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双语教学思考(本站推荐)
“双语”教学思考
泽普县第二小学 吴春玲
摘要:本文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遍开展的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今后更好开展双语教学工作的建议两个方面,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民族整体素质进行了探讨。面对新世纪的国际国内形势,如何加强双语教学工作,切实提高少数民族综合素质,是今后双语教学中应该努力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双语教学;问题;建议
目前,从幼儿园开始的“双语”教学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全面展开,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少数民族教育的要求,是提高少数民族素质,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进步的重要举措。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开展对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目前,新疆正全面推进双语教学,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热情高涨,双语教学工作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但在双语教学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面临着很多困难,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会使双语教学工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出现偏差。
一、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不能很好的衔接
就我县目前的学前教育状况而言,尽管每个乡镇都有一至三所数量不等的学前双语幼儿园,但除了各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办园条件相对较好以外,一些村级幼儿园的办园条件还十分落后。幼儿园的教师都是近几年通过招聘解决的,相当一部分人只有初中毕业,没有经过专业的学前教育培训,教学的随意性比较大。由于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普遍较差,难以胜任学前教育。另外,很多幼儿园办园不正规,后勤保障工作跟不上,物资充裕但伙食质量有待提高。保教没有分离,幼儿教师既担任文化课教学工作,又负责幼儿保育工作,工作量大,工作难度高。家长不能按照幼儿年龄及时送孩子入园接受学前教育,大多数幼儿入园时年龄偏大,无法保证幼儿园的学习时间,只在幼儿园学习一年甚至半年时间就不得不进入小学的现象比比皆是。这部分学生,尽管教师费尽千辛万苦,学习成绩却始终难以提高。久而久之,势必会沦为学困生,给小学教育带来很大的难度。
2、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进入小学学习的幼儿,绝大多数都是少数民族学生,他们本来在幼儿园接受的汉语口语训练就相当有限。由于我区地理环境独特,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特殊,有高度聚集的地区,也有散居、杂居区,人口多少不一,语言环境呈现出民族单一的特点,一种固定的双语教育模式难以适应实际需要。这些学生在家庭和社会所接触的基本都是本民族的人,语言环境的大背景制约了他们对所学汉语口语的练习和强化。如果仅仅只是在课堂上用汉语授课,只有课堂而没有课堂以外的语言环境,只在课堂上学而不能在其他场合使用,那么学习效果是难以保持和巩固的。少数民族高度聚居地区,由于没有巩固汉语的语言环境,学生上课用汉语,但是一下课,就又开始用母语交谈,汉语成了仅仅在上课时才能说的语言,使得课堂上学到的汉语被淹没掉。尽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大力倡导减轻学生负担,要求小学中低段学生尽量少留家庭作业或不留家庭装作业,但绝对没有家庭作业也是不实际的。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家庭作业很难保质保量完成。主要表现在家长无法指导学生作业,学生所学知识无法得到及时巩固和强化。长时间不能完成作业,对这些学生的自信心是一种极大的磨灭。
3、评价体系不完善,教师操作难度大
在现行的“双语”教学模式下,更多学校采用的是 “模式三”,即对全部学生、所有课程使用汉语教材授课、每周一节少数民族语言课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在城镇和乡村学校之间形成了很大的差距。在城镇学校,班级学生中汉族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即使是少数民族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汉语言环境也比较好,家长大多数都能使用汉语,学生的学习自然而然就会轻松一些。反之,在乡村学校,班级学生中占绝大多数甚至百分之百的是少数民族学生,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如果拿这样的学生进行同一标准的评价,那显然就不是同一个档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乡村学校教师在教学工作量及工作强度上要远远大于城镇教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相同内容的一次作业,乡村学校教师必须要逐个指导全班学生才能完成,完成作业的时间也是成倍于城镇学校的学生,但教学质量却无法和城镇教师相提并论。在这种情况下,单纯就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全体教师做评判,就显得有失偏颇。
