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寒假读书6 夸美纽斯
寒假读书6
夸美纽斯
杨汉麟
1、简介:如果说意大利诗人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那么,在西方教育史上,也有一位与但丁地位类似的承前启后的杰出人物,这就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扬.阿姆.夸美纽斯(1592-1670)。他堪称欧洲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教育家,同时也是资产阶级新时期的最初一位教育家。他继承了前人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人文主义教育的成果,总结了当时进步教育的实际经验,作为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革新家,提出了一套系统、全面和新的教育理论,从而为近现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2、为革新教育而艰苦奋斗的一生
因不愿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最后客死他乡。先是定居在波兰,主持中学,讲授课程,开展实验,完善新的教学方法。总结别人和自己的经验,以对事业的执著追求致力于教育理论的研究及著述。
1628-1630,写成《母育学校》一书,这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
1631年,用拉丁语写成《语言入门堪称一部小型百科全书》,大受欢迎,被译为12种欧洲主要语言。17世纪后,几乎所有的西欧国家都采用此书作为拉丁语学习课本。
1632年,夸美纽斯完成《物理学》一书。
夸美纽斯最大的成就是用了十余年时间完成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大教学论》。这是一部系统的教育学,是夸美纽斯改革旧教育的全面方案。它在他所有的著作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奠定了夸美纽斯教育观及其全部教育活动的基础。在此书中,他论述了诸如教育的目的、任务、作用;教育的根本原理;教育的原则、内容、方法;分科教学法;德育、体育;学制及学校管理等教育学的基本内容。写此书的目的“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是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
17世纪30年代后,致力于“泛智”问题的研究,即广泛的、全面的科学或智慧,其着眼点有两个方面:一是要求人们应掌握现实生活所必需的、一切有用的知识;而是主张这些知识应为所有的人所掌握。
英国、瑞典、荷兰、匈牙利等国都留下了夸美纽斯研究的足迹。他编写了《世界图解》,这一著名的教科书。晚年编著《人类改进通论》,这是他一生所写篇幅最大的未全部完成的著作。
1670年11月15日,78岁的夸美纽斯与世长辞,结束了坎坷动荡、奋斗不息的一生。他的著作据统计有265种之多。他为自己众生矢志不渝,做一个“追求理想的人”而感到欣慰。
3、世界观
作为一个新旧交替时期的产儿,夸美纽斯的世界观显得异常复杂,并充满矛盾。他的著作中洋溢着人文主义思想。
在知识来源问题上,他坚持唯物主义感觉论思想。物质在先,意识在后。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构成了夸美纽斯进步的世界观。
但,毕竟人的发展都有烙上时代的印记。夸美纽斯的宗教影响使得他世界观中产生了唯心与唯物的对立、形式与实质的冲突,导致了许多矛盾。他的进步与落后、内容与形式的矛盾,都充分反映在他的教育思想中。
4、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他说,“世间的生活也只是永生的一种预备”。那么,教育的目的就不是为生活本身,而只是为来生预备而已。具有浓厚的宗教唯心主义色彩。
夸美纽斯高度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以及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他把教育看作是改良社会的手段。认为,只要通过教育,任何人的德行和才智都能得到发展;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完成。他首次以狼孩为例,来说明教育、环境与儿童发展的关系。他认为,狼孩重返人类社会后,通过教育可使其恢复人性与智慧。
他分析了人为什么可以受教育的原因。首先,他确信人人具有接受教育的基础。其次,他从唯物主义感觉论的角度论证了人可以受教育的原因。他认为,人不仅可以受教育,而且必须受教育。
他在《大教学论》中,为了说明教育的作用,还论证了以下观点:
一、他认为一般人的先天素质差异并不大,都具有领悟事物的能力。
二、对于天资愚钝的人,教育不仅可能,而且更加急不容缓。
三、聪明的人更加需要受教育,因为“一个活泼的心理如果不去从事有用的事情”,就会被歪门邪道所困扰,会成为“自已毁掉自己”的原因。
四、夸美纽斯驳斥了历史上轻视女子教育,认为女子不可受教育的观点。
5、论自然适应性原则
自然适应性原则是夸美纽斯教学理论的主导原则或基本原理,其他教学原则、规则都从属这一原则。
在夸美纽斯的词汇中,“自然”的含义非常广泛。他自己称“自然”所指的是“我们最初的和最原始的状况,我们应当回复这种状况,如同回到一个起点一样”。意即“自然”是指人与生俱来、未经败坏的本性。此外,“自然”也有自然界的含义,自然界主要指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他认为,自然界存在着普遍的法则或“秩序”,这些法则无论在动植物生活中都发生着作用。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必须服从自然的普遍的法则;教育工作也必须遵循自然法则,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自然适应性原则在《大教育论》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他反复强调:改良学校的基础应当是万物的严谨秩序,教导的严谨秩序“应当、并且只能以自然的作用为借鉴的”。根据适应性原则,他论证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学校工作制度、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用书等一系列问题。在论证时,往往分4步:首先找出自然界的“基本法则”;其次,从动植物或人类生活中举出反映这种法则的例子;然后指出当时的学校与自然的“基本法则”相悖谬之所在;最后指出正确的教学原则或规则。这些都是根基于他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所谓自然法则,在当时是有可能和宗教信条相抗衡,并使人们信服的依据之一。
当然他的著作中也不乏宗教的气息。当碰到这些问题时,我们应该理解并有自己的思考,应该整体、全面地评价一个人,一个人所作的贡献。
6、论教育机构的系统和组织原则
夸美纽斯是学校教育的积极拥护者,肯定了学校教育的必要性和优越性,但他对学校教育存在的结构、管理、教学等方面的不合理、效率差等弊病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提出改良意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学制。
从出生到成年的24年,分为婴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四儿发展阶段,各为6年,与之相应的是母育学校、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和大学四级制。各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在半世纪新发现的《泛教论》手稿中,发现他在教育领域首次引入了“胎教”和“终生教育”的思想。认为教育应该从更早的时候开始,直至进入坟墓才告结束。基于这一认识,他将教育分为7个阶段:胎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衰老期。他最早提出“公立学校”。在等级森严的17世纪,夸美纽斯提出的学制,类似于美国现行学制,而完全不同于后来在欧洲逐渐形成的双轨制,这是与他的力图维护平民利益的民主主义思想分不开的。
二、泛智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
泛智论是夸美纽斯终生奋斗、为之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其要旨是要求人应掌握一切有用的知识,把一切有用的知识教给一切人。他根据泛智论,对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提出了以下基本要求: 第一,它们必须对实现人们的“实际目的”,即实际生活有用。第二,它们必须是广博的。第三,它们必须少而精。
基于此,他提出了许多关于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的具体意见。卡伯莱的《教育史》这样评价夸美纽斯“不仅在他生前,而且在他逝世后的至少两个世纪内,没有一个人作过认真的努力去将新的科学学科引入学校。” 班级授课制
他根据儿童年龄即知识水平,将他们分成不同的班级,并把教学内容分为循序渐进的阶段,由一个教师对一个年级的学生同时授课。他提出了学习小组,提出了学年制。
班级授课制及学年制的优点主要体现在能有计划地组织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学校也可以接受更多的儿童入校学习,从而有利于普及教育。
夸美纽斯的主张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不仅在当时是一项重要的改革,而且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但是,它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未普及。直到19世纪下半叶,它才成为一种通行的教学制度。
7、论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此处的教学原则属中间层,相当于原理,而自然适应性原则为最高层。他在阐述教学原则时,也论证了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启发------直观
------量力
教学要求应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量力性思想反映了教学必须适应儿童身心特点的教学规律。
------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
夸美纽斯根据“自然并不跃进,它只一步一步地前进”的法则,以及幼鸟慢慢学飞的事例,引出教学应循序渐进的原则。-----巩固
他提出了记忆知识,保持不忘的措施:(1)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有用的。
(2)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所学概念彻底印入学生脑海。
(3)从事物本身去获得知识,即从实物中获得知识;不仅要分析,而且要善于综合。
(4)课程的排列要有系统;先学的课程要成为后学的基础,后学的课程要能巩固前面的知识。(5)要训练、培养记忆力。
(6)努力把学过的东西教给别人,或复述给别人听。(7)所教的科目要有适当反复与练习。
他非常强调实践在巩固地掌握知识、技巧中的作用。他要求学生“从书写中去学书写,从谈话中去学谈话,从唱歌中去学唱歌,从推理中去学推理”。这种思想被西方的某些学者称作是一种“做中学”的思想。
8、论道德教育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引证并发挥了柏拉图的思想,提出学校应该培养的道德是:“持重、节制、坚忍与正直”。
在教育方法上,夸美纽斯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预防、榜样、实践、恩威并用、教训与规则、纪律与惩罚。他认为体罚是执行纪律的极端措施,学校不能完全放弃;但同时又强调 :“不过我们总该格外当心,这种极端的方法不可用得太随便、太热心,因为倘若我们滥用了,那么责打应当对付的不服从的极端情形还没有发生,我们早已智穷力竭了。”
9、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夸美纽斯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革新家,具有民主主义、人文主义的进步思想。他在教育工作的一切领域都留下了开拓者的足迹以及辛勤耕耘者的丰硕成果。19世纪末,英国学者基廷在评论夸美纽斯时也指出:“就其思想的深邃、见识的卓越、涉及领域的广阔,乃至实践经验的丰富及其理论的可行性来说,教育家中没有哪一个可以企及”。
