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让小数乘法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小数乘法教学更高效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转变“发言热闹的教室”为“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
小数乘法这个单元的知识是在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它主要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细心程度。内容看似简单,可是学生在做题时往往会出现比较多的错误。根据平时上课和作业反馈,总结起来学生出错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两种:
1、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小数点定错位置。学生会把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不是末位对齐而是去把小数点对齐;受小数加减法的影响,做题时积的小数点的定错位置;因数的末尾有0时,学生不把0落下来就点上小数点,造成小数点定错位置。
2、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有抄错数的;有加法不进位的;有口算出错的;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还有一种就是把0也乘了,比较繁琐。为了实现小数乘法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要注重“三突出”,学生在列竖式计算时可采用“六步计算法”。
1、突出算理。产生对位错误的表因是小数乘法与小数加减法混淆,本质还是算理不清。部分学生弄不明白小数乘法其实就是根据一个转化思想——先把小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因此,要按整数乘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列竖式时要把末位对齐。同时这里要突出积变化的规律和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4×3,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当用竖式计算3.6×1.8后,可以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6扩大10倍,将1.8扩大了10倍,计算的是36乘18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10×10)。
2、突出口算练习。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在教学小数乘法时更要突出口算练习,因为在口算中由于数目比较小,计算结果可以比较快速的反馈,易于检验学生计算的正确与否,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计算小数法的计算思路,所以在小数乘法教学时更要增加小数乘法的口算练习,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利于所有的学生进一步理解计算小数乘法可以转换成整数乘法的道理。
3、突出对比练习。新知识与旧知识相似时,那些中等偏下的学生就会发生混淆。如果教师没有能很好的把握小数乘法与小数加减法的对比,学生计算时就会出现错误。比如在做72×0.81+10.4这题时,计算乘法时答案往往是正确的,而最后的加法却错了,主要原因是部分学生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如果课堂上我们让学生先练习小数加减法,课前作好充分的预设,新授时再对比强调,引导学生把加减法的法则和算理与乘法的法则和算理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为什么不是相同数位对齐,那么学生的出错率就会降低。小数乘法六步计算法:
1、列--列竖式,注意末位对齐。小数乘法转换乘整数乘法,列竖式时,要像整数乘法那样,末位对齐。
2、算--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先不看小数点,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不论是小数和整数相乘,还是小数和小数相乘,都看作整数和整数相乘,要注意规范书写格式。
3、定--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4、补--补足积的小数数位。如果乘得的积的位数少于两个因数共有的小数位数,要在积的左边添“0”补足数位,缺几位就补足几个“0”,然后再在前面点上小数点,整数部分用“0”占位。
5、去--去掉小数末尾的“0”。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后,如果小数末尾有“0”,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小数末尾的“0”去掉。注意:要先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只有点好小数点后,才能去掉小数末尾的“0”。
6、查--认真进行全面检查。先估算一下积的大小是否正确,再检查数字是否抄错;计算过程是否乘错、加错;小数位数是否数错,积得小数点的位置是否点错等。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教学研讨材料
如何让小数乘法教学更高效
徐
伟
新桥镇李楼小学
第二篇:《让教学更高效》读书笔记之一
《让教学更高效》读书笔记之一
初识学习维度论
美国著名教育专家罗伯特·马扎诺博士提出了一种应用性教学理论,即学习维度论。这一理论把学习的过程概括为以下五个维度。
维度一:态度与感受。态度与感受影响着人的学习能力。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帮学生建立起对课堂及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和感受,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生动。
维度二:获取和整合知识。帮助学生获取和整合新知识是学习的另一个关键层面。
维度三:扩展与精炼知识。这有赖于运用推理过程来分析已经学过的知识。对各门学科而言,共同的推理步骤有:比较、分类、抽象、归纳推理、演绎推理提供支持、分析错误、分析观点等。
维度四:有意义地运用知识。最有效的学习应体现在学生运用知识来完成任务上。在安排教学活动时,教师要确保学生有机会合理运用知识,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维度五:良好的思维习惯。优良的思维习惯。优良的思维习惯具有批评性、创造性和调节性的特点。
