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一.教学情境的核心内涵
教学情境是被优化了的教学环境,是通过教师的深入思考、精心设计而出台的。教学情境也可以说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它是一种有效的“预设”,也期待着课堂上因精心“预设”而得精彩“生成”。
我认为教学情境的核心内涵应该是: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教学情境是被优化了的教学环境,是通过教师的深入思考、精心设计而出台的。教学情境也可以说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它是一种有效的“预设”,也期待着课堂上因精心“预设”而得精彩“生成”。
我认为教学情境的核心内涵应该是: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二.新课程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1、把所有的学习任务都置于为了能够更有效地适应世界的学习中。
2、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学习环境中的目标相符合,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
3、设计真实的任务。真实的活动是学习环境的重要的特征。就是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日常的活动或实践整合多重的内容或技能。
4、设计能够反映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就从事有效行动的复杂环境。
5、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教师应该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6、设计支持和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
7、鼓励学生在社会背景中检测自己的观点。
8、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的技能,成为独立的学习三.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策略
“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 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情境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1.用好教材中教学情境的文本资源。新教材特别注意选取生动有趣、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素材,精心设计了单元主题图或重要课题的情境图,体现了 “ 数学问题生活化 ” 的理念。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情境图的作用,一是可用放大的教学挂图,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静态的情境动态化、具体化。二是要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看懂图意,获取和选择信息,以利于新知识的引入或发现问题。这有别于语文的 “ 看图说话 ”,这里要突出数学的特点,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目光去观察思考,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提出问题。2.教师应是教学情境的直接创设者。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创设新的教学情境,如现实生活情境或模拟现实生活的情境,操作情境,趋近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探究情境等,使学生不仅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能激发学生认知的需要、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动机。3.正确认识和科学适度地运用情境教学策略。进一步明确情境教学的目的和作用,科学适度地进行情境教学,如直观性与思维能力培养的阶段性的关系,生活性与数学性的关系等.类似的与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情境的确突出了生活性,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起到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之目的。案例 :认识人民币。
问题情境 :(课件演示 “ 小兔当家 ” 的动画故事:妈妈不在家,小兔当家,先到超市买食品,付钱;又去菜场买菜,付钱;投币乘公共汽车回家;最后把剩下的零钱放在储蓄罐。)师:看完刚才的动画片,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看,他们已经学习过 100 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并不会感到困难,只要看清 数后面紧跟着的单位就可以了。况且有关人民币的功能和作用,学生也并不陌生,买东西要付钱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从课堂反馈的情况来分析,围绕上述问题情境进行活动时,学生始终停留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上进行简单操作活动和游戏活动,许多问题不动脑筋就可以回答,并没有在数学思维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节课的问题情境创设,应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注重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和渗透。如(出示一种商品)要学生猜猜需多少钱,给三次机会,比一比,谁猜得准或最接近。(出示标有不同价钱的某种学习用品)你要买吗?如果想买的话,你要哪一种?说说理由等问题情境。这样不仅突出了生活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学会合理用钱,进而逐步学会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即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处理好生活性与数学性的关系。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 “ 情境 ” 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有利于意义的建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是解决问题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十分必要的。但问题情境的创设不能随心所欲,一定要处理好宽泛性与定向性、探索性与高效性、直观性与思维能力培养的阶段性、生活性与数学性等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生命力,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第二篇: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初探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初探
摘 要: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有效的刺激学生的感官,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欲,从而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景教学;策略
一、以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在接受系统教育的初期,很容易因为不习惯学校当中的约束性而产生叛逆感。在这种背景下,想要实现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教学,其效果可想而知。然而适龄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必经环节,因此为了实现对小学生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让他们能够喜欢上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创设出一些课堂游戏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趣味化,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当中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来实现数学知识的学习,从而更好的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笔者在教学“可能性”的问题时,就通过“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问学生“谁会赢?”“谁能赢?”“一定是我赢吗?”从而让学生明白数学当中的可能性概率。
二、以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问题是一切知识的基础,除此之外,问题还能够实现对学生思维的激活,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好的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并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想要让学生学懂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必不可少。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成长特点,精心为学生创设出带有引导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当中去探索和求知,并最终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收获。
