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加厦门听课心得
参加“全国第九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听课心得体会
南小召中心校
李红梅
2012年11月14—1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厦门举办的第九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观摩了16节课,都是由各省市选派的名师做课,他们的课让我感受颇深,收益匪浅,也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他们的课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下面我就参加的这一次活动谈一点儿自己的粗浅体会和感受。
一、教师语言要具有艺术的魅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当我听着这几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何先成老师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他让学生一边观看课件,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思绪。张臻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她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
二、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几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黄婷婷老师的课严谨到“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导入,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流畅。“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杜彩云的课亲切、自然,却彰显出多么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三、活泼的课堂气氛。
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名师的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特别是名师们都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名师们的课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四.精心独到的课堂设计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他们的教学看似水到渠成,却包含着精心的准备,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都有自己的特点,但都是那样令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每位老师的课,都设计精巧,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在练习设计方面针对性也很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分层合理得当。课堂效率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几位老师的课,从导入新课到课外拓展,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每位教师都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之处都体现了匠心独到之处。每位老师的课前准备都非常充足,材料也很丰富。课中有可能用到的他们都事先想到了。我想,这也可能是名师的独到之处吧。
五、朴实大气的课堂
纵观名师的课,他们没有刻意追求语言的华丽、课件的精美,更没有摆那些好看而不实用的花架子。教师完全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了解学生的起点,直面学生的教学现实。呈现在听课教师面前的是真实的、不加粉饰的、常态下的课。没有变幻莫测能刺激视觉的课件,没有很多浮躁的、形式上的东西。让人感觉自然,亲切,可看,可学。留给学生的是充足的思考空间,课堂是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六、激情饱满的课堂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把真挚的感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那么学生的情感也会被感染。学生由此会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例如,黄婷婷老师在执教《伯牙绝弦》时,谢培老师在执教《黄鹤楼送别》时,他们一上课就用饱满的激情把学生思维的火花点燃了,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步一步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的方法逐层深入,学生经历自读自悟、汇报交流的过程,他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以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课堂效率很高。因此要让我们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就应让我们的课堂激情饱满、个性张扬。
三天的学习,我学到很多,感受很多,收获很多,名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大气自然的教学风格,广博的知识,驾驭、调控课堂的能力,亲切大方的教态,灵活的教学机智,独到智慧的教学设计,富有艺术性的课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将以这次名师观摩课为契机,努力向高水准看齐,对自己严格要求,从各方面找不足、找差距,一点一点的进步,一点一点的学习,多做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业务水平,通过努力力争使自己的授课水平实现新的跨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加“全国第九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听课心得体会
