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经验材料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时转化学困生
这一学期我主要承担三年级的数学课及英语的教学任务,数学教学,是我这位任教多年语文老师面临的新的挑战。面对天真活泼,性格各异的学生,我心中有一个信念,我一定要把工作做好。于是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我的教学工做。以下是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研读教材
上课前,我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二、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为现实的心理因素,我如能点燃起学生心中这把学习动机之火,就能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智力得以开发,能力得到培养。本学期我利用把学生领到操场上进行方位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时、分、秒的教学,借助于钟面实物教具,知道一分钟、一秒钟可以做什么事,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匆匆流逝。在一些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观察物体所需的小正方体模型,注重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观察物体的实践中来。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引导更多的学生全方位全过程的参与到数学课的学习活动中来,以逐步形成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出发点,以形成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为精髓。
三、加强练习与巩固,做到当堂清,当日清
所学知识要想牢固掌握,光靠一节课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课后的联系与巩固才能检验出来。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我给学生收集了一些口算训练的题目,要求学生每天训练口算题目,做到脱口而出。
我在练习巩固时注重个别辅导,寻找特定群体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开展练习。布置的作业不求多、杂,而力求精、细,要求学生能按质按量的完成,对于没有很好掌握的同学及时辅导,找出不足与疏漏,及时补救。注意布置分层作业,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难易不同的作业。当堂的作业必须当堂完成,当天的任务必须当天完成,否则任务越积越多,学生的学习压力就越来越大,学习兴趣就越来越差。
四、因人而异,分层教学,及时转化学困生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思想的辅导,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种负担,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的正面教育,对于学困生做到多关心、不歧视、不放弃。让他们感觉到来自老师以及班级体的关爱。认真研究造成其学习的困难的根本原因,坚持对症下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开展学生间、小组间的互助互学活动,逐步让一部分学困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力的增强逐渐进步。
对于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除了强调易错点外,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让他自己找到易错的地方,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一定要有耐心,不能急躁,否则会挫伤学生学习的劲头,相反学习效果会更差。及时予以帮助,让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是学生成功的关键,也是做为一名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
总之,本学期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还有不够完善之处,教学经验还很不足,需要不断向同行们请教学习。对于自己,我还需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我综合素质,将我所学渗透课堂教学,为学生服务,让孩子们成为真正的受益者,这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二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经验材料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经验材料
“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进行转变,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近年来,我尝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有一些自己的体验与感受,我结合自身教学与教研的实践,谈谈对“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体现过程性,关注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与方法;突出创新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为出发点;凸显探究性,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操作程序
(1)前提准备。准备的目的在于稳定学生的情绪,唤起学生的原有认知,为探究作好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的铺垫。这一环节既可以在课前准备,也可以在课中进行,可以用谈话、讲故事等多种形式进行。
(2)探究新知。这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关键环节。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数学现实”,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围绕学习内容设计纲要性思考题,创设知识迁移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独立探究新知.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
环境中畅所欲言,大胆质疑,促进同化,发展思维的流畅性,让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3)拓展运用。这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获得能力.教师的练习设计要紧扣教材,有适当的坡度与密度,要让全体学生都练有所得。要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开放性习题训练,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4)总结评价。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回顾问题探索过程,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得失,并联系实际将知识点向课外延伸,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激发再认识、再发现、再创新。
三、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策略
1、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
和谐的课堂环境能唤醒和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要,使之产生强烈的欲望,并积极进入状态,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
