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向爱平老师报告有感
——听向爱平老师报告有感
低年级识字教学是基础。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学生的识字总量约为3500个,而低年级就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对于学生来说,识字量较大,内容也较为枯燥。那么,应该如何才能使孩子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呢?在这次暑期培训中,听了刘洁老师的报告之后,我深受启发,这让我对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解。
现结合我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些心得体会。
总的来说,在识字教学当中,如果让学生被动地记,机械地抄,学生会马上厌倦。只有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在识字过程当中让学生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形成独立识字的本领,去主动识字,体会成功的快乐,才能让学生的兴趣持之以恒,让单纯的兴趣变成学生的一种学习的乐趣。
1、游戏识字,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都喜欢游戏,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汉字是最古老又最富有生命力的文字,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教学中我经常开展以下一些游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猜字谜,学生猜谜的过程实际上是识记字形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深刻。然后再引导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观察字谜,展开联想,和同学合作或者独自创编字谜,让大家来猜,学生看到同学猜出或者猜不出自己的字谜都会开心地大笑,因为他感受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另外还有编儿歌,编故事,做动作等游戏。
2、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
识字是个繁重而艰巨的任务,除了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外,还必须大力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识字的能力。汉字本身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教学中,要授之以“渔”,抓住汉字音、形、义的联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及规律,使学生具有分析字形、自主识字的能力。另外,还有会意法、联想法、比较法等等,结合课文,自然渗透这些方法,学生通过自主的识字逐渐领悟,老师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地运用这些方法学习,学生识字的能力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兴趣也越来越浓,感受到了创造的快乐。
3、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孩子的能力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孩子已经认识了一些字,多的到200左右,有的孩子却是一张白纸,而且孩子先天智力发育也有不同。因此可以鼓励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有的孩子学前有基础,表现欲强,就可以让他当小老师,教大家识字,小学生都兴趣盎然;有的孩子喜欢找小伙伴一起识字,在交流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有的喜欢读儿歌、讲故事就在语言环境中巩固字词;有的喜欢抄写;有的善于联想……只要学生能够尽快地记住汉字,方法不求统一。学生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就不会觉得厌倦,而是一种乐趣,一种心里需求的满足。
4、在语境中识字
小学生记忆的特点是无意识记强与有意识记,记得快,忘得也快。脱离语言环境,学生所学字词容易忘记。教材中的儿歌、韵文朗朗上口,学生很快就能背下来,但是那些方块字并不见得都认得了。因此,我结合课文选择了一些课外读物,并且摘录了一些儿歌、韵文引导学生阅读,使学过的字反复出现,让学生在此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和这些字打照面,久而久之,在语言环境中,通过语言实践,学生提高了理解能力,所学的字也深深地印在脑子里,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并且从小培养了学生爱读书的习惯,同时学生也会在无意中识更多的字。
5、在生活中识字