夸美纽斯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教派对立、战祸绵延的历史时期,这不是一个可供一个雄心勃勃、情绪高昂、思想解放的教育改革家施展身手的年代。其结果是,夸美纽斯倡导的极富远见(但也不无理想主义色彩)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并未被同时代人及后继者所充分理解、采纳。他的影响犹如流星划过夜空,在发出一道炫目的光彩后,就湮没在无边的夜幕之中了。在他逝世后的近两个世纪中,尽管他编辑的教科书仍在不断流传,但很少有人对他的思想进行认真的探究及推广。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在各资本主义国家普及教育的高潮声中,通过德国教育家的宣传,他的教育思想才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得到高度评价,从而使他赢得了在教育史上应有的崇高地位。历史人物及其学说的曲折命运是耐人寻味的。摘《外国教育家评传》赵祥麟 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年1月23日------24日
9:57 *总会有独具慧眼的人。*真理不会被湮没。*历史是公平的。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
*喜欢了、认定的,就不放弃,就终期一生去奋斗,去追求。*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第二篇:夸美纽斯 读书报告
《大教学论》读书报告
在人类教育史上,有个人占有光辉的一页,他的著作《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第一次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这个人,就是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之一。生于新教派 “ 捷克兄弟会 ” 会员家庭。12 岁失去双亲,中断了学习生活。16 岁由兄弟会资助进入普雷洛夫(Prerau)市拉丁文法学校接受中等教育。1611 年,又由兄弟会选送到德国的赫尔博恩(Herborn)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在大学期间,他系统学习了古代思想家的著作,研究了人文主义者的思想,接触了新兴的自然科学知识,了解了宗教改革以来各国的教育发展动向,探讨了当时德国著名教育家的教育革新主张,为他后来从事文化教育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根基。1614 年,他回到捷克,在母校普雷洛火拉丁文法学校任教,1618 年调任富尔涅克城牧师兼兄弟会学校校长。同年,30 年战争爆发,捷克完全丧失了独立,新教徒惨遭迫害,夸美纽斯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失去了全部家产、书稿和妻儿。1627 年,随同 30000 户兄弟会员家庭迁往波兰的黎撒(Lissa)避难,先在该地兄弟会中学任教,后来担任了校长,又被推选为兄弟会长老。
在这里,他完成了他的一些最重要的著作:拉丁文教科书《语言学入门》(1631 年)、教育学巨著《大教学论》(1632年)等。
《大教学论》是夸美纽斯在教育理论方面的代表作,夸美纽斯的全部教育思想都不过是《大教学论》中表达过的基本观点的进一步发挥和应用。《大教学论》体现了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的许多首创性思想,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专门的教育理论著作,为近代教育学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被教育理论界看做是近代教育开始的标志。
全书共33章,每一章都谈到一个具体的问题。既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又有生动的事例。作者强调了教育的作用和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认为所有的人都应当获得教育;对教学内容,方法及其艺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提出了一套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奠定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系统地制定了分班上课的教学制度。
作者强调了教育的作用和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认为所有的人都应当获得教育;对教学内容,方法及其艺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提出了一套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奠定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系统地制定了分班上课的教学制度。
我第一次看到大教学论的目录,看到了后面是教学的各种原则的解析,略有兴趣看了一下,发现很多做法现在还一直在沿用,顿时对作者起了崇敬之意。在大教学论里,列出了很多教学的问题,因为我们的专业是教师方向,看着如此多的问题以及形象而生动的解答,对自己的目标又更加明确,自己也在幻想以后和学生到底要进行怎样一种交流,怎样的方法才适合学生呢?我是怀着一种寻找答案的心情去阅读大教学论的。
以下是我觉得有趣的问题的回答方式或内容来充实一下自己。
“教师看到在他面前的学生愈多,对自己进行的工作就愈有兴趣。”我在想这句话是不是添加某个条件进去才成立呢?如果说,有反应或者激情的学生越多,老师对自己的工作更加感兴趣,然后就多多跟大家聊天,然后我们也可以学好很多东西。其实就是一种互动吧,自从上大学,尤其在广外,interaction和presentation更为疯狂的学校里,给予了课堂一种热闹的气氛,这样能使学生产生更大的效果而且更是一种享受,因为我们在互相鼓励,互相帮助。
这又让我想起了英教的学习,我们不是大班教育,是小班教育,我觉得这样很好,可以更好地让每一个学生更大范围地接受老师给予的阳光知识。假若是一大班的人,如果没有十分好的气氛的话,是很难专心从头到尾听一节课的。
所以,“唤起和保持注意力不完全靠组长或其他负责的学生,教师本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他遵守下列八条规则,他就能成功地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夸美纽斯一共列举了八点,分别是
1.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时不辞劳苦,不断地介绍一些既有趣又有用的事项; 2.引人入胜---在任何一门新课开始的时候,用引人入胜的方法来来入课,或者是用涉及到其他方面的来连接,这个是在小学就有感受到的了,而且很容易激起我们的记忆抑或是更加容易使我们记住这一课; 3.他站在高高的讲台上要求学生只能专心注视着老师---感觉这有点严肃,作为一个学生,还是喜欢老师与学生的密切交流,像做朋友一样,当然,老师讲课的时候一定要让全部学生都看到他的板书还有内容,这是最重要的; 4.视觉---要抓住学生的视觉,我觉得这个也是很重要的,可以借助图片,视频,或者一些肢体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5.偶尔用一些话打断学生的讲解---在我们的小班教育当中,老师如果发现有学生没有专心听课的话,可以提问学生或者问一些刚刚讲过的内容,很显然,老师们一直都在用这种方法,而且这种方法也非常之有用,因为每个人都是有羞耻心的,我觉得羞耻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也是因为长大后的更加理性,在大学时期,受到老师的约束是减少的了,一切都靠自觉,作为一个大学生,不应该让老师用这种方式来提醒自己要怎么样做,怎么样听课,而是应该清楚懂得自己怎样去捉住老师的视觉,受教育之后就变成了一个懂得思考的人才是学习的目的; 6.多问学生回答问题---其实读到这里,就越觉得这是我们小学初中的上课的写照,如果一个学生回答不了问题,就接着问第二个第三个,“这样的结果就是全体学生都仔细倾听对其中一个说了什么,并把它应用在自己的身上”,是的,夸美纽斯抓住了学生的心理,一步一步地把吸引力给增强,这个观点很好; 7.鼓舞学生---学生回答出来就要表扬,每个学生都喜欢老师的鼓励,而且通过一种轻松的方式纠正学生的问题的话,是可以避免发生的事情; 8.让学生提问题---学生应该可以在课后提问题,可是在大教学论里不允许私下提问题这个观点我觉得是不正确的,我觉得学生应该可以私下提问题,然后老师再猜想要不要在课堂上讲这个问题。学生的注意力也关系到了学生做笔记的问题,学生能否用心,关键是看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上来了大学,发现了总结的笔记是必须做而且很难做的,夸美纽斯在书中说道老师要看学生的笔记,对于这一点,个人认为老师有点辛苦了,学生应该自己做笔记然后自己总结做出结论。
夸美纽斯因他的“泛智论”而著名,他下的界说:“我们希望有一种智慧的学校,而且是全面智慧的学校,即泛智学校,也就是泛智工场。在《大教学论》的著述中,夸美纽斯详细了阐述了他的人性观,“人是造物主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因而他应当成为理性的动夸美纽斯又提到了和谐教育,走中道之路。即热切期望所有的人都能受到完善的教育,使之得到多方面的发展,成为和谐发展的人。强调“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人在身心各方面都存在着和谐发展的因素(“种子”),教育就是要使这种因素真正得以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物、一切造物的主宰和造物主的形象和爱物。要从知识、道德、身体和艺术等方面去全面发展人,从而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
当今社会提到的和谐,对于人的和谐是至为重要的,到底人和谐是需要怎样的社会条件和自身条件呢?人如果把知识,道德,身体各个方面发展或者是综合起来,把中国人讲究的和---以和为贵散播到每个人心中的话,我想这就是和谐教育的目的吧,但是,知识与道德到底谁占更加重要的位置呢?在我个人看来,还是道德较为重要吧,身心良好才会做出对国家、社会、家庭更好的事。
书中他又提到“青年人最好是一同在大的班级里面受到教导,因为把一个学生作为另一个学生的榜样与刺激是可以产生更好的结果与更多的快乐的。因为做别人所做的事情,到别人去到的地方,跟在人家后面不掉队,走在人家前面不落伍,这是我们大家所最自然而然地倾心的行动路线。
骏马有敌手要赛过或有先导马可追随的时候,才是它跑得最快的时候。
尤其是年轻的儿童,用榜样总比用训条容易领导,容易管束。假如你交给他们一种训条,它只会产生一种很小的印象;假如你指出别人在做某些事情,他们是不必告诉便会去模仿的。”
从总体上看,夸美纽斯此处阐明的观点是重视学校教育,这不仅是对当时上层社会只相信家庭教育的偏见的批判,而且与他的普及教育的民主思想是相联系的,因为广大平民无钱聘请私人家庭教师,只有公共学校能为广大民众提供受教育机会。
本书对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书中所提的班级授课制是教育史上的进步之举。由个别教学变为集体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相互学习和激励的环境,不同课程的变换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这对普及教育和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夸美纽斯的提倡,它首先在欧洲广泛推广开来,之后又扩散到其它各洲。在以后的几百年教育发展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本书提出的直观教学等一系列教学原则,至今仍被教师用于教学实践之中。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原有知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在形势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更新。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著作《大教学论》虽然距今已有三百多年,但它里面蕴含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仍然能够给予我们理性的思考与智慧的火花。
第三篇:夸美纽斯课后练习
(一)填空题
