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语文课程论的收获

时间:2019-05-13 03:32: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语文课程论的收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语文课程论的收获》。

第一篇:学习语文课程论的收获

学习语文课程论的收获

湖师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0902

万幸

2009301010225

语文课程论是一门非常有实际作用的课程,学习了这门课程以后,我们对语文教学的方式和认识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和提高,同时对以后即将成为教师的我们在理论上有很大的帮助。

在学习了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程以后,我学到了很多的有价值的东西,而我收获最大的则是我学习到了这样一种教学方式,即对话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其教育内涵以及教育方式都较传统的教学更具科学性、合理性,也更易于为学生们接受,尤其是对于语文这种包含有语言运用在内的学科。在对话教学中更加有利于老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学生更有效的对知识进行接收。

对话教学,顾名思义,其含义大概就是通过对话达到教学的目的或者在对话中进行教学。可是,这样的概括就显得国语简单化了。在学习了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程以后,对话教学给我留下来深刻的印象和启发。

任何一种可以被付诸于实践的方法都有其理论的来源,对话教学也不列外。对话理论的主创者巴赫金是十二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巴赫金认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主体,同时,自我和他人都是“人的整体的组成部分”,把他人视为自我存在的前提。巴赫金认为自我只能存在于与他人的对话交流之中。

当然,对话的产生并不是为了教学工作的进行。众所周知,在我们的生活中对话是无处不在的,可以说对话是可以让我们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对话的方式种类也都是各种各样的,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来进行对话,可以通过纸和笔来进行对话,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我们还可以通过所拥有的通讯工具来进行对话,方式还有很多。正是在这些对话中,各种文明产生了,各种文化形成了,人类也在对话中发展起来了。

当吧对话运用到教学中去的时候,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就产生了,这种通过对话进行教育教学的方式被看做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来把握对整个作品的整体感知等以对话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在对话教学的环境中首先要明确对话的主体有三个,即是老师、学生与文本。同时,也只有把这三个教学中的主体放在同一个平等的位置上,才能让这三个主体有机会进行对话,也就是说,老师不应该再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操纵者,而应该是在通过与学生的对话过程中成为向学生传输知识的帮助者,帮助学生并将知识传输给学生。老师可以通过对话的形式将知识传递到学生那里,学生则可以通过对话的形式将学习知识的情况反映给老师,这种关系就像是一个天平,左边的是老师,右边的是学生,如果不是处在一种平衡的状态下,而是向右倾斜,那么左边老师的地位就显得要高于学生了,而老师那里的知识则会一股脑儿的向学生这边倾泄生硬的倒入学生的“托盘”里,但由于学生的地位要低于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学习的情况就不能反馈到老师那里,这样情况下的教学就出现了问题。老师没有与学生处在同一个位置上,构成了教学主体地位出现不平等的现象,教师单独成为教学中的主体而忽视了学生,可想而知,这种教学方式下的教学成果注定是失败的。同样的道理,当天平向左倾斜的时候,学生的地位就高于老师的,结果就是老师一味的接受由学生反映而来的信息,跟随着学生的脚步和要求,这样最终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教学目标也无法达到,这当然也是一个失败的教学。只有地位相等的主体间才能进行对话,当天平的左右两端处在平衡的状态下,才能有一个稳定教与学的往来,即老师主动地输出知识,学生则主动的接收;学生积极地反馈学习的信息,老师积极地进行采纳,所以我相信在这样一种平等的方式下进行的对话教学所取得的结果一定不会是失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教学永远都是值得研究和讨论的,而教育教学也自古至今都是备受社会关心的问题之一。教育教学是一个关乎下一代的大计,无数专家学者都陆续提出许许多多种用以提高促进教学效果的方法,比如情景教学、语感教学、审美教学等等,当然也包括对话教学。

然而在这么多种教学方法下对话教学有着他自己独特与其他不相同的地方。第一点是在对话教学中教学的主体性很明确,凡是构成教学活动的要素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无论是老师、学生还是教学所用文本,在地位上都是平等的。通过一个关于天平的比喻可以清楚老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一种平等的地位,而教学文本这个不太一样的教学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在对话教学中也有着同样平等且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的言语、交流,将师生的对话指向文本本身。文本是教学主体的参与者和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人创造的文本是教学主体的一种存在方式,一个文本是一个主体世界,一个主体灵魂,文本渗透着人的情感理性的特殊世界。教学文本是人创造的第二自然,渗透着人的情感、人的理性,是心灵的表达、生命的展示,面对它就是面对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与另外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是一样的,处在同一个地位的。而形成了的教学文本都有着它自己的生命意义,而不是老师或者学生或者其他读者在经过自己的主观理解以后,给文本强加上去的意义、方向等。第二点是对话教学具有多元开放性。多元开放性是具有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以及教学意义的生成性。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性,即教学目标是在对话这一动态的过程中生成的,同样教学目标也是通过这一动态的方式完成的。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即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对话的方式,而对话的内容则是不一定的,有着广阔可选的范围,因此这个教学内容是具有开放性的,同样教学内容也是在对话中生成的。从理解的角度来看,对话的过程是对话主体双方从各自的理解前结构出发达成一种视界的融合,主体理解的前结构必然会存在差异和距离,从而导致对话的产生。教学活动是一个群体活动,群体中的每一个主体由于生活经历、层次水平和感受体验的不同而拥有不同的理解前结构,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是多层的,距离是不等的,因而导致的教学对话也是丰富多彩的。这样的对话发生在视界的真正融合之中,是的理解对话在更高层次上得以实现。对话教学要求师生双方的视界的融合,教师与学生的文化背景不同,对文本的理解不同有时甚至会产生冲突,师生应该通过对话,在交流的碰撞中达成新的认识。

