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代书院到现代大学

时间:2019-05-12 06:03: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宋代书院到现代大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宋代书院到现代大学》。

第一篇:从宋代书院到现代大学

从宋代书院到现代大学

在一个周末,我来到五夷山。茫茫烟雨之中,只见蜿蜒浩荡的九曲溪环绕着座座俊秀的山峰。山上流下无数飞瀑,山色雄奇神秘。当我登上天游峰顶时,一片云雾袭来,眼见附近山峰由彩色画面变成一幅水墨画;当云雾退去时,黑白画面又恢复了丰富的彩色。我不禁想象,当初朱熹和他弟子们沐浴在这样的山光水色之中,难道不会对他们的思想

文章产生重要的影响吗?

想起朱熹,自然想到五夷精舍,于是匆匆来到云窝附近的精舍遗址。当年书院的遗迹几乎无法辨认,然而精神似乎决定了物质。这里正在兴建一座名为紫阳书院的仿古建筑。在南宋时,这里与杭州相比,就如同今天的偏远边疆。但两者不仅在景色上各有千秋,而且各为一个中心。杭州是政治中心,五夷山则是文化中心。在杭州,有人造的宫室园林;在五夷山,则有自然的奇峰曲水;在杭州,有繁杂的宫廷礼仪;在五夷山则有坦荡的学术争锋。比起杭州,五夷山更为自然,更为超越。这种自然的与人文的背景似乎孕育了宋学的风格。

从唐到宋,中国社会正如许多著作家所说,发生着一个重大的转折。随着人口的增加,社会变得更为复杂,以传统的世家大族为基础的政治结构越来越难以驾驭整个社会。作为结果,唐代开始了科举制度,又引起了世族大家的进一步衰落。尽管先秦儒学完成了将原始宗教理性化的过程,但仍没有完全超越家族制度。在另一方面,理性主义的儒学虽然能够激励士人超越生命,对普通老百姓则借用传统的祖先崇拜维持信仰。与从印度传入的佛教相比,儒学似乎缺少神圣性。再加上工商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增进,又扩大了知识的视野。这时的儒学需要拓展,需要超越,需要一般化。

要拓展,就要借助于外部资源;要超越,就要找到更为神圣的信仰;要一般化,则要发现更为普适的宇宙原理与社会准则。很自然,更为形而上且崇尚自然的老庄哲学就成为宋代新儒家汲取的思想养分。“自然”与“名教”之争,就代表了用更超然、更优越、更永恒的自然之道对人间制度的批判和挑战。借助于“道”的概念,儒学的“天”可以深化为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共通的规则和理由,“天理”呼之而出。在信仰层面,“天理”之天更为神圣,既可以统摄更大范围的社会,又可使人的心灵有所寄托。在社会层面,比之“礼”的概念,“天理”更具一般化的品质。既超越家族,又超越皇权。相信“理一分殊”,宋儒们并不仅限于对抽象的“道”或“天理”的探究,他们也在各种具体的知识中丰富对一以贯之的“理”的认识。对“格物致知”的执着,又使宋代儒学包容了科学的成分。

所有这些,都发生在远离政治中心的民间书院中。除了五夷精舍外,还有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嵩阳书院等等。应当承认,官方的学术机构对于学术的普及和发展仍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官方的雄厚资源,官学在整理已有文献的集大成方面有着优势,如《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的编纂。然而官学容易受到政治倾向的影响,在学术上禁忌较多,缺少创新精神,易于陷入僵化。古今中外,真正的学术创新和思想革命几乎都发生在民间学术机构之中。先秦儒学诞生于孔子的私学之中;老子虽是周王朝官方图书馆的学者,但《道德经》却是在他走到民间以后写就的;宋代的儒学革命则出现于民间书院之中。很难想象,有周敦颐而没有濂溪书院,有二程而没有嵩阳书院和伊川书院,有朱熹而没有岳麓书院、鹅湖书院和五夷精舍,有张载而没有横渠崇寿院。在民间的书院中,由于没有政治倾向的约束,学术可以朝各种可能的方向发展,从而更有“自由之思想”;书院也多自成一体的财政机制,如多有学田,从而在经济上保证了“独立之精神”;书院的“会讲”制度,成为不同思想流派公平竞争和交流的机制,进而激发了更多的学术创新;不同学派一流高手的“会讲”,如岳麓书院的“朱(熹)张(轼)会讲”,朱熹与陆九渊的“鹅湖之会”,更成为千古文化盛事;书院本身的学生,自然也就成为新思想体系的载体,成为不同思想的“市场”,最终决定着这些学术创新的命运。因此,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书院就不可能出现宋代的儒学革命。而儒学革命所形成的宋明理学,顺应了唐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变化,成为了宋以后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从而是一次成功的文化变革。

