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教学范例

时间:2019-05-13 03:23: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岳阳楼记教学范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岳阳楼记教学范例》。

第一篇:岳阳楼记教学范例

《岳阳楼记》教学范例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二、教学重点

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三、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四、教学课时:两到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出示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三)了解作者及相关知识

1、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自幼苦学,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27岁中进士,为官敢于直谏,曾负责西北边防,屡立战功,后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提出革新朝政建议,触动保守派利益,遭到贬谪。死后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的诗文代表文学创作的进步方向,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

2、岳阳楼位于今湖南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岳阳楼高三层,下临洞庭,遥望君山,建筑雄伟,气势磅礴。许多文人学士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后,岳阳楼声名益著,与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楚地三大名楼,成为游览胜地。

3、解题: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要有宽阔的胸怀。

(四)朗读课文

1、看画面听读课文。

2、自己朗读课文。

3、小组合作交流疏通文意。

4、词语小结:一词多义、通假字、虚词。

5、练习1:朗读节奏划分、骈句的分辨。

(五)研讨释疑

1、再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2、细读课文,分析理解内容,思考讨论:

(1)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领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2)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 “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3)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4)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5)第3段描写的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6)第4段描写的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7)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8)“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9)“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10)“进”指什么?“退”指什么?(11)“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3、内容小结、要点勾勒、结构图示;

4、练习2;

(六)归纳总结

1、速读课文,找出成语。

2、分析鉴赏文章写作特色。

3、找出本文的名言警句,重点分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小结: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劝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七)课堂练习

1、练习3;

2、练习4。

第二篇:《岳阳楼记》教学

《岳阳楼记》教学实录(节选)

执教者:欧阳代娜 辽宁鞍山十五中学

预习提纲

一、查阅工具书弄懂课文中生字词的读音,朗读全文。

二、熟读并口译文章的一、二自然段。

三、思考以下问题:

第一,文章标题是“岳阳楼记”,这是什么体裁?文章是以记叙为主,还是以抒情议论为主?第二,文章有一句话可以作为全文的中心线索句,你能找出来吗?它是如何贯穿全文并引发出作者的伟大抱负的?

第三,文章为什么要详写洞庭湖的风光?这是文章的中心内容吗?

说明:本文采用两课时来讲授。在这里选录的是第二课时,以便能更集中地体现“从整体入手,重在思路点拨”和“文道统一地讲述语文课”的原则,以供大家研究。为了两节课的上下衔接,我把第一课时中的有关部分先作一简介。

第一课时(节选)

(在引导学生朗读、串解第一、二自然段落之后,重点抓住“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来作启发引导)

生:第二自然段的第五句是:“(既然)这样,那么(岳阳楼这个地方)向北可以直达巫峡,向南可以直到潇水、湘水,被贬迁的官员和(来往的)文人墨客,都汇集到这里来,这些人目睹洞庭湖的景色而产生的情感,怎么能够相同呢?”

师:很好。大家注意这句话中有一个词,十分关键,可以说是全篇文章的文眼(也叫题眼),全文由此而思路顿开,文思如涌,一气呵成地完成这篇宏伟杰作。大家找一找是哪个字?[课堂活跃,大家争论]

生:“异”字。

师:十分正确。请把这个词加上着重号,整句话下面画上波浪线。这一个“异”字,引出了下面的叙述,导出新的思路,最后抒发出伟大的抱负,十分重要。以后大家看书,要学会把握这些关键的字词句。现在大家来研究下面的文章,作者接着写什么?请看下面第三、四自然段是写什么内容?

生:这两段写洞庭湖的风光。

师:那么作者写出来“异”样的内容了吗? [生有争议]

师:大家讨论一下,哦,同意“没有”的是少数,不过,我也觉得他没有写出新异的东西来,这是为什么呢?现在我们先翻译出这两段的意思来。大家先默读第三段。

(接着引导学生口译第三自然段,抓住关键词语“悲”字 „„

师:很好,大家注意“去”“国”字的用法。请大家在这段后加上批注:“览物之情——()”是什么感触?用课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

生:“悲”字。

师:很对,请大家填上。这样的触景生情,有没有新意?“异”字写出来没有?

