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
【摘 要】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不注意指导学生观察,而是教学生考前背范文,考时搬范文,以至于学生乱套范文,习作的基本功差。本文分别从制约我区小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因素、从教师素质及作文主要教学方式进行探究、从学生接受能力及喜爱表达的方式、内容进行探究、关于改进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建议这几点内容展开讨论,为学生的写作能闯出一番新天地,努力做到求“活”、求“新”。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习作;制约因素;创新;真实
一、制约小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写作的兴趣影响着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从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觉得写作文实在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或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为了考试而避着自己去写一些文章,学生们对写作根本毫无兴趣可言,有的甚至家长说一句,孩子就写下一句,从表面上看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高,其实这试问这又如何谈得上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呢?
2.阅读面狭窄,积累不足
由于课时的限制,老师很少在课堂上花费一些时间给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课后学生自觉看课外书的时间又少,孩子们很少出去旅游,到外面走一走,见到的、想到的东西就没有城市里的孩子那么的丰富,这样长时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知识面窄,生活枯燥,积累不足,缺乏必要的写作素材,最终导致写作能力的萎缩,因而写作时“无话可写”或“有话写不出”。另外,学生只是一味地看作文书,看作文书里的素材,视野不开阔,学生课后主动观察、自觉练笔的人很少。所以作文内容陈旧,假话、套话,屡见不鲜,语句不通顺现象普遍存在。
二、从教师素质及作文主要教学方式进行探究
1.重结果,轻过程
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应注意重视习作过程。然而,从近年小学毕业测试试卷分析看,有的小学学生套题套范文的现象比较多。原来,在作文教学中,有的老师没有关注到学生是否用心的观察,是否是真的用自己的笔写真实的事、写真实的人、写真实的情,而是教学生考前背范文,考时搬范文就可以得高分。以至于学生乱套范文,有的甚至连人家的姓名都照搬了,习作的基本功差,没有写出真情实感。“个性化作文”、“亮点作文”“细节的文章”很少,没有自己真正想写出来的文章,这些都反映出小学作文教学“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比较严重。
2.重记实,轻想象
新课标增加了想象作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素质全面和谐发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崔峦在《课程改革中的?Z文教学》一文中指出“想象作文,提起的时间不长,教师在指导上办法不多,当前要予以更多的关注。”因为在有些小学记实作文教师指导得多,学生也写得多,想象作文教学探索起步迟,学生想象作文训练也少,学生习作普遍存在思路狭窄、言之无序、内容枯燥等问题,严重抑制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从学生接受能力及喜爱表达的方式、内容进行探究
1.从口头作文到书面作文
口头作文的训练场所大多在课堂,有别于其他口头表达场所。它允许学生说错,允许相互纠正,自我更正,指导改正,随时修正,并且易见效。这样,学生心理负担相对就少了。有了口头作文阶段的整理加工,再作书面作文,学生会觉得容易得多,而且写出的作文质量也更好。这样,会提高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消除写作难的心理。
2.在学校和班级的板报墙上为学生开辟一块说理的园地
引导学生将班级、学校以及社会上出现的好人好事或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写成文章贴在在学校和班级的板报墙上进行发表议论。例如:对某一问题发表三言两语的看法也可以,这种写作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其目的是为了向学生提供一块说理的园地。
四、关于改进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1.从课内走向课外,克服为文而文的倾向
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产物。这样的习作往往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并体现着表现自我的创造性,它没有时间的限制。学生的习作冲动绝不会只等到作文课时才产生。如果把学生的习作都框定在作文课上,学生也许因为缺乏兴趣而走上为文而文的歧途。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有了感触就及时地记录下来。作文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润色和提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2.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宽习作训练的渠道
(1)开放学生的多种器官,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①绘画。②实验。③制作。④操练。⑤表演。
(2)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新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结合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主要形式有:①情节扩展式。②文尾续写式。③多向改写式。④图文转换式。⑤相关迁移式。
(3)在学校和班级的板报墙上、橱窗内开辟“自由谈”“小评论家”“心里话”等栏目,鼓励学生将自己在班级、学校以及社会上出现的好人好事或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发表议论,这种写作形式可以不拘一格。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中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仓小——蔡群
小学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正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保护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使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因而,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诱发学生质疑问难,鼓励他们从“不敢问”到“勇于问”,并通过引导,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做到既“勇于”更“善于”质疑问难,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率。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仅要激发学生质疑兴趣,还要引导学生明白,一篇课文或一段、一句话要质疑什么。从小学语文来看,一般质疑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等。同时,更要指导学生,把握时机积极质疑探究。
1、在预习中质疑。
教学课文之前,安排时间让学生自学。自学中要求学生完成一般任务外,还应“不提问题不读书”、“读书必发问”。让学生将初步自主探究课文过程中不懂的问题记下来。
2、在课题上质疑。
课题浓缩了整篇课文的精华,是文章的眼睛,思维的窗口,可以帮助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课文出示课题后,可让学生说说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这样,既理解了课题,又为学习课文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内容的兴趣。如教学《鸟的天堂》,出示课题后,学生问:“天堂”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鸟的天堂”?出示了课题《一定要争气》后,学生质疑:谁要争气?为什么要争气?怎样争气的?
