞卿先生二三事〉》,赵维仁老师不但在我们班读,还拿到别的班读(赵老师教两个班语文),这对我是多么大的鼓励呀!从初中,我对语文的兴趣就变成了志趣——想当作家!从此,读、写不断,读、写的习惯伴随我终生。感谢我的语文老师,是他们让我懂得了,语文教学要把兴趣留住。兴趣是和习惯连在一起的。
我的老师还告诉我:要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语文教学的确要“少做题,多读书”。有远见、有良知的语文老师,要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救出来,应试教育是扼杀兴趣、扼杀天才的教育!是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任何天才都是从小根据兴趣学习的人。没有兴趣,天才难有。我的一个朋友的外孙女到国外读书去了。他说:“我之所以最终同意让外孙女出国学习,就是为了让她有充足的睡眠。”多么无奈而又发人深省的话啊!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有充足的睡眠,有健康的身体吧!感谢我的老师,是他们使我明白了,分数不等于人才。我们要给学生留下自由成长的空间。我从不把学生的空间用作业填满。
年轻的时候,不会教;会教了,又老了,退休了。我虽然退休了,不能身体力行了,但,我寄希望于带着思考教书的年轻一代!
第三篇:于永正作文教学《歇后语》
于永正作文教学《歇后语编故事》
师:早上好。生:早上好。师:真有礼貌。
师:听说过我吗?老师没说?生:张老师,十分优秀,听过您的演讲和课。
师:你相信吗?他一说你就信。生:说您是语文专家。
生:不仅优秀而且渊博。生:上课很生动。
师:生动有趣。我姓于,两横竖钩,干钩“于”,来自江苏徐州。说不喜欢,老师走了,课怎么上?究竟喜不喜欢,两节课后才说,才下结论。
(上课)
教学步骤一:让学生学习歇后语,说歇后语
师:真没想到这来上课,为什么高兴?真是哑巴开会——没说的。你们的丘校长铁锤敲锣——响当当,优秀老师带出了那么多优秀学生。
于:一直看着我,请问姓什么?生:林海明。师:在家里一定是掌上——生:明珠。
师:吉寿星的脑袋——宝贝疙瘩。
师:夸,用了好多歇后语。
板书:歇后语
师:歇后语特殊形式,生动幽默,表现力强,听说你们积累得挺好,接下来我们说说看。(教师说前言,学生说后语)
竹篮打水——一场空;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芝麻开花——节节高;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铁公鸡——一毛不拔。
师:接下来请你们看看屏幕上的歇后语,读一读。
屎壳郎搽粉——臭美;屎壳郎腾空——充战斗机;
猪鼻子插葱白——装象;狗熊坐花轿——硬充新娘子;
狐狸开商店——没好货;老鼠逗猫——没事找事;
黄鼠狼偷鸡毛掸子——空喜一场;麻雀下鹅蛋——瞎吹。
师:许多歇后语都是故事,于老师有个想法,用歇后语编故事。
板书:歇后语(编故事)
教学步骤二:让学生推荐表演者,学生编故事排练。
师:你们脑海里有许多故事,咱们来编一编,先找,然后演一演,同学互请。
师:我也要演一个老母鸡给黄鼠狼拜年。需要三个女生,一个男生。
条件:大胆、聪明、能说会道。哪个同学愿与于老师合作,请你们推荐。于老师喜欢调皮的,我小时侯也调皮。冰心说过,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推荐几个:大胆的,调皮的,能说会道的。
三位男同学上台,其他同学离开座位,找同学合作演一演,各组分开,于老师也是其中一组。排练8分钟。
师:我们来个歇后语故事大会。第一场请四位女生。角色:小熊、大人、卖豆腐的、污点证人。卖豆腐的:大人,街道有害物质的豆腐,害我死,我家老小。师:只剩下你一个。
大人:跪下。师:光跪
卖豆腐的:大人,我是被冤枉的,请为我做主呀!
污点证人: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学生至此演不下去)师:我来断吧!