对话教学的方式包括了师生之间的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师生间的对话可以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则是可以达到合作探究的效果,就犹如以前听过的一个哲理故事:有两个人一人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之后还是一人有一个苹果,但是当一人拥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每个人都拥有了两种思想。学生或者老师与文本进行对话则是视界的融合;而最后老师或者是学生都应该学会与自我进行对话,从而在与自我的对话中起到对自己进行反思和重构的作用。

我的指导老师以前给我们放过一段优秀的教学视频,叫做《给予树》。观看过这部短片之后我对关于对话教学有了更为客观的认识,虽然这个短片并不是对话教学的典型,但它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在课堂上老师一步步的、不停地与学生做着对话和交流,针对每一个知识点与学生们展开对话,并通过以作品中的一段话一个词对学生不断的进行提问,在问答过程中引导着学生自己认识并感知到文章的深远意义,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这个教学短片,我也发现,对话教学是在师生间的对话、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中对文本进行整体上的感知,在老师的带领下与学生们进行对话并已对话的形式对具体语言进行品析,当学生们通过与教学文本的对话对教学文本中的语言进行品析,在思想和认识上都有了升华后老师再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交流使学生接受老师拓展延伸而来的知识。

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老师理解尊重学生,尽可能的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对话教学因此最能体现师生双方互为主体的关系在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师生通过对话达成了各自的完善和满足。时至今日,人们对对话教学的认识逐渐成熟,教学中不管采用何种形式对话,我们都必须回归文本的阅读,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对话。

第二篇:语文课程教学论的收获

语文课程教学论的收获

文理学院 刘曼丽 汉本0902 2009301010234 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了两大部分语文课程论和语文教学论。后来还学习了语文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和课例研究。讲解了如何写教学设计也就是教案,还给予了上讲台讲课的机会,并放教学视屏指导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印象最深的应该是老师讲解的两种教材观,以及两种教材观下的教学模式。记得老师共放了四个视屏,即《给予树》《长亭送别》《胡同文化》《济南的冬天》,其中《给予树》《长亭送别》《胡同文化》属于材料式教材观下的教学模式,而济南的冬天属于圣经式教材观下的教学模式。新课程要求的是材料式教材观(用教材教)下的教学模式,圣经式教材观(教教材)下的教学模式是肢解式,形象的说就是将美女大卸八块。

“用教材教”和“教教材”是两种不同的教材观。“教教材”是指这样一种教材观:把教材当圣经,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是一味的探究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本意,以及强加一些本不属于作者本身思想情感的内容。因为传统教材绝大多数是以知识作为逻辑主线的,至多是结论加验证性实验。这样,“教教材”就成了只教概念、原理等知识的代名词。现代教学观强调教学目标的多元化。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了科学素养的诸多方面: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后几者的教育在教材中的反映是有限的,它们更大程度上要靠亲历、体验各种与科学有关的活动达成,不能离开有关的知识单独进行。这势必要求教师从“教教材”的立场转到“用教材教”的立场———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有机地结合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充分发挥科学课程的育人功能。

现代教学论的研究表明,教材(教科书)的基本功能,大体可以概括为如下三方面:(1)为学习者选择并传递有价值的真实的信息与知识的“信息功能”。(2)为学习者建构自身的知识、有助于其知识系统化的“结构化功能”。(3)为学习者提供合理学习方法的“学习指导功能”。教材的基本功能是否能够实现,这还需要看教师会采取何种态度对待教材,因为态度会表露出教师是否真正理解了教材的功能。教材是随着社会形势、教育体制的变化和学术文化的进展,以及教育研究的发展而历史地发生着变化的。对教材的态度不同,也就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如果认为教材只是一种学习的材料,在近代以前的学校里,以基督教的圣经和儒教的四书五经这些经典文献的原文作为教材来使用。尽管也要求理解其神圣的内容,但基本上是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就是采用的“用教材教”的方法;反之则会采用“教教材”的教学方法。在“教教材”的场合,教材自身是教学的目的。这种教学往往容易陷入灌输式教学。“用教材教”的场合,教材乃是作为学生的学习课题提示应当教授的事项(要素)时的手段或媒介。可以说,“用教材教”正确地表达了教学过程中教材的性格与功能。我们不能无视学生的思维活动、人格发展和知识习得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知识与思维是作为产物与过程相互结合的。知识是在思维中采取一定的形态表征的,知识借助思维而抽象化,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内化新知的场合,已知的知识成为构成要素。学生依靠他已知的知识,借助思维达于新的知识。因此,知识也是思维的一个条件。“学习的两个侧面——过程与结果、思考力的发展与知识习得——是辩证统一的”。再者,知识、信念、能力、技能,构成了多层次的相互关系。知识的习得是信念形成的前提,而坚固的信念将会从本质上影响知识的习得。一方面,知识习得与信念形成是以学生某种程度的智慧素质作为前提的。另一方面,在知识习得与信念形成的过程中,智慧素质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在人格形成的这种复杂过程中,知识是基本要素。

