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付买玉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界,为了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我们要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
许多学生反映学习几何特别困难,教育技术能极大地开阔几何教改的思路,创造出传统教学不可能实现的奇迹。数学教学中概念、法则、规律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给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造成困难。教师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在“动”中引路,动态的显示出事物演变的过程,把整个知识形成的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实践中自行思考、探索,可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加活跃,以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如:我们在学习轴对称图形可以利用动画把图形在屏幕上演示,篮球场是轴对称图形可以通过动画演示沿中线折叠使上下半场完全重合,既生动又形象,学生容易理解,这样,我们把实物、图形用计算机联系起来合二为一。
计算机对几何教改的影响是深远的,它的确能改变学生对学习几何的态度和方法,提高他们对几何的认识能力。利用计算机技术我们能画出动态的三角形、动态的特殊三角形、动态的互相垂直的直线、动态的圆周角等等。让图形说话!过去许多用口头用语言难以讲清楚的概念,现在一看图形就完全明白了。这为学生抽象出准确的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再谈测算,过去必须用刻度尺与量角器进行度量,现在利用计算机能对线段、角度。面积等我们感兴趣的几何量(包括动态图形的几何量)进行及时的度量和计算。于是许多图形的几何性质,某些条件对图形性质的影响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了。利用鼠标还能托动图形或其中的一部分平移、旋转或缩放,这不仅便于更深刻认识图形,还能直观地显示运动变换等数学思想。计算机还能顷刻隐藏或显示图形的某一部分,这使得图形的分解与综合都可以在学生眼前出现。通过多窗口显示能将几个图形加以对比或把某图形的一部分局部放大。通过菜单能随心所欲地切入画面、文字、声音,这使我们借助于计算机可以创设出最佳的教学情景。所有教过几何的教师面对计算机提供的上述帮助都会兴奋不已,计算机对几何教改的影响是深远的,它的确能改变学生对学习几何的态度和方法,提高他们对几何的认识能力。几何是训练学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的极好材料,但不应把几何课当成纯粹的思维训练课,而应密切它与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用几何。应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用丰富的图形减少学生学习几何的困难、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做”。
计算机这个现代化手段可以用各种方法来辅助数学的探索与发现如果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数学。利用计算机他们能学得更好,而且能发展自主的行为模式,增强数学思维能力,把学生从被动中引出来去主动地思考数学是不容易的,一种方法是利用计算机提供有利而新鲜的经验,以激发这种行为。这种方法要求学生会写程序。当然,写程序不是使用计算机的唯一途径。他们还能用计算机探索和发现,用计算机提供的机会可以激励学生去实践发现过程。要强调需要把探索 和发现看基本的数学活动,传统数学教学只是数学事实的传授与接受,有了计算机可以快速处理事例,可以容易地找到猜想和概括的模式,也容易探究反例,或者由机器辅助证明。允许和希望学生使用计算机教师不再能控制一切;他们的作用不再限于讲解、布置作业和评分而必须扩充,这种变革会在大多数学课堂中产生革命,要求教师不仅要获得新知识、技能和使用硬件和软件的信心,而且还应当根本改变他们现在的目的和重点并且减少控制程度。
数学教学从“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型转变到“以激励学习为特征 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模型,由学生被动听进的课堂变成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像下面这样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去探索;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看到许多数学问题不只一个正确答案;提供证据,证明数学是生动的、激动人心的;使学生体验到深入理解和严格推理的重要性;使所有学生都建立起能够学好数学的自信。信息技术是计算、作图、数据处理的工具,也是创设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情境的工具。问题是探究学习的核心,能否提出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并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是进行探究学习的关键。怎样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呢?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从典型问题出发,应用恰当的(数学)方法挖掘、发现新的问题。如:在上点的轨迹这一课时,利用几何画板虚拟实验情境,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寻找答案,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收到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效果。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能为学生提供“多元联系表示”学习环境的认知工具,与我们熟悉的认知工具(纸笔、三角板、圆规等)相比,它 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和数学能力发展上有着实质性的进步。这是因为,计算机多媒体能变抽象为观、变静为动,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呈现思维过程,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跃动的“思维场”,为学生实现由具体的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桥梁。比如,“正弦、余弦的性质”的教学,通过旋转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改变角度的大小,让学生发现内在的变化规律,使他们在感知上建立形与数之间的联系,从而完成正弦、余弦性质的构建,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概括能力。同时,计算机多媒体提供的动画和色彩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信息技术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视野、动画”等多种传播媒介一体,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向学生传递信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人机交谈的信息环境。但是信息技术无论多么优越,都应是为了教学服务,即一堂课中学生应永远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者,信息技术只能是起了辅助教学的作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互相协作的关系,而不能相互代替。课堂教学应该在教师的主导下,各种教学方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
珠街镇中心学校张仁德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工作与学习方式。
面对21世纪的挑战,学生数学方面发展的愿望和能力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新的数学课程理念的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方法和工具,营造了新的数学学习环境。《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因此,作为教育的内容及方式也必须随着改变,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校于2008年正式建成校园网络,这为我校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网络资源提供和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我们正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践,下面我就谈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一点做法与体会。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对教师的要求
⒈教师要掌握和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促进教育观念转变。
教育技术的发展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根本性变化,作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努力学习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实验。
