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统教法与新课标整合的识字教学范文
传统教法与新课标整合的识字教学
(重庆市江津区圣泉学校
李远志
邮编:402284 QQ:632616436)
从教近三十年来,我首次进行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而且还是西师版的。关于识字教学的目的,过去我们只关注“知识和能力”一个方面。新课程标准则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作出了规定,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显得更加全面。另外,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主动识字的愿望,要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养成以社会为课堂、生活为课本、自主识字的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法相比,无疑也更深刻。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提出,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这也体现了新课标在识字理念上的发展。我在识字教学中是怎样提升这种思想境界的呢?现简述于下,与大家交流。
一、加强识字基本功的训练
1.汉语拼音是儿童识字的第一套基本功。
汉语拼音是帮助学生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步,有人说它是儿童识字的“拐棍”,学生有了这根“拐棍”就可以读准字音,加快识字速度,还可以为以后学习查字典打下基础。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初入学的儿童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持久,观察不仔细,有意记忆能力差。根据儿童的这些特点,教学中应多采用一些形象直观,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交代规律,突波难点的方法,教学生掌握字母的形体和拼读方法、拼写规则。使学生通过图画、故事、儿歌、顺口溜、绕口令、动作、表演等把抽象的字母形象地交给学生。如:教b、p、m、f四个声母,利用图形结合字母形体,编成顺口溜:“拉开天线听广播,b、b、b,小盆泼水p、p、p,两个门洞m、m、m,爷爷拐棍f、f、f。”这样使学生看到了图形就想到了字母的读音。在教拼写规则时,也编成儿童最喜欢的儿歌、顺口溜,如:j、q、x和相拼去掉点儿的规则,“j、q、x三兄弟,和相拼把点去。”标调号的规则,“a、o、e、i、u、,它们六个是兄弟,要标调号找老大,老大不在找老二,一直找到小弟弟。”还有“iu字母真特殊,标声标调找小u。”组织多种多样的游戏(“送信”、“摘苹果”、“找朋友”、“拼一拼”、“看口形猜韵母”等),从中掌握拼读方法。如:请一个学生拿出一个声母“b”,并且说:“我是声母,读音轻短。”请另一个学生拿出韵母“ei”,然后说:“我是韵母,读音重。”接着两人一起说:“我俩相拼猛一碰。”再拼出bēi、béi、běi、bèi。最后教师给学生总结出规律:“声母轻短,韵母重,两音相拼猛一碰。”学生掌握规律后,让全体学生采用各种方式练习拼读,能收到良好效果。这样学习拼音,学习有兴趣,越学越爱学,充分调动了儿童学习汉语拼音的主动性、积极性。
2.汉字的笔画、笔顺和独体字(基本字)、偏旁部首是识字的第二套基本功
汉字数量虽然多,但基本笔画只有那么几种,不过形状还是多变的。因此,字形教学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难点。在基本笔画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能说出笔画名称,认准形状,能正确书写。我着重指导学生弄清一些笔画在不同字里的细微差别。如撇,有平撇、竖撇、斜撇。另外,对于一些比较难写的笔画,如横撇弯钩、横折折撇、斜钩、弯钩等,我就多示范、多辅导,让学生多练。每学一种笔画,我就写成卡片,积累成册,经常让学生看着卡片练习。学生对笔画熟悉了,记汉字字形就不太困难了。
在教偏旁部首时,我首先教好常用的七十多种偏旁部首(在教材末尾的“汉字部首名称表”里)。要求学生能准确地说出部首的名称;能说出这部首由几笔组成,为以后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字典打好基础。其次,有些独体字作偏旁时,笔画有变化,我就把变化的规律教给学生。如:横变提(土—地),捺变点(木—村),竖撇变竖(月—背),竖钩变竖(小—尖)等。学生掌握了这些变化规律,就能正确地分析字形并书写。
独体字的教学,我先重点指导学生分析每个字是由哪几种笔画组成的,要求学生会说并能按照笔顺规则正确地写在田字格里。我觉得,独体字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当偏旁部首,因此,抓好独体字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学好独体字,不但有利于以后学习合体字,也有利于正确地书写汉字。
学生有了以上两方面的基本功以后,就初步具备了识字能力,识字效率会显著提高,课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有了一个扎扎实实的基础了。
二、适当地教给学生识字规律和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两套识字的基本功后,便可开始按照汉字构字规律,教学生识形声字。形声字是形、声两个部分组合而成的,它的特点是声旁示音,形旁示意,例如:“包”字可以变化出“苞、抱、饱、刨、雹”等合体字,读音都从“包”的四声,意思则与偏旁部首有明显的联系。花苞属于植物类,所以“苞”字是“艹”头。冰雹是小雨点遇到了冷空气凝结而成,所以“雹”字是“雨”头。吃食物才能饱,所以“饱”字是“饣”旁。用手抱东西,所以“抱”字是“扌”旁。刨子上有个刀,所以“刨”字是“刂”旁。我们运用形声字归类的方法教学生识一批形声字,使学生较容易地把字的音、形、义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掌握了形声字的规律,有了识字的主动权,他们就可以独立地分析字形,主动地学,这便大大地加快了识字的速度。但汉字经过演变,到了现代有些字已无鲜明的形声规律,因此我在教学中,能用形声字归类的就尽可能用,不能用的,就用另外的归类方法。我常用“加一加”,即由一个基本字加上偏旁部首或其它的基本字构成,它们在构造上同形声字一样,只是读音不像形声字那样合乎规则。如:由基本字“工”变化出“江”“扛”“缸”等字,但仍可用偏旁部首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掌握字形。与此相反,用“减一减”的方法,即利用学过的字减去一部分来记忆。如:求(球—王)、冈(钢—钅)。还用“换一换”的方法,即利用学过的字换一部分来记忆。如:将“波”字的“氵”换成“扌”“衤”“
”“
”“
