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环节教学法心得体
“五环节”教学法教学心得体会
81中
石娟娟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虽说教学是极富个性活的,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但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运用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法,把教学的立足点转到指导学生、点拨学生上,让学生发挥潜能,敢于动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主渠道。五环节即目标导学—自主探究—互评互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梳理提升—检测反馈。
“五环节”教学模式就是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师互动、评教评学的教学思想,始终把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动手、动脑、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的首位,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能真正得以体现。
“五环节”教学模式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一、目标导学
即课前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有目的有步骤的学习,让课堂有序充实,具体表现在导学案的使用上。要求目标具体,操作性强。这一环节很重要,一下子就把学生引入课堂学习。
二、自主学习
学生在预习导学的基础上,根据导学案的设计,逐步完成学案上的问题。教师这时就应主动巡视,从学生做题中发现问题,对有的问题给予指导,寻找到突破口,对有些问题和学生一起共同归纳、综合,筛选出带有共性、最符合教材要求、最富有求异创新价值的问题来进行探讨。捕捉稍纵即逝的智慧火花,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才能达到开发潜能的目的。筛选问题的过程,是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作知识归纳综合。如果这一步处理得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得到充分调动,新知识和重点、难点也能较好得到解决。
三、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符合学生认识特点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给学生留有展示学习成果的时间。针对自主学 1习的结果,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交流,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让学生在展示中发现问题,改正错误,调整思维方式,积累做题经验,对做得好的及时肯定和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课堂活起来,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理念。让他们的好奇心,成功欲得以极大满足,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地探求知识;独立思考加上团队的合作交流,就能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这既改变了满堂灌的陋习,又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但教师要注意克服最易犯的毛病:教师为赶教学进度,让尖子生回答问题,而使许多学生失去思考的机会,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怕打乱课堂秩序,不敢放手让学生讨论或动手实验,忽视了学生个人、集体的智慧和全体二字,使问题不能被真正理解;教师作为旁观者,没有深入到学生中去,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启发、诱导,没能抓住学生盲点于无疑处生疑。
四、梳理提升
在解决了学生疑难之后,教师或学生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深化小结,这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创新学习的点睛之处。过去许多教师只是将已讲知识重复梳理一遍,使小结成了知识的机械重复,虎头蛇尾,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而创新学习课堂教学的小结是由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过程,或者学生提出未解决的问题,或者学生有新的思路……教师可在此基础上高度概括,使之纲领分明、重点突出,帮助学生记忆、综合和掌握。总结内容可分步进行,也可整体囊括;形式上可板书、笔记、重述等。教师在总结中要明确指出本节课的优缺点,强调操作步骤,总结答题思路和经验。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情况,感受学习的快乐。
五、检测反馈
学生在自学、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反馈出来的问题,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要求和教材的重点、难点及时进行点拨、解惑和归纳。学生的疑难,教师要充分了解其性质、类别,同时要考虑是当堂解决还是课后解决,是个别辅导还是集体解答,是让学生解决还是教师解决以及解决的思路。教师根据实际应采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所学知识,启发学生举一反三;把问题分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解难,或启迪学生转换思维角度去解疑。反馈归纳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将新旧知识串联、重新组合、揭示主题的过程。用问题的形式来归纳,使学生思维训练、知识迁移和组合、创新学习能力就能得到更进一步的训练和培养。
总之,在进行“三段五环节”模式教学时,只有尊重实际,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把准主导关系,突出主体作用,才能探索出更加灵活的、学生喜欢、效果明显的创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第二篇:五环节教学法
浅谈“五环节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临颍县大郭乡第一初级中学 寇晓娜
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改革初中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新课程,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临颍县创立了“五环节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谓“五环节教学法”是指由导学、自学、展示、探究、总结五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教学环节,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在教学中有“五环节教学法”伴我同行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把读讲议练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提高课堂教学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就五环节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浅谈一下自己体会。
