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学法指导
初三思想品德课学法指导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中考命题在考查学生知识、能力等目标的基础上,日益呈现出灵活性、开放性、综合性等特点。面对这些变化和发展,在初三思想品德课的复习阶段,如何提高复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初三思想政治教师都需要思索和解决的问题。在此,我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贯彻《课程标准》,落实“基本要求”
初三思想品德课的复习,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教师在整个复习课教学中,要紧扣大纲,真正贯彻《课程标准》,落实其“基本要求”,这是上好复习课的出发点。《课程标准》中的“基本要求”部分,覆盖了全部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对教学所应达到的能力、程度的具体规定。鉴于《课程标准》是教学评价、考核命题的依据,教师能否吃透《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能否在复习过程中全面落实“基本要求”,将直接关系中考复习指导的成败,关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能否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如每年的中考题,出的一般都是大纲要求的基础知识,很少有偏题、怪题。所以研究考纲对提高成绩很重要。
二、立足课本知识,方法灵活多样
思想品德课实行灵活多样的考试后,很多人错误地认为书本可有可无。事实上,不管中考题目多么灵活、开放,最终还是“理在书中”。而且,中考不回避对书本主干知识的考查,主干知识考了还可以再考。这就启示我们,复习必须立足课本,重点放在用好、用活书本上。要针对新教材知识点比较分散的特点,依据《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整合,学会对知识结构的自我构建,学会对相似或相近等易混知识进行区别和联系的梳理。根据中考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考查特点,对书本基础知识的落实,决不是纯知识的机械记忆或简单累积,而是重视对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问题的运用分析。因此,教师要善于将主干知识的复习巩固和开发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生活话题相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如讲爱国主义精神时,可结合汶川大地震中,全国人民齐心协力重建家园、共赴国难的民族精神来讲解,增强讲解的时事性和针对性。
三、注重精“讲”多“练”,引导融会贯通
复习课不是新授课,因此教师不能简单地重复教材,而应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深化和升华,通过复习使学生在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上产生一个飞跃。
精讲是必须的,话在精而不在多。如有的老师很喜欢旁征博引、举一反三,这些在平时是很好的习惯,但在复习的时候如果过多应用,就会使学生思维涣散、记不住重点了。比如在讲坚持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的时候,在复习的时候就要让学生记住几个重点,如为什么要改革开放、如何坚持改革开放及自力更生与改革开放之间的关系等,这样学生就能一下抓住重点。
复习课不仅要精讲,更重要的是多练。复习课不能只让学生伸耳听、用眼看,更重要的是动脑想、动口答、动笔写,否则难以促成知识向能力转化。所以,复习课应该让学生在练中巩固、理解知识,在练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否认“阅历多、见识广”,让学生多做训练题,见识更多的各地中考题,有助于学生积累考试经验。但是,学生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这就要求教师一要精选习题。二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多练。三要在复习中注重训练学生审题的思路,答题的方法,使学生通过对典型问题的分析,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加强解题技巧训练,提高思维能力
近年来,思想品德考试题中相应地提高了能力考查的层次,因此教师在复习中,一方面要狠抓基础知识的巩固提高,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解题技巧的方法训练。解题应审清题意,抓住关键,找到突破口,明确重点,突破难点,理论结合实际,行文做到准确简洁、层次段落分明、逻辑结构严谨。如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和不定项选择,教师可指导学生灵活应用排误法、择优法、逆推法等;简答题要求简述要点;论述题较难,要仔细研究材料,并通过实例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论述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训练时要指导学生学会审题,理解题意,善于挖掘隐性观点,使材料和观点有机结合,完整地解答问题。
同时,教学要联系学生实际,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重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围绕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关注社会热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以上是我从事思想品德教学工作的一点心得体会。总之,只要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采取有效的复习措施,就能在中考冲刺阶段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获得好成绩。
第二篇:思想品德课学法指导有关材料
精品源自生物科 二十一世纪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面对这一现状,思想品德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而学会学习又是教育改革对每个学生的基本要求,教师务必在教授课程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以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要求。因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引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夯实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条件。
一、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会问
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驱动力,“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验、去观察”(波普尔)。李政道博士曾指出,现在的教学是学“答”,而不是学“问”。苹果落地现象司空见惯,但牛顿强烈的问题意识,促使他思考苹果为什么落地,从而有了万有引力定律的伟大发现。
二、游戏导入,活跃气氛。
在思想品德课中,同样要遵循这一特点。如向同学们请教问题。通过游戏,起到了寓教于乐、而又乐而不嬉的作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学生在游戏中学会了
1、依纲阅读法。即教师依据本节课所要学习内容的要点先列出简明易懂的自学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因为目的性明确,所以学生容易抓住概念,理解观点,达到熟悉教材,初步培养了其自学能力。
2、粗读教材法。所谓粗读教材法就是粗略地通读一遍,是一种较快速度的翻阅法。它要求学生提纲式地把握每一课的主要内容和整体框架,因为是泛读,所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知识印象不深,对问题理解的通透力不强。从而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听课,并为下一步细读奠定基础。
3、细读教材法。细读教材即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点、线、勾、圈等记号划出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及关键词,理出基本知识结构。能够比较、联想本框题新的概念、观念与所,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的认知体系中。
