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讲解的实践研究阶段小结

时间:2019-05-13 03:05: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讲解的实践研究阶段小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讲解的实践研究阶段小结》。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讲解的实践研究阶段小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讲解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自从2001年新课程的实施以来,广大教师开始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甚至部分教师将课堂讲解与填鸭式教学相提并论,望而却步。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还大量存在着一些低效的讲解,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最大效益降低,而且影响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的思维方式、方法,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走了弯路而且解决问题的能力总得不到提高。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讲解的实践研究是数学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成绩的一条途径。

课堂教学的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讲解及教师抓住时机,创设机会允许学生阐述、讲解。教师的有效讲解,对于建构学生的正确的知识体系,学生形成的正确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学生获得有用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要作为主导,学生是主体,有时学生的阐释比教师的讲解更易于为同伴所接受。所以,课堂教学中,我们既要有教师的有效讲解,还要有学生的精彩表述。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表述的有机结合,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课堂教学所应追求的最佳境界。而有效的讲解为学生节约了课堂活动时间、提高了活动和学习效率、展示了数学本质之美。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1、有效教学理念的界定

有效教学问题的研究源于20世纪初的教学科学运动。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2、有效讲解的界定

即教师用有限的单位时间,阐述概念的含义及习题的解答,这种讲解是有学习的效果的。使学生能够理解数学概念的意思,进而掌握数学知识,找到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规律,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从而发现数学的美,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愿望。有效讲解要在恰当时机(问题情境、问题时机、有效时间),要找准切入点(必要性、基础性、生成性),用恰当的方式表述(科学、简洁、易懂),要与学生有效互动(讲解与倾听、讲解与活动、讲解与练习),要具有引领示范作用(教扶放,引学探、知会练),要激发学生的思维(敏锐性、灵活性、延展性)。

教师在讲解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思维的清晰程度及对教师讲解的内容的参与度;要观察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是否在正面的积极的参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地调整讲解的时机与方法,以求得教学活动有效、甚至高效,即每个学生都达成这节课教学目标,学到了对自己有用的数学,形成了自己的习得。

3、有效讲解的可测性和量化指标

如何判断教师的讲解是否有效,就是在阐释某一概念或讲解习题之前,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是否有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目标是否具体,避免含糊及指向不明确;是否清晰地把握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所要达到的程度;在教师的讲解之后,通过梯度练习测查学生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程度来反映教师的讲解的有效程度。

4.有效讲解能力的提高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反思意识,即教师通过日常的讲解行为的不断实践,时常地追问自己:今天的讲解学生知识掌握较好,能力有所提高自己是在什么时机采取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达成好的效果;今天的知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概念还不清楚,为什么有一部分孩子还没有形成能力?是涉及到今天的教学内容的学过的知识学生出现了回生而教师没有帮助其复习?是教师讲解的时机不对,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有意注意?还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使用不当?等等,唯有如此,教师才能不断提高课堂中的讲解能力,使课堂教学的效益最大化,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收益最大化。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服务意识,即教师的教学指向是学生。学生的学习和习得,不断提升和充实、调整,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得到提升,学习能力和态度得到具体发展和转变,是教师的工作指向。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开放意识,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点、寻找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点、寻找不同学科内容之间的联系点。没有开放意识,我们的教学就不能做到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那么我们所谓有效讲解的效能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学生的理解和自身知识体系的建构就会受到制约。

三、课题研究实践:

从课题确立到现在已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努力着、探索着,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按照以下步骤和方法进行研究,形成了一定的成效:

1.调查法。起始阶段。调查学生是否喜欢教师的讲解,是否喜欢同伴的讲解,希望老师在什么情况下对知识、习题进行讲解,老师的哪一种讲解最易于接受。

我们选定了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有关数学课堂讲解学生调查问卷(三年级)全班有16名学生

1、第二天要上新课,学习新的知识,今天需要进行预习吗? +jk dexxxzzq①需要; ②不需要。(选择需要的有16人)

2、数学课堂上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喜欢听老师讲解还是喜欢自己探索?

①喜欢听老师讲; ②喜欢自己探索。(选择喜欢听老师讲的有14人,喜欢自己探索的有2人)

3、学习下列哪些知识的时候希望老师讲解:

①概念;7人 ②计算;0人 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2人 ④周长、面积的计算;5人

⑤分数的认识;5人 ⑥统计和可能性;3人 ⑦解决问题。9人

4、解决问题的题目希望都由老师来讲解吗? ①希望;6人 ②不希望。10人

请说明理由:大多数孩子希望自己先解决,自己解决不了再由老师讲解。

5、课堂上做练习遇到不会做的题的时候,喜欢听老师讲还是同学讲? *①老师;13人 ②同学。3人

/、】==9986//*-

6、老师的哪一种讲解方式你比较喜欢?

