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03:43: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移动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移动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共)》。

第一篇:移动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共)

移动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移动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手机等)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本主题将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对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本身进行介绍,包括历史发展、概念由来、在教学中的作用等方面;接着讲解了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实施,包括一般的模式、环节、策略等;最后分析了技术环境下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出现的新特征,并通过案例介绍,展现了在技术环境下如何实施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希望能够提升教师利用移动教学环境有效组织与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能力。【学习目标】

1.本课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详细介绍了移动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相关理念及具体实施。

2.结合所给案例,深入理解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在技术环境下开展的理念,并且能够切实运用到自己的日常教学当中。【学习建议】

教师在学习本课程内容时,认真阅读推荐书目和文献,以加深对本主题课程内容的理解,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尝试,不断提升自己有效组织与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能力。

第二篇:在自主、探究中学习

培养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广宁县潭布中学

曾银霞

数学既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又是科学的先导,因此,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微观的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形式。是形成教学质量的重点和关键,是实现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目标的保证。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那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讲,学生听的呆板,单调教学模式早已不合事宜。《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要改变我讲你听,我出题你做题,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的教学环境。要建立师生互动的教学,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形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同时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较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为此我在教学中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是以主体性教育为指导思想,以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在学习数学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参与研讨、合作为特征,以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教师切实做好导 向工作,形成师生互动,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发展思维。新理念,新教材的教学方法,很重要一点是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这是激发学生自主学自觉参与学习、自己动手实践的一条途径,也是使学生树立对数学学习有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渠道。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的时候,我先带领学生到校外观察两头牛在草地上吃草。一头栓在木桩上,另一头在用篱笆围成的长方形内,提问:哪头牛吃草的范围大?学生有说圆形大有说长方形大,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兴趣盎然,十分好奇,接着老师放手让分们分小组进行动手操作解决这个问题,之后老师组织学生汇报结果。学生经2 过思考和推演,终于得出:S=лг。在此过程中我从学生心理出发,大胆改革教学过程,先用牛吃草这一情境,激疑引新,再设置悬念,把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抛给学生:你能用什么方法自己去发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呢?这们用学生的眼光来组织材料,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新旧知识有机结合,通过内化,把新知纳入学生自己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促进了知识技能的形成,也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二、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一个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思考过程。传统教学一问一答,一题一解,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 新能力,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适当采用灵活,多向,开放性题型,让学生对某一问题从多角度去思考,为学生提供充分施展能力的机会,大胆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与老师,书本不同的看法,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创新能力。如在教学完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后,我出示这样一题:水果店运来一批梨和苹果,已知它们重量的比是4:5,梨比苹果少30千克。梨和苹果各多少千克?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借助线段图直观形象的演示,获得丰富的感知材料,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方法。如图: 梨 :

苹果 :

再让学生根据条件和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研究,分析,列式解答。然后提醒大家从不同的角度还有不同解法吗?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表见解,得到几种解法: 解法一:30÷(5-4)=30(千克)每分数

30×4=120(千克)„„梨 30×5=150(千克)„„苹果

解法二:(把苹果的重量看作单位“1”)

30÷(1-4/5)=150(千克)„„苹果 150×4/5=120(千克)„„梨

解法三:(把梨的重量看作单位“1”)

30÷(5/4-1)=120(千克)„„梨 120×5/4=150(千克)„„苹果

通过加强解题思路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通过设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多层次,多形式的训练,不但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创设了能表现自我、展现自我聪明才干的机会,激励学生全方位、多层次探索,去发现、创新。

2009 年10月20日

第三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携手共建书香校园》活动案例

(2010-10-11 10:22:42)

转载▼

《携手共建书香校园》活动案例

洛浦沙溪小学 指导教师:陈柳嫦、冯志敏、莫少敏

?

学生年级:六年级

一、研究背景。

?? ?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全国上下努力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外部环境下,各地各学校相继开展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其中“创建书香校园”更是近两年来学校活动的热点。这项活动也纳入了本校工作目标之一,两年来,取得了哪些进展?学生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怎样使大家真正爱上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从而推动这项意义深远的工作呢?我们怀着一份好奇、一份责任感开展了本次活动。

二、活动主题的提出。

?? 小学生的功课较少,课余时间充裕,课余生活丰富多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如疯狂打闹、迷恋网络游戏等,对学生的平安、健康地成长造成了威胁,加重了学校和家庭的负担。小学生正处于大脑发育的高峰期,容易接受来自外界的影响,各种行为习惯也正在逐步形成。如何引领学生畅游知识的海洋,养成好的读书习惯,充实课余生活,提高文化素养,正确认识生存价值,使之受益终身,并在全校形成良好的“好读书、读好书”氛围,真正让“书香”溢满校园。为此我们展开了这次活动,同时希望借此让学生认识读书的意义,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经过讨论,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我们确立了此次活动的以下子课题:

???

1、了解学校的“书香校园”创建工作。

2、家庭对孩子读书的影响。

3、学生的阅读倾向。

4、激励阅读法探究。

5、书籍哪里来?

6、“来,我们一起读书”宣传。

根据以上子课题,学生依据个人特点,自由组成活动小组(4-5人一组)选定课题进行活动,开展研究。

三、活动具体目标

(一)总目标

??? 采用调查访问、实地考察、问卷分析、查阅资料、制作推荐书目等形式,培养学生社会交际、调查研究、多渠道获取信息等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对读书活动的认识,自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

(二)具体目标

1、认知目标

??? 通过活动,认识读书活动的意义,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以及书籍的来源。

2、能力目标

???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往、处理实际问题、协调分工合作等能力,并学习了解一些操作方法,如问卷调查法、收集处理信息法等。

3、情感目标

???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有计划地开展活动,以及工作中实事求是、认真

负责的良好态度。??