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就要做到:
(1)帮助学生理解习惯。如课堂讨论、树立榜样、同伴示范等。
(2)帮助学生明确与形成同思维相关的策略,如边想边说、同伴分享、与人交流和专门训练等。
(3)在学习环境中创造一种文化来鼓励学生思维习惯的西城,并给予积极强化。
倡导自主学习,激发认知兴趣
策略之一:学会放手,为学生腾出更广阔的空间
学会放手,为学生腾出更广阔的空间。教师必须构建全新的教育理念,学会放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和强化自己的学习兴趣,自己体验、探索、交流、创造,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课堂教学也就在这种自主性活动中获得了生机与活力。
(一)放手不等于放权。
真正有价值的教学应该是学生问学生答,或者学生问教师答,因为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教师放的是“师道尊严,言语权威”,不放的是对学生的必要的指导、帮助、点拨,要将教师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要与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避免“越俎代庖”,又要保证课堂的导向性,避免“满坡放羊”式的随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的提问氛围,让学生把自己对知识的感受、疑问和设想提出来,这才是放手所追求目标。
(二)自问他答,让学生广泛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采用自问他答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广泛参与,正印证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对于一般知识,教师应相信学生能够独立或合作解决的。
(三)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快乐学习。
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强弱,是学习效果好与坏的重要因素。
泰勒认为,真正的教育,是在受学生控制的因素与学生无法控制的因素之间保持一种平衡的环境。教师放手的途径是要善于挖掘学生能动性,并有效地控制其他各方面的因素。
教师应该:
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由去支配; 给他们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 给他们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 给他们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探索; 给他们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化解; 给他们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放手,将会给教师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倡导自主学习,激发认知兴趣
策略之二:预习指导,注重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
预习是课堂教学上的“前奏曲”,是学生自主学习、思索、发现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复习更重要。学生一旦养成了预习的习惯,就找到了自主学习的途径,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并为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要授以学生预习之法,才可使学生少走弯路,径入厅堂。
(一)结合语序,启发学生自主解难。
1.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高有低,把预习放在课前完全交给学生,不能保证人人参与训练,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在课前预习,教室看不到学生预习的过程,得到的情况也只是检查的结果。这种注重结果,忽略过程的预习训练,十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把预习纳入课堂,结合预习进行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好方法。
(二)细化预习要求,指导学生有序预习。
对于学生学习来说,要想做到心中有数,就要学会预习。在预习前,教师要细化预习要求,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有序自学。
(三)授人以渔,让学生更有效地预习。
由于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往往很难深刻理解教材,不能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这就需要教师多给与预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更有效地预习。
倡导自主学习,激发认知兴趣
策略之三:抓住关键点,点燃学生自主探究的导火索 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而言,教师要做的是组织、指导、鼓励,让学生自学、自疑、自品、自悟、自得,从疑到悟,从悟到用,达到自主发展的目的。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把握时机,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点,从而点燃学生自主探究的导火素,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的意识。
(一)抓住关键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知识的系统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形成体系。教师应通过抓住关键词,经过层层深入的引导,点燃学生深入探究的激情,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欲望。
(二)以学定教,以读为本。
在学生读书的基础上,教师应该通过指导,引导他们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读书,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自主感悟。
