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案例

时间:2019-05-13 03:1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案例》。

第一篇:幼儿园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案例

瓶子宝宝的新衣裳

案例背景:

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各种教育技术手段也在不断的更新完善。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当代先进的电子教学技术,在教学中它的灵活性和易操作性及其所具备的多功能性,越来越受到广大幼教工作者的重视。它生动灵活,能够增强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幼儿与教学内容的直接交流;它直观仿真,能够增强幼儿学习的创造性,拓宽幼儿的形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其画面可塑性,能够增强幼儿学习的目的性,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贯穿教育,提高幼儿的审美素质,具有形象性。并且它还能够增强幼儿学习的有效性,极大缩短了幼儿认知事物和把握事物本质特征的距离。

在幼儿园中,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画面:早上来园的时候,孩子们的手里总少不了一瓶牛奶。固然,常喝牛奶能使身体变得更加健康。可是,你注意到了吗?在班级的走廊上常常躺着一两个被人丢弃的牛奶瓶。明明垃圾桶就在不远处,却没有人愿意多花一点力气将它们扔进去。我们知道,现在全社会都在提倡环保,可是为什么在大肆宣传之后,仍有许多不够乐观的现象呢?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环境保护教育要从学前儿童开始。在这样一个小小的例子中可见我们的环保教育并未落到实处,一个小小的牛奶瓶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考。假如人人如此,那么我们周围的环境是可想而知的,我们为什么不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做起呢?

我们的幼儿园不是专业学校,所以在进行环保教育时是不能单独设科的,更不能枯燥说课,途径之一就是将环保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本案例就以环保美工《瓶子宝宝的新衣裳》为例,谈谈如何将计算机辅助教学与美工活动相结合,对幼儿实施环保教育。

案例描述:

1、创设问题情境,引出主题。

(展示幼儿带来的各种瓶子)师:今天老师把你们收集的瓶子宝宝请到了班里做客,谁能告诉我你是怎么收集到的呢?

(1)、你在哪里经常能看到这些废弃的瓶子呢?(演示课件:垃圾桶、垃圾箱、垃圾场)(2)、都有些什么瓶子?里面原来是装什么的?这些瓶子还能再利用吗?

小结: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瓶子,由于人们把瓶子里装的东西用完之后就随手扔掉,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危害。那么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是不是可以把它们变废为宝呢?

评析:

组织教学活动导入非常重要,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导入课题,能达到以“情”入题,以“奇”入题,以“疑”入题,以“趣”入题的效果,使幼儿能很快地参与到活动中,成为活动的主体。课件内容的选择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是处于核心地位的,它既是课件的实体,又是课件的根本。其它诸如表现形式、技术运用等均以内容为核心,服务于内容,而课件内容的选择又必须先从教学内容的特点着手。本活动教师以幼儿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瓶子为主要内容展开话题,使幼儿认识到原来瓶子用过了还可以再利用。

在说出一种瓶子的名称时,教师点击课件,画面瞬间切换到了已经是成品的瓶子。有用颜料画上图案的,有用布包扎瓶身的,有用绳子捆瓶口的,还有的是用干树叶或废旧图书、报纸等材料粘贴的。每个画面分别代表了画、包、扎、捆、剪、贴等技能,总之制作方法各有特色。这一部分与平时美工活动的流程是有所区别的,首先教师示范的这一步骤省略,减少了教师讲解与示范的时间,提供给幼儿更广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自由探索制作的方法。这样的展示比教师枯燥的讲解要生动的多,幼儿也对此比较感兴趣。其次是在仔细观察过后他们会发现这些瓶子是空的、没有装东西的、曾经用过的、生活中经常能看见的,使他们产生一种亲切的感觉。当大屏幕切换到垃圾场脏乱的场景时,强烈的视觉冲击激起了他们要爱护环境的情感,活动的目的随之体现出来了。

2、观看课件(装饰后的瓶子),了解瓶子还能用来装饰,能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逐一观看并讨论:

(1)、这些漂亮的花瓶是怎么做成的?(演示课件:画、包、扎、捆、剪、贴)(2)、它用了哪些辅助材料?(油性涂料或彩绘颜料、旧花棉布、旧毛线、广告纸、旧缎带、旧麻布、旧麻线、干树叶、干花等)

这些瓶子宝宝穿上衣服后真漂亮,让我们也给自己的瓶子宝宝打扮一下吧!评析:

我在课件中制作了一个翻页按钮,并给它配上了欢快的音乐,即方便教师自己操作也使课件变得生动有趣。于是课件画面既可以按顺序出现,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作任意选择、重复,组合或停顿,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有利于教师发挥课堂应变能力,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中,课件以简洁、明快的方式直接把有关瓶子的话题引到了如何美化上,整个活动的重点就顺势慢慢铺展开了……