“用教材教”需要教师提高科学课程多方面目标意识和识别知识课程潜能的智慧:哪些知识的学习可以超越知识本身的价值。在教师备课时要切实做到依据语文课程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并让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是新课程下对教师的要求。前面说到教学视屏《给予树》《长亭送别》《胡同文化》这些都是“用教材教”的典型例子。例如《给予树》板书课题、导入课文、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词语教学—认字理解词、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中的人物事件、品味语言、拓展延伸到生活中,从中可以看出这位老师采用了语感教学。语感教学是指以学生对言语作品积极主动的感悟自得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培植学生的精神人格为终极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语感教学中,教师在言语作品深入对话、充分挖掘言语作品唤情点的基础上,要以情感性教学言语为主要手段,促使学生在浓郁的情感熏陶中提升语感能力,培育语感品质。这位老师抓住文章的唤情点,并品味几句重要的话语,以唤起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学习文中金吉娅的美好品质,而且让学生在生活自主学习金吉娅的品质。这位老师把教材作为材料,与学生一起感受人间的爱,希望自己也做一位有爱之人,热心帮助他人。老师抓住“可是妈妈,我们有那么多人,已经能收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也没有。”“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这三句话来品味。不但品味出了作者的情感,还品味出了金吉娅的善良,甚至品味出了人类的情感。文章着重在一个“情”,要是弄懂了情,弄通了情,这篇文章的教学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教材只是学习的材料,探究的是它对学生的人生、现实的生活、复杂的社会的指导作用,这才是“用教材教”的目的,而不是为了探求文章的本意。《济南的冬天》板书课题、认识生字词、文章分层、段落大意、作者的思想情感、济南雪景图。这位老师就是“教教材”,这也是现今中小学许多教师的做法。肢解美女式的教学方式,将一篇完整的文章划分层次讲解,概括每层的中心大意,就像将一位美女的腿脚一个一个的卸下来。最后追溯作者写作本文的思想情感,就像这位老师说的这篇文章表现了老舍对济南的喜爱,以及对中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老舍先生写这篇文章的真正思想情感是怎么样的,我们大家都不知道,也许老舍先生本人也不是很清楚,真的有必要弄清老舍先生的真正情感吗?最近在某所高校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位老师在讲解舒婷的《致橡树》时将舒婷本人请到了现场,讲完后那位老师请舒婷给予评价,当时诗人只是说了句话,并没有给予评价。话的意思应该是文章不是这样解读的,文章的意思是多种多样的,并没有固定的解释。现在不是有人提倡让作者出来说话吗?让作者本人来讲他们自己文章的意思,本人觉得真的没有必要,就算是把作者的本意弄准确了又有什么用呢?这不是教学的目的,不过也只是那些坚决拥护“教教材”的老师们才会去做的。不过这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现在中考高考未改革,在语文试题中一些明明是主观性的题目偏偏有固定的答案,而那些题目却又恰巧是关于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的。因此,就会有老师去注重教材的原始意义,并坚持不懈的追求。最终导致“用教材教”这样一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无人问津。

现今是21世纪,需要各种创新性人才,而这种人才只有在材料式教材观的教学方式下才有可能培养出来。这需要各位教师以及即将走上讲台的教师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整体把握教材,尊重教材,处理好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整体把握,教师和学生只有真正地理解了教材的意义,才能避免对教材产生误解。教师应该树立材料式教材观,“用教材教”好好扮演教师的角色。

第三篇:谈谈学习语文课程教学论的两点收获语文课程教学论文(模版)

中国有句话叫“真正的觉悟,是从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开始”。作为师范生,对现代教育总是有点自己的看法吧。我想大多数人在接触教育学、课程教学论、教师技能等各种专业系统的知识之前,都有各种零碎不全的看法,都以为自己懂点什么。但是接触之后才会发现,先前的认识、看法多么浅显无知,因为没有学习过系统的知识是认识不到其中的区别的。像我本人以前老还觉得自己不错,至少不太差。现在才明白,自己的知识是多么的缺乏,眼界多么狭小。下面就来谈谈在学习了语文课程教学论之后的意识改变、认识收获。

一、情感教育也要重视母语训练的重要性 自从确立了国家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评价和教学建议”,新的课程改革层出不穷。但是好像各种改革都或多或少存在偏颇,总是忽略“看起来不那么重要”的内容。比如对我们母语口语的训练缺乏,对语感教学的忽视,偏重于空洞的说教学生体验感情,体验文章主旨思想。但是殊不知,这样做,恰恰是欲速则不达。因为对母语的熟悉足可以让我们熟络的了解文章大意,但是具体品味文章不建立在品评语言、斟酌词句上,不通过对语言的琢磨而去大谈体验文章内涵,不是好笑么?囫囵吞枣还想品出枣心的味道,那是满嘴乱渣!

回顾这么多年的读书生涯,真正课堂上的母语训练连英语训练力度都不及,英语还天天晨读晚读,单词、口语、语法一路大开国人“金口”。倒是语文,因为生长在这个母语国度,往往就忽略了对语文中“语”的训练。我想如果真能做到英语那般,恐怕唐诗宋词什么的早就拿下了,甚至押韵作诗也不在话下了吧。这真是语文教学的尴尬和悲哀啊,母语尚未学好,没能理解,英语成绩又能有多好呢,可想而知。

