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大全

时间:2019-05-13 03:0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大全》。

第一篇:谈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大全

谈如何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

当前形势下,国际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教育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加强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举措。在语文知识教学、语文教师应该细读文本,立足教材特点,有组织、有目的、有针对地对小学生进行一个方面的品质教育,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实现德育的真正内涵 一、拼音拼读识记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汉语拼音教学中蕴含着文明礼仪教育的人文关怀。一年级新生对语文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是从汉语拼音开始的,而且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是比较单调枯燥的,但是一年级学生情感却是不稳定的,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在教汉语拼音的过程中,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同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选择直观具体的事物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如巧编故事,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是拼音教学渗透德育的常用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引起学生良好情感的产生,有利于教学,更有利于德育渗透。

老师在学生识记过程中培养爱心,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培养文明礼仪的人 文精神。例如:我在教学ǖ与 j、q、x 拼读须去两点时,曾问学生:“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一个男孩响亮地回答:“j、q、x 小淘气,见到ǖ眼就挖去。”说完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挖掉双眼”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从孩子嘴中很随意说出尤其让人心颤。我想:这可能是孩子从学前教育获取的知识。我忙说:“小鱼多可爱呀,挖掉双眼不就死了吗?”我笑着说:“相信每一个同学都非常喜爱小动物,都爱和它们交朋友的。”同学们使劲点点头。于是,顺势利导说:“小ǖ,是个有礼貌的孩子。”我又说了句顺口溜:“小ǖ有礼貌,见到 j、q、x,摘帽行个礼!”学生一边念顺口溜,一边模仿着动作,欢笑中记取了这个拼音规则。

二、识字写字指导中渗透审美情趣教育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是置于阅读材料中的学习。汉字置于语境中构成了语言节奏,发生了语意变化,产生了文字的美感,传递着作者的情感,教师应当善于激发并且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以润物无声的教达成学生学习语文的逐渐感悟,以活泼生动的教学带给学生快乐的学习情绪,从而让学生产生爱上语文的情感。

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师在组织识字、写字教学中应该依据中国传统的汉字的构词规律,运用美育教学的原则,有机渗透德育。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探求汉字构字的奇妙,引申汉字与日常做人处事之间的联系,将识字、写字教学与人格教育相机结合,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汉字学习中掌握汉字的文化,感受中国汉字的审美情趣,同时明白做人的道理。如在教学“种”这个字时,我故意把“种”字左边“木”的一点写成“捺”,请学生打开书仔细地观察一下书上的“种”字,看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学生火眼晶晶,迅速发现书上的“种”字中“木”做部首时 “捺”变为了“点”,还说:“书上的字写得比较漂亮。”我顺势引导: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素有“互相谦让”的好传统。“木”做部首时末笔“捺”变为“点”,右边的“中”写得瘦一点,两个相互谦让,都让出一点地方给对方,彼此和谐相处,使整个字看起来挺拔有生气。可以说,字如此,做人更是这样,平时同学们之间交往时理应互相谦让,团结友爱。三、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语文学习必须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也一定是将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掌握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融为一体的过程。只有通过课文的整体感悟和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才能不断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才能真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例如,《开国大典》,它是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很好的素材。在做课前教学设计时,我强调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咀嚼,力图透过充满魅力的语言,感悟作者行文中蕴含的无限激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感情。

课堂上老师着力提升学生边读边体会、边读边感受的能力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国家观念。

教学时,我紧紧扣住与开国大典有关的时间、地点、事件三大要素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简单的看是在进行说话练习,实质上是对课文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同时也给了学生一个情感的基调:庄严、隆重、激动人心。这样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基调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把握。接着,我在一个“读”上下工夫,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去感悟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当读到参加开国大典的人员时,我强调了课文对工人队伍和农民队伍的描写,抓住“直奔”和“赶”这两个词语,让学生感受到工人、农民生怕耽误了开国大典时间的焦急心情。在这个过程中,我清楚地看到了学生情感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随着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序渐进的,是伴随着一个又一个不断深入的语文活动来完成的。正因为是深入挖掘语言文字,循序渐进而产生的情感,所以才显出学生发自内心的深刻感悟。