3、分组进行操作,教师适时指导。

要求幼儿大胆想象动手创造,鼓励能力弱的幼儿积极完成。评析:

我们为幼儿准备的是丰富多样的材料,其中有大部分是生活中废弃的。在这里环保的主题就更加突显出来了。分组操作活动中,我们提倡尊重幼儿,因此幼儿在操作前可以自由选择组别。在制作过程中,教师把屏幕切换到主页,目的是让幼儿有想象空间,有自己的发挥余地,不会依样画葫芦。与此同时我们还配上了轻松欢快的音乐,创设了一个完全放松的情境,使孩子们能尽快投入到创作当中。

4、互相欣赏、分享成功的喜悦。

(1)、说一说:你准备把穿好衣服的瓶子宝宝放在哪里?(书桌上、客厅里等等)(2)、拍照游戏:请幼儿手拿瓶子宝宝自由结伴,老师为孩子们拍照留影纪念。(3)、播放欢快的音乐:让我们跟着音乐,与瓶子宝宝一起跳一回欢快的舞蹈!评析:

制作结束还应当有一个完整而又印象深刻的总结活动,才更能体现活动的主题。为此,在幼儿自由发言之后,我设计了一个拍照游戏,让孩子们和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留影,这个环节对孩子们来说是意义非凡的,因为此时他们正在享受成功的喜悦。最后,我们又来一个集体舞蹈,把活动推向了高潮,此时,幼儿的情绪应是极其高涨的。

5、延伸活动。

小朋友们的小手真巧,给瓶子宝宝穿上了这么漂亮的衣裳。(播放课件:美丽的花园、干净的海边、清洁的城市,让幼儿感受环保能够带来的效果。)那么我们回去好好找一找: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废弃物品可以利用?下回我们再来打扮它们。

评析:

延伸活动是这次美工活动的延续,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思考答案,也是教师教育的一个策略。至此,课件始终贯穿这个教学活动,让人感觉很完整,不会与前面几个环节脱节。

案例反思:

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我们看到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形、声、色、知、情、意相统一的产物,并运用了声音、图片、文本等多种技术手段,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认知对象,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一个优秀的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课件远比单调、枯燥的教学更具有吸引力。这也正是其他传统教育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它对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的有效性能起很大的作用。下面就是我在实践过程中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实践中的作用。

1、扩充信息,使幼儿开阔视野。

幼儿的成长需要不断获取新的信息。在学习过程中,课件的设计使教师在教学展示中让文本、声音、图象、图形等教学内容的组合物帮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眼、耳等)去直观体会和理解多种信息。鉴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因素,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幼儿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所以在活动中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的作用不仅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调解活动气氛,创设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幼儿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2、激发兴趣,丰富幼儿认知。

学习兴趣是幼儿对学习的一种积极地认识倾向,它是幼儿获取知识,拓宽眼界的最主要推动力。课件能让静态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看看那一个个色彩鲜艳而又逼真的瓶子宝宝,一下就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在边看边讨论地展示了几个制作方法后,幼儿已经有了具体的了解,看起来深奥的东西刹时变得明朗简单化。

3、创设情景,拓展情感深度,提高教学实效性。

“良好的心境是成功的一半。”鲜艳的颜色和生动的图象,动静结合的画面,能唤起幼儿高涨的学习情绪,使他们马上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愿望。实践证明,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能增加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审美能力等。它以直观、形象、具体、新颖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使用它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和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较短的时间内愉快地获取大量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纵然计算机辅助教学有许多优势,我们在运用它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要把学习和生活相脱节。因为学习的内容常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又能为学习提供大量的素材。只有把身边最亲切、最能激发幼儿情感的事物作为学习的对象才能以最佳状态达到教学目的;也只有把计算机辅助教学纳入整体优化的素质教育中,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殊功能与魅力,才能提高幼儿素质。

过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尝试,我对幼儿园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和手段有了更深的理解。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地努力探索,使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幼儿园更好地发挥特有的功能,为我们的教育服务,为我们的幼儿服务。

第二篇:幼儿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

篇一:幼儿园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概述

幼儿园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概述

【摘 要】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幼儿园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热点,在幼儿园的教学课程中,信息技术也是每一个课程活动中的热点,充分表现了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形式与方向。信息技术教学能把声音、图片、动画、文字、视频等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幼儿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感知与感官,调动幼儿参与各类的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人机互动,拓展幼儿的思维模式,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园教学;多媒体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以信息技术支持为载体的多媒体教学的形式与内容正在不断的丰富,而学前教育手段和方法也因此呈现出多样化,两者紧密依托,互相促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技术带动幼儿园教师的发展

