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卫职业技术学校
闫新宁
[摘 要]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打造品牌专业,办大、办活、办强学校,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是一项突破制约职业学校发展瓶颈的重要工程。本文就我校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中,所进行的积极探索以及引发的思考,谈谈自己一些体会和粗浅认识。
[关键词] 职业学校 “双师型” 教师队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确实加强“双”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
2012年,几经努力,我校经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批准,跨入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行列。在示范校建设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前提,教师队伍建设是基础,而教师队伍建设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又是关键。两年来,围绕示范校建设,抓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这个核心,我们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理清建设思路,制定建设方案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示范校建设中是一项核心工程、系统工程、长线工程。为了实施好这一工程,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制订 “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规划中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外延,培养的原则、途径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机制、评价办法和激励措施等进行了认真分析,确立了以长线专业和重点专业师资培养为核心,以职业道德和教师基本素质培养为前提,以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校本培训或教师自修为基本方式,企业实践、送高校进修培养为途径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路。
坚持“三优先原则”:即重点专业、学科、实训指导等教学基本建设需要的人才优先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优先培养;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在教学、科研方面有突出业绩的教师优先培养。
根据学校专业发展规划对专业教师的需求,要求教师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和阶段目标,经学校领导小组协商、批准,纳入学校和个人培训规划之中,学校领导小组定期检查、评估教师个人成长计划的落实情况,使学校规划落到实处。
在落实培养规划时,采取了“二四层次”:即将教师分为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业教学带头人、名师等四个层次的类别,制订各层各类教师的达标要求、达标时间,培养途径,评估办法等,分别要求取得中高级技能证书;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会”、“熟”、“精”、“专”四个层次的要求:“会”基本掌握相关技能,会实际操作;“熟”熟练掌握相关技能,能熟练操作;“精”能精通所教专业课相应的职业技能;“专”拥有一项以上高水平专业技能。
在实施培养步骤时,采取“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通过多种方式基本配齐专业教师,使得教师 明确一个相对清晰的专业方向。
第二阶段,通过多渠道培训,促使专业课教师能胜任1门及以上专业理论课和一门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工作。
第三阶段,专业教师取得相应行业的专业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能胜任相匹配的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工作。
第四阶段,专业教师能胜任课程改革、课程开发、校本教材编写,能承担行业员工培训、企业生产指导工作,成为专业建设的核心人物。
在具体培养做法时,采用“校企双元”方式:即派出去,请进来的校企合作模式。
学校经常指派教师协助企业进行市场调查与分析、新技术应用,教师加强了对生产一线技术要求、工艺标准的直接了解,改善了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滞后,不能把握专业技术实践与应用的问题,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同时,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将其丰富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将生产实践中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带进学校介绍给教师,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促进教师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之间优势互补。
二、抓好过程落实,全面提高职业素质
以学校为主阵地,充分借助区内外高等院校、行业、企业等资源以及国培、区培等机遇,构筑了“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在师德素质优化、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等方面抓好落实,全面提高“双师型” 教师的素质。
1、师德素质优化的培养
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并重、理论与实践统一、学用一致,引导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教学观,增强教师爱校、爱教、爱生的情感,促进教师个体师德素质的全面提高与群体素质的优化,使之成为德、才、能兼备的先进思想文化和先进技能的传播者。
2、现代教育理论的培养
聘请高校和职教院所教师、专家来校举办讲座,选派专业教师参与全国、全区职教学会研究和交流,编辑校报供教师进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交流与研讨,分批安排教师到职业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参观、学习、考察,转变教育观念,开阔教师眼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认识水平。
3、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的核心素质和关键职业能力。我们立足校本,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
(1)开展“师徒结对”活动。教师之间结成对子,共同研讨教育教学,促进交流、共同进步;实施“新星教师”培养工程,加快青年教师的进步与成长。
(2)开展观摩课活动,定期举办各级各类观摩课活动,提高教师教学相长的能力和水平。
(3)开展教学改革专项研究活动,专业部、同课备课组定期研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4)组织教师参与课程标准、考核标准的制订及课程开 发与校本教材编写。
(5)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工具、相关软件运用及教师大学城网上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4、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1)安排教师到专业对口企业生产一线挂职顶岗,通过丰富、更新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2)结合示范校建设,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专家、企业老总定期来校指导专业建设、指导教学,促进了教学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的融合。
(3)组织教师参加学校、自治区和国家举办的各项技能比赛,强化教师技能水平的提高。
三、完善工作措施,建立成长保障机制