三、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对于一些抽象的道理难以掌握。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种途径,自觉调动学生的感知、想象、思维等诸多因素,让学生在故事的情境熏陶下愿意学习。指导学生学会思考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重要的表现就是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而思维的主动性又表现在主动探究和遵循学习规律,由形象思维活动上升到抽象思维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一味的把教学内容、要点、联系全盘托出,完全代替了学生的思考,而应尽可能给学生置下充分的思考空间并留予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思考,逐步形成创新思维。
四、插图贯穿,创造情境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情绪体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如这样,通过插图创设情境,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懂得了怎样关心他人的道理。指导学生学会参与 通过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的教学实施中,应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注意引导学生的广泛参与,努力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同时也着意于利用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五、师生表演,导之以行
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学会质疑。会经常存在和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其表现为新旧知识间的冲突或知识与实际的冲突,其实质是一种认知冲突或知行冲突。如果不及时地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疑点,就不可能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更不可能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十分重视对各种疑点的解析。政治课教学中不断地解析各种疑点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学生获得知识,同时也是不断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
根据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求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学生生动的表演和直观演示的形式,让学生掌握和理解道德观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吸引力,指导学生学会发现。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初中政治课程学习中,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要把学生看做主动学习的对象,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有意识设置问题陷阱,引导学生去发现;教师还可以多提供给学生与时事相关的感性材料,从感性材料入手,让学生发现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多参与讨论,在讨论活动中学会发现。教师对学生发现的所有问题及时引导,让学生主动去分析、去解决,学生的发现能力就会得到有效培养。
总之,政治课教学要充分体现新课改“以学生为核心”的理念,教师决不能长时间说教,而应该因势利导,抓住关键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意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忽略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才会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这样,在政治课的教学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结合教材排版特点指导学法。⑴、利用课题、框题、条目,第一、第二、首先、其次等标志,弄清逻辑层次。⑵、利用不同字体,选择不同的学法。一般说来,加粗的黑体字是重要的概念、原理或结论;仿宋体字是具体阐述;小楷体字是举例说明。因此,对于黑体字要字斟句酌潜心推敲;对于仿宋体字要精读,弄清阐述的是何原理,怎样阐述的;对于小楷体字可以略读,只要知道其事实是什么,说明了何道理即可(特别典型的除外)。⑶、运用教材所提供的“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资料卡”、“名言”、“漫画”等内容学习掌握学法。这种“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等本身就是学习政治课的好方法。
二、关于概念术语的学法。常用的有以下一些:⑴、直接揭示内涵外延。⑵、分析结构缩句扩句。例如,把法律的定义缩为“法律是行为规范”,再从来源、内容、效力、本质等方面扩充,达到深入理解的目的。⑶、比较,通过比较突出各自本质特征。例如,把“法律”与“法制”相比,“违法”与“犯罪”相比。⑷、举例验证说明。例如,从“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三方面举例,从而更透彻地理解“生产力”概念。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分别把“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作为课程建构、目标追求、教学原则的理念。其教学目标涵盖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且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首要目标。而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因此,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法。其中学生主体参与和体验的学法尤为重要,没有主体参与怎么“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没有主体体验哪来“情感、态度、价值观”。可联系的实际主要有三:一是古今中外的历史
事件;二是人物经历(尤其是学生个人的亲身经历);三是当前社会热点。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指导学生掌握:⑴、以实际为例验证、阐述理论;⑵、运用理论分析社会现象;
⑶、运用正确的理论指导自己践行。教学实践中,应特别加强学生主体参与和体验的学法指导,只有如此,才符合学科理念,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本人常用的做法有以下一些:课堂上让常学生自己举例说明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辩论、演讲、演短剧;如有条件的话,组织学生开展诸如环境、人口、经济发展等与课本有关参观、访问、调查;让学生参加诸如反“法轮功”邪教、抗击“非典”、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等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制定并实践行动计划、写心得体会、写小论文等……开展这些活动,使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掌握该学法。
总之,只有学生掌握了适当的学习方法,加上平时知识积累,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六、组织社会活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新修订的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强调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初中年级思想政治教材也都安排了一定量的活动内容。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而且打扫得干干净净。但走到附近的河边或田头
是非常有帮助的。我还在学生中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高素质建设人才
1、依纲阅读法。即教师依据本节课所要学习内容的要点先列出简明易懂的自学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因为目的性明确,所以学生容易抓住概念,理解观点,达到熟悉教材,初步培养了其自学能力。