信息技术带动着幼儿园教育的发展,现在每家幼教机构基本都会有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的应用,在幼儿园里就可以实现多种形式的多媒体教育教学活动,过去的黑板现已变成了可以触摸的白板;过去的教师在黑板上写来写去,如今教师在白板上轻轻触摸就可实现变换;以前教师画的每一张图仅以简单罗列的方式呈现,如今教师们可以将教育内容制作成幻灯片或视频片段,再配以生动活泼的图片、幽默诙谐的动画以及欢快优美的音乐等等,用投影仪来播放。通过这种形式,教师更能够把每一节的课程安排得妙趣横生、活灵 篇二: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幼儿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多媒体能将声音、图像等多种信息进行有机组合,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因而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充分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大班散文诗欣赏《秋天的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将静态的、平面的画面变成动态、生动形象的情景,同时背景音乐《秋日私语》轻轻地响起,雨滴嗒滴嗒地从天空中下来,秋天的大门徐徐打开,一朵朵的菊花盛开了、银杏变黄了、枫叶变红了、果子成熟了??,在这种诗情画意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地把所听、所看的秋天告诉大家,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优化教学过程。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幼儿的认知具有具体形象性特点,对具体、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理解。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

篇三: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绽放光彩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绽放光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我们的教育手段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新时期。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采用信息技术这一教学辅助手段,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活动的有效性起到很大的作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制作美术课件

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其传输信息的方式具有形象、生动、信息刺激强、时空宽广等特点。然而,限于教育软件的开发,往往找不到与我们的美术教学内容十分合适的画面。于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编辑功能,制作多媒体美术课件,把动态图像与教学内容巧妙地组合起来,就成为我们进行美术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

如:美术活动《美丽的热带鱼》的主要活动目标是:运用对比色为热带鱼涂上鲜艳的颜色。我们就可以设计制作这样的课件:第一部分:欣赏各种热带鱼的图片,这些图片都是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下载的,热带鱼身上的色彩鲜艳逼真,有强烈的对比,给予幼儿很好的视觉感受。第二部分:用鼠标点击黄色,热带鱼身上的一部分马上变成黄鱼,点击蓝色,另一部分马上变成蓝鱼。这样我们需要的颜色搭配均可通过点击鼠标进行,方便快捷,且色彩鲜艳均匀,几秒钟的操作,便解决了以往教师范画时间长,幼儿等待的矛盾。同时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作任意选择、重复、组合或停顿,大大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有利于教师发挥课堂应变能力,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学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花西乡中心小学

二十一世纪我国正在加紧教育信息化建设,学前教育已经进入高信息化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教育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是一种模拟性、启发性的直观手段,由于它不但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诱发幼儿的学习动机,而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让幼儿清楚地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幼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而且能激活幼儿的创造思维,锻炼幼儿的动手、动口能力,使幼儿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活动,能获得全面的发展。下面就谈谈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艺术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化信息技术具有反复的表现手法和巨大的表现力,能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的现象、情景和过程,有效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开拓更广阔的视野。而多媒体技术所具备的色彩鲜明、再现真实、视听生动、画面丰富、动感性强、活泼直观等特点非常符合幼儿艺术学习的需要。多媒体技术运用多种现代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显示与再现,模拟、仿真与动画技术的运用,可以是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过程与现象生动而形象地显示出来。

如在歌曲《春天》中,歌词大意是这样的:春天天气真好,花儿都开了,杨柳树枝对着我们弯弯腰,蝴蝶姑娘飞来了,蜜蜂嗡嗡叫,小白兔儿一跳一跳又一跳。为了让孩子们顺利地理解和记忆歌词,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相应的事物相对应,花儿是正在开放的会动的花,杨柳树枝正在左右摇摆,蝴蝶在翩翩起舞,蜜蜂在边飞边嗡嗡叫,小白兔从这边跳向那边。在优美的音乐意境中,在制作精巧的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下,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歌曲,并能很好地体验歌曲的美,并用自己创编的动作来表现歌曲的美。

多媒体所特有的仿真性激活了教学气氛,使幼儿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大胆地发挥想象力,自由和完整地表达了对事物的认识,使其思维真正地“动”起来,“活”起来。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方便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学材料进行巧妙的编辑和组合,设置思考点,引导幼儿思维,从而在幼儿艺术感受和创新思维的整合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例如在美术活动《装饰瓶子》中,我制作了幻灯片向孩子们展示了一个个艺术性很强的关于瓶子的作品,引导幼儿充分感知用不同材料装饰出来的造型、花纹、色彩迥异的瓶子,这样一个小小的课件容纳了丰富的信息量,更克服了收集真实作品的不易。当孩子们的创作热情被激起时,各个跃跃欲试,这时,所有的作品集中在同一个画面,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也有利于模仿创作。

