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型六环”高效课堂的心得体会
“五型六环”高效课堂的心得体会
唐 丹
通过这一段时间到七中、景弘的学习,我校构建了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以“独学、对学、群学”为特点的“五型六环”高效课堂模式,力争让课堂成为学生激活生命激情、感受学习快乐的天堂。为了更好的搞好我校的课堂改革,现对我校“五型六环”高效课堂的谈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五型六环”高效课堂是指五种课型:阅读指导课、新授课、实验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采用“六环节导学式”的自主课堂,即以“课前检测——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汇报——归纳提升——检测反馈”为框架,以“导学案”为抓手,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特征,以“发挥学生主体性”为精髓,在教师点拨、引导和帮助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展示等形式,使学生在使用学案的过程中质疑、选择、分析、综合,进而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是我校“五型六环”高效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其灵魂就是“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相信学生”是变革的前提:相信学生的聪明和才智,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解放学生”是教育的使命:少指手画脚、多欣赏鼓励,教师少讲、学生多学,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道理,在体验中增长见识。“依靠学生”是智慧的源头:依靠分身术,培养小老师;依靠表现欲,搭建小舞台;依靠荣誉感,提高竞争力;依靠差异性,学会兵练兵。“发展学生”是最终的目的:发展学生的兴趣、知识、思维和能力。因此小组建设是主导,导学案是载体,精心设计问题是关键。
一、小组建设
(1)小组分工明确,确保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做到真正相信学生
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初,各班老师就对全班学生按性别、成绩、能力等因素进行均衡组合,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若干个小组,并由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学生任组长,组长在组内有威望,实行组长负责制。剩余学生按自愿、推选相结合原则选出卫生委员、纪律委员、体育委员、安全委员、记录员、课代表,力求让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保证分工明确,保证每一个学生有一项工作,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游离在群体之外,不歧视学生,相信学生,从而最大可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
(2)加强小组长培训,做到依靠学生,放手让学生管理学生
组长既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又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小组长是班主任老师的左臂右臂,老师要善于利用小组长,要加强小组长的培训,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由小组长总结这一段时间小组的表现,指出存在的问题,然后开展讨论,让学生提出解决办法。班主任还要经常与小组长沟通,了解小组长思想动态,坚定立场,不泄气。
(3)严格小组评价机制,加强团队意识建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健全小组评价机制,进行捆绑式评价,并坚持到底。强化小组团体激励,对小组成员的评价教师须把握以下几点:(1)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2)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正视学生的客观差异,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3)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平、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4)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注意从以教师评价为主向以自我评价为主逐步过渡,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改进的办法。另外,我们可以定期进行诸如最佳学习小组、最佳小组长、最佳学习伙伴、最快进步奖等评选活动,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使每一位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从而达到由个人目标的达成促进小组团体目标的达成。
(4)加强小组培训工作。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培训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学会中心发言,能把自己的探索、发现,清楚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发言的规则是弱者先说,强者补充。二是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三是学会质疑、反驳,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不同点,能以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四是学会更正、补充,能在别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五是学会求同存异,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习。另外要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了解小组工作情况,鼓励小组长的工作,交流经验,弥补不足。
二、“五型六环”高效课堂以导学案为抓手,两案并举。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案,强调学法指导,重在“导”字,解决“会学”的问题;“训练学案”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提升的载体,解决“学会”的问题。导学案是基础,训练学案检测导学案制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两案并举,相为呼应,让高效贯穿于学习的每个环节。
高效导学案的编制做到四个符合: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符合具体教学模块的要求,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符合教师、学生、学习内容的实际。导学案的完成程序是:主备人提前备课→学科研究小组研究→主备人修改→任课教师通研→主备人再修改→包科领导把关签字→印刷学生使用→电子稿上传资源共享。
训练学案是高效课堂的“指南针”。①教师通过批阅训练学案了解学情,明确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知识盲点,及时纠正备课设计存在的问题;②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拓展,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让学生有机会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三、导学案编写和课堂设计的关键:精心构建问题设计
课题导入、自主学习提纲、检测题等各个课堂教学基本环节的问题设计,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依据班情、学情,精心构建问题链,让问题驱动教学,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一方面依据于教材,另一方面取源于学生,但很大部分需要教师的再加工——“问题”的设计。问题的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设计的趣味性(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2、“问题”设计的启发性(利于思考,富于启迪)。
3、“问题”设计的导向性(强化“双基”,突出重难点)。
4、“问题”设计的层次性(铺设“阶梯”,逐步深入)。
6、“问题”设计的创新性(强化思维,求异创新)。
对高效课堂的探索,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更不能一阵风。我决心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创新,深入细致的研究各地高效课堂的先进经验,力争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让我们的课堂真正高效起来。
第二篇:“双向六环”高效课堂
“双向六环”高效课堂
髙滩镇初级中学
张海平
为保证教育发展具有前瞻性和后续性。大力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寻求一条适合农村教育的新的教学方法,我们各教研组分不同的年级进行了改革和创新。结合杜郎口非典型教学模式,我们研究试验出一种适合我们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 “双向六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双向”是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师生双向互动。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师生互动。新课改要求学习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在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基础上,师生相互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与教师的主导教的双边活动,达到教学相长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以激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为突破口,进一步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师生形成互助学习的“朋友”“合作伙伴”的师生关系。
“六环”
