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传统婚庆习俗到现代的变迁
从传统婚庆习俗到现代的变迁
从古至今婚礼对于任何一个中国人或者一个中国家庭来说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百善孝为先 ”,“不孝有三,午后为大”从这些也不难看出中国对于繁衍生息,传宗接代的重视,自然而然的,我们就会对于婚礼给予无限的期望,同时也希望盛大的婚礼能为新人,或者整个家庭带来好运与吉祥,所以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过程里传承下来了无数婚礼习俗。而不同的地区与不同的民族又有不同的习俗。这无疑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随着时代的变迁,婚庆习俗也在不断变化。希望通过本文可以对婚庆习俗的变迁有个透彻的分析与解释。
中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因此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所以传统婚礼习俗总以大红色烘托着喜庆、热烈的气氛。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的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从此,俪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
传统的婚礼习俗包括:
1、三书: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礼物清单,当中详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2、六礼:是指由求亲、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分别为“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则隐含不尽之意。“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3、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
4、闹洞房:旧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
5、嫁妆: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妆除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胡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当然各地的风俗和讲究都不一样。
6、撑红伞: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姊妹或伴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姊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7、换庚谱:男方和女方的家庭互相交换家谱,作为定亲的凭据。媒人提亲后,如男女的时晨八字没有相冲,双方就会换庚谱。
8、哭嫁:据《礼记》记载“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在古时,因为交通没有现代的方便,女儿出嫁後,就很难有机会可以见到家人。哭嫁是源自古时妇女不能拥有自由的婚姻,所以她们会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古时不公平的婚姻制度。
9、盖头:新娘子通常会以一边长三尺的正方形红围巾蒙在头上,这红色的围巾称为叫“盖巾”,俗称红盖头。通常是男掀女的红盖头。
10、迎亲:古代婚配时,男方必须去迎亲。“亲迎”是六礼中最隆重的礼节。没有迎亲的新郎,就没有出嫁的新娘。
11、拜堂:又称为“拜天地”,是婚礼中一个很重要的仪式。“拜堂”并不属於古“三书六礼”,这一婚俗於宋代以後非常流行,经过“拜堂”後,女方就正式成为男家的一员。
12、酒筵:酒筵几乎是每对新婚夫妇行婚礼时必不可少的仪式,流传到今天,“吃喜酒”已成为民间行婚礼的简称。酒筵有蘩有简,规模不等,其最主要的意义是新郎新娘的婚姻得到了亲朋好友的承认。因此,酒筵也是婚礼中最具有社会意义的环节。
13、合酒:以线相连,新郎新娘各执其一,相对饮酒的仪式。酒杯一分为二,象征夫妇原为二体;以线连柄,则象征两人通过婚姻而相连;合之则一,象征夫妇虽两体犹一心。而这些习俗到了现代大多被省略或者精简掉,更主要的是现代的婚礼更注重婚礼流程能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而慢慢忽略了婚礼习俗真正的希望给新人带来的吉祥如意。
现代婚礼习俗主要保留了这些:
1、送礼:按一般习俗,参加婚宴都要准备一份小小的贺礼,用红纸或专门印制的双喜字封包,里面放进适当的贺礼金,礼金数目根据客人的经济情况和与新郎、新娘关系的远近亲疏而定,但最好要取双数,含六为“禄”,八为“发”,百为“白头偕老”的意思。
2、敬酒:新郎、新娘到各席敬酒致谢时,大家起立举杯,和新人先轻轻碰杯,再道“恭喜”。不要把新郎、新娘灌醉,不要东拉西扯,要把新人在每桌敬酒的时间控制在3分钟内,以让他们圆满结束宴会,早入洞房。同时,自己在酒席中,也不要大喊大叫,要节制饮酒,以免醉后狂言失礼。
3、撒纸屑:结婚典礼上,人们欢笑着把五彩的纸屑撒向天空,撒向新郎、新娘,也撒向前来道贺的客人们。这种风俗起源于 意大利。中古时代,意大利凡参加婚礼的人,要向新人撒一把五彩缤纷而细小的糖果,祝福新人过着甜蜜的生活。到了19世纪,人们把撒糖果改为撒彩色纸屑。
4、燃炮:礼车离开女方家燃放鞭炮。
5、忌踩门槛:要跨过门槛
6、进洞房:新人一起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从此一心并求日后生男。不准任何男人进入洞房。
7、忌坐新床:结婚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新娘更不可能躺下以免一年到头病倒在床上。另外,安床后到新婚前夜,要找个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
从上面传统婚礼习俗和当代婚礼习俗的比较其实不难看出,我国的婚礼习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加的精简。对于古代繁琐的婚礼习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变。在婚礼当中不再需要拜天地、喝交杯酒、新娘也不再需要穿上厚重的凤冠霞帔以及盖上红盖头等等。