①老师把一道题完整地讲一遍,不问同学的想法;1人 ②老师边讲边与同学交流,再问问同学们的想法。15人

7、把两张边长分别为6cm和3cm的正方形的纸片拼成下面的图形,求所拼成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这道题,你希望老师直接讲解还是自己先思考找到解决的方法和全班同学交流?

①老师直接讲解;1人 ②自己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15人 请说明选择的理由: 多数孩子认为自己先思考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从对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并不希望老师在课堂上不顾学生的知识基础,从头讲到尾。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前的知识基础的程度,设计好提问的内容,把握好讲解的时机和方法。

2.行动研究法。采取计划、行动、考察、反思的步骤探索如何进行有效的讲解。教师通过教学预设,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明确、清晰、具体的教学目标以及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的方法有哪些,去进行教学实践,对教学的效果通过询问、习题进行考察,及时进行教后感、教学随笔进行反思,小结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在研究的过程中成为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循环的提高过程。

5月25日,实验教师上了一节三年级的数学课。所讲内容为北师大版下册P68第7、8题。(以下是课堂实录及分析)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P68第7、8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提示 放好学习用品。

二、复习诊测

1、提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指名学生说一说,适时板书: S长=长×宽

S正=边长×边长

2、提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是什么? C长=(长+宽)×2 C正= 边长×4

(在两次提问之后,是否应该再让学生辨析周长和面积的区别。因为学生在这里最容易将周长和面积混为一谈。)

三、练习

1、(出示小黑板)一辆洒水车每分钟行驶60米,洒水的宽度是8米,洒水车直行9分,被洒水的地面是多少平方米?

师:猜一猜被洒水的地面是什么图形?求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是求面积)要求学生利用公式求,全班学生试做。(此类题目的解答不能给学生限定解题的方式与方法,会阻碍和影响学生的解题思路。)

(巡视过程中)宽知道,长是多少米?师:9分钟行驶的长度。指名一名学生板演:60×8=480(㎡)480×9=4320(㎡)全班集体订正。(在这里有个别学生对60×8=480㎡的单位名称有质疑,说明学生对到底算的是周长和面积不是十分清楚,教师没有抓住这个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的机会,可惜!)第二步还没有讲,这时有学生举手,教师请其来回答,该生站起来后说的是第二种方法:

60×9=540()540×8=4320(㎡)

(在这个环节,学生同样对540后面的单位名称有质疑,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讨论、明晰。还反映出一个问题,该生没有倾听其他同学的回答,教师也没有进行引导把方法一讲完,而是被学生牵着匆匆处理完该习题。)

2、P68第8题。

教师指名学生读题,教师在黑板上画图形(不标准)。

①求的是所拼成图形的面积。

师:我们从问题出发,可以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让学生说一说可以做什么辅助线。学生的回答如下: 给缺的地方补一块。师: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同桌讨论一下,加一条变成2个正方形。(这里不应规定加辅助线以后变成什么图形,限制学生的思考。加一条辅助线变成2个长方形也是可以的。)生讨论。

师:用第二种方法来做一下,因为它利用已知条件最简单。(简单不简单要由学生对几种不同的解法比较之后的感受,而不是教师简单的一句话学生就可以理解的。)

②这个图形的周长是什么?指名学生指一指。

师:怎么去计算?把每条线的长度加起来,要求学生用此方法计算。(此处同样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将教师的想法强加于学生。)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法。

结果回答的学生用的都是(6+3+6)×2=30(米)

(教师自己在这里对此题的解法只局限于把每条线的长度加起来,知识的储备不够。在此,教师再也没有让学生汇报把每条线加起来的计算方法,应该进行反馈。)

(课后思考:教师的讲解和学生回答、教学效果的反馈来看,引发了笔者的思考:①课堂上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要问什么?为什么提问?怎么问?②课堂的密度大小,怎么去界定?为了体现所谓的“密度”,教师的课堂是围绕自己还是围绕学生?课堂上教师把孩子当成在原有基础上能得到发展的人还是任何储备都没有的脑袋空空的傻孩子?课堂上让学生说什么?想什么?做什么?③教师的教学方法,一定要采用一种教学方法?而一节课为了体现这一种方法而不敢“越雷池一步”?④ 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提问出现了明显的分离,反映了两个问题:学生没有认真倾听的习惯;教师在讲解之前,没有以学定教,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设计教学。⑤本节课是一节练习课,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和区分面积和周长的区别,而不是仅仅只会运用公式去解答问题。⑥课堂上学生要不要提出问题,进行质疑?⑦课堂上学生需不需要经历猜测——验证——结论这个思维的过程?)

在课后,我们针对这节课做了课后诊测和分析。

练习课后诊测同类型题目与分析

1、一辆洒水车每分钟行驶50米,洒水的宽度是8米,洒水车直行6分,被洒水的地面是多少平方米?