4、受识字量、阅读量和理解程度的限制,学生的考试成绩在低段很那显现 就小学低段的同一年级学生来说,学生在学习时,城镇学生所拥有的字词量、信息量要远远大于乡村学生,知识面要比乡村学生大得多,这样就非常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有捷径可走。在考试过程中,受识字量、阅读量和理解程度的限制,乡村学校的学生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随着所学汉语知识的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成绩要到小学中段甚至高段才能正常体现。
5、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水平偏低,学校教育导向存在缺陷
目前,不管是在乡村双语幼儿园还是在双语教学班,特别是在乡村双语教学班执教的老师,大多数都是近几年通过特岗和其他途径面向全社会招聘的。这些人员,有一部分还是没有学历的,水平参差不齐,学历对口人员较少,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很难达到双语教学的要求。特别是从内地初来新疆工作的年轻教师,由于对少数民族的语言知之甚少,在学校双语教学过程中更是捉襟见肘,教学质量的提升非常缓慢。另外,由于主管部门对学校工作的考核不全面,评价条件单一,只以考取的多少衡量学校的全盘工作,导致学校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存在严重的偏科现象。特别是在小学,本来常识课教师就短缺,大多数学校干脆放弃常识课的教学,只注重语文、数学课的教学,个别学校还存在规定考取区内初中班或内地高中班学生人数,强行和毕业班教师签订奖罚责任书的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即使有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由于缺乏全面知识而成为了学困生。
6、家长配合不足
在乡村,大多数学生家庭都是以务农为主,学生都是自己到学校上学。一到农忙时节,家长根本无法接送子女,加上学生家庭距离学校路途较远,学生的迟到、缺勤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另外,有一些家长的观念还有一些偏差,从总体看,很多家长对开办学前双语幼儿园还是非常赞成的,但仍有一部分家长把学前“双语”幼儿园当成托儿所,农忙时送孩子到幼儿园学习,农闲时节特别是冬季,孩子缺勤现象更加严重,这样就不能保证学习时间和质量。
二、对双语教学的一些建议
1、扎扎实实做好学前双语幼儿园工作
去年,国务院就学前教育工作专门出台了相关的政策,给学前教育开出了“药方”,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要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用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要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坚持科学保教,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统筹规划,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意见》的出台,势必成为今后乃至更长时期学前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对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策支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各级各类学前教育机构要以《意见》为指导,扎扎实实做好学前教育各项工作,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双语教学生源不能简单一刀切,应使用不同的模式
在目前的双语教学中,凡是在学前幼儿园就读过一年或时间长短不一的少数民族学生,全部进入小学双语教学班学习。由于学前教育时间没有充分的保证,进入小学按照“模式三”接受所有课程的汉语授课时,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确力不从心。在保证至少接受两年时间学前教育的前提下,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对汉语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实行分流,用“模式一”组织教学。如果简单的一刀切,势必会造成一些学生学无所获、学无所成,这和双语教学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3、大力加强双语教学师资力量培训
为了满足“双语”教学的需求,要尽快培养出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双语教师队伍。特别是对现在在职教师中年轻、有双语教学经验、德才兼备、汉语水平较高、热心从事双语教学的骨干教师要进行专门培养,使之能够在双语教学中担当重任。新增的双语教师,要重点吸收民考汉学生中的优秀生和汉语水平较高的优秀民语学生为双语教师。大力培养具有双语能力的专业师资是顺利开展双语教学并取得一定效果的关键。新疆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在不断地完善和壮大,但是在双语教学推进过程中最大的困难还是双语师资的质量、数量和水平问题。我区的双语教学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首要的问题是少数民族双语师资问题。在目前条件下,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源头上抓起,加强少数民族教师教育,使师范院校成为培养合格双语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基地。其次,对现有少数民族双语师资队伍进行学科教学能力和汉语授课能力培训,使之尽快适应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的要求。此外,有关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鼓励并提供资助,提供政策保障。另外,在民族学校教双语课的汉族教师要必须会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必须要会说能懂少数民族的语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程的质量,同时也便于及时解决民族学生因不懂语言所造成的实际困难。只有具备雄厚地师资力量,才能确保双语教学教有所学、学有所成。