四、唐诗宋词赏析中渗透品行情操教育

在我国,诗的历史源远流长,产量极其丰富,其中的许多诗至今仍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在《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推荐背诵的古诗“瞧,这里空气清新舒适,树木枝繁叶茂。”有的说:“瞧,这里的天空湛蓝深远的,空气清新甜润,小河清澈见底。”紧接着,再让孩子想象“如果这时你就站在清澈的小河边,你闻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受?”学生会说:“我闻到了清新的空气和湿润的泥土气息。这是一个多么幽美的地啊!”在进行语言表达训练中,孩子已经理解了“枝繁叶茂”“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等词语,感受到了小村庄环境的美丽。我又引导学生感悟小村庄的变化。先让学生找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从“一年年”、“一代代”中,感受到这个变化需要的时间很长很长。然后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一代代的人们都作了些什么,把有关的句子用“——”划出来。学习重点句子“谁家想盖房,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我抓住“谁家”问孩子,“你家想干什么?”学生说出了“盖新房”“做家具”“砍柴火”等种种人们只顾自己的生活所需而做的乱砍乱伐的事情。最后理解“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时,继续追问刚才回答“你家想干什么”时的学生们,“你家的新房子呢?”“你家的家具呢?”“你家的工具呢?”“你家的柴火呢?”“你家的木棚呢?”这样的追问,孩子们很形象地理解了“一切”。也理解了这“一切”都是环境所付出的代价。我适时地补充了有关文字和影像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去感受,在读、品、悟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懂得了小村庄人的随意砍伐造成了这场灾害,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五、美文诗篇朗读中渗透环保生命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类课文选编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而这些文章往往凝结着作者本人的情感精华。因此,老师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利用文美的好材料,以“文美”、“意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学生学好语言文字的热情和能力。文美,就是让学生在品味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中,激发喜爱祖国语言文字,努力学习语文科的热情。例如教材中一课《桂林山水》,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诵读、品读,使桂林水的静、清、绿,山的奇、秀、险,宛若浮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师引领学生从文章的优美词句中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壮丽山河的喜爱之情。生命教育的根本就是教育学生注重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挖掘生命潜力,使生命得到更好的发展,并让学生知道如何实现个人的和谐发展,与家庭、他人、自然、社会的和谐。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把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把枯燥无味的言语说教变为灵活多样的形式表现,有机地把德育教育渗透于教学中。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真正饱满润泽的课堂,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真正全面发展的学生。

第二篇:浅析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课本是教学中师生双向交流的中介和凭借,也是蕴 “理”、含 “情”、示 “行”的特殊的论据性材料和教学载体。不难发现全套教材具体包含的道德教育内容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和广泛性,不仅丰富多彩、具体生动,而且几乎凝聚了人类高尚道德情感的方方面面。其中有热爱祖国的情感;;热爱人民的情感;热爱集体的情感关系的情感;努力学习,热爱科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情感;等等。那么怎么把这些精华变成学生自己的品质呢?这就涉及到教师的价值引导与道德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之间的矛盾。语文教师就要把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处理成一幅美丽的画,一曲动听的歌,那么学生就会在欣赏中自主地接纳这幅画、这首歌及其内涵的价值。

小学语文新课程资源极其丰富。教材不再是唯一的,除插图、挂图、电教配套设施之外,报刊、网络、研讨会、博物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家庭生活等等都是语文课程资源。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课程资源,创设情景,制造氛围,让学生直观感受,有身临其境之感,让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渲染的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心里,激发出情感,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深刻的体会,达到陶冶学生情操,获得思想启迪的作用。