第一环节:导学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利用课前精心准备的一些图画或文字资料、音像资料,通过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展示给学生,用于营造氛围,烘托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我在上《献给母亲的歌》这节综合活动课时,就先通过屏幕播放满文军的歌曲《懂你》,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母爱,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为整节课提供一种积极的情感背景。既渲染了气氛又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再通过巧妙设问,触动学生的感恩之心,从而导入新课。为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环节:自学即自主学习,带问思读。教师首先向学生出示根据教材和课标所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如:我在讲《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说明文时,紧扣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安排了以下几个问题
1、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通过自主学习,找出问题的答案。整个环节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组织教学,巡视各小组的自学情况并适时引导。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自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中的“课前预习”是截然不同的。预习往往被置于课外,学生无法在教师的辅导下进行这项工作,质量难以保证;而自学是在课内,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要做到①读要有序:书要有顺序,即先总(通读了解教材内容)、后分(按导读提纲分段阅读,明确各段间的联系)、再集中(抓住重点、难点反复阅读);②读思结合:即读中有想,想中有读,边读边想。即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③善疑好问:即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不但要使学生把书读懂,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来几个“想一想”,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在教师的督促和指导下的带着明确学习目标的独立阅读和思考,长期坚持可明显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
第三环节:展示
教师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问题,精心设计题目(论述题、简答题、材料题、探究题、比较题等均可),如在《我也追星》这节综合性活动课上我设计了一道辩论题:追星到底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然后迅速把学生分成两拨,给他们三分钟的准备时间,接着组织学生开展
课堂分组辩论。各个小组选出中心发言人发表见解,最后教师总结。整个环节以学生讨论、探究为主,教师参与其中,实现师生互动。通过学生解答、争论、说理或演示来暴露学生学习中的矛盾,通过教师运用各种方式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辩析、明理,最后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在最佳时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最重要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
第四环节:探究
点拨释疑,知识升华。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列表、列框架图、知识树等形式,自主归纳所学知识并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设计。教师点评、总结,进一步揭示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飞跃。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这时是导,是抛砖引玉,是画龙点睛,绝不是包办代替。因此,在指导时语言应少而精,应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围绕主要矛盾展开学习和研究,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能,启发和培养创造性思维,并从中获得科学的知识和学习方法。
第五环节:小结
对课堂知识进行小结整理,对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让学生增强知识的连贯性,对遗漏的知识进行弥补,提高学生的运用技能。也有利于教师的课后反思、促进教改效率。
“五环节教学法”自始至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现代教育理念。“只有教师的善‘导’,才有学生的善‘学’;只有教师的‘导之有方’,才有学生的‘学之有法’”。在“五导教学
法”组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调度,巡回了解,启发点拔,把准航向,精心导思,授以学法,变“主演”为“导演”;而学生在教师的“导演”下,自我体验,自我探索,自我理论,自求得之,变“听众、观众”为“主演”,彻底改变“一言堂”课堂教学结构,变“讲堂”为“学堂”。
实践证明,运用“五环节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加快教学进度,提高教学的知识容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了自己在学习中所处的地位,产生浓厚的兴趣,以高涨的热情对待学习;有利于教学的信息反溃学生的回答将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反馈给教就能及时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达到解惑的目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它用不同形式让学生接触所学知识,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分析可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它可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能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课堂教学过程更科学,教学结构更优化,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特别是阅读和自学能力),提高整体素质。
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既有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有坚强的信心、强大的决心、坚忍不拔的毅力、锲而不舍的精神、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气概,埋下身子,真抓实干,坚持不懈,勤于发现,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继续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素质教育之路,将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到底。
;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职责在于通过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即引导学生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并通过练习、作业把所学知识牢牢地保持穴记忆望,从而自如地运用和顺利地接受新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结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探索到了一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五步教学法”方法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的缺陷,1.五步教学法的基本做法: 第一步复习旧知识引人新课并根据本节教学内存出示设计好的阅读思考题,我提出的复习问题是“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怎样?”学生回答即自然导人新课,随后出示了三个题目:“怎样理解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什么是规律,怎样正确理解规律?”“规律和规则、守则是否相同?”
