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双语教学的好处
双语教学的好处
看到不少对中文和英文(或其它外语,下同)的少儿双语教学的抨击了。没怎么见到学术根据,倒是看到许多政治哲学和政治伦理的指责,特别是民族主义的指责,说是少儿中英文双语教学会导致中文母语衰亡。感觉那是吓唬人。其实,少儿双语教学几乎可以说是有利无害。
英国牛津大学《脑学》、美国的《科学美国人》和《幼儿早期发展教育》等等刊物曾发表过不少学术文章,讨论了一个问题:经过长期和多方面的规模考察发现,从小接受双语教育的少儿长大后、其语言文字和外语能力都比10来岁以后才学第二语言的人的能力都强得多,缘故是:7-10岁前接受双语言教育的少儿长大成年后,两种语言兴奋灶处在同一部位;而10岁以后才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的人长大成年后,两种语言的兴奋灶处在两个部位,且第二语言兴奋灶一直处于相对弱势。
那些文章分析说:由于双语同位而合一,因而,在应用的时候,大脑活动把两种语言文字作为一个整套信号系统的不同分支处理、极少甚至不必在两者之间做“翻译”。而双语异位是两套信号系统,因而,在应用的时候,大脑活动就需要在两个信号系统之间做“翻译”。记得老美《纽约时报》曾模仿中国的“一国两制”说法,把双语同位形容为“一脑一制”、把双语异位形容为“一脑两制”。
将“一脑一制”和“一脑两制”的学习效果比较看,双语异位的相对消耗高而相对效益低。因此,那些文章建议说:7-10岁是一个人大脑语言兴奋灶形成的关键时刻点,双语教育最迟不要晚过10岁。有些学者不同意。他们说:根据他们的测验数据看,年龄关键时刻点跟掌握第二语言词汇及意义没有必然规律;年龄越大和阅历越丰富、对第二语言词汇意义的理解就更确切(特别是那些抽象概念词汇)。然而,他们也同意,如同任何生存技能一样,“笨鸟先飞”和适当早些开始训练学习,总是有益的。而美国政府教育部发表的一些学者专家的文章则建议说:确切掌握词汇意义等等能力问题,单语学习和双语学习没有根本区别、都是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加而增加的,但早些双语教育的实际作用就是为知识和阅历的增加而提供更好条件和更多机会;从美国多年双语教育的效果看,要取得双语同位的“一脑一制”的语言文字能力,最好从三岁前就开始双语教育,最晚不要超过七岁。
朋友曾介绍过一些专门讨论双语教育长期效益的读物。譬如,《语言、文化和实力》一书说:幼儿时期就开始并持续到中学大学接受双语教育的人,不但语言文字能力明显地比单语教育的人要强得多,且心态也更开放明朗和更自由灵活;由于具备较强的双语能力,其接受知识的渠道更宽阔、更容易接受和掌握不同文化知识而具备更强的生存力和竞争力。国家也如此,多种语言和多种文化的并存融合的长期效益是国家实力的增强而不是削弱。---这启发了一个看法:以别国如何学习自己的语言而反复表达自豪,其实是一种虚荣;与其关注别国如何学习自己的语言文字、不如自己多学学别国的语言文字,那才是务实。
再譬如,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脑科学、心理学、医学和教育学等一类刊物说:随着“全球化”越来越普遍深入,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双语人(bilingual person)”和有了“双语大脑(bilingual brain)”。调查发现,就一般平均程度看,“双语人”不但在竞争能力方面比“单语人”更强,且身心健康也处于强势,更因为“双语大脑”的信号系统能力更强、其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也有明显强势。那些刊物说,学界还没有令人信服的完全解释说明“双语大脑”对身体健康的作用,但多数人认为这是“意识作用于身体(mind over body)”的自然效果。于是乎,美国英国等科技发达国家的“双语脑学”和“多语学(multilingualism)”的学术研究又出现了新潮流,专门研究“双语大脑”对人类个体发展、群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以及如何进一步发展双语教学和让更多的人能分享“双语人”的强势。
少儿早期双语教育会不会使母语衰亡呢?咱说:不会。一个人成年后,他(她)自幼开始学习和掌握的语言文字就“落根”了,任凭以后再怎么学用外语、那个“落根”的语言文字总是在大脑里处于强势部位。就“双语人”来说,哪个是母语取决于生活环境,即个人有更大的生存空间和自由选择。就中国情势而言,国家法定母语是中文,整个社会也是天天处处使用中文,中文母语的强势并没有因为英文普及而削弱或丧失。在这种生活环境里,“双语人”再多、中文母语也不会衰亡,相反,还很可能因为“双语大脑”的人越来越多而促使中文母语获得新营养和新发展。