语感教学是指以学生对言语作品积极主动的感悟自得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培植学生的精神人格为终极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语感教学环境中,能够强化学生对言语作品的体验。而且借助学生对母语环境的熟悉这一优势,教师可以带动学生寻找“自我”,创设教学情境,唤起学生强烈的体验感。体验文章,体验情感,成为言语作品意义与内蕴的主动追求者。这不就是课程改革梦寐以求的目标吗,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培养。这些可都不是说着玩的,确实经历过真是验证,才让我彻底相信,母语训练补课忽视!记得观看优秀教学视频——《给予树》时,那种教学模式带给我的感动和思索,真的不一般。视频中的老师教授的是小学生课文,居然凭着简单的几个词语,反复诵读“什么都没有”,“默默无语”、、、帮助学生挖掘出那么多的情感要素!课文中主人公的情感,以及所蕴含的人物性格、品质,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从而达到对学生的道德审美教育、情感价值教育等目标。虽然只是小学生,虽然学习的是一篇简单的课文,但是从中挖掘、汲取的知识,远远不是传统教育分析课文段落层次、总结写作手法所能比拟的,而且外延延伸到情感层面根本是传统教育无法企及的,也正是新课改标准千叮咛万嘱咐要实现的目标。简直太佩服中国语言的奥秘无穷了,字里行间都是感情,句句话都能折射出视角灿烂的一面。呵,完全归功于对语言的玩味、品读。诵读吟咏,依据语境涵咏品味,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感,而且奠定了正确品味文章的基础,无形中又增加了学生语文素养的积累,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对于新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起了莫大的推动作用。

第四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收获.陈丹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收获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也是一门极具实践性的应用理论学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从课程论、评价论、教学论、学习论等多个方面对语文课程的教学工作做了具体的阐述。它是遵循新课改的基本观点,、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这学期,老师给我们重点讲了以下几大板块:语文教师论|语文课程论、语文教材论、语文教学论、师生关系论以及语文研究论。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学到了不少知识,这些知识都将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或是人生之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还是谈谈我对这门课的几点收获吧!

一、关于语文教师论的几点看法

首先,从语文教师这一方面来说,要想成为优秀教师是不容易的。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做教师,先在对教师的门槛提高了,不光有学历要求,还有能力、现代理念与技术、教学方法与效果、教学质量等各方面的要求。所以才会有做老师难,做一名好老师更难的说法。教师要想胜任自己的工作,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方式一:学习理论知识,更新教育理念,很多先进的教育理论可以指导我们的教学,如果只一味关注教学实践而无理论指导,往往是事倍功半,如盲人摸象,也容易使我们在教学中产生厌倦情绪。方式二: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分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现在,内地很多地方以将会不会使用多媒体作为评价一个合格教师的标准之一。每个教师都要具备制作课件的能力,如果我们不加快补上这一课,那就会越来越落后。另外,新教材的特点是难度降低,但知识面加宽了,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面同样加宽,而我们这一代受教育是文理泾渭分明,知识面狭窄,如果我们不及时增加更新知识,以后就无法面对学生。方式三: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以学校为本,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已是很多专家和教师认为是最利于推进新课改的有效方式。教师处在教学第一线,新课改是否成功,直接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相联系。

作为一名现代教育科学型的语文教师,仅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不够的。还要具备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其中最基本的有以下几点:

1、现代教育理念。在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人才成为国家的重要资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本着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应该提倡素质教育理念,摒弃应试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现,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

2、教育科学知识,现代语文教师,既要以自身品德来教育学生,给学生树立模范作用,又要教授学生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当然,教给学生的人知识一定要是正确的,经过论证后的权威的科学知识,不能抱着一种敷衍的态度,自己不懂的地方还要多向别人学习、请教、去查阅一些正确解答。

3、语文专业素养。

4、特别的语言感受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有很丰富的感情,要通过特别的语言感受能力,将所要表达的感情用自己的声音读出来。这就要求老师要有丰富的感情和语言表达能力。

5、语文教学能力。现在的教学基本上是要求老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用投影仪的方式演示给同学看。这就要求老师还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能。

6、语文教学研究能力。语文教师既要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又要对新知识加以探索和总结,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研究适应学生学习和提高运用技巧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提高教学水平。

另外,作为教师,应具备四大专业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处理教材的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和协调师生关系等人际关系能力。我认为其中课堂教学能力至关重要。仅仅做到专业知识很牢固,专业能力很强是不够的,更应该会“点金术”。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改变了教学理念,对于课堂教学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要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加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课堂上尽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在此基础上,要适当加以点拨,作为一名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反思实践,并且持之以恒,始终在教学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

二、关于语文课程论的几点心得。

其次,从语文课程方面来说。自从2001年实行新课改之后,对课程标准和课程理念有了新的界定。语文新课程重新树立了合理的、全面的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在三维目标中,“知识与能力”目标是整个目标结构中的基础元素,既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又是通过两维目标要实现的预期性目标。“过程与方法”是课程目标中最具动态性的元素,是滋长、生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土壤,是实现“知识与能力”预期目标的载体,是学会形成能力的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预期性目标你的实现,对程序性目标的设计与实施,对三维目标的整合与发展,起着促进优化调控作用。三维目标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整合发展的结构整体你,强调通过三维目标的整合发展养成素质。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综合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情感和体现去学习掌握新的学习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中,以生成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的体现性目标产生内动力,促进优化调控,学习通过新的过程与方法去获取新知识等多项学习能力及其品质。

新课程改革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生存方式。

一、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树立角色转化意识,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必须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观念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先导,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有什么样的教学,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教师观念的改变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师应树立以下角色意识,从而实现教育教学观念观念的转变。

(一)由传授者转化为引导者。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首先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它首先表现在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其次,教师还是学生学习行为习惯、意志品质的向导。

(二)由旁观者转化为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应是共同学习、共同探求知识的伙伴、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共同成长。另外,教师要到学生中去,把学生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师生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协作、创造真诚、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合作交流、自由表达中逐步实现自身价值。

(三)由教书匠转化为科研者。教师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研究、生成、创造、不做教书匠,而应做一名科研型教师。