第二步引导学生一边阅读教材,一边思考找出问题答案,此时教师可做必要的指导、点拨;
第三步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教师要注意学生回答的情况,找出学生自学中没有掌握的知识和学生不能解决的难题;第四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对学生感到个理解的地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在该节课中我对怎样正确理解规律这个难点问题做了深入细致的讲了规律;第五步练习
2.五步教学法的优点: 一是3.实施五步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吃透大纲和教材,认真备课,只有吃透了大纲和教材,才能熟练地驾驭教材,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其次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防止随意性,读讲练任何一步都不能一贯到底,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做到各有侧重。如通俗易懂的内容,应主要让学生读,教师补充一些新材料、新事实,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重点难点集中的内容,应以讲为主,帮助学生把握重点,解决难点;复习课则应以练为主,讲练结合,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第三,讲要少而精,做到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干净利落。板书要简明扼要,形成知识体系,练习要精选,要抓住重点、热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第三篇:五环节教学法(定稿)
五环节教学法
即教学模式所包含的五个环节“观、思、读、讲、练”,这五个环节可作为整节课的教学环节,也可作为一节课中各个知识点的阶段性环节;是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出发点,优化教师的教学过程。其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观:
对教师而言,是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录像、挂图、实物、模型、实验等手段,展示丰富、直观、生动的观察材料,并针对材料提出有目的性、切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或问题组,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产生问题、引起学习动机。
对学生而言,观是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有句名言:“观察、观察、再观察”,正是他独特的洞察力,才发现了许多生物学领域的奥秘,创立了新学说。学生应在教师设问的引导下,运用包括视觉方法、听觉方法等多种感官,对各种观察材料进行感知,获得对生物概念的初步认识,这也要求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2思: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在内的多方面能力,而思维能力又是各种能力的核心。培养思维能力,关键是要教给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如比较法和归类法、分析法和综合法、抽象法和概括法、系统法和具体法、归纳法和演绎法等等。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地渗透多种思维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科学地思维,从而掌握多种思维方法并自觉运用这些思维方法。另外,“思”这一环节也可以说是贯穿整个模式的核心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生的思维作为前提,这也是学习过程中S-O-R理论中最关键的O过程的核心内容。3读: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为:教科书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的确,教材是前人知识和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学生对生物教材的阅读,不是识字和鉴赏,而是对其文字所蕴涵的生物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教学中,不应抛弃教材,而应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善于阅读,学会阅读;同时教师也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或者激发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去选择阅读材料,真正学会学习。4讲:
教师要深入研究和全面了解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知识体系,熟悉学科内的逻辑结构和知识间的前后衔接及学科间的有机联系,教学中贯彻系统有序原则,做到少讲、精讲,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另外,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允许他们畅所欲言,民主地思考、分析、质疑。通过讨论和发言,促使学生潜在的各种能力的开发。5练:
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特点,精心选择、设计形成性或研究课题,通过示范、讨论、作业、报告等形式,解决生物问题,进而巩固所学知识,促使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同时要特别注意收集反馈信息,及时发现教与学存在的缺陷,共同采取矫正性补救措施,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学生应通过讨论、练习、作业等形式,努力运用生物概念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并不断总结解释生活中生物现象的方法和手段。
学生巩固所学习的知识,校正所学知识中的错误概念和结论,或运用所学知识中的概念和规律解决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问题,并将获得的抽象性知识应用于实践,达到真正掌握概念或原理的目的,做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形成,实现其各方面的发展。
第四篇:“五环节教学法”之我见
“五环节教学法”之我见
单位:临颍县石桥中学 姓名:王培武 时间:2012-3-9
“五环节教学法”之我见
临颍县石桥中学
王培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教材知识之间的跨度较大,这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和思维的难点,并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五环节教学法”模式是我县学生课堂上最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新教师,我在实施“五环节教学法”过程中受益匪浅,为进一步完善自身教学,和广大教师同仁交流一下自己对“五环节教学法”的肤浅认识。一、五环节教学法的内涵
实施自主性学习,关键在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本着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力求从四个方面体现学生的自主。即把“问”的权力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
“五环节教学法”改变了单纯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打破了单一的、落后的教学方式,其模式为:
1、检查预习、设纲导学。
教师在学习新知识前,通过检查学生自主探究、预习情况,进一步设计提纲来指导学生学习。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讲一节新课前,我先提前一天布置课外预习,设计预习提纲,分发给学生,将本课涉及到的新单词,重点短语,重点句型和语法用红笔勾画、圈画、注明,并做旁批,为第二天上课做好准备。这样做刚开始觉得麻烦,但贵在坚持,整个学年下来,探索出了一个系统化的提纲。有时,我与教研组的老师分工,轮流做预习提纲,既节省了时间,又促进了交流。