生:没有。因为看到这种情景,大家都会有这种感受的。

师:很好,我们再往下看,看看作者还写什么?通过什么方法引出“新”和“异”来?

(接着引导学生口译第四自然段,抓住关键词语“喜”字)„„

师:后一句译出了作者的心情,很好。注意“偕”字的读音“xié”,一起。整体的第四段有不少短语,我们今天还常用,大家找找看,都有哪些,并用横线在短语下,以引起注意。

生:有“春和景明”“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师:找得很对,还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大家给第四自然段作个批注:“览物之情——()”从课文中选出一个字来概括。

师:“喜”字。师:很对,以上是第二部分,段意是“览物之情”。现在第一课时结束前,布置一个作业,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的“异域”在哪里呢?作者花费这么多的笔墨写出洞庭湖四时不同风光,其作用是什么?

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师:我们在上一节课已阅读并口译了第一、二部分,但作者的“异”还没有看到。难道这篇文章也只是一般地描写洞庭湖风光吗?作者定有他的深刻思想安排在巧妙的构思之中。请大家注意作者的观点体现在哪个句子中?我们一齐来朗读第五自然段。

生:[齐读后]体现在“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一句中。师:找得很对。这句话中哪个词对前面的文章作了照应,使文章顺利地从 第二部分过渡到第三部分? 生:“异”字。

师:很正确。“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一句把话题引过来,为下文的写作铺平道路。“求”字当“研究探求”讲,古代的贤者圣人,唐尧虞舜这些高尚的人物的心境,一定会有不同于“二者”的想法,这“二者”指谁?大家讨论一下。

生:[小组讨论]是指以上的览物之情的两种人之常情的心境:“悲”“喜”。师:很对。大家研究一下,范伸淹同意不同意这两种心境呢?是不是认为应有第三种心境呢?

生:[活跃]不同意这两种。

师:既然不同意,那为什么还要写出它们来? 生:为了作对比衬托。

师:正确。先作铺垫,引出第三种心境与主张。大家在第二部分后面加上评点:“铺垫”。“过渡自然,结论引出,水到渠成”。第三种心境是由哪个句子表达出来的?

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师:很好。大家用波浪线画在句下。“以”字,作因为讲。全句应译为不因为客观环境好(坏)就沾沾自喜,趾高气扬(垂头丧气,心灰意冷)也不因为个人境遇顿挫(顺利)就悲观失望,怨天尤人(盛气凌人,妄自尊大)。以上“二者”中的前者是“以己悲”,后者是“以物喜”,都是作者所不取的。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生:[口译]“处在高官的地位上要时刻为老百姓担忧;如果不做官了,就要时刻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朝廷的政策。”

师:“忧其君”一句理解得好。作者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士大夫,有忠君思想这是不足为奇的,这当然是封建落后的东西。这位同学翻译时作了些改动,说明他注意到这点,是很好的。可不可以这样译:就要时刻关心君主的活动(也就是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朝廷的政策)。

生:“进”,指做官,“退”,指在野。与前面的“喜”和“悲”相呼应。师:很好,请大家批注在书上。那么,作者认为到底该怎样做?他的伟大抱负在哪里?

生:[齐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师:很好,这个结论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这个句子请大家加上波浪线,在“先”“后”两字下加个小注,这是什么句式?