”“彳”等。按照上述几种办法归类,可以把大部分常用汉字归到这几类字中去,但在教学中仍剩下一些为数不多的,字形不规则的字,这类字,字数少,好对付,只要在教学中突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就可以和掌握形声字一样牢固地掌握它们的音、形、义。我在教学中对这部分字采用了形近字对比(看、着、喝、渴),偏旁部首归类(进、送、追),会意字归类(小—土—尘,小—大—尖),反义词对比(来—去,高—低)等方法。这样教学不用再一笔一划地去死记那些形体不同、笔画各异的字了,只要记住了构成这个字的偏旁与基本字就行了,这就大大地简化了学生识记汉字的过程。
学生按构字规律识字,学得快,记得牢,学得主动,提高了他们的识字能力。
三、抓住儿童好奇、敏感、求知欲强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激发儿童识字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愿望,要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倡导学生以社会为学习语文的大课堂,在生活中自主识字,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学方法很多,我在教学中主要用到了以下几种:1.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比如,在教生字时,教师不一一领读,而是让学生说说自己已经会认了哪些字,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大家认字,并介绍自己是从哪里学到的,是怎么记住的。通过相互交流,可以使学生发现不同的课外识字途径,学到不同的记字方法。2.作为母语教学,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如校园里的宣传栏、教室里的学习园地、社会上的路牌、公共汽车站牌、广告牌、建筑物名称、商品的标签、报纸杂志以及电视、电脑等,都能成为学生识字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使学生关注身边的汉字,养成自主识字的良好习惯。3.采取做游戏、编字谜、说歌诀等形式学习生字。学生在识字游戏过程中会兴趣盎然;在编字谜、说歌诀时,想象力得到激发,思维会闪现出创新的火花。这样,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不仅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还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想象力,增强了创新意识。4.给他们搭建一个展示自己本领和成绩的平台,他们的学习动力就会源源不绝。如,鼓励学生把课外认的字集在一起,制成课外识字集锦本,拿到班上展示,评出“认字小能手”;定期召开课外识字展示会,并邀请家长参加,会上请学生读自己课外识的字、词、句和儿歌。这样不断地给学生提供展示机会,大大激发了他们自觉认字的愿望和热情,不仅认识的汉字越来越多,养成了积累资料的习惯,还丰富了学生的词汇,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四、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识字教学的优势
在教学中利用CAI,能把抽象的识字内容变得具体、生动形象,这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的欢迎。1.有些字的某些笔画容易出错,利用幻灯片或flash,使字的笔画和某种事物形象的联系起来,形成联想,学生就能正确地掌握字形了。2.有些难写的字,利用幻灯片或flash分步教授学生容易掌握。例如:“藏”字,结构复杂,是上下结构的字,而下边又包括左右结构和内外结构。我利用幻灯片,分步教学。先出现“艹、”,叫学生看着老师书写“”(教师当堂在幻灯片上书写)。待学生把这三笔练熟后,再出现“”,让学生自己说笔顺(从上到下),再看老师写“”。到此,学生对“臣”字的笔顺,印象十分深刻。最后再出现“”。这样分步教学,难点分散,化难为易,学生便于掌握。3.利用flash区分同音
字。学生学过“做”字后,再学“坐”字,在运用中容易混淆。我就利用flash,教好“坐”字和“做”字的区别。“坐”是会意字,意思是两人席地而坐,“土”就是“地”。我做了两个能活动的小人,利用幻灯片(flash整合进来的)演示两人往下坐的动作,边演示边说:“这两人往下坐呢!”形象的幻灯片,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坐”的音、形、义,这样,在运用中就不会和“做”字混淆了。
以上是我在近两年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当然很不成熟,有待于今后改进。
二〇〇九年五月九日
第二篇:新课标识字教学学习心得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识字教学
听了老师的识字教学讲座,我自己受益匪浅。其实,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里面的内容是很丰富,也是我们教学改革的指明灯。我正在教二年级,针对自己的教学,我有以下的思考:
(在一、二学段)鲜明地提出了 “多认少写”的思想。多认少写,为尽快实现独立阅读创造条件。在小学低年级尽快实现认一定数量的字具有战略意义。信息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尽快地提高中小学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教育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学生开始学习的强烈欲望是尽快能够阅读,但是如果识字速度很慢,识字量很少,根本无法实现阅读的要求,时间拖得越长,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要求就越无法满足,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所以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注重识字教学方法,象“韵语识字”“随文识字”两大类外,还有“看图识字、归类识字、拼音识字、字理识字、生活识字”等常用方法,现在这种“词串识字”就是一种新的“诗意韵语组合识字”方法。