2、自主性探究:即自学阶段。在导学阶段,学生提前预习感知教材,这既为教学做铺垫,做准备,又培养了学生的思考,感悟能力。这是发现问题的阶段。第二天上课前,我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对预习做得好的学生提出表扬。上课时,我在学生自学阶段,把课堂前十分钟时间还给学生,让其先分组讨论,小组内解决问题,对于共性的问题,我会在巡回的过程中询问学生,帮其解决。自学这一环节做好了,下一环节就会很轻松。
3、展示交流。各小组根据讨论情况由本组代表面向全体学生公开讨论结果,可采取不同形式来进行,或板书讲解,或口头表述,或现场演示,不一而足。本着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的原则,让学生大胆地来讲,讲结论,讲答案,讲思路。学生的讲解可能是片面的、不够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可以让别的学生、小组发言争辩。在“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接近客观的结论或认识。这是“做”的过程的继续和延伸。我在这一环节中只需要做好主持人,而不是评委,不要简单地急于下结论,草率地评判学生讲的对与错,是与非。当学生大部分或全部都对同一个问题持错误观点时,我会不失时机地进行讲解,讲解后留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以巩固和强化知识。
4、探究。讨论辨析是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讨论或辩论,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教学过程。其间,老师的任务也在于“导”。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导、牵、引。而不是先入为主抛售观点。我在这个过程中巡回指导,参与到学生小组中去。尊重学生的发言,先倾听,再说出自己的意见,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敢想敢说,说错了能发现其知识上的缺陷,说对了锻炼了其表达能力,一举多得。由此,我体会出来,讨论既是一种师生双边活动性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又是体现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智慧。同时在讨论中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实现信息交换,扩大信息和思维容量。并及时对各种意见进行比较,培养比较思维和评价思维。经过学生自己积极思考,相互探讨,学生还能发展即使反馈能力,敏捷的思考和反应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5、总结。设计的习题要有针对性和梯度。要针对教学目标和提纲内容来设计。题不在多而在精,既要考察知识,又要检测能力。既要让学生知道自己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了什么,收获了多少,又要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此来反思在授课过程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发扬,有哪些地方有待改进。我在实践过程中,将练习题写在一张张卡片上,分发到各小组,先让他们认真研究,共同做题,然后选出代表,将题抄到黑板上,要求字体工整,卷面整洁。选出另一个代表,将本组对这一题的讨论结果给全班同学做汇报讲解。我会在一边旁听,学生讲对的,我不发言,学生不会做,不会讲,或者讲错的,我会在一旁做批讲。最后我会对本节课进行评价,评价以尊重和鼓励学生为主。这样会激发其进一步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其学习的信心。
二、“五环节教学法”的优势
1、开放性。一是教学目的开放。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由老师“精心设计问题”,甚至照搬教参教案上的目的要求的做法。问题的产生、任务的确立来自学生。二是答案、结论的开放性。不以教师的答案惟其答案,不以教参的标准惟其标准,结论、答案多元化,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当然,也要注意把学生的结论尽量引向“客观”。
2、过程性。即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不只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不仅以得出结论为宗旨,更重视组织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从问题的产生到结论的形成。重在学生的过程体验,彻底改变教师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教法,和学生只是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的学法。
3、探究性。问题的结论、答案没有唯一,师生的回答没有绝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允许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之间互相争辩质疑,在探讨的过程中尽量使结论客观、正确。问题暂时得不到统一意见的,允许存疑。
4、主体性。问题的产生到解决都由学生自主,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最大的体现,主体作用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总之,“五环节教学法”模式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激发,想象变得更加丰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得到培养。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会一如既往地在教学实践中使用“五环节教学法”。同时,我坚信随着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五环节教学法”模式一定会为我县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新课程的实施注入更多的活力,同时成为一种成功的经验,在整个漯河市乃至省内推广。
第五篇:五环节教学法
第 02 期
2013 年 02 月 现 代 阅 读
MODERN READING NO.02 February.2013五环节教学法——历史高效课堂模式的建构 李社利
(洛阳市洛龙区第七实验学校)
【摘要】现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在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特别是对于高效课堂模式建构的研究。对于中学历史教学,“五环节教学法”不失为建构高效课堂模式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不仅很好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而且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五环节教学法 历史学科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97(2013)02—0132-01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已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便是“教学合一”,这一观点也正是新课程改革所大力提倡的。现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在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作为历史学科,五环节教学法比较适合高效课堂模式的建构 ¬。一、五环节教学法的内涵
五环节教学法的五个环节具体指自主探究、交流展示、拓展提升、总结归纳、达标测评。需要指出的是,这五个环节,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堂需要灵活掌握,具体到每节课,不一定都是这五个步骤(如复习课、实验课、活动课),并且这五个课堂要素也不是非按照这样的顺序排列不可,可以互相调换,既保持总体一致性,也具有相当灵活性。二、五环节教学法所遵循的教学原则
这一教法五环节教学法所遵循的教学原则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学堂”,不是教师的“讲堂”,要转变老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到主动