四、活动实施具体过程、方式: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一)组织讨论。

谈谈你是怎么度过课余时间的?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说说你观察到的本校学生课余时间读书情况。

(二)确定主题。

联系我们身边的情况,提出自己想研究的活动主题。

活动主题参考:

(1)了解学校的“书香校园”创建工作。

(2)家庭对孩子读书的影响。

(3)激励阅读法探究。

(4)书籍哪里来?

(三)制定方案。

根据相同主题,自由组合活动小组(4-5人一组),组长组织制定、填写小组活动方案。活动方案

?

活动主题?活动目的?活动方式?时间安排?小组分工?预期成果??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 活动建议:

(一)调查访问。

可通过采访学校领导或老师了解书香校园创建情况,并做好录像记录。

(二)实地考察。

利用晨读、中午和课间时间到各班观察学生阅读情况。记载如下:时间、班级、阅读人数(大约)等。

(三)问卷调查。

讨论制作一份家长问卷,了解学生在家阅读情况。

?附:

给家长的一封信

?各位家长:

?? 大家好!请如实填写以下问题,在您选择的题号下打上勾,以便我们了解家庭对孩子阅读的影响,更好地指导您的孩子开展阅读,培养其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一、您是孩子的:

1、爸爸妈妈。??

2、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

3、其他。

二、您的文化程度是:

1、专科或专科以上。

2、高中或中专以上。

3、初中或初中以下。

三、您从事的工作:

1、固定职业。?

2、无固定职业。???

3、无职业。

四、您的家庭月收入在:

1、两千元以上。???

2、一千元以上。

3、一千元以内。

五、您认为阅读是:

1、兴趣、消遣。???

2、工作需要。??

3、没多大用处。

六、您陪伴孩子的机会:

1、较多。??

2、较少。???

3、没有。

七、您家里为孩子读书准备的有:

1、书架、台灯以及多种书刊。??? ?

2、台灯。

3、什么都没有。

八、您对孩子读课外书的看法是:

1、支持、鼓励。?

2、一般。?

3、无所谓。

九、您最近一次给孩子购书是在:

1、一月内。??

2、一月以前。

3、半年以前。

十、您采用过何种方式对待孩子的阅读行为:

1、口头表扬。?

2、物质奖励。

3、不闻不问。

十一、你读书给孩子听吗:

1、经常。

2、偶尔。??

3、从不。

十二、您的孩子爱看的书有:

1、故事、作文类。

2、漫画、卡通类???

3、其他。

十三、您最近一次看到孩子读课外书是在:

1、今天。?

2、本周内。?

3、一周以前。

十四、您看过孩子的书,并和他(她)讨论过:

1、是。?

2、偶尔??

3、否。

十五、您的孩子每天读课外书的时间约为:

1、半小时以上。?

2、半小时以内。

3、几乎不看。

十六、属于孩子自己的书刊有:

1、二十本以上。?

2、二十本以内。

3、五本以内。

十七、孩子每天收看电视时间:

1、1小时以内。?

2、1小时以上。

3、极少看。

十八、孩子平时语文成绩在:

1、90分以上。?

2、80分以上。???

3、80分以下。

十九、您对“亲子共读”的态度:

1、了解并在做。

2、不了解。?

3、没兴趣。

二十、请推荐1——2本优秀儿童读物给其他家长:

1、?

2、(四)查阅资料。

通过上网等途径了解其他学校创建中好的、有效的做法。

搜集名人读书故事和读书名言,宣传读书,办一期主题黑板报。

(五)交流、评选优秀读书笔记,张贴在墙报上。

(六)探讨阅读激励法。(记点数法)

(七)给校长的建议信。

? 定期开家长会,进行亲子共读宣传,落实评选“书香家庭”。

(八)制作推荐书目:

? 书名、作者、内容简介、何处购(借)书或该书持有者。

(九)(学生)读书活动倡议书。

(十)征文《读书,改变了我的生活》

?

五、活动的结果与评价:

第三阶段? 成果展示

(一)点明主题,明确要求。

??? 前一段时间,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针对《携手共建书香校园》这一主题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天就让我们对这一次活动作一个全面的总结。请各小组进行活动汇报或者成果展示。

(二)分小组进行活动成果展示和汇报(各小组坐在一起,由组长组织汇报工作:一生发言,其余作补充)

1、第一小组:学校的创建工作(作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绩?)

??? 我们小组的工作是了解学校的创建工作,采访了学校的郭主任,还有一些同学。现在请看:(播放录像)

解说词:今天是 月? 日,星期?。我们在二楼的办公室找到了郭主任。从郭主任那里我们了解到,学校里的每个班级都设有图书角,里面有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图书,提供给同学们课余时间阅读;每个星期的星期二下午第三节课是阅读课,同学们在课堂上可以自由交流自己爱看的书。每天中午学生到校后,除了适当的体力运动外,学校也大力宣传读书活动。采访完郭主任,我们又对各个班读书开展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发现„„(略)???