二、多媒体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而幼儿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我们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幼儿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多媒体课件正是这样一座桥梁。生动、新颖、富有童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强有力的吸引着幼儿,为幼儿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让幼儿拥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对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等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使我们的教学日益综合化和现代化,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如大班的教学5的加法,我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了3个透明的玻璃鱼缸,其中两个鱼缸里有鱼,一个鱼缸里是1条鱼,另一个鱼缸里是4条鱼,两个鱼缸里的鱼儿正在欢快的游来游去,第三个鱼缸是空的,接着两个鱼缸里的鱼同时倒入那个空的鱼缸,使幼儿清楚地看到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鱼的总数,这时通过屏幕出现加法算式,并且根据每个鱼缸里不同的鱼的条数,屏幕上出现加法算式的加数逐渐地变化,同时还配有悦耳动听的声音,做到了数形结合,声情并茂。动静结合,引发了幼儿的思维,提高了幼儿的注意力,融化了知识的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在激趣入境、激情入境的过程中,形象化、具体化、感性化层次信息逐步被深化为抽象化、概念化、理性化浓缩信息,资源转化为能量,量变带来质变,认知行为水平逐渐接近及至达到认知目标。如在大班教学“认图形”时,我向幼儿介绍,今天老师带了几位图形朋友来,配合精彩的声音效果,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半圆形一个个都象真的飞到了我们面前似的展示在了屏幕上,幼儿们兴奋不已地报着这些图形的名称。接着运用信息技术动态的显示五个图形朋友给小朋友们带来的节目:有绿绿的草地(三角形),有房子(三角形、长方形),烟囱里还正冒着烟(半圆形);有漂亮的小轿车(长方形、圆形、正方形);有在水里游泳的鸭子;还有长长的的火车(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然后图片全部消失,请幼儿回忆刚才看到的东西分别是由那些图形组成,幼儿回答十分积极踊跃。简单的图形拼组出了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幼儿觉得既新鲜有好奇,激起了他们很高的兴趣,并为巩固练习时自己拼组图形做好了铺垫。

幼儿园进行科学性启蒙教育,可以从小培养他们科学的态度、认知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情感和创造性思维及创新精神。通过与多媒体互动,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和小观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同时也是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从小就善于独立思考和分析,不因循守旧,用科学的态度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幼儿启蒙活动后,让幼儿玩计算机IBM “小小探索者”的软件游戏。如“橡树池塘”可以让幼儿了解天气的变化、动物的冬眠和苏醒以及春夏秋冬的各种植物。

三、多媒体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幼儿的语言教学,让不可触摸的形象具体化、生动化、让抽象的知识直观化、简单化,不仅营造了一种更有活力和吸引力的学习氛围,使幼儿的思想渠道更加顺畅,而且优化了教学结构。而构建开放的课堂,可以加快幼儿语言认知结构的发展,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真正实现主动性学习。两者的巧妙结合,使得幼儿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获得了探究的乐趣,审美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幼儿生动活泼、自我需求的活动。

例如:儿歌《美丽的大海》,为了让幼儿领略“大海是一个奇妙的世间”,激发他们对大海的好奇、神往之情,也便于熟悉、记忆儿歌,一开始便向他们展示了美丽的大海。于是,那蓝蓝的海水,海鸥在飞,海浪在沙滩上“跑”,小飞鱼飞得高高的,鲸鱼在喷水,星星鱼在一闪闪,海葵花正在开放……再加上好听的音乐,悦耳的朗诵,这一切俨然把孩子们带入了那美丽无比的大海之中。置身于如此优美的意境中,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学习儿歌的兴趣怎能不浓呢?

四、多媒体技术在社会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是幼儿对教材内容中难以理解之处,也属于教学内容的重点部分。在教学中,教师特别注意如何引导幼儿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如果在这个时候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够启发幼儿思考,帮助他们理解疑难问题。例如:在教育活动《节约用水》一课中,为了让孩子理解水对生命的意义这一难点部分,我特意制作了一个课件:在一幅美丽背景的衬托下,一滴晶莹的水珠宝宝在跳动。它一会儿跳到枯萎的花上,伴随着音乐的节奏,花儿马上开了;它一会儿跳到干枯的树枝上,伴随着音乐的节奏,树枝上长出了嫩绿色的叶子,立刻变得有生机勃勃;它跳到小猫身上,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小猫立刻活蹦乱跳,喵喵直叫;它跳到躺着的小朋友身上,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小朋友很快就健健康康地站起来。由这个课件的形象内容中,孩子们就很自然的明白了,一滴水虽小,但它能使枯竭的生命有活力,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源泉,我们必须节约每一滴水,这样大家才能生机勃勃。