地参与,教师要把滔滔不绝地讲变成引导、疏导、辅导学生。正如陶行知所说:“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
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这就是孟子所说的自得,也就是现今教育家所主张的‘自动’。”“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教学生学”。陶行知先生的这些话对于今天的课程改革仍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三、如何有效地实施五环节教学法
为了使五环节教学法得到有效实施,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些事项。下面我就以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 8 课《美国经济的发展》为例和同行作个交流。
第一,自主探究环节,即通常所说的预习。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明确本节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自我预习从而掌握一些基础知识,进而发现问题,找出难点和疑点,从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为下一环节的交流互动做好准备。所以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老师应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为学生出示预习提纲。如《美国经济的发展》一课,老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原因是什么?美国经济发展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2.老师还要预见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疑难问题,必要时老师在预习提纲中可给予适当提示或点拨,如《美国经济的发展》一课出现了“通货膨胀”、“新经济”等新词,老师可以提出来让学生思考或者让他们查资料,若学生还不明白,老师要给以解释。
3.在预习方法上多给学生指导。在学生预习过程中,老师要不断巡视,并特别要关注基础差的学生,随时给予帮助和指导。通过巡视和关注这一活动,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
收到良好的预习效果。
第二,交流展示环节,即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问答、演示、活动等多种方式来完成课堂教学、解决疑难问题的一种方法。此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其目的在于充分调
动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多种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强调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参与进来,做到手、口、脑并用,既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又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这一环节,历史教师要严密组织,使学生充分参与到合作交流中去,让每个学生在交流展示中锻炼自己。课堂活动形式不拘一格,可以A小组提问,B小组回答;也可以老师提问,学生抢答;或者组内讨论后,组长总结。只要能够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都可以采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注意把握时间和区分对象。一般问题可以让学习程度稍差
或程度一般的学生回答,占用时间少些;较难的问题可以挑一些程度好的学生回答,占有时间多些。教师要学会赞赏学生,不论学生回答问题对错或回答是否圆满,老师都要给予正面
评价,不可讽刺挖苦学生,在学生中树立重在参与、淡化结果的意识,激发学生张扬个性,展示自我。
第三,拓展提升环节,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凡是在互动交流过程中没有提及的问题,或者是需要进行横向联系或向纵深处拓展的问题,都可以在这一环节中得到解决。
在这一环节,老师要做好引导,善于把大问题化成小问题,把疑难问题变得简单明了;教师要指导学生加强对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而不是只 会就题论题,纸上谈兵。特别是能把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联系在一起,通过列举、表格和柱状图等方式进行对比,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美国经济的发展》这一课,我们
在对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有个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把美国整个历史发展状况联系起来,回忆一下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参加一战、罗斯福新政、二战前后的美国等
章节内容,在脑海中对美国发展情况有个大致轮廓,为以后的系统复习备考做好准备。
第四,总结归纳环节,即师生通过提问、归纳、图表等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理清思路,理顺头绪,在脑海中形成知识模块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可以
根据课堂教学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总结方式(学生自主梳理、水到渠成法等)梳理本节课内容,明确知识点,突出重难点,辨清易错点,再次巩固与强化所学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知识模块,从而达到铸造自我的目的。《美国经济的发展》一课,在归纳方法上,可以采用水到渠成法,利用表格从时期(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表现、原因几方面进行总结,一步步呈现本课知识点,最后形成知识模块。
第五,达标测评环节。一节课快要结束了,学生对知识掌握如何,还得测试一下。可以做基础训练上的配套练习;也可以由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测试题;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让学生互相出题。但测试题不宜过多,题型不拘一格,应尽可能和期末考试或中招试题保持一致。历史课堂上应以选择题、材料题或问答题为主。达标测试题要当堂做,当堂批。
批改过程,可以是小组间互批,也可以放在组内互批,最后由教师作点评。采用五环节教学法,不仅很好地体现了历史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而且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了班级和谐。这样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如何改变高中历史课的传统教学模式 李 璟
(河南内乡职专,河南省 474350)
摘 要: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对自身教学进行了感悟与反思,主要从新课标下教学观念的转变、新教法的探讨以及教师应具备教 学机智等方面进行了感悟与反思,对历史学科的教与学策略的认识更清晰、明朗。关键词:感悟; 反思; 新课标; 教育观; 教学研究的主体
中图分类号:G4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9)12-140-001
1、对新教材的分析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高中各学科大部分教材都进行了重
新编写,很多教材与原有的教材相比变动很大。其中,高中历史 教材就变动得非常大,由原来的通史变为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 例。
这样教材具有以下特点:新教材主题突出,有一定的条理
性,注重各单元内容间的逻辑联系,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广大师生 用世界的眼光去认识历史的发展。教材反映了人类社会政治、经 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体现了人类各 个历史时期的精华,将人类文明中最灿烂的部分呈现给学生。