4、尽快建立双语教学的评价机制
要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学生,对他们汉语水平的要求就不能简单的只停留在“能说会听”上。这些学生在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汉语学习以后,应该说他们用汉语进行口头交流是不成问题的,可如果让他们和汉族学生一样参加中高考,或者把他们单纯的按照“民考汉”考生对待,即使有一定的照顾,他们显然也是吃亏的。由于他们没有进行母语教学,因此也就无法参加民语言中高考,学习汉语的结果在这时候就无形中成为了这些学生升学、就业的不利因素。任何一个教师或学校都不能因为在这样的班级中有个别“还不错”的学生就沾沾自喜,而是要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不错”。制定什么样的评价标准、采取什么样的评估手段、建立什么样的评价机制,是双语教学成败的导向,决定着双语教学的最终效果和质量,是目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急不可待。
5、加强领导,为“双语”教学提供保障
开展“双语”教学的班级、学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创造性地开展“双语”教学工作,在推进“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积累经验,总结方法,及时发现并向有关部门反映,力求尽快解决“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制定出符合实际,简明易懂,便于操作的指导、评估标准,要务求实效,避免出现形式主义。要从上而下对开展“双语”教学的学校和班级进行政策上的扶持和倾斜,鼓励开展“双语”教学。要切实加强对“双语”教学的组织和领导,为“双语”教学提供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等各方面的保障,确保“双语”教学卓有成效的开展。
双语教学工作开展以来已经有将近十年时间了,在一年时间的下乡支教工作中,我对目前的双语教学工作进行了以上探讨、分析。各级各类中小学校要不断更新双语教学工作的内容、方法、措施等,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尤其是要在双语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方面下大力气,下大功夫。只有培养出更多名副其实的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才能不断提高民族素质,繁荣民族经济,实现各民族之间的大融合、大团结,从而促进新疆各项建设事业的健康、顺利发展。
第二篇:关于双语教学的点滴思考
关于双语教学的点滴思考
作者: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学校邹丽萍录入时间:2004-5-3阅读次数:888
21世纪已经到来,以加强外语和计算机为新世纪人才特征的新一轮中小学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方兴未艾,“大德育”、“探究型学习”、“双语教学”等新概念成为“热门主题”,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又一着陆点。苏州这个温文尔雅的城市,一直处在中国教育改革的前沿,苏州加强外语教学势在必行,外语教学正在准备新的飞跃,其中“双语教学”是最引人注目的视点。
听了这样的一节双语课,课题为“圆”(Circle),思绪多多.将课堂片段记录如下。
片段一:
课件出示三个小动物各自开着各自的车准备比赛,第一辆车轮是三角形的,第二辆车轮是正方形的,第三辆车轮是圆的。
老师用一连串练得烂熟的英语说出,学生没反映过来,看课件中英文对照中的中文,马上理解了意思。
(思考:新课程提倡交流学习,课堂上学生经常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交流彼此的看法,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说自己的话,“把说的权利让给学生”!而就因为这是一节双语课,学生的英语能力远远达不到清晰的说出他的思维过程的程度,所以教师就把这个“说”的权利又返还给了自己,殊不知这样的返还却夺走了一次学生自己说的机会。)片段二:
点击浏览该文件(点击看图)
出示圆心
师:What’sthis? 生:Itisthecenterofthecircle.指半径
师:What’sthis? 生:It’stheradius.指直径
师:What’sthis? 生:It’sthediameter.(这个问答很流利)出示问题:
(当然这里所有的问题都是中英文对照的)
学生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教师允许学生用中文,还特意说了一句“你能用中文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学生用英文字母表示出两者的关系。
(思考:在对数学名词的问答中,师生配合的相当好,一问一答相当紧凑流利。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在英语教学中不常接触到的术语和单词,这是双语教学的标志之一,在这里体现到了这一点。然而细细想来,这样的体现也仅仅局限在数学名词中,比如说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用英文怎么说,至于一些内部的原理,分析思维的过程,就很难让学生用英文讲,这样就出现了上述情况:老师让学生分析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用英语学生就说不出来,老师还特意强调用中文,这样的强调,恰恰黯淡了双语的魅力。)
这是一堂练习课,之后的练习,学生每人有一张纸,纸上印了中英文对照的习题。学生完成的速度很快,猜想也没来得及顾及那几个漂亮的英文单词。