1.夸美纽斯是___世纪捷克的教育家。2.《大教学论》是_____的教育代表作。
3.夸美纽斯的泛智思想就是______________。4.17世纪世界教育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的教育家是______。
5.《母育学校》是_____关于幼儿教育的一部名著。
(二)改错题
1、夸美纽斯是十五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家。
2、夸美纽斯完全了解教育与自然的本质区别。
(三)选择题
1、“泛智”思想是___教育理论的核心。
A.托马斯·阿奎那 B.夸美纽斯 C.奥古斯丁 D.柏拉图
2、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为西方___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A.古代 B.中古 C.近代 D.现代
3、夸美纽斯第一次赋予直观教学以____的理论基础。A.感觉论 B.系统论 C.信息论 D.控制论
4、夸美纽斯是十七世纪___著名的教育家。A.荷兰 B.捷克 C.俄国 D.美国
5、夸美纽斯的自然适应性原则最主要的是指教育要遵循___的普遍规律。
A.自然人性 B.自然界 C.人类社会 D.自然与人类社会
6、夸美纽斯关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教育理念被称为___思想。
A.“泛智” B.和谐发展 C.全面发展 D.全民教育
(四)解释概念题
1、《大教学论》
2、《母育学校》
(五)简答题
1、试述夸美纽斯的“泛智”思想的基本涵义及其主要体现。
2、夸美纽斯创立的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述评。
3、述评夸美纽斯的直观性教学原则。
(六)论述题
1、夸美纽斯的自然适应性原则述评
2、夸美纽斯创立的教学原则体系述评。▇ 答 案(返回索引)(一)填空题
1.十七 2.夸美纽斯 3.“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 4.夸美纽斯 5.夸美纽斯(二)改错题
1.将“十五”改为“十七” 2.将“完全”改为“不”
(三)选择题
1.B 2.C 3.A 4.B 5.B 6.A(四)解释概念题
1、《大教学论》——夸美纽斯的教育代表作。该书以严谨的结构系统地论述了关于改革经院主义教育,建立资产阶级新教育的主张,首次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是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为近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母育学校》——夸美纽斯的教育著作之一,是近代第一本学前教育学论著,在它问世后的两三百年间,成为父母和一切幼儿教育者的工作指南。(五)简答题
1、“泛智”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理论的核心,也是他从事教育实践和研究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和。所谓“泛智”,用夸美纽斯的话来说,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它包含着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教育内容泛智化,他认为人们所受的教育应当是周全的,要“学会一切现世与来生所必需的事项”。为此,夸美纽斯为各级学校拟订了一个包括自然、人文、社会、宗教等各方面知识的“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体系;二是教育对象普及化,即使一切男女青年不论富贵贫贱都应进学校接受教育。为此,夸美纽斯制定了从学前教育到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前后衔接的统一完整的学校制度体系。
夸美纽斯的“泛智”思想,反映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宗教蒙昧主义,提倡认识世界和发展科学的时代精神,以及反对封建等级教育,实现教育平等的民主要求。
2、夸美纽斯对中世纪学校工作的缺乏计划性和个别教学极为不满,要求所有公立学校在一年之中只招一次学生,秋季始业,同时开学,同时放假。学生入学之后,必须坚持完成学业。学校工作应按年、按月、按日、按时安排妥切。学年终了时,通过考试同时升级。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夸美纽斯要求用班级授课来代替个别教学,即把不同年龄、不同知识水平的儿童,分成不同年级,通过班组进行教学。夸美纽斯认为一位教师可向全班几百个学生同时授课。夸美纽斯还要求实行“十人长”制,以辅助教师的工作。他认为班级授课制不仅可以扩大教育对象,提高教师工作热情,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相互学习。优点很多,应积极推行。
夸美纽斯创立的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学工作制度上的重大改革,大大提高了学校工作效率,符合近代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因而为后世所广泛采用。
3、夸美纽斯依据其“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唯物主义感觉论,反对当时学校单纯的文字教学,要求教学应从观察事物开始,采用直观方法。夸美纽斯认定直观应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基础。因为它提供的知识更具有真实性与准确性,更能增强记忆,更能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
在直观教学方面,夸美纽斯认为,除观察事物外,还可运用图片或模型,参观或实验等方法。教室应布满图画,教科书应配有插图。
夸美纽斯第一次赋予直观教学以感觉论的理论基础,确认它是教师在教学课程中必须遵循的“金科玉律”。在当时具有巨大的革新意义,对教学理论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由于夸美纽斯认识论的局限及其世界观中宗教思想的影响,他割裂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过分夸大了直观性教学原则的意义;同时又承认“神启”在认识中的作用,为宗教唯心主义留下了空隙。(六)论述题
1、夸美纽斯的自然适应性原则,最主要的是指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夸美纽斯认为,自然界有一种普遍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人类的教育活动必须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相适应。他要求新学校应把自然的“秩序”作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主导原则”。
自然适应性原则还包括教育必须适应儿童本身的“自然”,即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夸美纽斯为使自己改革封建主义、经院主义教育的斗争立于不败之地,以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教育思想的理论依据,并注意到儿童的年龄特征,这在当时是进步的。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夸美纽斯不了解教育与自然的本质区别,因而在论述中有牵强附会,机械类比之处。对儿童心理的认识也是肤浅的,粗糙的。
2、夸美纽斯认为,周全的教育必须对旧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他指责当时学校教导青年的方法非常残酷,使学校变成儿童恐怖的场所,变成儿童才智的屠宰场;教学既费时间又耗精力,而且极不彻底,不
仅教员感到烦忧,学生也觉得厌恶。夸美纽斯认为,应当追随自然规律,把教学提高到科学水平,他根据自然“秩序”,对新学校的教学提出五条原则,即延长生命的原则;精简科目,使知识能够更快地获得的原则;抓住机会,使知识准可以获得的原则;开发心智,使知识容易获得的原则;把判断力弄敏锐,使知识能够彻底地获得的原则。夸美纽斯对这些原则进行了详尽地论述,虽内容过于庞杂、烦琐,但确有大量的真知灼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规律。他的教学原则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个:(1)直观性原则;(2)自觉性和主动性原则;(3)循序渐进和系统性原则;(4)巩固性原则。夸美纽斯依据自然适应性原则,详细地论述了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则,第一个提出较为完整的教学原则体系,为改革教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教育史上建立了功绩。夸美纽斯的教学原则实际上是前人特别是人文主义教育家以及他本人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其中有不少合理的因素,因而为后人所接受,并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成为一份珍贵的教育遗产
(一)卢梭的教育思想
1、识记:卢梭所生活的时代、国别、主要贡献及教育代表作。
2、理解:卢梭的感官教育和劳动教育思想。
3、简单运用:分析、评价卢梭的教学思想。
4、综合运用:从理论、历史、现实几方面分析、评价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 练习(返回索引)重点教学内容与相关练习例题
(一)填空题
1、卢梭提出了培养____的教育目的。
2、卢梭是十八世纪__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
3、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
4、卢梭自然教育理论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
5、卢梭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_____历程。
(二)改错题
1、卢梭是以其“绅士教育”而著称于世界教育史的。
(三)选择题
1、卢梭是____世纪法国教育思想家。A.16 B.17 C.18 D.19
2、卢梭是反对____教育的一位伟大的旗手。A.奴隶 B.封建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3、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_。
A.《政治学》 B.《爱弥儿》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理想国》
4、卢梭忽视______教育 A.儿童 B.女子 C.男子 D. 少年
(四)解释概念题
1、《爱弥儿》
(五)简答题
1、卢梭的感官教育思想述评。
2、卢梭的劳动教育思想述评。
(六)论述题
1、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述评。
2、卢梭的教学思想述评。▇ 答 案(返回索引)(一)填空题
1.自然人 2.法 3.《爱弥儿》 4.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 5.自然(二)改错题
1.将“卢梭”改为“洛克”或将“绅士教育”改为“自然教育”(三)选择题 1.C 2.B 3.B 4.B(四)解释概念题1、1762年,卢梭长篇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问世。卢梭在这部
构思20年,撰写3年,精思熟虑的杰作中,对当时法国腐朽的政治、宗教特别是教育进行了猛烈抨击。他对摧残儿童身心的封建主义教育,疾之如仇,无情地揭露了其压抑儿童个性的种种弊端,要求加以根本改造。他提出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新人的构想,描绘了一幅培养新人的蓝图。(五)简答题
1、卢梭极为重视感觉教育,认为感觉是知识的门户,是理性发展的工具。要学习思考,必须首先训练感觉和身体器官,以便为理性活动打好基础。基于上述观点,卢梭反对儿童在12岁以前学习书本知识,强调通过活动,积累对周围事物的感觉经验。他说,对于儿童来说,“他周围的事物就是一本书”。儿童在观察、接触周围事物的活动中,可以获得很多直接知识。