[活动评价]:该小组学生能联系家长帮忙录像,并制作光盘,是他们交际能力的一种锻炼和展示,从中也直接体验到电视节目的一些做法,是一种很难得的社会经验。同时在节目制作过程中,也增进了对学校创建工作的了解。

2、第二小组:家庭对孩子读书的影响。

??? 我们小组的工作是制作、发放“家长问卷”,再收齐进行总分,了解家庭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影响。我们一共印发了100张问卷,本班发下去50张,另外发给了四年级几个班的一部分同学。总共收上来82张,有一些同学的问卷弄丢了。

我们把“家长问卷”整理后,发现学生的语文成绩跟其余的18个问题关系密切,其中阅读量大的同学,语文成绩都能保持在90分以上。大家课余时间可以来看看我们的统计表。有一部分学生沉迷于电视节目,大大影响了他们的学习,那么在课外阅读会有什么不同效果呢?请同学们看一份资料。(详见《阅读手册》美国吉姆·崔利斯著)

[活动评价]:这个小组工作量较大,他们先是主动与其他班班干部联系,请求帮助分发并收回问卷。他们本来是要通过这个问卷了解家庭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影响。但在整理研究中不知怎么着手,只先做了统计,结果发现学生的语文成绩跟其余的18个问题关系密切。这个发现是意料之外的,但却使学生真切地认识到读书对学习成绩影响巨大,这个收获真不小呀。

3、第三小组:读书宣传。

??? 我们小组开展的是激励阅读法探究,通过上网查找和我们小组的同学在一起讨论,找到了一些好办法,可以试一试。我们的办法有:(略)

另外,我们还写了一份读书倡议书,现在请×××同学向大家发出倡议:

?

附:

“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倡议书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来,我们一起读书》。

寇第斯说,“书籍乃世人累积智慧之长明灯。”的确,“一本好书就像一艘航船,引领我们从浅狭的港湾驶向生活无垠广阔的海洋。”“一本好书,就是一位挚友,她以丰富的阅历,广阔的胸襟,开启我们的心智、情感。”“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 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 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灵秀, 数学使人周密, 科学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正所谓“静对好书成乐趣,闲看云雾会天机”,读书真的很快乐!

??? 为此我们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希望同学们能给自己留下更多的静静阅读的时间、空间,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与父母、老师、同学共享读书的美好时光,分享读书的无限乐趣。

? 各班级读书活动已经拉开了帷幕,让我们手拉手一起走进书的世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阅读,好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好,养成好的读书习惯。在这万物生长的季节,让我们把读书活动真正作为一次新的耕耘与播种,让迷人的浓浓书香飘溢在我们的校园和家庭,让读书生活,伴随着我们成长的每个脚步,更加自信、更加充实地走向美好,走向未来!

最后,让我们一起朗诵活动主题,结束我的讲话。

博览伴我同行,让书香溢满校园;经典助我成长,让生命闪烁亮彩。

谢谢同学们。让我们在书香中开始新的每一天。

?

我们还希望把这份倡议书拿到学校“红领巾电视台”去播出,让学校更多的同学参与这项活动,一起读书,享受读书的乐趣。接着请欣赏我们小组课余排练的快板书节目《创建沙小,书香校园》

最后,大家别忘了来看一看我们的主题手抄报,这里面有我们小组同学搜集的名人读书故事和读书名言,内容丰富,版面也各有特色哦!

?[活动评价]:本小组人才荟萃,能唱会跳,能写会画,搞宣传各有高招。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创建工作做好宣传,既有能力的锻炼,也是自我展示才华的好机会,学生热情高涨,效果不错。至于激励读书法,更多的是依赖他校已取得成功的经验,“拿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改动一下就行了。

4、第四小组:书籍哪里来。

??? 我们第五小组这段时间主要是寻找适合我们这个年龄看的书籍,我们找到了很多书店,??? 还有一些是租书的地方。

我们把能找到好书的地方编了个名单,粘贴在教室里,大家买书租书时可以参考一下。不少同学都买到过盗版书,很苦恼。今天我们还要告诉大家分辨正版和盗版书籍的一些方法,以后买书就不怕了。(略)

另外,我们小组还制作了推荐书目,介绍的有书名、作者、内容简介、何处购(借)书或该书持有者。以后大家找书就不用犯愁了,我们希望同学们互相之间借书阅读,让一本变成七十本,真正发挥书的神奇作用。一本书说不定能让我们交到不少好朋友呢。

?[活动评价]:学生不但了解了本地书市各种情况,更在活动中无意间学到了分辨正版和盗版书籍的一些方法,很实用。在制作推荐书目的时也传达出学生课外阅读倾向等问题,但学生有意回避了某些书籍,如搞笑漫画等,可能是怕遭到老师的反对与斥责。

(三)讨论制定《创建书香班级实施方案》。

1、每周一诗(内容《诗词诵读》)。组长检查背诵考核。

2、每人每日阅读量不少于半小时,书籍自选。

3、评选每月“阅读之星”(记点数,四点以上即为“阅读之星”,自己申报,“书迷委员会”考察核实)。

4、定期交流读书笔记,展示评优并奖励。

?(四)评选本次活动优秀小组和先进个人。

(五)活动总结。

师: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学到了许多课堂上、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锻炼了多方面的能力。希望大家从这次活动中得到一些启发,多观察、多思考我们身边的一些事情,关注我们的社会,并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大胆地实践,为创建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六)拓展:征文《发生在活动中的小故事》

六、收获与体会

??? 在本次活动中,学生积累的成果有:积累了读书的名言、调查报告的撰写、宣传海报、诗歌、小品、手抄报等等。在这次的活动中,明显感觉到参与活动的大部分学生都在活动中得到了一些实际交往的经验,比如,对学校其他班级学生的询问,与书店书社管理人员的交流,与其他家长的接触等。交往中学生逐渐体会出,礼貌、大方的态度,有条理、有目的的谈话等是使他们交际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其次,协调工作能力是各小组学生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的保障,拈轻怕重、敷衍潦草、拖拉懈怠、互相推诿是小组合作中常有的事情,学生在各种矛盾中不断认识、重塑自我,并增强了团队意识。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力是这次活动中学生的另一大收获。提出问题,探究原因,有效解决,这些正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索意识,养成思维习惯的有效途径。另外,学生的动手能力等都在本次活动中获得一定的发展,并对读书活动有了更深的认识,带动了课余读书。

七、评价与反思

??? 在这次活动前,我发现学生们对本校提出的“书香校园”创建工作认识很模糊,不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并没有真正调动起来。但是从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和他们的活动成果、收获来看,这次活动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活动中,学生首先学会了制定计划目标,并对本组人员进行了合理的安排。但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出现各种问题,比如有的小组成员不能很好地完成份内的工作;有的在调查中遇到阻碍、被调查对象不配合甚至遭到不礼貌的对待;有的在实际操作中又发现新的问题;等等。指导老师不断地询问、协调,鼓励他们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并积极主动地帮助其他活动成员共同完成工作。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常常发现他们不同于课堂学习的另一面,有热情礼貌的社交技巧,有详实完整的调查研究记录,还有不为人知的“秘密后援”,带给我的有惊喜也有忧虑,但却使我更加认识到:相信每个学生,大胆放手,并有效指导才能使实践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多种能力发展的平台。

附:活动过程中的部分照片:

??