而从西方历史来看,近现代大学的崛起,则帮助了西方世界完成了重要的历史变迁,即文艺复兴运动导致的现代化。自中世纪末期起,在教会的大学中就开始了对古希腊文献的翻译工作,这些文献显然对后来的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在这以后,大学承当了形成新的文化主流和知识创新的角色。这一切成功都和大学的本质相关。由于著名大学多是民间非盈利的私立大学,在这里任何对思想的干扰都受到了排除,因而思想是自由的;与之相关,大学的基本精神包容了不同学派、不同领域甚至不同文化,虽然在实际中,最后一个方面的包容性较差。这也可以从大学的拉丁文词根ū

niversus中看出,其字面意思是“一个特定的方向”,但实际意思是“作为全体、全部”的意思,与universe即“宇宙”的意思相近。大学还有很好的辩论风尚和批评规则。我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时,印象最深的是它的各种各样的学术讨论会。学院经常邀请其他机构的学者来演讲,然后进行讨论。思想争锋异常激烈。因为自由,因为“全”,因为存在着公平的学术竞争与交流,才能造就大师级的人才,因为他可以自由选择任何文化或知识的组合进行学习,并在学术交锋中激发出新的灵感,改进自己的理论,从而会产生我们永远想象不到的学术结果来。

如今,毫无疑问,我们的文明又面临着新的前所未有的变迁。近代以来的社会动荡和变革,使家族体制受到致命的打击;工业化和城市化又使人口离开定居的村庄,家族体制受到了进一步的瓦解。社会关系越来越多地不是血缘的和姻缘的关系,因而更为超越也更为一般。在另一方面,中华文明面对着众多不同于自己的其它文明,它们用各种方式,战争的、经济的、文化的、宗教的和政治的,对中华文明提出挑战,同时又带来了许多文化和思想的资源。中国人更要与其他文明的传人共同生活在一个全球的社会中。我们需要更为综合、更为神圣、更为一般的新的文化,以解决我们面对新的巨大的社会变迁所带来的文化问题。我们需要实现这一文化任务的新的文化载体和组织。

显然,这样的机构应该是民间的非盈利组织。它独立于政治、商业和传媒等其它力量,使它超越而自由,从而能保证它在文化和学术上的创新性。它的民间性质还使它摆脱政府分配资源时不可避免的弊端,从而保证学术标准的纯洁和严肃。它将尽可能地将全人类的文化和知识财富列入研究和教学的范围。作为一所中国的学术机构,它显然首先挖掘中国丰富的思想与文化资源,尤其是儒家、道家和佛家的资源。作为一所现代的学术机构,它显然应将西方世界的文化资源,包括其科学的、人文的和宗教的资源纳入其中。作为一个更有包容性的学术机构,它显然也不应忽略世界其它文明,如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犹太文明以及许多少数民族文明的文化资源。这不仅体现在学科的设置上,而且体现在建筑风格上。当然,不同文明的建筑风格不应在这所大学中互相冲突,而应和谐相处,这显然需要大师级的建筑师。在包容文化和建立公正规则的前提下,它鼓励不同学术流派、不同学科和不同文化之间的竞争和批评。它既是一所神圣的学术殿堂,又充满了问题意识。因此它所产生的学问,既可以使学生安身立命,又可以直接地或间接地回应社会变迁所带来的文化挑战。

这样的学术机构,既继承了宋代书院的传统,又吸纳了现代大学的精神,从而有可能承当社会变迁时代的文化重任。有了这样的大学,就会出现融会不同文化资源的新的学问。回想宋代,那些文化大师们哪个不是出入儒释道三家的。惟有如此才成就了他们的学问,也成就了儒学革命。今天的学者也绝不会偏执于一种文化传统,因而有着宽阔的文化胸怀,也有整合不同文化资源的功夫。这样的大学将会给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由此,我们可以期待新的文化大师,我们可以期待一个学术群星灿烂的时代,我们可以期待中华文明在回应挑战中再一次崛起。(好范文整理)

