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美术鉴赏 《从传统到现代》 教学案例
高中美术鉴赏 《从传统到现代》 教学案例
高一年级美术学科 设计人 管欣彤
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教学模块:美术鉴赏 课业类型:欣赏与评述
教材分析:本课是《从传统到现代》第一课时20世纪中国现代绘画部分,学生通过《人间生活》、《审美自律》等内容的学习,已经对中国传统文人画有了较为深入的学习,掌握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20世纪中国画、年画、油画的巨大变化,通过学习,掌握中国现代绘画的演变原因和特点。
教学方法:互动法、启发式教学、合作探讨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由于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20世纪绘画在传统绘画基础上所发生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中国现代绘画名家名作,了解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和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及观念,能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悟与情感的体验中国现代主义绘画作品,了解画面记录的时代变迁以及各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感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学习画家如何用艺术手法表达爱国主义情感
2、难点: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的分析理解。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欧洲3大美术流派
2、由安格尔的作品《浴女》引出1914年上海画院刘海粟使用人体模特写生引发一场轰动,随后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进行美术革命的要求的故事,引导出课题《从传统到现代》,引发学生通过查阅或结合历史知识思考中国现代美术起始的时期,社会发展,变革的特点以及该时期美术发展的历程和基本特点。
学生发言,由教师做出总结。
二、进入新课:(15分钟)
教师播放幻灯片提出问题:这是我国什么时期的作品?哪些画家的作品?你们了解其中的含义吗?(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派代表回答。
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并要求
学生阅读教材P42~44的内容。使学生了解传统型中国画的代表画家,代表作品,艺术特色及其意义。
教师总结: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以及现代社会的变化。教师展示第42~43页的作品(带着问题看图片)
你认为中国画的革新体现在什么地方? 还有那些角落也受到了稀饭个文化的冲击?你能看出其中的意义吗?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观看下面的几组图片:(播放课件)
1、(中国画)
a.文人画和现代题材绘画的对比,讲述时代变迁对绘画产生的影响。b.徐悲鸿留学和对中国画的改良,点明西方思潮对中国画的影响。c.《流民图》,讲述现代中国画受西方思潮的影响。
2、(年画)
a.传统年画欣赏,讲述传统年画创作观念
b.《丰衣足食图》力群,时代变迁对年画创作的影响
c.练习:《阳春白雪》、《赶火车》两件作品是如何体现现代年画新特点的?
3、(油画)罗中立《父亲》,主题生活化
4、(漫画)《三毛流浪记》漫画和动画的发展,现代化美术表现方式的多样化。
三、知识巩固(10分钟)
1、展示讲解图片60年小学课本的变迁。从这些小学课本中我们可以感受到60年来教育变化的巨大成就,2、建国初期的语文课本特点是:毛主席像太阳。第一篇课文内容是“毛主席,像太阳,他比太阳更光亮。小兄弟,小姐妹,大家一齐来歌唱“。那时新旧时代刚刚交替,教材形式上还有着旧的特色。比如课本自左向右翻阅,采用旧社会时期的竖行排版方式,印刷的字为繁体字。3、60年代的语文课本的特点是:满纸的阶级斗争。有一道数学练习题的标题是“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然后才切入到正式的数学问题:家里有多少地,每年收多少粮食,要给地主交多少租,借了多少高利贷,过了多久就翻了多少倍 4、70年代的语文课本的特点是:课本变成红宝书。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每一课的开头都是“最高指示”,封面大多为红色毛主席像,毛主席语录占了课本的大部分内容,完全像一本红宝书,也被称为“红色课本”。5、80年代的语文课本的特点是:课本的春天来了。“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果树开花,我们来到小河边,来到田野里,来到山岗上。我们找到了春天。”对于每一个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孩子来说是幸福的,纯粹政治的内容终于从教材中消失,知识的春天来到了。
优美散文、励志文字、革命故事成为这一时期课文选择的主流,像《狼牙山五壮士》、《谁是最可爱的人》、《小桔灯》、《背影》、《荷塘月色》、《生命的意义》、《海燕》等课文成为这一代人共同的经典记忆。
6、现在的语文课本的特点是:人文化人性化。“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分别是当前使用的小学语文课本,内容富有时代气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更大的一个变化是从2001年的课改开始,学生们可以选择丰富多彩的课本。
结合自己亲身感受,感悟时代的变迁对于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以此思考回答艺术家的生存的时代意义以及环境冲击对于艺术风格的影响因素。
总结:艺术大师一生在不停的创新,他们有着自己深刻、独特的画学思想,一生的个性风格变化较为突出。这也是他们与一般画家的区别!(中国现代绘画的发展和进步、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提高、以及市场的炒作)
四、拓展延伸(5分钟)
1、名家故事: 认识徐悲鸿 播放有关徐悲鸿的生平视频
简介:1895—1953,江苏宜兴人,曾留学欧洲,历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院院长,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被称为“中国近代绘画之父”。
作品欣赏:《群马图》是1940年徐悲鸿欣闻国内鄂北大捷时创作的,反映了画家对当时的抗日战争所取得的胜利无比欢欣的心情。