2、粗读教材法。所谓粗读教材法就是粗略地通读一遍,是一种较快速度的翻阅法。它要求学生提纲式地把握每一课的主要内容和整体框架,因为是泛读,所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知识印象不深,对问题理解的通透力不强。从而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听课,并为下一步细读奠定基础。
3、细读教材法。细读教材即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点、线、勾、圈等记号划出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及关键词,理出基本知识结构。能够比较、联想本框题新的概念、观念与所学过的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的认知体系中。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因此,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法。其中学生主体参与和体验的学法尤为重要,没有主体参与怎么“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没有主体体验哪来“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阅读
阅读是学习的主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教材真正变成学生学习的材料,就应该加强阅读指导,由于思品学科其特定的学科地位,学生不可能在课外有更多的阅读时间,因此课堂阅读实则带有预习的性质。我们教师平时也在提醒学生,要多看思品课本,但光提醒显然是不够的。思品课本如何看?我们教师给过这方面的指导吗?我们教师自己思考过这些问题吗?如何指导学生开卷有益,看书有“道”呢?
我们一般首先指导学生看思品书目录,引导学生对课本的总体框架有个大致的了解。如七年级思品侧重心理健康教育,八年级思品侧重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九年级思品侧重国情教育。然后我们充分利用教材每一单元主题探究、每一课的课前语,其主要作用介绍本单元或本课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观点,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例如:八年级思品第五课的课前语是“当你的日记被他人偷看,当你的私人秘密被他人当作笑料四处传播……你是否意识到自己的隐私权正在被侵害?受法律保护的隐私权深入到个人的日常生活、内心世界来维护人的人格尊严和心灵安宁……”这种起导入作用的课前语,既点明了新课的学习内容、目的,又贴近学生的生活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受新知识打下基础。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可以帮助学生宏观的角度去理解课本,学会“繁中求简,详中求略”。
在重点指导学生看正文知识点时,我们进行“三步阅读法”的训练,即:第一步——分层提要,要求学生根据思品教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在教材上“划划、注注、圈圈、描描”,教会学生简要概括学习内容和把握知识线索;第二步——质疑解惑,通过“读”这一环节,可以分清已知,找出未知,明确个人学习的疑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带着问题去学习知识,或者要求学生用课本知识解答教材中的活动探究题或解答身边的社会现象;第三步——梳理提纲,让学生自己梳理知识后,列出知识框架。将繁杂的、冗长的知识内容一层一层地梳理,有如剥洋葱一样,将所学的内容梳理出层次,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通过学会阅读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教材的能力,初步掌握思品学科的阅读要求和阅读技能,帮助学生养成独立阅读教材的习惯。
首先,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前几年,我国的思想品德课以“升学----应试”为唯一目标,强调学科内的细分化,带有完全的学术化的倾向。这种教学,往往将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过分强调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性和结论的唯一性,忽视学生学习知识的应用价值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知识内容比较陈旧,脱离学生与社会现实需要;重记忆而不重理解,窒息儿童的个性。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则“吃不了”或“吃不消”,造成中学生厌学、辍学,影响了我国全民素质的提高。我时常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解许多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特别是就当今社会发生的大事要事,国际新闻、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结合。这样学生不仅接受所学知识,而且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此,我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刊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报》、《时事》杂志等;二是每天让学生收看《新闻》和《焦点访谈》,并作好摘记;三是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政治小论文,进行年段评比。这样,思想品德课教学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思想品德课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即理论性强,政策性强,时效性强,针对性强等。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方法。从这意义上说,掌握理论就是掌握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着名的教育家斯卡特金说:“理想的教学主要是讲授基本的、少量的知识,而在这些知识中,支架着科学的联
”我们认为,他说的“联系”既是知识的内在联系,也是作为知识形态的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而且,后一种联系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这等于给学生一把开启生活之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钥匙。过去的应试教育只满足于学生对观点的死记硬背,以记得牢、会答题,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而实际上,这必然出现那种考试完了,脑子里的死记硬背的东西也就随“分”而去,不留任何痕迹了。从某种角度看,我们过去的那种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是不成功的。如果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不能使学生了解理论观点的实质,掌握理论思维及其方法,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可以说是失败的。过去我们也说理论联系实际,但是那只是教师的事,或者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改变了过去的那种做法,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任务由学生来实现和完成,从而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使课堂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是向社会延伸的。进一步说,就是让学生运用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生在求知、探知和用知中都充满学习的乐趣,达到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增长才干的目的。