对于这一解说,我特别赞同。孩子们从一年级到二年级,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就是学习生字词,孩子们很喜欢也很愿意认识多点的生字,但是这不代表他们很快就会写字,很快就把字写好!一堂识字课,孩子们很快就会正确拼读,可是书写就起码占了三分之二的时间,往往到了课堂的最后10分钟,孩子们连好好坐着都做不到了。所以,当我听到“多人少写”的这一说法时。我真的非常赞同,孩子们学习的情趣非常重要!我上了《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公开课,反思自我有所收获——在接下来的教学钟,我都在尝试不一样的识字教学方法。前一段时间带着孩子们预习,现在他们都懂得怎样回家预习,效果还是不错的。接着我都在让孩子们回家做生字卡片,想办法在课堂利用生字卡片来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记字的效率。我发现,生字卡片,孩子们是非常喜欢,他们喜欢制作,喜欢互相比较。于是我在课堂上,和他们一起发现可以以生字卡片做几种的识字游戏,让他们人人都动脑动手动嘴。同时,上完公开课,我感觉自己在利用生字卡片时,环节的设置,是不是太拖沓,是不是有重复做了无用功。例如,在开火车读词语之后,或许不需要再拿孩子们的生字卡片来让全班朗读。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交给学生多样的识字方法,带给学生识字的乐趣。我会继续学习新课程标准,好好从“学习,开心,游戏”,为孩子们识字记字创造更好的氛围!
第三篇:小学识字教法
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一、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汉字,以及汉字发展、演变的过程。
据史书上的记载,认为汉字起源于距今约有四千五百年左右的黄帝时代,而甲骨文的应用时间大约是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后期。所以说汉字是起源于图画,而又由图画发展演变为文字的。
二、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三、运用多种方法,掌握字形。四.创设情境进行字义教学。五.教给方法,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主要汉字教学方法评析 1.集中识字
集中识字教学方法于1958年由辽宁省黑山北关实验学校首创,该方法直接继承蒙学识字教育的经验,旨在通过一、二年级快速大量识字,使学生尽早能大量阅读,从而解决识汉字和学汉语的矛盾。该教学方法的基本做法是一、二年级的四册教材每册都分成几个部分,在每部分中先是归类识字,再读若干篇课文,“识字—阅读”如此不断循环编排。在归类识字中,基本字带字是最主要的识字方法。集中识字主要依据汉字中占有很大比例的形声字的规律,以字形为中心组织识字。由于基本字带出的形声字具有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点,因此将汉字进行成串地学习,便于学生掌握。由于字串中有一个共同部件(基本字),所以有利于识字过程的知识迁移。由于带出生字的基本字大多是熟字,在识字时学生就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已经掌握的基本字为支点,将汉字学习化难为易。采取集中识字的方法,学生大多都能在两年内识字2000个以上。
集中识字体系在批判地继承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吸收了现代教育理论,“基本字带字”的思路符合汉字规律,体现了汉字的系统性,也可以让汉字内部结构的理据性发挥作用,其中利于突破字形难点的做法也合乎汉字识记规律。但该体系也有值得商榷之处。首先,集中识字的主要教学对象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它在很大程度上使汉字的教学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使儿童的识字活动变得较为单调和枯燥,使新学的汉字不易巩固,也不易于迁移。如果学习者是成人(如,进行扫盲工作),考虑到速成的目的和成人的心理特征,集中识字是一种必须的和行得通的教学方法,然而对于抽象思维能力、抽象记忆能力严重不足,以及学习意志较为脆弱的六七岁的孩子而言,集中识字是一种不但没有必要,而且与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相悖的识字方法。著名特级教师曲卫英在谈到自己的识字教学探索与实践时说:“集中识字回过头来考查一下,远不及随课文识字的识记效果好,我以为这不能不从儿童感知及记忆发展上找原因。”[①]其次,集中识字与基础教育改革大方向相悖。近十年来,基础教育一直在试图通过课程方案、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估的改革,淡化人们对语文、数学两个学科学业成绩的注意力,使初等教育成为令人轻松、令儿童乐学的基础教育,使儿童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集中识字着眼于识字效果,忽视学生的课业负担,与分散识字相比,集中识字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较为不利,这与基础教育的改革方向不一致。再次,集中识字教学方法与汉字本身特点也有一定矛盾。汉字中只有部分单字适宜集中起来、在比较中识别和学习。如果对于全部汉字都搞集中识字,拼组和归类时难免牵强附会。许多只有某种程度的形似而无近似意义的字会被组合到一起,而那些意义相近、形状相异的单字又不得不分开教学。这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知识混乱和缺失,因为许多基本汉字是无法归类的。
2.分散识字
分散识字教学方法于1958年由江苏南京的斯霞老师实验成功,该方法注重汉字的音、义联系,其主要特征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与集中识字以字形为核心的规律不同,它强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感知、理解和掌握。该教学方法基本做法是先教学汉语拼音,同时采取看图识字等方式教学一些独体字,打好识字基础;而后采取“多读课文多识字”的方法,随课文识字,两年可学习课文近180篇,识字2000多个。运用分散识字教学时,具体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1)依照汉字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边读文边识字;(2)把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提出来先学,其他的随课文讲读而学;(3)先学字词后读课文;(4)在理解课文以后再学生字词。这种识字方法从改革识字与阅读的关系入手,寓识字于阅读之中,在识字的同时通过阅读发展儿童的语言。此外,注重激发识字兴趣,强调打好识字基础,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也是分散识字的主张和实施要点。
分散识字因为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所以学生对生字的识字就容易得多,省力得多,也便于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此外,在整段、整句的具体语境中理解每个字,这样教学字词,切合实际,也便于发挥知识迁移作用,使学生活学活用。但是,汉字不同于西方的表音文字,它是音、形、义紧密结合在一起整体,分散识字教学法过分强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忽视了汉字本身的特点,汉字规律未得到充分重视,没有突出汉字的理据性,结果反而使识字教学进度缓慢,这些是值得深思的几个方面。