语文是母语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应把识字教学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中,在生活中识字是很方便,很重要的识字途径。在社会上引导学生养成随时随处识字的良好习惯。结合课文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识字的比赛,如食品包装袋、广告牌、街标、路标、电视、等等都成了学生识字的活生生的教材,学生识字也就变得兴致勃勃,乐此不疲了。
以上是我在识字教学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有很多方法许多教师也一直在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进行努力研究,掌握识字教学的特点,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
第二篇:听向爱平老师执教西风胡杨有感
听向爱平老师执教《西风胡杨》有感
作者:刘辽军
对话之中,生成精彩
最近有幸聆听向爱平老师执教的《西风胡杨》,受益颇多。静下心来,回顾整个教学环节,无不让人回味。关于课堂教学,有一位教育专家曾作如下阐述:课堂教学之所以成为艺术,是因为课堂实施中的不可预知性,课堂的动态生成。而所谓生成,即指课堂中依据学生的现场思维成果成疑难问题,及时调整预设的教案而重新生成的教学流程。其主要特点是偶然性和差异性。生成的契机也因师生、文本及师生互动程度而异,因而,它是一个具有勃勃生机的、独一无二的,无法复制的智慧碰撞过程。
一、看似“闲话”却精彩
艺术没有主题就成不了艺术,而“闲话”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那就真是闲话了。而这里的“闲话”之所以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闲话,是因为教师心中有着明确的指向性,能针对教学环境、教育对象及教学环节想好“闲话”内容,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在《西风胡杨》教学伊始,向老师给孩子们说了一段话,让孩子们谈自己听出了什么?看似“闲”聊,实则在培养孩子们认真倾听的习惯,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调:让孩子们会听,会欣赏,会解读。这一带有明确方向性的对话与文本内容无关,却与大语文的学习观有关。接下来的谈话以阅读为主题展开,让孩子们围绕自己读书的体会来读,孩子们在教师这一亲切的交谈氛围中放飞思维,谈到了诸多好处,如可以丰富知识、丰富生活,可以懂得人生哲理,可以滋养我们的精神生命„„可此时,向老师每一句都不是随口而出的“废话”,而是在与学生思维碰撞之后形成深思熟虑的“会话”,这无不在激励和唤醒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触文本,让孩子们走近文本内容时,向老师没有直入文本,却是把以往的学习经验加以罗列、归纳,让孩子们明了一定的阅读方法:
1、先浏览;
2、整体联系;
3、带问题读;
4、作批注。让孩子们在头脑中形成知识链,为孩子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奠基。
如此案例在《西风胡杨》课上屡见不鲜。“闲话”作为一门特殊的语言艺术,比一般艺术更复杂,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它好比音乐中的“变奏曲”或“回旋曲”,初听好似很平常,也很简单。可细听,却会让人引发深思,有所嚼头,而这样的“闲话”需要老师去设计,有意去讲。一位教育专家这样说过:“可以追求的艺术,不是艺术;刻意学习的艺术,不成艺术。当一个教师的学、识、情、才等齐备之时,才是教学艺术臻于成熟之日。”而老师的课上以自己的行为为“讲”正名,给了“闲话”精彩与活力。
二、“傻”字激起千层浪
在品读《西风胡杨》一文时,向老师让学生谈对胡杨的感受,孩子们读到了胡杨的坚强不屈、高温耐寒„„等特点。课堂上突然传来了与此不协调的声音:“胡杨很傻”。向老师顺势引导:“胡杨傻吗?”孩子再次潜心读文,据理力争,进行现场争论。一个“傻”字引发了学生思维深层次的思考,既联系了文本,又谈了道理。透视这个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们的讨论,源于文本,又跳出了文本,他们的联系理解,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样的课堂从学生实际出发,学生自主读书,自由思考,语文能力和个性得到提升,甚至是思维方式的形成,可谓是一个“傻”字激起了千层浪。
回观这个教学细节,小学生由于知识经验、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如果我们教师唯书唯上,压抑学生个性,推崇统一,就会僵化学生思维,怎么会有“傻”的出现。有了问题,给孩子们独立阅读、思考的时间,这样才意味着学生是知识学习的主角,可如果向老师没能注意到这点,他没有抓住辨析“傻”字的瞬间,学生那一个个闪动着智慧的火花就不会迸发,那流淌着的音符就会被休止,那充满生机的场面就不会生成。“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抓住每一个契机,给孩子们搭建一个个展示个性的平台,给他们创造一个个充分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机会便尤为重要。是啊,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抓住契机,就会让孩子们在争论中明是非,悟道理,求发展,求创新。
三、让写焕发光彩