南小召中心校
李红梅 2012、11、25
第二篇:参加徐长青讲座听课心得
参加徐长青工作室“简约教学研讨活动”学习总结
薛关小学
张建玲
我参加了的徐长青工作室在潍坊举行的简约教学研讨会的学习活动。这是我第一次聆听徐长青老师及其工作室成员老师的示范课及报告会。对于徐老师,很多老师可能比我更熟悉,因为他曾经在我们中作过报告举行过报告会。这次学习我现场观摩了徐长青工作室的几位老师的课,又听了他们对于简约教学的解读,更面对面的学习了徐老师本人的一堂精彩的“手指上的数学”的一节数学活动课,真是感慨良多,受益匪浅。徐老师的课使我改变了对数学的原有的认识,使我感觉到“数学不难”、“数学好玩”,这一观点很早之前就听过,但是今天才在徐老师的课上真正体会到了这一点。
回顾这次学习,我们一共听了五节观摩课课,中间穿插了三位执教老师报告。因为徐长青老师腿部有伤,他是坐在轮椅上参加这次活动的,所以他只上了一节二十多分钟的小课,和一个简短的《简约教学》的报告。在回来的路上,我就想:这次学习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对于自己工作可能有帮助的有哪些?下面结合徐长青老师的一节课和叶鸿林老师一个报告,谈一下我的一些新的认识与收获:
一、简约教学:复杂问题简单化
徐老师在报告中说:简约的数学教学既是一种思想,又是一种策略。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意图,把课备透、备细,只有课前把功夫下到才能做到课堂的简约。简约化的数学课堂,教学环节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所以必须精心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索、交流,而且活动环节要注意层次性,力求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拾级而上,逐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
1.贯彻“三不讲”的教学理念。
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大家都深知,大家都得承认,学生的智力不尽相同,有一部分学生确实让我们很吃力,而且怎么教也教不会,要想在短短的40分让全班见实效,是不可能的。所以,徐长青校长提出:“三不讲”,即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了解);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还学习的主动权于学生);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贯彻“三不讲”的教学理念,给教师带来实惠,给教学质量带来实惠。
2.做“深入浅出型”的教师。
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一节课只有40分钟,在有限的时间内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是简约教学的目标。所以,我们提倡适度、适量的原则,即有针对性的“少而精”的选择,重组教材,巧用素材,做到一材多用,使学习材料与情景在教学中发挥出极致作用。比如,徐老师的“手指上的数学”一课,与其工作室成员老师孔维薇老师的“植树问题”其实本事上是一回事。可是,徐老师的课更轻松、更有趣,更能抓住数学学习的本质。他仅用一只手,就让孩子找到了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手指数=间隔数+1,用两只手找到了封闭图形的规律:手指数=间隔数。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徐老师知识组织引导,所有发现展示均有学生探究完成,因为观察自己的手,是再简单不过了。可是,孩子们的发现并不简单,把这节只有20几分钟的小课一次次推上了高潮。
第二天,孔维薇老师在用还是徐老师用过这帮孩子教学“植树问题”时,就遇到了一些问题。孔老师开门见山引入数学问题:100米的小路两端都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栽几棵树?给我的感觉,这时的孩子是一头雾水。因为孔老师找了几个孩子板演,有得数是20的,得数是22的。在后来的说课中,孔老师坦诚的说,全班孩子没有找到一个得数是21的正确的解法。可是这帮孩子孩子昨天的孩子啊,为什么就不会了呢?
其实,在孩子看来今天的课和昨天的课,根本就是两节课,没有联系起来。而我们老师的任务就是要把这道难倒大家的数学题,和昨天好玩的手指游戏联系起来,这样就简单的多了。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看来,教育大家与优秀教师之间也是存在一定层次的。我们理科教师有时会在教学中有这样的现象:越是郑重其事的、形式上一本正经的解决一个数学问题,似乎越是陷入一种困境。而有时方法上灵活一点,生活化一点,让学生活动起来,找到一种与之密切联系的生活现象,在游戏中、在看似不经意间,会达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想这就是简约数学的实质,力求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切忌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在自己学习成长中的一些经历。让我感到学习不难,学习简单的那些我的老师,恰恰好所都是民师。这些老师的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他们总能把高深的数学、物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用容易理解的语言表述出来,使教学简单化、生活化。
二、教师可以怎样做研究?
天津市师范附属小学的叶鸿琳老师,做的题为《教学技巧——教师站位与行走路线的研究》的报告。他的报告,着眼于非常小的教学细节,视角非常独特。有时候我们想:什么是小课题研究?多小才算小?作为数学老师我们除了可以做数学教学方面的教学研究,还可以于其他老师完成共性的综合类技巧类的研究,如教师站位与行走路线的研究,跨越了学科界限,这样我们的研究视野会更宽泛一些。我们从叶老师的报告要点中就可以看出他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这些也可以借鉴到我们自己的课题研究中去。
叶老师在报告中说:所谓教师的站位,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处的位置。而教师的行走路线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按照某一种路径的运动。这两个教学行为,无足轻重,实际却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不容小视。
一、“站稳三尺讲台”和“走进学生中去”谁对谁错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正确站位呢?