第四篇:浅谈语文课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浅谈语文课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丁 秀 荣2005、7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学生参与的程度如何,对提高教学质量尤为重要。具有探究品质,是创新人才的本质特征之一。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是教育创新不容忽视的价值取向。探究性学习是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很好的发展学生,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能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培养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善于保护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张扬他们的个性。

一、激发情感,创设探究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定环境中,一个人的情绪或感情可以传染给别人,使之产生同样的情感或感情。在课堂上,教师的情绪或感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很大影响,教师情绪饱满,学生学得也主动、也有精神。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精神萎靡不振,表情上严肃有余,感情上平淡冷漠,情绪上无精打采,那么必然会出现沉闷、冷漠、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必然会受到压抑。我认识到,教师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教学时,我特别注意自己的情绪的控制和调节,极力抑制不利于良好课堂教学气氛的消极情绪。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草原》等课文时,我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努力渲染气氛,并借助插图、挂图描述情景,让学生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场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强烈感情。在学习《穷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文时,我怀着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资本主义的憎恨之情进行教学。在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我的战友邱少云》等课文时,我怀着对英雄的无限崇敬之情进行教学。这样带着情感进行教学,确实吸引住了学生,把学生带入了一个个别有洞天的境地,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发展他们的探究性学习能力作了最基础的铺垫。

二、善于引导,培养自主意识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人的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问题,对于学生个性品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开发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学生能提出问题正反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需求,如果教师能顺着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学,定会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有利于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弊端,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发现并提出问题是一种探索精神,一种自主意识。它是创造的起点,没有这种问题意识,就没有创造性。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我认为可从课文中最感兴趣的部分,故事情节的高潮,关键部分,或最容易引起疑问的地方,用精炼的导语,诱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从字里行间发现问题,如语言表达中处于矛盾冲突的地方,用词造句显示作者独具匠心的地方,或者是含义较为深刻的语言中“令其善疑,诱以审问”。

三、巧设问题,实施探究学习

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1 真正成为会学习、会思考、能创新的主人。这就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准有研究价值、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精心设计好问题,对教学内容删繁就简,使教学过程简洁明快,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如《田忌赛马》这类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最好能摆脱“情节分析”,集中几个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揭示课题,初读并初步感知故事内容之后,让学生质疑问难,经师生共同筛选,确定以下三个问题。

1、第一次赛马,为什么田忌三场都失败了?

2、第二次赛马,为什么田忌胜了齐威王?

3、为什么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这三个问题覆盖了全文,要求学生潜心阅读,从全文的字里行间、从田忌赛马这一整个事件中去寻找答案,学生综合性地依据事实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由于问题集中,教学环节减少,就能留出整块时间供学生自学、思考、讨论,主动去获取和处理信息,这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而且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重视合作,发展探究能力

合作学习指的是在多样化的语文教学情境中,通过学生配对学习,促进同学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互质疑、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班级授课制环境下,合作学习常常是以学习小组的形式组建起来的融洽的学习共同体。一般的,在这种合作学习的过程中,3、4个地位平等的同伴自由参与,相互促进。合作学习,由于同伴之间合作的气氛比较自由,可以消除因害怕教师的权威而不敢提问的心理障碍,与同伴自由的讨论,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启发;同时,在同伴的友好关系中,一些同学对不理解的问题一般不会受到批评和嘲笑,他们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表达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树立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

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初读课文后初步知道这篇说明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具体从“地球可爱而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人类不能移居别处”这三方面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义。为使学生真正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我借助现代化电教媒体,引导学生细读课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课文第一、二、三段。

小组合作中学生兴趣盎然,我随机点拨。各方面内容采用了不同的学习方法。第一段:品析好词好句,第二段:实例感悟,第三段:质疑讨论。教学方法形式多样,改变了串讲串问的课堂教学模式,避免了繁琐的分析,既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自学“空间”,发展了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针对学生质疑和暴露的矛盾,进行诱导点评,真是事半功倍。

“自主、合作、探究”这一“自主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是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在课堂上,学生兴之所至,情之所动,尽情地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真诚地袒露他们的童心、童趣,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境界啊!学生在实践中团结合作、探究,在博览知识的辽阔天空中自由展翅飞翔,学到自己需要的知识,成为具有全面素质的健全人格,将来为祖国、为社会、为人类做出贡献。

丁 秀 荣2006、7阅读是每一个学生学习生涯中重要的学习方法,阅读是学生提高能力、开拓视野乃至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要达到以上的目的,仅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力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能力。而目前,由于受办学条件的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导致作文能力低,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针对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学思路和方法