3、在阅读理解中质疑。
学生深入探究课文时,会不断地产生新的认知冲突。这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探究课文的好机会。教师在阅读中要指导学生抓住文章中重点词语,句子或段落质疑,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长此以往,学生读书必疑从而培养了他们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启迪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如学习《林海)一课,“亲切与舒服”在文中一共出现了三次,学生问:为什么这儿要写三次?它们有什么不同?《凡卡》中,学生读了凡卡写的信封“乡下,爷爷收”问:信封这样写,爷爷能收到信来接他回乡下吗?……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产生的疑问,对理解文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提出后,探究的兴趣高涨,积极思考讨论,很快就能更深入理解这些内容。
4、在教学后质疑。
学习完课文后,学生整合全篇课文内容,再联系实际又会产生新的疑问,学生此时质疑,是对课文内容的反思深化,应鼓励学生学完课文后积极质疑。学了《一夜的工作》后,有生问:周总理贵为一国,工作是那么劳苦、简朴,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大小官员工作不认真,还贪污受贿呢?此问更是拓展了学生思维。
总之,学生主动质疑问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机,是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开端,是启迪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途径,我在教学中努力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小学语文新课标中作文教学初探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作文教学初探
重庆市涪陵区青羊镇双石小学
田洪全 *** 小学
语文学科
【摘要】:
改革作文教学,一是老师要改革教学方法,废除陈规陋习,开创活泼新风,尽量减少命题作文,多给学生一些灵活自由的作文自主权,教师则多讲些写作技巧之类即可。二是学生在学好课本的基础上,一定要多搞些课外阅读,多参加生活实践,走进生活,了解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把学生的学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融洽地结合起来。三是讲求命题和文体的开放性。四是要求构思巧妙,立意新颖。五是选材范围要宽广。六是要求语言要典范且多样化。同时还要注意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提高语言素养,并加强写作方法技巧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内容具体、富有创意、情真意切、深动感人的好文章。
【关键词】:
改教法
改学法
开放性
个性化
宽广性
多样化
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
提炼语言
注重方法技巧
【正文】:
时针转到二十一世纪,神州大地劲吹改革风,各行各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联系到学校,当然也有许多方面要改革。比如,上课满堂灌,一支粉笔一本书的老式上课方法等。特别是作文教学改革更是搞得热火朝天,但是,我们不得不清醒地看到:作文教学是语文新课改的一个最棘手问题。因为它号称半壁江山,但实际上问题最多,而改革的效果也最不明显。为了改变作文教学积弱不振的危局,我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作了一些探讨:
(1)老师的教法要改。
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师教作文,一般是在作文课上,先出题目,再析题讲题,揭示要领,列出提纲,再指出写作范围及注意事项等,然后让学生作,限时交上去。之后,教师辛辛苦苦地批改,到下次作文时讲评。这样做,我认为有两大弊病:一是学生的主观思维受到约束,不能创造思维。因为教师已经规定了题目、论点,讲述了写作方法,一篇作文的骨架基本上已经成了,给学生留的天地太少了,学生写出的文章往往千篇一律,学生又怎么能写出比较令人满意的“自己”的富有新意的作文呢?二是学生的阅读不易扩大,知识范围狭窄。因为老师要限时收作文,学生无暇涉猎更多的材料,只能搜索枯肠,拼凑素材,甚至编造材料去应付。有的老师还给学生列出写作提纲,并不厌其烦地指导学生先口述该作文,再下去抄写下来,学生就可以毫不费力地完成作文,无需再去搞课外阅读了。这样做来,看似老师对学生关怀备至,实则是害了学生,结果是事倍功半,出力不讨好。
(2)学生的学法要改。
目前的中小学生大都把考试和升学当成目的,因此在学习中也就死扣课本,想以教材之不变去应考试之万变,以图在考试中获胜,反映到作文上则是盲目按照已有的教条,墨守陈规,老师怎么说就怎么做,不愿有所创新,有的根本就不敢有所创新,不愿去阅读课外书籍,因而知识面狭窄。写起作文来,要么空话连篇,要么编造材料;有的为寻求新奇,就堆砌华丽词藻,对自己的文章大加装饰,结果徒劳无益,适得其反。这样做,怎么能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呢?
