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狼亲狈友》读后感
[《狼亲狈友》读后感]一部耽美半虐文,《狼亲狈友》读后感。我用十二个小时轰完90万字,已经大大超出了我在看耽美小说时候所用的平均时间。一直都拿耽美作为消遣,觉得就那么回事。但今天选择认真为这部小说写点什么,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我真的看哭了。让我哭的稀里哗啦的有两处。一是柏为屿毅然丢下段杀飞往泰国,段杀在他走之后一个人收拾充斥着柏为屿细节的东西,如此跌跌撞撞,大到他的作品,小到他收集的超级零碎的玩意,最后找到了那张在小
七、小蛮和小空做背景,段和充当摄影师给为屿拍摄dv,屏幕上一片雪花,群魔乱舞,那时候大家都青春年少,没有丝毫戾气、决然和成熟稳重,一切一切全都是不搭边的跳脱,在晃个不停的屏幕里,柏为屿大言不惭地说:…喜欢我是他最大的优点。段杀一个人坐在屏幕前面,幽幽光线溢出,他不停的后退、播放、后退、播放…直到发现自己脸上有湿濡的泪水。一口檀木棺木,一场笨到家的绑架,一个慌乱的替罪,改变了的人生,在柏为屿和段杀这里做了最好的诠释,所有的所有都在一瞬间展现并落幕。我似乎看到一个半傻的男人对着那一句话和那个熟悉又遥远的笑脸默默流泪的画面,忍不住哭了。第二处,是在杨小空硬逼着柏为屿上架,展出他的作品时说的那段开幕词。当年小空做错了事情,连累了为屿的将来像那掉在地上的瓷杯一样摔得粉碎,他哭着抱紧为屿说一定要还给为屿打碎的未来。为屿只是笑了笑。他没想到的是,杨小空真的做到了,眼看着小空一步步的转变着,从以前那种温顺纯良像是一杯加了蜂蜜的白开水那样的小师弟,逐步变成了冷漠、决绝、精于筹划谋略、忍耐的男人。为屿苦,小空更苦。小空差点放弃了他十二年的感情,差点师兄弟之间反目,他独自一人背下了白眼和讥讽,一切的一切只是为了夺回柏为屿的未来,为自己赎罪。一开始我并不期待杨小空真的会达成目标,不是因为不相信他能夺回为屿的未来,而是怀疑他在具备了这个实力之后,还会不会记得为屿。所以,当作者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来写感想的时候,我哭了。原来我不相信的不是杨小空,而是我自己对于所谓美好的向往。是不是有人记起了懵懂无知时所憧憬的梦想?有几个人实现了?是不是有人想起了年少轻狂时肝胆相照的好朋友?还有几个朋友仍旧保持联络?作者如此淡淡地问道,读后感《《狼亲狈友》读后感》。然后我看着为屿从人群中走出来,站到高高的台上,毫不犹豫的给了他兄弟一个拥抱。下面是段和、小七和小蛮,他的狈友。还有恩师,师兄,他的狼亲。读完之后我忍不住有一个荒唐的想法:男人和男人在一起,没准真的会更好。小说里主线一共有五对cp,我试图设身处地去想如果把某一对cp中的某一个人换成女性,恐怕这故事不可能进行成这个样子。女性与男性的思考方式不一样,打个比方说,当柏为屿毫无未来可言的时候,如果乐正七是个女孩子,那么他在作出力挺为屿的决定时魏叫兽绝对不会动摇成那样。小七在掌控魏叫兽的行动方面看似无力实则起了极大的推动。当几个狐朋狗友头对头盘算着的时候,不安、聪慧、果断和大胆,有时候不是一个或几个身处基本上不可挽回的逆境时的女孩子能做的。反正我是真做不到。当杜佑山请这几个小伙子吃饭的时候,他真的已经被逼到绝境,我都忍不住想放过他得过且过,结果杨小空和乐正七的严词拒绝,还有一条条的拒绝理由,说实话都让我赞叹不已。我果然还是个软弱的家伙啊…这部小说里的每一个人都至情至性,就算是大反派杜佑山也难逃此列。认真看了下晋江的留言,发现一开始大多数人是倒杜派,可是当小蛮炸了墓道之后引起的巨大塌方差点搞死杜佑山和武甲的时候,又有很多人留言支持杜老大。作者不止一次的提到杜佑山的过去,与其说是为杜老大反扑做准备,更不如说是仔细描写了人的两面性。杜佑山的妻子(这回是女的)因为剩下一对双胞胎而去世,这让他对俩儿子是一点好动作都没有,非吼即骂,但是作者借武甲的口又说杜老大的好几份保险受益人都是他儿子。杜佑山缺德,他整垮了柏为屿,搅浑了杨小空这杯清水。可有人想过他为什么会这样,到后来有好多人对杨小空的黑化表示不理解,我看好懂的很,杨小空就是杜佑山的翻版,杜佑山以前干过的缺德事,后来都应在自己身上了。