向老师在教学《西风胡杨》伊始,就给孩子们传输了一种“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思想。在整堂课中,“写”焕发出了不同的光彩:写好汉字,让孩子们掌握生字新词;做好文章的批注,在文本空白处留下自己接触文本;感悟文本时的想象和创造,深度思索谈体会,碰撞思维练写话;对胡杨说些什么,进行写诗训练„„是啊,写让这节课增色不少。古人读书讲究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既是阅读的方法,又是阅读的习惯,体现着完整的阅读历程:用眼睛去接触文本,用诵读去转换、表现文本,用大脑去思考体验文本,用文字去表达自己对文本的感悟和由此获得的启迪、乐趣。
阅读教学“要书声琅琅,也要静思默想,还要妙笔生花。”阅读教学不应排斥书写,没有书写的阅读教学不是完整的教学。写,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也更有利于我们深入地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也正因此,在《西风胡杨》课上生交流读书体会时能侃侃而谈,是因为孩子们“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回归整体,“读文章仅仅是在写胡杨吗?”这一问题促发了孩子们深思,引导他们走进去,跳出来,让孩子们明了“精神与生命”的内涵,“情动而辞发”,此时的孩子们提笔去写话,去写诗,无疑是恰到好处,而此时教师的下水习文则又给课堂锦上添花。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自己的下水诗文,既给孩子们一个范例,又给了孩子们一定创造的灵感,具有一定的指导与示范作用。
这样的“写”让孩子们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都有收获,都有提高。品味向老师的“写”这一细节,无不给我们以后的教学带来启迪,给孩子们时间去亲近文本,给孩子们空间去展示内涵,感受他们思想与灵感的火花,触摸孩子们心灵深处的困惑、认识和偏差,根据他们共同的问题倾向和思考文本的方向走,捕捉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和信息。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生成是新课标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且师生、生生在互动中,从心与心的交流中,从思与思的搏动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流出来了。生成促使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使课堂出现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出现了浪花闪耀、高潮迭起的精彩。
第三篇:听李玉平老师报告有感
《第一届教育创新讲坛》学习体会
【转载】书法精品作___启功先生
《第一届教育创新讲坛》即班主任工作学习体会
2013-04-19 11:19:12|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大中小 订阅
2013年4月14日,我和同事一起参加了在实验中学举行的《第一届教育创新讲坛》,如沐春风,一些教育理念非常新颖,班主任工作方法独到,实用。现与同仁分享。
上海师范大学的李玉平老师深知微笑的力量的巨大的,所以讲座伊始就出示“奥式微笑”,自信优雅的奥巴马真诚的微笑使大家精神放松,然后出示照相的过程,结果照片出来却出人意料——是抿嘴挤眼的猴子的脸!哈哈哈哈,我们忍俊不禁都哄堂大笑。气氛活跃极了。我对李老师心生佩服。接着,李老师要做3个游戏,教给我们做记录的方法——把记录本中间对折,左边是记录(学习栏),右边是反思(思考栏),这个方法非常好,希望同仁以后借鉴。随后李老师请几位自愿者到台上观察记录并描述自己的体会。自愿者观察团发言:每堂课从快乐开始。
第一个游戏是30秒钟能拍多少下手?老师们看着大屏幕上计时器使劲拍着数着,有拍100下的,有拍110下的,不一而足。同事们有的很兴奋,有的大呼上当:“这个李老师是想要30秒钟的掌声吧?”呵呵,其实这也不失为我们上课前的小把戏是不是?既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拍手益于健康长寿啊。(嘻嘻嘻)自愿者观察团发言:这个游戏可以挖掘人更大的潜力。课堂上与班级管理中都可以用计时器,教育学生珍惜时间,提醒老师构建高效课堂。
第二个游戏是把两只手按不舒服的方式翻转指鼻,分开。这个游戏我没有学会,不好意思,呵呵。争取和白红梅学会。自愿者观察团发言:改变从习惯开始。教育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方式的改变,更是思想的改变。注重过程和细节。
第三个游戏是高塔手。双手十指对支,中指对屈,第一关节紧贴,先分开拇指(表示
自己的父母,长大了要分开)。接着食指分开(表示自己的兄弟姐妹,长大后也要分开)。最后小指分开(表示自己的儿女,他们长大后要和自己分开)。只有无名指无法分开(表示自己的爱人一生都无法分开)。呵呵,多么有爱的小游戏啊,蕴含人生哲理。自愿者观察团发言:无名指是支撑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找准支撑点。其实爱人就是我们生活与事业的支撑点。
李老师列举一些案例,详细介绍班主任工作。
案例
一、两个班举行篮球比赛,一班失败了,队员互相抱怨,班主任应该怎样应对?失败——挫折教育,成功——成功教育。李老师说:“班主任要告诉学生胜利了哪些事情是好的,哪些事情是不好的?失败了哪些事情是好的,哪些事情是不好的?”