3.注音识字
注音识字教学方法于1982年由黑龙江省首创,该方法一改集中识字、分散识字力求加快识字速度、增加识字量的做法,旨在从发展语言入手,解决识汉字和学汉语的矛盾,使初入学儿童不至于因为完成繁重的识字任务,而中断了语言的发展,而在使语言和思维得到及时的训练的同时学习了汉字。具体地说,注音识字以学好汉语拼音并发挥其帮助阅读的功能为前提,以寓识字于学汉语之中为原则,在儿童未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借助汉语拼音,使听、说、读、写同时起步,相互促进,达到同步发展语言、训练思维和识字的目的。注音识字教学中,学生首先要学好汉语拼音,借助拼音阅读纯拼音课文继而阅读注音课文;学生在读注音课文的过程中一目双行,既看上行汉语拼音,又看下一行汉字,很自然地对汉字边读边识,渐碰渐熟;同时,教学中设写字课,有计划地让学生识字写字。相关实验表明,注音识字的效果是,学生读书多,识字多,普通话水平也有较大提高。
注音识字教学方法值得推敲。首先,由于先学习汉语拼音而使孩子的心目中形成了一种错误认识,他们把本为“辅助工具”的汉语拼音当成本民族文字的一种形式,进而将汉字理解为表音的文字,由此带来的恶果必然是出现较多的同音代替的别字现象。其次,由于强化拼音教学——背字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直呼拼音写成的话,而使学生负担加重,对拼音学习产生厌恶感。再次,先教汉语拼音后教汉字的做法违背了汉字教学的规律,偏离了汉字的理据性和系统性,忽视汉字识记规律,没有建立起音、形、义内在联系。汉字是表意兼表音的象形文字,汉字的象形特性决定了其独特的认知方式,与之相应的汉字教学方法也就应契合汉字的认知和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采用符合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音、形、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因此,注音识字所倡导的先学拼音后学汉字的教学思想是不符合汉字识记规律的。
4.字族文识字
字族文识字教学方法成型于1980年,由四川省并研具鄢文俊等实验成功。该方法在传统识字经验和集中识字等方法的启发下,认识在汉字中有一定数量具有派生能力的“母体字”,“母体字”可以衍生出几乎所有的常用字——“子体字”(合体字)。把用母体字带出的一批批音形相近的子体字,组成一个个“字类”或“家族”,称为“字族”。而后,以一个字族中的字为主,编写出课文,称为“字族文”。利用字族文来识字,是字族文识字的主要方式。字族文识字的基本思路是借助字族文于阅读中认识、掌握结构化、规律化的汉字。其核心是借助语境进行“字形类联”“字音类聚”“字义类推”,使学生的汉字学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字族文识字吸收了集中识字重视汉字构字规律的经验以及分散识字重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经验,将识字和阅读融为一体,以读带识,以识促读,合乎汉字结构特点和汉字识字的规律,提高了识字效果,这是值得肯定和借鉴的。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因为不是所有的汉字都可以归进字族,所以将字族文作为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凭借,还有较大的局限性。5.字理识字
字理识字教学方法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湖南省岳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贾国均先生提出。所谓字理,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的组构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也就是说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以达到识字的目的。这种识字教学方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揭示和解析字理,使学生牢固建立字的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字理识字的大体程序是:读准字音,解析字理,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字理识字教学法能使枯燥的印刷符号变成生动的生活图画,增强了识字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字义,辨清字形,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识字能力,也有利于儿童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字理识字教学法的问题是:其一,由于 字形的演变,不是所有的汉字都能辨形解义;其二,对教师的文字学功底要求较高,在教学时有一定难度,其实施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进一步深入。6.双脑识字
双脑识字是1991年上海市实验学校引进“智能双拼”编码后创造的一种新型的识字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以往先学汉语拼音再识汉字的传统识字法,将学习双拼码、识汉字与使用计算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认读字、词、句的过程中巩固双拼字母的拼读,在进行文字输入的过程中复习生字词,实现了计算机、双拼码、汉字的同步学习。该方法实验组在1997年编制了与该教学方法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语文电子学本》,使学生的学习进入“人机互动”阶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材施教的难题,多媒体技术的介入还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汉字学习开放化。笔者认识双脑识字法在语文学习和普及计算机技术的整合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但仍然存在忽视汉字教学规律的误区。
