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透彻+做扎实+勤于笔耕=专业成长

时间:2019-05-13 03:4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想透彻+做扎实+勤于笔耕=专业成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想透彻+做扎实+勤于笔耕=专业成长》。

第一篇:想透彻+做扎实+勤于笔耕=专业成长

想透彻+做扎实+勤于笔耕=专业成长

——读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随感

魏书生,中国教育界的传奇人物,30年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2000多场报告1000多次公开课听众5000000人次,作品发行量超过1000000册。

近几年,有幸听了魏书生老师两次报告,一节公开课,读过他的教学论著,理念超前,便于操作,令人爱不释手。

今天再次捧起他2011年出版的《教学工作漫谈》,经过修订,内容更具系统性,全书分为八辑。因为最近自己一直在思考高效课堂的问题,便迫不及待地翻到了第三辑效率是关键。读着读着,深刻感受到魏书生老师对教学工作认识深刻,作风扎实的风格,书封面上“教育工作,历久弥新”评价并非夸大。无论是《培养学生的效率感》《高效学习日》还是《一分钟竞赛》《一分钟调好座位》,都令人如沐春风,耳目一新。如果老师们都能把魏书生书中所提及的做法加以实践,那么我们的学生就幸福了,家长就轻松了。为什么魏书生只有一个呢?而且是中国教育界的常青树呢?反复琢磨,我想应该是魏书生老师把想透彻和做扎实完美结合,并且勤于笔耕,不但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自己。

读文不难发现,魏老师所谈的问题是教师工作中都能遇到的问题,但是魏老师解决问题的策略独到,扎实是他人望尘莫及的。魏书生老师坚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想到了,而且扎扎实实去做了,做的过程继续反思,再想再做,因此他的理念深入学生骨髓,化为学生行动,这从刘诗奎写的《魏书生老师培养我们的效率感》一文可管中窥豹。刘诗奎同学文中提到,魏书生老师要求学生首先精确计算学习效率,计算所用时间时,要认真计算有效劳动、无效劳动、学习效率、并计算是否有浪费的时间,是否能在节约一些时间。然后迅速改进,找到浪费的原因,尽量减少无效劳动。魏书生老师在学生中开展的高效学习日、一分钟竞赛、一分钟全班调好座位等活动落实更是扎扎实实,不服不行。我一直也在思考构建高效率的课堂,前几天还写了一篇论文《如何上一节高效率的语文课》,相比之下,差距主要在看问题的高度,认识问题的深度,解决问题的扎实程度。提高学习效率,我相信每位教师都曾经在脑海中闪现过,甚至为此付出许多努力,但是能够抓住这一目标,持之以恒训练,反思改进的老师不多。魏书生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在做中思,在思中学,学后践行,再反思改进,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螺旋上 升的过程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魏老师作品总发行量超过1000000册,可见深受同行喜爱的程度。这与他源于实践的总结,真实的事例,可行的操作方法是分不开的。这些文章得益于与他几十年笔耕不辍,有些明显就是教育叙事的痕迹。比如《推开犹豫 雷厉风行》中有关赵德民迟到唱歌和买窗帘的实例我推断应该是来自魏书生老师的教育日志。由此可见,教师要善于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点滴思考、做法、反思及时记录下来。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是最可贵的,不要因惰性而失去可贵的写作素材。要做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拿起笔、勤记录、多反思,才会缩段成长的周期。勤于笔耕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十三日

第二篇:语文教师扎实的专业成长之路

语文教师扎实的专业成长之路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时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以自己30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写下了一本伟大的教育专著——《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结合生动的教学实例,娓娓道来,从侧面透露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专业成长之路,感同身受,发人深省。那么,时代发展,在整个教育系统也在改革的过程当中,作为语文老师,如何去适应教育的变革与发展?我认为,只有靠扎实的语文专业水平,才能屹立于改革的浪潮之中。

敢问语文教师扎实的专业成长之路在何方?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培训、学习、进修、座谈、参观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寻,得出为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自觉读书,夯实语文教师的专业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以读书作为自己人生成长的一笔重要“财富”,但与他一丝不苟的读书态度极不协调的是,一些中小学有相当一批教师却很少有时间去读书。根据统计,在图书馆的人群当中,去得少的竟然是语文教师!更有统计数字表明,我国国民一年的阅读书量是0.7本,而邻近的韩国是7本,日本则有近40本。试想,如果一个学生一年读一本书的话,那么有着50个学生的老师又该读多少书才能满足学生求旺盛的知欲呢?实际上,语文教师每年的阅读量应不少于200万字。