作为教师首先应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计划,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多元化的训练模式,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小组讨论、限时阅读等活动,促进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其次,要充分利用课文,使精读与泛读紧密结合。根据课文各自的特点,采用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方式,不平均使用力量,部分课文采用精读的方式教学,有些较浅显的课文则采用泛读的方式指导学生阅读,泛读的课文在教学中更注重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旨,并教给学生泛读的方法。这样,学生在课内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能很快把握阅读重点,阅读的速度也有所提高。通过这一教学过程,既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又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⒈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⒉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本学期中有多篇名人故事,教师可以此为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由于小学生关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学生容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他们才会对书感兴趣。⒊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教师可利用口语交际时间或课余讲故事给学生听。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结局之际,教师戛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三、重视阅读技巧的指导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通过扩大阅读范围,提高阅读速度,增加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增强语感,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广泛阅读的能力。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为达到这一目的,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视阅读技巧的指导。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⒈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等课文后,可要求学生去找一找有关名人的故事来看一看,在口语交际课上说给同学听。

⒉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⒊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默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⒋摘抄评价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

⒌写心得体会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四、创造条件,让学生快乐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的进行课外阅读。与此同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丁秀荣 2007、7、1 创新,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个性和能力特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只要以创新为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带动学生学好知识、学活知识,全面发展各方面综合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智力的核心部分。因此,语文教学要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研究兴趣,而且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己也要有创新意识,要善于捕捉创新信息,发掘学生潜藏的创新诱因,把握创新时机进行创新教学。例如:在教学《称象》这一课时,我先创设一个融洽的课堂交流气氛,使学生感到无拘无束。紧接着问:同学们,如果不用石头你们还有更好的办法称出象的重量吗?这一问,顿时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思维也变得更流畅了。有的说:用泥土,因为泥土比石头方便;有的说:用水,这样既省时又不费力气;还有的说:用人最方便了,人能上能下。再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一揭示题目,有个学生突然问到:“老师,为什么课题用‘毁灭’,而课文大部分内容都是写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呢?”为了突出这一教学难点,我相机鼓励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联系自己平时所读、所闻和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材料,展开分析讨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和探究问题的强烈欲望。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接着,我抓住他们表诉中的某些看法,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评议辨析,学生越议越明,得出了圆明园的辉煌,更能激发大家对“毁灭”的不甘与惋惜,对英法联军恨之入骨,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这一正确答案。这样一引导学生就能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多途径的解决问题,使学生创新思维空前活跃,创新意识得到了极大的保护和培养。

二、发掘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关键。因此,语文教师应该运用有效的机制和科学的方法,为学生提供表现创新的机会,发掘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潜能。例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我充分利用课文让学生在学中思,思中疑,鼓励他们敢于超出书本,超越教师,用发展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我利用结尾悟空白,培养思维的创造性。文中最后一句写“狐狸叼起肉,钻到洞里去了。”我引导学生展开,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钻回洞的狐狸得意洋洋的夸自己聪明,笑乌鸦是大笨蛋;有的说狐狸美美吃了一顿,然后舒舒服服地睡一觉。我接着问:“当乌鸦眼睁睁地看着狐狸叼着肉钻进洞时,乌鸦会怎么想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乌鸦很后悔,它明白了狐狸说自己歌唱得好听,是为了骗自己嘴里的肉;有的认为乌鸦会这样说‘这下该怎么办?孩子们还没有吃饭呢?我真不是个好爸爸’。我适时加以引导:以前我们还学过乌鸦的哪篇文章?话音未落,一个学生就叫起来:老师,我知道,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还学过《乌鸦喝水》这篇文章。这时,我紧追不舍:他们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学生们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的说:《乌鸦喝水》这篇文章中的乌鸦很聪明,能够动脑筋;而《狐狸和乌鸦》这篇文章中的乌鸦很愚蠢,被狐狸给蒙骗了。有的说:乌鸦爱听好听的话,所以被狐狸给蒙骗了。有的说:乌鸦真聪明,能想出好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这一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了新的高潮。这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去更新和创造,创新潜能得到了较好5 的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新基础教育明确指出让学生“质疑”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培养大胆探索,勇于批判的创新精神。质疑是创新之母,世界上的许多创造发明都是源于质疑。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始终以“自学存疑——质疑答难——激疑拓展”的思维训练为主线,创设平等、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并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经验大胆质疑,学会举一反三,推陈出新,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加以分析归纳探索解疑,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1、自学存疑。指学生依据课本提示、注释疏通课文,标出疑难字句,写出疑难问题。现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本的各课之前都排了导读和预习,教师要指导、督促学生课前预先研读,独立寻疑。学生通过主动查字典学习生字词,主动寻找疑问,以待课堂上进一步探究解决。如:《再见了,亲人》一课,学生收集到了许多抗美援朝的材料,提出了:“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说的?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亲人’指哪些人?为什么称他们为亲人?为什么课文只写志愿军说的话?当时的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呢?”等问题。通过自学存疑,培养了学生读书生疑、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质疑答难。是指学生在自学存疑的基础上寻疑问难,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释疑解难。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课堂上,教师应先放手让学生把预习中存在的困惑都提出来,接着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用投影仪将课文插图放大,把五壮士英勇跳下悬崖的高大形象展示出来,再组织学生边看图边自渎描写五壮士完成任务后英勇跳下悬崖这一段。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入情入境地读,再加上教师及时的点拨,学生心中一个个疑难便在你争我辩、合作交流、集思广益中的得到解决。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疑拓展。教学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教师只要诱发、点拨课文的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敢于发表独具个性的意见,从而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教学《凡卡》一课时,我在学生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提出疑问。一位学生提出:爷爷如果收到凡卡的信会来接他回家吗?我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当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有的说:爷爷不会接他回去,因为接回去也会饿死;有的说:爷爷自己都吃不饱,穿不暖,怎么能照顾凡卡?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开启了学生的思路,而且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面对未来社会空前激烈的竞争,培养一代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刻不容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接触生活,参加社会实践,运用学到的知识,发现、探求新知识,获得不竭的创新源泉。如: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进行课外阅读,办手抄报。可以推荐《十万个为什么》、《小小发明家》等书让学生相互传阅,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动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家庭家务劳动,品尝生活甘苦。然后,把自己的亲身经历、真实感受写出来,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奥秘。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小学语文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丁秀荣 2008、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探究能力的养。