共有14名学生参与(全班16名学生,2名因病请假)。计算正确的有13人,1人计算错误。单位名称正确的有7人,出现错误的有7人,各占50%。老师将原因归结为学生粗心,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学生对长是长度单位应使用长度单位,面积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应该使用面积单位,对自己所计算的是长还是面积不清楚。

2、下面的图形是由两张边长分别为8cm和4cm的正方形纸片拼成的,求所拼成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此题全班14人,没有1个学生做对。只有一个学生算出了周长,计算结果还错误。1个学生算出了面积。究其原因,教师在处理这道题时,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将自己的想法硬强加于学生,学生根本没有弄懂。

课后,我根据对这两道题的分析,给学生重新上了一节课。在上课之前,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上课能够集中精神听讲,保证学习的效果,我把学生的做题情况及我的分析说给学生,孩子们听得很专注,迫切地想知道到底怎样解答。我先讲的是第二题。这道题,我结合孩子们的回答只给孩子们提示了两点:1.讲给他们这样的图形叫组合图形2.解决关于组合图形的问题要把不会的问题转化成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孩子们根据提示自己很快找到了正确的解题方案。14名学生,12名学生完全正确地解答出我重新出的一道同类型的题。遗憾的是受第一次教师的影响,孩子们只有一种解题思路。后2种在教师的引导下才愿意思考和使用。

第一题为了帮助孩子孩子理解和正确地使用单位名称,我在黑板上画了图形,一边问他们一边在图上标示,孩子们正确地区分了自己所计算的是长度还是面积,没有1个学生出错。

因此,我们认为,教师的讲解要有效果,需在学生思维卡壳时(如孩子们对第一题单位名称的理解,教师画图帮其来正确理解)当讲,在学生接触抽象的新知识时当讲,在学法指导(如把组合图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会计算的图形,转化时当添加辅助线,新旧知识之间有联系时进行迁移指导如计算周长时将其中的两条4cm的线段进行平移)时当讲。

四、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我们能根据在课题研究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积极撰写教育教学案例和分析,并在校内交流。当然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1.实验教师的教育理论有待提高。实验推广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却没有及时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使一些可贵的发现就从身边溜走了。

2.缺少丰富的活动充实研究。

3.(学校所在村子拆迁)学生数量较少,参与的面不够大。4.实验的案例数量偏少。

以上是我们对于课题研究的阶段总结,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也正是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重点提高与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还将一如既往,不断探索,继续钻研,为这一课题的继续实施进一步努力。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

《小学数学个性化练习》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宋立元

这一学期,我们课题组每一位成员着重针对这一课题开始了紧张而有序地研究。现将这一学期所做工作作如下小结:

一、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本课题是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开展的,通过学习课程改革理论和生活数学的理论,理解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我充分认识到本课题的主导思想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本课题研究本身就是深化和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一部分。我们的课题研究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这个教学科研的中心工作来开展,时时以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来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实践。这一学期我们集中学习了多篇论文,课题组成员另外还自主学习,认真钻研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章,力求使每一位成员都能接受新课程理念的洗礼。

二、大胆实验,扎实开展研究活动

课题组活动,原则上每个月集体活动一次。活动内容:理论学习、观看录象课及研究课。研究课指定专人上课,采取“说课——听课——座谈——反思”等开展活动。每位成员针对课题研究中的问题,每人能至少上一节研究课,扎实推进了课题的研究、实施。

三、研究进程与成果

1、研究成果:

课堂练习设计有了一定的模式:

①联系实际,在实际应用中加深了理解。

小学数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充分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明确学以致用,并在应用中加深理解。

②设计了对比性练习,防止产生思维定势及干扰。

小学生学习数学,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势,今天学习乘法应用题,往往认为所有题目都用乘法做,明天学习除法应用题,又会认为题目都是除法题。因此,练习的设计做到了新旧知识不断交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学生在解题时,新旧知识容易相互干扰。因此设计了一些有对比性的题目,让学生辨别、判断、分析。在比较、分析中揭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加深认识,使知识达到内化的程度。

③设计了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

我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的新内容很快表示理解,并对模仿性的练习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综合练习或调研题时,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错误,反映了学生对知识一知

半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了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④设计了有坡度的练习,为学生提供思维及想象的阶梯。

学生认识事物总是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同时,学生的素质不可能是一致的,有的接受能力强,有的接受能力弱,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有坡度,有阶梯性。

⑤设计了趣味性的练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学习也如此,如果能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或数学游戏,学生必然兴趣盎然,积极参与。