(三)抓住讨论的时机,点燃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是判断学生能否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的重要标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抓住讨论时机,引导学生善思、会思,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倡导自主学习,激发认知兴趣
策略之四:精简讲课内容,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
为了让学生自学,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在有限的课堂上,减少讲课时间,给学生提供机会,搭建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尽可能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注重启发,让学生自主释疑。启发式教学是各种教学方式的灵魂。
使用启发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注意对所教内容进行设计,使问题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二)学会放手,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教师通过放手,让学生选择信息,列式计算;进行分类,说明理由;概括理解;加强应用等四个步骤,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不唱独角戏,倡导师生主动学习。
让学生参加互动、参与教学全过程,既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可以使他们用掌握的课外知识解决课内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谓一石三鸟。
总之,精彩的课堂需要教师把握节奏,有等待的耐心,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第三篇:如何让家长会更高效
如何让家长会更高效
如何让家长会更高效
为什么要谈这个题目呢?因为我们开家长会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或者走形式,更不是为了找个机会给学生告状。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整个班集体的建设起积极促进的作用。下面我谈两点:
一、多做家教辅导
每位家长都是望子成龙,然而很多父母由于方法不当却把本应该成为龙的孩子培养成了虫,面对这样的结局,每一个旁观者都会很无奈,尤其是与孩子朝夕相处的班主任更会痛心疾首,因此,为了少出现这样的结局,历届,我从接
班后第一次家长会开始,就做系列的家庭教育讲座,为家长们抛砖引玉,让他们在面对孩子时更有方法、更有信心。但是,作为班主任要想讲的到位、讲的有理就必须学习,要不然就成了纸上谈兵,因此,这些年我利用休息时间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李镇西、陶行知、卢勤等古今中外教育名家的几十本教育著作,有的书读了数遍,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下面列举几个标题,每个标题下面的每一小点都会引经据典的展开叙述:
1、希望家长做到四不:不打麻将、不玩游戏、不唠叨、不把工作时的麻烦带回家。
2、希望家长处理好四个关系:夫妻关系、与长辈的关系、与邻居的关系、与学生本人的关系。
3、向家长介绍孩子最反感的4件事:
(而这些事是孩子与父母对抗的原因之一)
做父母的总是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总在吃饭时唠唠叨叨、或者阴沉着脸
总是看不到孩子的进步
总在外人面前数落自己的孩子
4、重大考试后家长要做的四点
(1)鼓励,少泼凉水
(2)减压,应多安慰
(3)问题,共同解决
(4)细心,要多观察
如果说几次讲座就能让家长的教育方法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不可能,但起到的作用却是潜移默化的,很多孩子都曾经告诉我她父母开完家长会后发生了哪些喜人的变化,看到孩子的神情我也由衷的高兴。
二、抓住教育契机,让家长会不再是颁奖会或者批斗会
我在历次的家长会之前都会反复回忆前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从中筛选一两个典型的、有教育意义的,然后加
工,最后在家长会上以出其不意的形式展现,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
在2011年11月17号,初二2班全体同学和家长共同参与了我接班后的第一次家长会,家长会热烈而祥和,我对期中进步的同学进行了奖励并进行了合影留念,陈佳欢同学属于退步的同学,他属于不受奖励的范围,我事先没有征得陈佳欢的同意就把他在QQ空间中写的内容公布给同学和家长。内容如下“名次不重要,那已成为历史,我的成绩起起落落,就像生活一样,同样是起起落落,但是我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下一次考试成绩一定会上去的,加油!”当我让孩子站在讲台上问他是否有信心时,孩子眼含热泪,大声的连续说了三声“有”,场面很感人,教室内静得出奇,同时到会的陈佳欢父母更是热泪盈眶。在陈佳欢的感染下,很多没有受到奖励的同学挺起了胸,在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自信。而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陈佳欢在年级取得了进步39名的好成绩。
由于时间关系,以上我介绍了自己的两点做法,下面我用十六个字结束今天的发言,这十六个字也是我要求自己要做到的:用心思考,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善于总结。
第四篇:如何让家长会更高效-家长会
如何让家长会更高效
为什么要谈这个题目呢?因为我们开家长会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或者走形式,更不是为了找个机会给学生告状。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整个班集体的建设起积极促进的作用。下面我谈两点:
一、多做家教辅导
每位家长都是望子成龙,然而很多父母由于方法不当却把本应该成为龙的孩子培养成了虫,面对这样的结局,每一个旁观者都会很无奈,尤其是与孩子朝夕相处的班主任更会痛心疾首,因此,为了少出现这样的结局,历届,我从接班后第一次家长会开始,就做系列的家庭教育讲座,为家长们抛砖引玉,让他们在面对孩子时更有方法、更有信心。但是,作为班主任要想讲的到位、讲的有理就必须学习,要不然就成了纸上谈兵,因此,这些年我利用休息时间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李镇西、陶行知、卢勤等古今中外教育名家的几十本教育著作,有的书读了数遍,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下面列举几个标题,每个标题下面的每一小点都会引经据典的展开叙述:
1、希望家长做到四不:不打麻将、不玩游戏、不唠叨、不把工作时的麻烦带回家。
2、希望家长处理好四个关系:夫妻关系、与长辈的关系、与邻居的关系、与学生本人的关系。
3、向家长介绍孩子最反感的4件事:
(而这些事是孩子与父母对抗的原因之一)
做父母的总是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总在吃饭时唠唠叨叨、或者阴沉着脸
总是看不到孩子的进步
总在外人面前数落自己的孩子
4、重大考试后家长要做的四点
(1)鼓励,少泼凉水
(2)减压,应多安慰
(3)问题,共同解决
(4)细心,要多观察
如果说几次讲座就能让家长的教育方法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不可能,但起到的作用却是潜移默化的,很多孩子都曾经告诉我她父母开完家长会后发生了哪些喜人的变化,看到孩子的神情我也由衷的高兴。
二、抓住教育契机,让家长会不再是颁奖会或者批斗会
我在历次的家长会之前都会反复回忆前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从中筛选一两个典型的、有教育意义的,然后加工,最后在家长会上以出其不意的形式展现,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
在2011年11月17号,初二2班全体同学和家长共同参与了我接班后的第一次家长会,家长会热烈而祥和,我对期中进步的同学进行了奖励并进行了合影留念,陈佳欢同学属于退步的同学,他属于不受奖励的范围,我事先没有征得陈佳欢的同意就把他在QQ空间中写的内容公布给同学和家长。内容如下“名次不重要,那已成为历史,我的成绩起起落落,就像生活一样,同样是起起落落,但是我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下一次考试成绩一定会上去的,加油!”当我让孩子站在讲台上问他是否有信心时,孩子眼含热泪,大声的连续说了三声“有”,场面很感人,教室内静得出奇,同时到会的陈佳欢父母更是热泪盈眶。在陈佳欢的感染下,很多没有受到奖励的同学挺起了胸,在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自信。而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陈佳欢在年级取得了进步39名的好成绩。
由于时间关系,以上我介绍了自己的两点做法,下面我用十六个字结束今天的发言,这十六个字也是我要求自己要做到的:用心思考,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善于总结。
第五篇:整合,让语文教学更高效
整合,让语文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如何走出传统备课与教学的局限?怎样以整体的思想整合文本等资源进行教学设计,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的指导思想?今年寒假期间,学校组织每个教师研读《小学语文单元整体课程实施与评价》这本书,读完这本书之后,顿感春风拂面,满园飘香。
一、初探,拂开面纱。
单元整体课程更强调“整体”的概念,从“整体”的角度关注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的联系,有比较明确的整体教学目标。把小学六年的语文教学看成一个整体,关注小学语文学习目标和每学期目标之间的关系。突出“语文能力系统”,把语文能力分成不同的层级,把课程目标分化到每个学期,在适当的阶段培养适当的能力。
这种单元整体教学分为7个模块:预习,理解内容,领悟表达,口语与习作,读整本书,语文实践活动,检测。每个模块大概为2课时,基本用14个课时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包括“教科书教学”、“读整本书”、“语文实践活动”三部分。
这7个模块都有具体的内容和目标。比如理解内容模块,一是理解内容,二是体会感情。低年级学生能够知道文章讲了什么。中年级学生不但要知道讲了什么,而且要对某些细节进行解释。高年级学生要知道讲了什么,能够对文字中的信息进行整合,通过推理论证得到问题的答案。
“读整本书”是7个模块中的亮点和特色。书目的选择和教科书中的单元有密切的联系,有的是主题相似,有的是体裁相似,有的是内容相似,有的是阅读策略相似,从这些相似点入手寻求结合点,然后确定应该读哪本书。选好书以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由阅读。低年级学生读整本书,由教师讲给学生听。中年级,教师先进行导读,激起读书兴趣,学生在阅读期待中阅读。高年级,让学生自由阅读,提出问题,自由阅读以后,进行读书交流。
最后一项内容是语文实践活动。根据单元主题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让学生自己编写剧本,分小组设计表演,学生再通过表演加深对剧本的理解,边排练边修改。最后,在全班进行表演。
每个年段,在7个模块中的操作重点不同。无论7个模块怎样设置,都服从于单元的总体目标。整个过程都试图把学生放在学习者的位置上,让他们经历学习的过程,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
二、细品,明白差异。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以教科书教学为起点,以读整本书为桥梁,以语文实践活动为路径,最终实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标。教科书教学以能力点整合教科书课文,改变传统的“内容分析”模式,变为学生讨论探究,把课文学习落脚在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上,因此,在“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模块后,增加了“领悟表达、欣赏评价”模块。
三、研读,习得方法。
“单元整体课程”以学生学习能力和学科能力为基本的整合点,把“教科书”“读整本书”“学科实践活动”融合在一起,既包含课程内容的选择,又包含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单元整体课程”以能力为核心进行统筹设计,确定了“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基本结构。
课程目标的细化和具体化,对一线教师而言,能够更清楚地把握目标。能够弄清楚年段特点。目标的细化,既突出了阶段性,也突出了整体性。让所有教师都能够看到小学阶段的最终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就能够准确定位某个单元,某个课时的教学,不至于千篇一律,也不至于偏离目标。