例如笔者在进行《圆的周长》内容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和运用周长计算公式,笔者提出了硬币的周长、足球的周长、电风扇护网的周长、汽车轮胎的周长等多个实际事物的周长计算例子来让学生进行探究,并在笔者的引导下让他们从中寻找到圆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让他们进行实际计算与验证,从而让他们在学会圆形周长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让他们加深对该部分内容的记忆,使圆形周长的计算公式真正成为他们的知识体系当中的一部分。
三、以动态情境激发学生潜能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中,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口传心授,那么对于刚刚步入学校校门不久的小学生而言,其是很难达到基本教学效果的。这是由于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发育完全而导致的,其是学生正常的必经阶段。相对而言,他们更喜欢动态的、有趣的、色彩丰富的学习内容,并且这些内容还必须要具有易操作、易懂、逼真等特点,这样更利于学生的思维锻炼。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利用多媒体等技术来为学生创设出动态情境,让他们能够在自身接受范围内,主动地去进行知识的接收,进而实现对学生思维的锻炼,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之所以笔者选用多媒体,是因为多媒体能够实现对学生全方位感官刺激,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口传心授”教学模式的不足,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身感官的刺激来实现对知识的接收。例如笔者在进行“年月日”的知识教学时,笔者就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让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并将问题抛给他们“何为日?何为月?何为年?”经过多对多媒体课件的观察,学生发现“地球自转一周为日,月亮绕地球一圈为月,而地球绕太阳一圈为年”,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能够真正感知到年月日的来历与规律。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攒射动态情境,不仅能够几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在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锻炼,从而为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条件。
四、创设生活情境,感受教学的价值
数学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学科,并不是完全枯燥而抽象的理论和形式。它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将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背景中体验数学的问题情境,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让学生知道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更能培养学生的生活洞察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在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在创设生活情境时,需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选择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场景,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指引进行深加工或者再创造。二是创设的场景必须是?_放式的,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以实践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创设体育老师需要本班的学生为他分球的情境,现在学生分为男生和女生两个小组进行练习,体育老师共有12个排球,那么应该怎样分呢?学生最开始都回答每组六个排球。这时教师说:“男生有32人而女生只有16人,每组六个排球男生那边非常不高兴,那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又开始思考,怎样分配才是合理的,有学生提出建议按照男女生的人数不同进行分配,男生人多排球也要分得多。教师及时地进行分配规则的引导,如何分配才是均匀的。学生进一步的思考,逐渐地得出结论:需要根据人数的比例来进行分配,最后得出实际可行的方案。这样与实际生活相连的事例拉近了数学知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对于学生来说,解决这样的问题比起枯燥的加减乘除有趣很多。
情境教学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及技能有着重要作用。由于小学生逻辑思维尚未完全发育,所以对于一些繁琐的公式难以理解,而情境教学则可以有效的促进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何如栋.小学数学教育科研[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 黄艳珍.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实现情感目标[D].福建师范大学,2002.
第三篇: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
情境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目 用浅探
罗文君 10407050844
王建平教育科学系 10小教8班
三稿完成时间 2014.4.30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系部名称 专业班级 完成时间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情境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浅探
学生姓名: 罗文君 系部名称: 教育科学系 专业名称: 小学教育 指导教师:
王建平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声明
1.本人提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本文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明确标明。
2.本人完全了解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本文被查阅、借阅或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同意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可以采用影印、打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3.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在组织专家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复审时,如发现本文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学院和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无关。
作者签名:
日期:二O一 年
月
日
摘 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创造出有益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引领学生思考、探索、实践、合作交流等方式,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可见,情境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占用重要的地位。本文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结合情境的涵义、情境教学的理论,整理分析出情境教学的主要基本。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出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问题,分析总结出一些适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创设情境的策略。
关键词:情境教学;农村小学;数学教学
I
ABSTRACT