在如何发展感觉,训练儿童各种感官方面,卢梭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卢梭指出,在各种感觉中运用最多的是触觉。发展触觉的主要方法是练习。让儿童像盲人那样抚摸物体,训练触觉的敏锐性和准确性。视觉与触觉相比,视觉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卢梭认为,我们用视觉测量高度、长度和距离,是可以把视觉训练得很准确的。视觉器官教育的方法较多,如各种活动游戏、写生画、制图等,都能发展视感觉。听觉官能的教育主要靠学说话、唱歌、听音乐来练习。嗅觉靠饮食来练习。至于味觉则不必特别注意发展。
卢梭从反对封建文化出发,认为这个时期的儿童不应该读书。他说:“读书是孩子们在儿童时期遇到的灾难,而你却单单要他们在读书中
消磨他们的时间。爱弥儿长到12岁还不大知道什么叫书”。他认为,以书籍代替感官就是袭用他人的理性,结果必将多迷信而少有真知。卢梭的感觉教育把2把感性与发展理性截然分开,反对反对儿童读书,不免失之片面。但他站在唯物主义感觉论的立场上,重视感觉教育,在西方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详细地论述了外感官教育的意义、内容和具体方法,不仅具有反对封建教育的进步意义,而且有许多见解是合理的、有益的。
2、卢梭为实现其教育目的,把劳动教育视为培养能够运用自己聪慧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去从事劳动,营谋生活、自食其力的自然人的重要手段,因而十分重视劳动教育。
卢梭所提倡的劳动主要是农业和手工业劳动,特别是后者他更为推崇,认为象细木工这样的个体手工劳动,既能使儿童获得自谋生计的劳动技能技巧,又可发展他们的头脑使之增加智慧。
卢梭还指出,劳动还有巨大的教育意义,它能培养儿童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体会到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卢梭从反对当时不平等的封建剥削制度和完全脱离生产劳动的封建教育出发,视劳动教育为培养新人不可缺乏的手段,这在当时有着巨大的反封建进步意义。他要求通过儿童参加生产劳动,使儿童获得劳动知识技能,为参加实际生活作好准备;通过儿童参加生产劳动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这些思想至今看来仍是正确的。
(六)论述题
1、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所谓“自然人”不是原始社会的野蛮人,而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他体魄健康,心智发达,道德高尚,处事干练,并能从事生产劳动,自食其力的人,实际上,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食其力的小资产阶级上层人物。自然教育是卢梭教育理论的根本思想。其核心是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即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他曾反复强调要把儿童当作儿童去看待,“要按照你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去对待他”。卢梭之所以强调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主要是他认为,作为人的教育三种来源之一的“自然的教育”,即人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有其不可改变的规律性,因而“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即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的指导和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影响,都必须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来进行,只有这样,儿童的开性才能得到完美的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自然人”。自然教育还应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卢梭认为,每个儿童的心理有他自己的形式,必须按照个别的形式进行教育。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有着巨大的反封建进步意义。他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大大提高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与以教师为主体,残害儿童身心的封建教育是完全对立的,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卢梭关于教育三个来源之间关系的论述,虽存在着形而上学的观点,但已初步认识到遗传、教育、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对教育学理论的发展是有意义的。
2、卢梭认为,从12岁至15岁,应该学习知识。但对所学知识必须进行严格选择。关于选择的原则,卢梭提出:(1)所学的知识要有用处,是真正有益于幸福的知识。(2)应是这个年龄时期的儿童能够理解的知识。他认为儿童呆读古代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实际上是对儿童精神的磨难。
卢梭与夸美纽斯不同,不主张教给学生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更不主张用书本知识来束缚儿童的头脑。在他看来,教学的基本任务在于发展儿童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头脑;发展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及学习的兴趣。卢梭说:“需要记着的是:我们想取得的不是知识,而是判断的能力”。又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毫无疑问,这是一切良好的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卢梭认为,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为了完成上述任务,卢梭提出至今看来仍有积极意义的教学方法。卢梭重视直观,把直观当作教学的基础。卢梭从感觉经验是理性发展的凭借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强调教学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他认为,直观性教学对于培养儿童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具有重要意义。卢梭所说的直观主要是实物观察、实验和实践。
卢梭要求教学必须符合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他说,儿童时期有儿童自己的观察、思考和感觉的方法,企图以成人的方法代替儿童的方法,那是最愚笨的。他强调按儿童年龄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卢梭还提出,教学必须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自觉地去获取知识。他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教师要少讲,学生要多问。他说:“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
卢梭在反对封建传统教学的斗争中,提出与之完全对立的新教学论。他的教学理论中虽不免有片面、偏颇之处,但却蕴藏着不少真知灼见,可资借鉴。在教育发展史上,卢梭关于教学的理论有着巨大意义,他不仅想使教学冲破经院主义的桎梏,而且努力使它挣脱古典的绳索。他反对儿童学习五六种语言,他呼吁儿童不应为文字教育所毒害。他要求尊重儿童的自由和兴趣,鼓舞学生通过自己的实地观察,结合实际生活主动地、自觉地掌握有用的知识。他提出必须把儿童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引导、鼓励他们主动地学习。所有这些都表明卢梭反对传统教学的彻底性,并为现代教学法理论开辟了先河。
(一)填空题
1、赫尔巴特是___世纪上半期德国的教育家。
2、赫尔巴特提出的五种道德观念是_______、“完善”的观念、“善意”的观念、“正义”的观念、“报偿”的观念。
3、赫尔巴特提出的儿童___方法之一是惩罚性的威胁。
4、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
5、赫尔巴特认为,___的目的是教育的最必要、最高的目的。
6、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的第三个阶段是____。
(二)改错题
1、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包括明了、思考、系统、方法。
(三)选择题
1、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并论证了教育性教学的教育家是_______。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昆体良 D.杜威
2、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 C.《普通教育学》 D.《理想国》
3、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的第3个阶段是____。A.联合 B.系统 C.运用 D.明了
(四)解释概念题
1、“教学形式阶段”
2、“教育性教学”
3、“五道念”
(五)简答题
1、分析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论。
2、赫尔巴特关于道德训练的观点。
(六)论述题
1、赫尔巴特的课程体系及其理论基础述评。
2、试论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
3、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述评。
(一)填空题
1、卢梭提出了培养____的教育目的。
2、卢梭是十八世纪__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
3、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
4、卢梭自然教育理论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
5、卢梭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_____历程。
(二)改错题
1、卢梭是以其“绅士教育”而著称于世界教育史的。
(三)选择题
1、卢梭是____世纪法国教育思想家。A.16 B.17 C.18 D.19
2、卢梭是反对____教育的一位伟大的旗手。A.奴隶 B.封建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3、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_。
A.《政治学》 B.《爱弥儿》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理想国》
4、卢梭忽视______教育 A.儿童 B.女子 C.男子 D. 少年
(四)解释概念题
1、《爱弥儿》
(五)简答题
1、卢梭的感官教育思想述评。
2、卢梭的劳动教育思想述评。
(六)论述题
1、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述评。
2、卢梭的教学思想述评。▇ 答 案(返回索引)(一)填空题
1.自然人 2.法 3.《爱弥儿》 4.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 5.自然(二)改错题
1.将“卢梭”改为“洛克”或将“绅士教育”改为“自然教育”(三)选择题 1.C 2.B 3.B 4.B(四)解释概念题1、1762年,卢梭长篇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问世。卢梭在这部构思20年,撰写3年,精思熟虑的杰作中,对当时法国腐朽的政治、宗教特别是教育进行了猛烈抨击。他对摧残儿童身心的封建主义教育,疾之如仇,无情地揭露了其压抑儿童个性的种种弊端,要求加以
根本改造。他提出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新人的构想,描绘了一幅培养新人的蓝图。(五)简答题