他画的马,几乎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前三匹昂首竖耳,似有警觉,后一匹低头吃草,姿态各异,静中有动,透出一股内在的力量,使人感到有一种不可阻挡的气势。由于画家熟悉马的解剖,粗细有别的浓墨线条,精练准确地画出马的形体结构,浓淡不同的墨色寥寥几笔渲染出躯体的明暗起伏,这种融入西法的表现,加强了马的体积感,成功地刻画了形象,传达出作者的强烈情感,在当时给人以耳目一新、令人振奋的感觉。
风格: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显示写实艺术之美,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
中国画坛上还有不计其数、卓有成效的名家: 如:
国画家:高剑父、叶浅予、赵望云、陆俨少、朱记瞻、陈子庄、郭味渠、刘文西、刘大为等 版画家:李桦、黄新波、刘岘、李焕民等 油画家:王式廓、靳尚谊、詹建俊等
希望同学们在课外还可以对其他画家极其作品在课余进行学习和研究。
五、总结思考(5分钟)
1.欣赏中国近现代绘画的时候,需要与时代结合起来。
2.西方传统绘画的创作风格、表现内容和画面技巧,对中国的绘画起到了改良的作用,促进了中国绘画的现代化进程。
3、讨畅所欲言:你认为中国现代绘画应该怎么发展? 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发言,调动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积极性。
教学感悟
教学设计是死的、但上课过程是活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堂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而不能不顾教学效果按部就班。本节课按计划以欣赏为主,第二课时才设计,但看到学生那股热情劲,我不由自主地调整教学流程,缩减了欣赏时间,留给学生大量表现自己的时间,让他们开心地展示自己,及时地张扬自己的个性,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利用身边环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发展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第二篇:高中美术鉴赏课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
高中美术鉴赏课《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本课通过赏析一些美术作品使学生学会解读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准确把握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我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
3、了解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在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本课的难点是: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二、说教法
我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的思想,在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法:
1、故事激趣法:在开始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2、启发谈话法:整个课堂运用谈话法,在与平等对话过程中,力图抓住关键,培养学生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情境法:用课件的展示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产生一定的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提问教学法:采用分层次,分目标地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
三、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观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意识的宗旨,我将采取以下几种学法进行学习:
(1)观察体验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活跃思维,引导学生在观察作品时形成自己的看法,并作一些大胆的猜测,避免用一些所谓艺术史上的定论来否定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做适当的论证,通过比较的方法辨析不同类别的美术作品。
(2)合作学习法: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交流,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交流彼此的经验,形成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大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并导入课题
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欧洲3个美术流派,并由安格尔的作品《浴女》引出且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刘海粟使用人体模特写生的事件,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进行美术革命的的要求,进而导出课题《从传统到现代》。第二环节:新授 在这个环节里我分为五步骤:
步骤一,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人民大会堂中的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以启发谈话法与学生交流作品所具有的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时代感,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由此得出现代中国山水画既保留了传统山水的一些创作技巧,又进行了合理的突破,更多地从作品与环境的整体关系去权衡,具有更宏观的现代意识。步骤二:讲述日寇侵华时中国人民悲惨的生活,并伴随着音乐展示爱国画家蒋兆和的《流民图》将学生带到当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情境中,使其对人民流离失所的生活产生一定的体验。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让学生讨论《流民图》与文人画中的人物画有何不同。教师担任协助、引导的角色,使学生深入地掌握比较式鉴赏,提高美术素养,得出现代中国人物画将传统中国画的材料和技法与西方绘画的造型方法相结合,将以前文人画不加以表现的真实社会生活纳入到绘画中,既保留了民族的艺术形式,又吸引了西方的表现方法,走的是一条中西合璧的道路。步骤三:在这一步骤主要讲解艺术家们将由国外引进的素描和油画吸收,并将之本土化,用来表现中国的主题。具体以作品《田横五百士》、《血衣》、《父亲》为例赏析,通过讲述田横五百士的故事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了解作品所体现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讲述我国的土地革命,以提问教学法加深对《血衣》理解,以观察体验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加深对《父亲》的印象。