“开放是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窒息是文化封闭的必然结果。”忘记这话是谁说的了,但感到很对。
简而言之,双语教育是有利而无害的。至于不管工作是否需要英文,“一刀切”对所有人搞英文考试且把那考核跟职称评定等等挂钩,那是大错特错的做法,应立法撤销。然而,因为应用做法错误而指责抨击双语教育,那就是错上加错了。咱希望中国越来越多的人能具有“双语大脑”和成为“双语人”。个体公民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个体公民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实力增强了,那当然,国家发展的实力也就增强了。这不是说大话。
第二篇:双语教学好处多核心提示
核心提示:走进阜康市第三小学,处处可以感受到学生们学习“双语”的热情。师生们反映:“双语”教学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既增进了各民族师生的交流和感情,又提高了教学学习效果,还加强了民族团结,真是一举夺得。自治区、州领导及教育部门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中新新疆网5月13日电走进阜康市第三小学,处处可以感受到学生们学习“双语”的热情。师生们反映:“双语”教学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既增进了各民族师生的交流和感情,又提高了教学学习效果,还加强了民族团结,真是一举夺得。自治区、州领导及教育部门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阜康市三小从1998年开始,逐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不断扩大“双语”教学的范围和规模。特别是2005年9月招收第一个双语班,实行双语教学以来,市三小积极尝试新路子,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方法探索出了适合本校校情的双语教学模式与途径。采用走班上课、混合编班、民汉教师交叉任课进行教学。10人以下的双语班,采用走班上课的形式,即母语课集中在本班教室上,其余科目学生固定编到同年级一个汉语班上课。双语班的英语、计算机、美术、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等均由汉语专职教师授课,而汉语班的综合实践、体育等课由民语言教师任课。
“双语”教学的创新,为师生营造了浓厚的语言环境,教学效果明显。民语教师居拉提获自治区体育课一等奖,热孜万古丽被评为自治区教学能手称号,古丽纳尔获昌吉州级数学赛课一等奖,帕尔古丽老师获区级赛课三等奖;再克亚同学获自治区第一届少儿双语口语大赛一等奖,阿合热玛丽同学获昌吉州双语口语大赛一等奖;学校获自治区第二届少儿“双语”口语大赛昌吉州赛区复赛集体优秀奖。
采访中,一年级哈族小学生马尃哈对笔者说:“我以前只会说母语,现在我不但会说母语,而且还会用汉语交流、写作,还能给老师教哈语。”五年级维吾尔族学生依力亚尔对笔者说:“在这里我们不但掌握了母语,而且还多学会了汉语和英语两门语言。尤其是通过学习汉语,提高了阅读汉语书籍能力,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汉语表达能力,为实现人生理想起好了步。”
此外,市三小还推行民汉师生“四同”教学模式,即同学习、同办公、同培训、同教研;“五个一”活动,即民汉班级一一结队子,每个汉族学生至少交一个民族学生朋友,学唱一首民族团结歌曲,每周互学一句话,每年到同伴家里做一次客,了解民族风俗习惯等。全校438名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小朋友与汉族同学结对交了朋友;14名少数民族教师拜汉族教师为师,26对民汉教师结成了帮扶对子。各族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团结互助,涌现出了大量的民族团结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为学校各族师生大团结夯实了基础。
据了解,阜康市三小始建于1965年,1998年8月,市第二小学(维语学校)合并至市三小。2006年5月,市三工河哈萨克民族乡和水磨沟哈萨克民族乡两所中心学校合并至市三小。
第三篇:少儿英语:中外教双语教学的好处
外教一对一
http://www.xiexiebang.com
少儿英语:中外教双语教学的好处
双语教学在少儿英语培训机构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究竟科学的双语教学有什么好处呢?