1、卢梭极为重视感觉教育,认为感觉是知识的门户,是理性发展的工具。要学习思考,必须首先训练感觉和身体器官,以便为理性活动打好基础。基于上述观点,卢梭反对儿童在12岁以前学习书本知识,强调通过活动,积累对周围事物的感觉经验。他说,对于儿童来说,“他周围的事物就是一本书”。儿童在观察、接触周围事物的活动中,可以获得很多直接知识。
在如何发展感觉,训练儿童各种感官方面,卢梭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卢梭指出,在各种感觉中运用最多的是触觉。发展触觉的主要方法是练习。让儿童像盲人那样抚摸物体,训练触觉的敏锐性和准确性。视觉与触觉相比,视觉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卢梭认为,我们用视觉测量高度、长度和距离,是可以把视觉训练得很准确的。视觉器官教育的方法较多,如各种活动游戏、写生画、制图等,都能发展视感觉。听觉官能的教育主要靠学说话、唱歌、听音乐来练习。嗅觉靠饮食来练习。至于味觉则不必特别注意发展。
卢梭从反对封建文化出发,认为这个时期的儿童不应该读书。他说:“读书是孩子们在儿童时期遇到的灾难,而你却单单要他们在读书中消磨他们的时间。爱弥儿长到12岁还不大知道什么叫书”。他认为,以书籍代替感官就是袭用他人的理性,结果必将多迷信而少有真知。卢梭的感觉教育把2把感性与发展理性截然分开,反对反对儿童读
书,不免失之片面。但他站在唯物主义感觉论的立场上,重视感觉教育,在西方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详细地论述了外感官教育的意义、内容和具体方法,不仅具有反对封建教育的进步意义,而且有许多见解是合理的、有益的。
2、卢梭为实现其教育目的,把劳动教育视为培养能够运用自己聪慧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去从事劳动,营谋生活、自食其力的自然人的重要手段,因而十分重视劳动教育。
卢梭所提倡的劳动主要是农业和手工业劳动,特别是后者他更为推崇,认为象细木工这样的个体手工劳动,既能使儿童获得自谋生计的劳动技能技巧,又可发展他们的头脑使之增加智慧。
卢梭还指出,劳动还有巨大的教育意义,它能培养儿童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体会到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卢梭从反对当时不平等的封建剥削制度和完全脱离生产劳动的封建教育出发,视劳动教育为培养新人不可缺乏的手段,这在当时有着巨大的反封建进步意义。他要求通过儿童参加生产劳动,使儿童获得劳动知识技能,为参加实际生活作好准备;通过儿童参加生产劳动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这些思想至今看来仍是正确的。(六)论述题
1、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所谓“自然人”不是原始社会的野蛮人,而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他体魄健康,心智发达,道德高尚,处事干练,并能从事生产劳动,自食其力的人,实
际上,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食其力的小资产阶级上层人物。自然教育是卢梭教育理论的根本思想。其核心是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即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他曾反复强调要把儿童当作儿童去看待,“要按照你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去对待他”。卢梭之所以强调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主要是他认为,作为人的教育三种来源之一的“自然的教育”,即人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有其不可改变的规律性,因而“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即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的指导和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影响,都必须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来进行,只有这样,儿童的开性才能得到完美的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自然人”。自然教育还应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卢梭认为,每个儿童的心理有他自己的形式,必须按照个别的形式进行教育。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有着巨大的反封建进步意义。他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大大提高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与以教师为主体,残害儿童身心的封建教育是完全对立的,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卢梭关于教育三个来源之间关系的论述,虽存在着形而上学的观点,但已初步认识到遗传、教育、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对教育学理论的发展是有意义的。
2、卢梭认为,从12岁至15岁,应该学习知识。但对所学知识必须进行严格选择。关于选择的原则,卢梭提出:(1)所学的知识要有用处,是真正有益于幸福的知识。(2)应是这个年龄时期的儿童能够理解的知识。他认为儿童呆读古代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实际上是对儿
童精神的磨难。
卢梭与夸美纽斯不同,不主张教给学生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更不主张用书本知识来束缚儿童的头脑。在他看来,教学的基本任务在于发展儿童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头脑;发展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及学习的兴趣。卢梭说:“需要记着的是:我们想取得的不是知识,而是判断的能力”。又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毫无疑问,这是一切良好的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卢梭认为,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为了完成上述任务,卢梭提出至今看来仍有积极意义的教学方法。卢梭重视直观,把直观当作教学的基础。卢梭从感觉经验是理性发展的凭借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强调教学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他认为,直观性教学对于培养儿童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具有重要意义。卢梭所说的直观主要是实物观察、实验和实践。
卢梭要求教学必须符合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他说,儿童时期有儿童自己的观察、思考和感觉的方法,企图以成人的方法代替儿童的方法,那是最愚笨的。他强调按儿童年龄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卢梭还提出,教学必须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自觉地去获取知识。他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教师要少讲,学生要多问。他说:“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
卢梭在反对封建传统教学的斗争中,提出与之完全对立的新教学论。他的教学理论中虽不免有片面、偏颇之处,但却蕴藏着不少真知灼见,可资借鉴。在教育发展史上,卢梭关于教学的理论有着巨大意义,他不仅想使教学冲破经院主义的桎梏,而且努力使它挣脱古典的绳索。他反对儿童学习五六种语言,他呼吁儿童不应为文字教育所毒害。他要求尊重儿童的自由和兴趣,鼓舞学生通过自己的实地观察,结合实际生活主动地、自觉地掌握有用的知识。他提出必须把儿童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引导、鼓励他们主动地学习。所有这些都表明卢梭反对传统教学的彻底性,并为现代教学法理论开辟了先河。
重点教学内容与相关练习例题
(一)填空题
1、_______是小学各科教学法的创始人。
2、裴斯塔洛齐的教育代表是___________。
3、裴斯塔洛齐是十九世纪初____(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
4、要素教育论和小学各科教学法是_____对教学理论的重大贡献。
(二)改错题
1、柏拉图是小学各科教学法的创始人。
2、裴斯塔洛齐认为体育的最基本的要素是肌肉运动。
3、赫尔巴特最早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要求。
4、裴斯塔洛齐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妇女的教育事业。
(三)选择题
1、裴斯塔洛齐是十八世纪下半叶到十九世纪初期的___(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
A.捷克 B.瑞士 C.法国 D.尼德兰
2、在西方近代教育史上,_____第一次明确提出德、智、体几个方面协调发展,并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A.洛克 B.卢梭 C.裴斯塔洛齐 D.夸美纽斯
3、裴斯塔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__。
A.《理想国》 B.《爱弥儿》 C.《林哈德与葛笃德》 D.《巨人传》
(四)解释概念题
1、《林哈德与葛笃德》
(五)简答题
1、裴斯塔洛齐和谐发展思想述评。
2、概述裴斯塔洛齐对小学各科教学法的贡献。
(六)论述题
1、裴斯塔洛齐的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述评。
2、裴斯塔洛齐要素教育论述评。
▇ 答 案(返回索引)(一)填空题
1.裴斯塔洛齐 2.《林哈德与葛笃德》 3.瑞士 4.裴斯塔洛齐(二)改错题
1.将“柏拉图”改为“裴斯塔洛齐” 2.将“肌肉运动”改为“关节活动” 3.将“赫尔巴特”改为“裴斯塔洛齐” 4.将“妇女”改为“人民”(三)选择题 1.B 2.C 3.C(四)解释概念题 1、1781—1787年,裴斯塔洛齐发表了他的教育小说《林哈德与葛笃德》1~4卷。这部书描写了贤惠的妇女葛笃德在“善良的”县长支持下依靠改良生产,改革教育,改造社会的故事。它反映了裴斯塔洛齐的社会政治理想。
第四篇:夸美纽斯名言
夸美纽斯名言,警句,格言,语录
· 时间应分配得精密,使每年、每月、每天和每小时都有它的特殊任务。
· 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 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 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 不要把许多杂乱的词句塞在脑子里,而是要启发了解事物的能力,使得从这种能力之中流泻出;像从活的泉眼流出一样——一条溪涧(知识)来。
· 读书而不理解,等于不读。
· 在人身上,惟一能够持久的东西是从少年时期吸收得来的„„一个人假如不从睡在摇篮里的时候开始养成人生的清洁的习惯,那是最危险不过的。
· 合理安排儿童每天的生活,使之总是忙于有益的事情避免无事生非或虚度时光。· 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而是让儿童练习良好道德行为,克服懒惰、轻率、不守纪
律、颓废等不良行为。
· 用语言、事物表扬,用警告、训斥、惩罚及对特殊的个别的过错采用体罚,以有教益的惩罚制度,即“持以坦白的态度,出以诚恳的目的”,使儿童理解这样做是对他有好处的,正如吃苦药
治病一样。
· “良好的模范恳切的语言和真诚坦白的同情”,系指家长、教师、同学及其他人的示范对儿童的影响。
· 书是传播智慧的工具。
· 人人都应该祈求自己具有存在于一个健康的身体里面的一个健康的心灵。
· 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