卖豆腐的:冤枉呀„„
大人(师):快把豆腐拿来化验一下,衙役拿去化验是不是有毒。
污点证人:搞错了。
大人:冤枉好人,该当何罪,卖豆腐的无罪。把小熊押下去。
[评:在展示演编过程中,于老师及时帮助学生把故事演完。] 第二场:狐狸开店——没好货
师:谁是狐狸?生:卖东西啦,全场八折优惠。
师:卖什么?生:西瓜。
生:准没好货。
师:好贵呀。
生(狐狸):东西拿走了,钱没给。
第三场:黄鼠狼偷鸡毛掸子(三女生合作)
生:我是黄鼠狼,肚子饿了。(学生旁白口述)黄鼠狼:饿了想吃鸡。(看见鸡毛掸子)真肥呀!(东张西望)„„中了,带回家去。
旁白:后来,带回洞一看,原来是鸡毛掸子。
狐狸:我真是空喜一场。
师:鸡毛掸子演得好。
教学步骤三:师生合作演老母鸡给黄鼠狼拜年
于老师与三位男生合作演:老母鸡、黄鼠狼、小公鸡、警察。
老母鸡(师):他是我的孩子小公鸡,请多关照。这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多不吉利,妈去去就来。
老母鸡:(拿出一块布)这是真丝的,妈戴完了就赶快给你戴。(于老师把头巾围起来,全场一阵大笑。)
“过年了,出门在外,我拿大红袍(武夷山特产名茶)去孝敬黄鼠狼先生,他一定会关照我们的。”
“我妈去给黄鼠狼拜年。”
“哎呀,哎呀,黄先生家怎么这么远呀!安了防盗门了,我老母鸡差远了,黄先生,你过年好吗?哎呀,我可以进去吗?”
“哇,都买了大电视了。”(指着屏幕)“是呀,100寸的大彩电。”
“喔噻!还有笔记本电脑,你上网啦?武夷山的黄鼠狼比我们江苏的阔多了。”(全场笑声)。
“这是武夷山的大红袍,请多关照。”“没事啦。”
“站住,今天还没吃饱„„” “救命呀„„救命!”
小鸡、黑猫警长从屏风后面走出来,黑猫把黄鼠狼抓起来。
老母鸡:是谁把黑猫警长请来?后悔不该不听我孩子的话,气死我呀!(于老师摸着胸口,全场一阵大笑。)
以上表演剧为20分钟。
[待续]
教学步骤四:提出写的要求,生即时写,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师:先写歇后语,歇后语就是题目。只要是个有头有尾的故事,语句通顺就合格。如果语言流畅具体就优秀。
教师提示:注意写字姿势、挺直,两只脚放平。
师:已经写好的同学要反复念、出声,至少念三遍,出声念才能发现问题。
师:交流以前,朗读自己的作文,大声读,让我听见。写完了吗?再来一遍,像读课文一样读。
[评:于老师可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自己的习作,提出要求朗读五遍习作。] 师:请一同学来点名。(一女生上台)
生点张明彬{该生实际上是后进生}。师:你是幸运者,你的感觉如何?
生:我很生气,怎么叫我呀!
师:告诉我,你喜欢作文吗?生:还好。师:这次作文喜欢吗?生:喜欢。
师:这次作文写完了吗?生:写完了。
生:啦啦啦,买一送四,卖东西啦„„
师:唱得比说得还好听。
生:老师说得没错,天上不会掉馅饼的,只会掉好吃的。
“总算来了一个傻子。”
“妈,今天总是发了,听到狐狸买一送四„„”。
“人家都说狐狸没好货„„妈,我肚子疼„„”
师:这是不是故事,有头有尾:具体、通顺,是优秀作文。几个“啦”,我是小红花,加唱分。99分加唱分。
师:你还生气吗?读完了?
生:谢谢你。师:掌声响起。
上台女生第二次点王丹
师:穿红色的叫红丹,以后我也穿红色的,叫“于丹”。
生读:小猪„„偷猎者,象牙十分珍贵。自己下半辈子就不愁。一则新闻闯进了它的视线,(师评:作家的语言“闯”)它越想越美,把葱插到鼻子上„„人们很快识破了它的计谋„„要过上好日子,一定要好好努力。
师:多么善良,对猪还给那么多的评价,猪还是愚蠢,整篇文章没有一个可以删除的。
师:非常感谢刚才那么一节课,说一句话。第三位学生:我写的是老鼠逗猫——没事找事。猫的功能退化了,猫在床上作美梦„„反正现在猫天天有吃啦,有穿的,都不会逮老鼠了,三只老鼠猜拳决定去逗逗。
猫睡醒梦乡了„„老鼠在猫的耳朵边嘀咕„„我还会抓„„吓得老鼠浑身发抖。“这只老鼠也太瞧不起人了,爷爷的本事还没退化呀!”