⒉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作为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积极参加培训,同时要掌握常用的教学软件的使用,二、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⒈巧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之一。每当学生进入多媒体教室的时候,他们的心情往往非常愉快,兴致也很高,他们被周围的环境、先进的教学设备所吸引。教师要将这种兴趣及时引到教学内容上来,效果就会很明显。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加上设置新的教学情景,巧妙引入新课。如初三几何《圆心角、弧、弦、圆心距之间的关系》这一课的引入,我用一组动画:滚动的汽车轮胎,转动的水车还有快速旋转的风车等,展示现实生活场景,用来说明圆的中心对称性和特有的旋转不变性,进而用这个性质导出本节课的内容。通过这样巧设新课引入背景,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⒉再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猜想结论,发现定理和结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我用《几何画板》先画出任意△ABC,再度量每一个内角的度数并求他们的和;学生发现他们的和为180°,然后让学生任意拖动其中的一个顶点,使△ABC的形状或位置发生改变,学生发现每一个内角的大小虽然发生了改变,但是他们的和还是180°,并且将刚才的数据列成表
格,便于进一步比较与发现规律。于是学生可以猜想: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最后再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不是正确的。同样用《几何画板》将三角形的其中两个内角通过割补与另一个角构成一个平角,通过演示,再次展示定理的发现、证明过程,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⒊化静为动,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数学教学内容有时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计算机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进行动态展示,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样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克服的重点、难点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圆幂定理》的教学,教师可以用《几何画板》将这四个命题的联系用动画演示,由点动到线动,让学生观察他们的内在关系,即同一线段上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的长的积是一个定值,于是可以将这四个命题统一归纳成一个命题的形式,让学生加深对他们的认识与理解和应用。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只能在黑板上通过板书、作图来传递知识,而一些动态的数学知识教学,教师不得不借助口头语言、身体语言将动态画面说“动”,而这样抽象的知识学生仍只能够“感受”。
平面图形中的平移、翻折、旋转等位置变化,用多媒体能够发挥它们特有的优势,如抛物线的平移、旋转,可以通过动态演示,学生能够一目了然,还有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相互运动以及每种位置关系下圆心距d与两圆半径R、r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CAI的演示,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
⒋创设悬念,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提供一个便于学生探讨的环境,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如:“顺次连结四边形四边中点,问能够围成什么样的四边形?”,对这个问题可以用《几何画板》展示一个动态的四边形,使四边形的形状可以任意改变,从而中点围成的四边形的形状也发生变化,并引导学生探究中点四边形的形状由原来四边形的什么性质决定,这样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能够解决新问题,并能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的问题。
⒌互动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自主精神
辅助的反馈系统可以使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及时,有利于学生意志的培养。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中,由坐标描点,若学生点击的位置不对,计算机会马上提示,鼓励学生自己订正,反复练习,正确后学生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还可以举行各种竞赛训练等,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还可以减轻教师重复的教学和辅导,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
三、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一些问题:教师不能够充当放映员,让学生在多彩的多媒体世界里读“电子读物”;教师能够自制教学软件(课件)当然好,不过要提倡合理利用校园网和互联网上的共享资源;计算
机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教学,不可能代替教师的情感教育。
《新标准》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电脑和网络将成为发展学生的理解及兴趣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现代化媒介获取信息,帮助思考,促进学习。作为可操作的探索工具,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有力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而且能够帮助学生从一些繁琐、枯燥和重复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三篇: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模版)
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
数学科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尤其是涉及三维空间问题,动态过程问题、复杂计算问题等。传统教学手段由于以静态为主,很难在课堂上利用黑板将这种复杂的情景展示出来,更不用说借助情景来分析。正是因为抽象的情景不能得到直观、有效的展示和分析,就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为此长期成为教学中的难点。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恰恰在这一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它能使这些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性情景,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度。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和媒体的互动,内 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使得教学难点得以化解。
几何画板是数学教师最喜欢使用的教学软件,它操作简单,功能丰富,动感十足,能够满足数学教学中化抽象为形象直观的要求。教学实践中通过信息技术课的辅助教学,在学生初步掌握几何画板功能的基础上,开展数学实验研究,通过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能够有效地突破数学教学中平面几何的难点。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确实很重要。它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直观性、形象性,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数学教学难点得以化解,在解决问题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能使复杂的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性情景,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
和教师教学的难度。利用计算机虚拟现实的功能,能够弥补实验条件不足的限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直观认识事物,减少抽象思维难度,并且可以减少老师的板演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积极性。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确实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帮助,但是不能完全的依赖信息技术,要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作为一个辅助的教学手段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却不得到普及,原因有以下几点:
1、物质条件制约:好多农村学校没有电脑;城市学校不是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设备;
2、教师的个人素质:很多教师还不能熟练的使用电脑。
3、制作课件费时费力:如果能实现资源共享,那该多好。