五、多媒体技术在健康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在幼儿健康教育过程中,幼儿所持的态度是健康知识能否转化为健康行为的关键。幼儿接受了健康知识,而要真正让其内化为行为,还需要帮助幼儿建立对健康的正确态度。幼儿所经历的经验是幼儿建立正确态度必不可少的素材。运用录像、投影等电教手段、协同多种媒体,发挥各自优势,可以唤起幼儿对经验的回忆,再现所经历的过程,特别是与之相伴的情感体验,促使健康态度的形成。

有了对健康所持的正确态度,就为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幼儿形成健康的行为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一定的过程。幼儿的特点是好模仿,可在范例、榜样的作用下,通过大量的行为练习,帮助其健康行为的形成。电教手段中的投影、录像等电教媒体的有机结合可以加速健康行为的形成。可将幼儿生活、游戏中一些正确的健康行为展现给幼儿。当看到录像中自己班级的小朋友在吃饭时不挑食、荤素搭配;冬天里不怕冷,勇敢地锻炼身体;在体育活动中动作正确、情绪积极投入,于是他们各自也怀着“我也可以这样做”的愿望,向他们学习正确的行为。教师的鼓励、评价、加上经过集体的练习、参与、从改变群体行为习惯入手,加速了健康行为的形成。我们注重投影、录音等媒体的有机结合,使幼儿的有意识心理和无意识心理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特有的情境中,体验情感,共同讨论对健康行为的认知。如在“心情愉快身体好”的活动中先播放录音渲染气氛,让幼儿在欢快的音乐中情不自禁地与同伴翩翩起舞,使他们心情愉悦,情绪高昂;接着又借助几幅投影片:小朋友在室外共同游戏、愉快地玩耍、与弟弟妹妹友爱相处以及心情愉快地学本领。这些生动的画面让幼儿联想到自己平时心情愉快以及不愉快的体验,调动其积极的情感,使他们知道要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才能吃得香,睡得香,身体长得好,本领学得快,幼儿的积极参与,为健康行为的形成提供了催化剂。

六、多媒体技术在游戏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规则在合作中具有关键的意义,它是大家共同合作的依据。只有共同遵守规则,才能齐心协地完成一种活动。在平时的游戏中,发现有的孩子不理解规则,有的知道游戏规则却喜欢耍小聪明,不遵守规则。于是,我们在游戏活动中拍摄一些不遵守规则的现象。在游戏评价时,我们采用回放录像的形式,将游戏中的一些不遵守规则的现象直接呈现在大家面前,让大家来讨论、分析,从而让幼儿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正确。其中摄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游戏结束后,材料的整理、放置就需要归类很规范,但往往有的幼儿草草了事,没有归类就放在塑料筐里,老师反复强调效果也不佳。利用手机或录象机,把幼儿整理游戏材料的现场拍摄下来,再通过背投电视机组织幼儿观看,对照录像进行自我评价,找出不对的地方,这样幼儿直观地理解了游戏材料如何归类摆放的游戏规则,从而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新异刺激,可使其充分集中注意力,增强幼儿学习时机,有利于突破教育活动的重点、难点,能使幼儿在可视的、直觉的和愉悦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在活跃的气氛中发展思维、在积极并主动的状态中提高多种能力。而且从上可见现代化信息技术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手段,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幼儿教育中,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身心愉快、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将之运用在教学活动中会成为幼教工作者最为形象、直观、生动的传授工具,能够为幼儿注入无限生机和活力。当然,我们不能忽视传统教育的优势,结合两者发挥最大的效果,推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研究。

第四篇: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1.1 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体会信息的重要性;理解信息的5个特征,并能举例说明;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学生对信息基本特征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介绍课程的基本要求

师:从今天开始由我与大家一起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用的教材主要是从我们的日常事务工作的需求出发,按照事务完成的流程引领同学们学习在工作中使用信息技术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过程,并把动手实践的广阔空间留给同学们,让大家在探索、应用中学习到一套完整的原则与技术。

为了更好的让大家认识到信息技术课与以往的计算机课的不同,我们现在先进行以下几个讨论。

第二环节:大家谈经历

师:进入本环节,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学习、运用电脑的经历,同时也锻炼一下大家的口才和勇气。大家针对以下几个问题先思考片刻。投影思考的问题:

(1)你玩过电脑游戏吗?觉得玩游戏感觉如何?是否影响到你其他课的学习了?

(2)家里有电脑吗?你上过网吗?在哪儿上的?进过网吧没有?你对网吧有什么认识?

师:谁自告奋勇,请举手示意!如何不举手,我可就随机邀请了啊!

生:3~4位同学谈,掌握时间,控制夸夸其谈。

师:谈的非常好,很坦诚,以后希望能注意克制自己,多一些时间去学习。

第三环节:一起讨论信息时代的特点

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现在都在说我们正处于什么社会?什么时代?