“双师型”教师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较强或造诣较高的教师群体,承担着较一般教师更为繁重的工作任务。因此,学校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拓展选用与培养渠道,从用人机制、投入机制、物质保障改革入手,建立了学校“双师型”教师成长的良性机制,为“双师型”教师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1、改革用人制度和激励机制
在工作安排、评优评先、职称晋升、出国培训、工资津贴以及政治培养等方面坚持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培养他们的归属感和成就感,以保证“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稳定。
2、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校内外基地
在校内,我校建立了机电一体化实训、电子电工实训、机械与数控加工实训、计算机应用实训等实训中心场所,配 备了较齐全、较先进的实验实训设施设备,为专业教师提供了较好的教学实践、研究平台;在校外,依托各型企业以及区内外高职院校,建设了一批质量较高的实践基地和培训基地,组织专业教师到实践、培训基地接受实践培训,促进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3、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力度
按照示范校建设要求,学校坚持从各方筹集资金,建立了教师培训、发展专项资金,保证专业教师技能大赛、参与社会实践、进修培训的时间和经费,每年用于师资培训学习、成果奖励的费用都超过3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师整体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化。
当然,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比较复杂,因人、因时间、因专业情况千差万别,有的还涉及到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之间的协调,不能套用一种模式,更不能搞一刀切,要从地方、本学校实际出发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3
2、《略论职技高师“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贺文瑾,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9(4)
3、孙东平《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特点》2011年5月11日中国教育网
第二篇: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
关于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研究中的一种特指,指代具备渊博的专业理论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又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胜任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双重职责的复合型教师。也就是说,教师同时具备职业学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和工程技术人员职务任职资格,比如是讲师又是工程师、是教授又是高级工程师。“双师型”教师在职校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家知道,目前仍有不在少数的职业学校存在着招生难、就业难的窘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培养人才的定位,脱离了变化发展的行业需求,没有及早与时俱进,积极改革造成的。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根据社会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积极调整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和人才培养目标,实行“双证制”,培养技能扎实、素质优良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因此,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积极建设相应的实验、实训场所,突出能力教学。而“双师型”教师,恰恰能够根据生产所需,发挥自身理论、技能的双重优势,使学生活学活用,不断创新,以学生实施 “双证”培养,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并根据社会和行业发展的所需及时调整专业内容,切实满足学生工作和对理论、技能的双重需求,使“双证制”真正落到实处,达到 预期效果。最终将从根本上消除难招生、难安排就业等职校发展中的致命因素。“双师型”教师也是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实施中心。教学是职校一切工作的中心,教学改革是教学中心的中心,而“双师型”教师则是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最佳实施中心。“双师型”教师最了解职校专业方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专业技能等教学内容,了解社会生产实际所需的知识、技能和发展趋势。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专业、如何评价、如何改革、如何对教学理论和技能结构进行合理整合?优秀“双师型”教师能够及时洞察预测行业的发展变化,捕捉行业人才供求信息,及早调整专业培养方向,适应国内外两个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双师型”教师也是沟通社会生产实际与教学改革的桥梁,是职校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增加实训场地和验证教学水平的实践者,能够使教学改革和专业设置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双师型”教师能 够驾驭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手段,发挥先进的教学实验实训设施和场地的作用,实行双向互动式兴趣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要成为“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而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
育,其目标就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其依托就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如果没有一批素质较高的“双师型”教师做后盾,职业教育就会失去其本质特色。因此,职教队伍总体上要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而在师资队伍的培养上,要使每位教师起码应具有双师型教师的素质。
而针对我校现状,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其目的是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建立教师终身学习观念,通过参加技能鉴定,获取一定等级的专业资格证书,以提升实践技能。
一、“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劳动者和初中级应用型人才。这就对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特别是区别于普通中学的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现状及趋势
目前相对于高等学校我国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双师型”专业老师数量不足,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办学机制改革有待突破等,严重制约了中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市场需求逐渐成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人们对于高等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我国中职教育的规模也得到了空前扩大,这就要求中职院落校必须以企事业需求为导向,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满足企业的需要。