近来,“双语教育”或是“双语教学”一时间成了报刊媒体的高频词,伴随而来的是英语学习不断低龄化的时尚。自2001年起,教育部将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定为三年级,其理论上的科学性、实践上的可行性以及师资、教材等问题已经引起了不少的争议,纵是如此,不少学校却为追求社会上的轰动效应擅自将英语更提前至一年级,“双语”、“全英语”成为招生收费的“卖点”。这股风越演越烈,以致于关于“双语”幼儿园的办学新闻也常见诸报端。家长、社会的盲目“跟进”为英语学习热造就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普通家庭,送孩子参加各种英语兴趣班;已经“小康”的,送孩子进涉外夏令营短期“留学”;更有实力雄厚者,想方设法送未成年孩子赴异国他乡移民„„此外,据统计,2001-2002发达地区外教的平均工资上浮了50,于是越来越多的合格或是并不合格的外籍人士也以“外籍专家”的名义进入了中国的中、小学校乃至幼儿园,其中不少仅仅是参加过“第二语言教学专业培训”,而来华前可能是加油站工人、食品店营业员,甚至是“下岗”者!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一个英语爱好者,一方面我为全社会关注重视英语而开心,另一方面又为这种过热的局面而忧心忡忡。特别是看到家长们热衷于逼孩子学英语时,我会泛起一种痉痛之感:孩子们这么早、这么多地接触英语真的有必要吗?
值得一提的是,至上而下的学习导向有时得不到预计的效果,也许只得到一个形式,一个空的壳,于是有了“费时甚多,收效甚微”的结果!以我国的职称英语考试为例,它的难度很大,专业性强,但通过率却很高。是大家的英语水平真的提高了吗?恐怕不是,不信你让他们说几个句子写两句话瞧瞧?大多数人是靠死记答案甚至其他“技巧”过关的。
尽管双语被称作是培养外语人才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只能在有效的范围内试点,因为它的推广,首先遭遇的瓶颈是“师资”问题。不少学校反映,一般大学本科毕业的教师英语不错,但大部分是笔头厉害而口语欠缺的“哑巴英语”,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虽听、读、说的能力不错,却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也难以在双语教学中挑大梁。如果仅仅是为了上一堂双语课,那么不管函授也好,大学毕业生也好,经过一定时间的准备,总能上起来,只要有一点英语基础就行,不过那只局限于一两节这样的课。业内人士分析,学校在学生水平未达到一定程度之前,盲目使用双语教学无异于拔苗助长。与此同时,双语教学的推广,与应试教育是有矛盾的,双语教学需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势必会影响到学校的升学率。试想,学校会舍弃升学率而去搞双语教学吗?
所以,双语教学的推广之路可谓任重而道远啊!
第三篇:对数学双语教学的一些思考
对数学双语教学的思考
通过八年来的初步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双语教学的好处,但同时,我也领悟到双语教学不是简单的学科+汉语,而是学科与汉语相辅相成的,即汉语与学科教学是自然的融合在一起的,汉语的引入应该为学科教学服务,而不是单纯的把维文换成汉语就行了,更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
当然,通过实践我也发现对于双语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探索的东西,如怎样通过更多的渠道使双语教学体现更大的价值以及如何使目前的双语教学更上一个层次,从“以母语为主”向“过渡式”发展,由“维汉文混合”到“沉浸式双语教学”,这些都是今后的探索方向,另外,双语教学对教师自身的要求也是我的努力方向。
在这几年的教学经验中,我严格遵循指导思想,努力实践实验要求,取得了一些经验。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是影响数学双语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教师的水平是影响双语教学的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双语教学的老师不但要在语言教学上有所突破,更要在本学科的教学上多加钻研,只有在做好了本学科的教学,才能在此基础上搞好双语教学,所以要学科教学和双语教学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这里我主要说的是汉语授课能力
双语教师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汉语授课能力。这方面我采用的主要方法:
(1)首先我把小学5,6年级的数学教材认真地看了一遍,同时把有些概念,定义背下来。
(2)把备课过程当作很好的学习过程,如在数学优秀教案中有很多课堂用语。我每次备课当中很重视背课堂用语最少十句。
(3)我在从事双语教学的第一年始终保持每天晚上在家里为第二天的课演练好几遍。我还记得,为了上好我的第一节双语课,在业余时间反复练了十几次。
(4)要重视听课。我认为听课一方面帮助自己提高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帮助提高汉语授课能力。我每次听课当中把有关教学术语记录下来同时背下来,这很能帮助我提高课堂表达能力。
(5)在课堂上跟学生一起学习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汉语能力(主要是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灵活运用课堂教学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了自己的汉语表达能力。
(6)要认真反思每一节课。有人说过:一个人即使工作20年,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经验的20次重复。
我每天在课堂上想说的但是表达不出来的教学用语在课后进行深刻反思同时与其他老师进行交流。
(7)要积极上公开课。我认为上公开课是一个很好的成长过程。
我校要求每个学期每位双语教师至少上一节公开课课。这是提高汉语表达能力的很好的一个机会。