身正为范,学高为师。语文教师要自觉读书更是责无旁贷,一个语文教师的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读书的习惯、读书视野的宽窄和读书积累的厚薄。“腹有诗书气自华”,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也叹言:“让读书成为我的一双慧眼,真正地读书,内化成为我们内在的东西。”可见,读书是每位语文教师生活和工作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自觉是读书的基本前提,是内在的潜动力。语文教师通过自觉读书,不仅获取信息、增长知识,还提升了个人的人文底蕴,强化语文老师的语文底气。知识面广了,底蕴深了,教学起来驾轻就熟,事半功倍。

第二:备课思考,踏实语文教师的专业内涵。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掷地有声的警言,告诉我们,如果读书不思考,往往进入宝山而空手而回。读书是汲取别人的智慧,而思考才是自己的智慧。对文本的积极思考又是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必由之路。当代语文教育专家专业成长的共性中,除了勤奋读书之外,还对文本进行有价值的思考,形成个人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教材是载体,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开放的课堂当中,在知识来源广泛的层面上,就看老师的思考能力水平的高低了。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教师一定要认认真真对待,特别对教材进行备课思考,应包括三方面:课前预设的思考、课中组织的思考、课后反馈的思考。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课前预设的思考是教师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重要保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学会解读文本是必备的素养,是一种专业知识、言语技能、伦理情操和审美价值等方面的综合素养,也能够从中见出一个教师的思想修养,学理结构和他的文化视野。

有了良好的课前预设,还要求教师有出众的课堂调控能力,因此,语文老师必须对课中组织进行严密的思考,掌握两种能力,一是对教材的驾驭能力,二是对学生的驾驭能力。教材是静止的事物,课堂上老师可以调控,可以分重难点进行割舍;而学生是动态的个体,需要老师的洞悉察觉,还要有口若悬河的口才,敏捷的思维,以应对课堂中的千变万化。在不同的情况下,对课前的预设,教师灵活变通,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从构思到实践的过程以后,教师也要进行必要的思考,我们叫做“反思”。教师的反思是从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或者说,反思是人对获得观念的心灵的反观自照。反思是一种思考,一种意识,一种习惯,一种能力。可以说“反思”是“教书匠”与“教育家”的根本区别,是当前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经。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反思。课堂教学前反思具有预测性,能使教学过程更贴近学生更富有创意;教学中反思具有调控性,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学后反思具有批判性,使教学成为一种理性的评价,即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有助于提高教师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教师的课后反思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对所教的文本进行反思,看看自己有没有抓住文中的重点、脉络,思想等;二是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反思,看看自己有没有因材施教,学习效率状况;三是对自身的教学得失进行反思,教学中,自己有没有充分发挥,教学质量如何。通过三方面的反思,检讨成败,查漏补缺,取长补短,以促进语文老师专业水平的提高。通过“反思性教学”和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教师能够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教师教育素养的提高。教学反思能够促进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并运用理论设计和指导自己的教学,使教师在自我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了自觉的学习、主动的反思就会有充满活力的实践活动。第三:务实科研,充实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

一个教师在课堂上能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只是一个教书匠,要想真正在语文专业之路上走得更阔更远一些,就要充实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苏霍姆林斯基的成长为我们作出了表率,科研能力突出,教育专著丰富。科研能力不但要求语文老师要有理论水平作为基础,更要有扎实的写作基本功,以流畅的文笔,精练的语言和严谨的结构转化成文字,叙述自己的教育观点,把理论水平联系实际情况,阐明教育的理念。写作是语文教师自我成长、专业自我的发展阶梯,这个过程是我们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丰富自我、不断实现自我的过程。语文教师写作的方式是多元的,可以写教育随笔、教育论文、教育札记、教育反思、教育博客等,多种的写作渠道,无非也是殊途同归,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写作时,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写身边的教育实例,这样的写作才有生命力。同时,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语文教师不但是教学的实施者,还是教学的研究者,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的规律一脉相承,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教什么,怎么教,还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教,怎样教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这就需要认真研究,探索语文教学规律。要知道语文教师是教学第一线的实践者,有教学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经常思考有关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与方法,提高到理论上来认识,就是进行研究。语文教师在这方面有足够的发言权,应该成为教学研究的主力军。进行语文教学科学研究是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指引语文教学规律、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苏霍姆林斯基在自己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里也一针见血地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这一语道破天经的至理名言,同样也适合我们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真正的专业成长之路是自我成长”。是苏霍姆林斯基让我们语文教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豁然开朗,而自觉读书、备课思考、务实科研定则是专业成长的厚实的立足点,必定会支持我们坚定地走下去。