2、“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特点、教育改革和科技发展,决定了职业学校只有采用合理的途径和措施,加强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教育技能的培训,实施终身教育制度,让专业教师不断充实知识,才能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形势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作为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面和一定相关专业岗位的实践能力,如综采专业的教学,除了具有煤矿开采、采煤工艺、矿井安全生产等相关基础知识外,还必须具有煤矿井下生产一线的工作经历、熟悉生产工艺工序并有较强实践能力等。
二、如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抓好落实,全面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职业素质
1、师德素质优化的培养
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并重、理论与实践统一、学用一致,引导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教学观,增强教师爱校、爱教、爱生的情感,促进教师个体师德素质的全面提高与群体素质的优化,使之成为德、才、能兼备的先进思想文化和先进技能的传播者。
2、现代教育理论的培养
定期聘请高校教师、职教专家来校举办讲座,选派专业教师参与全国、全省、全市教研和学术会议,编辑教育理论学习资料组织教师学习与研究,分批安排教师到职业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参观、学习考察,转变教育观念,开阔教师眼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认识水平。
3、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的核心素质和关键职业能力。我们立足校本,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
(1)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以优带新。教师之间结成对子,利用平时上课及实习、实训等操作机会进行帮带,共同研讨教育教学,促进交流、共同进步,尤其是由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带年轻教师,将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传授给年轻教师,尽快让年轻教师进入角色。“师徒结对”作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一种有益地补充,它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采用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增强新教师的实习指导能力,培养后备的“双师型”教师,也有利于加强实习课堂的管理,提高学生的实习课学习效果。;
(2)开展观摩课活动,定期举办各级各类观摩课活动,提高教师教学相长的能力和水平,每位教师都要去听其他教师上课,并提出意见建议,课后大家讨论互相学习进步;
(3)以赛促教,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的各项技能比赛,强化教师技能水平的提高。
(4)定期开展教学改革专项研究活动,教研组、备课组定期研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5)组织教师参与课程标准、考核标准的制订及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
(二)狠抓教师培训
强化对中职学校教师的培训,使之尽快的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让教师到实践中锻炼
实施校企“双向挂职”。所谓校企“双向挂职”是指企业人员与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分别到对方行业从事兼职活动。校企“双向挂职”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重点是提高专业技能操作水平,了解本专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了解本专业对员工技能操作水平的要求,熟练掌握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据此研究技能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最终把到企业顶岗学到的新知识、技能及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二,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构成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来源。
深化校企合作,丰富专任教师的企业实践经历。一是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要有至少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坚持新任教师深入企业社会一线顶岗实践制度;二是鼓励教师面向企业,面向生产,直接参与技术开发、技术转化与技术改造,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开发产品,转化科研成果,使教师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三是教师参与专业实训室、实训基地建设,在实践中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四是教师要带领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
2、加强对教师的资格培养
鼓励专业教师取得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和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合格证等;加强国家中职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由国家统筹与规划,教育部在全国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一系列中职培训基地,对现有中职教师进行一系列的、集中的培养。基地学校要重视培训内容和方式,及时推出有吸引力的培训项目,开通有效渠道,形成一定的联系机制,促使基地学校教师到学校去,主动了解学校要求,找准师资培训的突破口,将教师培养和学校要求结合起来,避免基地学校提供的培训与学校教学实际相脱离的现象。
3、鼓励教师继续深造
组织教师在职读研、读博,学习最新、更专业的知识,提升学历、给自己充电。
4、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1)分批选派专业教师到相应高校培训,接受行业或国家相关部委组织的专业人才或师资培训,丰富、更新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2)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参与社会实践、顶岗工作、行业研讨会等活动;推荐教师到各级教育学会、专业委员会任职,担任活动组织、主讲等;
(3)各专业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专家、企业老总定期来校指导专业建设、师资培训及教学指导,帮助专业教师了解行业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和发展趋势,促进了教学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的融合;
(三)建立创业机制
引导教师在重视理论与实践进修的同时,创造必要的条件使理论与实践进修的成果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发挥双师型教师潜质和潜力,鼓励他们在业务对口的条件下兼职和创业。学校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教育资源、实训基地和社会影响,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创业机制,帮助具有双师素质、能在“产学研”中创造较好效益的教师先富起来。
(四)制定有力措施
必要的措施是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只有措施得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才会达到预期的目标。
1、管理与制度并举