一、创设开放情境,增强课程活力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发展个性。”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1、创造自主探究的条件

(1)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改善师生关系,构建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体系。

(2)时间和空间是确定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自主探索的条件,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即自学或操作或讨论或有选择地朗读等。可采用个别自读,小组讨论,组际质疑,大组交流等新的组织形式,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人人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自主探索能力的发展。

2、开发语文课程的资源

(1)挖掘课堂教学资源。学生自主探索需要一种内在的欲望,如果学生这种欲望和勇气被调动起来,他们将会有效、深入地进行探索活动。要怎样激发这种欲望和勇力呢?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求,形成探索的动机。如教《回声》一课,在课文结束时,老师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在什么地方还能听到回声?有个学生说在新房子里听到回声,另一个学生就问为什么在自家新房子听不到回声?教师抓住机遇,创设情境,组织讨论,因势利导,使学生带着好奇心去探索、去发现。

又比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在充分让学生质疑的时候,有位学生曾这样提问:“老师,小女孩为什么没有想起自己的妈妈呢?她妈妈不疼她吗?”老师笑着肯定了他发现问题的能力,想不到这时另一位同学站起来回答:“妈妈一定是嫌弃小女孩家穷,跟人家跑了!”“不对,是妈妈生病了!”“不可能,是妈妈去世了!”课堂上涌动着一种探索的生命活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教师对每个学生都应抱以热情的期望,用激励的语言,激发他们探索的情感。如上作文活动课,一位学生用塑料泡沫做了一辆公共汽车模型,样子很逼真,老师及时给予充分地肯定说:“哇,你真行,这辆小汽车比街上跑的任何一辆都要漂亮,如果旅客乘上它,周游古城,够气派的。要是,能到大海去绕岛一圈,该多好啊!”老师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学生,学生马上领悟到,对呀,我应该把它设计成水陆两用车。老师微笑地点点头,这一点拨,学生智慧的火花马上迸发出来。

(2)开发课外学习资源

过去的应试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承,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滋长了学生的依赖性,阻碍了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要激励学生大胆探索,走出教室,走出校门,在大自然、社会、家庭中去寻找可利用的景观和话题,并且可通过网络去获取教材以外的信息。

二、教给学习方法,培养自主能力

埃德加.富尔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生7 学会学习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基础,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多元评价,培养学生主动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

1、教给预习方法

预习决不像看小说那样浏览一遍,要有明确的预习目的,要积极开动脑筋,要善于从课本中发现问题。预习时要边读、边想、边做记号、边做笔记。刚开始时,可制定导读目标,引导学生怎样预习,教给预习方法。中、高年级教学一个单元组之前,先让学生通读全组课文内容,设计图表初步了解单元知识达标点和能力训练点。

在教新课之前,又设计一定的导读目标,让学生进行预习,如教《雷锋日记二则》时,因为学生对雷锋事迹了解不多。因此,在课前,教师就设计了这样的导读目标让学生进行预习。(1)请教家中的长辈了解雷锋的事迹。(2)查找有关资料并收集整理,自己试着解决。上课时,先让学生在班上交流他们所收集的信息,然后再学文。学生有了自己的实践感知,就能体会雷锋在日记中甘当“傻子”的这种精神了。以后学习类似的课文,学生就懂得通过查找资料、搜集信息来帮助学习。而教师在备课前,要通过导预习来了解学生知道什么,学生通过预习明白了什么,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了什么?把导学引向重、难点,或学生疑惑的地方。在学生初步养成预习习惯后,教师就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在课前自觉进行预习。我们认为,让学生有效地预习,是培养学生课堂自主探究的前提。

2、教会质疑方法

“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主动参与教学动态过程的关键。那么,在阅读时应从何处质疑、怎样质疑呢?

(1)从课题处启疑

文章的题目往往给读者留下许多悬念。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题处生疑,如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一上课,教师就指着课题问同学:“看了课题,你想到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圆明园为什么会毁灭?”“谁毁灭了圆明园?”“圆明园的过去是什么样的?”“圆明园的现在怎样?”听了学生的提问,教师在题目边打四个大问号,并及时赞扬同学问得好,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边想边交流、议论。

(2)从关键词上激疑导趣。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些关键词在文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关键词,便可领会文章的意旨。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中的“雪中送炭”一词,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指什么?”“这个词说明了什么?”然后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深入自读课文,朝鲜大娘对自愿军战士的情谊就不难领悟了。

(3)在重点句中导疑

重点句是指课文中的中心句或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它们在文章中起到概括主要内容、点明中心思想和承转的作用。如教《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一重点句,围绕它质疑,学生就提出了“„狭路‟是什么意思?”“文中的„狭路相逢‟什么意思?”“„勇‟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对这重点句一旦理解,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迎刃而解了。

除此之外,还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探究篇章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在学习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自主思维的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

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能发展,就必须调动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诸多积极的课程因素,充分鼓励个性化的阅读和表达,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五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研究方案

李金砚

我校于2002年承担了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课题“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研究”的研究。课题实施三年来,在市教研部门的关心与指导下,学校课题组依据研究方案,加强了对这一课题的管理力度,以课题研究为龙头,以课堂教学为主旋律,扎实研究,一、课题的提出与界定:

(一)、课题背景

1、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课改的显著特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我们课改研究的主攻方向。改变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2、目前在农村学校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意识仍占主流。学校教育还存在着一些弊端:如满堂灌、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等,学生纯粹是被动接受知识,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独立性,不利于对学生创造潜能的激发。