二、新课程新理念要求我们学习新课程,品味“以人为本”思想。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决定于人的发展,以人为本应该是现代教育最基本的理念。新课程的教学关注的是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三、新课程新理念要求我们学习新课程,品味“课程”观念。课程所涵盖的内容是丰富而又不确定的,是一个始终处于动态发展的“生态系统”,主要体现以下几种理念、;

(一)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新课程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一方面,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将来的可能生活是课程编制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也在创造着课程。

(二)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是课程和课程对象的中介,是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从某种程度上讲,他影响着课程对象对课程的接受程度,特别是教师的学识、经验、思维能力、意志品质等方面的素质状况决定着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

(三)自主、合作、探究是课程倡导的基本学习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新课程比较关注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关系,从实施的角度,注重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创造等基本的学习方式。

四、新课程新理念要求我们学习新课程,品味新“教材”。教师应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应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思考、交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五、新课程新理念要求我们学习新课程,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共同参与,意味着平等交流,教师应有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成功的一堂课,或者说成功的一次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间的有效的、和谐的交流与沟通。作为教师应懂得理解、接受、同情和公平对待学生的重要性。

三.关于语文教学论的几点收获

再次,从语文教学这一方面来说,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流程模式,采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肢解美女式的教学。老师讲授到底的填鸭式,教师在教学中占有霸权地位,掌握着课堂的主动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收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现代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建构主义教学。采用现代教学思想和主体教育思想,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构建知识理论。它的教学流程模式是导入——整体感知——品味语言——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这一模式。另外,新的课程标准还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还有如下变化:(1)从重视传授转变为重视学生发展。(2)从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化。(3)从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化。(4)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5)从单项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换。(6)从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化。(7)从教学的模式化向教学的个性化转化。教师要转变角色,提高教学效果,充分运用一切资源来引导学生学习,这也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点。

四.关于语文研究论的几点看法:

最后,从语文研究这一方面来说,教师要经常参加一些课例研究或是教学研究方面的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研究能力。另外,教师要多学习一些教学经验,多观摩一些优秀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视频,做好教学研究笔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要求,促进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之间的共同发展。

总之,通过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从各方面提升和改变自己,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使自己永远不落后于时代。

第五篇:语文课程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

什么是课程?什么是课程论?

课程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什么是教学?什么是教学论?

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作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国外四种意见:1.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彼此独立。2.两者相互交叉。3.两者相互包含.4.两者既互相独立,又互相作用。

国内四种意见:1.教学论包含课程论 2.课程论包含教学论 3.相互独立论 4.课程与教学整合论。

现代课程与教学论:二者正通过整合,达到统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演变:

1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2——1918)。1902年钦定京师大学堂设立师范馆,开设《教育学》中的“国文教授法”。

2.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1924).重点四暗示教师的“教”,很少涉及学生的“学”。3.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时期(1924——1939)陶行知倡导将“各科教授法”改为“各科教学法”

4.语文教材教法时期(1939——1978)突出了语文教材研究 5.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1978——1989)6.语文教育学时期(1989——1997)7.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1997——今)教育史上曾出现过的三大课程流派的是什么?

•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课程目标 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人本主义课程论的课程目标 以追求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和发展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的课程目标 是主张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动。

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是什么?

中国古代的《礼记〃学记》篇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一般认为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教育学专著是什么?

一般认为,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教育学专著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里面有教育原理、教育制度、学校组织、课程设置、教学法等。在我国,教学的词义主要有哪几种? 在我国,教学的词义主要有四种。

教学即学习指自学和通过人教而学两种不同途径的学习

教学即教授 1912年公布的《师范学校规程》中规定教育学科包含教授法,教学即有了教授之义。教学即教学生学 1917年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据此,“教学”的含义即“教学生学”。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 根据凯洛夫的《教育学》中,“教和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的观点,“教学”的含义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教学理论流派主要有哪些?

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以知识授受为逻辑起点、从目的和手段进行展开的教学理论体系。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 把刺激—反应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认为学习即“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的教育理论体系。认知教学理论 认为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的教学理论体系。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认为教学即促进,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的教学理论体系。

在人们的思维和研究中,“教学什么”和“怎样教学”的不同侧重会导致怎样的结果?为什么?

突出“怎样教学”,孕育出了以教学方法为核心和取向的“教学思维”方式,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发展。但内容决定形式,仅有教学方法的花样翻新,无法使教学出现质的变化,会影响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突出“教学什么”,孕育了以课程为核心的“课程思维”方式,使人们自觉地站在“教什么”的课程立场来认识和解决“怎样教学”的问题,但开发出的课程必须要有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实行,才能保证课程改革的成功。忽视教学方法,课程改革会最终搁浅。语文教学法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

第二章: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什么是“

三、百、千、千”?什么是“五经”、“四书”?

三、百、千、千” 我国古代流传的最著名的蒙学读物,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主要作用是集中识字。

n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中国古代教育教材。n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著作的合称,中国古代教育教材。什么是文选读本?

文选读本是我国古代用来进行读写训练的主要教材。如萧统的《昭明文选》(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古文观止》等,各类文选读本所选的大都是各个朝代的名家名篇。古代识字教学的经验有哪些?

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使用韵语和对偶,便于朗读、记诵;正确处理“文”与“道”的关系;联系日常生活,激发儿童的兴趣 古代阅读教学的经验有哪些?什么是评点法?