第二篇:宋代书院

南宋书院文化

如果能回到古代,你最想去哪,前段时间热播的真人秀节目,咱们穿越吧,让我了解到了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书院。现在咱们学校寝室管理实行“书院制”,我想,这一制度大概就是来自南宋的书院吧。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始于唐代。至南宋时期,由于内忧外患,国力衰微,官设学校大都有名无实,于是,以私人为主体的讲学活动开始活跃起来,使书院的发展达到空前的程度,堪称是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邓洪波在《中国书院史》一书中统计称:两宋书院总数515所,其中,北宋73所,南宋442所。尤其以宋理宗期间最多,这一时期,书院不仅数量多,而且各项管理体制趋于完备,形成了以藏书、讲学、祭祀和学田为主要标志的四大规制。尤其是在教育方面所呈现出的鲜明特色,对于当今高等学校实施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仍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历史上最有名的四大书院是岳麓、白鹿洞、石鼓、嵩阳书院。

造成北宋书院兴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北宋科举取士规模日益扩大,而宋初官学却长期处于低迷不振的状态。士人求学需求很大,却苦无其所,在这种情况下,书院应运而生,起到了填补官学空白的作用,为广大士子提供了读书求学的场所。

第二,朝廷崇尚儒术,鼓励民间办学。宋初提倡文治,但国家一时又无力大量创办官学,故朝廷对书院给予多方面的表彰和赞助。像著名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都得到朝廷赐书、赐匾额、赐学田和奖励办学者等不同形式的支持,这些支持无疑是促进宋初书院兴盛的直接动因之一。

第三,佛教禅林制度的影响。五代及宋初的书院也大多建于山林名胜之中。佛教禅林集藏经、讲经、研经于一体,也对书院教学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第四,印刷术的应用,使书籍的制作与手写本相比,变得极为便利,是促成宋代书院兴旺发展的重要基础。书院拥有丰富的藏书,并真正成为面向社会的教学研究场所。

具体说来,南宋书院教育特色主要有四点,即将道与德融为一体;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学术自由,无门户之见;师生关系民主和谐。

一,南宋书院在教育中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将道与德融为一体。理学大师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认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明友有信”是人类社会中人们必须遵循的天理即道,并把它作为五教之目,要求对学生进行严格的“五伦”教育即穷理,换句话说,就是要弄清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所固有的关系,也可以说是做人的道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规范了书院教育的基本宗旨,就是要贯彻“明人伦”的纲常礼教。“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是为书院学生指明了道德修养的基本要点。

二,南宋书院不囿于科举制的窠臼,其教学方法相当自由灵活。在书院教学中,通常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为辅,书院每天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用来自学。

三,书实行开放式的教学和研究,求学者不受地域、学派的限制均可前来听讲、求教。教学人员也不限于书院自身,而是广泛邀请学界名流前来讲学,讲学甚至包括不同学派的学者,但在治学态度上不排斥异己,书院的门户开放风格,大大促进了学术交流和发展,也开阔了学生视野,深化了教学。

讲会是书院的重大教学研究活动,讲会不仅有本院教师讲学,也聘请社会名流或其他书院的学者到本院参讲。各地书院甚至建立了互通声讯的联络制度,事先商定日期,明确讲会主题,届时各地学者不远千里赴会,并有隆重的仪式。讲会大大提高了书院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书院的教学注重启发引导,提倡切磋讨论,讲究身心涵养。书院教学除参加学术活动和教师必要的讲授外,主要是学生自学,所以书院都重视对学生的读书指导。书院教学还强调学生要善于提出疑问。朱熹说:“读书需有疑。”“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全无所疑,方始是学”他在白鹿洞书院就经常鼓励学生质疑问辩。“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指明了书院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过程。

四,南宋书院师生通常共处一堂,相与讲习,共同探讨学理,质疑问难,学习氛围特别浓厚。书院与传统官学大为不同,士人们选择教师是以对其学问、人格的仰慕和尊敬为依归的,一般是倾慕在先,择师在后,其结合相当自由。书院师生之间是以道义为重,教师无须借助外在手段对学生施压、强制,只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感召学生,而学生则将老师看作是求道之路的引导者甚至是圣人之道的体现者。师生之间以诚相待,相与讲习,民主和谐,如同挚友般在一起讲学辩论,形成一种“对话精神”。

宋代书院教学管理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书院的教育经费来源多样化,书院的经费,得到官府的资助,也依靠民间自己筹集,主要靠学田供给。