汉普森外教教育专家强调:最明显的是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外语对于幼儿来说是不同于母语的语言符号系统,这种差异会增强幼儿对语言的敏感程度,在经过一段学习之后,幼儿会有意识地在不同语言符号系统中穿梭,看到一个物体、一件事情时,往往会联想怎样用外语表达,在这种不断的刺激下,幼儿学习语言和操作语言的能力可以得到提高。
再者,可以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
人们对概念的认识和对思维的表达都是离不开语言的,而一些研究表明,学习双语的幼儿可以较早地认识到语言的形式和意思的分离,这有助于培养少儿学习语言的发散思维,提高其认知水平,这种能力不仅仅对学习语言有好处,对孩子日后的处事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可健全幼儿的心理素质。
学习并掌握外语的幼儿在频繁地以语言为交际手段的活动中,可以培养自信心,消除自闭和自卑的倾向,有利于心理素质的健全。健全的心理素质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生存能力和社交能力。
汉普森英语中外教1+1>2 课程,采用国际新型的教育模式,OTM教学法进行授课。中教老师会制定每节课周详的教学方案,外教课给予实践和练习,真实的语言环境,实地模拟情景对话,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员可以当堂反馈学习效果,及时调整学习方案,有效促进学习效果。中教课程重视学员词汇、语法的讲解和补充,外教课程突出口语和听力的训练和强化,让学员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实战操练,潜移默化全面提高英文水平,实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完美结合。
文章来源:www.xiexiebang.com 外教一对一
http://www.xiexiebang.com
文章来源: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双语教学
伊宁市“双语”教学工作起步较早,从1995年起,市第七中学每年招一个“双语”实验班,理科使用汉语言授课。小学利用早读课实行口语强化训练,开始积极探索“双语”教学工作。2004年,根据自治州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决定》精神,2005年,市委、政府出台了《伊宁市大力推进民汉合校和“双语”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并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基层,广泛征求民意。2007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教育,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规划》和《关于大力推行“双语”教学的实施意见》,从2007年9月起在全市推行了“3+3”“双语”教学模式,即:民语学前教育全部实行汉语教学、小学起始年级除音乐以外的其他课程全部实行汉语教学,从小学四年级起开设母语言课的“双语”教学模式。实践也充分的证明,“3+3”“双语”教学模式不仅符合本地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同时也符合广大少数民族家长的愿望,与目前全疆运用的三种模式相比,该市推行的“3+3”“双语”教学模式是一种探索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在促进“双语”教学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截止目前,伊宁市共建有民语中小学67所,少数民族在校学生28350人。各民语学校均设有“双语”班,共开设“双语”教学班472个,学生17157人,占全市少数民族学生人数的61%。(市区有145个班,6031名学生,占“双语”班学生数的35%;农村327个班,11126名学生,占“双语”班学生数的65%)。全市“双语”专任教师共720人(其中招聘592人,历年培训转型128人),占少数民族专任教师队伍总人数2948人的24%。城乡“双语”幼儿园教职工257人,其中公开招聘教师79人。两年多来,广大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越来越高,广大少数民族家长渴望享受优质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通过调研发现:73%的家长关注“双语”教学改革;81%的家长配合学校的“双语”教学工作;77%的家长了解“3+3”“双语”教学模式;100%的教师拥护“双语”教学。在推进“双语”教学发展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了“双语”幼儿园基础建设。2008年,伊宁市出台《伊宁市城乡“双语”幼儿园建设方案》。提出了2008年46个村及20个城乡结合部全部建成“双语”幼儿园,少数民族儿童入园率达到85%。2009年,35个城乡结合部全部建成“双语”幼儿园,少数民族儿童入园率达到了100%的建设目标。近三年,市委、市政府多方努力,通过干部捐款、财政补贴拨付等筹措资金近500万元,加强了城乡“双语 ”幼儿园基础建设,分别配备教材教辅、教学设备,落实了教师工资、贫困生补助等,促进了“双语 ”幼儿园的发展。
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2005年起,由教育、人事、编委、纪检监察等部门联合成立伊宁市“双语”教师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到2008 年共招聘8批“双语”教师592人。每年教育局统一对招聘教师综合考核,考核合格者继续聘用,不合格者予以解聘。2009年,把592名“双语”教师中具备条件和考核合格的356名纳入市财政编制。2009年,由州教育局在全州范围内招聘了“双语”教师245人,进一步加强了“双语”教学力量。