除此之外,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还要亲近学生,向学生学习;并能学会用“学生式”的思维来看学生,用学生的眼光去观察,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情感去热爱,用学生的兴趣去探寻。

语文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这不仅是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征的必需。而学习能力又是实现终身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进行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小学语文教师窦桂梅专业成长的历程告诉我们,坚定的专业情意,内在的专业尊严,深厚的阅读积累,实践中的反思探索都是培养教师学习能力的必经之路。“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源源不断的水源”,“要给学生泉水,教师就要交给学生寻找水源的方法”。这是不同时期对教师的要求。教师从一个单纯的知识传递者演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这就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自己先转变学习观念,学会学习,培养学习的能力,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理念。

子曰:“圣则吾不能,吾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学不厌,教不倦,正是现代教师要做到的。作为教师,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如深厚的矿藏,不断的被开发利用。语文教师更是要把学习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作为不断超越自我,挑战自我,完善自我的实际需要,作为拓展精神世界,实现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

赵春霞

第三篇:扎实开展教育科研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队伍建设典型经验

扎实开展教育科研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绥阳林业局第一小学

李秀兰

2011-3-10

扎实开展教育科研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绥阳林业局第一小学副校长

李秀兰

绥阳林业第一小学始建于1961年。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辛勤耕耘,历经几代一小人的努力,现在学校已发展成为规模较大的一所六年制小学,现有教学班27个,教职工92人,学生1035名。近几年,林业局党委林业局对学校高度重视,亲切关怀,连年加大教育投入,学校发展迅速,2006年晋升为“省级一类学校”,2010年评为“省级标准化建设合格学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在狠抓管理规范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教学研究这个环节,确立了“科研兴师 科研兴校 科研兴教”教育科研新理念,强化内部管理,挖掘师生潜力,加大教研教改工作力度,教师专业化水平逐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一、科研课题选择与时代和实际相结合,找准研究方向 十五期间正是课程改革疾风暴雨般推广实施的时期,我校作为市级课改实验区于2003年秋季开始实施新课程,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新课标的出台,教材的多样化,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使得新课改实验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全面的变化。个别教师们通过参与头脑风暴式的课改通识培训,在教育教学观念上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如何把这些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去、如何在每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体现新课程理念,仍感到茫然和困惑。面对这些变化,教师们出现了“手捧新课标,新教材,面对新理念,新课堂却无从下手”的窘态,甚至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因此,教师们有必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具体学科、具体教材、具体教学内容、具体教学环节、教学行为开展深入的研究。此外,我们林区教育是企业办学,地域偏远,信息闭塞,观念滞后,教师素质殛待提高。同时我校在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时,提出了“借助校内外资源,内强教师素质”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当省教育学会开展“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工作时,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刚刚实施新课改的具体实际问题,最终确定研究的课题为《新课程中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研究》。根据课堂教学研究领域及结合实验教师的志趣特点等,又提出了《关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研究》、《异步教学法的研究》、《小学生自能作文三程式教学法的研究》四个不同的研究主题,进行课题的深入研究。