笫一环: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效能学习的核心基础,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预习能开拓听课思路,它能够引导学生“先学”,提高学习效率。因为学生只有自己先预习,在课堂上才有问可答、有据可依。学生只有充分预习,才能有商讨的学习效果,才能生成丰富多彩的课堂效果。同样的年龄,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听同一位老师讲同样的内容,但同学们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程度却有很大的差别。其原因就是有的同学课前不预习,上课时才匆匆打开课本,对新课内容一无所知,听课完全处于一种盲目被动的状态,听天由命,一节课下来有的听懂了,有的似懂非懂,有的甚至就是听天书。而有的同学听课是有备而来的,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对所学新课有了整体的了解,对新课要讲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做到了心中有数,听起课来如鱼得水。
学生预习的环节由教材的学习内容进行设计。在开始实施时,由于学习能力的差异,老师要在课内做好预习并进行指导。预习时,力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自主预习能力。通过预习,先进行尝试练习,然后对教材后的思考练习题进行解答。通过尝试,哪些已经掌握,哪些还存在问题,一下子就检验出来了。过去,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问题的存在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忽视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教育者提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新理念,走老路、做老事已经严重制约教育的发展,已经不适应社会、不符合当今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我们所提倡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学习的“指南针”,一方面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链接,为学习新的知识提供适当的支持点、思维点;另一方面又能帮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多方面的整合,以利于建构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环:情境感悟
创设情境是指授课之始为学生营造一种兴趣情境,让学生由浅入深,不由自主充当学习角色。例如在讲授初一年级数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这节课时,首先在这个环节中设计了学生熟悉生活实例,适宜学生思考。如你在商场购买物品遇到过商品打折吗?打折是怎么回事?打折折数是多好还是少好呢?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带着问题进入学习,为授新知做好“热身”。此环节要求学生以个体为单位进行探究,培养其自主性学习,适时给予鼓励。这样有助于让学生理解题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类比找出相应的概念元素,获取信息,感受其实用价值。
创设情景的方式多样如提问法,教师有简单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如《观舞记》这课,师:同学们喜欢舞蹈吗?学生:“喜欢”。师:想不想观看一段舞蹈?学生:“想”。师:但是看后要谈谈自己的感受(同学们高兴地点头)。接着播放一段舞蹈让同学们欣赏,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与文章一致的感情基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活力四射的印度舞蹈。看完后,接着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有学生说“舞蹈很优美”,也有学生说“我也想学舞蹈”。这时候,老师就顺着学生的思路说“同学们都喜欢舞蹈,认为舞蹈很美,也想学舞蹈,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学会的,我们可以把这优美的舞蹈用笔画下来,也可以用文字描述出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冰心用优美的文字描绘的一段印度舞蹈——《观舞记》”,从而导入课题。还有利用学生熟知的趣味故事引入法,刚上课时,有的学生由于进行了课间活动,神经处于兴奋状态,思维还停留在在课间活动上;有的同学在课间趴在桌子上休息,神经还没兴奋起来对即将学习的新课也没有准备,还有许多其他因素„„显然上述情况都不利于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此时,教师利用精心设计的情境问题,就会像磁石一样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使其学习状态达到最佳。例如我到一所学校上《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课时,由于不熟悉学生,为了让学生与我缩短距离,在导入新课时,安排了一个动画故事。给同学们讲了一段关于新版西游记的故事:唐僧师徒到西天求学,一天,如来佛祖问了一个问题,观音顺风去探怪兽巢穴,10000里只用了四分钟;返回时四分钟行了6000里,求观音在静风中的速度及风速?(要求: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答)结果师徒四人无一人会计算,老师我也不会,大家会计算吗?同学们都笑了,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这时,我抓住时机,接着说: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谁比唐僧师徒更厉害。
利用简介说明引入也是一种适宜方式,但简介说明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环境选择不同的切入点。教师有代表性的指点,然后紧扣课文内容介绍作者、时代背景、文章内容,要突出文章的思想性和政治观点。还有如利用生活实例问题的引入等等,只要我们善于创新,一定有适合学生的方式,以便调动其学习的动力,为授新知铺好路。
感悟是让学生领悟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情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堂课的起始和高潮,往往需要教师以其丰富的感情积累和知识底蕴纵情渲染,从而为课堂创设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筑路架桥。由此而知创设问题情景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好时机,用发自内心的情感围绕课文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收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笫三环: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指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探究学习,当问题较易时,以个体为主自主性研究,然后再与组上其他成员进行核对,验证结论是否具有共性。当问题较复杂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群体智慧探究出问题的结论。彦语有云“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也正是描述合作的作用。同时在提高课堂效能效率的今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其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得以落实的载体。实现智慧的交流、思维方法的优化互补,时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能使每个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在讨论探究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使得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幅度提高。
合作探究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讨论;其二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各组成员能进行有效的合作,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合作探究,合作学习后要及时发现整理,要提倡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鼓励组内质疑。不能够统一思想的问题,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请教老师或听取别组意见。教师要注重巡视、调査,各小组组长要组织成员开展有效的交流、合作、探讨、相互帮扶,已达到全组成员都能掌握知识为目的。
合作探究是以小组为单位,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改变以往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教学时眼中无人,心中无人。更重要的让学生体会科学的探索与发现。不仅要看结果,更要看探索结果的过程,要注意培养学生在探索结果的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体会数学的精神。要看以知识、技能为载体的数学素养让学生感悟到了多少,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会用数学的头脑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那才是学生终身受益无穷的,这也正是数学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师在参与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起到体现以下之功效:组织、引导、激励、解惑等。
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到各小组巡视,参与到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小组中去,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情况,及时给予点拨。同时还要从宏观方面调控课堂,防止延误课堂,防止学生讨论偏离课题。发现学生有独特新颖的见解,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思考和学习。教师要在此过程中,充分相信学生、利用学生.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每位学生能进行自主管理,互相约束,又互相激励,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井然有序的高效进行。笫四环:学生展示