生:[讨论]原句应是“天下之忧而先忧,天下之乐而后乐”。“先”“后”两字提前了。

师:很好,正确。这叫做句子成分前置,目的是为了突出与强调它们的作用,大家作出批注。这一先一后,就写出了人物心灵的高尚,抱负的伟大。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建设者,还很欣赏并效法范仲淹的这种伟大的抱负,说明在近千年前,我们古代的仁人志士就具有这种伟大的胸怀,的确是令人钦佩和引以为民族自豪的。所以这篇文章成为脍炙人口的杰作,教育和启发了千百万后来人去为祖国的发达、民族的兴盛不遗余力地去拼搏,奋不顾身地去斗争,不惜流血牺牲,使后人能过上幸福生活。我们从小也要立志做这样的人,为祖国为民族去拼搏,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文章到此,是否可以结束了?“微斯人”一句是不是多余的? 生:不是多余的。

师:为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大家再回到文章的第一段,看与哪句话有关? 生:[研究片刻]与前面“属予作文以记之”有关。师:基本上是对的。但与“谪守巴陵郡”一句更密切。因为朋友被贬,心情不舒畅,范仲淹作此文来劝慰勉励滕子京不必“以己悲”,应振作起来,为国为民奋斗。并表示只有这样的人,才是我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因此这句话,不但不多余,而且是十分重要的一句,其作用是“全文扣题”(请大家批注)。这样一来,本文作者的思路,就非常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了。

这是文章的第四部分,段意是“伟大的抱负”。

师:现在我们来总结课文:1.整理出作者的思路脉络;2.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大家一齐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以上两个问题。

生:[齐读全文并讨论][教师指导总结] 1.整理文章思路脉络:

谪守巴陵郡一属予作文一前人之述备矣一得无异乎一或异二者之为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一吾谁与归。

师:归纳中心思想不必全班同学在文字表述上完全一样,把中心思想的主要观点概括出来即可,具体文字,自己去整理。

2.本文中心思想应包括以下基本观点:

第一,通过对岳阳楼不同景色与游客登楼览物后不同心情的描述,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第二,进而引发出“先天下忧,后天下乐”的伟大抱负。

大家还有什么问题? 生:文章是什么体裁?

师:记,本是一种比较自由活泼的古代散文体裁,可以记事,亦可以议论,熔记叙、抒情、议论于一炉。本文记叙的篇幅虽然不少,但这只是一种铺垫,为了烘托中心思想而写。它的主体部分在第四部分之中,是用抒情议论的方式表达出来的。

师:通过预习,对照课堂评点,我们基本上弄懂了课文的意思。文言文的自学方法又有了初步的训练,大家看,我们这课的学习任务完成没有?

生:完成了。

师:很好。语文课不可能一次就学会并且掌握读写能力,它很难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只要坚持语文能力训练,不断学习语文知识,不断进行知识宝库的大门——它就是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今天只讲了一点方法,重在实践,祝愿大家成功。

——选自葛维春主编《中学语文名师经典课例研究》

第三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惠农中学 袁丽华

【课标相关要求】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这样界定义语文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的篇目。

《岳阳楼记》是一篇文体特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融合)、人文性极典型(作者积极崇高的人格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约而义丰,积累性极强的文言文,是一篇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美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代表。其言值得积累、品味,其情理值得得之心而寓之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文言文教学是师生与文本、教材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更是学生积累文言词汇,诵读文言作品,了解古人行文特点,感悟他们的思想情怀的过程。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关注文本本身的特点及其价值所在,关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实际认知现状。本课教学设计基于文本特征(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融合)、作者积极崇高的人格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语文实践(对话平台)三个角度的融合,从三个方面确立教学的核心内容并组织教学。

1.文本特征: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的散文。

文章虽仅有400字左右,但句式骈散结合,字字珠玑,文约而义丰。学生若要真正准确、顺畅并有感情地朗读,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因此,必须采用多形式朗读法,这是文言文教学的第一要务,也是学生译读课文,感悟课文主旨的前提。

2.作者思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怀天下,先忧后乐。

《岳阳楼记》并非一篇单纯意义的散文游记,而是一篇表达作者自己博大的胸怀、远大的抱负的借物言志的文章,同时还包含有规劝朋友滕子京的意图。文中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格和性情,旷代相传,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目的不仅仅在于诵读经典,积累词汇,更 1 在于唤醒学生向上、向善的人格意识。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这样做的匠心所在。