案例二、一个叫小芹的同学演讲失败,但屡败屡战,因为老师教育她付出就会有回报。她找到老师问:“不是说付出总会有回报的吗?”老师应该怎么办?李老师说:“付出了并不是就一定得到奖杯,重要的是过程,回报的是未来,和学生讨论比赛对成长的价值。”自愿者观察团发言:处处有机会,事事是舞台。
案例
三、同学吵架,老师怎么办?其实同学之间有小摩擦很正常,但是怎样正确的引导处理?李老师出示了一个“十字图”,用“十字图”从四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分为——同学怎样看?自己怎样看?老师怎样看?家长怎样看?比如老师提问后,学生就是不举手,原因何在?先从学生角度分析,怕回答错了老师批评、同学嘲笑;没有(缺乏)学习主动性。从老师角度分析,老师讲得太快,没听明白题目意思......案例
四、班级公约。“我们的约定”,学生自己讨论制定的班级制定,动手绘画。第一条,眼睛看着老师。后面画一个明亮的眼睛。第二条,用耳朵听。后面画一只耳朵。第三条,闭紧嘴巴。后面画一张紧紧抿着的小嘴。呵呵,多么可爱的班级公约啊。我相信学生们都会认真遵守的,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约定。比我们从网上下载的条条框框式的公约来的有用。有许多制度说到做不到,就是操作不具体。我们要把话说具体,一切细化,可操作。
案例
五、“y图。也是分开角度思考和计划。
总之,我学到许多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我一定会活学活用,应用到我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和我的学生们教学相长。
昨天在实验中学听取了李玉平老师的专家讲座感觉受益匪浅。
首先,他作报告的方式非常的新颖。我们首次接触了“微电影”。在一天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边玩边学、边乐边学。
其次,他的许许多多的方法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创新运用的。比如两栏笔记,比如“十字分析法”,比如“y型分析法”等等。
最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老师说的:少说正确的废话,多做平凡找准一口井,深挖下去!
2013-04-21 12:26:28| 分类: 教学反思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通过对李玉平老师专家讲座的再三观看,我发现李老师抓取的都是我们身边的小现象、小问题·····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小事。
为什么我们就能视而不见呢?为什么我们就没发现小问题里的大道理呢?这是因为我们认为这么小的问题根本就不用我们出手,我们都是干大事的人,这样反而使小问题累积成了大问题。我们都存在着视觉的盲点。
其实,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是从很细微的一件小事开始的。李玉
平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ppt我们都多多少少的用过,但从来没有往更深层次去考虑,更不用说利用ppt制作微电影啦。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试着弄弄“微电影”寓教于乐。
在对待孩子上课不举手这一问题上,我们每个人都遇到过。可能李老师讲到的我们也都想到过,但是我们却很少去思考这些表面现象背后的问题进而拿出解决的办法来。李老师先用“十字分析法”分析孩子不举手的原因,然后层层深入的去寻找表面现象背后的问题。经过层层剖析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这一小问题但却是相当麻烦的小问题迎刃而解。
所以,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我会慢慢的注意这些小问题、小现象并且利用李老师教给我们的方法深挖下去,直到问题得到彻底的、圆满的解决。打开教师思维 拓宽班级管理思路
——聆听李玉平老师讲座有感
侯营联校马屯小学 赵凤春
在聆听李玉平老师的讲座之前,我就经常这样,每天忙忙碌碌,疲于应付班级中的日常小事,常常是按起葫芦起了瓢,没有让人安生的时候。心中非常苦恼,不知该从何入手。李玉平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打开了教师的思维,为我们提供了班级管理的新思路。比如,学生打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把打架事件平息掉。而李玉平老师的思路是这样的:第一步,用十字图从自己、同伴、老师和家长四个维度分析出学生打架的原因,第二步,根据分析出的原因找出相关策略。最后,在日常管理中注意渗透这些策略。这样,班级中基本不会出现打架事件,即使会有,学生自己也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其他的同学也知道自己面对同学打架时该做什么。
确实,我们在解决班级问题时,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怎么办,而不去思考原因,结果导致解决的只是现场的问题,学生和老师都没有从中学到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智慧和素质。我们过于关注事件本身,抓不住事件的本质。李老师指导我们先找原因,然后根据原因找出相关策略,最后有针对性的运用相关策略。
的小事。不论干什么事情都要学会接地气。篇二:暑期青年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暑期青年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短短三天的青年教师培训即将结束,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每一次讲座都有新的收获,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说实话,在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老师也曾讲授过如何当好一个老师?如何教好一堂课?但那个时候,作为学生的“我”与今天一个双重身份的“我”听课感受有着太多的不同,今天我是带着问题来听专家及优秀教师们的每堂课,从中我学习到了很多,感受颇深,下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强化自身素质,做一名合格的老师