小说情节极其符合逻辑,虽然不能说男性写不出这样的情节,但是在女性作者里面也是相当抢眼的,话说应该没有男人会去写耽美才是…我认为一篇小说之所以会符合逻辑,主要在于人推动情节而非作者在推动。当小说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也就是下部开始的时候,很明显的,里面的人物剧情发展失控了,作者此时只能给出推动发展的契机而非掌控故事前进。我觉得写这部分的时候作者也一定暗爽不已。洋洋洒洒四十多万字,人物的性格都已经基本定下来,就算是以后有人黑化了之类的,可是人类性格中最本质最成为总体基调的东西是不会变的,都说性格决定发展,接下来的故事就靠这些已经有了性格的人物去演绎了,作者有点像上帝,给你转折点,但最终只是个旁观者。从这点来看,作者一定是个擅察人心的似乎是老奸巨猾可是又相信着美好事物的女生。在这里我最在意的人不是为屿和段杀,而是背负了几乎一切的杨小空,因为他为了赎罪而做出的所有努力,都是那么的坚忍。他完全可以抛去为屿不管,反正也只是失去一个同门,然后跟剩下的人们人心隔肚皮,但他没有逃避。没有逃避,不论怎样都没有逃避,这样的小空实在是太让人心疼了。絮絮叨叨一大堆,虽然长些,但是推荐。
第二篇:狼读后感
《狼》中自有千百味
读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对其中一篇文章《狼》颇有感触。
《狼》中有三个关于狼和屠人的小故事,但其结局却都是屠人战胜了狼,最终平安到家。由此可见,狼虽然狡黠,但“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在第一个小故事中,屠人其实也算不得凶残,只是格外聪明。他先是用刀威胁狼,使它不敢靠近。后见狼仍然步步紧逼,于是宁愿舍弃肉来换取自己的生命。而最见其大智的地方在于他没有把肉直接扔在地上,而是用钩子穿住挂在树上,等着第二天早上再来取回去。而狼又何其笨,缘木求鱼,非但没有得到肉,反而还断送了自己的性命,最终得不偿失,令人贻笑大方,也只能算是咎由自取吧。
而在第二个故事中,两只狼却实在贪得无厌。屠人刚开始就投了骨头给两只狼,而它们却并不知足,仍然并驱如故,最后才丢失了性命。但在此故事中,两只狼却又有点小聪明,一狼假寐以诱敌,一狼自后袭击,原本以为配合得天衣无缝,但却忽略了它们遇到的对手是屠人,“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最终,对于前狼“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以数刀毙之”,而对另一狼“屠自后断其股(大腿),亦毙之”。
但我却认为,狼固然贪婪,屠人却也未免有些太残忍。狼作为一种肉食动物,吃肉是它们的天性,觅食也是一种本能。既然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又何必自相残杀呢?
第三个小故事,却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屠人的凶残、智慧、谨慎和贪婪。当屠人进入路旁的行室,抓住了狼的爪子时,他“思无计可以死之”。短短几个字,却将屠人的本性暴露无遗。然而看到屠人“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时,他的智慧却又让人不得不折服,难怪蒲松龄最后会发出“非屠,乌能作此谋也”的感叹。而后来屠人“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又体现了他何其谨慎的态度。最后屠人“遂负之以归”而不是直接把狼留在原地,蒲松龄寥寥几笔勾画出了屠人多么贪婪的形象!
这却又让我不得不想起狼的贪婪了。狼贪婪是为了食物,而屠人贪婪是为了钱财。每个人都有一颗贪婪之心,也都有自己不同的目的,而圣人和凡人的区别就在于能否控制住自己的贪心。虽然如此,但想要控制贪心却实在很难。鉴于此,我想一首佛偈或许可以帮助我们。“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只要我们把世间万物都看淡了,不再为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而动心时,又有什么能再来扰乱我们的心呢?