(3)命题和文体的开放性。
传统应试作文的命题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供料作文都十分具体,限制性很强,像《我的爸爸》一类的题目,学生熟是熟悉,但没有一点选择余地,我觉得作文的命题即便是命题作文空间也要很大,如《朋友》,不点明是谁的朋友,也不点明朋友是谁。而若采用材料(话题)作文形式则更明确说明:题目自拟。在文体上,传统应试作文,一般都要求写三大文体或应用文,譬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或书信等。像1983年漫画作文《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就要求写成说明文或议论文。而我觉得现在作文改革,在文体上一般不要有任何限制,即使有也只要不写成诗歌的要求。
(4)构思和立意的个性化。
传统应试作文的构思和立意,由于受到现实主意手法和政治思想的钳制,往往千人一面,十分雷同。譬如写《抗震救灾》,必然从举国上下支援灾区的角度来构思,并形成歌颂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共产主义精神的主题。绝对不会对发生灾害的原因进行反思,并形成灾要救更要防等新的个性主题。我觉得作文的构思和立意,不应受到创作手法和思想限制,视角应充满个性。譬如有的同学写《友谊》题材文章,就没有正面写友谊,而是选择友谊破裂的故事,从相反的角度来说明珍惜友谊是多么重要。
(5)选材范围的宽广性。
传统应试作文的选材范围比较偏狭,多是一些老生常谈的东西。一般不是选择身边事就是耳熟能详的名人事。选身边事和名人事当然 也能写出好文章,但问题是其所选的身边事都是浅显零碎的,没有代表性,而所选的名人事也是人云亦云的。譬如,表现忧国忧民必是屈原,杜甫,表现精忠报国必是岳飞,文天祥。而我觉得作文应改革,作文选材空间应宽广。其选材既可涉及古今中外事,又可涉及审美与审丑两方面的材料。
(6)语言表达要多样化。
传统应试作文的语言不少是平铺直叙,单调乏味的日常语言。这种语言只是停留在一般生活层面,没有上升到书面语言,更没有上升到文学语言的程度,因此使人品味不到语言的甘美,更难以获得审美的愉悦与快感。而我觉得作文的语言应是各种类型的语言争奇斗艳,多样化的,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多样化指其语言里有古语(文言文)、现代语和网络语。譬如在《老菜鸟PK小网虫》这篇作文里就既有:老夫聊发少年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古语,又有菜鸟,大虾等网络语,至于现代语那就更不用说了。作文语言多样化,就能使阅读者不知不觉就被征服而坠入多姿多彩的语言美世界。
(7)作文要做到“行万里路”。
俗话说:“行万里路,胜读十年书。”行万里路,就是说要写好作文必须尽可能多地参加社会实践,增加自己的生活阅历,以便积累丰富的第一手素材,使自己笔下滔滔。古代诗文大师李白、陆游等就是因为游览名山大川,纵情山水,足迹遍天下,阅历丰富,才写出众多流传千古的名作的。但现在作文虽然进行了新课改,可是学校,家庭 和社会由于安全等种种原因,提供给学生实践机会还是很少很少,而在少有的实践中像司马迁,徐霞客那样处处留心周围事物,做写作有心人的学生就更少。因此怎么能叫学生们写出生活气息浓的,情真意切的佳作呢?