总之,在课题选择的思考中我们先从实际问题入手,再结合当前教育形势,找准方向认真落实,向科研要质量,促进了队伍建设,提高了课程改革的实施水平。

二、科研课题实施与组织和管理相结合,营造科研氛围 完善的课题组织网络和规范的课题管理制度是课题实验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和深入研究的有力保障。根据课题实验工作的需要,学校成立了校长、教学副校长、教研主任和课题组核心成员共同组成的课题领导小组,构建了由所有课题实验教师共同参与的课题组织网络。课题领导小组负责课题实验工作的指导、检查、监督以及联系专家讲学、成员外出学习安排、协调课题的组织调配工作、提供课题经费和研究条件的保证。课题组织网络中的每个实验成员都有明确具体的分工,承担不同的责任和课题研究工作。每学期学校课题组保证两次课题活动;每月定期召开课题例会,制定课题常规管理制度,及时收集和整理课题研究计划、总结;研究原始数据、记录等过程性资料;了解实验进展情况,讨论解决课题中遇到的问题,明确下一步研究工作。每一项课题研究都要举行课题开题仪式、课题阶段性总结、课题结题大会;每一项课题的研究档案分别建立“开题卷”“过程卷”“成果卷”。课题研究做到分工明确、管理规范。

实践证明,在制度保障下的科研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提升办学水平增添了活力,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三、课题研究与培训和课堂教学相结合,注重研究过程

1、开展教学岗位练兵活动。为调动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我们从课堂教学入手,变单兵教练为集体研讨;变一人点评为各抒己见;变明星展示为群星璀璨。学校公开课分三级(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研究课、新教师汇报课)、三阶段(课前集体备课,课中集体听课、课后集体反思评课)、三程序(说、讲、评)进行,使教学研究常规化。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每个教师都结合自己的课题进行,在同一学科中大家又能相互交流合作,真正形成有效的学习共同体,每位教师都得到多方面、多层次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2、开展“蓝青工程”师徒结对活动。

青年教师是课程改革的生力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我校教育科研深入发展的需要。青年教师教育理论相对先进,创新意识强,接受新事物快,教学可塑性大,所以我校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采取“蓝青工程”师徒结对活动,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由教学副校长牵头制定《绥林一小“蓝青工程”师徒结对考核细则》,为青年教师“压担子、搭台子、引路子、树典型”每学期徒弟必须听课10节以上。指导教师必须听徒弟课5节以上。每学期徒弟必须上一堂创新课或研究性学习课。指导教师应以指导徒弟上公开课为契机,对课堂教学的基本功从严从实指导。通过培训,青年教师敬业精神增强了,踏踏实实地钻研教材 教法,科研能力明显增强。

3、开发具有林区特色的校本教材。通过开展《新课程中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研究》,实验教师在观念和行动上有意识地去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一方面引导学生用教材学习;一方面帮助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教师们通过对绥阳林区的历史文化、新林区建设、风景物产、模范人物的研究,开发和编写了以“我爱家乡”为主题的校本教材《富饶美丽的家乡》、《前进中的绥阳》、《林区的骄傲》,教师将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林区地域优势创造性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大自然采集标本,感受林区的美丽富饶;让学生收集老照片,今昔对比感受绥阳日新月异的变化;采访身边的模范人物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让孩子们从小知林、懂林、爱林„„学生的综合能力明显增强,2010年我校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授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国先进实验单位”荣誉称号。

4、开展教师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强调集思广义,相互切磋,发挥集体的群策群力和协作精神。集体备课必须以个人备课为前提为基础,需要个人钻研,独立思考。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再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再补充,再修改个人教案。因此集体备课不是个人备课的简单重复,而是个人备课的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是个人备课的深化和延伸的阶段。

集体备课是教师的集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但是若管理不善,势必使之流于形式,起不到集体备课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的集体备课中要强化管理,做到“一超前”(即教师个人按教学进度提前一周备下一周的课。)、“三落实”(集体备课时间、中心发言人、领导参与)实行教师“中心发言人”正是对教师备课成效的一种检查、督促,而且有利于总结和交流。这一点能更好体现中心发言人的主导作用,但作为其他参与人不能袖手旁观,等待“索取”。也要积极参与讨论,主动补缺。因此集体备课“中心发言”和“集体讨论”体现互补性和协调性,他既能发挥个人的专长,又发挥了集体的智慧,让集体备课更有吸引力、凝聚力、生命力。

四、课题研究成果与总结和表彰相结合,树立科研典型 我校承担的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新课程中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研究》结题成果推荐重点课题参评,经黑龙江省教育学会专家评审组评审通过,准予结题,并获重点课题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课题研究圆满完成任务,开辟了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先河,经学校研究决定对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总结表彰,于2010年12月3日召开绥林一小省“十一五”重点课题结题暨表彰大会,总结表彰的内容是:课堂教学展示、教师素养展示、课题研究档案资料展示、课题研究人员汇报交流、课题主持人做结题报告、颁发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及个人证书