3.语文实践:在读、译、说、议、诵的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依据八年级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认知水平,以及本课的特点,本课时主要以多形式朗读法、译读法、诵读法,以及与同伴、教师、多媒体的交流互动过程中,达到预期的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的行文思路。4.译读并背诵1—2段。)提升学生朗读、诵读、译读能力,提升学生积累文言词汇,感悟文言意味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的行文思路。4.译读并背诵1—2段。

(三)教学重点

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2.译读并背诵1—2段。

(四)教学难点

1.了解课文的行文思路。2.当堂背诵1—2段

(五)教学课型和课时 第一课时(精读课)

【教学方法设计】

(一)教学准备

教师教的准备:研读教材—分析学情—制定教学方案—选择教法学法—制作课 学生学的准备:预习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朗读课文,大概疏通文意。尝试背诵课文前二段)

(二)教法与学法设计

依据文本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本文在教学方式上力求体现如下几点: 1.尽可能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2.搭建合作、探究的平台。让学生在与同学、与老师、与媒体的合作中学习课文,在合作中正确、顺畅地读文,译文,初步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思路。

3.教学中立足于“诵”,突出“读”、“诵”、“悟”,让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思路,细品1—2段内容。文章虽仅有400字左右,但句式骈散结合,字字珠玑,文约而义丰。学生若要真正准确、顺畅并有感情地朗读,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因此,必须采用多形式朗读法,这是文言文教学的第一要务,也是学生译读课文,感悟课文主旨的前提。依据八年级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认知水平,以及本课的特点,本课时主要以多形式朗读法、译读法、诵读法,以及与同伴、教师、多媒体的交流互动过程中,达到预期的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的行文思路。4.译读并背诵1—2段。)提升学生朗读、诵读、译读能力,提升学生积累文言词汇,感悟文言意味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教学,猜测文意 1.教师导语:

我国有许多的名胜古迹,其中有不少是因为著名作家的文章而驰名古今的。位于湖南省岳阳市西北巴丘山下的岳阳楼,如果没有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恐怕难有如此显赫而久远的声明。(板书课题及作者)

2.猜文意,激情趣:

猜猜课文会写些什么?并说说你猜测的理由。

(在学生的互相交流中,既调动了用他们积极的思维意识,开启了另外一部分同学的思维,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可以让学生对文本形成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

3.问题引入:文章所写内容是否如我们所料呢?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

(二)整体感知文意 1.朗读课文

(1)学生独立朗读课文,要求做到字音、节奏准确,语速流利顺畅;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及时做好批注;勾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2)同桌或前后桌互相问难解疑,互相听读纠错,共同进步。(3)教师出示幻灯片,请同学正确地读出其中的词句。(先个体,后集体)【词语】

谪守()属予()朝晖夕阴()霪雨()霏霏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浩浩汤汤()

予观夫()衔远山()怒号()

樯倾楫催()()

嗟夫()日星隐曜()薄暮冥冥()

满目萧然()

岸芷汀兰()()

【句子】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朗读展示,请同学个体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予以评价指正,给出改进建议,教师板书易读错的字和句子,集体纠错。

(5)听课文范读录音,要求学生做好读音、节奏方面的批注集体朗读课文,教师听评指导。

(6)对照范读批注,学生再次自读课文,着重朗读自己易错的地方。(7)齐读课文一遍。

(经过这样多形式的朗读之后,如果还有学生存在朗读困难,可以继续进行反复的练习或教师范读课文)

2.初知文意,了解行文思路

(1)默读课文,说说文章写了些什么内容?并陈述自己的判断依据。

(2)教师出示幻灯片,展示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写作背景:《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劝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也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 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3)引导学生按文章写作的顺序归类写作内容,理出课文结构思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及其思路。(学生说,教师板书)

(三)赏读课文 1.教师引导启思:

依据课文内容,我们可以揣摩出各段及其中一些句子的朗读语气和感情。请你试着揣摩。2.学生交流己见,师生共同评议

(第一段,叙作记之由,应该用叙述性的平和的语调诵读。第二段,要把景象广阔浩渺、变化万千的气势读出来。第三段,画面阴冷,感情悲伤,诵读时语调要低沉,朗读要缓慢,要读出压抑感。第四段,画面晴朗,感情喜悦,诵读时语调要轻快,停顿宜稍短,要读出喜悦感。第五段,要把理性思考的韵味读出来)

3.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译读、诵读1—2段

1.学生对照注释译读1—2段,并根据自己的情况做批注,勾划出有疑问的词句,及时向周围的同学或老师请教。

2.同桌二人或前后桌四人交流释疑,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理解。

3.教师出示幻灯片,请学生说出其中的词句之意,大家共同评议指正,及时做好再批注。4.学生再自由地、大声地译读课文。5.请学生完整、顺畅地译说1—2段

(五)学生自由地诵读课文。1.学生自诵 2.交流比赛

(六)作业布置

1.熟记1—2段词语意义或用法。2.背诵1---2段。3.试译3—5段。【教学效果预测及反思】

(一)预测教学过程的成功之处及原因

课文朗读应该能够达标,课堂参与朗读的积极性应该比较高。产生这一效果的可能性因素有三:一是多形式朗读指导训练得法,对学生有指导作用;二是多媒体课件 的相机使用对学生的朗读具有一定的助学、促学作用;三是我自身一贯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积极向上,对学生有明显的激励作用。

(二)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足

一是多媒体操作不熟练,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二是梳理课文的行文思路时,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对课文内容的不太熟知而出现一定的障碍。

(三)预设改进的设想

首先要调整教学方案,将赏读课文(梳理课文思路,感悟课文感情基调)这一教学环节向后调整。在引领学生多形式朗读课文达标之后,补充初知课文大意这一环节,即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下注释,基本理解课文每段大意。有了这样的奠基之后再来赏读课文,其效果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板书设计】

(一)呈现板书设计

岳 阳 楼 记

北宋.范仲淹

叙事(1):写作本文之由 写景(2):巴陵胜状 由景入情(3—4):览物之情

由情入理(5):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说明板书设计意图、目的

此板书设计意图有二,一是清晰地显示文章的行文思路和主要内容,便于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二是呈现课文的写作特点,为下一课时引领学生深入解读课文,品味文章的事、景、情、理张本。

第四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加强文言词汇的积累。

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文体特征。

3、理解本文写景抒情、对比出旨的特点。

4、背诵课文。

5、理解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学习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品味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的内涵及其在篇章结构中的作用。理解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体现 的作者的政治抱负。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文章背景。2.扫清读音及字词障碍障碍。

教学步骤:

一 导入: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江苏省苏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改其乐也。既任(做官),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副宰相)谪守邓州。勤政爱民,有政声。常自诵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现在河南省邓县)。第二年六月,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年九月十五日写成的。

三、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

谪(zhé)属(同“嘱”zhǔ)霪(yín)霏(fēi)樯(qiāng)楫(jí)冥(míng)谗(chán)偕(xié)

四 学生各自诵读课文一遍,教师加以指导:第一段,以叙为主,因读得舒缓庄重。第二段写洞庭湖景的文字,气势雄壮,应读得开朗雄浑。第三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以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应读出愁苦凄楚的情味。第四段至若领器,引出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应读出欢乐和畅的韵味。第五段以嗟夫开启,应读出悲凉慷慨、一往情深的意味。五 学生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节奏读准确。读毕,讲评。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初步领会文章内容。

2.弄懂第1—3段的句意、段意,把自己对段意的理解写在笔记本上。文中有不懂之处划上记号。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第1—3段的词义、句意。.理解段意。

教学步骤:逐段讲解课本

[朗读] 第一段。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做巴陵郡太守。到第二年,政令通达,百姓乐业,种种荒废了的事务都得到办理。于是就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了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贤士和当今名人的诗赋刻在上面。他要我写篇文章记下这件事。