课程目标的确定,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学习能力,二是学习习惯,三是学习策略,四是学习量。课程实施部分,以一学期的某个单元为例,进行了教科书教学设计、读整本书教学设计,学科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课程评价部分,设计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多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包括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三种形式。学生个人评价放在第一位,强调学生无论是哪一个学科的学习都要有个人对自己学习过程、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养成反思的习惯,形成主动学习的能力。评价内容以学科能力和学习习惯为指标,这些学科能力和学习习惯是学生自己能够测量的。把可检测可操作的内容放在这里,增加学习评价的有效性。
终结性评价以“样题”的形式出现。实施过程中,终结性评价以“现场测试”和“纸笔测试”结合的方式。
对单元整体课程实施情况的评价影响到课程实施的深度和广度。一线教师和家长的关注焦点本就是学生成绩,如果单元整体课程不能解决相关问题,势必在学生、家长、教师层面遇到阻力,最终是美好的梦想而永远不能变为可喜的现实。所以,单元整体课程需要发挥家长会与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建立以学科能力评价为核心的考试体系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
四、回味,加强学习。
从单篇教学到“单元整组教学”,再到“单元整体教学”,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跨越。许多教师认为,这么短的时间完成教科书一个单元几篇课文的学习,会不会太“粗糙”了,忽略掉很多知识点,但如果太细致又会耽误教学进度。这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比如在备课时,就要有全局意识,改变过去一课一备的习惯,至少要备好一个单元,只有我们对单元的重点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把训练重点放到每一课中分散训练,加以突破。”
在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们遇到的最大困难将是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完成一个单元几篇课文的学习。过去,我们在单元整体教学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一带三’,一篇课文精讲,习得方法,另外3篇或4篇课文自学、汇报、交流,这样不会有很大突破。原因就是我们没有整合的‘点’,没有抓住单元的‘共同点’。”即便抓住了整合的“点”,但如果没有进一步细致分析,还是会导致学生的讨论泛化,不够深入,无法真正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语文老师要能够深入地挖掘教材,打通教材,找到单元整合的共同点与细致点,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学习几篇甚至更多文章的难题。
单元整合课程要以学生为突破口,不同的单元,整合的点也不一样,这种情况下,探究式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每节课中,学生对整合的点进行探究,也许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也许老师只是一个主持人的角色,但是探究的主体是学生,只有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才能突破语文学习由点到面的难题。
五、思考,尝试方法
如何把单元整体教学的课堂打造得更高效、更完美呢?下面就此谈一点粗浅的心得。
一、优化教学设计,高效课堂的前提
(一)备课中的“高瞻远瞩”与“脚踏实地”
首先,教师应该把自己当作一名读者,对文本潜心阅读、反复揣摩,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然后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单元目标。有了单元目标,设计就能把握一定高度,做到“高瞻远瞩”,课堂交流时也便有了心中的航标。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备课时教师还要“脚踏实地”,认真研究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甚至把自己当成一名普通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单元语言训练的内容及教学重难点,以便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定教”。
(二)精心设计预习单
语文教学中的“预习”是学习的必要基础。也是落实《新课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策略。如果预习成了学生的一种持久的自主学习行为,那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对于单元整体教学而言,预习单是实现高效预习的一个重要载体。
1.预习单要富有趣味性和人文性
郭沫若说:“兴趣能使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使得人们能完善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对于学生亦是如此。所以预习单的设计务必要激起学生自主预习的热情。教师可从问题设计的趣味、形式的多样、图画的插入等方面开动脑筋,诱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另外,预习单的表述要凸显人文色彩,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出现,比如,“我用喜欢的符号标出了不懂的问题”“我想画一画”等。这样可以赋予学生主人翁的身份,甚至还可以让学生尝试设计自己喜欢的预习单。
2.预习单要体现年段能力的培养
预习单的设计要科学、有效,就必须紧扣学生的年段特点,着力培养学生的年段能力。以中年级为例,预习单旨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初步培养学生粗知文章大意、复述、提取信息、质疑解疑等方面的能力。
3.预习单可以进行学法的渗透
预习是为学生的“学” 铺路架桥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教案设计中找准探究点 1.探究问题的设计要关注预习单的反馈