熟读、精思、博览 以诵读为基础熟读,记忆理解,形成语感;在熟读的基础上精思,有所感悟;在熟读精思的同时,广泛涉猎,博览群书。

评点法 评点法是对文章进行“圈点”、“评注”,是古代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圈点”是指在阅读时给字句画上符号。“评注”是把对内容和文字的评论写在正文旁或行间。古代作文教学有哪些经验?

注重基本功训练,读多写多改,作文从模仿入手,先放后收 中国传统教育有哪三大问题?

语文教育的性质和目的问题-语文教育成了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工具,成了科举考试的附庸。教学内容问题-教学内容陈旧片面,主要是识字、读古文、作古文。教学方法死板、单一,就是诵记和模仿。

中国传统教育有哪“四大弊端”?

脱离语文实际,脱离应用实际,忽视文学教育,忽视知识教育

近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巨大变革有哪些?

1904年语文单独设课。国文名称出现(1912年)。现代文进入语文教学。语文单独设科,《奏定学堂章程》的意义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史称“壬寅学制”。—1902《钦定学堂章程》

2.1904《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现代学制。实行分科教学,是我国现代教育的开始。把语文课程从古代的综合性社会学科中分离出来。标志着传统语文教育向现代语文教育的过渡。语文学科曾用过的名称有哪些?语文学科独立后的第一个名称是什么?

曾用过读经、词章、字课、习字、作文、读经讲经、中国文字、中国文学、国文、国语、语文、汉语、文学等名称。

“国文”是我国教育史上语文学科从古代传统教育的综合性社会学科中独立出来后的第一正式名称。

现代语文产生的背景是什么?表现在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变化是什么? 现代语文学科是新文化运动、特别是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的产物。

在“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的推动下,北洋军阀政府于1920年通令全国,小学开设“国语”,主要教白话文;中学开设“国文”仍然教文言文。

30年代的研究:主要讲解内容、全面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和技巧、精读和泛读相结合、指导学生自学。

语文学科的定名: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根据原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学改革的经验,接受叶圣陶的建议,统称“国语”、“国文”为“语文”。简述关于《红领巾》教学的讨论。

1953年,在普希金指导下因课文《红领巾》教学引发了一场教育大讨论,内容涉及教学时间和效率,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及各自在教学中的作用,组成语文课的因素及分析等教学方法。这场讨论推动了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了现代文教学模式。简述“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

为了避免语言、文学混合教学所产生的弊端,我国语文教育在1956年秋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汉语系统地讲授汉语知识,文学强调纯文学和文学史系统。这是我国第一次有组织有领导的对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系统化的探索。时间虽短,却为以后的语文教学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二十世纪60年代初语文教育大讨论的贡献?

确定了语文是基础工具的学科性质;编写出了以现代文为主的相对稳定的全国通用教材;提出了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教学的原则。

第三章: 语文课程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对语文名称的不同认识。

对语文名称有多种认识,语言文字(吕),语言文学、语言文章(叶),语言文化,汉语文学,等等,不同的名称说明人们对语文课程认识不同,也说明人们在不断探索语文课程及其性质,并在不断深化对语文课程的认识。怎样理解语文课程的基础地位?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是工作和生活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特点?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为什么说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工具,它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任何语言的形式都是同其思想情感的内容一起存在的。学习语文不能离开它所负载的文化,离开了就要成为空洞无物的东西。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使它区别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使它区别于其他工具。若不能正确理解二者的统一,就会出现各种偏差。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什么?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要求。“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求21世纪的中国课程顺应时代潮流,追求新的课程理念。

新课程目标体现哪些新的价值观?

确立起新的知识观。通过确认知识的不确定性,新课程具有了“探究本位”、学生中心的性质。确立起新的学生观。新课程把学生的个性发展视为课程的基本目标。确立起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程目标的重要特色,它使新课程植根于社会生活的土壤。

谈谈对语文课程“三维目标”的认识。

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理念出发,加强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突出课程目标的实践性,将“过程与方法”作为另一重要维度。从现代社会对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语文“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也有新的理解。三维目标密切联系,相互渗透,在教学中统一,在过程中统一。语文课程目标有哪些作用?

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导向作用、推进作用、控制作用、评价作用、管理作用等。语文课程目标有哪些特征? 明确性和模糊性,连续性和阶段性。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基本精神突出了哪些思想?

总目标是基于人的终身需要以及和谐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而提出的,其基本精神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具体说来,其中突出了以下思想。

1、突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3、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

语文新课程在识字与写字目标中突出了哪些方面?

新课程标准加强了在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重视识字写字的姿势和良好习惯的培养。例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强调逐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例如“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还强调通过识字写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课堂阅读活动中,教师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

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他可以起向导的作用,但决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文本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必须强调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习阅读。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了解语文新课程在培养学生个性化写作能力方面的要求

鼓励自由表达,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倡导写作的个性化,例如“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语文新课程关于口语交际的技能要求必须在哪些前提下才有意义?

口语交际的核心意思是“交际”二字,所以情感态度十分重要。表现为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自信心、勇气、诚恳、尊重对方、有主见、谈吐文雅等。

语文课程目标强调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来开展口语交际活动,重视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重在参与,体现了口语交际的实践性。综合性学习阶段目标要求学生在哪些方面有所发展? 1.乐于探究2.自主学习3.主动参与4.勤于动手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简析

由总目标、必修课程目标、选修课程目标构成,较好地实现了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的衔接,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特点。总目标要求学生在五个方面获得发展: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必修课程目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的性质和作用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发的,用纲要形式规范语文课程的指导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制定语文课程标准的依据有哪些?