更多的具有现代气息的婚礼习俗正在慢慢的产生,甚至更多的人喜欢在自己的婚礼中融入西方婚礼的元素。现代年轻人都希望自己的婚礼可以与众不同,为自己留下最美好的记忆。婚礼习俗在不断改变,相应的宾客送礼的方式也在不断改变。从一开始的直接送礼金改为会赠送能为新人带有吉祥如意的礼物。近年来更是有越来越多的婚庆礼物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婚庆礼品也在不断跟上婚庆习俗的改变。就以婚庆席为例,近段时间市面上开始出现了一种新的婚庆礼物————婚庆席。婚庆席主要是主要是祝福新人可以早日得子,寓意“喜得子”,希望睡在席上的新人可以吉祥如意,夫妻关系和睦,为新人及其家庭带来幸福。“竹席”与主席是同音词,象征着领导才能。北宋时期的大文豪苏东坡(梦之秀的故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草根皇帝朱元璋)都是从睡“竹席”中悟到竹的精髓,而锁定前景。这已成为民间广为流传的神奇故事,被传为佳话。从这三个故事我们可以得出,竹席是一个代表着吉祥的生活物品。人们把苏东坡睡过的竹席唤成“梦之秀”,希望后人都像苏东坡一样,睡清凉的竹席,获无穷毅志;梦想成真,前程锦绣!而朱元璋则是从一介贫民到改变历史的一代君王,而竹席给予他极大的思想支持,让他得到最大的鼓励和好运。婚庆席更是其中最具有吉祥意义的。
中国传统结婚习俗是文化的瑰宝,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迎来幸福,虽然近代习俗在很大程度上省略的很多的传统婚俗,但是传统婚俗对中国人的影响是不可忽略也不可磨灭的。
第二篇: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
我今天的说课的题目是《从传统到现代》,我主要从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设计,五说板书设计来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
《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本课通过赏析一些美术作品使学生学会解读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准确把握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我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
3、了解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在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本课的难点是: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步骤四:通过幻灯片展示多幅传统年画与现代年画,比较之间的不同,以提问教学法和观察体验法进行师生交流,得出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之后,一些新的事物纳入了年画的表现范围,表现内容也不再是门神福禄寿,更多的洋溢着生活气息,艺术形式上也有所创新。
步骤五:与学生交谈他们喜爱的漫画作品,集中学生注意力,导出漫画作品《三毛流浪记》和《西游漫记》,由学生发挥想象,讲述作品中描绘的小故事,锻炼其表达能力,总结作品产生的社会影响和作用。第三环节:归纳总结
新课程理念非常注重学生自己学习评价,因此采用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知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的优差点。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直接展出,并采用了文字与图片相配合的方式,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加强了学生对作品的记忆。
本次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进行指导,谢谢
第三篇: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 2.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教具与学具
教具:课本和多媒体播放工具。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教学: 1中国画的分类和特点。
2由安格尔的作品《浴女》引出1914年上海画院刘海粟使用人体模特写生引发一场轰动,随后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进行美术革命的要求的故事,引导出课题《从传统到现代》,引发学生通过查阅或结合历史知识思考中国现代美术起始的时期社会发展变革的特点以及该时期美术发展的历程和基本特点。
二、新授
1、教师提问:中国的美术由于进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和形式必然会产生变化,那么①中国美术为什么要走向现代化?②你初步设想一下,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会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2、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
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总结,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4页。
4、教师总结:①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二是现代社会的变化。②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内容、主题、形象、形式、技巧等因素中。5.教师展示《江山如此多娇》和《潇湘奇观图》,通过对比分析现代画家的创新 6.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蒋兆和的作品《流民图》,指出在哪些方面吸收了西方的绘画处理手法,在哪些方面保留了传统的绘画技巧。
7.教师总结:吸取西方的绘画观念来改良中国画开阔了中国画家的眼界,使中国绘画在绘画观念和表现技巧方面大大丰富。
8.教师展示第42~43页的作品,请同学们分小组根据自己的直观印象分析并完成第42页的“思考与交流”。
9.教师在学生完成之后,提问:
①你认为中国画的革新体现在什么地方? 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革新?