师:哈哈哈
师:没办法打分,多少分都可以,多少分都不合适。
师:对话不要那么多,赶快转入“逗”,“逗”是重点,要写详细。
师:书读多了,就会作文。
师:喜欢于老师吗?
生:于老师幽默。师:谢谢你,幽默是老师第一好助手。
生:和蔼可亲。师:微笑是最好的调和剂。
生:于老师表演好。师:下次再来。
生:喜欢于老师的笑。师:作文是我的爱好。
生:于老师动作丰富。
生:我上课不拘束。
生:喜欢于老师平易近人。
生:上课生动有趣。
生:喜欢于老师教作文。
生:喜欢于老师童心。师:老伴说,一身孩子气。
为了表达对老师和同学的感谢,我唱两句《春秋配》选段。
受逼迫去捡柴泪如雨下,病身无力难以挣扎,花本是未开„„
亲娘和老丈„„
第四篇:于永正作文教学实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
课前谈话:
师:听说过我吗
生:听老师说你是位姓余的老师。生:是江苏来的特级教师。
生:我总以为你是位女老师,想不到原来是这么老了。师:你看到余老师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你这么老了为什么还要来上课? 生:——
师:送给大家一句话,你们很可爱,(学生坐好)你们越来越可爱。上课
师:打听两个人,很想和他交朋友,原因呢,老师呆会儿会说的。(在黑板上写名字,提醒学生注意看老师写字,“王宾”)师:告诉我他长什么模样,让我猜猜他是谁?但是不要暗示我,生:他穿着黄色的毛线衣。里面是白色的衬衫。生:圆圆的脸,一笑眼睛眯起来的。
我要找了,笑起来眼睛眯起来的。生都大笑
师:你们在迷惑我呀,好了我还是请其他同学再说说看 生:理着个小平头。生:皮肤是不黑不白。
生:他的脸好象是豆腐做的一样。(笑)师:象豆腐那样白,那样嫩吧。很有意思。师:是男是女呀,总要告诉我吧 齐声:男的
师去找到那位学生。
和学生亲切握手。知道我为什么找你吗,因为我听你们老师说你的朗读能力很 好,又能背很多古诗,很了不起!
(把学生领到画的面前,让他说说别人把他画得象不象)找另一个人,生说特征
生:扎着一条小辫子,大眼睛。生:瓜子脸
生:她扎的头花是紫色的手的袖子上有一条黑黑的东西 生:穿着红色的毛线
师:是红色的毛线吗?是穿毛线? 生:是毛线衣
生:皮肤有点白又有点黑 师:是白加黑感冒片吧
生:看电视时,喜欢咬手指头
师:你怎么知道的,看来你们是好朋友,不过老师现在是看不出来的 生—————————— 找到女孩
师:听说你歌唱得很好,余老师特别喜欢歌唱得好的同学 两位学生分别展示自己的特长,老师给他们配上动作 和学生合影
师:现在大家挑选其中的一位同学写下来。愿意写王宾的举手,愿意写xx的举手
我看还有一部分同学都不想写这两位,那愿意写孙悟空的举手 学生纷纷举手,还有个猪九戒,谁愿意写?(没人举手)
师启发:有人问画家画什么最难,他说画人最难,那画什么容易呢,他说画鬼最容易,鬼呀
谁也没见过,我说画的是鬼他就是鬼。
师:怎么画呢,可以是服装设计师,给他穿上各种衣服,还何以给他配上刀呀,枪呀,扫把呀,手榴弹呀,你想怎样就怎样
师:有没有人要写余老师的?(几位举手)
师:大家可以先写后画,也可以先画后先,最好做到“图文并茂”,等一下我们来展示
一下,比比看,谁能做到“图文并茂”。生开始写作,画图,师相机指导。
第五篇:浅谈于永正老师作文教学
浅谈于永正老师作文教学
以《一个___的早晨》作文指导课为例
于老师究竟使用了什么“魔法”将学生思维一次次激活,使学生一吐为快,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创设情境,再现生活
上课伊始,于老师便放了一段伴有鸟叫声、水流声的优美乐曲,要求学生根据听觉感受进行想象,并将想象的内容写成片段。
片段1:晨光中的太阳张开了笑脸,栖息在树上的小鸟尽情地一展美丽的歌喉,旁边的小溪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藤本植物也不甘示弱一丛丛爬上树梢,好一个迷人的早晨!