· 青年人应当不伤人,应当把各人所得的给予各人,应当避免虚伪欺骗,应当显得恳挚悦人,这
样学着去行正直。
· 青年人应当不伤人,应当把个人所得的给予各人,应当避免虚伪与欺骗,应当显得恳挚悦人,这样学着去行正直。
· 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
· 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须得学会敢于正视别人,学会应付真实的劳苦,不要畏缩。否则他们便会变成遁世的人,厌世的人,或是变成懒惰的人,碍事的人。
· 时间应分配的精密,使每年、每月、每天和每小时都有它的特殊任务。
一、我是补习者
1.1读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大教学论》,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新2版。
1.1.1追求伟大的事情
第1页:“《大教学论》它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这和“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似乎有相通之处。
第7页“一切真正的财富,在性质上是可以由大家去分享的;它们愈多地被大家所分享,它们对于大家的好处便愈大。”我是积极倡导分享的,没想到夸美纽斯(1592-1670)在几百年前就有这种思想。
第8页:“追求伟大的事情在过去是高贵的,在现在是高贵的,在将来永远也是高贵的。”这句话评价夸美纽斯本人也合适得很。
仿句练习:
为了学生、老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我很公正地请求每一个人:第一,假如有人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这么一个重大的问题,不仅下决心要去尝试,而且下决心要做得有特色,有创意,请不要以为那是一种轻举妄动;因为这种举动的目标是为的只是别人的好处。第二,假如我们第一次的尝试没有立刻成功,我们没有把理想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完全实现,请不要立刻感到灰心。“因为在一切事情上面,种子先得撒下,然后才能逐渐生长。”(原话在第4页)
第42页:“七 教育确乎人人需要,我们想想各种不同程度的能力,就可以明白这一点。愚蠢的人需要受教导,好使他们摆脱本性中的愚蠢,这是无人怀疑的。其实聪明的人更需要受教育,因为一个活泼的心理如果不去从事有用的事情,它便会去从事无用的、稀奇古怪、有害的事情;正如田地愈肥沃,蒺藜便愈茂盛一样,对一个绝顶聪明的人如果不去洒下智慧与德行的种子,它便会充满异幻的观念;又如推磨的时候如果不洒下面粉的原料,麦子,磨石便会磨出声音,磨损,以致常常磨碎一样,一个活泼的心理如果没有正经的事情可做,它便会被无益的、稀奇的和有害的思想所困扰,会自己毁掉自己。”我想这段话对那些头脑聪明但学习愿望不强的同学应该很有启发,很适用于我带的B班。我要找个机会给他们读读,或者打印一张贴在教室。
第44页“人生不应该消耗在学习上面,而应该消耗在行动上面。所以,我们应该尽快对于人生的活动有所准备,因为在合适地学好我们的功课以前,也许会被迫停止我们的活动。”时不我待,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对于我们这些成人,更是这样。学生处于社会所规定的学习的人生阶段,自然要学习,而成人正处于行动的人生阶段,更要“困而学之”。第52-53页:“一只筛子,如果你继续不断地用水泼去,它便愈来愈干净,虽则它不能够把水留住;同样,鲁钝和悟性孱弱的人,虽则在学问上面得不到进步,但是心性可以变得更柔和„„在我们的果园里面,我们不独喜欢果子结得早的树木,同时也喜欢果子结得迟的树木;因为西拉的儿子说,每一件东西都有它的值得赞美的时期,最后,虽则迟缓一点,总表明他没有白白生存一番。然则我们为什么在学问的花园里却只希望智力前进活泼的一批儿童受到宽容呢?”
多么好的比喻呀。这就是“好”的标准问题。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用筛子的比喻来解释,真好。
第61页:“虔信与德行是教育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可是最被忽视。”
第63页:“自从我的心理得到启迪以后,我一想到我浪费掉了的青春,我的胸中便常常发出叹息,我的眼睛便常常流出眼泪,我的心里便常常充满了忧愁!我的忧思常常使我叫道:
啊!但愿邱比特(Jupiter)能给我带回已成过去和业已消失的岁月啊!”
我准备下节历史课给B班的同学读4段《大教学论》中的话,对聪明者的劝诫,关于学习的紧迫性,“筛子理论”,青春不可浪费。
在《十二章改良学校是可能的》中,他将三对相反的性格,仔细区分为六种,分别指出教育的方法。
伶俐、渴于求知、容易受影响的人,这种人较之于其一切人都更适于受教育。他们像良好的树木一样,可以自行成长起来,只要有远见,不让他们走得太快而疲惫不堪就好。
伶俐但倾向迟钝懒惰的人,要加以督促,使其前进。
伶俐而且渴于求知,但同时又很倔强不易驾驭的人。这种人是使学校遇到困难的大根源,他们大部分被绝望地抛弃了。但是,如果我们能正确对待他们,他们常常可以成为最伟大的人,正如野性难驯的马儿经过恰当的训练可以变成千里马一样。
温柔、渴于求知,但又迂缓迟钝的人。教师要顾及他们的短处,不使他们负担过重,不向他们提出任何过分的要求,应当有耐心,应当帮助他们,应当给他们以力量,应当使他们走上正轨,以免灰心丧气。“在铅上面盖印记虽则很困难,但是盖上了就可以支持很久,同样,这种人的性格较之天分较高的人要来得稳定一些,对于学过的东西不容易忘记。”
心智低弱,同时又很怠惰的人。这种人只要不顽梗,也是可以得到很大进展的。不过需要巨大的技巧和耐心。
一些智性低,同时性情又很倔强恶劣的人。这种人很少能有什么用处。但是“自然”对于有毒的事物,总是预备了解毒剂的,所以不应该完全灰心,至少应该看看他们的倔强的性格是不是能够加以克服,把它清除掉。
然后他引用了普卢塔克的话:“对于少年儿童的性格,谁也不能负责;但使用适当的训练使他们变得有德行,是我们力所能及的。”
第124页:“对于青年的教育不在于把他们的脑袋塞满从各个作家生拉硬扯地找来的字句和观念,而在使他们的悟性看到外面的世界,以便从他们的心灵本身涌出一道活流,如同树叶、花儿和果实从树上的蓓蕾生出来,到了第二年又生出一个新的蓓蕾,又从新的蓓蕾生出新的嫩枝和之上的树叶、花儿和果实一样。”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心灵的发展。当初我开设《<论语>诵读》的校本课程时,对学生说,学习《论语》为的是对我们自己有所启发。
第五篇:简述夸美纽斯
1.简述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体现的主要教育思想。
(1)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2)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2.简述《学记》中体现的主要教育思想。
(1)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师导和考试制度。(3)主张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藏息相辅。
(4)提出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5)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
3.论述 20世纪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教育全球化(7)教育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性
4、简述教育与生产力水平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a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c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与手段 d 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a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b 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5、论述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规律?(1)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2)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
(3)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4)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5)教育还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互补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6、简述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和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7、简述我国美育德基本任务。
(1)初步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健康的爱美情趣。(2)培养审美能力。
8、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
(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12、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3)发扬教育民主(4)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13、教师六个主要的职业角色
(1)学着和学习者(2)知识传授者(3)示范者(4)管理者(5)朋友(6)研究者
14、简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15、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4)提高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5)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16.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4)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缺点(1)教师为了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必须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控制,这势必影响到学生的独立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2)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3)在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
(4)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和消极等待的性格
17、简述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整体性原则(4)指导性原则
18、论述教学评价的功能和意义
(1)诊断教学问题(2)提供反馈信息(3)调控教学方向(4)检验教学效果
意义在于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学领域,有效地调动教学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助于改进教学管理。
19、简述教学过程应遵循哪些基本规律(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20、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依据
(1)教学任务(2)教学内容(3)学生年龄特征
21、简述德育的基本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自觉纪律教育(6)民主与法制教育(7)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8)道德教育