③你觉得现代中国画与中国元、明、清时期的绘画有什么不同。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3页的内容并填写下表(有概括、直观的比较即可)。10.学生阅读、思考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上述提问。
11.教师总结:指出在现代中国画领域最重要的思想就是“美术革命”,也就是用西方绘画来改良中国画。
13.引导学生仔细领会教材第45~46页关于林风眠《白衣女》的个案分析,理解现代美术中西合璧的探索。
14.教师总结:我们所讲的上述作品都是属于对中国传统美术形式的变革,那么除此之外,我们可不可以直接引入外国的美术形式表现中国的社会生活呢? 15.学生思考并回答。
16.教师总结。指出从20世纪以来,有很多艺术家到西方留学,并且将西方传统的绘画形式引入中国。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以及20世纪80年代之后曾经出现过几次高潮。请学生阅读教材第43~44页,并结合教材中的作品来分析一下。17.教师展示油画《父亲》,指出油画的本土化。
提问:观察到哪些细节?这是罗中立的父亲吗?哪一处与形象不符?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17.教师展示年画《阳春白雪》、《赶火车》以及《丰衣足食图》,请同学们结合教师的分析与教材的内容,分别指出这些作品中的现代性因素是如何体现出来的。18.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并且回答。
19.教师总结:年画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的美术门类,它与传统的习俗有关。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年画也出现了很多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绘画的表现内容、主题、形式和技巧上。21.对本课内容进行简要的总结。
第四篇: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
《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
育才高级中学
张科锋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要说的是《从传统到现代》一课,为了更好的阐述本课我分了五个方面进行设计。具体内容如下:
一、说教材
(一)、《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本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将前面传统美术进行一段了解和分析后,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对国学国粹的兴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通过对本课的讲解与学习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新事物和现代艺术做好了铺垫。
(二)、教学大纲要求,通过赏析一些美术作品使学生学会解读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准确把握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由于内容和篇幅过多,四十分钟难以达到教学效果,若把中西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比较和讲解难以符合学生的学情和能力。所以我将教学设计重新整理整合。分作两个课时进行讲解,本课是以中国美术为主题。以便更好的更系统的讲授与探究学习。主要内容为两点:
1、介绍传统在新时代的冲击下产生了新的面貌,以及造成这些面貌的成因。
2、中国画在新时代形成了新的面貌,以及在这些变化中中国画永恒不变“笔墨”灵魂。我个人觉得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不仅仅是把教材的内容原封不动搬过来,不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进行“阳春白雪”式教学难以达到效果。教学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接受程度。将知识生活化通俗化。这样更易于学生接受。
(三)、教学目标设定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讲授和体验。使学生在传统与创新上有新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生活的变化引申到现代美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对中国画精髓“笔墨”的通俗讲解使学生从表及里。提高了自身的美术素养。
2、情感与德育目标:通过对笔墨精神的理解和现代作品附有新面貌的分析。使他们更加的尊重多元文化。增强传统文化保护和继承的意识。尊重学生的情感表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现代化社会文化下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进行创新的。作品在那些方面有了新的面貌。
(五)、教学难点:中国画在创新的同时,他的不变的艺术灵魂“笔墨”讲解。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和学具体验,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探究学习。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现代美术的共同特征与成因,并对传统“笔墨”深入浅出的演示和讲解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在我看来有效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课堂。课堂的氛围应该是民主、平等、和谐、快乐的。为了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增加了学案内容。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本节课以探究分析为主,在教具学具充足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和体验实践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发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主要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实物激趣法:导课阶段我用“筷子”阐述了传统与现代的联系,学生更易于接受。因为这些现象在我们的生活非常常见。以生活的经验作为突破口学生更易于接受和融入情境。