所谓“展示”就是学生在“预习”“探究新知”的基础上,将自己或本组在本堂课探究的结果展示出来,要求展示自己得出的结论,以达到成果资源共享,集思广益,共同提高的目的。要遵守即问题性、创新性原则。也就是说展示内容应是组内或有共性的问题、易错的问题。引导学生重点展示自己独特的思考、发现的一些规律即创新性。课堂展示的既有学生对学习目标中重点内容的解读,也有学生学习中感悟和经验最好有一些大胆的设想和推测,提倡有就某一问题的独到的见解和认识,直入主题、抓住重点、有的放矢言简意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此环节的训练给学生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和空间,尽量让他们参与,同时放手让他们去干,作为老师只需掌握一定的原则和方式,适当的加以点拨,通过这个环节的训练,结果发现了每个学生都有他们独特的见解,同时也涌现出大批的学生不但在学习上优秀,而且其他方面也有很大的潜能。让学生自己讲解,采用了探究发现法,不去代替他们思考,让他们自己探究讨论出结论。引导他们去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真正提高他们的能力,鼓励探究多种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探究过程活跃起来,在这样的氛围中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学生有条理的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可以让不敢开口说话的同学变成滔滔不绝的演说能手,可以让学生变成像模像样的老师,可以可以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有声有色,可以让学生的创新思维、求异思想、合作能力得到培养。
在展示的同时教师的表扬激励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在教师角色发生改变后,教师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要做到:备课充分、预设到位、认真倾听展示内容、及时进行表扬激励,做到干预而不干扰。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学生展示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评价、反馈。已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课堂气氛的作用,有利于三维目标的完成。老师的激励评价,能促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激励应该贯穿在整个教学的始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语言上的肯定,评价语言一定要准确,根据实际情况说一些激励的语言,如:你分析问题这么透彻,老师也很难做到,希望以后每节课能听到你的发言;你爱动脑筋,这么难的题你都能解决!你好厉害!咱们把掌声献给他等。还可以用一些表扬手势、惊讶的表情等表示对个人及小组的激励。当然还有许多激励的方式如运用情感的激励、讨论争辩、竞赛评比、擂台比武等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悄,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我快乐、我幸福、我成功”的境界。
第五环:归纳点评
当学生完成了以上几个环节,这时就需要将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将学生零散的思维更系统化。教师一定要认真地倾听学生的归纳整理。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发表完个人见解或小组意见之后,教师要及时的对学生展示的结果进行点评,给以肯定。给学生紊乱的思绪一个明确的回答,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一体化,教会学生克服知识散乱不成系统现象。教师要侧重引导学生从学会将问题举一反三,一题多变,通过适当增减、更换问题的条件结论,重新让学生思维解决,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通过此环节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的了明显的提高。原来不爱提问题也爱提问题了、原来不爱说话的变得爱说话了、原来扭扭捏捏的变得大方了。作为学生的表现来说,让我们很多老师都大吃一惊。只要给他们施展的空间和展示的舞台,他们绝不会让我们失望。而且一些原来失去斗志和信心的学生,通过这些活动,他们又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并且把这种能量用到了学习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更主要的他们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了主动研究知识。
笫六环:测评达标
学生测评达标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自己对本节内容的举握的情况,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情况的反馈调整下一节的教学内容。学生经过以上几个环节激烈的讨论,思维比较活跃,这时需要静心总结归纳整理,使知识更加完善,意在帮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学习进行回忆、再现、归纳知识的能力。达标测评主要是针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重点问题进行及时检验并进行及时反馈,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
一堂好的课,需要“动与静”的结合。动就落在课堂研讨中,静就是落在当堂检测上,做到堂堂淸.测评反馈要及时、准确。同时当堂检测意义不仅仅只是对学生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掌握 情况的测试,而且应当让学生通过检测,感受到“学有所值”、“学可致用”,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的知识学习能进一步得以升华,并有意识的转化为知识运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潜移默化的让学生领悟“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检测题目呈现方式力求多种多样。可以由教师直接编写,也可以指定课本内容或教辅资料。
总之,“双向六环”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民主的课堂、能使学生愉快学习、健康成长。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张扬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他们真正有了展示各自有特色的长处和个体优势,对于学校来说,这种教育模式弥补了教育的的一个误区,那就每个学生都能够大胆的展示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并不是他们的胆量差,只是有没有给他们创造机会。同时也证实了当今教育改革的势在必行。证明了每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只要善于发现他们的潜能,他们一定会给我们超出意外的惊喜,使我们的教育走向一个崭新的局面,让我们的学生能够走出国门!这样的课激活了学生的潜能、放飞了学生的心灵.真正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实施“双向六环”高效课堂还需注意以下四个要素: 第一要素“课堂结构的改变”:在教学中授课方式也进行了改革,原来上课时以教师为中心,虽然教改一再提倡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但在真正的实施中,却被升学考试的紧箍咒牢牢地锁住,由于诸多原因,那么教改也成为空谈。结合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教改优势,为让教师真正的起到主导作用,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改变了传统的教育和教学模式,教师的讲授时间控制十至十三分钟之内,留给学生更多思考探究的空间,通过这一实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的了明显的提高。原来不爱提问题也爱提问题了、原来不爱说话的变得爱说话了、原来扭扭捏捏的变得大方了。更主要的他们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了主动研究知识。
第二要素“课堂教学组别变化”:将原来的四个大组改为九个小组,每个小组定为6—8人,这样做目的是为了创造学生小组探究环境,培养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解决了人数多的大班不利于教学的问题。原来的人数太多,而且各自的座位位置也无法做到真正讨论探究。在有效的时间里不可能人人来发表自己的主张。原来我们班中只有不足6人的学生能够敢于回答问题,只有少数几人敢上黑板,大部分时间学生仅仅充当了一个“容器”的角色。通过从2008年10月开始实施新的课堂教学组别形式,仅仅只开始两周,我就发现班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幅度的提高,一学期后,班中的学生发生巨大的变化,现在班内每个学生都能大胆发言,争先恐后的上讲台解题,而且学生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积极追问问题的来弄去脉。
第三要素“学习方式的改变”:原来学生学习知识主要是靠老师的讲解,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模拟演练,被动的等待老师的传授知识,就如等待食物的“动物”,别人给什么就吃什么,根本谈不上什么能力培养,就像装东西的容器,最高境界是高分数低能儿。现在学生自己先进行自学研讨,自己主动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找出疑惑再寻求帮助,由原来的等知识变为想要获取知识。从形式上讲,真正做到了学生是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试验班上的学生考试成绩进步比较快,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帮助,特别是中等及中等偏下的学生成绩上升最大。
第四要素为 “班级干部的改变”:我们的习惯是以班委会、团支部为主的干部群体,再加上各课代表,这样干部群体只是班级的少数人,据有终身性,固定在某些人,这样就抹杀了更多学生能力的陪养。于是我就结合著名教育者魏书生的干部管理模式,让每个学生来参与管理,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使更多的学生找到了动力源泉,点燃起希望之火,现在我班的干部几乎是百分之百。人人有事干,人人争着管,实现了全面动员,全员管理的局面。
近三年,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实践,有效地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真正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大胆的展示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同时也证实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对于教师的要求更高,从表面看教师好像轻松了,但实际上对于老师的要求更高了,特别是驾驭学生的能力,自身的知识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滩镇初级中学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在校长的正确指引下,学校将继续加大教改的投资力度,大胆相信教师,为他们创造一个放手创造的空间,允许他们在张扬个性中出现失误,从而形成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性的教育教学改革环境。相信高滩镇初级中学的明天会更好!