实践表明,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渠道广、专业要求复杂,管理难度明显大于其他教师。目前部分中职学校存在对双师型教师实践及应用能力管理上的盲点,不能有效的进行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培训和职业发展,不能准确衡量他们对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应用的贡献,当然就无法对双师型教师实施有针对性的激励。双师型教师处于行为目标不明确、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业绩大小一个样、能力强弱无区别的状态中,缺乏素质进一步提升的动力。因此,对双师型教师的管理可进行分层分类和创建素质模型来完成。
2、“双师型”教师的奖励与有关待遇
有了完善的聘任制度后,还要摒弃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待遇,形成充分体现并积极鼓励教师履行岗位职责和创造突出业绩的薪酬体系。(1)对取得“双师型”资格的教师,学校发给“双师型”教师资格证书。学校一次性给予奖励。学校在制定职称评审、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要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考虑具备“双师型”条件的教师。
(2)学校每年将从职工教育经费中根据需要核拨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奖励。取得技能等级证书、各种资格证书的教师要有相应的奖励资金。
(3)对“双师型”教师,各专业办优先安排参与科研项目开发。主持或参与主持本专业范围的实验项目,实验装置开发,负责相关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或解决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指导年轻教师进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等。
3、独立考核
对于中职教师职称评定,要制定独立的考核办法。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沿用普通学校的标准,重点是考核教师的科研能力。而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能力不仅仅体现在科研。更表现在专业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在现行中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指挥棒下,实际上造成了双师型教师的精力分散。因此,中职教师职称评定应该制定独立的考核办法,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具有“双师素质”资格的教师申报高一级的专业技术职务。
4、侧重发展
应侧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职业发展。调查表明,“职业道德的拓展性”已成为人们选择工作单位时仅次于“薪水”的第二位考虑因素。双师型教师的知识、能力均处于较高层次,他们对职业发展的需求更甚于一般员工,经过多年的专业实践,一些教师积累了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并形成了一定的科研开发能力。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走出学校,面向企业,面向生产,主动开展科研服务,承担科研项目。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开发产品等转化科研成果,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三、“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与价值
1、实践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通过对我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课题研究
充分说明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只有具备了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使职业技能成为连接教育和生产的纽带,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劳动人才。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大好形势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形势会越来越好,职业教育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2、理论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我校今后在“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学校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可督促学校领导更进一步重视“双师型”队伍建设,必将更好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特点、教育改革和科技发展,决定了职校只有采用合理的途径和措施,加强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教育技能的培训,实施终身教育制度,让专业教师不断充实知识,才能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形势发展的需求。
第三篇: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总结
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总结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特点,决定了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不仅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还必须有丰富的现代新型知识和实践能力,既能讲课又能指导实训操作,“教师像师傅”。建设这样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打造品牌专业,办大、办活、办强学校,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一、理清“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制定方案
我校成立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与课题组,负责研究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律、原则与途径等,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长线工程。为了实施好这一工程,我们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外延,培养的原则、途径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机制、评价办法和激励措施等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以满足专业现状与发展和教师个体现状与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以长线专业和重点专业师资培养为核心,以职业道德和教师基本素质培养为前提,以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校内校外、校企双元为培养途径,以企业实践、送高校进修、校本培训或教师自学为基本方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路。
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培养方案,其中体现了“三优先”、“二四层次”、“四阶段分期”、“校企双元”的原则与措施。
一是在制定培养规划时,坚持“三优先原则”:
即重点专业、学科、实训指导等教学基本建设需要的人才优先培养; 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优先培养;
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在教学、科研方面有突出业绩的教师优先培养。
根据学校专业发展规划对专业教师的需求,要求教师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和阶段目标,经学校领导小组协商、批准,纳入学校和个人培训规划之中;学校课题组定期检查、评估教师个人成长计划的落实情况,使学校的规划落到实处。
在落实培养规划时,采取了“二四层次”:
即将教师分为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业教学带头人、名师等四个层次的类别,制订各层各类教师的达标要求、达标时间,培养途径,评估办法等,分别要求取得中高级技能证书;
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会”、“熟”、“精”、“专”四个层次的要求:“会”基本掌握相关技能,会实际操作;“熟”熟练掌握相关技能,能熟练操作;“精”能精通所教专业课相应的职业技能;“专”拥有一项以上高水平专业技能。
在实施培养步骤时,采取“四阶段分期”:
第一阶段,通过多种方式基本配齐专业教师,使得教师明确一个相对清晰的专业方向; 第二阶段,通过多渠道培训,促使专业课教师能胜任2门及以上专业课和一门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工作;
第三阶段,专业教师取得相应行业的专业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能胜任相匹配的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工作;
第四阶段,专业教师能胜任课程改革,开发课程模块,编写教材,能承担行业员工培训、企业生产指导工作,成为专业建设的高端人才、核心人物。
在具体培养做法时,采用“校企双元”方式: 即派出去,请进来的校企合作模式。
学校经常指派教师协助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发、市场调查与分析、技术攻关,教师加强了对生产一线上技术要求、工艺标准的直接了解,改善了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滞后,不能把握现代专业技术发展脉搏的问题,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同时,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将其丰富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将生产实践中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带进学校介绍给教师,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之间优势互补。
二、抓好落实,全面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职业素质
我们以学校为主阵地,充分借助高等院校、行业、企业等资源,构筑了“双师型”教师培养网络,在师德素质优化、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等方面抓好落实,全面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素质。
1、师德素质优化的培养
我们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并重、理论与实践统一、学用一致,引导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教学观,增强教师爱校、爱教、爱生的情感,促进教师个体师德素质的全面提高与群体素质的优化,使之成为德、才、能兼备的先进思想文化和先进技能的传播者。
2、现代教育理论的培养
定期聘请高校教师、职教专家来校举办讲座,选派专业教师参与全国、全省、全市教研和学术会议,编辑教育理论学习资料组织教师学习与研究,分批安排教师到职业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参观、学习考察,转变教育观念,开阔教师眼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认识水平。
3、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的核心素质和关键职业能力。我们立足校本,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1)开展“师徒结对”活动。教师之间结成对子,共同研讨教育教学,促进交流、共同进步;实施“星级教师”培养工程,加快青年教师的进步与成长;
(2)开展观摩课活动,定期举办各级各类观摩课活动,提高教师教学相长的能力和水平;(3)定期开展教学改革专项研究活动,教研组、备课组定期研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4)组织教师参与课程标准、考核标准的制订及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
4、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1)分批选派专业教师到相应高校学习、深造,接受行业或国家相关部委组织的专业人才或师资培训,丰富、更新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2)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参与社会实践、顶岗工作、行业研讨会等活动;推荐教师到各级教育学会、专业委员会任职,担任活动组织、主讲等;
(3)各专业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专家、企业老总定期来校指导专业建设、师资培训及教学指导,帮助专业教师了解行业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和发展趋势,促进了教学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的融合;
(4)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的各项技能比赛,强化教师技能水平的提高。
三、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成长的保障机制
我校从用人机制、投入机制、物质保障机制改革入手,建立了学校“双师型”教师成长的良性机制,为“双师型”教师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1、改革用人制度和激励机制 在教师激励机制中:
一是在待遇上坚持向“双师型”教师倾斜; 二是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职晋级、评先选优;
三是给予有利条件,我们依托大中型企业以及高等院校,在校外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的实践基地和培训基地,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实践基地或培训基地接受相关培训。
2、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校内基地
在校内,我校建立了电工电子实训中心、机械与数控加工实训中心、计算机应用实训中心等实验实训场所,配备了较齐全、较先进的实验实训设施设备,为专业教师提供了较好的教学实践、研究平台;
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将收集到的企业、行业相关信息或教育教学信息,提供给教师实习。
3、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力度
学校坚持从各方筹集资金,建立了教师培训专项基金,保证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实践、进修培训的时间和经费。每年投入专项用于师资培训、奖励的费用都超过10万元。
以上是我校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上的一些总结,在工作和方法上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在过程中也有一些遗憾。今后,我校将一如既往的在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这一方向的指引下,根据环境不断调整自己,逐渐修正和完善自身的不足,弥补遗憾,让我校教师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第四篇: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
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