(二)、学案分析法:教师将所扩展的知识做成学案,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释问题。更具有一定的带动性。这种方式一定要长期坚持下去不断地总结血案经验。更好的为学生自学服务。
(三)、创设情境法:通过所学的知识,将学生带入“虚拟“的情境中参与活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可以说将知识直接转化为能力考验学生知识接受力。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潮。通过一个鉴宝活动学生融入情境达到了教学效果。
(四)、打油诗小结法: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只要细心有效地挖掘总会找到一点适合自己路子文化理念和信息。去掉一些“阳春白雪”的知识点,将一些朗朗上口的打油诗和谚语加以小节。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又提高了收视率,教师学生共同融入氛围气氛和谐。又增加了文化意味。
三、说学法
一堂课好的课在备课阶段要认真备好学生的学情和班情。才能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从导课开始到本堂课结束他应该是自主学习、快乐学习、观察作品与分析问题、体验技法与探究问题的过程。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以下几种学法进行学习。
(一)、观察体验法:美术的特性决定着教学的学法,他必须通过观察视觉的图像进行分析归纳的。这样的教学方法更为直观更为生动。中国传统的“笔墨”若用专业抽象的概念去分析,对于我们普通的高中生太过于“遥远”。所以通过简化生活化的理解和体验尝试更使学生增加了认识同时又不缺乏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
(二)、自主探究法:课堂学习的氛围应该是和谐的快乐的,在学生的发展空间上必须给他们以鼓励和支持。这样更利于他们知识与审美的成长。知识的深度挖掘更能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也会提高课程的文化含金量。高中美术欣赏课在注重教材内容的同时。更要深度“勘探挖掘”才能达到知识与文化的升华。通过现象看本质的的学法才是一堂有质量课的根本。教师的路子铺的好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才能挖到宝藏。本堂课通过现代作品与传统的共性探究出了从传统到现代永恒不变的“笔墨”灵魂。从而进行了深层次的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简)
(一)、第一环节
导课:一双筷子引发的思考
教学预想目标:通过这一活动,引入传统与现代。使学生明确本课主题。通过生活的感知进入学习氛围。传统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并附有了新的内容。
(二)、第二环节 进入新课:(实物激趣)
步骤一:身边的变化:展示图片,从建国以来,不同的年代人的审美和精神面貌总有不同的体现。
步骤二:小结:打油诗小结。
教学预想目标:通过不同的年代的精神风貌和审美分析造成这些不同感觉的原因。生活导入艺术,打油诗小节引起下文
(三)、第三环节(探究学习)探索新知 步骤一:展示、现代作品《阿Q像》《齐白石肖像》《素描头像》让学生分析三者其间的内在联系。
步骤二:展示两幅山水作品,《江山如此多娇》、《富春山居图》(局部)比较 步骤三:《樱花小鸟》与《漓江烟岚图》通过教师的提示找出两者共同的内容。总结归纳。引起下文
教学预想目标:通过比较和联系,现代中国画受西方或时代精神焕发出了新的面貌。造型上接受了西方的素描造型丰富了现代国画的内容。通过作品的比较出中国画共性特点。即“笔墨”引起深一步的探究。
(四)、第四环节(自主学习、体验学习)知识深化: 步骤一:“笔”与“墨”的解释与示范。通过赵孟頫的书画同法论让学生理解书法与绘画的关系。
步骤二:示范笔在绘画中的掌握,让学生体验墨的自然变化
教学预想目标:通过对“笔墨”的讲解与示范。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更关注了理得认识。提高了个人人文素养。从另一个层面上提高了文化层次。
(五)第五环节(学以致用课堂练习)检验成果小结
步骤一:设置情境,检验传统精髓“笔墨”齐白石真品赝品辨别活动。步骤二:教师以“懒”得方式开展活动。让学生得出结论。步骤三:押韵的打油诗再次进行总结(诗文略)
教学预想目标:运用知识和技能对美术作品鉴别。是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艺术的魅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通过富有押韵的诗句概括本课。是我的一个尝试。以便让学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加深印象。
五、说教学板书
本节课我采用提纲式板书形式,这样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很好地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附板书设计:从传统到现代
一、生活————————变化
时代与外来文化
二、艺术——————————新面貌(中国画)
三、笔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还请各位专家老师指正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各位老师。