同时,加大了师资培训力度,通过脱产培训、集中培训、汉语学校代培、校本培训和自学等形式,在职民语教师中有128人转型为“双语”教师。现全市40岁以下在职民语教师有1374人,其中正在参加培训的262人。2009年3月,市政府出台了《伊宁市中小学“双语”及40岁以下少数民族教师培训方案》,计划在2015年前将1374名在职民语教师全部培训完毕。目前,全市8所汉语学校建立了“双语”教师培训基地,市财政每年投入16万元培训资金,加大对“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师资水平,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发展。
三是广泛开展教学交流,结对互学促进“双语”教学发展。组织开展了“双语”教师教材分析、教案编写,案例分析,集体备课、说课、上研讨课,加强交流,提高教学能力。每年还开展了“双语”教师课堂教学调讲赛、口语大赛、汇报演出等竞赛提高“双语”教师的综合能力。召开了五届“双语”教学现场观摩暨经验交流会,“双语”副校长座谈会,总结推广“双语”教学先进经验。
采取了“结对互学”模式,选派汉语学校骨干教师到民语学校任“双语”副校长,主抓“双语”教学和民语教师汉语强化培训;民语学校“双语”骨干教师到汉语学校任教研组长,加强教法交流和研究。“双语”副校长桥梁作用显著,民汉学校之间同上一堂课,换班上课,共同开展教研活动,一日体验等活动不仅加深民汉师生感情,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市48所民、汉学校教师结成89个“一帮一”对子,“532工程”人员帮带作用发挥明显。
四是内地初、高中班报名人数逐年攀升,促进“双语”教学持续健康发展。伊宁市内地初中班报名始于2004年,当年报名人数为1200余人。2009年为1555人。内高班报名始于2000年,当年报名人数为40余人。2009年为627人,报名人数逐年攀升。内初班、内高班家长、学生的宣传也激发广大少数民族学生学好汉语的兴趣,有利促进“双语”教学的持续发展。
第五篇:关于双语教学
三、存在的问题:
1、“双语”教师队伍无法满足双语教学需求。
许多教师专业不对口,汉语好的教师不是数学专业,专业术语表述不准确,教学方法达不到要求,有些是数学教师,但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差,科学学科“双语”教师缺乏。教师汉语水平等级与实际教学能力存在一定差距。
2、教育体制存在问题
在新疆,各民族聚居化程度高,我市多数的少数民族中小学都是自成一体的独立的组织机构,从学校领导到教师清一色是本民族人,学生在学校每周除了4~5学时的汉语课外,几乎就封闭在本民族的语言环境里,与汉语没有任何接触,没有实践的机会。另外,汉语课按学制要求在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这时的孩子生理和心理上都错过了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期,学习汉语就比较费力且形成的错误发音习惯已经固化,不易改变了。
3、双语教学模式一的汉语水平达不到学习其他学科的要求。我市绝大多数学校采用双语教学模式一教学,其中汉语教材无法满足其他学科的要求。
4、学前双语教学质量偏低,尤其是农村学前双语教育质量无法和小学阶段要求衔接。
四、今后的设想
1、多渠道培养合格的汉语教师
汉语教材和教师是双语教学最关键的两大因素,有了好的教材,还需要有好的教师去教,使教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想开办汉语教师培训班,把在内地经过专门培养的、起码是语言表达过关的人充实到汉语教师的岗位上,尤其是中小学汉语教师的岗位上,为双语班配备业务精的汉语骨干教师授课,使汉语教学落到实处,从根本上改变汉语教师和汉语教学的质量双差问题。以促进双语的教学质量。
2、改革现行学校民族教育制度
单纯的民族语言环境,极不利于学校的汉语教育。我们将进一步步实行民汉合校体制,更好地促进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教育的整体水平。
3、克服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作法,踏踏实实地进行双语教学。
在“双语”教学中,要防止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现象,不要平时用维语上,有人听课用汉语上,实际上学生并未听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师素质差,师资缺少,不要掩盖。“双语”教学不是走形式,而要注重实效,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强化校长,教务主任,教师对双语教学的认识,改进工作作风。
4、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加强双语教学工作,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双语”教学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教师与学生在知识的占有上也不仅仅是“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而是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地加强汉语水平和汉语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还要加强业务能力的提高,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双语教学的要求。要多渠道开展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汉语培训,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特别是加强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其次,坚持“双语”教师的集体备课制度,尤其是农村的教师要理解课标,深入研究教材。第三,开展相互听课及送课下乡的办法,积极推行参与式培训和校本培训等培训模式。
5、要大力支持“双语”教学工作,各级政府要在经费上支持“双语”教学工作,增加双语教师的培训投入,加快培训步伐,为“双语”教师的正常教学提供最基本的教学资源。