全面综观该领域,可以说汉字识字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各种识字教学各有建树:“集中识字”实验构建了教材教法体系;“注音识字、提前认读”完成了区域性实验;“韵语识字”取汉语“音韵”之所长;“字族文识字”在“字族”成“文”上下功夫;“部件识字”“成群分级识字”“字根识字”从分析汉字字形的特点入手改革识字方法;“汉字标音识字”意在“取汉语拼音准确之长,补传统„直注‟注音不准确之短,另辟一条启蒙识字教学的道路”;“生活教育科学分类识字”侧重发挥汉字“义”的特点,取汉字分类系统与科学分类系统一致之处,使识字与学科学同步进行;“字理识字”“猜认识字”把握汉字字形与字义的关系,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学汉字;“听读识字”把握汉字字音与字义的有关系,先把课文听会记熟,再与学过的汉字的字音、字义与字形对照,通过反复读课文来识字;“奇特联想识字”“快速循环识字”“字谜识字”“趣味识字”注重儿童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注重探讨儿童识字、记字、用字的规律;“立体结构识字”注重开发新的教具、学具;“辅助识字”“四结合识字”利用计算机技术手段来改革识字教学;[②]在香港进行的“综合愉快识字教学”实验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综合不同识字方法的经验,有利于儿童快乐而高效地学习。以上改革与实验都开辟了汉字教学的新领域。识字方法流派纷呈的局面一方面暗示着该研究领域的活跃与生机,另一方面也表明在识字教学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上尚未达成共识,识字教学的改革还远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现有的各种汉字教学方法依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第一,盲目地提前识字年龄,对小学初始的识字教学产生干扰;第二,单纯追求速度与数量,使汉字教学的很多重要功能与质量无法实现;第三,一些教学方法以“流派”的方式推出,各自强调某一特色,刻意求别,导致所推行的地区或学校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程序固化。[③]
现有的某些识字方法的研究视角偏窄,方法与手段的功利性质较强,都没有能充分挖掘汉字的丰富内涵营养,没有突破性。儿童的发展本应是多向的,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和方向,但长久以来,受学科分类教育体制的影响,语文教学几乎等同于识字、阅读加作文等专项教学,其后果是割裂了知识的整体性和多元性,阻碍了人的多向性发展。孕生于“天人合一”思维模式的汉字从其诞生之初,就继承了中华民族多元的文化“遗传基因”,汉字蕴藏的历史、宗教、哲理、道德、美术、韵律等多元文化基因是开启儿童多元智能的一把金钥匙。因此,探索既能体现汉字认知规律和儿童思维发展规律,又能实现利用汉字多元文化促进儿童多向发展之终极目标的汉字识字教学新理念、新方法之路,还必须继续走下去。
在识字教学理论研究方面,许多学者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戴汝潜与谢锡金等学者在其专著《汉字教与学》一书中对汉字教学作了深刻的解析,对我国内地(包括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港台地区和其他使用汉字的国家的汉字教学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获得比较全面的大量资料,并对这些资料作了清晰的整理与尽量准确的阐述。书中把汉字教学方法归纳为汉字特征类识字法、心理特征与技术特征类识字法两类,又细分为若干小类。这种归纳,从汉字本体及接受心理两个角度分析了各种教学法侧重的不同,反映了当前汉字教学的全貌。此外,书中提出了对汉字教育评价的科学观及效果、效能的检测方法,力求在观念和操作两个方面把汉字教学导入科学化的轨道。姚淦铭先生的其专著《汉字心理学》中对汉字的特性与心理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解析了汉字结构和汉字运用中的心理内涵。专著追溯了汉字原始思维心理、视听知觉心理,分析了文明思维中的汉字逻辑、哲学与心理,潜视了汉字文化心理内核,开掘了汉字与民族文化心理的关系,进行了汉字和拼音文字的心理比较。彭聃龄主编的《汉语认知研究》系统总结了多年来汉语认知研究的最新成果,讨论了汉字知觉的基本单元、语音在汉语词汇通达中的作用、汉字心理词典的结构、句法分析与语义分析在汉语句子理解中的作用等热点问题。王玉新所著的《汉字认知研究》从汉字与思维的关系出发,探讨了汉字构造、构形的规律。王作新所著的《汉字结构系统传统思维方式》阐述了汉字构形与中华民族思维的相互关系。佟乐泉、张一清所著的《小学识字研究》分析了儿童识字的心理机制,并对几种主要的识字方法进行了评介。黄雪梅的《幼儿甲骨象形识字教学可行性研究》一文在利用古汉字探索识字新方法方面进行了探索。
上述研究都力图从整体上、宏观上,从历史、文化、符号学、文字学等不同的角度诠释汉字教学的各个方面,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准,但研究视角相对单一,研究与实践的联系不够,缺乏可操作的措施研究。目前在汉字教学领域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究成果不多,尚需深入进行,汉字字源语境多媒体再现之教育研究就是力图要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
鉴于汉字教学的特殊性,其研究者多集中在国内,国外学者关于汉字教学的研究为数不多。美国爱荷华大学的柯传仁与沈禾玲两位学者对近二十年来美国汉语教学理论研究作了较为系统的述评。[④]他们认为美国汉语教学理论在汉字识别与书写等方面的早期研究侧重于汉语学习者如何发展基本的汉字识别技能,以及汉字学习策略和词汇识别。近年来美国的汉字学习研究开始注重探索汉字学习中几个重要方面之间的关系,比如汉字部首知识与汉字学习的关系、汉字识别与汉字书写的关系、掌握词语读音与识别词语意义的关系、汉字学习策略与汉字学习成效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家庭汉语背景对学生获得汉字识别及书写能力的关系等。美国佛蒙特大学的印京华先生对美国大学汉字初级阶段教学效率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影响汉字教学效率的因素有三:一是忽视汉字笔画的教学;二是“以词为本”,忽视汉字特点;三是忽视多媒体技术在汉字教学中的积极作用。[⑤]针对这些问题,其研究中提出了提高效率的对策。日本的石井勋博士所著的《石井博士幼儿能力开发法——石井式认字教育法理论与实务》一书介绍了他在日本三十多年婴幼儿汉字教育的情况及其观点、方法和经验,他认为尽早让婴幼儿识汉字有助于智商的提高。上述研究为我们进行汉字教育(尤其是对外汉字教育)提供他山之石,同时也明确了其理论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在教学实践中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优化。韩国于2000年下半年宣布恢复汉字教育,措施之一是在中小学推行“1800年常用汉字必修教育”,但目前还没有成型的汉字教育研究与实验。