第五篇:《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精)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本课通过赏析一些美术作品使学生学会解读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准确把握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教法分析: 我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的思想,在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法:故事激趣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启发谈话法,培养学生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情境法,情境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问教学法,采用分层问题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
教学目标: 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了解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教学准备: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教学过程:
一、师生相互问候。复习并导入课题
现代工业文明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加速了生活节奏,必然会反映到视觉艺术领域。回顾
上节课所学习的欧洲3个美术流派,并由安格尔的作 品《浴女》引出一段视频《刘海粟——人体**》,老 师利用多媒体补充了一些知识讲解,在新文化运动中
提出进行美术革命的的要求,进而导出课题《从传统到现代》。那么美术是怎样从传统到现代的呢?刘海粟作品欣赏 学生看后很惊奇,展开了思考, 与此同时,采用人体模特教学 正是“西画东渐”现象的一种体 现,什么是西画?有哪些留洋的 画家? 讨论回答。
师(小结: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 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西文 化的交融,二是现代社会的变化。
二、新授
在这个环节里我分为五步骤:步骤一,幻 灯片展示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设疑:“同学们,你们是不是想到了 什么?”生:“嗯,毛主席的诗词”“ 《沁园春 雪》” 师:“那,让我们齐 声朗诵这首词吧!”以启发谈话法与学生
交流作品所具有的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时代感,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步骤二:蒋兆和的作品《流民图》。附背景音乐二胡曲《二泉映月》 师: “同学们分组描述画面情节,画家对人物的观察可谓细致入微,用笔墨表现出人物素描形象,既形象,又传神。讨论《流民图》与文人画中的人物画有何不同 ” 生:线条、明暗……,民族风格;吸取西方的绘画观念,民族危难……
师:阅读课文完成P42思考与交流,学生:现代中国山水画既保留了传统山水的一些创作技巧,又进行了合理的突破,更多地从作品与环境的整体关系去权衡,具有更宏观的现代意识。
师(小结:我们深入地掌握比较式鉴赏,提高美术素养,得出现代中国人物画将传统中国画的材料和技法与西方绘画的造型方法相结合,将以前文人画不加以表现的
真实社会生活纳入到绘画中,既保留了民族的艺术形式,又吸引了西方的表现方法,走的是一条中西合璧的道路。
步骤三:在这一步骤主要讲解艺术家们将由国外引进的素描和油画吸收,并将之本土化,用来表现中国的主题。
师:多媒体展示 《血衣》、《父亲》 20世纪里,油画在中国得到迅猛发 展,体现了我们自己的民族特色。油画
(罗中立《父亲》学生再熟悉不过了, 请同学有感情的评述,以观察体验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加深对《父亲》的 印象。师(过度:美国乔治大学教授, 著名美术理论家和批评家费德门提出的 美术鉴赏程序分为四个步骤:叙述、形 式分析、解释、评价。王式廓《血衣》
个案分析,从“看到什么”—“哪些艺术语言”—“为什么这样画”—“有什
么价值”进行鉴赏分析。结合我发给学生的课外知识链接,鉴赏王式廓的画,现
个性,发挥创意进行 描述、分析、解
释、评价学生分组交流。师:描述:在画 面中看到了什么? 生:一个人拿着一件衣服,所有人都把目 光投向他。(学生的答案很多,但方向是对的
。主要是简练不够,还没有学会整体的看。师:分析:画中运用了哪些艺术语言呢? 人物的形,动态、眉眼、表情、衣着、光线(学生用很有个性的语言,来描述了这张画 解释:画家为什么这样画呢? 20世纪上半叶, 中国一大批画家试图以新的形式与语言来革新 中国传统绘画,中国民间美术、传统绘画与西方 的形式和构图意识结合起来。(学生提到了画家 的独特个性和观赏效果
评价:它有什么艺术价值吗? 充分体现了画家综合中国古代绘画和西方近现代绘画的视觉经验的特色,是其盛期中的重要作品,对20世纪后期一些画家很有启发。
生(拓展训练:学生尝试个案分析《太湖鹅群》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师生做了点评。
步骤四:通过幻灯片展示多幅传统年画与现代年画,比较之间的不同,以提问教学法和观察体验法进行师生交流,得出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之后,一些新的事物纳入了年画的表现范围,表现内容也不再是门神福禄寿,更多的洋溢着生活气息,艺术形式上也有所创新。
步骤五:导出学生喜爱的漫画作品《三毛流浪记》和《西游漫记》,由学生发挥想象,讲述作品中描绘的小故事,锻炼其表达能力,总结作品产生的社会影响和作用。
三、归纳总结
中国美术现代化主要表现在: 绘画技巧和形式上借鉴西方的写 实主义,内容上更多地反映现实 生活,不是传统的花鸟、山水题
材,在中西方文化的双向交流中 ,中国美术正融入世界艺术潮流, 并显示民族的、时代的特色和个性特征,也正是你们新一代的力量继承和创新,将美术发扬光大!
新课程理念非常注重学生自己学习评价,因此采用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知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的优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