3、经过两年市级滚动课题(《培养学生自治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两年无锡市级课题(《开展主体性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自治能力》)的研究与探索,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已有了一定的关注与思考,这些为我们所要开展的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题界定

在本课题研究中,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而合作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与“竞争学习”。探究学习则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我们所指的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原有的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1、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自主选择学习目标等有困难,教师应加强辅导力度,逐步过渡到中高年级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我否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反思,发展自身的主体性的过程。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2、合作学习是一种双边和多边活动,既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又包括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等彼此间的互动,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合作学习

能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使教学过程远远不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3、探究性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它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已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目标:

1、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探索一条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形成的有效的教学样式。

2、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个性,让学生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材料、表达和交流研究成果的能力,形成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3、通过课题研究,全体教师积极更新教育观念,迅速转变教学方式,提高专业技能,与新课程同行,随课程改革一起成长,形成一支具有较高业务能力和先进教育思想的高素质教育队伍,全面提升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

(二)、研究内容及操作:

学科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各学科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会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尝试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操作样式:创设情境,有效质疑——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互动双赢——反思回顾,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创新实践。

具体我们是这样操作的:

1.创设情境,有效质疑

★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而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根据教材和实际,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需要入手,从社会生活现象入手,创设了三方面的教学情境:①问题情境。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矛盾,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

题相关的情境中,促使学生产生要弄清未知的迫切需要,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②活动情境。小学生好动,有意注意能力不强,为此,我们可从活动开始,提供与所要研究的新问题有关的材料,引导学生操作与观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形成动态性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和想像,增加体验和感悟,为学生有效质疑提供诱因。③生活情境。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由学生熟悉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及热点问题入手,学生感到自然亲切。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设计新颖的导课形式,如故事法、悬念法、实验法、紧扣题眼法、欣赏优美画面法等,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作好准备;要求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一切条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信息资料。如我们常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上网收集资料;要求教师设计材料要能迎合学生口味,如在英语教学中,出示画面的一角,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事物,然后用英语来表述;在数学教学中举行一个小型的竞赛活动:夺红旗、争小花等;在语文教学中设计一个招聘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辩答等,激起学生迫切学习新知的心态。

当学生不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情境中的矛盾时,就会产生疑惑。最佳提问点找到了,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质疑的基本思考方式。赞科夫指出:“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最有价值的本钱。”从质疑思考的方式来看,可分为以下几类:复述型,这类质疑着眼于对知识的巩固、复习,例如“有哪些”、“是什么”、“怎么样”等问题;概括型,这一类质疑要求从已有事实中抽象出要领或原理,例如“有什么特点”“告诉我们什么”等问题;分析型,这类质疑着眼于分析教学内容中的逻辑关系、因果关系等,往往问“为什么”;想像型,这类质疑基于形象思维能力,一般采用想像、再现表象、填补空缺等方法,如“仿佛看到(或想到)什么”等问题。当然,在这一环节中,提何种形式的质疑,得针对质疑点的不同情况,灵活运用,不能生搬硬套。

2.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明确目标的操作通常做法是:①让学生把情境中发生的问题提出来;②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问题进行筛选、整理,或删除次要的,或将问题整理成几个有序的有内在联系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目标就逐渐明确。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学习水平的把握,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学生犹如有机的种子,本身具有萌发生长的机能,只要给他适宜的培育和护理,就能自然而然地长成佳谷、美蔬、好树、好花。”学生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并非什么都需要教师教了才会,当学生投入到自主的学习活动中去时,学生智慧的火花会不断地碰撞、开发。因此,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借鉴一些先进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摸索和总结出一套适于自己学习的方法,或自学看书、或操作发现、或观察归纳、或猜想验证等。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应达到的目标与要求之后,教师要面向全体同学,留给学生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让每一个学习者都“活动起来”,让他们能够独立地思考和冷静地处理问题,从而获得体验和乐趣。

3.合作探究,互动双赢

合作探究,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多通道的相互交流,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网络式的立体交流体系。因为大家相互交流,又相互启发,每个人的思维都处于活跃、开放的状态,思维的不断碰撞将会形成“思想风暴”,激活学生的神经细胞,接通学生的神经联想,从而产生创造性思维,迸发出各种独特的想法和见解。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组成“互动互助”有效学习小组,好中下不同层次学生搭配,指定组长,合理分配发言次序。在合作探究中我们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尊重,学会交流

强化合作互助形式,各学习小组根据问题进行合作互助学习时,有效互动,先由每生汇报对问题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交互作用,把个别的发现转化成共同的财富,丰富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认识,然后提出个人在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供全体组员讨论。最后,对达到的共识以及小组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准备下阶段交流时发表见解,并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进行有效合作探究。只有以合作的学习活动为纽带,才能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朦胧的意象变得清晰、具体、血肉充盈了。”

4.反思回顾,总结归纳

在课堂教学中,还需及时地指导学生反思与回顾。反思与回顾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对知识本身的小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内化,促进新知识结构的形成与加固。如指导全体学生默想学了哪些知识以及知识是怎样形成的,指名学生初步总结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习情况如何,由学生对个体小组情况做出评价,教师进行必要的总结,提出希望;另一方面则对学习方法进行反思与回顾,让学生画知识结构图或画学习流程图。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反思中,不断总结经验,归纳学法,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获取一次次心理上的愉悦,为新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奠定自信的基础。