1、教育科研“优秀团队”:张庆琴带领的六学年组在《新课程中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研究》中以“专业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合作攻关”为核心开展课题研究,实现丰硕的创新成果,授予六学年组教育科研“优秀团队”荣誉称号。

2、教育科研“金星教师”:学校教研主任、培训辅导教师、教研组长和“蓝青工程”师徒结对活动中的师傅为我校教育科研工作起到指导培训、示范引领作用,授予教育科研“金星教师”荣誉称号。

3、教育科研“明星教师”:侯海霞等十名教师在学校教育科研活动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授予教育科研“明星教师”荣誉称号。

4、教育科研“新星教师”:王媛媛老师作为青年教师在学校教育科研活动中刻苦钻研、成绩突出,授予教育科研“新星教师”荣誉称号。

这些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成为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典型,虽然仅仅是校级表彰,但是老师们很看重,这是学校对他们过去的辛勤付出的肯定,同时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去工作。

十一五期间,绥阳林业一小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省级、总局级、局级、校级公开课一百多节,国家级、省级、总局级论文三百余篇。学校教育科研小组曾多次被评为总局级“学习型组织”、“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等荣誉称号,学校在2010年经总局教育局评选,省教育厅初评、教育部复评荣获“全国语文特色示范校”荣誉称号,国家语言文字报社采访报道了我校《小学生自能作文三程式教学法》科研成果。面临十二五开局的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之势,绥林一小不会停滞不前,先进的教育理念,创新的教育实践,有效的教育科研,都将是一种无声的召唤,激励着每一个一小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振奋精神,改革创新,在专家、同行的指导帮助下,开创新的业绩。

2011-3-10

教 师 队 伍 建 设

绥阳林业局第一小学教师

张庆琴

教师是学校的脊梁,是学生的偶像。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打造一支具有优秀的师德风范,具有模范的师表形象、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的根本之本。我们绥阳林业局第一小学一直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注重塑造教师高尚的师德,健康的人格,完美的师表,正确的价值观,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已经初步形成,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具体做法:

一、抓学习立师德,坚持师德建设为首的原则。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我校始终将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首要位置,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一)学理论,提高认识。提升理论水平是师德建设的基础,学习就成为师德建设的首要任务。在理论学习上我们采用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在引导教师自学我们的做法有:一是营造读书学习的氛围,教室、办公室都有书柜,除了学校配备一定的图书外,还要求教师、学生都要带定数量的图书实现资源共享。二是落实时间,每天都有读书时,早晨、中午教师和早到的学生一起读书。每周有两节读书课,全校师生共同读书。三是开展活动,每学期举办读书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评、沙龙、演讲等,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师生读书学习的热情。除引导教师自学外,学校还组织集中学习,周五的政治学习多年坚持从未间断。

(二)学先进,引领前进。我校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本校优秀教师的事迹,对各级表彰的教师,学校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在全体教师会上宣讲自己的先进事迹。我校上报的各级表彰都是在校级各类先进中产生的。每学期,在开展校级的“师德模范”、“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多项评比时,首先是让大家自己对照标准自评打分,自评的过程也是大家找差距、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使教师们觉得榜样就在眼前,典型就在身边,目前,全校教师中已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督查树新风,坚持加强制度建设。坚持依法治教,完善教师职业保障制度,为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也在潜移默化地侵蚀着教师的灵魂,影响着教师的职业道德。为此我校加强督查,规范教师日常行为。

(一)加强引导,提升素质。每学期开学,学校都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醒大家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不断进行自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二)加强督查,规范行为。学校每天都对教育教学工作全面督查,从早晨和中午的提前进班到教师提前候课,从教师多媒体的使用到不在网上做与工作无关的事,从教师在岗情况到执行课表,督查工作到边到位,不留死角。除正常的值周外,校长室和相关职能部门还经常突击检查,如查教师在岗情况、查在网上做与教学工作无关的事、查课表执行等。无论是督查还是突击检查,查出问题的,都要对照相关制度立即作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通报,决不姑息。