[导读]

提问一 第一段记述什么事?写了岳阳楼的什么? 第一段记述作者撰写此文的缘由:应滕子京的托付而撰写。这段写岳阳楼的重修、增制。

提问二 这段为什么写滕子京被贬谪降任以及他到任后的卓有政绩? 作者特意先写滕子京被贬谪降任,这不仅是在记述此一事,更是暗写自己内心对此之愤懑不平;写滕子京到任后短期内就卓有政绩,表明了作者深怀情谊对朋友称誉,慰勉。

从全文看,先记述此一事与后面的抒情议论有关系。若无此,后文之抒情议论会显得徒然无由。

[朗读] 第二段。“夫”:指示代词,那。2 “胜状”:佳景;“胜”,事物优越美好的叫胜;“状”,景色。3 “一”:全。4 “衔”:含,包含。5 “浩浩”:水势盛大。“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7 “横”:充溢,意为广阔。“涯”:边际。9 “晖”:日光,这里意为阳光照耀。10 “阴”:暗,指天色昏暗。“气象”:自然景色。12 “则”:乃是。13 “大观”:壮观,雄伟的景象;“观”,景象。“备”:完全,详尽。15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16 “通”:到达。“极”:穷尽,这里意为直到。18 “迁客”:降职外调的官吏。“骚人”:诗人,这里指失意的诗人。20 “于”:在。“物”:自然景物。22 “得无”:能不。

[译文]

我看那巴陵的美好景色,就在这洞庭湖上。它含纳远山,吞吐长江,浩浩荡荡,广阔无边;清晨阳光照耀,傍晚云翳笼罩,景色千变万化。这些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啊。前人的描述十分详尽。既是这样,那么(此地)往北通向巫峡,往南直达潇湘,贬降外调的官员,坎坷失意的诗人,有很多在此聚会,他们观览景物时升起的感触能不相异吗?

[导读]

提问 第二段写什么?包含几层意思? 第二段描写登上岳阳楼看到的壮阔湖景,提出一个看法。这段包含两层意思: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大观也。”描写登上岳阳楼看到的洞庭湖中的壮丽景色。那宽广无边的洞庭湖,包含远山,吞容长江,湖水浩浩荡荡,漫无涯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云翳笼罩,万般景色,美不胜收。②“前人之述备矣……得无异乎?”即景出意,提出看法,领起后文。“唐贤今人”登临岳阳楼,观赏湖景,吟诗作赋,已是篇什丰盛,描绘详尽;然而,负屈被贬的官员,坎坷失意的诗人,登楼观览这“气象万千”的湖景,能不 2 自有感触,别出新章吗?这就引出文章后面的内容。

[朗读] 第三段

[原文] [讲解] “若夫”:连词,用在一段的开头,引起论述,可译为“像那”。2 “霪”:久雨。“霏霏”:雨雪纷飞的样子。4 “开”:舒展,这里指天放晴。“阴风”:阴惨惨的风。6 “号”:放声长鸣。7 “浊浪”:浑浊的浪涛。“排空”:凌空,冲向天空;“排”,推,冲击。9 “耀”:光辉。“潜”:隐藏。11 “樯”:船桅。12 “楫”:船桨。13 “摧”:摧折。“薄暮”:傍晚;“薄”,迫近,靠近。15 “冥冥”:晦暗。16 “斯”:这。“也”:用在句中,表示停顿。18 “则”:就。19 “去”:离开。“国”:国都。21 “忧”:担心。21 “谗”:说别人的坏话,这里指谗言诬陷。“讥”:非议,诋毁。23 “萧然”:萧瑟凄凉的样子。“感极”:伤感到极点。26 “者”:……的情况,它的定语是“去国怀乡……感极而悲。” [译文]

像那久雨不住,连月不晴的时节,阴惨惨的风狂吼乱叫,浑浊浊的浪翻滚腾空;日月星辰失去了光辉,高山巨峦消失了形体。来往客商不能通行,桅杆倾倒,船桨折断;傍晚来临,天色昏黑,猛虎长吼,猿猴悲啼。此时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受到诋毁的心情,(抬眼望去)满目尽是萧瑟凄凉的景象,而感慨万端,悲伤无已。