安徽电子工程学校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特点,决定了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不仅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还必须有丰富的现代新型知识和实践能力,既能讲课又能指导实训操作,“教师像师傅”。建设这样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打造品牌专业,办大、办活、办强学校,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一、理清“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制定方案 从2002年开始,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与课题组,负责研究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律、原则与途径等,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长线工程。为了实施好这一工程,我们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外延,培养的原则、途径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机制、评价办法和激励措施等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以满足专业现状与发展和教师个体现状与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以长线专业和重点专业师资培养为核心,以职业道德和教师基本素质培养为前提,以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校内校外、校企双元为培养途径,以企业实践、送高校进修、校本培训或教师自学为基本方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路。
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培养方案,其中体现了“三优先”、“二四层次”、“四阶段分期”、“校企双元”的原则与措施。
一是在制定培养规划时,坚持“三优先原则”:
即重点专业、学科、实训指导等教学基本建设需要的人才优先培养; 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优先培养;
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在教学、科研方面有突出业绩的教师优先培养。
根据学校专业发展规划对专业教师的需求,要求教师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和阶段目标,经学校领导小组协商、批准,纳入学校和个人培训规划之中;学校课题组定期检查、评估教师个人成长计划的落实情况,使学校的规划落到实处。
在落实培养规划时,采取了“二四层次”:
即将教师分为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业教学带头人、名师等四个层次的类别,制订各层各类教师的达标要求、达标时间,培养途径,评估办法等,分别要求取得中高级技能证书;
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会”、“熟”、“精”、“专”四个层次的要求:“会”基本掌握相关技能,会实际操作;“熟”熟练掌握相关技能,能熟练操作;“精”能精通所教专业课相应的职业技能;“专”拥有一项以上高水平专业技能。
在实施培养步骤时,采取“四阶段分期”:
第一阶段,通过多种方式基本配齐专业教师,使得教师明确一个相对清晰的专业方向; 第二阶段,通过多渠道培训,促使专业课教师能胜任2门及以上专业课和一门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工作;
第三阶段,专业教师取得相应行业的专业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能胜任相匹配的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工作;
第四阶段,专业教师能胜任课程改革,开发课程模块,编写教材,能承担行业员工培训、企业生产指导工作,成为专业建设的高端人才、核心人物。
在具体培养做法时,采用“校企双元”方式: 即派出去,请进来的校企合作模式。学校经常指派教师协助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发、市场调查与分析、技术攻关,教师加强了对生产一线上技术要求、工艺标准的直接了解,改善了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滞后,不能把握现代专业技术发展脉搏的问题,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同时,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将其丰富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将生产实践中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带进学校介绍给教师,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之间优势互补。
二、抓好落实,全面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职业素质
我们以学校为主阵地,充分借助高等院校、行业、企业等资源,构筑了“双师型”教师培养网络,在师德素质优化、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等方面抓好落实,全面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素质。
1、师德素质优化的培养
我们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并重、理论与实践统一、学用一致,引导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教学观,增强教师爱校、爱教、爱生的情感,促进教师个体师德素质的全面提高与群体素质的优化,使之成为德、才、能兼备的先进思想文化和先进技能的传播者。
2、现代教育理论的培养
定期聘请高校教师、职教专家来校举办讲座,选派专业教师参与全国、全省、全市教研和学术会议,编辑教育理论学习资料组织教师学习与研究,分批安排教师到职业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参观、学习考察,转变教育观念,开阔教师眼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认识水平。
3、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的核心素质和关键职业能力。我们立足校本,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1)开展“师徒结对”活动。教师之间结成对子,共同研讨教育教学,促进交流、共同进步;实施“星级教师”培养工程,加快青年教师的进步与成长;
(2)开展观摩课活动,定期举办各级各类观摩课活动,提高教师教学相长的能力和水平;(3)定期开展教学改革专项研究活动,教研组、备课组定期研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4)组织教师参与课程标准、考核标准的制订及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5)定期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工具及相关软件运用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4、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1)分批选派专业教师到相应高校学习、深造,接受行业或国家相关部委组织的专业人才或师资培训,丰富、更新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2)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参与社会实践、顶岗工作、行业研讨会等活动;推荐教师到各级教育学会、专业委员会任职,担任活动组织、主讲等;
(3)各专业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专家、企业老总定期来校指导专业建设、师资培训及教学指导,帮助专业教师了解行业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和发展趋势,促进了教学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的融合;
(4)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的各项技能比赛,强化教师技能水平的提高。
三、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成长的保障机制
我校从用人机制、投入机制、物质保障机制改革入手,建立了学校“双师型”教师成长的良性机制,为“双师型”教师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1、改革用人制度和激励机制
我校人事制度改革试点从2000年开始,学校以此为契机,拓展“双师型”教师的选用与培养渠道。在教师激励机制中: 一是在待遇上坚持向“双师型”教师倾斜; 二是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职晋级、评先选优;
三是给予有利条件,我们依托大中型企业以及高等院校,在校外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的实践基地和培训基地,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实践基地或培训基地接受相关培训。