(三)加强监督,优化队伍。为了使学校的办学行为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接受学生、家长的监督,我们开辟了多条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的渠道。学校除正常的“家长接待日”,定时接待家长外,我们还向家长公开了校长的联系电话,使他们对学校和教师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及时向校长反映。每学期中途我们都会举行一次对家长开放日活动,请家长到学校听课,看作业,与课任老师交流思想,交换看法,共商学生成长大计。学期末,我们还要举行一次学生、家长评学校、评教师活动,对家长有集中反映的教师学校将找其谈话或作出处理。

三、锤炼师能育精英,坚持教师专业化的导向。教师专业化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师德和师能是相辅相存的,高尚的师德能促使师能的增强,师能的增强,也能促使师德水平的提高。为此,我校以师能训练为抓手,努力打造精英队伍,争创品牌学校。

(一)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每学期学校领导都要在各个学年搞组内公开课,然后选出优秀的课在全校展示。每周二下午两节课全校数学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活动,每周三下午两节课全校语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活动,每周二上午两节课全校副科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活动。一方面,严把“备课关”,教师间通过说课、评课来探讨教改、创新的方法,力求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不能让学生有课课雷同之嫌;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大胆改革,突破原有的备课设计,依靠教学机智、教学灵感,实施“第二次备课”。定期开放课堂,邀请学校领导、同组人员听课、评教,一块探讨教学管理、教学改革的方法。通过大面积的听课,把对教学工作的检查分散到平时,促使教师增强教学的责任心,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以下特点:第一,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课堂教学,“师道尊严”的气氛太过厚重,培养出来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考试的“高手”,而缺乏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着眼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抢占这个素质教育的制高点。极力创造让学生敢想善想、敢问善问、敢做善做、敢说善说的课堂教学环境。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淡化讲台的威严色彩,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要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心理上的相融。同时应该鼓励学生质疑,发表与教师或课本不同的意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熄灭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其次,应该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消除使学生成为“分数奴隶”的土壤,在教学中形成学生的独立人格意识。此外,还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真正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持久发展。教学注重导情入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不是威严的纪律管束;更多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知识,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生活现象中归纳、抽象出理论,而不只是演绎推理,用有限的课本知识去解释无限丰富和无限发展着的实际;强化学生的个体参与,不仅要调动他们动耳动脑的心智投入,还要促使学生动眼、动嘴和动手等多方面的身心投入;教学过程目标的达成不仅需要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而且还要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审美等心理以及价值观、人生观等思想品德的成长。第二,注意非智力素质的培养。传统的课堂教学,受应试的钳制,过分强调智育,忽视了对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向学生提出难度适当的学习任务,用任务驱动的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借助于教师的指点、同学的帮助和学习小组的讨论,通过模仿和自己动脑动手去加以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成功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等优秀品质。通过小组活动,还能培养学生与人团结、合作、尽职尽责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班级课堂的信息发布、信息交流等课堂活动,使学生养成倾听别人意见的包容心理。第三,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考虑到教学内容与时间的关系,教师往往只关注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的按时完成,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堂活动细节;由于受到升学指标的压力,教师往往只关注中等及以上学生的学习,忽视少数“差生”的发展;由于考虑到考试答案的标准化,教师关注的是答案的唯一性、标准化,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不同见解,忽视思维的碰撞。在素质教育的课堂上,教师使每一棵“树苗”都能健康茁壮地成长。课堂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不仅关注答案正确的学生,还关注答案错误的学生;不仅关注答案的统一性,也要关注答案的差异性;不仅要关注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更要关注思维碰撞与学生的个性发展。此外,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自得学习,让课堂真正“动”起来。在作业布置上,应向一些研究性、分析型的题目倾斜,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建立科研小组,增强教师科研能力,以教育的热点、盲点问题为专题进行讨论,激发教师思维碰撞,点燃教师智慧的火花。我们已进行了“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研究”、“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探究”、“小学生自能作文三层式教学法的研究”。教师本身就是一种资源,这些举措,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的显著增强。

当然,师德建设并非朝夕之功,它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展望未来,我们任重道远。面对新时期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将不断反思,查找问题,及时整改,努力使师德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四篇: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为有效开展教研活动,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人翁意识,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一直以来,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倾力打造校本教研共同体,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发展。