2011年5月5日星期四修改
第三篇: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五2
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五1班
通过学习高效课堂,我深深地明确了高效课堂的真谛,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高效课堂的理解:
一、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课堂高效有个基本的要点,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
二、高效课堂的意义: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
三、课堂教学的组成要素:课堂教学效率至少包含以下三个要素,即: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可以从三个方向和三个层面进行定义分析:
教师层面,教学效率是指在单位教学时间内,在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所完成的教学任务量。
学生层面教学效率 = 教学对所有学生的一切影响的总和/学生所用的时间总和。
这里强调“所有学生”,旨在倡导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人数,即全体性。
所谓“一切影响”,是指“学生学到的有用知识 + 学生形成的有用能力 + 学生养成的良好非智力因素+负面的影响”。
时间方面,课堂教学效率= 有效教学时间 / 实际教学时间 × 100%。
所以,高效课堂源于有效课堂,基于有效课堂,有效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有高有低、有正有负。教学的成果是“人的发展”而非工业产品,教学效率的量化或许永远是一种奢望。提出“教学效率”的概念,不是为了“计算”,只是为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提供比较正确的导向,理想的方向。当时间被用到极限时,教学必然从有效走向高效。
四、我所理解的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为10+30+5;分为三个环节:预习指导+合作交流+达标测评。
在45分钟的课堂上,教师占用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包括新课导入、分配任务、疑难点拨、归纳提升、组织测评。
课堂上学生用于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高效课堂倡导的合作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以独学(自学)、对学(同质对子合作)、“群学”(小组学习)形式实现新课改的自主、合作、探究。
5分钟为当堂达标测评时间。当堂达标测评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试卷测试或者作业,而是通过学习小组,组织进行对子之间的“两两”检测,形式灵活多样,既可以采用当堂“小纸条”测评,也可以简单到“口头”测评。
五、具体措施:在课堂教学中,我决定采取以下模式:10+3
5我可支配时间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为35分钟。
三大板块:预习——展示——反馈
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
展示——展示、交流预习板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反馈——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
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预习交流——学生交流预习情况;
明确目标——强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分组合作——教师口述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完成一项即可;
展示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
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四篇:高效课堂五步法
“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www.xiexiebang.com 2010年07月09日
来源:中国教师报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杜郎口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形成的一套具有普适性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对高效课堂理念的最佳呈现。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在步骤命名、环节设计和操作的基本流程上力求简单易记、简便易学,方便一线教师掌握和运用,并尽可能从方法和规律的角度来指导教师付诸教学实践,很好地解决新课程理念“顶天入地”的问题。本期特邀高效课堂培训专家张海晨对此模式进行系统解读。
“五步三查”教学模式
“五步”:指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独学;
第二步:对学、群学;
第三步:组内小展示;
第四步:班内大展示;
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三查:指课堂上的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
一查:在学生独学时;
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
三查:在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时。
第一步:独学
“独学”指学生个体学习而言。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和新课导入。
(一)检查反馈: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即潜能生)。检查最好以爬黑板方式进行。
(二)新课导入:导入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方面。导入新课后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独学: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如此学生才会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1.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课堂纪律以不影响别人的学习为宜。学生以导学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标注,带到对学、群学中解决。独学环节完成后,要及时告知本组学习组长。
2.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要高度关注各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尊重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对个别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适时点拨指导;独学环节完成时要对各组进行即时性点评。
第二步:对学、群学
“对学”指两名同等学习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群学”指小组内不同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或具体指“学习对子”间帮扶学习。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
1.对学生的要求:先对学,后群学,继而深入探究。首先通过同层次学生的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2.对教师的要求:基本上等同独学环节的要求。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小组学习问题的跟踪调查,并做好必要的问题记录。
第三步和第四步: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小展示”指小组内由学习组长组织的展示,组员将学习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汇报;“大展示”指小组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一般由教师组织,当然也可以由学生代表组织。二者的区别在于展示的范围不同、问题的共性度不同和内容的层次不同。
1.对学生的要求:展示要体现“四性”: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创生性。即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者易错点、重点、难点、焦点等问题;从展示的分工上来讲,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个体需要,增强自信心,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从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
学生展示行为中要聚焦问题,避免“平行站位”;展示学生要提前进入预定位置;展示者准备要充分,尽量脱稿或半脱稿;展示要声音洪亮,语言规范;展示者要充分运用展示艺术,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板书要迅速、工整规范,合理运用双色笔。
方法 结构 流程——推进高效课堂的策略和途径 www.xiexiebang.com 2010年07月09日
来源:中国教师报
■本期对话嘉宾
崔其升 山东省荏平杜郎口中学校长
赵丰平山东省昌乐二中校长
杜金山 山东省兖州一中校长
胡志民 河北省围场天卉中学校长
李炳亭 《现代课堂周刊》主编
■对话主持:郭瑞
任何一种教育理念只有落实到实践中才有意义。今天的课改,不缺少理念,缺少的是落实理念的策略与方法。对于高效课堂而言,如何使其倡导的思想有效落地,其方法与途径是什么,高效课堂技术的核心是什么,需要哪些保障措施,正是困扰一线教育者的关键问题。
兼顾“顶层设计”与“整体设计”
整体设计,最关键的是顶层设计,有四个关键字:师、生、教、学。这四个字构成了两对关系,即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这两对关系是决定课堂“生产力”水平高低的“生产关系”。新课改要求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就是课堂变革的顶层设计。
郭 瑞:高效课堂已经深入“民心”,但是也有很多学校改革意愿很强,却不得其法,总是改不到“点”上。高效课堂在推进过程中有哪些关键点和具体策略?