如:人教教版三年级上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课,课本上有《清明上河图》插图,教师除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感知教育外,还可以利用网上资源,用多媒体设施播放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适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小学语文课文,大都是精品美文。一首首诗歌,一篇篇短文,直白通畅,内涵深刻。这些文章,犹如一道道美味佳肴。作为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细细品尝,去慢慢体会、感受。从而实现学生的道德内化。例如学习《海伦·凯勒》,就要学习她身残志坚,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学习《钱学森》,要让学生树立为国争光的理想;学习《祁黄羊》,可建立学生克服个人恩怨、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理智;学习《黄果树瀑布》、《美丽的南沙群岛》、《三亚落日》要感受到祖国山河之美,景色之秀丽;学习《三顾茅庐》要知道求人一定要真诚。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课文渗透了人文内涵。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的人文内涵,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如《落花生》这课是一篇人文内涵十分丰富的课文,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讨论做人的道理,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要像落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再如学习《生命桥》,要学习老羚羊甘愿牺牲自己,用自己的生命为年轻羚羊架起一座生命的桥梁的一种献身精神。要让学生明白,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处于朋友的地位,而不是领导者的地位。教师应该使学生尽可能的发现道德智慧风景的美丽,从而慢慢地去接受它,同化它。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课程资源都非常丰富,只要善于动手,善于动脑,都能挖掘到涉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题材的内容,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资料,渗透德育教育。

第三篇: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湖南省汉寿县职业中专 彭书强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思想性较强的学科,德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凭借语文课堂教学这个渠道,始终不渝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不可少,且要做得像春雨一般,润物细无声。

【关键词】德育; 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挖掘; 锤炼; 指导朗读; 创设情意

教育与教学,这两大系列在学校教育中互为条件,相互渗透,彼此促进,呈现出相当复杂的关系,语文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思想性较强的学科,几乎所有的德育内容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它的位置。语文教学除了实现传授语文基础知识这一主要功能外,德育就像一根红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但它不能作为政治课,必须通过语言教学分析内在思想,结合学生实际,有的放矢,恰如其分地进行教育。我认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语文教材内容的德育渗透

众所周知,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我们应当想方设法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中学生,而不仅仅是成绩优秀的“危险品”,加之目前有的中学生由于受社会浊流的影响,无远大理想,劳动观念淡薄,追求物质享受,讲排场,赶时髦,不愿吃苦,自私自利,不尊重父母师长,不懂得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以及与他人的关系,甚至出现“情感饥饿病”。因此,从某个意义上说,“育人”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凭借语文课堂教学这个渠道,始终不渝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1、语文是爱国主义和理想教育最生动的教材

《荷花淀》、《与妻书》都表现出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 1 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出生入死、无私无畏的崇高品德以及为维护世界和平不畏流血牺牲的人道主义精神,通过这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经过不断抗争,探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胜利的艰苦历史。使学生懂得,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更能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自豪感。

2、体会语文教材中的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 俗话说“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现在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过分的娇宠,以致养成了自私自利,独断专横的个性,缺乏集体协作的精神。教材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能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使他们明白只有团结一致,依靠集体,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3、感悟语文教材中的意志品质和道德观念教育。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是教材中必要的渗透内容。“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就叙说了徐霞客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开拓出新方向的事迹,对学生就是一个好的学习例子。《背影》、《回忆我的母亲》的教学使学生懂得如何理解和珍惜父母对子女的浓厚感情,如何尊重父母,热爱父母,报答父母。《学习白杨礼赞》、《荔枝蜜》能使学生懂得农民的质朴正直。《生命的意义》、《感悟》能使学生思考人生如何度过,才不会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感到羞愧„„

总之,语文许多教材都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素材,能逐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二、语文教学方法的德育渗透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不能把国文课认作公民课”,用现在的话表叙就是不能把语文课看成或上成政治课,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思想品质,道德情操融会贯通,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其具体做法是:

1、挖掘作品含义渗透法

一篇好的课文必然是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成的统一。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从语言文字的分析着手,深刻揭示作品的思想内容,使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如课文《孔乙己》,‘孔乙己’是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悲剧人物,作者通过对这个备受封建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控诉了腐朽的科举制度的罪恶,鞭挞了丁举人之类豪绅的冷酷和暴虐。作品对‘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寄予了深刻的同情,对他自命清高,好吃懒做,迂腐、麻木不仁的思想行为作了批判。教读这样的课文必须在学生了解情节的基础上,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进行具体的剖析,最后引导学生挖掘出作品所蕴含的主题,使其认识封建思想和科举制度的罪恶。

2、锤炼作品闪光语言渗透法

毋庸质疑,好的作品必有好的语言,语文教学要抓住作品中那些独具匠心的关键词句重锤敲打,因为关键词句既有客观的“物境”,又蕴涵着作者的主观的“人境”,只有通过重锤着意敲打方能溅出耀眼的火光,方能照亮学生的心田。比如《荔枝蜜》后部分描写道:“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这一段话倾注了作者的深情。“颤”原意为“抖动”,但文中“颤”不 3 是形式上的颤抖,而是一种真情实感的奔流,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升华。作者由蜜蜂辛勤的采花酿蜜,自然地联想到劳动人民为创造新生活进行的忘我劳动,热情歌颂了人们的献身精神,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即作者在文章中热情讴歌的思想情操,通过重锤敲打,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立志做“小蜜蜂”式的无私奉献的人。

3、指导朗读课文渗透法

教材中的多数课文都文字优美,有诗一般的语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操。如毛泽东的词《沁园春 雪》,在讲析课文内容及主题时,一定要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自由朗读、分组朗读、个人朗读的活动中,充分领会毛泽东同志通过咏雪来赞颂祖国的壮丽河山和“今朝”英雄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与积极向上的精神。

4、创设情意渗透法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创设情意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也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我在教周敦颐的《爱莲说》时,结合生动的导语,绘出一幅逼真的出水荷花,然后在古筝曲《出水莲》的乐声中,用抑扬顿挫的语言范读课文,把学生带入一种幽雅的艺术境界。教师没有强译,学生就已通过直观、听觉感受到了“莲,花之君子者也”。这样,在听课中学生不断升华对莲的喜爱,并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领会到“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

三、语文教师人格的教育作用

许多的教育教学经验证明,对学生个性的建设性方向的变化起作用的不仅仅是教师的学识与教学技术,更主要是教师的人生态度的本身。因此,语文教师的文明用语,朴素的仪表,开朗大方的性格,待人的诚实态度,对工作的忘我敬业精神,更容易对具有很强模仿性的中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自然地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我国古代《学记》中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可见,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不可少,且要做得像春雨一般,润物细无声。

第四篇: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

摘要:德育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小学阶段是学生德育的启蒙阶段,搞好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对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德育渗透,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一、前言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要将德育教育贯穿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传统语文教学中强调的“文以载道”和“文道合一”等都充分论述了思想性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德育教育的渗透,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误区

虽然现代倡导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强调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一定的误区。主要表现在:

第一,重智育、轻德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人的考学问题、就业问题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受当前教育评估方式的影响,我国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依然将学生的升学率作为评价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将教师的教学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是否优秀的最终标准,学生的学习成绩仍然是评价一个学生整体素质的根本标准。虽然近几年减负增效的口号喊得很响,但是能够真正结合素质教育的标准进行评估的学校还是非常少,各学校的升学率依然是家长、学生、老师最关注的问题。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始终处在边缘地位。从理论上来讲,语文教育应该是德育教育的发源地,但是由于受传统精英教育和当前升学、就业形式的影响,大多数教师放弃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熏陶和情感培养,机械的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有技术性的分析课文,让语文教学的初衷同新课程标准背道而驰。

第二,重灌输、轻审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大都是采用灌输方式,并没有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难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升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依然关注的是学生对德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很少关心学生内在的情感。教师也很少关注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之后信念的转变和情感的共鸣。例如语文作业中的读后感本应该是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但很多老师却忽视了它存在的意义。有很多学生不喜欢写读后感,但迫于老师的压力,他们从课文中或课外阅读中进行机械摘抄,老师也是机械的批改作业,默认这是完成了作业,完全忽视了读后感在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和心灵净化中的作用。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第一,认真研读教材,寻找课文中的德育因素。