其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还特别重视学生这个主体,想方设法让他们活起来,动起来。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学生的实践活动往往只限定在做作业这一个环节上,而在其他教学环节学生几乎是“无事可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和解决的大问题。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首先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主体参与”,人本观念是以现代人本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认识。它认为,各项活动都应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使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成为组织管理的参与者,使每一个人都以主人翁的姿态从事学习和工作,从而全身心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由此可见,人本观念要求在一切管理活动(包括教学管理)中都必须解决好人的问题,即应解决好人的思想、认识、情感以及知识、技能等问题。用人问题是管理活动的根本着眼点,即任何管理都必须以人为本。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当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把学生看作教学主体,努力唤醒、激励其“主体参与”意识,与教
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主体参与”,是指不仅把学生作为学的主体,而且要看作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达到锻炼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实行灌输式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记和听。而素质教育则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上,即把学生视为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就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出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参与,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比如,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谈自己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当众提出来,然后发动同学们一起“会诊”,从课本中寻找“药方”,运用心理品质的有关知识解决学生实际生话中的许多烦恼,诸如:人际关系、考试焦虑、心理障碍等。法律知识也能帮同学们解决日常生中发生的一些纠纷,诸如:消费纠纷等。同学们都说想不到平日以为枯燥无味的思想品德课还真这么有用,能解决许多实际问题,能为人生指明正确的航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起来。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使课堂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是向社会延伸的。进一步说,就是让学生运用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生在求知、探知和用知中都充满学习的乐趣,达到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增长才干的目的。
过去的应试教育只满足于学生对观点的死记硬背,以记得牢、会答题,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而实际上,这必然出现那种考试完了,脑子里的死记硬背的东西也就随“分”而去,不留任何痕迹了。从某种角度看,我们过去的那种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是不成功的。如果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不能使学生了解理论观点的实质,掌握理论思维及其方法,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可以说是失败的。思想品德课应重视课外实践活动,改变了过去的那种做法,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任务由学生来实现和完成,从而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因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他们独立的思考和生活的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
意于利用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
扫得干干净净。但走到附近的河边或田头任感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我还在学生中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问卷
。因此,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法。其中学生主体参与和体验的学法尤为重要,没有主体参与怎么“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没有主体体验哪来“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的研究课题注重能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人的全面发展集中的表现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和不断提高,而一个人的生活能力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性的内容,只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生活能力,才能更好的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和发展,才能更好地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才能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2、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是“知行合一”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课题研究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有很强的生活性,无论是研究过程还是研究目标,始终围绕着学生的生活能力展开,这与“知行合一”思想是相符的。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论,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改革后的政治课教材是以生活做中心的活的书本,具有显著的“生活性”。因此,政治课教学就应以生活为中心,让学生参与现代生活,在教中学,学中学,做中学,切实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生活能力、社会生活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在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就是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体验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实践,掌握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能力,从而求得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求得个人与社会、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这正是我们的教学目标所在。
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内涵: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内涵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内涵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内涵
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生活能力的培