[导读]

提问 第三段写什么?包含几层意思?这段的内容与上段有何联系?第三段描写湖上久雨阴晦的凄凉景象以及“迁客骚人”登楼睹此的伤感心情,这段包含两层意思:①“若夫霪雨霏霏……虎啸猿啼。”描写久雨阴晦,洞庭湖上风疾浪翻,满目萧瑟凄凉的景象。②“登斯楼也……而悲者矣。”描写“迁客骚人”临此景而生伤感之情。

这段所写是上段所言“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一种情况。

布置作业

1.背诵第1—3段。

2.弄懂第4—6段的句意、段意,把自己对段意的理解写在笔记本上,有不懂之处划上记号。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懂得词义、句意(第4—6段),理解其段意。

2.写景、抒情。

3.篇末出旨,对比明意。

教学步骤:

一 检查上节课的学习情况

二 讲解课文第4—6段

[朗读] 第四段

[讲解] “至若”:连词,表示另提一事,可译为“至于”,“又如”。2 “和”:温和,和煦。“景”:日光。4 “惊”:震惊,这里指波浪翻腾。“上下天光”:上面的天色,下面的湖光;“光”,景色。6 “一”:全。“锦鳞”:美丽的鱼儿;“鳞”,借代鱼。8 “芷”:一种香草。“汀”:小洲。10 “郁郁”:浓郁,形容芳香。11 “青青”:形容茂盛。12 “而”:连词,顺接。13 “或”:有时。14 “长烟”:指空中的云雾。“一空”:完全消散。16 “浮光”:浮动的水面的月光。17 “跃金”:闪着金光。“静影”:倒映在湖水中的静静的月影。19 “沉璧”:形容水中的月影像沉在湖中的一块白玉;“璧”:平圆形的玉。20 “何极”:哪有穷尽。“心旷神怡”:心情畅快;“旷”,开朗,“怡”:和悦,愉快。“偕”:一起。23 “把”:持,端。24 “临”;面对。“洋洋”:得意喜乐的样子。

[译文]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丽,湖面波平浪静,上下天光水色交相辉映,碧绿的湖水一望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展翅飞翔,时而栖止相聚,五光十色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上的芷草、沙洲上的兰花,芳香浓郁,一片茂盛。有时长空的云雾全然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面上金色的光辉闪烁跳跃,明月的倒影犹如一块璧玉静静地沉浸在水底,渔夫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此刻人们登楼赏景,那就会感到心情无比畅快,以至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真有无限的喜悦啊。

[导读]

提问 第四段写什么?包含几层意思?本段的内容与前文有何联系?第四段写湖上春光明丽的欢快景象以及“迁客骚人”登楼览之的喜悦心情。这段包含两层意思:①“至若春和景明……此乐何极!”描写春光明媚,春风和煦,洞庭湖中一派明丽动人的景象。②“登斯楼也……其喜洋洋者矣。”描写“迁客骚人”临此景而心旷神怡,陶然而乐之情。

这段所写是前文所言“……得无异乎”的另一种情况。

[朗读] 第五段

讲解1 “嗟夫”:表示感叹。2 “求”:探求。3 “仁人”:品德高尚的人。“或”:或许。5 “为”:作,这里指心理活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悲伤喜悦,不因为个人处境的好坏而喜悦悲伤;这两句话用了互文见义的修辞方法;“以”,因为。“居”:处于,位于。8 “庙堂之高”:朝廷中的高位;“庙堂”,宗庙明堂,指朝廷。9 “处江湖之远”:指被贬谪到边远的地方作地方官。10 “是”:这。2)阅读思考:

①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是什么?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

②找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想一想它们所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

③本文的中心句在哪里?

四、理解关键句

1、哪些语句记载滕子京的政绩?