《新课标》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的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预习交流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其中简单的、常识性的问题及时合作释疑。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需归类板书,提醒学生在深入学习中进一步关注。这些“留”下的问题,通常是课堂交流的重点话题或相关问题。
2.探究问题的设计要体现整合的理念
目的是建立知识结构化体系,从系统的高度学习知识。所以探究问题的设计一定体现单元的主线,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和思考。
3.探究问题的设计要富有趣味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有趣味的话题,可以诱发学生探究的内驱力,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效果往往事半功倍。这样,通过巧妙的话题设置,有效地升华了文本的主题,给了学生更大的交流空间,有效培养了学生感悟想像、推断、伸展、评价欣赏等阅读能力。
二、将合作探究落实到位
课改的总目标提出:“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保证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提供学生最佳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主角。”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如果落实到位,不仅使学生优势互补、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还能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
1.选择时机,注重实效
小组讨论旨在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有效的合作学习应选择恰当的任务和时机。
首先,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难无法独自完成时,采用小组合作可以有效地突破难点。这个疑难问题可能是生成的,也可能是老师潜在的一个“预设”。其次,学生出现较大的意见分歧时,探究的期待更为强烈,教师可及时抓住契机展开进一步的合作交流。当学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之时,及时展开合作探究,便有了精彩的生成。
另外,学习任务较多时,可把任务分割,每人完成其中一部分,再交流汇合。这样既完成了学习任务,又节省了时间,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从中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和意义价值,增强了以后合作的自觉性。
2.调控引导,传授技巧
有序高效的合作离不开教师的调控引导。在学生合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有知识上的,也有合作技能方面的。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合作进程带来影响。教师可根据问题难度,合理调控合作时间,保证学生充分交流、充分思考,必要时给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同时还需教授学生一些合作技巧,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如何发表不同意见,如何向别人提出改进建议,如何处理矛盾、争议等。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暗示、认可、奖励等手段及时引导学生的合作,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合作热情。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是很大裨益的。
三、提高教师素养,高效课堂的长远保障
(一)教师的单元整体意识
科学的教育理念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所有教学手段使用的标准,是一切教学工作的指导。作为一名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者,我们应该努力地钻研相关的理论书籍,不断丰富自己的认知。在实际教学中树立单元整体意识,整体吃透教材、使用教材,并能在更宽广的知识天地里整合、调用语文资源,使语文教学更好地为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服务。
(二)高超的课堂导学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师要在课堂上牢牢把握动态生成,引起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使语文课堂充盈生机和活力。
预设是教师教学理念和经验的体现,而生成则是学生的一种自主建构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往往会和教师的预设相左,充满不确定性。如前面所言,教师备课时只有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充分考虑其生活和学习背景,猜测他们可能会有的困难或问题。当课堂上出现意料之外的反馈时,教师才能迅速判断应从哪个角度去引导,以及如何把它整合进单元教学目标,从而把原先可能忽略的盲点转化成教学的亮点。当然,高超的导学能力还与教师的专业素养密不可分。
(三)教师要善于反思
反思是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过程。是对过去的经验反馈,又是做出新计划和行动的依据。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中,更应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积累经验教训,努力提升自己专业水平,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课堂把控能力,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使其精炼、形象、有序。总之,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将是我们构建单元整体下高效课堂的长远保障。
号角已经吹响,向着单元整体下的高效课堂进发!我们将带着快乐和收获幸福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