小学语文的课程设置,文章形式多样。既有有趣的童话故事也有优美的诗歌,既有感人肺腑的故事也有寓意深刻的寓言。对于德育教育表现明显的篇章,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上,要深入挖掘课文中深层次的东西,让学生尽情的思考、感受。对于德育教育的内容不是那么明显的篇章,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认真研读教材,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像在讲述《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多设置几个提问的环节。在提出黄山有四宝,除奇石外还有什么的时候,接着提问:“同学们还知道我国还有哪些诸如黄山这样著名的风景区么?”通过提问与回答的方式引起学生多掌握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二,准确把握教材,找准德育的切入点。“文以载道,道在其中”,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与思想。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过

程实际上就是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正确理解教材中蕴含的哲理,是发挥育人作用的关键。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雨后》一文,诗中所描绘的西湖山光与水色没有一处不包含着诗人的主观体验,蕴含着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山水的昂扬激情。在讲授这首诗的过程中,教师只要稍加点播,引领学生反复吟诵、体悟,自然而然的就会把学生带入到一种诗情画意的美好境界,让学生在体悟优美风景的同时,感受诗人的心绪,激发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第三,科学处理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

语文教学要在让学生获得基本语文素养的同时接受到德育教育,但在语文教学中却不能以德育教育为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进行课程教授时要正确处理好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要分清主次,不能本末倒置。《第一场雪》是一篇讲授雪后美景的文章,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回忆,回忆雪后的美景,接着组织学生观看大屏幕画,让学生直观的感受雪后下雪时的情境,激发阅读兴趣,然后通过播放《雪绒花》课件让学生边读边想,体会课文中好词好句的妙用,最后通过反复朗读加深理解,在朗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想象能力,得到没的享受。让学生在感受到雪后美景的同时,迸发出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

第四,通过作文教学,触发学生思想道德情感。

作文课既是锻炼学生文字、文笔的过程,又是育人的过程,作文课中的德育教育不容忽视,它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如学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后,让学生观察自己家乡的风景,在作文课上进行写作。有的学生写《家乡的麦田》,有的写《我家门前的小河》,不仅写出了家乡美,还描绘出了麦田与河流的特点,语句真实、淳朴。学生们通过对家乡事物的观察,必然会触发种种感情,引发对事物进行评价,如此,在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小结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标准与原则,教师要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教材编排体系,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科学处理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生的德育感知力,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良好思想品德的熏陶,达到思想教育的效果。参考文献:

[1] 朱红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J];成功(教育);2013-01 [2] 罗会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2-02 [3] 何红;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J];基础教育研究;2012-18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

文/林丽玉 【摘 要】教书育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做为语文教师要利用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认真做好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这样讲“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良好品质形成的初始阶段,他们就像一张白纸,他们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与劳动习惯;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及其他人文方面都是学校立德、树人内容。语文学科作为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学科,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做到既授业又传道,既教书又育人之目标。

一、情境教学是渗透德育的平台

在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情境根据刺激物对儿童感官或思维活动所引起的不同作用,大致分为实体情境、模拟情境、语表情境、想象情境及推理情境,语文教师则要根据文本域预设德育教育内容确定选择哪种情境适合。

语表情境即运用语言表述的情境。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是语言描绘与其它直观演示手段结合运用,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既容易掌握语言文字知识,又容易接受教师预设的德育教育。