5.拓展延伸,创新实践

为了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致,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和本课学习形成的技能去解决生活的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主要从创新实践的目的出发安排拓展。如语文教学后,结合课文内容,当场编一首热情洋溢的小诗,创作一个精彩的儿童故事,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说说自己的肺腑之言;课后有效地组织学生编排小报、表演课本剧,进行辩论、开展一次社会调查;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开放性题目:装修新房、包装礼品,最佳储蓄„„让学生一题多解,触类旁通;课后,要求学生上街购物,开展价格大调查,在繁忙的路口统计来往的车辆数;在英语教学后,利用所掌握的单词和语法在课余时间进行会话交谈,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写封英语信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这些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良好心理品质。

6.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而开发实施的。它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而对学生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对学科的逻辑体系的超越。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的自主选择,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

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帮助学生完善其自主选择意识和能力方面,而不是代替学生选择。

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尝试形成了一个探究学习的基本流程:选择确定主题——设计方案——搜集整理材料——成果表述

具体我们是这样操作的:

①课前,根据活动内容,为学生创设自由思维的空间,给足自由思维的时间,让学生选择确定要研究的主题。

②分配任务时,让学生自由组成研究小组,发挥团队作用,学生自主合作进行设计方案,制订计划的学习活动。

③在搜集材料中,凡学生自己能发现的,教师坚决不引导;学生能自己总结的,教师坚决不演示„„把学习自主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环境下,自由探索,讨论总结,获得成功。(但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应加大指导的力度)④在探究学习搞一个段落后,要求学生将研究报告、活动小结,用笔头、口头、实验、小品等多种形式进行总结汇报。

⑤教师对学生每种总结所得进行肯定,从而让本次总结所产生的创造火花成为下次创造的起点。

⑥重视学生对科学探索过程的了解和探索过程中科学观念及科学精神的形成,不是仅在乎于探索的具体结果。

五、研究的成效:

开展课题研究三年多来,经过实验班教师及其他中青年教师的全身心地学习、合作、探讨、研究、实践,并不断总结,使课题实验得到顺利的推进,同时也取得了大量的成绩。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

对教师和学生而言,课堂教学首先是他们生命活力和生命价值的体现;课堂教学的知识传播过程的实质是知识的生成与生长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激活和播种知识,学生是在自己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探索活动中生成和生长知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体参与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一条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操作样式已基本构建。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他们或独立活动,或合作活动,通过多向交流的汇集,参与的意识极浓,表现的欲望和情感的流露极强,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课堂生命活力得到了焕发,课堂教学逐渐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开放、高效的理想摸样。

(二)教师的素质得到提高

1.教师经过锻炼,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教学方式进一步转变,驾驭课堂的教学艺术水平也得到了可喜的进步。为了展示我校学习方式研究的教学成果,学校先后举

行了三次赛教活动(语数青年教师、中年教师、英语教师赛教)。在比赛中,中青年教师的不同风采与学生的学习水平,获得了与会者的普遍好评及有关领导的肯定。实验班的谢朝芳老师在去年的宜兴市“三优课”赛教中荣获了小学语文组的一等奖,崔丽丽老师获得了科学组的三等奖。

2.在学习方式的研究过程中,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又提高了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及技能,适应教育现代化的改革要求。我校陈群老师和朱科峰老师制作的课件参加全国第八届多媒体教学软件大赛获得了三等奖。

3.教师理论水平逐步提高,科研能力日益增强。三年来,各青年教师共为校内外教师、家长、专家上公开课、教研课69节,老师们撰写论文的能力也大大加强,论文及教案多次获奖或发表。其中,2004年我校就教师获奖或论文发表这一块,就发放奖金四千多元,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峰,共有20多篇论文在各类国家级杂志或宜兴教育信息网上发表。

(三)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通过三年的课题研究,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合作,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开发与提高,我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每学期期末的质量验收中,实验班的成绩总是第一第二;在近两年的毕业会考中,03年有25人达到宜兴外国语学校和实验中学录取分数线,04年有21人达到录取分数线,进入高校学习。此外,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和谐的发展。三年中,我校学生总能积极参加各类学科活动并获奖励。其中,我校杨希文同学的习作《心中的丰碑》参加市“英雄在我心中”影评征文活动获得了一等奖;董燕同学参加无锡市第二届“龙之志”网上读书活动获得了二等奖;

六.结果分析与结论:

1.真抓实管,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搞教育科研,一定要真抓实管。我们每月两次利用双休日集体备课时间都组织教师集中学习、研讨、交流经验;平时领导注重深入课堂,指导上课,小结提高;每年督促教师撰写论文。

2.科研实验,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三年来,老师们在学习方式研究这块园地里积极地进取,推动了我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科研实验中,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身心素质,使学生的潜力得到了早期开发,为新世纪培养创造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存在问题,是促进继续研究的动力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更适合于哪个年级的教学;对哪个学科的教学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更显著;“自主、合作、探究”与“纪律、噪声”如何有效协调,如何提高学生合作中参与的均衡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相互联系又有所侧重,如何合理安排时间,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这都有待于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下载移动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移动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议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浅议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摘 要:中学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有效地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关键词:自......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谈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认识 所谓“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一种建立在互助合作基础上的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师组织下的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方式,是一种教学策略。在教学......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如何在课堂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龙门中心学校 白培松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改的亮点。这种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作业:网络教学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课程作业: 观看完视频,谈谈什么是合作学习,网络合作学习的特点是什么,类型有哪些?如何设计网络合作学习,设计网络学习主要设计哪些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您对网络合作学习......

    网络教学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作业

    合作学习是与个体学习相对的概念,指的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方式。是指几个人互相配合,通过讨论、动手操作、调查研究等方式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合作学习方法也是多种多样......

    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探究

    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探究 新世纪的到来,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的人必须具备四项基本能力:“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研究课题研究报告_百.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研究方案 李金砚 我校于 2002年承担了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课题“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研究”的研究。课题实施三年来,在市......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次革命,它呼唤着学生个性的张扬,更呼唤着教师个性的展现。在这热烈的呼唤声里,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