实践告诉我们,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必须与传统教学的优势、数学课程的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寻找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教师、学生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才能和谐互动,教师才能愿用、乐用,用多、用好,才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第四篇: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住处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标准》中所呈现的理念,为今天的数学教学改革指明了一个方向:新形势下的数学教学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如何科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整合过程中,应该把握什么原则,以何种方式呈现等问题,有必要作一些探讨和思考。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意义
所谓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我认为是指在教学过程,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以实现教学目标,完成相应教学任务的一种新教学方式。它具有积极意义:
1.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作为数学教学的素材,如利用视频资料、音像资料、文本资料与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整合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电子文稿、多媒体课件中,供学习评议、分析、讨论,不仅使教学内容相应的知识面变得宽广,而且可以使一些过去只能通过思维、表象和想像领会的教学内容,可以得到直观的表示和处理,一些数学的现实情景和虚拟情景能得到很好的呈现。
2.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学习者的学习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和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通过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整合,可以逐步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①全面利用资源进行学习。
②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我发现的学习。③学会利用网络、通讯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的学习。④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学习。
3.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育信息化为终身学习带来了机遇。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制作,使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整合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学习资源的全球共享,虚拟课堂,虚拟学校的出现,现代远程教育的兴起,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使学习空间变得无围墙界限了。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目标,有意识地自我计划、自我管理、自主努力、自主创新。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的基本策略和方式 1.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基本策略。
在整合的过程中,基本策略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①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
②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资源,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能力;
③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④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精神;
⑤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观点思想,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
⑥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
⑦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提高学习者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通过形成性练习作品评价方式获得学习反馈,调整学习的起点和路径。
2.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基本方式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整合,基本方式可以有两种:(1)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 在这种整合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分别进行教和学。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的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
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对教学内容适当扩展和延伸,通过校园网、因特网等平台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将学科间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这种整合方式很大限度地促进了学生身心和谐统一的发展。在这种方式中,教师仅对学生的选题、收集和分析资料和方法进行一般性指导。而问题的形成、方案的实施到最后任务的完成都由学生自主完成。
三、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应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这是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整合的基本原则。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根据需要,自己选择认知工具,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让学生在学习上充分体验、感悟、发展。
2.目的性原则。这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重要原则。信息技术的选择和使用,其目的是为数学教学服务,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贪求形式多样华丽,而不顾及教学效果,不能只顾重视课件的开发,而忽视了课件在教学中恰当的使用和要解决的问题,喧宾夺主,将数学教学变成了信息技术课。
3.活动性原则。从数学教学改革趋势来看,传统的课堂教学正向着数学活动课的形式发展,尤其是初中生、小学生,教学中学生更喜欢动手实验、上机操作、搞课题研究等,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规律出发,采取多种形式方法,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成才。
4.开放性原则。这是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整合应该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包括教学思想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这种开放是相对于传统、封闭而言的,不是无限制的开放。从观念上,教师不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不是权威;教师与学生是合作学习的伙伴,从内容上,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渠道更多,范围更广;从学习方式上,不局限于课堂,不依赖于教师的传授,途径更多、更广。因此,问题的结论不一定是千篇一律,也可能是多种多样,百花齐放。
四、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对教师的要求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标志着数学课堂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数字化时代,给数学课堂教学以生机和活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辟了广阔前景,注入了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在活力。新课程、新标准、新理念给教师带来了机遇,也迎来了挑战。