热爱祖国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话题,祖国怎样伟大,怎样为伟大的祖国刻苦学习,这朝夕唠唠叨叨“你要热爱祖国”效果肯定不好,这需要教师语言描绘与其它直观演示手段结合运用,使学生在愉悦有趣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地产生祖国的美好祖国的伟大的理解与认识。我教学韵母“ao”时,先出示图片:奥运五环图,再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标志,最后从得出的结论中创设课堂情境:课件演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拼搏的画面,演示中国等几个国家奖牌获得数,中国获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奖牌总数100枚,创4项世界纪录。获金牌数超越美国,获奖牌数超越俄罗斯,位列奥运会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二,这是中国参加奥运会历史上的最好成绩,创造了中国竞技体育新的辉煌。接着我引导:中国获得金牌的运动员平时训练辛苦不辛苦?学生都说:那是很辛苦。我又引导:你要取得好成绩该不该刻苦学习?学生齐声说:该刻苦学习。一次中国伟大在形象演示中得予知晓,一次要刻苦学习在润物无声中得到启发。

二、朗读教学是渗透德育的媒介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篇目,都是众多教育专家精心挑选编排,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德育内容涵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真是丰富多彩五彩缤纷,非常适合朗读,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受到作者思想熏陶感染。孝敬长辈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今的孩子是家庭的宝贝,他们在父母的溺爱中生长,有许多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因此语文教师要针对现实情况,以文本为例子,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我在教学《棉鞋里的阳光》时:在教学第一到第五自然段,先让学生自由读,读中体会哪些句子写了妈妈对奶奶的关心;再进一步指导读妈妈说的话,读出关心的语气;然后安排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明白了妈妈对奶奶的关心体贴。教学第六到第八自然段时,利用分小组朗读,分角色朗读,指导有感情地个人读等方式,自然而然地渗透关心长辈,体贴长辈的教育。在学生领悟孝敬长辈的基础上,安排拓展活动:学了课文后,你喜欢小峰吗?为什么?你也准备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做些什么?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有了增长,更重要的是在道德品质上得到很好的塑造,使学生铭记孝敬长辈,从做小事孝敬长辈。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会感恩是中华美德之一。《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就是进行感恩于有帮助过我们的人的最好题材。我教学时,先安排自由读,从中了解课文大意:乡亲们吃水不忘毛主席。与此同时,为了我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了解毛主席,再进行老师范读,小组接力读,分角色表演读,强调“没有井,很远”,从中明白乡亲们吃水困难;强调“挖了一口井”让学生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流露出对伟大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强调“挖井人”读慢一些,感悟乡亲们饮水思源的好行为。最后再安排拓展练习:同学们,说说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过被人帮助的事?你会忘记他们吗?学生的回答令我感动,感恩教育达到我预设的教学目的。

三、识字教学是渗透德育的一阵地

小小汉字,奥妙无穷。识字教学看似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毫无关系,其实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耳、心等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也在学生愉悦的识字中预设的德育教育便水到渠成。我指导“和”、“香”的书写时,提醒“和”中的禾字旁的“捺”懂得了谦让,要不如果“捺”写得和“香”的“禾”中的“捺”那么长,就会吵架了。“和”中的禾字旁的“捺”一让,字就好看了紧凑了。当学生写起字时,就会更加讲究书写美,“相互谦让”就能美好的思想意识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方式方法很多,诸如语言文字与读写训练、语文课外活动、学生劳动实践等等,只要我们心中装着学生,就会用心实践与研究,不断挖掘教材德育因素,不断找到渗透点,使小学语文教学成为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总之,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一位语文教师,务必挑负起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责任,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

下载谈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摘 要 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启蒙性教育的基础,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学语文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课程,更是能提升小学生道德品质的课程。现阶......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模版)

    各位领导,各位教育同仁,大家中午好! 本次,我们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话题,小学语文的授课常因学情不断变化而变化,教学侧重点也是因学......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总结(大全)

    语文德育渗透总结 本学期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了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适时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论文[范文模版]

    浅谈小学语文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开发区西尚璧小学唐建芳 素质教育理论提出: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德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论文-德育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论文语文是基础性工具学科。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和兼顾到一些道德和思想品质教育,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单位:涉县索堡镇中心小学 姓名:郝江彦 邮编:056402 电话:***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doc[范文]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提要]教育不仅传递知识、培养人的素质,也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品德的教育,决不是政治这门学科就能办到的,它必须是各学科的综合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精选]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在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