国家的政策法规,国情的特点,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规律,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等。

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知识提出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精要 好懂 有用

1963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有什么特点?

明确地提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质。强调语文学科的个性特色。提出:“一般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也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文学课。”正确阐述了语文教学中的“道”和“文”不可分割的科学辩证关系。指出“以道为主”“以文为主”“道和文并重”都不符合教学实际,强调文道统一。重视基本训练和能力培养。选材重视思想教育的任务。本次课程改革为什么用“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

1.从功能目标上看,从重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人的单向度发展转向重视“全人”发展,由重视选拔取向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2.从课程内容上看,改变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繁难偏旧现状,密切课程与社会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3.从课程结构上看,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

4.从教学方式上看,由关注怎么教的具体方法问题转向关注为什么教的目标问题和教什么的内容问题,关注教学的本质问题,努力引导、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

5.从课程评价上看,改变以往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的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从课程管理上说,增加了一定的弹性,有利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选择利用。什么是语文教材?

泛指对人的语言文字产生影响的一切书面的、非书面的语言材料;特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专指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语文教材主要有哪些功能?

语文教材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智德启迪,语文历练,语文积累,知识扩展。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内容要素形成了哪几个系统? 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系统;助读系统 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使用)语文教材?

(正确认识和把握语文教材,首先要具备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是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认识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二是要有真本领,即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功底,善读善写;三是有责任心,愿意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统观全套教材,了解编辑意图;熟悉整册课本,明确教学重点;钻研教材内容,研究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教材,适当调整。语文教学设计的正确指导思想是什么?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师生交往的互动性和互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强调结论和过程的统一。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强调认知和情意的统一。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明确语文教学目标;安排语文教学内容;选择语文教学方法:构成语文教学过程;组织语文教学评价。

如何理解“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

情感不仅指学习热情、兴趣、动机,更是内心体验和情感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科学价值、人类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1 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可测量、可评价、可理解的。

3、行为目标陈述有两类基本方式:结果性目标方式,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陈述方式。

4、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的条件。

5、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

6、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例:“培养学生革命的骨气,提高学生写议论文的水平。” 上面的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是错误的,指出其错误,分析其错误原因。

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语文教学目标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动性。上面的陈述的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其次,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可测量的,可评价的,可理解的,以便于教学时把握和评价时适用,上面的陈述不仅主体不对,而且也无法测量和评价,故其陈述是错误的。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1、语文内容与语文形式统一的原则

2、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

3、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全面训练协调发展的原则

4、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原则 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教学内容要恰当,教学内容要充实,教学内容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疑点明确 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要依据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要依据教学目标与任务,要依据教学内容,要依据教师素质,要依据学生特点,要依据教学的组织形式、时间、设备条件 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1、多样性原则。

2、综合性原则。

3、灵活性原则。

4、创造性原则。语文教学评价有什么意义?

测定学习成绩,鉴定教学效果,检验管理水平,获取反馈信息,预测发展方向 语文教学评价应注意什么问题?

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根据各学段目标达成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简介教案的内容及要求

课时计划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课时,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后记等。教案必须具有科学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识字教学的方式方法

关于识字教学的方式方法,目前影响较大的有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音识字、字理识字、字族文识字等。

第七章:

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哪些方面?

边读边思边动笔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勤于读书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健康读书的习惯

阅读能力的要素有哪些?

阅读感受力阅读理解力(基本阅读能力),阅读欣赏力,阅读评价力,阅读创造力,阅读迁移力

朗读技巧的训练突出哪四个方面?

(朗读是凭借声音语调,领会作者思想情感的阅读方法。是把无声的文字化作有声的语言。把单纯的视觉作用转化为各种感觉的综合作用,从而加强对书面语言的理解和掌握。)朗读技巧的训练应突出停顿、重音、语调、节奏等四个方面 朗读与默读、精读与略读的不同要求

朗读的基本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畅,有感情。默读是不出声的阅读,视觉接受文字符号后,直接发射给大脑,立即理解。应注意:

1、速度。

2、理解。3、习惯。

精读是一种为了达到对读物的充分理解而进行的阅读。这种方式要求认真、仔细、精确地研读读物,最后完全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形式。应注意:

1、全面理解,逐次研读。

2、仔细品味,融会贯通。

3、读思结合,边读边记。

4、灵活运用多种精读方式。略读训练要注意把握大意,抓住重点。提高阅读速度 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法包括哪几个环节?

20世纪前期,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创立了五环节教学法:

1、组织教学;

2、复习旧课;

3、讲授新课;

4、巩固新课;

5、布置作业。组织课堂讨论要注意什么问题?

1、明确目的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教师要有民主的态度 什么是“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试举例说明。

该方法是阅读评点、谈话、讨论、讲解指导、组织练习等各种阅读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一般程序为: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精讲;进行口头或书面练习。例如(略)什么是“情境教学法”?

利用生活场景、图片、幻灯、投影、录像、演课本剧等方法,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情境中观察、体验、思考、练习,从而掌握教学内容,完成训练任务。

第八章:

什么是写作?写作训练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写作一般指的是学生写文章、写短文。

写作训练的内容主要有:育人训练;积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训练;技能训练;文体训练;写作速度训练

联想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联想的方式有很多,主要包括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三种。通常所说的“爱屋及乌”、“睹物思人”、“瑞雪兆丰年”等,都属于接近联想。“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属于相似联想。“读书有`蜜蜂式`和`蚯蚓式`,是博采百花酿成花蜜,还是吃进泥土又排出土粒”,属于对比联想。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包括哪些内容?