(1)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要保持宽容与理解,给予鼓励与引导,少一些批评与指责,多一些赞扬与鼓励,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消除师生间的无形的心灵鸿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问题的环境与机会,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与意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质疑,倡导多样化的解题策略。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
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深刻性,同时又能满足学生的求胜心理,形成热烈的课堂氛围。
2、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分享
教学经验分享——小学数学
山东德州经济开发区袁桥中心小学 张春莲
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摸索出了以下几个能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接受新知识积极性的办法,现与大家共同分享。
1、给学生平等,把微笑带进课堂
很多实践表明,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期待是通过微笑来传递的,而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平等的氛围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鸿沟,让学生感觉到师生之间是朋友而不是警察与小偷的关系,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感到压抑,学生的个性就有机会得到发展。这样的课堂少一些拘谨,多了一些活泼;少了一些灌输,多了一些学生的探索。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心情舒畅,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在课堂上,只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民主于学生,杜绝“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才能激活课堂气氛的,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2、给学生时间,把实践带进课堂
数学是一门自然学科,观察探究猜想和证明是学好数学和重要手段。动手实践具有综合的教育功能,它不仅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构建轻松愉快的和谐课堂,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了解和探究学习数学的科学方法。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在课堂中如果教师善于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探讨,你可能会发现,学生本来一节课难以解决的问
题,往往能有效地加以解决。他们似乎变得聪明了。
3、给学生空间,把鼓励带进课堂
青少年学生是可塑性很强的个体,不同的教育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育结果。相信学生,给他适当的思维空间,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也许你就会发现一个崭新的课堂面貌,学生活跃了,不用再逼着学生去学了;学生记得深刻了,不用再恨铁不成钢了;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多了,不再是沉闷不振了„„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老师的鼓励。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善思多问,我特地设立了“爱动脑筋的好学生”奖项,奖品是一本课堂作业本。对学生发言中,有新意,有独特见解的及时给予评价,课后颁发奖品。这样做不仅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而且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浅谈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浅谈
兴宁市刁坊小学陈伟文
一、提供开放问题,通过探索发现定理、结论
数学中的每一个定理结论都是前人经过艰苦的探索发现的。即使是一个一般的命题,一个猜想,其提出的过程也凝聚了数学家的智慧。传统的做法往往是给出现成的结论,然后照搬现成的证明。这样做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总是心存疑虑:这个定理是怎么来的?这个证法是如何想到的?探索式教学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的被动局面,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疑虑,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参与探索,尝试发现,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创设问题情景,通过研究制定解决方案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的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集中体现。传统做法往往是淡化“问题意识”,教者奉献该学生的是一些经过处理的规律问题和现成的漂亮解法,舍去了对问题的加工处理过程,也舍去了制定解决方案的艰辛历程,学生听起来似乎显得轻松,但数学的能力却未能得到应有的提高。探索式教学则是要强化“问题意识”,充分展现对问题加工处理过程和解决方案的制定过程,既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造就民主气氛,通过比较法优化解题方法
在数学中,一个问题有多种解法是十分普遍的,传统的做法通常是将那些教者认为最佳的方法介绍给学生,害怕学生走弯路浪费时间。然而这些最佳的方法往往不是垂手可得的,学生有时很难想到,甚至无法想到。学生在赞叹教师“妙笔生辉”的同时又感到一丝无奈。探索式教学则要求尽量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要打破权威,造就民主的课堂气氛,充分倾听学生的意见,哪怕走点“弯路”,吃点“苦头”;另一方面,则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评判各方面之优劣,最后选出大家公认的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增加发散机会,通过交流,实行群体效应
数学中除了“一题多解”以外,还有“一题多变”、“一法多用”、“一图多画”等多种发散机会。探索式教学十分重视为学生增加发散机会,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参与场所,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因素,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并通过交流,集中群体的智慧,实现课堂教学的“群英会”、“大合唱”。
五、注意回顾反思,通过总结提炼数学思想
探索式教学要求充分暴露知识的发生过程,其中包括数学思想的提炼概括过程。数学思想总是蕴藏在各种具体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之中,它是知识的结晶,是高度概括的数学理论。数学思想不仅对学生系统地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具有指导意义,也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大有好处。探索式教学通过对学生知识的回顾、反思,对所有方法的概括、提炼,挖掘出其中的数学思想,并用数学思想指导数学教学实践。探索式教学体现了数学教学的本质,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德,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五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错因和改进
在小学生的作业与练习中,错题随处可见,虽然我们任课教师一次又一次地纠错,但部分学生还是无法理解进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无奈与厌恶。本文是就小学生数学错题的主要表现与成因进行了一番分析,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本人的理解。