2.学生的实际语言状况是影响数学双语教学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数学本身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内容多,程度深,有很多内容的论证、推理,甚至学生对内容本身的理解都是很困难的,学生必须时刻跟住老师的思维,否则便容易产生理解的障碍。这需要精力的完全集中、深度的思考、以及思维的充分活动。而双语教学有时会影响到这一点,特别是对那些从没接触过双语教学的学生。也许学生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到理解它表面的含义,而无暇顾及它内在的本质,和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体现出来的也许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思想方法。
这方面我采用的主要方法:
(1)要紧抓课前预习
数学概念是整个数学学科的基础,它的理解和掌握是学习数学的第一步。很多学生数学学不好,其根源往往是由于数学概念模糊不清而造成的。如何教给学生明确、科学的数学概念,这是数学教师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任何一个概念其基本的载体就是语言。学生对概念的学习,第一步就是感知和理解语言。所以,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概念,只能首先从语言上下功夫。
为了有好的教学效果,我非常重视预习,具体的说,每一节要求学生提前预习,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同时我利用早读或读报时间解释数学有关的有些概念,这样能帮助学生听懂本课内容并读懂练习,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2)要调整好母语和汉语的转换
我觉得,在数学课堂上实行双语教学要适度,不是汉语说的越多越好,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汉语水平,在不影响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合理的安排,因此,教学中的概念、重要的定理、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容易出错、需要强调的知识点以及体现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点还是要完全用母语讲解或用适当的母语来加强学生的理解。所以在实施双语教学中,单纯利用汉语是不够的。
(3)要提高数学课堂效率,首先应培养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而且人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习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
双语教学中由于学生之间有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学生之间的汉语水平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这存在的差异很容易产生两极分化现象同时影响有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相应的训练,帮助其克服障碍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不要埋没那些数学思维特别好,而汉语水平较差的学生才能,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
(4)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3.双语教材的问题
目前,数学双语教材的建设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尤其是对一些基本名词、概念和原理的翻译,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上,没有揭示出其本质的含义。并且错误的翻译也并非鲜见。若在教学中采用这些教材,实施双语教学,不仅无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而且有可能使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上产生偏差、混乱,甚至出现错误。
4.课程的进度问题
现在民族双语班学生和汉族学生都统一用一个教材,安排的课时也是基本上一样。我觉得在实际上课当中我们一边讲课另一边给学生翻译听不懂的概念,这必然导致时间不够。如果我们追求速度,只想完成任务,这势必不能提高教学效果。
一个好的教师不是看你讲了多少内容,而要看学生接受了多少,所以我经常利用自习课或别的时间让学生多做多练,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语言优势,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数学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的。所以,在双语数学实际教学中,具体方式、方法的选择,要做到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既要考虑到当前教学的具体任务,又要做到为以后的教学服务;既要考虑到教材本身的内容和特点,又要注意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知识体系。使学生的语言优势发挥最佳效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最大限度的减少学科损伤。
总之,一位力主双语教学的研究人员说,双语需要研究的问题远远多于答案,这也许就是一种科学和正确的态度。当我们在评价双语教学的时候,也许我们更应该先去了解一下双语教学在学校开展的实际状况,了解一下那些实验者在付出努力以后有没有收获,了解一下实验的目的达到了多少。这样,当我们在表示赞成或是反对态度的时候,就会多一些现实依据。说到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四篇:市场营销双语教学思考与实践浅析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186-02