养,就是根据新的课程理念,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结合现代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参与日常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实践,以生活为中心,切实培养学生认知社会生活能力、社会生活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概言之,就是“用生活教会学生生活”。具体为两个方面:一是“用生活教”,就是指在政治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地应用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法、研究性学习、项目实施法等,注重体验与直接感知,提高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生活的兴趣;二是“教会学生生活”,具体指通过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提高现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为走向社会、走进现代生活作好准备
第三篇:九年级思想品德课2011
九年级思想品德课2011---2012学教学计划
本学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本人主要承担初三年级六个班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现将本学思想品德教育课的教学作如下安排:
一、教学目标:九年级思品全册教材的教育主题是帮助学生战胜自我,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提高学生明辨事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承担社会责任,做一个对国家、社会、家庭有贡献的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主要内容:正确认识从众和好奇心理,笑迎七彩斑谰;正确面对学习压力与考试焦虑,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抵制不良诱惑远离违法犯罪,面对生命的思索,实现人生的意义,爱是高尚的情感,奏响爱的和弦,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责任,做负责任的公民,社会需要公平合作,树立公平合作意识,社会需要正义,做有正义感的人,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监督制约保障公正,自觉守法学会监督,全面小康的蓝图,奔向全面小康,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科技和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理想之光 照亮征程,艰苦奋斗 实现理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三、学情分析:五个班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有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再者行为规范比较差,自觉性比较弱,所以这个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但也有优势,就是思维比较活跃,加之本学期学习有关法律的一些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较紧密,学生比较感兴趣,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为教师也要严格要求学生、控制组织好课堂纪律,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争取一部分学习不认真,成绩较差学生,要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面对全体学生一个也不能放弃,在教学中体以人为本的观念,力争今年升学考试完成该科的任务。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不能用老方法教新教材,选取多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联系学生和本校的实际,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和案例,特别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与学生共同分析和讨论,正面积极的引导学生,以提高学生明辨事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主要任务是完成引导和点拨任务。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做学习的主人。
4、注意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法律实践。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发挥学生特长,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树立为学生的终身服务的教学思想;
6、采用互动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活跃课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7、扎实基础、突出重点,培养学生坚强意志,能够坚持学习。
8、充分运用新课程理念,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的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落实。
第四篇: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计划
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计划
本学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本人主要承担九年级四个班的思想品德课,现将本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如下安排:
一、教学目标:
九年级思品全册教材的教育主题是帮助学生战胜自我,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提高学生明辨事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承担社会责任,做一个对国家、社会、家庭有贡献的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第二课在角色责任中成长,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参与民主生活,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第八课,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第十课选择希望人生。
三、学情分析:
学生的基础较差,有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再者行为规范比较差,自觉性比较弱,所以这个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但也有优势,就是思维比较活跃,加之本学期学习有关法律的一些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较紧密,学生比较感兴趣,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为教师也要严格要求学生、控制组织好课堂纪律,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争取一部分学习不认真,成绩较差学生,要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面对全体学生一个也不能放弃,在教学中体以人为本的观念,力争明年升学考试完成该科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不能用老方法教新教材,选取多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联系学生和本校的实际,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和案例,特别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与学生共同分析和讨论,正面积极的引导学生,以提高学生明辨事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主要任务是完成引导和点拨任务。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做学习的主人。
4、注意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法律实践。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发挥学生特长,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树立为学生的终身服务的教学思想;