Compulsory curriculum standards of math(2011 edition), this famous book clearly refers that mathematics teaching is based on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content to creat a situation which is beneficial to students to study by themselves and to lead a way for students to think ,explore, practice cooperate and exchange, etc.Thus helping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abilities of teaching.It is thus obvious that situational tea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thematics teaching.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is combining with the meaning and theoretic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thus analyzing the basic content of situational teaching.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studie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n synthesizing the status quo problem of rural primary mathematics teaching ,thus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some tactics of creating situation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to suit for students in rural primary school.Key words: Situation teaching;Rural primary school;Mathematical education
II 毕业论文(设计)
情境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浅探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II
一、引言................................................................................................................................1
二、情境教学概述及其理论基础........................................................................................2(一)什么是情境................................................................................................................2(二)什么是情境教学.......................................................................................................2(三)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3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 2.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3 3.情感教育理论............................................................................................................4
三、国内外小学课程情境教学模式简介及基本特征........................................................4(一)国内外情境教学模式举隅.......................................................................................4 1.抛锚式教学..............................................................................................................4 2.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5(二)情境教学基本特征...................................................................................................5 1.情感性......................................................................................................................5 2.生活性......................................................................................................................5 3.探究性......................................................................................................................6 4.趣味性......................................................................................................................6
四、农村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现状........................................................................................6(一)农村教师情境教学理念的滞后...............................................................................6(二)教材中的情境与农村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7
(三)情境的创设缺乏真实性...........................................................................................7
(四)多媒体设备与技术不齐全.......................................................................................7
五、农村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情境教学的策略....................................................................8
(一)生活情境,引起共鸣...............................................................................................8
(二)巧妙设问,设置悬念,促进自主学习...................................................................8
(三)利用游戏,激发学习兴趣.......................................................................................9
-IIIIV-123456-78-91011-1213--
第四篇: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潜在智慧,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和谐发展。在数学情境教学法中,教师的素质和水平集中体现在教师为学生创设的“情境”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集中体现在教师把握和控制“情境”上,他直接影响学生的想象、推理水平,影响学生的素质。教师要善于运用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准备充足的素材,创设丰富多采的探索“情境”。不是让教师直接地把知识塞给学生,学生应按教师为其创设的情境,自己亲自去探索知识和规律。这样,往往是知识探索到了,探索能力和探索方法也就具备了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
(一)情感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原理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动力功能是指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即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消极的不健康的情绪对认知活动起阻碍和抑制作用。情境教学法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效能,给我们解决目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以新的启示。情感的调节功能是指情感对认知活动的组织或瓦解作用,即中等强度的、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智力操作的组织和进行,而情绪过强和过弱以及情绪不佳则可能导致思维的混乱和记忆的困难。情境教学法要求创设的情境就是要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心平气和、耳目一新,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也使人深深感到:欢快活泼的课堂气氛是取得优良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学生情感高涨和欢欣鼓舞之时往往是知识内化和深化之时。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功能,左右两半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脑左半球是掌管逻辑、理性和分析的思维,包括言语的活动;大脑右半球负责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包括情感的活动。传统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分析讲解,还是学生的单项练习,以至机械的背诵,所调动的主要是逻辑的、无感情的大脑左半球的活动。而情境教学,往往是让学生先感受而后用语言表达,或边感受边促使内部语言的积极活动。感受时,掌管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兴奋;表达时,掌管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或同时兴奋,协同工作,大大挖掘了大脑的潜在能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因此,情境教学可以获得比传统教学明显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认识的直观原理