新加坡于2000年6月在全球华人教育信息科技大会上提出了“汉语课程全球化”的教学新观念,并正在筹建华文教学数码资源中心。马来西亚和泰国利用网络技术开展远程华语教学。目前,东南亚一些国家在“华文”教育方面还面临师资严重不足等问题,更没有力量对汉字教育进行研究。同样,在一些西方国家,尽管出现汉语热,但也仅限于学习而无研究可言。[①] 柳斌主编:《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小学语文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7月第一版:第178页。[②] 戴汝潜:《汉字教与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第一版:第6页。[③] 王宁:《汉字教学的原理与各类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上)》,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10期:第1~5页。
[④] 柯传仁,沈禾玲:《回顾与展望:美国汉语教学理论研究述评》,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3期:第1~17页。[⑤] 印京华:《美国大学汉字初级阶段教学效率的问题与对策》,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3年第1期:第6~11页。
第四篇:新课标识字教学之我见1
新 课 标 识 字 教 学 之 我 见
广东省茂名市第二小学
陈秀燕
邮编:525000 电话:0668--2867515、0668—3901618
众所周知,在语文实践中,识字写字是基础。历来的语文教学大纲都很重视识字教学,也都把它列为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也强调了识字教学的“极端”重要性,体现在实际教学操作上,就是把“识字教学重点在低年级”作为全面提高识字教学质效的重要突破口。“识字教学重点在低年级”是对小学语文教学宏观调控后的必然选择,这次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宏观调控思路是“小学低段侧重解决识字,小学中段侧重解决阅读问题,小学高段侧重解决写作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因为只有识字量大了,才可能大量阅读,只有阅读量大了,才可能高质量表达。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多认”,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这无论对培养阅读能力,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那如何指引学生识字呢?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识与写分开
以往的教材因为识字量小,所以将“识”与“写”紧密结合在一起,每一个“生字”都要求会认、会读、会写,还要求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所以上完一篇只有二三十个字的课文,要花三、四节课,因为每一个生字的教学过程都是一个庞大冗长的过程。
而新教材却要求我们认写分开、多认少写,会认的字就只要求会认,不要随意拔高要求,会写的字就一定要会写,不能随意降低目标。
有老师怀有“一鸣惊人”的教学抱负,于是挑战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会写”新教材中只要求学生“会认”的字。我说绝不能这么做:第一,拔高要求,不利于“低年级大量识字”这一战略性宏观目标的达成,如果有老师破天荒达成了,也是以增加学生负担为代价的。第二,新教材生字的呈现方式就是按“识写分流”这一理念来设计的。它的编排顺序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以免减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要求学生“会认”的字呈现是随机的,多笔画的字并没有刻意被安排在后面,这是因为认读的汉字,笔画越多,讯息量越多,反而愈容易辨认。所以,如果我们拔高要求,认读字却要求学生会写,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
二、课内识字与课外识字相结合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养成到生活中,在大量课外阅读中识字的意识和习惯,于是很多老师就认为“生活中识字”、“课外阅读中识字”是学生识字的主渠道。实际上这种理解是有误差的,笔者认为,小学生识字的主渠道还是“基于教材识字”,并且“基于教材识字、“生活中识字”、“课外阅读中识字”各有侧重点:
(一)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识字。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汉字。
①利用图文识字。
教师准备好多图片,图片上画着各种各样的图画,在出示图画的同时,出示生字、生词,让学生既认识图片,又认识生字、生词。例如:出示一幅图,提问学生: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完毕,教师马上出示图片的名称,这样学生借助图片认识了生字词,长期下去,学生也会有了收集图片的习惯,通过收集图片,也认识了许多生字。
②随文识字。
结合课文认识汉字是新教材识字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中有读,读中有悟。第一步初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及所在的句子读准音;第二步诵读课文,再次出现这些生字、词的句子,圈划出生字。除朗读指导外,还提醒学生注意生字的认读,达到强化的目的;第三步在课文结束之前再次进行巩固复习,让生字出现在与之相关的句子、课外知识或小故事中,进行拓展识字,既拓宽了识字渠道,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③比较识字。
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我注意把相同或相近的字同时出现,在比较中识字,在联系中区别。如学习“外”时与“处”比较;学习“人”时,可与“入”比较;学习“王”时与“玉”比较;“情”、与“睛”进行区别,让学生比较出它的偏旁及其表示的意义。特别容易出错的字,我会先出示再让学生用铅笔标出,长期坚持,培养了学生的识字习惯。
④活动中识字。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识字效率,在识字课上,我更注意把识字变成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的识字量在二十个左右。从孩子的年龄特点考虑,我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展活动和游戏,如:开火车、猜谜语、编谜语、摘果子、添减笔画游戏等。让学生自主地、愉快地识字。