6、采用互动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活跃课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贾炜红
第五篇: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计划
2012~2013学教学工作计划
邱友萍
本学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本人主要承担九的思想品德教育,现将本学思想品德教育课的教学作如下安排:
一、教学目标:
九年级思品全册教材的教育主题是帮助学生战胜自我,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提高学生明辨事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承担社会责任,做一个对国家、社会、家庭有贡献的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主要内容:
正确认识从众和好奇心理,笑迎七彩斑谰;正确面对学习压力与考试焦虑,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抵制不良诱惑远离违法犯罪,面对生命的思索,实现人生的意义,爱是高尚的情感,奏响爱的和弦,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责任,做负责任的公民,社会需要公平合作,树立公平合作意识,社会需要正义,做有正义感的人,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监督制约保障公正,自觉守法学会监督,全面小康的蓝图,奔向全面小康,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科技和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理想之光 照亮征程,艰苦奋斗 实现理想,立志成才 报效祖国,三、学情分析:
该班学生的基础较差,有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再者行为规范比较差,自觉性比较弱,一部分民族学生基础较差,应用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跟不上,所以给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但也有优势,就是思维比较活跃,加之本学期学习有关法律的一些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较紧密,学生比较感兴趣,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为教师也要严格要求学生、控制组织好课堂纪律,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争取一部分学习不认真,成绩较差学生,要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面对全体学生一个也不能放弃,在教学中体以人为本的观念,力争明年升学考试完成该科的任务。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不能用老方法教新教材,选取多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联系学生和本校的实际,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和案例,特别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与学生共同分析和讨论,正面积极的引导学生,以提高学生明辨事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主要任务是完成引导和点拨任务。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做学习的主人。
4、注意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法律实践。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发挥学生特长,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树立为学生的终身服务的教学思想;
6、采用互动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活跃课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7、扎实基础、突出重点,培养学生坚强意志,能够坚持学习。
8、充分运用新课程理念,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的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落实。
五、教学进度表:
1、2012年8月26日----2013年1月,完成九年级所学的全部内容; 2、2013年3月----4月,完成第一轮复习(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的教材);
3、2013年5月,完成第二轮复习(时事和时政复习);
4、2013年6月升学考试前,完成第三轮总复习(教材和时政热点)。模拟考试及试卷讲评。
2012年8月20日
2009-2010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邱友萍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的思想思品学科的教学任务。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科任老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班上组织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示范课,并深入课堂听其它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思想思品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特别注重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进行交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九年级思品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学生的责任,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教育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其它适合学生身心发育特点的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思品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一学期来,期初制定了教学计划,期末制定了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因此,我都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思品是一门理论学科,新的课改对思品科的课本进行了改编之后,增加了
课本内容的生活化使思品这门学科更贴近了生活,但相对的知识的逻辑性就有没有了,这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要教好思品,就要让学生喜爱思品,让他们对思品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社会时事,让他们更多地了解社会,更喜欢学习生活化的思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对思品理论,思品原理的理解能力,特别是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听课、理解的能力层次不齐,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基础差的学生比较沉闷。因此,我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对于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对于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适当引导,耐心教导,鼓励他们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对于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但因本人还担任了学校德育工作,由于德育工作的特殊性,在教学中耽误的时间较多,所以本期学生成绩不是很理想。当然这次期末考试纯属是对学生的一次检测,部分学生的重视也不够。本学期统考取得了人均分的成绩,及格率%,优秀率%,但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思品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学习,争取进步。
200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