从方法论看,情境教学是利用反映论的原理,根据客观存在对儿童主观意识的作用进行的。而世界正是通过形象进入儿童的意识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情境教学所创设的情境,因其是人为有意识创设的、优化了的,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外界环境,这种经过优化的客观情境,在教师语言的支配下,使儿童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不仅影响儿童的认知心理,而且促使儿童的情感活动参与学习,从而引起儿童本身的自我运动。
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情境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就是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间接形象),一则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二则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
应该指明的是,情境教学法的一个本质特征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此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而演示教学法则只限于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或者教师简单地做示范实验,虽然也有直观的作用,但仅有实物直观的效果,只能导致学生冷冰冰的智力操作,而不能引起学生的火热之情,不能发挥情感的作用。
(三)思维科学的相似原理
相似原理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同一性,是普遍性原理,也是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形象是情境的主体,情境教学中的模拟要以范文中的形象和教学需要的形象对对象,情境中的形象也应和学生的知识经验相一致。情境教学法要在教学过程中收入或创设许多生动的场景,也就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感知对象,使学生大脑中的相似块(知识单元)增加,有助于学生灵感的产生,也培养了学生相似性思维的能力。
(四)人的认知是一个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众所周知,意识心理活动是主体对客体所意识到的心理活动的总和,包括有意知觉、有意记忆、有意注意、有意再认、有意重现(回忆)、有意想象、有意表象(再造的和创造的)、逻辑和言语思维、有意体验等等。但遗憾的是,包含如此丰富内容的意识心理活动仍然不能单独完成认识、适应和改造自然的任务。情境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正在于诱发和利用无意哀心理提供的认识潜能。
自弗洛伊德以来,无意识心理现象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所谓无意识心理,就是人们所未意识到的心理活动的总和,是主体对客体的不自觉的认识与内部体验的统一,是人脑不可缺少的反映形式,它包括无意感知、无意识记、无意再认、无意表象、无意想象、非言语思维、无意注意、无意体验等等。该定义强调无意识心理活动具有两个方面的功能:
①对客体的一种不知不觉的认知作用。如我们在边走路边谈话时,对路边的景物以及路上的其他东西并未产生有意识的映象,但我们却不会被路上的一堆石头绊倒。原因就是“石头”事实上引起了我们的反映,并产生了“避让”这种不自觉的、未注意的、不由自主的和模糊不清的躯体反应;
②对客体的一种不知不觉的内部体验作用。常言的“情绪传染”就是无意识心理这一功能的表现。例如我们会感到无缘无故的快活、不知不觉的忧郁,这往往是心境作用的结果。心境本身就是一种情绪状态,它能使人的其他一切体验和活动都染上较长时间的情绪色彩。
研究表明,无意识心理的上述两个功能直接作用于人的认知过程:首先它是人们认识客观现实的必要形式;其次它又是促使人们有效地进行学习或创造性工作的一种能力。可见,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是人的认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能量源泉。情境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尽可能地调用无意识的这些功能,也就是强调于不知不觉中获得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
(五)人的认知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或理智活动与惰感活动)统一的过程
教学作为一种认知过程,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统一在其中。否则,人们常言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失去了理论依据。在教学这种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由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构成,其中师生间存在着两条交织在一起的信息交流回路:知识信息交流回路和情感信息交流回路。二者相互影响,彼此依存,从不同的侧面共同作用于教学过程。知识回路中的信息是教学内容,信息载体是教学形式;情感回路中的信息是师生情绪情感的变化,其载体是师生的表情(包括言语表情、面部表情、动作表情等)。无论哪一条回路发生故障,都必然影响到教学活动的质量,只有当两条回路都畅通无阻时,教学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运用情境教学首先需用“着眼发展”的观点,全面地提出教学任务,而后优选教学方案,根据教学任务、班级特点及教师本人素质,选择创设情境的途径。创设情境的途径初步归纳为以下六种:
1.生活展现惰境
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2.实物演示情境
即以实物为中心,略设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时,应考虑到相应的背景,如“大海上的鲸”、“蓝天上的燕子”、“藤上的葫芦”等,都可通过背景,激起学生广远的联想。
3.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等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
4.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教师自己的弹奏、轻唱以及学生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关键是选取的乐曲与教材的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
5.表演体会情境
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即“假如我是课文中的××”;扮演角色,则是担当课文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
6.语言描述情境
以上所述创设情境的五种途径,都是运用了直观手段。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的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性作用。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第五篇: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初探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初探
新课程下的教学是教师、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借助文本交往互动、平等对话的过程。任何一次教学都应该是在文本、教师、学生、环境等因素构成的情境中展开的。
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中利用具体的场所、景象、境况等,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目的明确,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为教学服务。为什么要创设这个情境?这是每位教师在创设情境之前必须要慎重考虑的一个问题。情境只有能为教学服务的时候才叫好情境,如果不能为教学服务,一切花哨都是多余的,那样,创设情境就只是一种时髦。新课程提倡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和开放性的教学情境与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持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创设“回归生活”、“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实现教学情境的“信息化”、“生活化”。课堂教学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才能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以及对学习的强烈愿望。