2、课改之后
新课改之后,大部分中学都对高中历史教学进行了探索,很
多学校与专家提出高中历史教学可以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究、合 作的学习方式。这些新鲜的教学理念给历史课堂带来空前活跃 的气氛,对改变“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旧教学模式起了相当大 的作用。但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所 以要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关键要做 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营造学习历史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 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和愉快地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学生 灵感的源泉。
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学校、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逐步
形成的,是人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的。因此在目前的课堂教学 改革中,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苏霍姆林斯基 所讲的“和谐教育”,才能让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以积极向 上的心态,以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和饱满的学习情绪,主动、积极地从历史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铸造人格,提高素质。所 以,教师要让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极大的兴趣投身于学习、参与 教学。
第二,要创设学习历史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动机是 指激励人们活动的内在动因和力量,所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 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 动机引起的。在教学中我尽量利用各种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意 境,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产生参与探究的动机。
一味提倡探究式学习,排斥接受式学习,这种做法其实并不 科学。它看似以学生为主体,其实忽略了学生是受教育者的客 观,忽略了学生需要有一个接受真理,积累知识,增长才能的过 程。所以我们认为所谓探究式学习,重心应该落在“学习”上,而 不是落在“探究”上,对于学生来说,探究是手段、是途径,而不是 目的。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式学习的实质,是要把科学领域的探究 活动方式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解决科研课题 的探索过程,去理解概念,形成认识,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当然,新课程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形式不只是探究教学法,还 有讨论法、讲述法、情境重现法、辩论会法等等。历史教师应根据 课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授课方式。笔者尝试过很多的方法,让 学生撰写小论文就是一举多得的好方
除课堂教学要改革外,还要开展历史课外活动,让学生利用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历史资料。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学生带 进历史博物馆和历史遗址,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没有条件的学 校,可以在学校内开展一些活动来模拟历史,可以通过表演历史 小戏剧,再现历史场景。至于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只要教师引 导得法,学生会做得相当出色,这要求历史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 生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查找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详 细信息,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开展一些感兴趣的自主研究;另 一方面要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开展一些社会调查,或者做一些 开放性的历史作业。只要坚持下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自然 就会逐渐增强。
3、更新评价方式
由于高考等客观原因,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对教学的评价往
往注重的是结果,评价的手段是单一的笔试,评价依据是考试分 数。高考怎么考,教师就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当时,高中历史 教学被固定在一个模式下,不得不这样做,这种评价方式的结果 既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也禁锢了教师的思维,使学生只能学到知 识,不能提高能力。
新的课程改革之后,这样的评价方式已经不合时宜,如果再
这样做的活,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就是一场形式,所以要更新高中 历史教学的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三个结 合”的评价方式,即结果与过程的结合、多种评价手段的结合、定 量和定性的结合。
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我们逐步改变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采
用复合型的评价方式,深受学生的欢迎。如我们除必要的平时习作、期中、期末笔试之外,把探究活动课上的主题发言、平时课堂 上的精彩见解、历史小报的编制、历史小论文的撰写等等都纳入 我们的评价体系,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反过 来,又很好地促进了历史课堂教学。
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改革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这几个方面的
变化,还有更深、更强大的冲击力。无论如何,只要我们站在时代 的潮头,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我相信,我们的教学就一定会取得 成功。
参考文献:(1)刘捷著.《专业化:挑战 21 世纪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2)《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师大出版社(3)张静.新一轮历史课程与社会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历史教学 2002 年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历史 周桂花
(永丰恩江中学, 江西 永丰 331500)[摘要] “快乐教学”, 是当代教育界正深入探讨的课题。笔者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到, 在初中课堂上引 入 “快乐教学”是完全必要的。历史教师应该树立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改进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