生:信息社会、信息时代。

师:今天,我们处在信息社会,可以通过种种方法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例如报纸、广播、电视及计算机网络等等,信息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现在,我们就一起去从几个讨论看一下这些变化吧!

(1)成语补充

师:在新时代人们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开始变化了。现在考虑以下两个成语补充题目。大家讨论一下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我不需要具体答案,只要方法。

天()马()

()屯()聚

部分学生:天马行空!

师:我就知道有人会这样回答,呵呵,看清了再说!再说我只要方法,即你如何去寻找答案。

生1:查成语辞典!

生2:第一个可以查“天”!把以“天”开头的成语找一找。

师:不错!第2个呢?

生:不好查!难办!……

师:在信息时代,我们用模糊查询,这种思维与传统是不很相同的。比如我们可以使用通配符代替这个不知道的字,让它去模糊查找。只要我们在google网站上输入“*屯*聚 成语”,一下就可以搜出来了。包括解释、典故等信息。

(2)阅读

师:我们再讨论一下,信息时代的人们阅读的方法与传统有何不同。比如阅读一篇文章,遇到生字和一些不知道的典故怎么办?又比如,我们读新闻时想了解相关的新闻,怎么办?现在让我们语文课代表的同桌来回答!

生:查字典、查资料。

师:如果我们需要太多的,甚至要一些太珍贵的,太难找的资料怎么办?

生:……。

师:看过《哈利波特》了吧?他的魔法书多好,用魔棒一点,里面就出现了相关的影像

介绍,这样的书现在也很多,那就是光盘图书,比如大百科全书光盘。信息时代阅读的最关键的一个思维方式就是“超链接”。比如,新浪网站上从“体育”链到“NBA”再链到“姚明在NBA的最新表现”……超链接就像很多条链子把各种信息联系在一起,可以自由地跳转,有选择地阅读。

生:也不是随心所欲,还比不上魔棒啊!

师:大家说得好!信息技术正在继续发展,你们要好好学习,在不远的将来我相信你们能够实现魔棒这样的超链接。

第四环节:大家讨论信息特征

(一)信息的第一个基本特征──依附性

师:我们已经处在信息时代,每个人要对信息的认知、表达要有充分的认识,能够正确地辨别、分析、描述信息,做到这一点,必须了解一些信息的特征。为什么呢?

1.观看一段录像:烽火(花木兰的片断)

师:传递的信息是什么?

生:……

师:那么信息需要依附于什么来传递(它的载体是什么)?它是通过什么表现的(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生:……

2.[体验二]:比划、猜游戏

要求:一个同学上讲台猜,当教师给出内容后,台下的同学不允许讲话,举手经教师同意后站起来比划,一人只准比划一次,动作不能重复。

[投影]:图片(大象、汽车)、文字(照相、打篮球、周杰伦)

[归纳]:信息的传递不仅可以通过声音,还有很多种形式(文字、图片、视频以及肢体语言)

3.看投影并分析的例子

A.早晨闹钟响了,它传递的信息是什么?它依附于什么传递的?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B.晚上看课表,准备第二天的书籍,它传递的信息是什么?它的载体是什么?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二)信息的第二个基本特征──共享性

师:没打铃之前,投影仪上放的图片是什么?

师:我放映一幅图片为什么会有多个同学回答我?

[总结]:信息的交换使得大家都享有了被交换的信息。

师:读肖伯纳的名言。

提示:苹果代表的是物质,交换之后不会再生,每个人手里就没有原来的了,而思想代表的是是信息,交换之后会多加,可以同时存在。

现场找实物作比喻。

(三)信息的第三个基本特征──时效性

1.师[讲故事]:从前,有两家人是邻居,王家卖油、张家卖日历。王家媳妇每次卖油时都会偷偷省下一钱油,到年底时,就积攒了一罐油,再卖掉它,就有了过年的钱。而张家媳妇看在眼里十分羡慕,也学王家媳妇的样子,每个月也都偷偷省下一本日历,可等到年底却没换到钱?为什么?

2.分析:油代表的是物质,而日历代表了信息,信息的效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渐渐失去效用。

3.举例让学生讨论回答:

交通地图、中奖兑奖、天气预报。

(四)信息的第四个基本特征价值的相对性

师:比谁举的例子多?(当场进行分小组)

[提示]: 相对性:旅游信息、田忌赛马、油价信息、中考信息。

可伪性:孙膑“减灶退敌”、诸葛亮“空城计”、虚假广告、中奖的短信、银行自动取款机上的温馨提示。

(五)信息的第五个基本特征可伪性

师:刚才我们亲眼看的图片都可以欺骗我们的眼睛,造成视觉上的差异,大家都很快乐,但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们被虚假的信息欺骗了,还会快乐吗?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伪信息,会使我们的财物受到损失,精神受到伤害,要提高我们的警惕意识,学会自我防范、自我保护的方法。