24、论述德育的任务
(1)培养青少年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和违纪观念及养成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25、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26、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有哪些(1)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的程度低
28、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班主任肩负着全面管理班级的职责,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班主任的素质直接决定班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班级全体成员的整体水平,从而决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班主任的素质极为关键。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2)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3)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29、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确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30、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
32、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包括:a 群众性活动b小组活动 c个别活动
33、简述如何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联系(1)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2)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经常性联系
36、谈谈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养
(1)首先要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素养,包括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2)应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素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3)应具备一定的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以及自我控制和反思能力
(4)拥有一定的职业心理健康,包括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健康的人格。
37、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依据
(1)教学任务(2)教学内容(3)学生的年龄特征
38、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
(1)历史研究法(2)个案研究法(3)行动研究法(4)质的研究法(5)调查研究法(6)实验研究法
39、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 孟子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奥地利)威尔逊 格赛尔
(2)外铄论 荀子 洛克“白板说” 华生(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3)共同作用论 2.40.、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 B 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
C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2)环境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 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B 人对环境的反应时能动的(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4)个体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心理学部分
41、简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方面。2.心理过程包括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情感过程(情绪和情感)和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3.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和世界观)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和气质)两方面
42、简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
2.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实验方法进行客观的研究
43、论述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44、简述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2.喝了组织活动 3.对兴趣的依从性
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45、简述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
1.强烈的创造愿望2.丰富的表象储备3.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4.原型启发5.积极的思维活动6.灵感的作用
46、试述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语言交流训练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47、论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形象力的途径 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幻想
48、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
2)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3)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4)学会作观察记录5)观察后的归纳总结 3.49、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快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50、试述教师应该如何提高教材直观,促进直观教学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51、联系实际说说如何有效合理的安排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
4)复习方法多样化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想结合
53、简述意志的特征
1)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 2)意志对活动有调节支配作用
3)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4)意志行动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54、简述情绪的功能
1)信号功能2)调节功能3)感染功能
55、论述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方法
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3)依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56、教师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情绪调节和控制能力 1)首先帮助学生形成正当的、合理的需要
2)培养学生高尚的人生观和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3)督促学生锻炼身体;培养学生的幽默感 4)培养学生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
57、简要说明能力、才能和天才的关系
1)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任务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保证活动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2)几种相关的、结合在一起的能力统称才能
3)如果一个人的各种能力在活动中达到了最完备的发展和结合,能创造性地完成某一领域的多种活动任务,通常称为天才,天才是高度发展的才能
58、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照其出现的先后以及强弱程度分为高低不同的七个层次
2)这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是: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求知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前四种需要为缺失需要,后三种需要为成长需要
59、论述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因素4)早期童年经验5)学校教育因素6)个人主观因素 60、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61、影响个体智力发展的因素
1)遗传与营养2)产前环境与早期经验 3)教育与教学4)社会实践5)主观努力 62、简要说明影响服从的因素 1)命令者的权威性
2)服从者的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3)情境压力 63、简要说明从众的类型
1)真从众2)权宜从众3)不从众 教育心理学部分
66、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67、简述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1)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2)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3岁后进入社会自我阶段,至少年期基本成熟,心理自我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68、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构建的过程,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2)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并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69、简述加涅的学习分类
加涅根据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
70、简述布鲁纳的认知发展学习理论