杜金山:高效课堂的不断发展飞跃对改革引领者提出了很高要求。首先,要对传统课堂真正驾轻就熟。顶不到天怎么能“破”天?其次,对传统课堂要进行理性而深刻的反思。当你真正看懂传统课堂的问题,你才会以一种“油锅里捞孩子”的急迫心态产生对课堂现状的焦虑,进而投身到改革中。第三,必须对传统课堂弊端产生的原因作出理性、科学的分析,找到传统课堂弊端产生的“七寸”。第四,要整体设计,系统推进,决不能采取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修修补补的方式。整体设计,最关键的是顶层设计,有四个关键字:师、生、教、学。这四个字构成了两对关系,即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这两对关系是决定课堂“生产力”水平高低的“生产关系”。新课改要求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就是课堂变革的顶层设计。整体设计,既包括教师“教”的流程和学生“学”的流程,还包括学习组织的建设、管理制度、评价反馈等。系统推进,是由教学改革的特点决定的。所有教学改革必须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原则。第五,只要把改革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建立在对校情、教情、学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在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反思和调整的基础上,那么,在改革的过程中出现外界和内部的任何议论、争论、质疑,都不会影响变革的决心。
崔其升:我认为,高效课堂建设需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传统课堂的“教师讲、学生听”变为“学生学、学生讲、学生评、学生议、学生改”,真正以生为本;教师变主演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发动者、启迪者、组织者。总之,课堂变“一言堂”为“百家鸣”。第二阶段,师生是文本研究者、挖掘者,以文本为参照、参考形成专题研究,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观点,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发明、发现、专利、专著,学习知识、解释知识、创造知识、运用知识,形成自己丰厚的知识功底。第三阶段,学知识长智慧,长智慧修素养,为人生历练打基础。学生在学习求知的过程中,练就成为自主、自信、自强不息的性格,勇敢有为探索创新的精神,团结合作服务奉献的品质。
胡志民:作为课改过来人,我认为“洗脑”是关键,“临帖”是捷径,这里面有五个关键词。第一是决心。首先取决于领导的意志和决心,改革是一个是非题,而非选择题。第二是管理。三分教学、七分管理,推进高效课堂必然要有一套严格的、刚性的管理系统。第三是坚持。坚持就意味着拥抱成功。第四是研究。出现问题不是消极对待而是主动研究。“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第五是创新。当形成适合自己学校的模式后,必然要通过创新寻求新的突破。构建属于自己的模式不是目的,目的是构建尊重差异、适合学生个体的教育。
为什么要强调“模式”
没有模式就没有标准,任何教师都必须遵守基本的课堂规则。但是,高效课堂的模式与教学艺术并不冲突,恰恰是实现艺术、升华学生思维和课堂生成的保障。
郭 瑞:人们常说,“教无定法”,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是没有固定模式和方法的。高效课堂的构建为什么要强调模式?模式在高效课堂建设中到底有什么意义?
胡志民:没有模式就没有标准,这就像无论是“奔驰”还是“吉利”都要遵守交通规则一样,任何教师都必须遵守基本的课堂规则。但是,高效课堂的模式与教学艺术并不冲突,恰恰是实现艺术、升华学生思维和课堂生成的保障。高效课堂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但究竟学什么、怎么学,必须有一个抓手,这个时候就需要模式。所以说,高效课堂建设必然需要模式,但随着对模式本身的熟练运用,模式自然就会消失,即无模之模,取而代之的是更高的课堂艺术。
高效课堂强调模式的意义体现在:第一,模式是教学和自主学习的框架,对教与学有一定的规范作用,有了模式就不会放任自流,“漫无章法”。第二,模式是教与学的抓手,使初级阶段的高效课堂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和目标,易于操作。第三,模式是产生教学艺术的基石,会降低追求课堂艺术的难度,在环节的规范中,学生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老师能产生因材施教的灵感。
赵丰平:赞同胡校长说的“模式自然消失”的观点,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良药,同样,对课堂而言,没有一种模式可以适用于所有学科。高效课堂的最终目的是高效,我们强调模式但不唯模式。高效课堂的构建是对传统课堂的革命性变革,在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的背景下,课堂模式的构建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有利于课堂改革的推进,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学习力的提升。同时,模式与教师个性、教学艺术、学科特点的张扬相辅相成,二者并不矛盾。我们在强调模式的同时鼓励教师创新,教师的教学艺术会在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上得以施展。
郭 瑞: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强调模式就是为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理念层面的问题流程化?模式,即方法、结构、流程。
李炳亭:是的,模式或许有其僵化的一面,但模式诠释的是理念,承载的是课堂之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需要一个基本的“规则”,课堂一旦变成了“自由发挥”,则很容易陷于混乱和无序。课改不是“方法”的改良,而是观念的革新。而任何革新都需要落实在“方法”上,通过“技术”手段加以实现,高效课堂模式就可以简化成技术性很强的东西。模式就是生产力。当然,有些人一直在提“教无定法”,但对于更多的教师而言,恐怕唯有“教学有法”才能达到教无定法,教学的艺术本质上就是“立”与“破”的矛盾,在不断的否定中完成进化,离开了教学有法的“临帖”阶段,很难“破帖”生成自己的风格。
赵丰平:任何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土壤,离开原有的环境就有可能出现“水土不服”。“临帖”的关键不在于照搬模式,而在于学习模式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操作方法。只有把握住模式的精髓,在分析教师和学生的实际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的破模。
高效课堂的减法与加法行走
在高效课堂推进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要学会重新分配时间,即在课中用减法,而课前、课后用加法,或者概括为“抓两头,放中间”。
郭 瑞:高效课堂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流程上,需要关注哪些关键环节?