窗外突然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虽然蒲松龄故事中的狼和屠人已背对我们走过了三百多年的光阴,但在今天,狼和屠人的故事还在继续。
第三篇:易友读后感
读《让人心安的计划表》有感
闲来无事,顺手拿过桌上的《易友》翻了起来,猛不
丁的一个题目“让人心安的计划表”映入眼帘,它吸引我仔细的从头看到尾,多么实际贴切的字眼呀,“在熄灯前写下第二天的工作是个很好的习惯,因为,记下所有工作后,你可以睡得更安稳一些,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工作表。”
我认为,不只是工作中,即使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应养成写计划表的习惯。比如临出门前或睡觉前先把待办事宜列一个计划表,随时核对。这样既可以让大脑轻松一点,又心里踏实,不用时刻担心会忘记,何乐而不为呢!曾有多少次,因为怕忘记而久久无法入眠,曾有多少次,因为忘记而让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曾有多少次,因为忘记而让自己做事情事半功倍。
如果早养成做计划表的好习惯,以上的事情就都不会
发生了。有时候同事朋友在一起聊天,总会有人说出“哎呀,我忘记什么什么啦”之类的话,为什么会忘记呢,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归根结底,不是因为某人忘性大,而是因为他没有做计划表的好习惯,假如人人都有把第二天要完成的事记下来的习惯,而且每天固定检查计划表,那就没有“忘记”
这个词了。
这篇文章简明扼要,却字字在理,让我受益匪浅。很简单的一件事,也用不了几分钟就能完成,为什麽我都从来没想过和做过呢?!我想很多的人都会有我这样的想法吧。那就快跟我一起照它说的方法做吧!
公寓管理处张玉荣
2012年12月6日
第四篇:易友读后感
《易友》读后感
学习,更武装了我的斗志。
选择做什么样的人,追求什么样的梦想,完全在自己的把握之中,关键在于观念与细节。让自己跑起来,奔跑是一种状态,奔跑是一种激情,奔跑是一种智慧。做事需要激情,有了激情才能创新,有了激情才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做事心态。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像香格里拉酒店为客人准备的针线盒一样贴心,将每样线直接穿在针眼里;也要像好利来免费为顾客修补其他品牌的蛋糕那样,从服务的细节入手,一切以客户利益为中心,这些案例都值得我深刻地领会和学习。
人不可能只为做大事而活着,人生中更多的是小事而不是大事,只有在平凡中做好每件小事,时刻准备着,方能成其大事。心态决定命运,管理者和员工的心态决定着企业的命运。企业要做大做强,要靠管理者和员工素质的提高,上了高速路就应该提速。
做为员工一定要及时让自己提速,才能跟上公司发展的步伐。任何的倦怠都会让自己掉队,我们应该培养良好习惯,合理分配时间,巧用零散时间,自己接手的事必须按时、按标准完成,完不成做任何解释都是无效,对于已经完成的事情,要进行自查,认定完全没有错误再上报。
为了把事情做到位,一定要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管理;要想成功,一定不遗余力的改进、再改进!满足客户对生活精致化的要求,也就是人性化的要求。
在市场上可怕的不是你的竞争对手,而是被你的客户所抛弃。一个专注的常人,比一个经历分散的天才更能成功!我不是天才,所以我一定要专注!任何时代,任何一种工作,都需要严格而彻底的工作态度。
把工作当自己的爱好,积极进取,从工作中找到乐趣!我相信我的人生必将因此而变得更加美好
第五篇:易友读后感
易友读后感篇一:易友-读后感
引导思维 事前思考
曾经有个故事说的是:一位经理让两位下属做同一件事,但是在这件事交给他们之前他们都清楚操作过程中会发生不少问题,其中一人就直接在本子上列出所有问题出现的可能性,将问题预判出来并提前想到解决方案;而另外一个就随做随发现,最后结果可想而知。同样在职场上,如果我们若想表现比其他人更优秀,以榜样身份出现,就需要知道即将发生的事件对未来有什么影响,还需要把流程在脑子里过一遍,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看到每一个事件,我们需要多想三步:第一,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只有清楚的明确目的,才会做到事半功倍;第二,按照这样做下去会造成什么结果?只有提前将问题预判出来,想好可行性方案,才能减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三,怎样做会更好?同样一件事肯定会有很多方案去操作,这时我们就要思索如何能使事情做的更完美。在领导还没想到之前,就需要会做很多假设性问题的准备,并先把事情解决方案做好,这个解决方案可能不是正确的,但是这会引导领导思维,想的更全面。不会让领导感觉到,他好像一直在开口要求,我却始终无法满足他的期望。
当领导交代给你事情时,你都能事先设想到,并提前预判到问题可能出现的地方。久而久之,他就会对你放心,你的机会自然会变多,下属们也会因为你如此及时的反馈和行动力,而受到正面影响。
易友读后感篇二:易友读后感
读《让人心安的计划表》有感
闲来无事,顺手拿过桌上的《易友》翻了起来,猛不丁的一个题目“让人心安的计划表”映入眼帘,它吸引我仔细的从头看到尾,多么实际贴切的字眼呀,“在熄灯前写下第二天的工作是个很好的习惯,因为,记下所有工作后,你可以睡得更安稳一些,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工作表。”
我认为,不只是工作中,即使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应养成写计划表的习惯。比如临出门前或睡觉前先把待办事宜列一个计划表,随时核对。这样既可以让大脑轻松一点,又心里踏实,不用时刻担心会忘记,何乐而不为呢!曾有多少次,因为怕忘记而久久无法入眠,曾有多少次,因为忘记而让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曾有多少次,因为忘记而让自己做事情事半功倍。
如果早养成做计划表的好习惯,以上的事情就都不会发生了。有时候同事朋友在一起聊天,总会有人说出“哎呀,我忘记什么什么啦”之类的话,为什么会忘记呢,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归根结底,不是因为某人忘性大,而是因为他没有做计划表的好习惯,假如人人都有把第二天要完成的事记下来的习惯,而且每天固定检查计划表,那就没有“忘记”这个词了。
这篇文章简明扼要,却字字在理,让我受益匪浅。很简单的一件事,也用不了几分钟就能完成,为什麽我都从来没想过和做过呢?!我想很多的人都会有我这样的想法吧。那就快跟我一起照它说的方法做吧!