片段2:一个春天的早晨,我来到葱绿的树林里,小鸟在欢快地唱歌,小河奏着动听的乐曲,小花在微风中舞蹈,我仿佛走进了美丽无比的画卷。
片段3:在一个夏天的早上,我躺在绿油油的草地上,草丛中闪烁着星星点点的阳光,耳畔响起鸟儿悦耳的歌声,还有哗哗的流水声,真是美妙极了!
于老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听后想象,再现生活。每个学生都调用自己记忆仓库中的相关素材,用心灵去构筑多姿多彩的画卷,从而燃起写作欲火,写出了富有真情实感的片段来。
二、以读促写,认识生活
在学生渐入写作佳境时,一位头戴毡帽,身背猎枪,留着八字须的“猎人”(于永正老师扮)出现了。“我看你往哪儿飞!”“猎人”的枪正瞄准小鸟,学生纷纷上前阻止。“猎人”说大家制止他打鸟的理由不充分,继续捕鸟,学生急得直跺脚。在这样的情况下,于老师给学生每人提供一张《鸟类是人类的好朋友》的读书卡,学生们认真阅读,热烈讨论,从多方面认识到大自然中的鸟对人类的帮助大,人人应该自觉行动起来,保护鸟类。
这时阅读成了学生自觉的行动,使学生充分地了解写作对象,认识生活,为后面的说写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双向互动,表述生活
在学生充分阅读《鸟类是人类的好朋友》一文的基础上,“猎人”又出现了,学生争先恐后上前阻止他打鸟,这次劝说变得有理有据。“猎人”的态度也由满不在乎到理屈词穷,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师:(以”猎人”的口气)啊,树林里的鸟真多啊!昨天我吃的斑鸠肉真香啊!今天又可以美餐一顿了。
生:(大吼)嘿,不许捕鸟!
师:这样劝不礼貌。
生:伯伯,您到过无声世界吗那里太死寂了。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它们给自然界带来了无限生机。
生:如果地球上的鸟类灭绝了,大自然便没有了音乐,失去了的生机。
生:鸟类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一只杜鹃一年能吃掉毛虫5万多条。
师:(以“猎人”的口气)幸亏我还没把打下来。
生: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季可捕食1000只田鼠,从鼠口中夺回一吨粮食。
生:一对啄木鸟可以保护500亩树林不受虫害。
师:(以“猎人”的口气)我才打死一只啄木鸟,早知道我就不会打了。
生:鸟类还是环境保护的监测员。许多鸟类对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当这些气体超过正常浓度时,它们便会出现不适的症状,离开这里。
师:(以“猎人”的口气)这些知识我都不知道。唉!(猎人”把枪砸了)以后我再也不打鸟了。(生鼓掌)
师:现在社会上打鸟现象较普遍,我们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阻止那些人捕鸟呢
生:建立鸟类保护区。
生:制定相应的法律。
生:写个禁止捕鸟的牌子。
师:咱们把刚才的事写下来,教育他人。写成一封公开信也行。上课一开始写的那些话就是开头,请接着往下写,爱怎样写就怎样写。只要别人读了不再打鸟就达到目的了。
陶行知先生说:“于教万教,教做真人。”求真离不开生活,离不开真实的情感。于老师也正是根据这点,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生活,认识生活,表述生活,而这一过程又使学生不知不沉地融入浓浓的情感氛围之中,畅所欲言,以至达到从内心呼唤“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在盼母归”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