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管理体制日趋完备。宋代书院的最高首脑称为山长、洞主或洞长。相当于我们的书院主任,山长既是主要的教学者,又是最高的管理者,并且往往都由著名的学者来担任。南宋书院,随着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和书院内部设施的日益增多,书院教学管理人员的设置也相应增加。以金陵的明道书院为例,除设山长一员总负教养之责外,斋舍六堂各设堂长一员,分司其职。穿越节目中还普及到,管理学生日常学习和内务的为斋长,相当于书院主席。

综概全文,南宋书院融中国古代教育之精华,以人为本,以培养救世济民之才为目标,形成了一系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特色。这些教育特色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闪耀着人本主义光辉。故国学大师钱穆在谈到书院的培养目标时说:“中国宋代书院制度是人物中心的,现代大学是课程中心的。我们的书院精神是以各门课程来完成人物中心的,是以人物中心来传授各门课程的。”

书院的产生,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书院扩大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类型,起到了弥补官学不足的作用。书院提倡自由讲学,注重讨论式,学术风气浓厚,开辟了新的学风,成为推动教育和学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书院在办学和管理领域也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措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

希望现在学校实行的书院制能学习南宋书院的精髓,结合现在的教育情况,形成自己的特色,为我们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医学影像技术131

余艳丽

第三篇: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

我今天的说课的题目是《从传统到现代》,我主要从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设计,五说板书设计来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

《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本课通过赏析一些美术作品使学生学会解读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准确把握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我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

3、了解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在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本课的难点是: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步骤四:通过幻灯片展示多幅传统年画与现代年画,比较之间的不同,以提问教学法和观察体验法进行师生交流,得出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之后,一些新的事物纳入了年画的表现范围,表现内容也不再是门神福禄寿,更多的洋溢着生活气息,艺术形式上也有所创新。

步骤五:与学生交谈他们喜爱的漫画作品,集中学生注意力,导出漫画作品《三毛流浪记》和《西游漫记》,由学生发挥想象,讲述作品中描绘的小故事,锻炼其表达能力,总结作品产生的社会影响和作用。第三环节:归纳总结

新课程理念非常注重学生自己学习评价,因此采用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知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的优差点。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直接展出,并采用了文字与图片相配合的方式,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加强了学生对作品的记忆。

本次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进行指导,谢谢

第四篇: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 2.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教具与学具

教具:课本和多媒体播放工具。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教学: 1中国画的分类和特点。

2由安格尔的作品《浴女》引出1914年上海画院刘海粟使用人体模特写生引发一场轰动,随后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进行美术革命的要求的故事,引导出课题《从传统到现代》,引发学生通过查阅或结合历史知识思考中国现代美术起始的时期社会发展变革的特点以及该时期美术发展的历程和基本特点。

二、新授

1、教师提问:中国的美术由于进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和形式必然会产生变化,那么①中国美术为什么要走向现代化?②你初步设想一下,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会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2、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

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总结,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4页。

4、教师总结:①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二是现代社会的变化。②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内容、主题、形象、形式、技巧等因素中。5.教师展示《江山如此多娇》和《潇湘奇观图》,通过对比分析现代画家的创新 6.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蒋兆和的作品《流民图》,指出在哪些方面吸收了西方的绘画处理手法,在哪些方面保留了传统的绘画技巧。

7.教师总结:吸取西方的绘画观念来改良中国画开阔了中国画家的眼界,使中国绘画在绘画观念和表现技巧方面大大丰富。

8.教师展示第42~43页的作品,请同学们分小组根据自己的直观印象分析并完成第42页的“思考与交流”。

9.教师在学生完成之后,提问:

①你认为中国画的革新体现在什么地方? 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革新?

③你觉得现代中国画与中国元、明、清时期的绘画有什么不同。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3页的内容并填写下表(有概括、直观的比较即可)。10.学生阅读、思考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上述提问。

11.教师总结:指出在现代中国画领域最重要的思想就是“美术革命”,也就是用西方绘画来改良中国画。

13.引导学生仔细领会教材第45~46页关于林风眠《白衣女》的个案分析,理解现代美术中西合璧的探索。

14.教师总结:我们所讲的上述作品都是属于对中国传统美术形式的变革,那么除此之外,我们可不可以直接引入外国的美术形式表现中国的社会生活呢? 15.学生思考并回答。

16.教师总结。指出从20世纪以来,有很多艺术家到西方留学,并且将西方传统的绘画形式引入中国。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以及20世纪80年代之后曾经出现过几次高潮。请学生阅读教材第43~44页,并结合教材中的作品来分析一下。17.教师展示油画《父亲》,指出油画的本土化。