公寓管理处张玉荣
2012年12月6日
易友读后感篇三:易友读后感《管的少,才能管的好》
读《管的“少”,才能管的“好”》有感
三头六臂的哪吒打不过72变的孙悟空,但孙悟空又打不过如来佛,因为如来佛动不动就问:哪位菩萨去收拾一下这只猴子?
以上是《西游记》中的一幕。被“大话”的如来佛祖作为神仙届的大领导,并不轻易出手,但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管理者却事必躬亲,全然没有佛的那份从容和淡定。
细想想,如来佛的高明之处在于“授权”,而被企业所累的老板,纵使有72变的本领,也难以招架那些千头万绪的大事小情。
当领导越做越累时,下属却越来越闲?当领导抱怨下属无能之际,下属却满腹牢骚,说领导“累死活该”?
在不少企业,以下情形并不少见:老板把副总的活抢着干了;副总没事干,就去抢经理的活;经理觉得不妙,就去抢主管的活;主管没办法,就抢下属的活;下属没事干,只能整天想着公司该往哪里走,可下属想完战略,得不到结果,干脆跑到KTV大唱《明天会更好》。最后的结局是:老板们累倒在办公桌上。越管越累的原因之一是害怕失去领导职务和权力,由于害怕失去而对下级没信心,对上级又怀疑觉得不公平。
自古国人就有“大权小权一人独揽”之心理,更提倡“事必躬亲”的美德。三国时蜀国宰相诸葛亮当属其中典范,蜀军上下,小到钱粮支出,大到出兵打仗,无不经他手,终因操劳过度英年早逝,蜀汉终也最先灭亡。抛却“蜀中无大将”的客观原因,诸葛亮如果能够适度放权、授权,是否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就针对统治提出了授权的观点。在《韩非子·八经》里,韩非子讲“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这是说:昏庸的统治者只懂得用独自一人能力治国,普通统治者用众人的气力治国,而贤明的统治者则用众人的智力治国。
纵观中国历史上能成就霸业的帝王将相无不是“授权高手”。汉高祖刘邦把带兵打仗交给了韩信,把决策交给了张良,把后勤财务交给了萧何,通过合理授权,成就一代霸业;唐太宗李世民注重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充分分权,让他们各司其职,创造了“大唐盛世”。
显然,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不是整天忙得团团转的人,而是一切尽在掌握、悠然自得的人。俗话说:“明主好要,暗主好详。主好要则百事详,主好详则百事荒。”聪明的老板善于抓要点,而愚笨的老板只会“眉毛胡子一把抓”。
“管得少就是管得好。”言下之意,要对管理进行减法。而要想管得少,就要合理的授权。
那么,如何“合理授权”?美国著名的管理行为学家布利斯提出了著名的“授权法则”,其中包括:相近原则、授要原则、明责授权、动态原则。具体的意思是:授权,不能“乱点鸳鸯谱”,也不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有的放矢,以责任为
前提,因时因地因目标而异;授权,必须能放又能收,收放自如,这才是真正的“授权”!
当然,授权中信任是关键。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是一位掌握授权艺术的管理者。他想在日本金泽开设办事处,结果他把权力授予一个19岁的年轻人。在小伙子吃惊推脱之际,松下凭着对他的信赖,拍着他的肩膀说:“你一定能做到的。我会支持你的”。后来,金泽办事处越办越好,给松下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利润。
由此可见,优秀的管理者,需要有松下那样的“自立立人,自达达人”的胆魄和见识,修身齐家,识人用人。“己欲立,先立人”,“欲立人,先立己”,让自己与员工互助提升,使企业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