市场营销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是连通了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信息学等众多学科的重要课程,在许多高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门专业课。市场营销理论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创立,之后几经完善传入中国,因此目前我国各高校的营销课程教材基本都是以国外营销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发展的国情而编制,有的是直接翻译而来。在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也提倡学生多看国外原著,以期能完全领会营销中最基本的各种要义。随着学科理论的发展以及全球市场对于营销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强烈和广泛的需求,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阅读英文原著,使用双语进行课堂教学的方式也在我国各大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1]。使用原版教材教学已成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双语教学的开展情况也成为高校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高校所开设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基本上都要求英语与汉语结合讲授,希望培养能够直接用英语参与国际学术和经济管理交流的国际化复合型管理人才。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专业课教师被要求尽量多使用英语教学。然而从“通知”发布至今,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方式在各高校的推广执行情况并未达到理想的状态,不论是理解,还是执行情况,双语教学的推行和实施仍然面临较多阻碍。
一、对双语教学的理解
双语教学一般在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的授课过程中使用得更广泛。这一方面是由于这类相关专业课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西方国家,以英语为公共交流语言,因此双语教学有利于更直接地接触理论的基本要义和发展背景,相比之下,一些其他领域的专业课就没有这样的先天优势,双语教学缺乏动力。另一方面,我们正处在一个国际化发展进程不断加速的时代,在许多专业领域也不断与国际接轨,学术和贸易交流频繁,或者与西方经济、人文等方面多有融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使用双语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有助于交流。以市场营销学为例,市场营销理论在20世纪初创建于美国,后来传到欧洲、日本和其他国家,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被引入我国。虽然结合了中国的国情,但目前国内高校开设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内容仍然建立在西方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这就为双语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土壤。通过双语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更透彻地理解营销理论的来源和含义,理解其出现的背景,理解其发展的环境,那么对于理论的吸收和运用也会更有效率,在理论结合实践的过程当中能够更加理性和辩证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也有助于顺利地进行国际交流。这是双语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和重要意义。
二、推行双语教学的具体分析
从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相关专业课的双语教学要顺利推进并取得理想的效果,目前主要应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内容)[2]。师资是双语教学的核心。进行双语授课不仅要求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很好的业务能力,而且对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和综合表达能力也有很高要求。否则授课的人表达不清,听课的人一头雾水,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双语教学只能流于形式。另外,双语教学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比较高,目前的双语课堂大多以老师讲授为主,因此学生至少要具备一定的英语听力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并以能够参与课堂互动为佳。从教材方面看,以往的母语(汉语)教学中,学生以教材为依据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其他各种来源补充大量的相关专业知识和信息,而双语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信息来源相对有限,教材往往是他们掌握教学内容的主要参照依据。优秀的双语课教材能够为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但目前专门为双语课程配备的教材相对缺乏,因此引进国外原版外文教材与国内出版的配套教材配合使用的方式被较多采用。