教师,这个职业神圣而光荣,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这一点非常重要。另外做一名合格的老师还体现在课程改革上,印象最深刻的是李海勇校长给我们上的一课《新教育风暴》,李校长首先谈了自己从教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感受到教师这一职业的不易,要想做一名好老师,需要长时间不断积淀的过程,如在反思传统课堂问题的基础上,展开新的教学尝试,每一个阶段是需要付出百倍艰辛,因此,我们选择教师这职业,就是要不怕吃苦,乐于钻研和奉献,熟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更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涵义。
强化自身素质还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李校长谈到山西泽州一中学导螺旋大课堂的成功经验。在他看来,传统课堂的核心是知识的传授,而新课堂会的核心是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围绕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教师不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地讲述,而是站到学生的身后,让学生来展示自己的成果,聆听和帮助学生。撤掉了教室的黑板,给学生展示用的白板,变身成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因此要想从真正意义上做一名合格的老师,就需要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从日常积累做起,不断的提升面对新教育风暴的创新能力,强化自身素质。
二、取众人之长、补己之短。
这次培训上,许多优秀教师专家与大家学习交流,讲台上老师们或睿智,或细腻,或幽默的阐述,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带来一次次深深的触动,让我感同深受;一句句诚恳的建议,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让自己再一次去感受,去回味,去享受,去思考。这次的培训课上,李玉平老师的《微课程》一课,让我非常振奋,没想到李老师能将枯燥无喂的课程利用微课程设计的的生动异常,而且,我尤为欣赏他的微课程创作风格,大胆、幽默、激情,完全不像是在讲课,更像是导演一部影片,把一些枯燥无谓的理论性知识结合到现实生活当中,能无时无刻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我想这就是微课程的魅力所在吧!
三、总结教学经验,做好课堂开发向课程教程的转变
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在上好课的同时,还要给自己一个定位,给未来职业生涯做好规划,不能一味的去教学,教好一堂课了,就万事大吉的想法是万万不能的,要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不足。这次培训课上,王能智老师使我颇受鼓舞,他给我们交流了教师进修课程教学开发的一系列过程,我佩服他们那种严谨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科学
研究态度,及永不放弃的探索精神,教好一门课程并成为这门课程的骨干老师是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应该抱有这种进取的精神,当然也要求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拿破仑曾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要说,不想当骨干教师的老师不是好老师,我们在教好课的同时,要善于总结教学经验,不畏艰辛、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争取在自己教学生涯有所成就。
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充电机会,由衷感谢教育局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同时也给我日后的教学起到了引导作用。作为一名年青教师,我在日后工作中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碰到困难是在所难免的。只有通过自己反复地研究和领悟,才能真正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这一信念不仅是促进教育教学的动力,更是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时刻谨记而不能丢弃的精神支柱。篇三:培训学习心得 青岛版
尊敬的校领导,各位老师们:
下午好!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能给我这个宝贵的机会,让我去泰安参加了山东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材(青岛版)备课研讨会即教材培训会活动。
这次活动分为三部分:1|、编写组专家介绍青岛版教材修订情况;
2、李玉平老师曹培英老师的报告——《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的理论辨析》;
3、2节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展示,最后老师作了点评,大会总结。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重新认识青岛版数学教材。
编写组专家张风武老师介绍,青岛版教材的修订依据是根据一线老师的经验、新课标的内容,还有时代的发展需要。修订后的内容有了较大的变动:
1、素材更加均衡。以前选取青岛的实例很多,现在情境图更加大众化,各地区都可以使用。
2、情境图更加简洁。以前情境图包含的信息很多,比较复杂,现在减少了,具有针对性。比如《字母代替数》、《平行四边行的面积》情境图的处理。
3、知识结构更加合理。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分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学习,先学特征——后面积;多边形的特征一个单元,后面直接讲解面积;《简易方程的意义》,借助天平来理解。
4、本质美才是真的美:合作探究更细化。
强化数数,97、98、99——100,9个十——10个十,也是100。不再单单强调10个十是一个百。关于运算,强调运算意义,夯实运算概念;直观呈现算理,突破计算难点;重视估算编排,强化估算意识(区间);结合具体情境,掌握运算顺序;重视直观操作,探索图形特征;沟通知识之间联系。
5、自主练习更有针对性。改进习题的设计与运算顺序,调整难度与梯度。
6、落实了思想与方法目标。增加了《解决问题》《智慧广场》。
7、强化数学活动经验。经验载体:操作、实践,步骤:想问题——做规划——动手做——回头看(反思)。
8、调整《统计与概率》:三年级删除。
利用讲数学故事,编排渗透应用题的基本结构;调整混合运算与应用题的编排方式。应用题不强调一人多法以及运算的先后顺序。
10、课件、多媒体资源统一制作,以后会不断丰富。
总之听后感觉很好,值得我们期待!