讨论并归纳: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属予作文以记之。”中“之”指代什么?

讨论并归纳: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哪些句子写岳阳楼大观?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湯湯,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为什么略写岳阳楼之大观?

讨论并归纳:前人之述备矣。

5、第二段哪两句话引起下文情景交融?

讨论并归纳: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6、描写洞庭湖阴天景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讨论并归纳: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7、描写洞庭湖晴天景色。

讨论并归纳: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8、迁客骚人悲的感情?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9、迁客骚人喜的感情?

讨论并归纳: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0、“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之为”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1、“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2、“进亦忧,退亦忧。”中“进”、“退”各照应什么?“进亦忧”、“退亦忧。”各照应什么?

讨论并归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3、作者的阔大胸襟,政治抱负?

讨论并归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警句、名句、劝勉滕子京的话、主旨句、中心句、观点)

五、分析重点段

1、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3、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

4、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5、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l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6、提问: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讨论并归纳: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说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一、三题。

2.选用本课的《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

1、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语言表达方式?

2、解释下面句中的“或”:

或以钱币乞之

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3、“二者之为”指上文所说的()()两种心情。

4、“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运用了()修辞方法,分别指()和()。

5、与“是进亦忧,退亦忧”中“是”用法相同的是()A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 B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C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D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退”指()。

第五篇:《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岳阳楼记》是中考篇目,也是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比较重要的篇目,《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上这课时,我比较讲究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组合艺术。主要注意了如下方面的“组合”:

一,内容的组合。教学中以教材内容为主,适当引进课外内容;教材内容中以单纯性理解为主,适当插入思辨性内容。

二,方法的组合。教学中以诵读为主,配合以讨论法、问答法、讲析法。新课的导入别具一格,实际上是运用了铺垫式的先入为主法。

三,程序的组合。教学中以循序渐进的推进为主——导入、读讲、辨义归纳、解析等步骤环环相扣,同时注意适当重复和迂回——“归纳”的内容就是“读讲”内容的深化和条理化。,节奏的组合,教学反思《《岳阳楼记》教学反思》。主旋律是学生的诵读、反复出现并且不断变化方式,中间插入其他各类教学活动,从而形成疏密相间、跌宕有致的和谐共振。

课堂教学中的组合艺术是语文教师策划水平的体现。恰当地组合不仅使教师完美的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有益于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日常教学的只讲不读、教师单边活动、教学程序杂乱、教学无法深入等现象,都与组合不当有关。教师中真正从理性的角度来思考教学的“布局谋篇”的似乎还为数不多。从这个意义来讲,我们应提醒自己:请注意课堂教学的组合美!

下载岳阳楼记教学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岳阳楼记教学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2 岳阳楼记 教学参考

    27 岳阳楼记 课文研讨 一、整体感知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八百里洞庭湖,南接湘、资、沅、澧四水,北分松滋、太平等长江支流,烟波浩淼,湖山辉映,自古以来就是令人神往的江山胜地......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卡,疏通文意,读懂课文内容。2.感悟名篇的描写之美、意境之美、情理之美。3.体会学习对举的表现手法。【教学......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岳阳楼记》是初中语文课本中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几百年来传诵不衰,以其崇高的思想境界和独有的艺术魅力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推崇,更是我们中学语文积累......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2013-12-06 19:03:33| 分类: 九上教学实录|字号 订阅 本文转载自荆门初中语文《王君:《岳阳楼记》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咬文嚼字,从“大美”中悟......

    《岳阳楼记》教学案例

    《岳阳楼记》教学案例一、设计思想 本文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仅立意高远,而且文采斐然,句式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反复诵读吟味,引导......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合集)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读生字,能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会翻译课文。 (三)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入选的课文除最后一课是五首古诗外,其余四课均足古代游记或名胜记,都是历来传诵的......

    岳阳楼记 教学反思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花了4课时,终于讲完;额《岳阳楼记》。它是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思想性很强的名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古代优秀作品的美,学习古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