李炳亭:高效课堂的模式重在流程操作,一般分为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预习不是传统课堂上的自学,它要求学生围绕导学案开始自学、对学、群学,一般不对预习环节作时间要求,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要尽量自学。
预习之后是展示。展示是高效课堂的一大亮点,甚至有人把高效课堂称之为“展示课堂”。高效课堂十分重视展示,我一向认为“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谁都别轻视展示,展示即“发表、暴露、提升”。从操作技巧上说,展示又分为两种,小展示、大展示。小展示是指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每个同学都要将自己的学习过程在黑板上写出来,而教师要根据每组在展示中暴露的问题,组织全体同学参与“大展示”。大展示其实是和反馈连接在一起的,反馈当然不是考试,反馈甚至都无需教师去亲自完成。具体的做法是,以对子为单位,两两之间相互测评、修正,然后整理导学案,整理纠错本。
高效课堂的抓手是小组学习。这个小组和传统的小组有较大区别。高效课堂的小组其实很像是“小班化”,小组和小组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关系,每个组按照自己的要求和进度,各自为战,但又充满了竞争、对抗和质疑。
崔其升:教师一定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每节课的亮点、精彩点就在于遇到了困难、疑惑,要使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在迷惑处,在辨不清方位的地方进行思考,思维得到发展;教师引发、启发、诱发学生,提示可以,但不准成为一个知识的解读者、灌输者。课堂中学生是主角,如何使学生真正做到“人人是主人,个个是辩才”,实现学生真正的“自学”是教师的价值体现。
李炳亭:在高效课堂推进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要学会重新分配时间,即在课中用减法,而课前、课后用加法,或者概括为“抓两头,放中间”。课前编制导学案,课后,教师通过课上反馈,要针对出现的问题,“利用”课代表或者小组长实施帮扶,然后教师根据课堂经历,对导学案予以修补完善,即备好课后课。
“师退生进”实现师生“双高效”
真正的“高效课堂”必须是教师、学生“双高效”,所以“高效课堂”是“双核课堂”。
郭 瑞:高效课堂一直在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建立科学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决定了高效课堂的成败。教师如何在课堂上体现自己的作用?教师自身发展又该指向何方?学校如何引领教师尽快实现这一转变?
胡志民:高效课堂的最终结果应该放到“高效”两个字上,实现教师与学生“双高效”。对教师来讲,第一,首先提倡的是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研究重难点,备知识,备学生。第二,要在导学案上下功夫,注重学案的层次化、问题化原则,设置相应的扶手,由简到难。第三,要在课堂的评价中下功夫,及时鼓励与激励孩子,配合班级,正确使用评价手段,让孩子们在“安全”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提高交流与展示的实效性。第四,要熟悉课程,做到合理的整合,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第五,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的习惯,积极展示的习惯,互助合作的习惯,点评评价的习惯,积累巩固的习惯,创新质疑解疑的习惯等。第六,要开展相应而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公开课要以别人优点,补己之短;教研进课堂,同组之间、同事之间手把手帮扶和学习;课堂诊断能挤掉课堂上多余的“水分”;反思会更能“暴露”自己的不足;课堂检查与晨会点评查漏补缺,表扬先进,有错必改。师生“双高效”的“高效课堂”也是“双核课堂”。
李炳亭: 高效课堂的操作技巧,要“抓两头,放中间”。这个“放”,是放手,但放手不是“放弃”,而是“把学习交给学生,把责任留给自己”。教师在课上的“放”,也可以理解成“垂帘听政”,只是对学生学什么的大致范围加以明确。而“垂帘听政”要求教师要围绕课上“四主”来主导,即学案主导、学习主动、问题主线、活动主轴,并且在“四主”原则下,让责任体现在“盯、观、跟”三字上。所谓“盯”,盯的是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观,观的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过程;跟,跟踪进度,跟踪效益,跟踪发展。
赵丰平:高效课堂的推进要通过评价来引领教师发展和教学走向。就我校而言,我们摒弃了以教学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评价方法,建立起包括课堂成绩、学生评教、师德评价、教育科研等内容在内的全方位立体评价机制,从评价层面杜绝了教师功利的源头。教师评价的着力点应该放在课堂建设方面。
李炳亭:评价不是为了甄别、排队、控制和打压,而是为了改进、完善、激励和提升。高效课堂把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学习情感、课堂幸福指数、学习收获、成长轨迹等作为判断课堂价值的依据,依托“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这个灵魂建构评价体系。同样有个“六字真言”:即时、公开、公正。
内蒙古赤峰市平庄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自主合作
www.xiexiebang.com 2010年07月14日 作者:翟晋玉
来源:中国教师报
平庄中学位于距离内蒙古赤峰市区几十公里的元宝山区,是在学校布局调整中由三所学校组合而成的一所中等规模的初级中学。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近年来平庄中学和其他很多学校一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尽管大多数教师已经接受了新课程的理念,但在具体实践操作的方式方法上还缺乏经验,很多教师仍旧以满堂灌为主要教学方法,学生厌学和辍学现象越来越严重。
面对这种情况,校长聂洪波决心进行课堂教学改革。2009年9月,平庄中学在中央教科所韩立福博士和当地教育部门的指导下,进行了一场名为“自主合作、阳光课堂”的教学改革。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学校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日前,在平庄中学举行的一场观摩研讨会上,平庄中学的课堂教学得到了与会专家和来访教师的肯定。
教师既要勇敢地“退”出去,还要适时地走“进”来
记者看到,平庄中学的教室在形式上和传统教室不同,而与很多走在课改前沿的学校类似:教室的三面墙上都是黑板,学生座位也不再是“秧田式”排列,而是每6至8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围坐在一起。小组的划分依据学生的性别、个性、学习情况等因素而定。
“质检员检测工人师傅加工的一个凹四边形工件ABCD(∠A等于90°,∠B等于32°,∠C等于21°度)是否合格。质检员只用仪器测得∠BDC等于148°,就给出产品不合格的结论。那位工人师傅一脸茫然。同学们,大家想一想怎样帮助这位工人师傅解开其中的谜团呢?”