二、李玉平、曹培英老师的报告——微课程、翻转课程。
李老师幽默风趣,结合教学实例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微课及怎样制作微课。微课就是把自己要教的内容录制成一短小视频挂在网上,可供学生们随时随地看。它最早起源于美国可汗学院。李老师还介绍了十字法、两栏记忆法、钟表法等解决问题的,让我深受启发,收益匪浅。曹培英教授对微课程和翻转课堂进行了自己独到的分析,听过之后才知道原来自己很多认识是错误的,在教学中存在很多误区。
三、通过听课学习,我对以下几个方面感触颇深。
研讨会上2节课中,其中1节是《估算》,第2节是关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每一位老师都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全新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设计,有效地小组合作,满怀的激情,精彩的辩论,层层深化练习,让我再次体会到数学课堂独有的魅力!
1、每一节课都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最后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设计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
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2、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经历探索的过程,学生主体性体现的淋漓尽致。
新《课程标准》在继承“双基”传统的同时,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提出进一步揭示了数学教学不仅是结果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过程的教学。数学教学必须结合具体内容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经历过程”,是一种充满情感、富于思考的经历体验和探索活动。
5、“听课后”要善于反思,反思才能不断的进步。
一路走来我发现:“听课后”比“听课时”更为重要。我们可以从正面、反面等多个角度去反思,去猜想。曾经在听课的时候,往往会不由自主的想“如果是我,这个环节我会怎样处理”,只有在听课后才会有真正的解答。
总之,此次活动中的每节课,犹如朵朵鲜花,多姿多彩,争奇斗艳。台上讲课老师的投入,台下听课教师的专注,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很多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
最后徐云鸿老师的四个问题:怎样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怎样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怎样培养数据分析观念?怎样培养符号感?引发我们进一步思考,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探索。徐老师还提到一种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自己组织、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辩论解决问题、自己总结归纳,完全由学生“独霸”,老师在那里都显得多余。这是一种怎样的课堂呢?难道这就是“最理想的课堂”吗?
通过这次活动,我看到优秀教师的素质,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不过它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给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我会以此为榜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做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上下而求索
很荣幸参加了这次的山东省青岛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暨教材培训,学习过后还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就象别的老师经常告诉我的:“平时要多学多听,学习的同时更需要积累和沉淀。”所以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次积累和沉淀下来的收获。因为每人的观测点和着重点各有不同,所以这次我想跟大家分享怎样打造一节“瘦身而高效”的课堂。
一、提质减量,“瘦身”课堂问答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听优秀老师的课会发现,在他们的课堂上,问题不会太多,但都是经过反复推敲,慎重考虑的,如果老师没有对问题的设计足够重视起来,就会出现提问过于简单、指向不明、偏题等现象,所以精心设计才可能感受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场面。
(1)问题的高效
在张老师的《小数乘整数》中,在根据信息提问题时,第一个学生只回答了所提的问题,于是张老师及时抛出了“谁能把他的问题和相关信息连起来回答吗?”和“谁能象他这样再提个问题吗?”就很好地规范了后面学生的回答。
再如在谷老师的《平均数》中,在学生们要选派候补队员上场时,她问到:“选一名投篮水平高的队员上场,派谁上场?”这样就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投篮得分上,而不至于分散到跑得快、跳得高??那样的无关因素。