1.站位有“度”
人们常说“物极必反”,任何一种站位方式如果在一节课或每节课长时间地使用都是不可取的。
2.站位有“理” 理想的教师站位,是使教师在尽可能多的时间里处于全体学生视线范围之内,面部应保持面向更多同学。这样才能吸引全班学生的注意,特别是在对个别同学的提问后,应及时转身,继续保持面向大多数同学的站位。
3.站位有“据”
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和随机性,决定了我们很难找到一种“万变不离其宗”的站位方式,但对一些普遍性情况,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站位的规律。
(1)提示重要问题时的站位
(2)学生提出问题时的站位
(3)学生在讲台前展示时的站位
(4)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的站位
二、“有意行走”与“无意行走”
“有意行走”是教师主体为了达到某种教学目的有意识、主动的行走方式。“无意行走”是教师主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脱离预设行走路线,被动的行走方式。
1.行走的时间
2.行走的路线
教师站位与行走路线,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教学细节,我们每天都在重复和实践着的教学行为,就这样在叶老师的眼里,成了课题研究的好的选题。我想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就算模仿或者由此推彼,也可以为我们找到课题研究选题的新视角。
第三篇:参加听课心得体会
参加蹲点教研活动听课心得体会
中训部
傅永田
2013年10月10日——16日,根据学院整体工作安排,我参加了学院组织的蹲点教研听课活动。我们语文组参加了伊春区八中、六中的随机听课活动,我和孙雪颖2人共听课31节,涉及语文、地理、历史等学科。
本次活动采取了随机听课的方式,使我们看到了真实的课堂和课堂的真实,了解了学校常态的课堂教学情况,了解了一线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认识理解程度。在听课调研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的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新课程的理念在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得到了体现。现将本次随机听课情况作简单总结:
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在两个学校的听课中,课堂上教师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授课教师以其自身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充分展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生动形象的讲解、声情并茂的范读、恰到好处的点拨、课外知识的拓展、饱满激昂的情绪、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无不让人由衷叹服。
第一、绝大部分授课教师备课精心、设计新颖。部分授课教师的课件多采用幻灯片,课件内容丰富,设计引人入胜,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片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八中的乔琪老师在讲授《老王》一课时,用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配着各种不幸者生活困苦的图片去感染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学会去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以善良回报善良。六中的李冬梅老师在讲授《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用幻灯片设计了课堂知识目标及问题解答,提纲挈领,一目了然。
第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自由畅谈,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课堂上都能以学生为主体。例如六中的吴教师在上《济南的冬天》一课时,为我们展现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由一名学生到讲台做讲课的主角,授课教师在下面做指导,真正体现了自由和平等,课堂氛围和谐、活泼。
第三、注重反复朗读。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老师都把朗读当作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径,借助朗读反复欣赏感悟文章的情感和语言。比如:六中的林冬波老师在讲授《济南的冬天》一颗中让学生反复诵读,在朗读、点评、再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感受济南冬天的特点。
第四、就是老师所特有的魅力。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谁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在上课时,授课老师的语言魅力深深的折服了我,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她们都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了相应、合理的评价。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们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这个地方你再读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对于这个问题,你先保留自己的意见,我们听听其他组的不同建议”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第五、就是老师所特有的语言魅力。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谁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在上课时,一些老师的语言魅力深深的折服了我,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她们都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了相应、合理的评价。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们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这个地方你再读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对于这个问题,你先保留自己的意见,我们听听其他组的不同建议”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二、发现的问题:
第一、部分课堂教学表现出来的情境创设单调牵强,问题设计的有效性不强,自主、合作学习形式化、走过场。第二、部分课堂教学知识重难点抓得不准,环节和过程层次不清,一堂课下来破破碎碎,教师满堂追问,教师苦苦作答。