(8)作文要做到读万卷书。
读万卷书,就是说要写好作文必须博览群书,增加自己的文化知识底蕴,以便自己文如泉涌,文章有思想和书卷气。这个道理古代诗文大师说得很透,譬如杨雄说,能读千赋则能为文,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都说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读书是写作的基础的道理。古代诗文大师们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有的头悬梁,锥刺股;有的凿壁借光读书。他们无不潜心读书,刻苦记诵,著述等。现代诗文大师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也有不少人博通经史,甚至能背诵古代经典。现代文学大师茅盾先生是能背《红楼梦》的。当代著名学者莫砺锋先生是能背《孙子兵法》,《唐诗三百首》和《古文观止》的。
(9)作文还要加强语言素养。
语言素养是涵养工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言素养不是在课堂语言技巧训练中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平时的语言积累中天长日久造就的。为了提高语言素养古人可谓下足了功夫,吃尽了苦头。卢延让不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杜甫不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吗?古人是在用全部的心血,毕生的精力锤炼自己的语言,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可我们现在有的老师却轻视甚至忽视了这 种修养。不在教学中注重语言基本功训练,不从古代语言宝典中吸取营养,不下苦功磨砺自己的语言,只热衷引用希奇古怪的俗语,网络语和外来语作文。不坚守信,达,雅的语言标准,你说怎么能写出富有创意的好文章呢?
(10)作文还要注意写作方法技巧。
写作方法技巧,如构思立意技巧。人物描写技巧,伏笔照应技巧,叙述节奏技巧等等。我们要多学习古今中外的诗文大师们的这些技巧并在作文中应用。
因此,改革作文教学,一是老师要改革教学方法,废除陈规陋习,开创活泼新风,尽量减少命题作文,多给学生一些灵活自由的作文自主权,教师则多讲些写作技巧之类即可。二是学生在学好课本的基础上,一定要多搞些课外阅读,多参加生活实践,走进生活,了解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把学生的学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融洽地结合起来。三是讲求命题和文体的开放性。四是要求构思巧妙,立意新颖。五是选材范围要宽广。六是要求语言要典范且多样化。同时还要注意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提高语言素养,并加强写作方法技巧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内容具体、富有创意、情真意切、生动感人的好文章。
性本性源,本人对作文教学谈了一些拙见,意在抛砖引玉,作文教学之路真是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在作文教学改革的路上不断探索下去,为努力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而作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语文教学中作文
语文教学中作文“分层递进差异教学”案例分析
作文是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但现实是一提起写作文,很多学生都头疼,不愿写甚至怕写。语文教师为了学生能写好作文,精批细改,讲得口干舌燥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却收效甚微。几年下来,写得好的学生当然有提高、差的还是差。难道好作文不是教出来的,就真的找不到行之有效的写作指导方法吗?于是我在作文差异的兴趣激发、指导和评改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作文差异教学方法
作文差异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作文素质的重要环节。作文差异教学与作文教学不同,作文教学是按统一的标准进行教学,而作文差异教学可以根据需要对同一次作文的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
二、作文差异教学的具体做法
1、激发兴趣、注重积累的差异训练
为了激发写作兴趣、打开写作思路,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我特意列好参考书目,并专门备了记录本,让每个学生定期把课外看过的书名、作者、喜欢的人物形象和一句话评语写在上面。平时让学生对所看的内容互相介绍和交流。
优秀生:第一阶段要求每周读3篇优秀作文,写3篇读书笔记。每篇两部分,包括好词、好句、和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可写优美词句赏析、从中学到的写作技巧,也可以从思想内容上写自己的感悟。第二段我要求学生每周至少精读1篇优秀作文在读之前先自己构思同题作文、写出自己的构思,包括选材、立意、开头、结构安排再和优秀作文加以比较,并写出自己的感情。
差生:第一阶段要求每周读3篇优秀作文,找出好词、好句、并背出好词、好句。第二阶段要求每周精读1篇优秀作文,写1篇读书笔记。每篇两部分,包括好词、好句和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可写优美词句赏析、从中学到的写作技巧,也可以从思想内容上写自己的感悟。