1、善于联想与想象;2、深入地思考生活;

3、全面、辨证地看问题;

4、多角度、多侧面地认识事物。

学生书面语言训练应达到什么要求?

1、准确;

2、简明;3、得体;4、生动。记叙文写作训练的要点是什么?

1、写清楚;

2、写具体;

3、恰当运用议论、抒情。说明文写作训练的要点是什么?

1、抓住事物的特征;

2、掌握说明的顺序;

3、语言准确、平实。议论文写作训练的要点是什么?

1、指导学生立意;

2、选用恰当的论证方法;

3、表达准确、严密。应用文写作训练的要点是什么?

1、强化常见应用文的格式训练;

2、语言要简明得体,注重规范性 写作教学的一般过程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定向;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学生参与;交流讲评,互相沟通。写前指导应注意什么问题?

写前指导应适度、恰当。应把重心放在激发兴趣、开拓思路上,并给学生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注重开启学生情感这一源泉。使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有方法可循。指导方式以集体为主,一般采用讲解法、谈话法和讨论法。作文批改的主要要求有哪些?

有针对性,讲求实效;多批少改;内容兼顾形式。作文讲评的主要要求有哪些?

要有重点;发挥多种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文讲评的常见方式是什么?

综合讲评;典型讲评;专题讲评;对比讲评。命题作文有什么特点?

命题作文是由教师出题目,学生据题作文的一种训练方式。

它有利于直接体现作文教学的意图,实现作文教学的系统性和规范性。能够密切配合阅读教学,便于教师进行指导、批改和讲评,避免作文教学的片面性和盲目性。但如果命题不当,就会使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兴味,达不到训练目的。想像作文训练的具体方式有哪些?

关联式想象作文;扩展式想象作文;延伸式想象作文;假想式想象作文;寓意式想象作文;科幻式想象作文。

话题作文与供料作文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话题作文是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像,让习作者在同一个谈话中心下,陈述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或联想到的经历、体验。)话题作文与“供料作文”的区别主要在于:从审题上说,话题作文强调的是“有关”,不在审题立意上故意为难考生,而供料作文的主旨要与材料吻合;从文体上说,话题作文淡化了文体意识;从结构上说,供料作文中的“料”是必须使用的,而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仅起一个帮助学生理解话题的意思,写作时可以不联系材料。什么是研究性作文训练?其训练程序通常是怎样的?

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当中选择和确定研究性题目,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地收集资料,加工处理资料,并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训练程序如下:选择课题;设计方案;收集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及时评估与交流。

第九章:

口语交际训练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1、口语交际态度:耐心专注地倾听,自信负责地表达;

2、语音辨识力;

3、话语记忆力;

4、话语理解力;

5、话语的评判力;

6、口语表达能力;

7、口语应对能力。口语交际训练的方式方法有哪些?

听讲;诵读;复述;答问;讲述故事和见闻;专题演讲;即席发言;讨论或辩论,等等。语文综合性学习有何特点?

1、整体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整体性特点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2、开放性 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课程范围具有开放性;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

3、实践性 强调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4、自主性 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自己选择学习目标,安排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式,选择指导教师,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

5、生成性 随着学习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出现,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和体验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生成性的集中表现。兴趣的种类有哪些?

需要所产生的兴趣,是对事物或活动目的的兴趣,叫间接兴趣,又叫理趣; 由选择所产生的兴趣,是对事物或活动本身得兴趣,叫直接兴趣,又叫情趣; 具有审美价值的兴趣叫乐趣。语言感知能力的获得靠什么?

语感能力的获得,不是单靠查字典或其他工具书,也不是单靠书面学习,而是根据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丰富真切的生活经验所形成的对于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

第十章:

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一般包括哪些方面?

1、语文教学设计能力

2、语文教学实施能力

3、语文教学评价能力

4、语文教学研究能力5、班级和团队组织能力

6、运用教学语言的能力

7、语文教学应变能力 什么是语文教学研究?其最大特点是什么?

语文教学研究就是运用教育理论和语文教育研究的方法,研究和解决语文教育历史和现实中得理论和实践问题,认识和掌握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以便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理论,促进教学改革。

最大特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促进研究,研究提高教学。

下载学习语文课程论的收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语文课程论的收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课程教学论

    语文课程教学论 一、填空题 (10分) 1、语文学科的发展 (1)学科萌芽期(1897—1921年) (2)学科草创期(1922—1949年) (3)学科徘徊期(1949—1977年) (4)学科发展期(1978年至今) 2、语文名称的演变......

    语文课程教学论

    语文课程教学论课程论文 ——论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的相互结合 姓名:麻晓桢 学号:2012620059 班级:汉语言文学专业2012级4班 【摘要】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开放语文课程,把......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习指导(合集)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习指导 第一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概说一、学习目标 了解课程与教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和研究对象,以及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历程。二、学习重......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读书笔记 西城小学李行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由王文彦、蔡明主编,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本、专科的主干课程之一,本教材是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l世纪......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 1.课程论是依据对社会需要,学生心理特征,学科系统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制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2.语文科自1904年单独设科。 3.我国古代课程与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复习大纲 第一章 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的功能丰富科学文化和社会生活知识的功能,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的功能,启迪思想、开启智慧及人文教育的功能等。语文课程的多项功能其实可概括为两大类,即语言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区培民: 课程:广义的课程它包含了教育目标、内容、教材、教学活动、评价方式五大层面,涵括者显在课程和潜在课程,是赋予学习者的一个学习经验的总体。 语文课程目标:从语文科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