2015年11月13日整个上午的时间,我们先后聆听了扬名中心小学音乐、美术、英语、品德、数学、语文六位教研组长关于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全面、深入、细致的介绍,通过各位教研组长全方位的报告和真诚地与他们交流,我对扬名中心小学“教研共同体”的建设、实践、发展情况和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有了自己的了解和掌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了很深的感受。

一、确立明确的研究主题。以问题引导教研,把教师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作为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个教研组一个学期确立1—2个研究主题,使教研活动具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主张先研究起来,在改变中不断提升。改评课为议课,弱化对结果的评价,强调围绕研究主题做了哪些改进和尝试,鼓励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

二、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实用性原则,各个教研组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培训融为一体,根据各自学科的教材特点、知识结构、教法学法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项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和业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如语文组开展的《语文学科知识能力达标实施手册》编写、核心问题研究;数学组开展的解题能力培训、学科基本素养培训、即兴演讲培训;英语组开展的新教材研究、直拼Phonics教学研究、命题能力培训。

三、稳步推进,系列开展,引领带动。学期初各组共同研究制订出学期教研重点、计划,安排好详细的、操作性强的学期教研活动路线图——“教研组行事历”。

每个学期的教研活动紧张有序,稳步推进,不盲目开展,不急功近利。系列开展每个主题的研究,一般采取先学习相关的理论依据,观看相关的录像等,为教师的研究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组建中心组教师团队和磨课团队,做好榜样引领,上好示范课,使每位教师能够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开展研究;最后开展教师之间日常的、常态化的研讨课,共同探讨反思、反复打磨改进、共同成长提升。

四、“微”变革带来了大改变。扬名中心小学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源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有研究价值的、需要探索解决的现实问题,立足课堂,关注细节,注重实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语文组走出的一条“发现问题探索变革——探究问题反思总结——解决新问题再创新变革”的永不止步的“微变革”发展提升之路。全体语文教师积极探索实践,先后经历了:“长文短教走班式协同教学”“《学科知识能力达标实施手册》”、“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三个发展阶段。每一次的“微变革”,带来的都是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带来的都是孩子们对语文学习的快乐体验和语文综合素养的大幅提升!如今扬名中心小学的教研活动,已成为教师展示交流的舞台,自主成长的土壤,走向成功的桥梁。学校教研活动已经形成了不断探索研究,不断提升反思、不断创新改进的良性循环,学校教研工作和教师专业发展螺旋上升。在这个过程中每位教师都是主人,自定主题,自发研究,自我发展,自主成长,人人都在行动,人人都有提升。

第五篇:扎实有效开展校本培训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校本培训总结doc

扎实有效开展校本培训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其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技能已愈来愈显示重要性,这事实上已关系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基于学校的培训,为了学校而培训,在学校中进行培训”,校本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有力地推动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一年来,我校根据龙成区教育局的有关要求,在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加强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加强教学规范管理,深入开展有效教学研究,着力进行学科建设、师资建设和自身建设,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培训,逐步形成本校特色,成绩显著。现就一年来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不断完善校本培训的保障,使校本培训的发展走向健康的快车道。

(一)领导重视

学校一贯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把教师继续教育放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势地位。根据“龙城区教育局关于开展校本培训工作的意见”精神,我校大力开展了校本培训工作,各项工作扎扎实实,颇有成效。成立了以史显龙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分管校长为为副组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具体开展工作。定期研究校本培训工作,明确个人职责及任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校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

(二)健全制度

学校非常重视校本培训的建章立制工作,根据省、市、区文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学校专门制定了校本培训的实施意见、阶段性计划、校本培训制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并把每周的周五下午第3、4节定为集体校本培训的固定时间,集体培训要求教师100%参加,每次活动有记录,有明确的活动内容和方式,领导小组成员分头靠上指导。使教师明确参加继续教育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水平是教师应尽的义务。学校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整体规划,有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教师人人有成才目标与计划。

(三)经费保障

我校把校本培训工作作为赢得教学工作的先导工作,而且提到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学校在校本培训经费投入有三个方面:一是购置书籍和音像等教师培训资料,充实学校培训资源;二是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外出参加有目的的培训,包括学科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三是支持相关的科研课题,对在课题研究方面做出努力的人员给予物质补助和考核待遇。学校在经费非常紧张,基础建设急需大量资金的情况下,大力支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培训经费均由学校解决,并及时足额交齐各项费用。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由学校报销差旅。学校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区、市、省级以上教研会议、到先进名校参观考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拓展思路。学校为每位教师准备了继续教育的资料。