2、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差异训练
由于学生作文素质差异,在作文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首先,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采取分组方法、对不同的组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教法,以达到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其次,教师还应克服学生心中心理障碍,如有的学生不按要求乱写、甚至不会写望而生畏,除了多鼓励在安排训练时注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优秀生:训练如何围绕中心选材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在选材、立意上有创新和突破,我还运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创新思维。比如在如何选材时,先让学生讨论几篇优秀作文的共同点——选材新颖,从而找出小作者排除了哪些大家会想到的一些材料。如写老师会想到老师带病上课、老师冒雨雪到学生家给学生补课、老师在雨天送学生回家等老材料。教师在这时应该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找出那些同样能表现老师爱护、关心学生的材料,这样就能是学生自己独有的生活体验,选材自然就新颖了。
差生:训练如何围绕关键动词的基础上进行仿写,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捕鸟一节先找到关键动词进行仿写,可以写成《捉蝴蝶》、《钓鱼》、《打乒乓》、《打羽毛球》等,这样学生感到难度下降了,并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加了写作的信心。在这样的帮助下学生大胆练习并逐步在实践中积累写作素材,激发了写作欲望。
3、因材施教、分类评改的差异训练
作文评改主要贯彻因材施教原则,采取横向比较和纵向的评价方法,针对学生的素质区别对待。作文素质比较好的学生,可以进行横向比较评价,比出差距,评出优劣,鼓励竟争。作文素质低的学生用纵向比较评价,自己跟自己比,这一次的作文跟前一次比,也可以比出进步,上升一个等级,树立信心。
优秀生以“评”为主,中差生以“改”为主。这是因为优秀生作文有了一定的基础,需要锦上添花。教师应在文章的立意、结构等写作方法这些有一定难度的方面提高要求,给予指导。选评优秀生作文,我把它称为“突破口”,它可以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因此,我每次教一个新班,都从最初作文中发现一两篇较好的作文,加以讲评、鼓励。开始可以只讲优点不讲缺点,目的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增强作文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鼓励是最好的方法。我发现受过两次以上评讲的同学,作文态度都较前认真,希望自己的作文再一次获评。之后我采取滚雪球的方法,每次讲评都增换新的学生名单,逐渐扩大优秀面。为了培养这部分学生的作文兴趣和能力,我还积极组织他们开展作文课外活动,如办作文园地,开展作文竞赛,编优秀作文选,读书评报,写观察日记,给报刊投稿等。这样,我的周围很快团结了一批喜爱作文的同学。他们作文成绩的迅速提高极大鼓舞了中、差学生。至此,我又改变了评改的方法,由教师评改为主变为以学生评改为主,具体办法是讲知识,教方法,练能力。
对待差生作文,我主要是面批面改。针对主要差缺,一学期每个学生只需批改2次。最初面稍大,逐渐形成宝塔形。面批面改力求做到:一是严,逐词逐句,从不马虎;二是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不歧视,有耐性,善于发现他们进步的点滴火花,给予鼓励。改后作文不免写上几句“你进步了,难能可贵”“祝贺你进步了,你是有能力写好作文的”之类热情鼓励的话。寥寥数语,往往起到难以置信的作用。有个学生对我说:“其实我们都怕作文,我们又都想写好作文,不让老师失望。”
评改共有的毛病:(1)三段式。对于初写作文的学生来说,三段式要求是必要的。但到了高年级再用三段式写法,势必束缚学生作文思路。对此,我要求学生中间一段必须放开,要有层次。(2)开头结尾模式化,写参观游览一类文章,有些学生开头一段总离不开写“我们站好队,在老师的带领下„„”结尾又写“参观结束,我们排着队回家了。”为了使他们认识到这种写法过于平淡,影响文章质量,我有意让他们每人带一本作文选,看看入选作文有几篇这样开头结尾。结果没发现一篇。从此,他们渐渐改变了上述模式化的写法。
这种评价方法可以激发每个学生写好每一次作文的欲望、从而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第五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扩大学生词汇量的方法很多。教学中,让学生识记生字、词语,多读课文,读熟课文,背诵课文。教会学生查字典、词典,培养学生遇到生字、新词会使用工具书帮助理解,积累好词佳句。课外让学生多读健康有益的课外书,并积累好词佳句。
工作和学习同样重要,工作中要注意调节,努力工作的同时要挤出时间加倍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本期简报设计太巧妙,让我开阔眼界,丰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