具体来看,在双语教学的实际开展和推广过程中,仍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1.存在的一些问题:①具体教学目标。双语教学并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而实行的,它本身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双语仍然是为教学服务的[3]。因此教学过程中应避免舍本逐末,不能过多地关注语言水平而忽视了学术专业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必须结合专业课程的设置来确定。②课程设置。实行双语教学的课程应该是其学科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而在实际教学任务执行中,哪位教师具有开设双语教学的能力,则把那位教师开设的相应课程定为双语教学课程,忽略了学生的英语基础和课程难易程度、专业培养需要及课程开设双语教学的适应性等问题,缺少科学的论证。而且一些高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并非特意按照双语课程体系的要求,重新权衡双语教学课程的学科地位而调整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因为并非所有的课程都适合双语教学,有些课程本身难度就很大,再采用双语教学的形式就更不容易被理解和吸收,给教师和学生造成沉重的负担,教学质量和效果也难以保证。只有选择合适的科目来开展,双语教学才能顺利进行[4]。③师资力量。师资是制约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瓶颈。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不仅专业要精深,而且英语要好,尤其是对教师的口语水平要求比较高,要能用地道的英语表达专业知识,解析专业词汇。实施双语教学的重要前提就是任课教师不仅要具备专门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的教学技能,还要熟练地使用汉语和外语进行教学。另外,从高校的管理体制看,不能排除有些高校并没有设置有效的双语教师培训和激励机制,这也间接影响了双语师资力量的培养和稳固。④教学效果。在国际上,加拿大、新加坡、卢森堡等国都是实施双语教学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国家。这些国家本身都是双语或者多语言国家,在语言环境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因此实施双语教学可谓是“水到渠成”。相比之下,我国的双语教学看上去似乎“先天不足”。我国是非移民国家,汉语是主流语言,而英语是外语,并没有被广泛使用,因此要进行双语教学首先需要学生学好外语,然后再通过所学的外语来学习专业理论,这的确有些吃力[4]。2.方法、教学模式探讨。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虽然有诸多问题出现,但是可以努力寻找合适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或避开上述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借鉴新加坡和香港的经验可以发现,虽然新加坡和香港相比之下有明显的语言环境优势,但是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母语是汉语的国人可以很好地用英语来学习和实践。当然,这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另外,除了语言,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文化,通过文化的交流来代入语言的发展似乎更有效率。在高校开设双语课程,不能仅仅着眼于所开设的那门课程本身,还要营造一个合适的大环境,建立相关专业的双语教学体系,为这个体系服务,使其能够顺利开展并且持续下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内在驱动力,并且也为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提供一个好的平台。
三、双语教学实践探索
市场营销作为一门“外来”学科本身就非常适合于双语教学。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计划开设双语课程的教师通常在开课之前会经过选拔被外派国外相应大学进行系统的双语教学培训,并在回国后接受教学考核,合格的教师才能够开设双语课程,以保证教学质量。并且在课程结束之后会再次接受考核评价,同时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际的双语教学过程中,营销学的相关理论基础和发展背景全部用英语讲授,涉及到具体国内外营销案例则主要采用中英文结合的方式讲授。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一般都存在缺乏自信、害怕出错而不太主动用英语表达的问题,因此教师一般会从简单的内容入手,给予学生充分的思想准备时间,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在案例讨论的部分加强互动,鼓励学生多用不同语言表达观点,对于他们在语言表达中出现的语法错误不予过分纠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信心和用外语思考的习惯,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四、思考
开展和推广双语教学目前在我国众多高校中仍是一个长期任务,需要师资、学生和整个教育大环境的配合。在实践中发现,一是学校的支持和培养是双语教学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只有学校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双语教学培训考核机制,才能够为双语教学活动稳定持久地保驾护航;只有加大对双语教学的扶持力度,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够保证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二是教师的主导力量起了很大的作用。良好的教学培训和考核机制不仅能够有效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加强对教师双语授课能力的训练。学校对教师的培训与支持不仅能够使双语教师自身的能力得到迅速提高,而且能够更好地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直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三是有些高校同时采用自编教材和外语原版教材,似乎更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进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积极性逐渐提高,学习效果也较好。