2、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校内基地
在校内,我校建立了电工电子实训中心、机械与数控加工实训中心、计算机应用实训中心等实验实训场所,配备了较齐全、较先进的实验实训设施设备,为专业教师提供了较好的教学实践、研究平台;
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将收集到的企业、行业相关信息或教育教学信息,提供给教师实习。
3、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力度
学校坚持从各方筹集资金,建立了教师培训专项基金,保证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实践、进修培训的时间和经费。每年投入专项用于师资培训、奖励的费用都超过10万元。
第五篇: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
优秀教研论
文参评作品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
作 者:李 文 虎
单 位:金寨县江店高级职业中学 联系电话:0564--7351905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
内容摘要
本文从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个案出发,分析了当前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指出了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了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旨在通过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提高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素质,从而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 “双师型” 内涵 现状 问题 有效途径
近年来,职业教育事业呈现了一个迅猛发展的局面,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越来越关注;这既是职业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趋势,更是社会对实用技术应用性人才需要的体现。但也应当看到,伴随这种激增的发展现状,各职业学校也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师资队伍问题。虽然各地也出台了很多相应的政策加强师资建设,但是我认为我们现行的职业教育中的师资存在很多的问题。
发展职业教育,实现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关键是要建设一支既有现代教育理论水平,又有现代教育实践能力;既有较高文化素质、业务技能素质,又有较强动手实践能力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金寨县江店高级职业中学是省示范职业高中,创办职业学校二十多年来,在全体职教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了多层次的技术人才,现就我校在双师型队伍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又对“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做了规定。那么何为“双师型”教师?如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人们对此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标准。真 2
正的“双师型”教师应该是既具有现代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实践能力的“教师”,又具有较高技能素质和较强动手能力的“技师”,“双师型”教师是“教师”与“技师”的组合。具体来说,作为新时期的“双师型”教师应具备以下特点:
1.掌握现代职教理论,具有教育实践能力。“双师型”专业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学,除了必须具备普通教师应有的素质外,还应掌握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教学中能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积极从事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具有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如多媒体教学能力等)。
2.掌握本专业前沿的专业理论知识。“双师型”专业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广博精深的知识结构,了解本学科或该领域的发展动态和最新技术成果,积极参与相关的专业理论研讨工作,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是处于本专业学科领域领头人。
3.具有较高的专业实践指导能力。“双师型”专业教师必须具备本专业对应职业群的技术技能,熟悉生产实践,有较强的亲自动手示范、亲自解决疑难问题的现场指导能力;具有能指导学生获取多种职业资格证书或岗位技能证书的能力;具有能及时掌握本专业对应职业群的最新操作技能的能力(如财会专业的财务软件应用能力、数控专业的数控机床操作能力等)。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1.“双师型”教师数量明显不足。以我校2012年统计数据为例,“双师型”教师仅占专职教师总数的35%,数量上远远没有达到教育部规定的70%的比例,缺乏专业师资尤其是缺乏“双师型”师资已经成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许多中职学校一些紧缺型专业(如我校的汽车维修、服装设计、电子专业等)师资引进极其困难。
2.“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较为突出。集中表现在:青年教师少,中年教师多;低职称教师多,高职称教师少。文化课老师多,专业课老师少(文化课老师基本不能从事专业课实践教学)。以我校2012年统计数据为例,从年龄状况来看,45岁上教师中“双师型”教师仅占20%左右。而45岁下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80%
以上,从职称状况来看,高级职称人数占30%,中级职称占50%和初级职称人数占20%。而教学经验相对较丰富的恰恰是中老年教师和职称较高的教师。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出现的结构不合理现象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3.“双师型”教师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中,整体基本素质是好的,虽然有一些极为优秀的教师。但同时也应看到,师资素质也还存在待提高的方面。许多学校的教师忽视或放弃对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学习和研究,造成教学过程的普通化,难以体现职教特色。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教学多,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少;老师讲的多,启发学生参与、讨论的少;理论讲解的多,实践操作的少等等,这和“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是有差距的。
4.“双师型”教师的名不符实。相当部分“双师型”教师的名不符其实,只是持有两个资格证而已。这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就是“双师型”教师,拥有了资格证书就已经达到了“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导致教师通过各种渠道来取得各种证件,如教语文的拿电工证,教数学的拿营养师证,教计算机的拿导游证,行政人员也拿个厨师资格证,造成教学与实践相脱离的后果。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双师型”教师标准不统一。多年来,由于“双师型”教师的标准还未统一,使有些教师甚至学校领导错误地认为“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就是“双师型”教师,拥有双证就是“双师型”教师,教师个人不再注重技能的提高,学校也不再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这样一来,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整体素质就大打折扣,影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