这是数学老师殷晓丽在复习拓展课“创设情境,明确任务”教学环节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各小组纷纷开始行动,有的查找笔记资料,有的交头接耳小声讨论。经过合作、探讨、交流,班里的学生形成了一个共识:只要完成“三角形拓展复习课”的学习任务,就能帮助工人师傅解开谜团。
在平庄中学,像这样的课堂导入很常见。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导入,让学生体验学习知识、思考问题的价值,以引发、唤起学生对学习新知的需求,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为规范学习小组的行为,学校还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鼓励学习小组间的竞争,设立五星学习小组评比项目,对各小组进行定期考评,激发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平庄中学的课堂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选择参与式、体验式教学方法,凸显学生主体性,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培养,智慧得到启迪。”元宝山区师训教研中心副主任邵吉友说,这种模式既重视学生潜能开发,又关注学生亲身体验,在体验中感知,在感知中生成,在生成中増智。
“‘自主合作,阳光课堂’追求的就是,教师要学会从学生的视角来创新和选择以生为本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指导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下功夫,使学生由懒惰型走向勤奋型,使教师由经验型走向智慧型。”聂洪波说。
元宝山区教育局副局长张文军认为,以人为本,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这主要体现在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他说:“教师要勇敢地从‘神圣的讲台’上解脱、解放出来,从一线退到二线,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新知构建,促进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坚持学。”
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
“上课时间怎么缩短了呢?有同学这样问我。其实我心里也有这种感觉,度日如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教初二年级政治的张国联老师说。
张老师执教的一节思想品德课——《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就带给了学生这样的感受。课前学生已有20分钟的预习,课堂上张老师先让学生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浏览教材。学生边看教材边做备注。然后课堂进入小组合作互助环节,安静的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学生或坐或立,或争论或翻书,或听或写„„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困惑:“我认为„„你们认为我这样讲有道理吗?”“我这个问题弄不懂,谁帮我讲一讲„„”还有学生在问题得不到解决时向教师寻求帮助。
然后是各组派代表到黑板上板书,并对自己所展示的问题进行讲解。这时很多学生发出了“我有疑问,请问„„”“我要补充„„”“我认为你这是错误的„„”等声音。“这时学生是主角,他们张扬着自己的个性,发挥着自己的才能,锻炼着自己的胆量,展现着自己的学识„„此时的我只是一个法官——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我在课堂上,只是一个参与者和引导者,放手让学生演绎自己精彩的一面,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最重要的是品尝学习的快乐„„”张老师说。
平庄中学这种教学模式的一般流程为:课前让学生在“问题导学单”的引导下,阅读教材文本,感知教材,对要学习的知识形成初步认识,为解决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奠定知识基础。然后在课堂上,在“问题生成单”的指导下,对教材进一步学习,通过小组内“互助合作”学习,解决学习中遇到或新生成的问题,实现绩优生帮助后进生的目的。然后在“问题训练单”的指导下解决前面环节还未解决的问题,并进行当堂训练,巩固所学知识。“问题导学单”、“问题生成单”和“问题训练单”,这些工具单的设计,是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出发点,注重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抛砖引玉,激发学生读教材文本,研究教材文本的欲望。
在“问题生成单”上,张老师就以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著名主持人朱轶的事例为例,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朱轶原名朱逸群,在初二时,因为同学们叫他“猪一群”而要改名,他有权利更改自己的名字吗?他的父母有权干涉吗?