步骤四:通过幻灯片展示多幅传统年画与现代年画,比较之间的不同,以提问教学法和观察体验法进行师生交流,得出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之后,一些新的事物纳入了年画的表现范围,表现内容也不再是门神福禄寿,更多的洋溢着生活气息,艺术形式上也有所创新。
步骤五:与学生交谈他们喜爱的漫画作品,集中学生注意力,导出漫画作品《三毛流浪记》和《西游漫记》,由学生发挥想象,讲述作品中描绘的小故事,锻炼其表达能力,总结作品产生的社会影响和作用。第三环节:归纳总结
新课程理念非常注重学生自己学习评价,因此采用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知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的优差点。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直接展出,并采用了文字与图片相配合的方式,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加强了学生对作品的记忆。
第三篇:《从传统到现代》教学案例分析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主要讲述中西方美术的“现代化”问题,了解东西文化的碰撞对中国美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中国美术走向“现代”的一些主要表现形式;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学会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绘画作品。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欣赏、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与辨析能力。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对于美术学科存有纯娱乐心理,对美术基础知识理解不够透彻,技能实践经验比较缺乏。因此,在教学的难度设计上不宜太大,我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逐步渗透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与学科的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设计理念:《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鉴赏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基础上更高层次拓展与延伸。高中美术鉴赏课与初中阶段义务教育的美术欣赏课程在设计上是有本质区别的,鉴赏包含鉴别与欣赏意思。如果说初中义务阶段的美术欣赏课似乎更注重感受和愉悦,高中阶段美术鉴赏则更追求体验和思维。本课教学是一个从引导感知→分析(背景、概念、形式)→再感知的循环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的直觉水平从感性阶段发展到理性的高度,从而达到鉴赏的目的。学会鉴赏,学会创新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欧洲3大美术流派(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
2、由安格尔的作品《浴女》引出1914年上海画院刘海粟使用人体模特写生引发一场轰动,随后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进行美术革命的要求的故事,引导出课题《从传统到现代》,引发学生通过查阅或结合历史知识思考中国现代美术起始的时期,社会发展,变革的特点以及该时期美术发展的历程和基本特点。
学生发言,由教师做出总结。师生相互问候。师(提问设疑):现代工业文明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速了生活节奏,必然会反映到视觉艺术领域。那么美术是怎样从传统到现代的呢?请看一段视频《刘海粟——人体**》。学生看后很惊奇,展开了思考,与此同时老师利用多媒体补充了一些知识讲解,采用人体模特教学正是“西画东渐”现象的一种体现,什么是西画?有哪些留洋的画家?在这个阶段,我发现学生对于画家的熟悉程度很低,最熟悉的是齐白石,美术知识了解较少。
生:讨论回答。
师(小结):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二是现代社会的变化。
中国画是重要的传统美术门类,在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曲高和寡,是艺术家抒发个人感情的艺术形式,社会意义较少关注。接下的讲解中我首先播放了很有气势磅礴的中国山水画,当《江山如此多娇》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眼前一亮,他们纷纷抬起了头,小声的窃窃私语。
师(设疑):“同学们,你们是不是想到了什么?” 生:“嗯,毛主席的诗词”“《沁园春 雪》”
师:“那,让我们齐声朗诵这首词吧!”(在这个环节其实我是有点担心的,因为学生对这首词还是否记忆犹新,我不确定,课前我也未做准备,当然,我相信他们的实力)师生一同在豪迈的音乐声中,齐声有感情的背诵了诗词,偌大的阶梯教室有了气势,学生的激情被点燃,美术课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也让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表情有了变化,谨慎少了,赞许有了,放松了一些,良好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习的开展。接下来根据诗词对这幅画的观察、感受、体验、联想和分析就变得尤为顺利。传统山水画的创作技巧,合理突破,视点广阔,创造新社会的豪情,具有现代感。
师:中国人物画从传统向现代迈进,我选择了蒋兆和的作品《流民图》。当悲凉、悠远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在教室了响起,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音乐感染,生动的人物图片,让学生的眉头紧蹙,一丝怜悯,一丝愤怒立即写在学生的脸上,打出画面创作背景,提问: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指出在哪些方面吸收了西方的绘画处理手法,在哪些方面保留了传统的绘画技巧。
我放大了其中的一副图,引导学生思考从一个小的细节来思考: 师:“小哥俩在干什么?