6、加强学前汉语教学工作。为了加快双语教学工作的进程,要坚持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从幼儿抓起,少数民族幼儿均实行学前三年以汉语口语教学为主,农村应保证学前一年儿童以汉语口语教学为主,各乡(镇、场)应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闲置的教育资源发展幼儿教育与学前教育,以保证双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们的目标是;在自治区和地区的支持下,在办好阿克苏市四中区内初中班的基础上,参照内地高中班和区内初中班的办学模式,创办少数民族“双语”高中班和初中班。坚持“双语”教学从幼儿抓起,大力推进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使少数民族学生达到“民汉兼通”的目标,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加强“双语”教学是一项难度非常大的工作。尽管在“双语”师资力量薄弱;汉语教师素质差;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需要我们付出巨大努力,但这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我们一定要将“双语”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从大局出发,从长远出发,转变观念,积极创造条件,克服一切困难,力争如期实现我市“双语”教学目标,努力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水平!
新世纪新疆双语教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群众对双语教学的认识、党和政府的重视程度、师资水平、双语教学研究与理论的水平、教材建设工作、教学模式以及汉语学习的环境等七大方面。
学汉语、懂汉语光荣,当一个双语人光荣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少数民族群众进一步认识到掌握双语是当今各国在语言选择和使用上的大趋势,是少数民族发展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必由之路。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规定从小学四年级起开设汉语课,直到高中毕业。自此,民族小学真正开始开设汉语课。
双语教学的推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双语教学是指少数民族学校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言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由于经济发展、教育基础和语言环境的差异,决定了新疆双语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母语授课、加授汉语的教学模式二是汉语授课、加授母语的教学模式三是部分课程使用母语授课、部分课程使用汉语授课,其中以少数民族中小学数、理、化等课程使用汉语授课,其它课程使用母语授课的教学模式居多。
年,自治华考范文网区党委、人民政府在总结年双语教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提出目标,即在巩固和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不断扩大双语教学的范围和规模,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使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中小学,其双语教学模式,由现阶段的以理科授课为主的部分课程用汉语授课,或除母语文之外的其它课程用汉语授课的模式,最终过渡到全部课程用汉语授课的模式,同时加授母语文的模式,使少数民族学生高中毕业达到民汉兼通的目标,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习掌握母语的关系
在双语教学中汉语教学是薄弱环节,所以在当前把汉语教学作为重点,但并不意味着放弃母语教学,而强调的是在巩固和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学习汉语,这也决定了双语教学的性质。另外,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民汉兼通的人才,这就要求少数民族学生必须学好母语。因此,推进双语教学不是不要母语,而是要求在学好母语的基础上掌握汉语。本文《双语教学心得体会》是由华考范文网整理发布,更多内容请登录推进双语教学要从小抓起、从教师抓起
在汉语教学中,应当重视语音教学。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语音有相似之处,也有许多不同。汉语的声韵调,尤其声调,是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难点。长期以来,少数民族中小学、大学汉语教学都不够重视汉语的语音教学,致使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即便掌握了汉语的字词、语法规则,可以进行交际交流,但因语音掌握得不好,过不了听说关。语音教学比较乏味,也很困难,不太好讲解,学生因受母语的影响,掌握起来很吃力。这是很多汉语教师不注重语音教学的一个原因。汉语教学自小抓起,自语音教学抓起,还是很重要的推进双语教学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充分认识推进双语教学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又要善于突出重点,抓住根本,寻求新的突破。总结近年来各地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经验,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双语教学工作必须从小抓起,从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抓起。