张老师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的相关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由于这个问题在设计上考虑了学生对名人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研究教材的欲望。同时由于选取的这个事例非常有针对性和典型性,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公民姓名权有关的知识。
质疑环节是“自主合作,阳光课堂”教学模式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流程。在这个流程中,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传统课堂上教师无法预设出来的。
“‘自主合作,阳光课堂’提倡问题教学,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教学的课堂讨论与研究中,逐步形成一种学习方式与学习品质。学生是提出问题的主人,更是解决问题的主人,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张国联说。
“课堂上教师悦纳和包容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错误,分析错误原因,并进行科学而理性的指导,使其以有效学习的方法与策略加以解决。在启发性、激励性、赏识性、反思性的交流与评价中,让学生树立自信,体验生命成长。”邵吉友说。
阳光课堂带来阳光学生
课堂改革给学生带来了巨大变化。很多学生说他们喜欢现在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不仅有趣,而且让他们有更多表达自己的机会。
“‘阳光课堂’实施以来,我们展示的空间有了,从结构化预习到上课自主学习,从合作交流到习题展示,老师做了细心的指导后,把时间充分交给了我们。我们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这道题你上去讲,下道题我一定抢到,让老师和同学们看看,你行,我也行!”初二年级的一位学生说,她一改过去的贪玩,把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以前上课时,老师讲,学生听,溜号、睡觉现象时有发生,现在我们的座位是‘团坐’,组长、学科长还有‘一帮一’对象盯着你,你还得答题、讲题,找同学的错误,找不同的见解。这样,你的精神必须集中,没时间把心思用在别的事情上,更何况睡觉。”
韩立福博士认为,平庄中学“自主合作,阳光课堂”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能面向全体,让所有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同时又体现了先学后导、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和谐理念。“教学方式实现了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真正为学生搭建了人文、民主、自由、开放、生态、阳光的有效课堂。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能够自然、愉快、舒心、快乐地有效学习,体验成功,分享幸福,快乐成长。”
平庄中学班会的形式丰富多彩,并注意将德育主题融汇在富有时代感的问题之中。每周四的班会课,老师把班会题目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搜集材料。记者观摩了一个班的班会,班会完全由学生主持,各个小组分别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了对班会主题的理解,有演讲、朗诵、小品、相声等,各个小组的成员配合很默契。听着他们那充满青春热情的朗诵,让人心灵受到触动,道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实现。“在这些活动中,我们知道了应该珍惜生命,拒绝诱惑,改变了许多不良习惯,知道了如何去关心别人。”一位学生说。
一位家长在给学校的感谢信中写道:“实行‘有效教学、阳光课堂’以来,孩子各方面不知不觉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变得自信活泼开朗了,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爱思考问题了,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我发现孩子变得阳光了,学习更有效了,更自信执着了,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翟晋玉)
第五篇:高效课堂五环节
五环节教学法 效课堂五环节教学法:
1.辅助环节:导入板题,揭标示导 2.先学环节:自主学习,检测效果 3.后教环节:更正讨论,教师点拨 4.训练环节: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5.回归环节:小结回归,落实堂清
(一)辅助环节:导入板题,揭标示导。
这个环节分四项内容:
1、单元导入;
2、板书课题;
3、揭示目标;
4、出示自学指导。
每个单元的第一课的第一课时要先出示单元的知识树,让学生对整个单元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认识,了解这每一节课在这个单元和本册书中的地位及作用,第二要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读”,这一段话很重要,体现了课标的要求和编者的意图,引导学生先要了解整个单元的编写意图和知识结构,然后再导入新课,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接着就板书或出示课题,板书时字体要工整,规范,给学生做出表率。再出示自学指导,每堂课老师都不要急于先讲,本着“先学后教”的原则,先让学生自学,而这种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老师的自学指导要做到五个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学法、明确标准、明确要求。只有做到了五明确,学生才能集中精力高效自学。如果本节课所学内容多,可分为自学指导
一、自学指导二……。
(二)先学环节:组织自学,检测效果。
这个环节分为两步:
1、学生自学;
2、教师检测。
学生按照老师的自学指导,独立自主学习。学科不同,课型不同,自学的要求和方法也不同,或朗读,或默读,或看书,或动手操作,遇到疑难查工具书,边读书,边思考,边动笔圈点批注,找到答案画线,个人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做上记号。教师在学生自学时,要做好组织工作,目光巡视,行间巡视,了解学情,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自学。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学任务以后,教师通过检测了解学生自学的效果,为后教提供依据。教师检测的方式根据学科、课型特点和要达到的矛盾而定,一般有口头提问,练习板演,动手操作三种。检测就是考试,要求要严格,组织要严密,确保了解真实学情。检测之前要讲明要求,注重教方法,育习惯。
(三)后教环节:更正讨论,教师点拨。
这个环节一般分为四步:
1、观察板演;
2、组织更正;
3、组织讨论,教师点拨、归纳、板书;
4、学生自查自纠、消化理解记忆。
对于基本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一定要做到步步清、人人清,这是保证高效课堂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对于检测后发现的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老师要启发全班学生参与更正、讨论解决。先要组织学生观察、思考,按“五步观察法”的要求对照例题和自己做题的实践体会,观察板演过程中有没有问题,发现有问题及时举手上台更正。更正时一定要注意教方法。讨论时重点在于弄清“为什么”,对学生都不会的倾向性问题老师再点拨。老师在点拨时一方面要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指出易混易错点,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总结知识的内在规律和学习这一类知识最好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传授具体的知识更重要。在这一环节主要通过知识树的形式对教材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同步板书重要知识点、易混易错点和解题规律。讲评归纳之后,要指导学生自查自纠,消化理解记忆,融会贯通。
(四)训练环节: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每堂课学习新知识后都要通过变式练习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这是课堂常规。教师要根据本节目标和检测当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出训练题,注意题型、题量、难度。在这一环节难的是能否做到堂堂清、人人清。这不仅是课堂效率问题,也是教育公平的问题。教育公平主要体现为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教育结果的公平。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根据就近入学的原则都能到一个学校来上学,这是教育起点的公平。但学生来到一个班不一定都能得到公平的对待,如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关注学习差的学生,这就是教育过程的不公平。而教育过程的不公平会直接导致教育结果的不公平。每堂课所学的基本概念、核心知识,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掌握,这是课程标准的底线。对于那些没有掌握的学生,老师一定要采取具体措施进行补救。每堂课下课时老师敢不敢拍拍胸膛说:这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每个学生都掌握了,这才是达成了教学目标。
要承认差别,区别对待,每节课的训练题要分出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在完成必做题的基础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拓展提高,做到保底不封顶。对于拓展的内容不作统一要求,要体现分层教学原则。
(五)回归环节:小结回归,落实堂清。
此环节包括三步:
1、总结本节所学知识,指出倾向性问题,提醒学生注意;
2、回应本节目标,寻找差距,回归单元目标;
3、落实堂清,指导课后补差、日清、复习、预习工作。
每堂课在结束前两分钟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了哪些知识,回应目标,寻找差距,单元回归。所谓单元回归就是要把下位概念回归到上位概念。要把本课的知识树回归到单元知识树上,从一开始的单元导入到最后的单元回归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头脑中总是有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如果是一个单元的结束,还要把这个单元的知识树回归到整册书的知识树上来。根据学生当堂训练的作业完成情况,落实堂清,安排课后补差、复习、预习和日清等工作。
高效课堂五环节,是一般的课堂教学方法和基本模式,具体操作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需要优化。对于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可以灵活变通,但基本的理念是一致的。效果是衡量一节课好坏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