第三、授课教师的板书设计不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随意性很大。
第四、教学评价还是滞后于课改理念,教师的评价语单调,基本还是以考试成绩为主。三、一点建议: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切实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促使老师们在思考中掌握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促进专业发展。
总之,通过这次听课活动,对我启发很大: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爱语文,要从语文的学习和教学中找到快乐。其次,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业务水平,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从而产生对语文的强烈兴趣。第三、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反复诵读,强化记忆,增强学生的语感和理解能力。
2013-10-17
第四篇:厦门心得
纵令落后,驰而不息——赴厦门参观学习心得
(作者:张子霞)
2018年6月13日,学校派我们高三年级10名教师赴经济特区福建厦门东部翔安新区的厦门新店中学参观学习。
早上7:30从校门口集合出发,到晚上6:30到厦门,怀着雀跃的心情,所到之处所见所闻都让所有人都感到耳目一新。我们近距离地感受着黄土高原与沿海城市在山川河流的色彩、空气湿度、车流量等感官方面带来的巨大冲击,当晚上到达机场时又受新店中学派来的曾到我校执教的陈老师的热情接机,当晚到达学校时学校门口醒目的的欢迎条幅等等这些细节都让我们感动非常。
接下来两天的参观学习,让我们在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学研究等方面的成效等方面又有不同的认识,,虽只是浮光掠影式的走过,但在感受和品味的过程中,感慨颇深,收获很大。
一、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环境 学校的位置与校区的扩建规模能看出当地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作为教师,争取使每个学生都能从各自擅长的领域发展并走出去,是我们教育单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位于翔安新区中南部的新店中学,北依香山,南濒九溪,依山傍水,环境宜人。清晨踏进校园,道路两旁高大郁葱的树木似乎昭示了生机勃勃的校园学习文化与管理文化。清晨随着来校的学生流,我们一行走近了他。
二、纵令落后,驰而不息
6月14日早上7:40我们到达时学生们正在早自习,新店中学的许志强校长亲自接待我们,并向我们介绍学校历史与概况,该校1959年9月创办于同安县,2002年12月经厦门市政府批准,更名为厦门市新店中学。创校至今,已培养出的近20000名初、高中毕业生遍布祖国和海外各地,他们中有硕士、博士、博士后,也有省、市、区社会各阶层的领导干部。该校现2548名在校生共48个教学班,其中10个高中班。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的学生,他们和我们学校相比又采取不同的方法,原因是近年来,他们也和我们学校一样,困难重重——或者说,比我们更甚!一样面临几乎每个地方都会遇到的学校争生源问题,由于厦门市各地方的中学依托各自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等,使学校有很明显的“分层”,新店中学轮到的是较差的生源(20000名初中毕业生中的大概8000名之后),面临这样尴尬的局面,他们狭缝中求生存,借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行,学校拓展了自身的教育特色项目——体育教育,取得了突出成果。并且组建了体育、美术、音乐、航模、摄影、集邮、书法等兴趣小组,取得良好成绩!
作为永靖中学成员的我们这个团队需要比以往更加团结合作,认真的分析出我们的不足和差距,学习提高,借鉴提高,创新提高,集思广益大家一起走出这段困境。
三、归来不年少,此处心安是吾乡
下午闲暇时间学校联系厦门大学新校区相关部门,准予我们这些离开大学好久的“老学生”们再次近距离感受优质大学。校园的树木,花草、甚至石子路一切都是新鲜陌生而亲切,据说近两年翔安校区建成后,医学院、生命科学、海洋环境科学、海外教育学院的所有学生,包括研究生、博士生全部搬迁到翔安校区。本部只有其他文科和理科的学生。据说是中国藏书量第一的。环境非常安静,学生梦在此或安静的看书学习、查阅资料、或在沙发椅上或在干净厚实的地毯上随地小憩。在这里看不到学生们玩手机。这样静谧浓郁的学习氛围让人不由浮想“要是我能在这里读大学……”
回去我会给学生们讲我看到的这里,让他们飞过山海,到这美好的环境中求学,提升。
我们都要努力。
第五篇:听课心得
听课心得
学校组织的青蓝工程蓝方老师示范课真的让我受益匪浅,授课老师是英语组优秀的一名教师,上的内容为四年级project,主要介绍profile怎么写。Profile主要指的是人物简介,这对于正在上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非常实用。学生们可以用来介绍自己,自己的朋友、老师、家人等等,更能有效的学以致用。
主讲老师潘虹老师上的是四年级自己的一个班。老师一开始通过一些描述来介绍了profile这个单词的意思,很容易便让学生猜出来是人物简介的意思。随后,潘老师制作并展示了一个介绍自己的profile,表格中,潘老师展示了自己like cats and apples,并且have a football,还can run。很巧妙的引出了几个动词:like、have、can。进而给学生展示出一张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更好的掌握profile怎么去写。
同时,在向学生展示完自己的profile后,潘老师又在下方提示学生可以用what疑问句在问自己相关问题,然后老师自己来回答,也巧妙地让学生巩固了特殊疑问句的用法,能让学生更好的使用特殊疑问句。进而提倡流利度。此次一问一答模式也是向学生展示了一个你问我答的例子,为下面的上课环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接下来的一个环节就是展示完教师的profile后让学生写介绍自己的一个profile,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去发散思考,采用一问一答模式,潘老师为了示例句型:What animals do you like?/I like.../What fruit do you like?/I like..../What do you have?/I have..../What can you do?/I have....潘老师在屏幕上展示了句子的提纲,让学生觉得profile的制作简单了很多。同时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很努力的去思考回答问题。
接下来,更进一步的是让学生拓展一下 去介绍自己的朋友。表格形式仍然为之前所展示的,然而不同的是此次潘老师建议用含有Yes与No的问句来猜测好友的爱好及其他。同时展示例句:Do you like....? Do you have....? Can you....?这样一来,学生立马不会觉得用yes或no来回答问题是件困难的事了。
随着上课环节的深入,老师的要求也变得更难了一点,此刻,潘老师不再向学生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