生:“他们在抢东西吃。”“好像是面包。”“是馒头。” 师:“再想想还有什么可能?他们的表情说明了什么?”
生:“弟弟还没吃饱,哥哥也没吃”。“哥俩留着下一顿吃。”“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吃不饱,穿不暖”。
师:“画家对人物的观察可谓细致入微,用笔墨表现出人物素描形象,既形象,又传神。”
生:观看了视频《流民图》,归纳出画中人物都是真人写生,传统的线条与现代的明暗,使得吸取西方的绘画观念,来改良中国画开阔了中国画家的眼界,使中国绘画在绘画观念和表现技巧方面大大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是在简单的说教中进行的,从学生的神态和表情,可以知道他们虽没有亲身体会,却也体会到民族危难时刻人民受到的苦难是多么深重,也体会到了现代中国的强大,人们才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生:学生的情绪变化需要调整,这时我们开始做书上的习题。阅读课文完成P42思考与交流,学生课堂反馈很顺利。
师:在20世纪里,油画在中国得到迅猛发展,体现了我们自己的民族特色。油画(罗中立)《父亲》学生再熟悉不过了,请同学有感情的评述: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贫穷的老农的形象。他咄咄逼人,发人深省。他的形象已经远远超出了生活原型,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的农民,正是他们辛勤的劳动,才养育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他是我们精神上的父亲!
师(过度):美国乔治大学教授,著名美术理论家和批评家费德门提出的美术鉴赏程序分为四个步骤:叙述、形式分析、解释、评价。林风眠《白衣女》个案分析,从“看到什么”—“哪些艺术语言”—“为什么这样画”—“有什么价值”进行鉴赏分析。结合我发给学生的课外知识链接,鉴赏林风眠的画,体现个性,发挥创意进行 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学生分组交流。
师:描述:在画面中看到了什么?
生:一个坐在花瓶旁的白衣女子正在把玩花朵。(学生的答案很多,但方向是对的。主要是简练不够,还没有学会整体的看。)
师:分析:画中运用了哪些艺术语言呢?
人物的形,动态、眉眼、表情、衣着、色彩、光线、冷暖(学生用很有个性的语言,来描述了这张画)
解释:画家为什么这样画呢?
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一大批画家试图以新的形式与语言来革新中国传统绘画,中国民间美术、传统绘画与西方的形式和构图意识结合起来。(学生提到了画家的独特个性和观赏效果)
评价:它有什么艺术价值吗?
充分体现了画家综合中国古代绘画和西方近现代绘画的视觉经验的特色,是其盛期中的重要作品,对20世纪后期一些画家很有启发。
生(拓展训练):学生尝试个案分析《樱花小鸟》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大屏幕上展示了一副可以点击放大的图,学生可以上台自由点击放大观看,近距离观赏细节,课堂氛围活跃了很多。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师生做了点评。
师(课堂总结):中国美术现代化主要表现在:绘画技巧和形式上借鉴西方的写实主义,内容上更多地反映现实生活,不是传统的花鸟、山水题材,在中西方文化的双向交流中,中国美术正融入世界艺术潮流,并显示民族的、时代的特色和个性特征,也正是你们新一代的力量继承和创新,将美术发扬光大!