方式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使学生乐学、爱学, 争取课堂的最佳效果, 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快乐教学;新型师生关系;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探究性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735(2007)03-0058-02
笔者曾就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有关问题作过调查, 结果
显示 67%的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 而高达 86%的人认为学习历史没有用。学习历史态度积极的仅 10%左右, 约 45%的学生 受纪律和考试的约束在应付着历史课。约 50%以上学生上历 史课根本不安心。出现这种现象, 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在很大 程度上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密切相关。我们的历史教师: 有的照 本宣科, 枯燥乏味, 课堂死气沉沉;有的信马由缰, 放任自流, 课堂成了“大杂烩”, 课堂教学缺乏科学方法的指导。本文以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材为例, 试着从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几方面谈谈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快乐中学习历史。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课堂氛围对教学的巨大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温馨和谐的
课堂氛围能使师生如沐春风, 和谐愉快地进行教与学的双边 活动;但不良的课堂氛围沉闷压抑, 使教者无味, 学者无趣。创 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关键。
1.1 保持良好的课堂教学心境 有一个故事: 19 世纪末的一 天, 德国著名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在牙痛、妻子又面临生孩子 这种烦躁、焦急的心境折磨下, 对瑞典青年学者阿列纽斯寄来 的论文不屑一顾、毫不客气地扔进了纸篓, 而几天之后, 妻子 顺产一可爱孩子, 他的牙也不痛了, 又从纸篓里捡起那篇论文 审读, 才发现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学术观点──电离学说。1903 年, 年轻的阿列纽斯因此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你看, 心境 对人多么重要, 连诺贝尔奖都差点被坏情绪扼杀在摇篮中。学生听课质量的好坏也与教师上课时的情绪有着密切关
系。教师应以敬业为先, 要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不断完善自我, 以饱满的、积极向上的热情带领学生遨游历史 时空。
1.2 调整好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 教育民主化是当前一 个世界性的潮流。教育民主化的第一个要义就是实现师生关 系的民主化。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里, 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 完全平等的, 师生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教师不再是以 “教师爷”的身份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 而是以一个引路人的 角色来帮助、点拨学生。教师能够“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能够 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在这种新型的师生 关系里, 老师可以批评学生的种种错误;而“吾爱吾师, 吾尤爱 真理”, 学生当然也可以对老师的失误给予指正......只有在这 种民主平等的氛围里, 学生自主自信、独立思考的素质才能得 到培养, 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张扬, 学生想象的翅膀才能 自由自在地飞翔。2 改进课堂教学方式
在广大的中小学校, 受考试“指挥棒”及教师本身素质的 影响, “填鸭式”、“满堂灌”现象还广泛存在。把课堂教学这一 师生双边活动、双向交流的过程变成了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 的过程, 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作为教学活 动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围绕“教学任务”形成了管制与被管 制的关系,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自由发挥时间和空间被侵占, 导 致了课堂教学氛围的紧张、沉闷与压抑, 因此必须改革课堂教 学模式,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2.1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达 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在新课导入上,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 容, 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浓厚兴趣的方式导入
新课, 如录像导入法、谜语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热门话题导入 法、史料导入法、疑问悬念导入法等等。如在讲《神圣抗战的开 始》一课时, 开始便播放著名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黄河愤” 一曲, 顿时, 如泣如诉带着满腔悲愤的音符如潮涌出, 伤感的 心情立即充溢了每一个人的胸膛。教师这时再播放《南京大屠 杀》的有关视频资料, 一副副日本侵略者屠杀我中国民众、蹂 躏我大好河山的历史画面, 此情此景, 教师已不必言语, 也能 激起学生思想的共鸣。
在讲授新课中,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相辅相成。根据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教师切忌照本宣科, 应将历史知识揉进故 事情节之中, 把史实故事化, 以曲折的情节, 生动形象的语言, 去吸引学生,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对教材的理解也就 更加深入。例如, 在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时, 插入越王勾 践“卧薪尝胆”, 最后灭掉吴国, 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的 故事, 教育学生只要发愤图强, 吃苦耐劳, 就一定能够成功。这 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吸引了学生听课, 德育目标也得到较 好的落实。
在布置作业时, 结合中考改革历史作业的内容和形式, 注
意作业设计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创新性,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 性思维。例如, 在讲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一课后, 结合时事热点, 可以设计这样一个作业:近一段时间以来, 陈 水扁变本加厉、肆无忌惮地频频抛出“台独”分裂言论, 他公然 提出今后三四年内终结“中国宪法”, 在 2006 年推动公投复决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历史 周桂花
(永丰恩江中学, 江西 永丰 331500)[摘要] “快乐教学”, 是当代教育界正深入探讨的课题。笔者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到, 在初中课堂上引 入 “快乐教学”是完全必要的。历史教师应该树立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改进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