1.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要求教师改变观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绝不是传统的作为教学工具出现,而应该作为学习者的学习工具和认知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必须关注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等水平,将其作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个最具有现实性的条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该是既立足于学习者原有的信息技术技能水准上,同时也应该关注其信息技术技能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以媒体为中心,给学生开辟实践和创新的界面和环境,各种优秀的软件环境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可以极大地给学生提供数学实践、探索的机会;同时如《几何画板》等软件本身就可以提供给学生探索新知识和巩固知识的环境,通过学生的实践更能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也能使数学的抽象性直观地反映出来,使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展示。多媒体图、文、声的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给学生以美的感悟,教学观念的改变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媒体在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下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和应用知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这种整合的巨大驱动力,充分作好设计的准备,开辟学生思维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广泛联想、猜测、实践、论证。教学中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基本能力,及时调控课堂,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及时收集课堂信息的反馈,适时应变学生在通过媒体学习所遇到的问题,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性、艺术性、实效性的统一。
2.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要求教师适应角色的转换。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渗透,面对现代社会对教育的挑战,教师已不再是传统的中心人物了,取而代之的是学习者,教师扮演的角色主要是教学资源的选择者、开发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学习群体的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者个人的咨询者,学习群体智力交流活动的指导者和协调者。师生关系由过去的师道尊严转换为一种新型学习伙伴关系。由于信息技术科学的更新日新月异,因此,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不仅需要教师由过去的主导者转换为组织者、指导者,还需要教师具有不断摄取信息的技能,是一名终身学习者,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
3.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和教学策略。面对信息社会对教育的挑战,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也要进行调整,即在学习已有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硬件、软件知识以及开发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不断更新充电,不断自我完善。教师只有在熟练进行信息技术操作的前提下,才能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才能正确合理地选择教学策略,从而有效地组织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第五篇: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
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
吴志强
[摘要] 高中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有良好的抽象思维以及逻辑思维,而学生在初中阶段主要学习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学直观、形象、富含趣味。信息技术,将文字、图形、动画和声音编排在一起,使得教学与实物、实图相结合,并能形象、动态的表达,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显得直观、形象、有动感,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字]
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编排在一起带进课堂,丰富了课堂的内容,使课堂教学直观化,使学生更好的集中精神,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为数学教学提供一种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工具,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让数学中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方向。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之所以对数学感到枯燥、怕学,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再者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呈现方式丰富、形象、富含趣味,使得学生兴致盎然,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学习,如在开始讲解椭圆时,可以呈现一些有趣的椭圆型的相关图片,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利用视频、flash软件,几何画板,展示所学知识的动态过程,从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快乐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二、运用多媒体更好掌握基础知识,训练学生探索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位教师要面对几十名学生,很难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每一位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然而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快速的呈现方式,导出问题,让学生先自主的思考,然后导出答案,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使学生能及时正确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让学生在复杂的条件下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考。
三、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各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把问题建立在学生的生活背景上, 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片断、设置为问题情境,在课堂上加以应用,从而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参与问题的发现,利用多媒体手段,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探索创新认识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激活学生的创新热情,变“苦学”为“乐学”。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呈现动态教学,突破难点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一根粉笔、一个黑板,知识显得生硬而苍白;加之学生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较短,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就容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思想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在课堂上突破难点是教师在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心理学规律和中学生学习特点,信息技术这种现代化教育手段,能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调整学生情绪,促进学生积极、主动、乐于参与学习。适当地利用信息技术,化静态为动态,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学生就能长时间地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就能起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就能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破难点的有效手段。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能给学生带来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以其特有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数学教学,并将数学教学中枯燥、乏味、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突破数学的教学难点,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从中学到数学知识,尝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潘巧明.张维忠.《计算机技术与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J].教学教育学报.2002.11 [2]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1,(8).[3]张定强.当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改革[J].电化教育研究,19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