2.专业课教师自身的原因。一些专业课教师的现代职业教育意识淡薄,加之学校对专业课教师的奖励机制和措施不到位,使部分教师产生消极思想,不重视本身专业技能的提高。许多教师对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手段知之甚少,更谈不上有效利用。
3.教师培训环节薄弱。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针对中职教师的各级各类培训也在逐年增加,但由于培训的时间短,名额有限,我校每
年只有2-3人,教师的整体素质仍然未得到本质提高。学校还没有形成一整套具有中等职业学校特色的教师培训模式、规范的管理方法,教师培训基地尚未建成。
四、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1.制度建设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长线工程。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开展制度建设。为改善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加快建设步伐,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研究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律、分析我校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找出建设的原则与途径等。
第一,我们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机制、评价办法和保障措施等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江店职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教师培训考核办法》、《“双师型”教师评定办法》、《“双师型”教师奖励办法》等等。
第二,在培养规划方面,我们确定了坚持“三个优先”的原则:即重点专 业教学基本建设需要的人才优先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优先培养;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在教学、科研方面有突出业绩的教师优先培养。
2.开展多种培训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关键是要加强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教育技能的培训,实施终身教育制度,让专业教师不断充实知识,才能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形势发展的需求。我校在“双师型”教师培训方面采取多元化的模式。
(1)校本培训。我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每年安排有专业兴趣、乐意从事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在我校实习实训车间由我校实习指导教师任教,进行初级培训,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为下一步参加高一级的培训做好铺垫。
(2)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近年来,国家为加强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每年都为职业学校免费培训技术骨干教师。在整个十一五规划期间,我校共 5
选派20多名教师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选派8名教师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参加培训教师的比例总数超过专业教师总数的1/2。培训后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教学技术得到了提高,这一批教师为我校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注入了新的血液。
(3)校企合作培训。多年来我校采取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校企合作模式。我校与上海,广州,深圳、常州、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地合作,建立了长期的实习实训基地,每年组织教师利用暑期进行20天的实践锻炼,让教师深入生产一线进行业务实践。在工学结合的实战中,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生产、科研与教学得到紧密联系,教师的理论素养、专业技能、技术创新和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进一步得到改善。
(4)技能竞赛培训。技能竞赛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制度,更对是职业教育的质量检测。技能竞赛在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方面起到“助推器”的作用。我校每年组织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获得多项各级荣誉,教师的实习指导能力在指导学生技能竞赛中得到提高,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的目的。
(5)转岗培训。目前中职学校师范类师资比较富余,而专业师资普遍缺乏,经常出现“有人无课上,有课无人上”的矛盾局面。为适应学校的长远发展,我校组织了富余的师范类年轻教师进行转专业学习,增强了专业教师的后备力量,进一步优化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结构。
3.内培外引机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拓展
(1)对现有专业教师坚持继续教育制度。学校帮助教师建立清晰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开展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职业资格培训。学校要求专业教师积极承担实训教学任务,提倡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由专业教师一人双肩挑。同时学校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更重要的是满足专业实践教学和实训、生产的需要。
(2)扩大兼职教师比例。我校在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把兼职教师作为学校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兼职教师师资
库。有计划地聘请与本校专业相关企业的、具有相关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能够熟练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如前几年的建筑专业与汽修专业)。兼职教师的融入不仅可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更重要的是可以把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成功经验引入课堂和实训环节,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达到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的。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特点、教育改革和科技发展,决定了职校只有采用合理的途径和措施,加强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教育技能的培训,实施终身教育制度,让专业教师不断充实知识,才能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形势发展的需求。才能使职业技能成为连接教育和生产的纽带,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劳动人才。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05年10月11日
②《周济部长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4年6月17日 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比较研究》李梦卿 等 著2010年9月1日 ④孙东平.《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特点).2007年5月11日中国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