第五篇:双语教学
伊宁市“双语”教学工作起步较早,从1995年起,市第七中学每年招一个“双语”实验班,理科使用汉语言授课。小学利用早读课实行口语强化训练,开始积极探索“双语”教学工作。2004年,根据自治州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决定》精神,2005年,市委、政府出台了《伊宁市大力推进民汉合校和“双语”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并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基层,广泛征求民意。2007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教育,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规划》和《关于大力推行“双语”教学的实施意见》,从2007年9月起在全市推行了“3+3”“双语”教学模式,即:民语学前教育全部实行汉语教学、小学起始年级除音乐以外的其他课程全部实行汉语教学,从小学四年级起开设母语言课的“双语”教学模式。实践也充分的证明,“3+3”“双语”教学模式不仅符合本地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同时也符合广大少数民族家长的愿望,与目前全疆运用的三种模式相比,该市推行的“3+3”“双语”教学模式是一种探索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在促进“双语”教学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截止目前,伊宁市共建有民语中小学67所,少数民族在校学生28350人。各民语学校均设有“双语”班,共开设“双语”教学班472个,学生17157人,占全市少数民族学生人数的61%。(市区有145个班,6031名学生,占“双语”班学生数的35%;农村327个班,11126名学生,占“双语”班学生数的65%)。全市“双语”专任教师共720人(其中招聘592人,历年培训转型128人),占少数民族专任教师队伍总人数2948人的24%。城乡“双语”幼儿园教职工257人,其中公开招聘教师79人。两年多来,广大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越来越高,广大少数民族家长渴望享受优质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通过调研发现:73%的家长关注“双语”教学改革;81%的家长配合学校的“双语”教学工作;77%的家长了解“3+3”“双语”教学模式;100%的教师拥护“双语”教学。在推进“双语”教学发展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了“双语”幼儿园基础建设。2008年,伊宁市出台《伊宁市城乡“双语”幼儿园建设方案》。提出了2008年46个村及20个城乡结合部全部建成“双语”幼儿园,少数民族儿童入园率达到85%。2009年,35个城乡结合部全部建成“双语”幼儿园,少数民族儿童入园率达到了100%的建设目标。近三年,市委、市政府多方努力,通过干部捐款、财政补贴拨付等筹措资金近500万元,加强了城乡“双语 ”幼儿园基础建设,分别配备教材教辅、教学设备,落实了教师工资、贫困生补助等,促进了“双语 ”幼儿园的发展。
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2005年起,由教育、人事、编委、纪检监察等部门联合成立伊宁市“双语”教师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到2008 年共招聘8批“双语”教师592人。每年教育局统一对招聘教师综合考核,考核合格者继续聘用,不合格者予以解聘。2009年,把592名“双语”教师中具备条件和考核合格的356名纳入市财政编制。2009年,由州教育局在全州范围内招聘了“双语”教师245人,进一步加强了“双语”教学力量。
同时,加大了师资培训力度,通过脱产培训、集中培训、汉语学校代培、校本培训和自学等形式,在职民语教师中有128人转型为“双语”教师。现全市40岁以下在职民语教师有1374人,其中正在参加培训的262人。2009年3月,市政府出台了《伊宁市中小学“双语”及40岁以下少数民族教师培训方案》,计划在2015年前将1374名在职民语教师全部培训完毕。目前,全市8所汉语学校建立了“双语”教师培训基地,市财政每年投入16万元培训资金,加大对“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师资水平,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发展。
三是广泛开展教学交流,结对互学促进“双语”教学发展。组织开展了“双语”教师教材分析、教案编写,案例分析,集体备课、说课、上研讨课,加强交流,提高教学能力。每年还开展了“双语”教师课堂教学调讲赛、口语大赛、汇报演出等竞赛提高“双语”教师的综合能力。召开了五届“双语”教学现场观摩暨经验交流会,“双语”副校长座谈会,总结推广“双语”教学先进经验。
采取了“结对互学”模式,选派汉语学校骨干教师到民语学校任“双语”副校长,主抓“双语”教学和民语教师汉语强化培训;民语学校“双语”骨干教师到汉语学校任教研组长,加强教法交流和研究。“双语”副校长桥梁作用显著,民汉学校之间同上一堂课,换班上课,共同开展教研活动,一日体验等活动不仅加深民汉师生感情,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市48所民、汉学校教师结成89个“一帮一”对子,“532工程”人员帮带作用发挥明显。
四是内地初、高中班报名人数逐年攀升,促进“双语”教学持续健康发展。伊宁市内地初中班报名始于2004年,当年报名人数为1200余人。2009年为1555人。内高班报名始于2000年,当年报名人数为40余人。2009年为627人,报名人数逐年攀升。内初班、内高班家长、学生的宣传也激发广大少数民族学生学好汉语的兴趣,有利促进“双语”教学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