提问:观察到哪些细节?这是罗中立的父亲吗?哪一处与形象不符?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17.教师展示年画《阳春白雪》、《赶火车》以及《丰衣足食图》,请同学们结合教师的分析与教材的内容,分别指出这些作品中的现代性因素是如何体现出来的。18.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并且回答。

19.教师总结:年画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的美术门类,它与传统的习俗有关。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年画也出现了很多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绘画的表现内容、主题、形式和技巧上。21.对本课内容进行简要的总结。

第五篇: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

《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

育才高级中学

张科锋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要说的是《从传统到现代》一课,为了更好的阐述本课我分了五个方面进行设计。具体内容如下:

一、说教材

(一)、《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本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将前面传统美术进行一段了解和分析后,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对国学国粹的兴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通过对本课的讲解与学习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新事物和现代艺术做好了铺垫。

(二)、教学大纲要求,通过赏析一些美术作品使学生学会解读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准确把握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由于内容和篇幅过多,四十分钟难以达到教学效果,若把中西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比较和讲解难以符合学生的学情和能力。所以我将教学设计重新整理整合。分作两个课时进行讲解,本课是以中国美术为主题。以便更好的更系统的讲授与探究学习。主要内容为两点:

1、介绍传统在新时代的冲击下产生了新的面貌,以及造成这些面貌的成因。

2、中国画在新时代形成了新的面貌,以及在这些变化中中国画永恒不变“笔墨”灵魂。我个人觉得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不仅仅是把教材的内容原封不动搬过来,不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进行“阳春白雪”式教学难以达到效果。教学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接受程度。将知识生活化通俗化。这样更易于学生接受。

(三)、教学目标设定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讲授和体验。使学生在传统与创新上有新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生活的变化引申到现代美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对中国画精髓“笔墨”的通俗讲解使学生从表及里。提高了自身的美术素养。

2、情感与德育目标:通过对笔墨精神的理解和现代作品附有新面貌的分析。使他们更加的尊重多元文化。增强传统文化保护和继承的意识。尊重学生的情感表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现代化社会文化下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进行创新的。作品在那些方面有了新的面貌。

(五)、教学难点:中国画在创新的同时,他的不变的艺术灵魂“笔墨”讲解。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和学具体验,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探究学习。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现代美术的共同特征与成因,并对传统“笔墨”深入浅出的演示和讲解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在我看来有效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课堂。课堂的氛围应该是民主、平等、和谐、快乐的。为了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增加了学案内容。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本节课以探究分析为主,在教具学具充足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和体验实践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发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主要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实物激趣法:导课阶段我用“筷子”阐述了传统与现代的联系,学生更易于接受。因为这些现象在我们的生活非常常见。以生活的经验作为突破口学生更易于接受和融入情境。

(二)、学案分析法:教师将所扩展的知识做成学案,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释问题。更具有一定的带动性。这种方式一定要长期坚持下去不断地总结血案经验。更好的为学生自学服务。

(三)、创设情境法:通过所学的知识,将学生带入“虚拟“的情境中参与活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可以说将知识直接转化为能力考验学生知识接受力。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潮。通过一个鉴宝活动学生融入情境达到了教学效果。

(四)、打油诗小结法: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只要细心有效地挖掘总会找到一点适合自己路子文化理念和信息。去掉一些“阳春白雪”的知识点,将一些朗朗上口的打油诗和谚语加以小节。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又提高了收视率,教师学生共同融入氛围气氛和谐。又增加了文化意味。

三、说学法

一堂课好的课在备课阶段要认真备好学生的学情和班情。才能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从导课开始到本堂课结束他应该是自主学习、快乐学习、观察作品与分析问题、体验技法与探究问题的过程。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以下几种学法进行学习。

(一)、观察体验法:美术的特性决定着教学的学法,他必须通过观察视觉的图像进行分析归纳的。这样的教学方法更为直观更为生动。中国传统的“笔墨”若用专业抽象的概念去分析,对于我们普通的高中生太过于“遥远”。所以通过简化生活化的理解和体验尝试更使学生增加了认识同时又不缺乏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