方式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使学生乐学、爱学, 争取课堂的最佳效果, 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快乐教学;新型师生关系;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探究性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735(2007)03-0058-02 收稿日期: 2007-03-05 作者简介: 周桂花(1964-), 女, 江西吉水人, 中教一级.合身、合用的台湾“新宪法”, 并
且在 2008 年实施。他还说中国是“外国”, 是“敌国”, 表示要在 两年内争取将所有所谓“驻外机构”改名为“台湾代表处”, 并 继续扬言要以“台湾”的名义争取加入联合国。请你给台湾同 胞写一封信, 用史实驳斥“台独”谬论。
2.2 结合教材利用多种媒体技术, 使学生在趣中学、动中学 多 媒体图文声像并茂, 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注意力 和兴趣;能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有更强的交互性, 学生有 更多的参与, 学习更为主动, 有利于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多媒 体的大信息量, 大容量放大了课堂教学的“空间”, 延长了课堂 教学的“时间”。这样的教学, 促使学生用多种感官去学, 同时 也在玩中学, 动中学, 乐中学, 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 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 在讲《中英鸦片战争》一课时, 播放歌曲《公元一九
九七》: “一百年前我眼睁睁地看着你离去......”, 同时画面出现 《英国割占香港地区示意图》、1984 年《中英联合声明》签订的 图片、1997 年香港回归祖国的图片和今日香港社会发展的有 关数据资料。然后提出问题: 19 世纪中期清政府为什么被迫割 香港岛给英国? 现在我国政府为什么能收回香港? 说明了什 么? 以上两个例子都是通过情景资料的启发, 通过古今对比得 出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是由其实力决定的结论。学生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中培养了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3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现在正处在新一轮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的过程之中。新课改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注 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 史问题的空间, 使学生学会学习。那么,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 中, 如何有效地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3.1 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 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 让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 验, 学会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判断, 从而增进思考力 和创造力。
例如, 在讲到中国现代史中的西安事变时, 通过课本提供 的材料以及从各种媒体上收集到的史料, 让学生讨论西安事 变和平解决后, 还要不要放蒋介石回南京。对这个话题学生们 你争我抢地发言, 最后形成两种观点: 一部分学生认为张学良 部下在临潼捉到蒋介石, 送往西安后就该杀;或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 就不该放他回南京, 总之放走蒋介石是个错。另一 部分认为, 在西安事变还没解决之前是不能杀蒋介石的, 而在 事变和平解决后更不能杀, 因为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新局面 就要到来。如果杀了蒋介石, 国民党内部就会混乱, 会让日本 人乘虚而入, 达到它灭亡中国的目的, 所以, 蒋介石不但不能 杀, 而且还应放他回南京。诸如此类的讨论时常会有, 从中不 难看出学生利用史料并通过讨论, 自主学习能力在不断提高。3.2 小组合作学习新课改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 是指以小 组为单位, 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组内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互助 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通过 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 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 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 增强了自信, 增加了自我表现和动手 实践的机会, 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达到既促进 学生个性发展, 又实现小组成员的全面进步。
在讲授《日本明治维新》一课中设计了一个探究问题: “19 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和日本同样是闭关锁国的国家, 同样是被 外国的船坚炮利打开了国门, 同样是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制度, 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能够成功, 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
了? ”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查阅资料、概括分析。有的 小组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上网查找获取答案, 有的小组同学用 小论文的形式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学生从错综复杂的历史材 料中找寻自己所需要的, 这种主动式的教育使他们觉得付出 再多辛苦也不会觉得是负担, 他们在合作找答案的过程中也 找到了学习的快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 “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 取得学习成绩的快乐, 呼唤隐藏在他 们心中的自豪感、自尊感, 这就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 就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 努力探索适 合学生心态的教学方法, 创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提高课堂教学 效率。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 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2]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通识培训丛书·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 出版社,2001.[3]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通识培训丛书·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 验稿)[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5]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第 14 卷 第 3 期 周桂花: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历史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