(二)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识字。
①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识字。
如,教室的园地,校园里的告示牌、橱窗里的标语。带领学生一边参观校园一边引导识字,碰到学生时把其拉到身边常问问,这儿写的是什么?很快学生连“静我校园不喧哗追赶”等复杂的字都认识了。
②认同学的姓名,使学生快速而有效地认字。
开学初,给每个学生印发全班学生的座位表,让家长在家辅导、帮助孩子尽快地熟悉全班同学的姓名。还为每个学生做了两张精致的姓名卡,一张贴在课桌上,方便学生随时认识该同学的姓名,一张供检查用,如让学生分发姓名卡,检查谁识字最多最快。这样,同学的姓名很快就认识了。
③ 借助生活中的实物、图片等识字。教室里有很多现成的实物,如门、窗、讲台、黑板、电视机、电脑、投影机、录音机,我都在上面贴上字卡,让学生看到什么就认表示该实物的字。还分类进行识字比赛,比一比谁认识的字多。如,学习用品类、水果类、蔬菜类、植物类、动物类。
④ 利用广告牌、车站牌、宣传匾等识字。
引导学生利用上街玩、旅游等机会,问问爸爸、妈妈,广告牌上写的是什么呀?那个店叫什么名字呀?不知不觉学生不但认识了很多字,包括一些次常用字,还增强了生活的能力。
识字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使“苦学”变成了“乐学”。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在他们不断的“新发现”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第五篇:新课标下的识字教学
新课标下的识字教学
【摘 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怎样才能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快速地识字呢?教者必须要研究教学方法,从多角度思考,合理进行识字教学,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关键词】:识字 方法 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至少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会写2500个左右,且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然而,整节课教学生字,往往使老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得无味。所以,作为一名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老师,我们有必要积极研究识字教学,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识字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成果。
一、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也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集中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1、比赛法激趣。小学生好胜心强,一提起比赛,他们就来劲了,所以在识字时,穿插一些比赛,能提高教学效果。如开火车比赛,教了生字后,开两列火车比赛,看哪组同学读得又快又准,就评出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好;又如说话比赛,让学生用当堂学的词语说话,看谁用的词多。这些比赛,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相得益彰。
2、组织游戏活动,提高识字兴趣。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尊重孩子们的天性,让孩子在轻松愉快地游戏中实现字词的意义建构,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提高识字兴趣。如在教学《画》一课时,要识的字多为反义词,我把六对反义词做成各种小动物的头饰戴在学生的头上,扮成小动物,并模仿动物的声音、动作表演,这样既给学生创造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又加深了对小动物的了解,能牢牢认识动物的名字。
3、简笔画激趣。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简笔画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而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如教“鸟”字时,学生比较容易写漏一点。老师可以出示一幅“鸟”的图画,再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鸟的样子。老师指出“鸟”上一撇表示鸟的嘴巴,一点是鸟的眼睛,并用彩笔突出这一点,再说:“如果‘鸟’没了眼睛可怎么生存呀。”这样学生一定会牢牢记住这个字,不会写漏这一点了。
4、编口诀激趣。在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口诀”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比如:明:太阳、月亮交朋友。泪:眼睛里流出的水。林:两棵树木并排站。双:两个“又字”是一双。肯:月亮不肯止步。种:禾苗中在水中央。
5、猜字谜激趣。在识字教学中,原原本本把字摆出来,学生没有多大的兴趣,而采用猜字谜游戏就不一样了。老师可以先给出谜面,让学生尝试写出字型,也可以和学生一道编字谜。如:什么圆圆像盘子(日)?什么弯弯像小船(月)?什么清清哗哗流(水)?两人土上蹲(坐),一人门里蹲(闪),四面不通风(田)。
采用这些生动形象、趣味无穷的学习的方法,学生兴趣高昂,记忆深刻,识字效果也非常好。尤其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劳,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情绪,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