(二)、自主探究法:课堂学习的氛围应该是和谐的快乐的,在学生的发展空间上必须给他们以鼓励和支持。这样更利于他们知识与审美的成长。知识的深度挖掘更能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也会提高课程的文化含金量。高中美术欣赏课在注重教材内容的同时。更要深度“勘探挖掘”才能达到知识与文化的升华。通过现象看本质的的学法才是一堂有质量课的根本。教师的路子铺的好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才能挖到宝藏。本堂课通过现代作品与传统的共性探究出了从传统到现代永恒不变的“笔墨”灵魂。从而进行了深层次的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简)

(一)、第一环节

导课:一双筷子引发的思考

教学预想目标:通过这一活动,引入传统与现代。使学生明确本课主题。通过生活的感知进入学习氛围。传统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并附有了新的内容。

(二)、第二环节 进入新课:(实物激趣)

步骤一:身边的变化:展示图片,从建国以来,不同的年代人的审美和精神面貌总有不同的体现。

步骤二:小结:打油诗小结。

教学预想目标:通过不同的年代的精神风貌和审美分析造成这些不同感觉的原因。生活导入艺术,打油诗小节引起下文

(三)、第三环节(探究学习)探索新知 步骤一:展示、现代作品《阿Q像》《齐白石肖像》《素描头像》让学生分析三者其间的内在联系。

步骤二:展示两幅山水作品,《江山如此多娇》、《富春山居图》(局部)比较 步骤三:《樱花小鸟》与《漓江烟岚图》通过教师的提示找出两者共同的内容。总结归纳。引起下文

教学预想目标:通过比较和联系,现代中国画受西方或时代精神焕发出了新的面貌。造型上接受了西方的素描造型丰富了现代国画的内容。通过作品的比较出中国画共性特点。即“笔墨”引起深一步的探究。

(四)、第四环节(自主学习、体验学习)知识深化: 步骤一:“笔”与“墨”的解释与示范。通过赵孟頫的书画同法论让学生理解书法与绘画的关系。

步骤二:示范笔在绘画中的掌握,让学生体验墨的自然变化

教学预想目标:通过对“笔墨”的讲解与示范。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更关注了理得认识。提高了个人人文素养。从另一个层面上提高了文化层次。

(五)第五环节(学以致用课堂练习)检验成果小结

步骤一:设置情境,检验传统精髓“笔墨”齐白石真品赝品辨别活动。步骤二:教师以“懒”得方式开展活动。让学生得出结论。步骤三:押韵的打油诗再次进行总结(诗文略)

教学预想目标:运用知识和技能对美术作品鉴别。是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艺术的魅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通过富有押韵的诗句概括本课。是我的一个尝试。以便让学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加深印象。

五、说教学板书

本节课我采用提纲式板书形式,这样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很好地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附板书设计:从传统到现代

一、生活————————变化

时代与外来文化

二、艺术——————————新面貌(中国画)

三、笔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还请各位专家老师指正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各位老师。

下载从宋代书院到现代大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宋代书院到现代大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书院策划

    现代书院策划方案 (保存) 一项目概述 全球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型”“国际型”书院。 以“继承道统”为纲,以“中西会通”为维,欲塑造第一流的世界级人才。 曾经,如“岳麓书......

    从高中到大学心路历程

    你可知我从高中走入大学 唉,好长的梦,一觉醒来,高中已经毕业。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 那年,我们背着书包踏入高中,忙着认识新朋友。 那年,我们藏在书后侧过脸庞,偷着说老师坏话。 那......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

    宋代文学 第一章 宋代文学概论 一.时代背景 1.北宋王朝的建立——陈桥兵变,崇文抑武(杯酒释兵权,解除部分兵权,封节度使)重用文臣,优礼读书人 2.政治特点 (1)儒臣治军中央集权空前集中......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精)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本课通过赏析一些美术作品使学生学会解读现代主义美术......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案例分析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主要讲述中西方美术的“现代化”问题,了解东西文化的碰撞对中国美术的发展产生的......

    香港中文大学书院设置

    香港中文大学(英文: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缩写:CUHK),简称中大或香港中大,是一所坐落于香港新界沙田的公立研究型大学,与香港大学为香港唯有的两所综合型大学。 360......

    从传统婚庆习俗到现代的变迁

    从传统婚庆习俗到现代的变迁 从古至今婚礼对于任何一个中国人或者一个中国家庭来说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百善孝为先 ”,“不孝有三,午后为大”从这些也不难看出中国对于......

    现代国际书院项目规划方案

    现代国际书院项目规划方案2010年12月31日星期五20:28现代国际书院项目规划方案全球读经教育基金会王财贵读经教育推广中心一项目概述全球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型""国际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