[总结]:真实而准确的信息可以帮助人们作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实现信息的价值。而不真实的信息,不但不能帮助人们作出正确的决策,反而可能会带来严重的错误,其价值可能为负。

第五个环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信息的重要性,学习了它的五个重要特征。

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信息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工作有深刻的影响。因此,如何获得真实的信息、如何充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信息、如何加工信息等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信息技术课中不断学习和提高。

五、教学反思

由于本节课并不想给学生非常科学的概念,所以采取的教学策略比较活泼、宽松,打破了以往呆板的知识传授方式,学习更加民主化,活动更加主动。对开拓学生的思维和深化概念的理解非常有益处。

第五篇: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分析

店塔第一小学

乔琪

[案例主题]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我们无法预见。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生成性课堂具有不可预定性,其随机性造就了许许多多的生成性问题。德国教育家克拉夫基认为“衡量一个教学计划教学质量的标准,不是看实际课堂教学是否能尽可能与计划一致,而是看这个计划是否能够使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灵活的行动,调动学生最大的积极性,使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借以为发展他们的自觉能力作出贡献——即使是有限的贡献。”

[背景材料]

本课是根据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十二课和第十三课的教学目标借以编写成语故事小报为内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从已有素材中选择需要的资料制作一份由几个成语小故事组成的图文并茂的单页小报。该校学生从三年级就开始上信息技术课,一人一机,学生操作水平较熟练。所以在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借班上课的实际原因,我把教材处理成两节课的教学并作一节课上,并相应改了教学重难点。由于时间原因,正式开课前没有在该校其他班级试教过,所以有可能在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上有偏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艺术字和图片的插入与格式设置的基本方法; 设置好标题和正文的字体、字号和字形。

技能目标:能把不同的word文档中的内容复制到自己的word文件中去。为每一个故事插入一张相配套的图片并调整好文字环绕方式、位置和大小; 为小报插入一个艺术字报头“成语故事”并调整好大小和位置;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我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喜欢成语故事,喜欢成语。

【教学重点】: 把不同的word文档中的内容复制到自己的word文件中去。插入艺术字和图片美化故事小报。【教学难点】:

把不同的word文档中的内容复制到自己的word文件中去。插入艺术字和图片美化故事小报。【课前准备】:成语故事文字和图片资料。[案例描述]

片断1 讲故事引入教学内容

师:同学们,今天,由我来为大家上一堂信息技术课。我找点轻松的内容,不如来讲个故事吧!

生:有点兴趣,脸上表情开始放松了。

师:我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在数千年的历史中,有许多历史故事流传至今,已演变成了一个个寓意深刻的成语。有谁知道关于成语的故事,给大家讲一个?

生举手:《守株待兔》……(讲故事)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兔子撞在树上是偶然的,农夫等下去是不会有兔子的。

师:是的,这个故事还说明一个人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得到应有的报酬,获得成功。

师:大家还有什么故事? 学生涌越举手。

师:不如这样,老师已经准备了好几个成语故事,放在你们电脑的“D:成语故事”文件夹下。请大家自己打开去浏览,看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什么。

片断2 通过范列作品掌握小报制作的要点

在打开教师指定的文件夹浏览了里面的故事图片和文字后,教师适时抛出了本堂课的任务:

师:大家觉得故事和图片看起来方便吗?

生:不怎么方便,看了故事再去看图片,换来换去不方便。

师:是的,所以老师把这些故事制作成了一张成语故事报,大家来欣赏一下。出示已做好的小报给同学们欣赏。

师:同学们,大家觉得这几张成语故事小报怎么样? 生1:小报的文字颜色很好看,每一个故事一种颜色。生2:每一个故事的题目很清楚。师追问:是怎么处理的? 生2:把故事题目的字体变大了。

师补充:题目字体变大了,让人在看故事时先知道故事的题目是什么,也吸引你去看故事。

师:还有吗?

生3:每个故事都有一张插图,很漂亮。

师:对,只是文字太单调了,插上一张图片,可使小报更加美观,而且图片也可以吸引人的眼球去看这个故事。

生4:小报中还插入了艺术字作题目,很好看。

师:是的,小报中还插入了“成语故事报”几个大字,这部分在报纸中我们称为什么?