这就说明,有价值的课堂提问能促进学生思维,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出一个问题
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最能拨动全体学生的思维之弦。因此要提高问题的质,减少问题的量。
(2)评价的高效
老师的评价同样很重要,同时还要注意到生生评价。作为老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都应是准确的、正确无误的,否则会误导学生。在课堂上的评价语言要是非分明,不模棱两可,这样的评价才有份量,尤其是学生回答错误、做题错误时,老师一定要指出错在哪里,所以评价语言的妥当与否,对一节课的有效性,甚至是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经济用材,“瘦身”教学素材
就象徐老师的会议总结时说到的:“研究方法、步骤必须由我来提供吗?”我们不妨反思,什么样的学习材料适合学生探究?是否这样的探究,缺失了学生主动寻找材料的过程,反而影响到学生解决问题策略意识的培养。听优秀老师们的课也会发现,他们大部分选用的素材并不多,但正是凭借着对比较少的素材的灵活变化和高效使用,创造出了充满活力和张力的课堂。
在王老师的《方程的意义》中,在把黑板上的式子进行分类之后,通过用圈把等式和方程圈出来,到这里对黑板上式子的应用并没有结束,王老师依旧利用黑板上的式子帮学生顺利地用集合图表示出等式和方程的关系。20+x<10020+x<100 x+20>50 x+20>50 50+50=100 50+50=10050+50=100 等式 10+10=2010+10=20 10+10=20 20+x=70 20+x=70 20+x=70方程 2x=1502x=1502x=150 3x+10=1003x+10=100 3x+10=100 2x=100 2x=100 2x=100 在刘老师的《认识正负数》中,刘老师用心制作的素材引起了会场里老师们的注意,他制作了一个非常形象而且还能活动的温度计,有一个把手可以上下滑动来控制水银柱的高低,通过这个直观模型,学生对正数、负数和0的大小关系就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样地在后面,通过课件的演示,温度计变成了数轴,借助数轴,学生将数系由0和正数又扩充出了负数。
负数 正数
由这些可以看出精选素材,巧用素材,才能做到一“材”多用,一“材”多变,一“材”
多效。
三、扣紧重点,“瘦身”教学内容
(1)铺垫、情境的高效
在刘老师的《认识正负数》中,课前热身时,通过一个“反着做”的游戏,学生们很好地感受到“相反意义的量”所表示的含义,为后面学习正负数埋下了很好的伏笔。
同样,孙老师在情境中没有很突出地强调相反意义的量,导致后来学生举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的例子时出现了“妈妈买了10个桔子,我吃了5个”的情况。
由此可见,在课前铺垫或者创设教学情境时,如果能尽可能多给学生呈现有效的场景,将会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更好地进行数学思考,更好地掌握教学目标。
(2)重点的高效
我们在备课时会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然后有针对性的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特别是抓住课的本质,找准切入点,才能根据这个“点”理出一条“线”,从而紧紧抓住教学的主干脉络。但在课堂上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节课下来感觉整节课都是重点,反而更突出不了重点,哪个点都想抓住,反而哪个点都深入不下去也抓不住。
只是盲目地追求教学中的“厚重”,面面俱到,只会导致教学内容“丰富”,而学生头脑中却不知所云,模模糊糊。所以并不是在课堂上教得越多、越广、越全就越好,教学内容贵在精不在多。
四、精挑细选,“瘦身”课堂活动
老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不能只注重外在形式而一味追求新颖,更多的应结合时间、地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出有价值的活动,使活动能真正适合学生。
比如曹老师在报告中也提到:在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时,老师们往往会让学生先自创符号,然后从中选择出比较适合的,最终呈现出现在沿用的,我们恰恰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个活动过后要让学生们思考为什么大家会一下沿用那些符号,与我们自创的符号相比,它们到底好在哪里。
在马老师的《分数除以整数》上,我发现他们的小组活动跟有些课堂的“假合作”不同,往往那时多数小组会有一名能说会道的同学当“主讲人”,这时小组的发言往往只代表他个人的观点,其余同学大多数会充当“听众”。在马老师的课堂上,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在小组汇报时,他们也是有一名代表上台落落大方地指点着,清楚、完整地表述出他们小组的意见,最后还会补充一句:“大家有什么问题或建议吗?还有什么补充吗?”当别的小组提出异议时,小组成员可以上台补充解说,所以很明显地,这样的小组活动是有效的,既保证了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明确,秩序井然,又能使个人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彼此协调。
经过“瘦身”后的数学课堂,将会带给学生数学学习真正知识的能力,会让我们抓住教学的根本,简简单单地教数学。
在这次的学习中,最后徐老师的会议总结中的“问问自己”给了我很大的感触:这个问题必须由我来提吗?学生踢的球必须由我来接吗?(可不可以踢出去,给其他学生,问一问谁能来说说他的想法?)学生的回答必须由我来评价吗?研究方法、步骤必须由我来提供吗?(可不可以问一下你打算怎样研究?需要什么学具?)算理必须由我来演示吗?