二、培训内容体现“三新一德”的重点。即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

(一)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坚持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即经常派骨干教师外出参加各种类型的研究会以及相关教研活动,同时建立外出学习教师汇报制度,即把外出所学所知作汇报后,认为如果有价值,即在相关范围内培训和传达。“请进来”即请不同层次和专业类别的专家做专题讲座,进行专题培训。通过学习,把握了当前校本培训的前沿方向,学习到了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

(二)以科研为导向,以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为重点,灵活多样地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的提高。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党的十七大重要思想为指南,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利用每学期开学前与每周教职工大会组织教职工学习有关时事政治、教育课改信息及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文章,帮助教职工认识把握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及新形势下基础教育的课改理念、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变革。促使全体教职工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做“热爱学生、尽职尽责”的典范,为我校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大力支持教师参加学历再提高学习,积极为教师外出学习提供帮助,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师的文化素养。

3、进一步深化新课标的培训学习。全部教师参加了市级以上课改培训,并获得上岗培训证书。

(三)注重课改实效性,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教学的高质量源于课堂的高效益。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坚持科学教法与学法的结合,是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永恒的主题。学校利用假期时间,组织教师集中学习、探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模式,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

1、加强交流协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工作中突出“三新”,即学习新课程、探索新教法、应用新技术;开展“三课”,即青年教师展示课、全体教师课改达标课、青年教师考核课;抓好“四个一”工程,即每位教师讲一节公开课、写一份教学设计、出一份分层试题、撰写一篇课题论文。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2、确定全员教师发展规划,实施名师工程,落实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和“名师”带动作用,实施结对帮扶,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步伐。

3、抓好个体评价,向管理要质量。将“学生喜欢”“家长满意”“领导放心”“同行佩服”“自我认同”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指标。在学习、借鉴外校管理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学校为每位教师建立了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以记录教师的个人成长轨迹和个性化才艺。

4、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普通话水平的培训。学校一线教师积极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具备了较强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且普遍使用普通话开展教育教学。

三、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彰显学校特色。

(一)基于校园网络开展校本培训。我校充分发挥学校网及信息技术设备的作用,制订“二十五中学教研活动实施方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拓宽校本教研途径,创新校本教研形式,为教师参与教研提供更为便捷的方式,加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业人员的及时交流与探讨,更快地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与能力的提高。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教材》、《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洋思模式》、《学习型组织的创建》等,以高远的目标激励教师、以先进的理念引领教师、以人文的精神感召教师。不断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帮助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

(二)基于远程开展校本培训。近几年来,我们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购进各种信息化教学设施和软件,装备多媒体教室3间,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进行校本培训。为了使任课教师能熟练操作以上设备,改进教学方式,我们利用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时间先后组织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初级培训,上网浏览、使用电子邮件及常用工具软件的培训,网页制作培训,计算机应用技术初级培训等大规模的集中培训。

(三)基于课题研究开展校本培训。

带动全体教师开展校本课题研究,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教研能力和促进综合素质的课题型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的主要做法:一是由教导处牵头,定期召开汇报会、总结会,从宏观上把握研究动态,调梳研究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推广研究成果;二是以教研组(课题组)为主体,定期组织研讨会,相互探讨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力争靠集体的智慧取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三是注重课题研究的实效性,突出“问题即课题、课题即问题”,鼓励老师们多写教育叙事、教学案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入手,形成“人人参与,个个突破,全面开花”的科研局面。

(四)师徒式培训,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或教学水平高的骨干教师和刚走上教师岗位的年轻教师结队,拜师认徒,手把手指导帮助年轻教师尽快上路。

(五)举办学术讲座或报告会,为帮助教师解决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难题。

四、校本培训成果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年来,我们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教师撰写了大量的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校本培训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对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准与课堂教学水平和提升学校品位,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有效的校本培训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学校面临的全新课题,以上的只是一些普通的做法和思考总结。我们将不断探究校本培训的有效途径,丰富和完善自己,扎扎实实抓好校本培训,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朝阳市第二十五中学

下载想透彻+做扎实+勤于笔耕=专业成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想透彻+做扎实+勤于笔耕=专业成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