首先,理解错误是学生在解题产生错误的主要表现。(1)混淆概念导致的错误。概念是抽象的、普遍的想法、观念或充当指明实体、事件或关系的范畴或类的实体。由于概念其抽象与普遍性,使得含义相近的概念容易被混淆,影响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在教学中的反应便是学生在解题中出现错误,且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认知心理,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易混淆概念的区分。比如,在我们义务教育三年级数学有关概率的课程中,有一活动题“一定能摸到红球吗?”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和说法,但是当你让学生说出为什么的时候,他们却很难说明白,所以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把总的频率与概率进行比较,加深对频率与概率的理解,从而让学生知道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是可以用频率的稳定值来表征的,建立统计意义的概率概念对学生准确理解与把握概率的实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2)运算规律使用不当导致的错误。运算规律需要学生进行记忆,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行应用,但由于学生不理解运算规律所蕴含的实际含义,导致错误的计算结果。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a*(b+c)=a*b+a*c的形式,在一般的计算题还是不能看出学生只是记住了规律的形式,但是在做应用时,就会出现死搬硬套,极易出错,根本分不清题目中的哪一个可以是a哪一个是b。(3)审题不认真导致的错误。在学生中间,经常出现简单题被做错的情况,归根结底就是由于审题不认真造成的,而大部分的小学生还在比较粗心的阶段容易出现看错了、看少了等常见的审题不认真的情况。例如,三年级的学生把除看成除以等。
其次,是心理方面的原因,针对小学生出现的解题错误现象,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这些心理障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思维不灵活。现在小学期间的应用问题越来越灵活,需学生从题目内部充分挖掘信息,从而为正确解决问题创造条件。但由于有的学生思维不够灵活,无从下手,导致解题障碍。当然,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训练来解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受思维定势影响。思维定势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积极作用促进知识的迁移,消极作用则干扰新知识的学习。不良的思维定势表现在按照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计算方面,则表现为原有的计算法则、方法干扰新的计算法则、方法的掌握。例如,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有的学生受整数加减法计算法则的影响,不是将小数点对齐,而是将小数的末位对齐,如三年级学生在计算82+1.8=100,就是受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产生的错算。(3)容易遗忘所学知识。例如三年级中平年和闰年的区分,有一部分学生就会以为只要是能除以4没有余数的就是闰年,而忘记“百年不闰,四百年一闰”的规律,所以像公元1900年就会误认为是闰年。遗忘导致那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往往出错。(4)对数学缺乏兴趣。由于数学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再加之教师教学陈旧,因势利导不够,且班级人数过多,教师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使得部分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另外,部分小学生自尊心很强,求成心切,却往往因为种种原因达不到预期目的,而且小学生不同于成年人,一般意志力薄弱,易情绪化,紧张浮躁,面对复杂的计算问题时容易出错,特别在紧张的考试中这种问题更为突出。(5)个性特征的差异。心理学指出: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有的学生性情沉静、温和,反映敏捷,情感和行为较为稳定;而有的学生则性情急躁、易变,反应迟缓,情感和行为较不稳定。不同的个性造就了不一样的计算表现。前一类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能做到注意集中、思路清晰、认真仔细,能自觉检查并及时纠正计算错误,计算能力比较强。而后一类学生则恰恰相反。还有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是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在学生所反映出的解题错误问题中,基础知识与解题技能方面的不足,是错误出现的最主要原因,而这又主要反映在对基础概念了解模糊与自身运算技能欠缺。
只有在充分理解学生在数学方面产生错误的原因,才能跟好地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能力。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提升的方法:
(1)培养良好的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现在的学习,今后的继续学习显得非常重要。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的解题错误是由于学生不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智力的发展,是防止学生计算错误的重要保证,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养成的良好习惯有:①认真计算②认真审题③认真检查。
(2)培养学生整理错题的习惯。面对学生学习中的错题,我们不能无奈地、被动地采取“错题----改正”这样单一循环的方式,而应该以研究者的角色,以积极的态度,因势利导,让错题成为引导学生进行再度探究的学习资源,成为教师反思自己教学得失的载体。我觉得数学题型划分为两大类:考察基础的知识型题目和考察综合运用的能力型题目。知识型的题目,除把错误更正,加以明晰,并在今后的复习中注意。还应查找资料或咨询老师,把相关的知识点总结整理在一起。而能力型的题目则重在总结做题的方法和技巧。如选择题常用的排除法,只要运用得当,可收到相当不错的效果。关键在于熟能生巧。而像写作这一类主观性题目,我给同学们总结为“不选难的,只写对的”。最后集中的错题,都不应该是偏题、怪题,而应该是新课标所要求的重点考察的、学生又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防止矫枉过正。积累的错题多数是学习的重、难点,经过反复出现和多次变式训练及错题重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都比较扎实,错误得到了比较彻底的纠正。这样做既避免了题海战术,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3)培养学生自信心。考试能够暴露出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在考试中,有的学生畏首畏尾、优柔寡断,这不但不能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更重要的是浪费了宝贵的答题时间。当然“心病还须心药医”,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影响因素,认识到解题是不同心理特征不同气质的个性参与的复杂心理活动,不单纯是一个思维过程。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个性特征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计算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的计算水平都能得到提高,最大限度地去成全每一个学生。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即在计算前先轻轻地对自己说一句“我要静下心来,我要争取一遍就做到最好。”久而久之,学生的急躁情绪便被克服了,取而代之的是冷静与细心。
在对数学错因进行分析和提出改进提升数学能力之后,我还想强调一点就是,因材施教始终是作为一位教师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数学教学工作。
CAXDFZ Xiao hong xiao xue
W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