一、在新课引入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孩子的全部学习活动,都伴随着他们情感的参与。积极的情感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这种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因此,教师要把学生引入到所提问题的情境中去,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探索性思维活动。
(一)、创设悬念情境,使学生在“奇”中“问”。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引入时,依据教学内容创设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想揭密的问题意识。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利用游戏开场,创设这样的情境:一上课,我便对学生说:“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数字游戏,看谁能考倒老师。你们随便说出一个数,老师不用计算立即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你们可以用手中的计算器去验证。”游戏开始了,学生们争先恐后,有的想难倒老师,说的数比较大,但我却对答如流。学生们都震惊了:“为什么老师比计算器还快呢?”惊叹之余,便产生了这 样的疑问:“究竟这些数有什么特征呢?老师又有什么绝招呢?”学生们都急于想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绝招,于是,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在老师的引领下进入新知的探求过程。
(二)、创设冲突式情境,使学生在“悱”中“问”。
“思维是以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认识的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失衡—再平衡”的反复渐进过程。在新课引入时,教师应从学生认知结构出发,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那些与已有的知识所不同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心理上形成认知冲突,从而打破原有心理平衡,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产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计算”时,我设计了如下一系列矛盾冲突:要求圆柱体容器里水的体积该怎么办?(生: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测量计算。)要求圆柱体橡皮泥的体积呢,该怎么办?(生:把它捏成长方体再求。)要求圆柱体铁块的体积呢?(生:把它浸入水中,求出排出水的体积。)正当学生思维活跃,为解决问题而高兴时,展示问题焦点:假如学校大门两旁的圆柱体水泥柱子,你能计算它的体积吗?(生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这样由浅入深不断施问的情境,诱发了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激发了学生产生探求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强烈愿望。
(三)、创设生活情趣,让学生“趣”中“思”。
有道是:“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正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因此,教师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情境,能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提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深化所学知识,从而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如:学习了元角分的知识后,让一部分学生在教室里充当售货员,另一部分学生充当顾客来买东西,以加深对元角分的认识。又如,在学习了24时计时法后,可让学生用24时计时法,或说出自己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或改写制订新的作息时间表,或表示爸爸妈妈上下班的时间。这种实际情境,既有感性认识的一面,又有理性认识的一面,可极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新知的探究中,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而这种发现又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获取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设置“动境”,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主动探究。如,在教学“
6、7的加减法”时,我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动手、动脑、动口以及合作的机会。课前,让每个学生都到操场上捡7个石子,上课时带进课堂。学生感到很新奇,这一看似简单的事,却萌发了学生内心深处的探究意识。当学生走进课堂,看见每张桌子上老师都用粉笔画了一个圆圈,更觉得莫名其妙。同学们都好奇地睁大了眼睛急切地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教师面带笑容地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做游戏好不好?”顿时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接着教师提出要求:同桌每人将这7个石子往圈里掷一次(教师演示),分别记下圆圈内、外各有几个,然后根据每次圈内外石子的数目,列出加、减法的算式,并记录下来。做得快的可再掷一次,看哪组得出的算式既对又多(教师规定时间)。待学生都掷完一次,集中反馈,有关“7的加减法算式”便全部呈现出来了。学生看似在玩,其实是在自身的活动中,学习了有关7的加、减法知识。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摆拼,动脑思维的自主探究,获取了新知识。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三、在知识的应用上,创造实践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小学生学习数学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又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同时,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所以,在学习新知后,要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及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稳定性”后,创设“帮家人修桌椅的活动”;在学习了“米的认识”后,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测量黑板、桌子、门、窗户等的长度;在学习了重量单位“克”之后,让学生用天平测量小物体的重量等;在学习了“统计的初步知识”,让学生实地统计上午10:00—11:00之间经过校门前公路的各种车辆数。采用画“正”字方法记录,然后填写统计表,画出相应的统计图。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统计表和统计图,了解该时段中不同车辆的流量,并告诉他们要注意安全。这样,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充满者数学问题,也从中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实践能力得到真正的培养。
四、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是发展学生创造性的保证。
现代教学论指导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设师生互爱、人格平等、教学民主、生生和谐的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发展学生创造性的保障。所以,平时教学时,我关心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表又是可以交心的朋友,让爱充满着整个课堂,学生之间形成了和谐友好、互助、竞争的良好关系。课上,我努力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通过互相讨论、互相反馈、互相倾听、互相激励、互为师生、互相合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
实践证明,情境教学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儿童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孩子们才能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绿洲。
农十师煤矿中学
林红
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