我想,徐老师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问自己”,最终目的是想让大家反思,怎样才能让一节课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个废环节,从而一点都不“浪费”的课堂并且真正是属于学生的课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高效”课堂了吧,而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来探索、发现、得出结论,这样让他们自己想明白,要比比强行让他们看得明白,听得明白要快乐得多,这,也就是学生们学得开心主动,我们也教得轻松的课堂,也就是“高兴”的课堂,既能高效又能高兴,这样双赢的事情,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但是,要想在教学道路上达到这种乐又何其艰难!所以我想说,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上下而求索!
转变理念,构建高效课堂。
非常有幸能够参加山东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在短短的四天时间里,观摩了来山东省各地市的12位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和来年各位专家的专题报告,此次听课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各位出类拔萃的数学教师的教学风采,也让我感受到了参赛选手们的智囊团的重要性,更让我从中发觉到了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浅薄与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们学习。接下来我通过两个方面说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篇一:品名师课,课止意未尽。
本次外出学习聆听很多高手的课,每位高手的课各有秋千,仔细品味每节课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在这里我把听课中设计比较好的环节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让学生在理解算理基础上得出计算方法。
在计算碰到新问题时总有相当多的学生会应用已有的经验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
应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交流的平台,在交流中明白一个个算理,从而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不但能提升认识,还能为计算方法的得出打下基础,缩短教学的时间。,张会在讲授《小数乘整数》和马梅老师在讲授《分数除以整数》做的就非常好,例如:张会老师在向学生讲解0.2╳3=?,当学生试做时,出现0.2╳3=0.6时,老师让学生解释,学生遇到困难,这是张老师抓机遇,引导学生当你遇到困时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明白算理,他是先出示一张正方形,然后分成10分,每两份,涂成不同的颜色,涂了这样的三分,这样学生非常轻松的明白0.2╳3=0.6的道理,马老师讲解分数除以整数也使用了同样的思路,在讲解9/10÷3=?马老师是这样处理的:为学生提供以那个活动表:将1米的纸条找到9/10米,可以在纸上画一画,写一写,(出示图),写出计算方法,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促进了小组合作,而且学生比较轻松的明白计算的方法,总之,在讲解计算课时,舍得花费足够的时间通过建模的思想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始终让学生体会到算理事算法的基础。
二、关注学生的认知,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师在备课时确立课堂教学设计的起点,既要考虑教学内容所提供的可能起点,也要考虑学生发展的现在状态和潜在状态所暗示的现实起点;既要考虑知识逻辑,也要考虑心理逻辑。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设计才会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应的课堂教学才有可能更加真实、扎实和有效。
第四篇:听尹爱青老师报告有感(精选)
听尹爱青老师报告有感
尹老师的报告让我们开拓了视野,从国外到国内,无论是从音乐的教育发展史还是音乐的教学方法,都打开了我们的心灵,刷新了我们的头脑,尤其在认识音乐要素是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音乐教学的本质。在“内心听觉”、奥尔夫教学法的讲解中让我受益匪浅。
第五篇:听老师报告有感
做一个有价值的老师学习心得
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在我的身边,许多老师敬业爱生的事迹常常感动着我,尤其是那些班主任,他们是真正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的,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赢得学生的爱戴!
尊重学生的实质是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有尊严、有追求、有独特个性特长、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从尊重学生出发,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严中解放出来,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孩子们的同志和朋友”。
“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像高老师说的,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