二、采用直观的教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识字。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时,可先利用实物、多媒体、图画等与相关的直观景象导入,这样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和具体。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动听的声音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多媒体的声、光、形、色的优势特征,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还能很快领悟字词的意思。
1、实物教学。《菜园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的第三篇讲读课文。课前,老师在教室里事先摆放着带来的 “茄子”、“辣椒”、“黄瓜”、“豆角”、“萝卜”、“南瓜”、“白菜”、“卷心菜”、“西红柿”,然后带领学生走进“菜园里”。让学生四处去看一看、摸一摸这些蔬菜,再读一读旁边的小卡片,试着记住它们的名字,进而认读词语——茄子、辣椒、黄瓜等。并设计如下情节:(1)教师拿出一种蔬菜,让学生把它的小卡片举起来,大声读。比一比,看谁找得快,读得准。(2)给蔬菜贴标签。(3)给蔬菜做广告。
2、多媒体教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以其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动静互换的独特功能,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无意识心理活动的作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
三、在阅读、运用中巩固识字、在生活中识字。
儿童识字认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断复现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识的字放到语言环境中,巩固的效果最好。教师一方面把识的字编成句子、儿歌、短文,让学生阅读,鼓励学生组词、写句子,在读和用中巩固识字。
生活是一个大课堂,他们可以利用传播语言的各种媒体,通过展示、评比,看电视、商场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快速而有效地认字。如,教室的园地,校园里的告示牌,商店里的物品标签,商场里的广告牌或者商场名。
四、教给学生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汉字本身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识字教学要对其充分利用。教学中,教师授人以“渔”,抓住汉字音、形、义的联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及规律,使学生具有分析字形,自主识字的能力。例如《人口目》一课全是象形字,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观察字和图片,在对比中发现规律。这些字和图相像,学生不仅很容易记住,以后遇到这类字也会用象形的规律来学。又如拼音识字法,汉语拼音是学生识字、阅读、学讲普通话的工具,学生一旦掌握了汉语拼音,就能轻松自如的学习生字。另外还有部件识字法,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利用拆分和组合汉字部件的办法,教给学生识字的本领。如在识“也”字后,让学生加上偏旁,组成尽可能多的字,有的学生加上“女”旁,组成“她”字;有的学生加上“氵”旁,组成“池”字;有的学生加上“马”旁,组成“驰”字;还有的学生加上“弓”旁,组成“弛”字„„通过组字,使学生发现:原来汉字竟有如此奥妙,识字也可以有如此乐趣,一下子就把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俗话说:“眼看十遍,不如手写一遍。”写字也是帮助学生识字的一种重要方法。那么,在写字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识字能力呢? 首先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看图上小朋友坐得又正又直。写字时怎么办?头微微向下低,眼睛离本子一个笔盒长,手离笔尖两、三个手指宽,胸离课桌一拳远。使学生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姿势要求,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良好的书写姿势。
其次,进行基本功的练习。写字的基本功主要包括基本笔画、基本笔顺和间架结构三方面。汉字是由十几种基本笔画组合而成,要想组合得好,必须学好基本笔画、基本笔顺和间架结构。第一步就是掌握好基本笔画。汉字难写,初学儿童很难掌握分寸,所以写出的字横不平,竖不直,撇两头一般粗,捺没有脚。这主要是基本笔画没有练好。在初步识字的基础上,集合一些基础字学习横、竖、撇、捺、点的写法。如:结合认识“一、二、三”学习“横”的写法;认识“上、土、中”等,学习“竖”的写法:认识“人、大”等学习“撇、捺”的写法等等。基本的简单的笔画,儿童易学易认,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还可以为进一步学写新字打下基础。这样循序渐进,可以提高写字教学的效率。第二步是掌握基本笔顺。我们在写字教学告诉学生的笔顺规则口诀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但笔顺规则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要看具体的情况,如“因、田”等是先里后外,而“间、问”等正好相反。第三步是掌握字的间架结构。汉字的间架结构是指字的各部分之间相互配合的比例。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对于写好字十分重要。要使写出的字疏密得当、端正匀称,就要掌握一些间架结构的规律。如:左右结构的字,横要短,竖要长,左边不要升得太高,右边不要降得太低;上下结构的字要横长竖短;独体字在和其他偏旁组成合体字的时候某些笔画要做相应变化等等。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我们每位教师都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去组织教学,总结出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识字,在玩中识字,寓教于乐,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⑴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⑵ 张忠艳《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几种方法》 贵州教育出版社
⑶ 张凤英《快乐识字、主动识字》湖北省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