学生没有回答到老师预设的答案上来。

师引:我们平时看的报纸都有一个名称的,如“小学生世界报”、“华商报”等,我们称之为报纸的名称或报头。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不光给大家带来这些成语故事,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任务。要求选我们也选2—3个故事制作成一张成语故事报。一会儿请我们的吴老师把好的选出来打印贴在学校的宣传栏里给全校的同学们欣赏。

片断3 突破难点、为丰富作品呈现作准备

做小报第一步:把不同的word文档中的内容复制到自己的word文件中去。教师演示把几篇故事复制在一起。

由于同学们现在正打开一个或几个故事在看。所以教师的演示要在此基础上开始:

1.鼠标单击工具栏最左端的“新建空白文档”,拿一张白纸。2.务栏上切换到打开的故事,选中文字,复制。3.到任务栏上切换到空白页,粘贴。4.务栏切换到成语故事文件夹,打开第二篇故事同样的方法复制到新建的文档中。

预设:根据平时自己的教学经验,同学在把几个不同文档中的内容复制到一个文档时,会出现以下问题:A,同一段内容在新建页中复制两次;B,复制第二份时,光标没有定在末尾,所以所以复制出的内容顺序错乱。C,漏选了部分要复制的内容,使内容不全等。教师等学生出现问题时根据问题的面一对一或集体辅导。

同学们仔细看老师的示范操作,然后独立尝试操作。教师巡视学生操作,收集掌握学生学习过程的信息:

信息1:大部分同学没有出现老师预设的问题。

信息2:很多同学已经通过字体颜色和大小修饰文字了。信息3: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使用插入图片了。[教学反思]

此次课堂教研活动是本人去其他学校借班上课。由于自己一直在农村中心小学教学,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和寄宿制实验小学的学生情况有一定差别。导至课前一些预设在课堂上很难生成,甚至根本不会生成。有些教学环节设计上也出现了偏差。由此,我对这堂课进行了如下小结。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必需环节,课堂的导入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依托,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教师要格外重视课堂导入设计,要创造良好的氛围,调整学生的情绪。更何况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内在心理状态(即情感心理状态)。信息技术课主导应用任务驱动法展开教学。有些学生一上课就问“老师,今天有什么任务”。这样机械地应用任务教学法,学生不免对信息技术课产生一丝厌倦。如何在课堂导入环节下功夫,自然而然地引入到课堂所要完成的任务上来,是一堂课良好开端的关键。在本堂课中,学生第一次和老师接触,心里判断着老师,也产生一些防备心理。学生们一双双眼睛看着老师,表现得比较拘束。这时,老师跟同学们说,我们来讲个故事吧。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想想看到过的成语故事。很多同学都能讲出一两个。一个轻松的话题,顿时让同学们放开了,一双双手都举得高高的。所以随后的整堂课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都很积极。同学们听了一个故事肯定不过瘾,老师马上说老师已经给大家准备好几个故事,放在电脑里。顺利地把同学们引到了教学任务上来了。

教学环节的设计要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服务的。在第二个片断中,教师出示的范例小报,目的是要让学生对制作小报有个大概的印象。从欣赏小报中讨论出通过字体、字号、颜色、艺术字和图片等对小报进行修饰。在讨论时,老师应该把学生回答的几个方面通过板书罗列出来。然后再让大家来讨论制作小报时哪一步先做,哪一步后做,有了先后步骤,更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后面预设的几次不同侧重点的阶段点评也能明确点评的重点,以利于学生对作品有层次地点评与把握。

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从中了解学生的操作水平面,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信息技术老师也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往往怀里揣着新课程理念,可面对公开课又不敢放得太开,生怕收不住,达不成教学目标。在片断3中,由于教师以往的教学经验,几个文档内容复制到一个文档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再加上对学生掌握水平不了解,采用教师演示给学生看的方法,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不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这里教师可以通过相邻同学讨论和自主尝试的方法让同学们先自己去想想办法。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有时往往很多方法老师也不知道,学生却想出来了。教师从学生中寻找电脑小能手,通过学生的演示来突破教学环节,既解决了问题,又给优秀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对这些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探索中无疑注入了强劲的推动剂。

下载幼儿园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应用与幼儿园教学

    信息技术应用与幼儿园教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第二条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决定......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科学教学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科学教学 信息技术是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系统,它利用多媒体的表现力、参与性、重视力和受控性强的特点,既能达到传授知识、......

    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案例

    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案例——《爱莲说》 上传: 易会群更新时间:2013-12-12 9:34:23 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案例——《爱莲说》 设计者:易会群 教材分析 1.《爱莲......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案例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案例《背影》 一、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三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总目标”中也提出让......

    分享最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案例

    分享最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案例 原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主要靠语言表达,许多内容无法在网络教学中得以完成,或者不借助网络也可以完成,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感到了网络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案例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何正确、科学、艺术地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及让这些技术完美地与课程整......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电脑小报的制作 本节所涉及的是集成办公软件Word 2000操作的内容。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制作Word文档,还要学会制作电脑报,通过制作电子报刊更好地掌......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我从调动学生积极性出发,积极探索,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演练结合”的教学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