不少地方的经验证明,发展学前教育对巩固提高普九水平,发展各类教育,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年代以来,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方面众多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早期教育在人一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所产生的强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科学的早期教育不仅有利于开发婴幼儿的学习潜能,而且能促进处境不利的幼儿较好地适应小学以后的学习,使华考范文网辍学率下降,就业率提高,有利于社会消除贫困。通过学前教育激发儿童巨大的学习潜能,特别是学好汉语,将极大地提高我区教育的水平和国民整体素质,对自治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样,双语教师是推进双语教学的中坚力量,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没有高素质的双语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双语教学,因此,深入解决好双语师资问题,已成为我区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双语教学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不能一蹴而就,既要增强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加大推进力度又要分类指导,循序渐进。
制定中小学双语教学的配套措施,既要考虑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协调,又要兼顾中心城市、县镇和乡村学校的均衡发展,同时,对双语班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评价体系、学段衔接、升学政策等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认真研究,仔细论证,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引导双语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消极等待和急于求成,只能阻碍双语教学的发展进程,影响和耽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健康成长。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的总体部署,从学前教育阶段抓起,把双语教学延伸到各个学段通过沟通,教师拉近了距离,提高了教学水平学生通过交流,促进了文化、心理和情感融合广泛的汉语授课将根据学生和教师的情况在其他学科陆续展开。本文《双语教学心得体会》是由华考范文网整理发布,更多内容请登录新疆推行双语教学的发展历程
新疆解放前,绝大多数青少年得不到入学的机会,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少数民族全部在校生仅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少数民族教育处于十分薄弱落后的状况。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加紧对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进行改革,逐步在少数民族学校推行双语教学,双语教学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双语教学体系建立的初级阶段~。自治区尝试在民族中小学校加授汉语,举办双语授课实验班,在各高等院校和中等学校举办预科教育,自治区的双语教学体系初步形成。双语教学稳步发展阶段。自治区党委年印发巴岱同志《对加强民族学校汉语教学的建议》,就少数民族学校加强双语教学、实现民汉兼通培养目标提出要求,提出少数民族中小学的汉语教学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坚持到高中毕业。年自治区开始在较广的范围内进行双语教学实验,其中少数民族中学以理科为主的部分课程使用汉语授课的实验规模最大。同时,为促进少数民族教师队伍建设,自治区在加大双华考范文网语师资培训工作力度的同时,改革师范教育教学,提高师范毕业生的汉语水平制定汉语教师师资班招生计划,定向培养各地所需的中小学汉语教师全面推行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在各项措施的引领下,双语教学稳步发展。双语教学快速推进阶段年至今。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年自治区印发《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年底自治区召开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会议。双语教学从小抓起、从教师抓起的指导思想得到确立,双语教学工作进入快速推进阶段。
应该多开办有关双语教学的理论研讨会,并注意扩大它的范围,这对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交流经验、总结教训,使我们的双语教学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地发展大有好处。我们所从事的双语教学工作不单单是汉语教学工作,我们要培养的人才也不是只懂汉语的人才。我们要培养出既懂本族语、又懂汉语的民汉兼通的双语人才。所以,在进行这项工作时,千万不能偏废任何一方。当然,我们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提高汉语水平上是对的,但绝不能因此而忽略民族语的教学。本文《双语教学心得体会》是由华考范文网整理发布,更多内容请登录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种语言消失了,就等于失去了一种文化。失去一种语言比较容易,但要恢复它却是十分艰难的事情。所以笔者认为,只有坚持走民华考范文网汉兼通的路,体现双语教学中的双,才是我们所真正要达到的目标。只有体现出双语教学中的双,新疆的双语教学才会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本文《双语教学心得体会》是由华考范文网整理发布,更多内容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