学习观: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分为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教学观: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71、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1)基本观点:建构主义者提出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生观和知识观。a.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b.在学生观上,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c.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2)对教育实践的启示: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模式、有关的先前知识和对教材的信任状况有所了解,以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获得新意义,修正或补充其已有的概念。还要结合学习材料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认知活动,生成新的能力和技巧。72、简述桑代克联结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学习的实质是在一定的情境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结,无需中介作用,公式S-R 2)情境与反应的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学习的过程建立的,学习遵循准备率、练习律和效果律
3)练习本身并不促进学习,只有在个体了解练习结果的情况下,练习才会起作用。73、简述问题解决的特点
1)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 7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情境2)定势与功能固着3)个体已有知识经验4)原型启发5)情绪与动机等。75.简述教学过程中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1)主要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
3)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4)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5)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6)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76、简述学习策略训练遵循的原则
主体性、内化性、特定性、生成性、有效监控、个人效能感等原则 77、简述精加工策略的具体方法 记忆术、记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运用背景知识并联系客观实际等 78、简述如何在教学中组织学生练习
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增强学习动机
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知识3)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简后繁 4)正确掌握练习速度,保证练习质量
5)适当安排练习次数和时间6)练习方法多样化7)及时反馈练习结果 79、结合实例分析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80、试论述科尔伯格的遗传发展阶段论
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并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
1)前习俗水平,包括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和相对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包括好孩子的道德定性阶段和维护权威与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道德的定向阶段和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81、简述学习动机的培养
1)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2)设置合适的目标 3)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4)训练归因 5)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的反馈 6)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 82、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 2)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
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4)学习的定势和态度5)认知结构的特点6)学习策略的水平8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地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84、简述课堂管理的功能
1)维持功能2)促进功能3)发展功能 85、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
1)运用积极地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调控2)合理运用惩罚3)进行心理疏导 86、简述对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1)摸清非正式群体的性质
2)对积极地非正式群体给予鼓励和帮助
3)对消极的非正式群体给予恰当的引导和干预 87、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3)自我促成的纪律4)任务促成的纪律 88、论述如何维持课堂纪律 1)建立积极。有效地课堂规则
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维持学生的主要和学习兴趣 3)做好课堂监控4)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89、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 96,、什么是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指教师着眼于自己教学过程来分析自己,从而作出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观察水平促进能力发展的手段。教育政策法规部分 4.新课程改革部分
103、我国现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是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 104、简述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2)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3)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105、简述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106、简述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5.2)从教师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6.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107、简述教师在新课程中教学行为的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108、简述新课程下的学生观(答题时只答123点即可)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a.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b.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c.学生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a.学生是完整的人b.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c.学生与成人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a.学生是客观存在的人b.学生是学习的主体c.学生是责权主体
109、简述合作学习方式的意义
1)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2)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增进认识与理解
3)合作学习能够促使学生不断反省,不断提高
110、简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1)坚持知行统一
2)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3)努力做到“慎独” 4)学习先进人物
11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朗格朗提出)
11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功能
1)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动力、调节、评价功能)2)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 3)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4)对教师修养的引导功能 113、简述说课与上课的关系
1)说课与上课是两种不同的活动过程,它们有着本质区别 2)要求不同:上课主要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而说课不仅要解决教什么,还要解答“为什么这样教”
3)对象不同:教师上课的对象是学生,而教师说课的对象是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同行和领导。由于对象不同,说课比上课更具有灵活性,它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不受教学进度的影响,不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说课也不受教材、年级、人数的限制,大可到区域、学校,小可到教研组,备课组。114、课堂导入的类型
1)直接导入2)温故导入3)直观导入4)问题导入5)实例导入6)情境导入 115、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 1)合理地设计问题 2)面向全体学生
3)目的明确,把握好时机
4)提问的语言要准确,具有启发性 5)提问的态度要温和自然 6)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116、课堂教学口语的基本要求 1)符合规范,内容科学,合乎逻辑 2)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于启发 3)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4)富于创造性,有独特的风格 117、教态语言的基本要求 1)身姿稳重端庄,自信得体 2)表情真实自然,适度恰当 3)衣着朴实整洁,美观大方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