课后反思: 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美术是写实主义古典美的话,那么充满时代感的现代作品更具有抽象主义浪漫的形式美。传统的美术源于生活、充满理性,追求的是质朴严谨的含蓄之美。现代美术注重的是心灵轨迹的自然情感流露的表达,按照自己审美视觉意识逐步确立了现代美术追求形式美。作为美术欣赏课教学应当首先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因为对形式因素的剖析是胜不过对形式直觉,直觉是对形式全面综合性感知,是动态的。而剖析是将形式分解后逐一定格,是静态的,两者缺一不可。课堂学生的积极思考需要教师认真备教材、备课、备效果才能顺畅进行的,一堂课下来其中包含了诸多心血,作为美术老师,为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我们应该不遗余力。最后这节课很圆满,公开课和课件都获得一等奖。但也给我留下了遗憾:
1、本节课是采用了电子白板上课,课件的使用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还有待加强。
2、本节课容量较大,学生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对林风眠美术作品进行探讨时显得知识面较窄,在课内不能更多的欣赏到他的其它作品。
3、由于是在外校上课,不能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分析得失,对学生的感受还是主观性较多,评价的环节做得还不够,对照江苏省正在进行探讨的高中美术评价标准,我考虑的还不够周全。
第四篇:57高中美术 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
第二单元 第六课 《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
我今天的说课的题目是《从传统到现代》,我主要从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设计,五说板书设计来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
《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本课通过赏析一些美术作品使学生学会解读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准确把握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我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
3、了解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在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本课的难点是: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二、说教法
我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的思想,在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法: 故事激趣法:在开始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启发谈话法:整个课堂运用谈话法,在与平等对话过程中,力图抓住关键,培养学生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心
爱心
专心
3、创设情境法:用课件的展示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产生一定的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4、提问教学法:采用分层次,分目标地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
三、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观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意识的宗旨,我将采取以下几种学法进行学习:
(1)观察体验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活跃思维,引导学生在观察作品时形成自己的看法,并作一些大胆的猜测,避免用一些所谓艺术史上的定论来否定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做适当的论证,通过比较的方法辨析不同类别的美术作品。
(2)合作学习法: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交流,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交流彼此的经验,形成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大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并导入课题
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欧洲3个美术流派,并由安格尔的作品《浴女》引出且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刘海粟使用人体模特写生的事件,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进行美术革命的的要求,进而导出课题《从传统到现代》
第二环节:新授
在这个环节里我分为五步骤:
步骤一:
用心
爱心
专心 2 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人民大会堂中的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以启发谈话法与学生交流作品所具有的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时代感,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由此得出现代中国山水画既保留了传统山水的一些创作技巧,又进行了合理的突破,更多地从作品与环境的整体关系去权衡,具有更宏观的现代意识。
步骤二:
讲述日寇侵华时中国人民悲惨的生活,并伴随着音乐展示爱国画家蒋兆和的《流民图》将学生带到当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情境中,使其对人民流离失所的生活产生一定的体验。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让学生讨论《流民图》与文人画中的人物画有何不同。教师担任协助、引导的角色,使学生深入地掌握比较式鉴赏,提高美术素养,得出现代中国人物画将传统中国画的材料和技法与西方绘画的造型方法相结合,将以前文人画不加以表现的真实社会生活纳入到绘画中,既保留了民族的艺术形式,又吸引了西方的表现方法,走的是一条中西合璧的道路。
步骤三:
在这一步骤主要讲解艺术家们将由国外引进的素描和油画吸收,并将之本土化,用来表现中国的主题。具体以作品《田横五百士》、《血衣》、《父亲》为例赏析,通过讲述田横五百士的故事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了解作品所体现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讲述我国的土地革命,以提问教学法加深对《血衣》理解,以观察体验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加深对《父亲》的印象。
步骤四:
通过幻灯片展示多幅传统年画与现代年画,比较之间的不同,以提问教学法和观察体验法进行师生交流,得出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之后,一些新的事物纳入了年画的表现范围,表现内容也不再是门神福禄寿,更多的洋溢着生活气息,艺术形式上也有所创新。
步骤五:
用心
爱心
专心 3 与学生交谈他们喜爱的漫画作品,集中学生注意力,导出漫画作品《三毛流浪记》和《西游漫记》,由学生发挥想象,讲述作品中描绘的小故事,锻炼其表达能力,总结作品产生的社会影响和作用。
第三环节:归纳总结
新课程理念非常注重学生自己学习评价,因此采用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知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的优差点。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直接展出,并采用了文字与图片相配合的方式,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加强了学生对作品的记忆。
本次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进行指导,谢谢!
用心
爱心
专心 4
第五篇: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
我今天的说课的题目是《从传统到现代》,我主要从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设计,五说板书设计来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
《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本课通过赏析一些美术作品使学生学会解读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准确把握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我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
3、了解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在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本课的难点是: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步骤四:通过幻灯片展示多幅传统年画与现代年画,比较之间的不同,以提问教学法和观察体验法进行师生交流,得出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之后,一些新的事物纳入了年画的表现范围,表现内容也不再是门神福禄寿,更多的洋溢着生活气息,艺术形式上也有所创新。
步骤五:与学生交谈他们喜爱的漫画作品,集中学生注意力,导出漫画作品《三毛流浪记》和《西游漫记》,由学生发挥想象,讲述作品中描绘的小故事,锻炼其表达能力,总结作品产生的社会影响和作用。第三环节:归纳总结
新课程理念非常注重学生自己学习评价,因此采用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知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的优差点。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直接展出,并采用了文字与图片相配合的方式,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加强了学生对作品的记忆。
本次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进行指导,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