四、研究展望

通过阶段研究,学生在练习习惯和思维训练方面得到了提高,我在研究中也总结推广了练习设计几种有效模式,引导学生正确参与课堂练习,精心为学生设计了适合学生的个性化练习设计,提出了学生练习和思维训练方面的各种建议,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但是,在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学时间与练习时间之间的问题?如何处理课程计划与练习反馈之间的问题?总之,还有许多微观的操作层面上的问题需要进行具体探索。这也正是我下一阶段研究的方向。

2012年12月

第三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阶段小结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阶段小结

总结人:朱文益 赵成柱

课程改革使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反思那些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设置、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等,感到我们在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还有误区。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丢掉了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结合结合教学实例,提出了一些看法,总结如下:

一.激发兴趣,增强课堂效率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在教学的同时,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才能挖掘学习潜力,促进智慧更加有效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主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来增强效率。

1、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先创设一个故事情景:孙悟空、猪八戒分饼,最后只剩下1块饼,怎样才能平均分成2分呢?这样自然的引入到新课,先请学生猜每人分得多少块饼,再实践操作分一分,分得半块就要用分数1/2表示。让每一个学生动手动脑,初步感知分数的产生,知识的过渡水到渠成。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顺利地直观地完成了预设目标。

2、这样的环节设计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但并非所有的操作都是有效的,教师要放得开,收得拢,紧紧围绕课堂学习的目标、内容,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张弛有度,才能收到预测的效果和目标。如《认识人民币》这一课学完后,在班上组织了“小小商店”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选择不同的角色,如当售货员或顾客,使每个孩子对人民币的互换以及使用都更加熟练。

二、.灵活机动,选择适当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好的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好、最优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代数知识、几何知识、统计知识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几何知识时我采取从直观到抽象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统计知识时采用让每个孩子经历统计过程的方法,让他们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是“教学之本”。教师选用教学方法时应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基础、个性差异都是教师要考虑的因素。如过多的讲授对一年级学生效果不大,因为他们年龄小,思维形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将一些概念强加给他们,只会带来低效或负效。再如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由于学习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自学能力强的班级可以采用自学法、尝试法;基础相对较低的班级则可以采用实际操作、设疑法等。并且同一个班级中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也要运用不同方法。如好动、爱说的学生适宜用讨论法;不善于表达,喜静的学生就适宜用发现法、自学法。只有关注学生,“备”学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培养习惯,提高参与自觉性

1、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习惯;课堂中让学生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质疑、敢问的习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得到了保护,并逐步培养了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在学习相遇应用题时当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后,有出示这样的练习:王师傅开着客车从A地去B,每小时30千米,同时李师傅开着货车从B地去A地,每小时40千米,经4小时两车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当学生正确解答后我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是王师傅,你停在相遇点向前看你还能解决什么问题?(王师傅还要走多少千米才能到达B地?)要是王师傅回头看呢?(王师傅离A地多少千米?)如果换成李师傅你们还有什么新问题?让学生通过解答自己提出不同的叙述方式的问题,加深数量关系的理解,同时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习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口说、用心体验,多种感官协调参与,提高学习活动效率。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提问题的兴趣;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圆柱,体验圆柱的形状;接着让学生动手用尺子、绳子量一量圆柱的底面半径、直径和周长;然后用剪刀剪开圆柱的侧面进行观察;最后让学生共同讨论、交流,从而认识了圆柱的特征。这种的自主探究活动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的和每一项活动的目标要求,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新知识探索活动,要认真观察活动现象并分析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与所学新知之间的关系,积极思考活动对解决的问题启发和帮助作用。促进对新知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主动发言、认真倾听的习惯;要鼓

励学生大胆地参与课堂交流活动,积极发言,充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认识和发现,以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促进其他同学的学习。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除了认真听老师的讲授,还要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包括小组交流时时同伴的发言。要学会从同学的发言中吸取好的、对自己的学习有促进的积极因素。

5、培养学生自觉修正、主动构建认知结构的习惯;

“创新”需要扎实、牢固、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作基础。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知识、内化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思维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过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整理、自觉修正、合理构建知识结构,能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为创新提供一定基础。在每堂课的最后教师要舍得留些时间,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小结,梳理所学的知识、修正自己探索过程中的偏差和错误,提出改进意见。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讲解的背景和意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讲解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新课改中要求教师的教学要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创新能力。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讲解,不进行重复的讲解就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误区,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讲解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讲解更是决定课堂质量的关键。然而,在新课改下的教师对课堂教学讲解的认识走进了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不讲解。在课堂上过于依赖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发现总结等教学手段,导致课堂教学环节松散,教学效果较差。

二、过分注重讲解。现行教材以及各类课外辅导讲解主要是书面的,而其它形式的讲解,如:动手操作、学生讲解、社会实践等很少,甚至是没有。教师因材而教,从而忽视了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该讲解时不讲解。在课堂教学重要环节以及重点讨论时,教师一带而过,不进行适当的讲解,而是一味的注重学生的交流讨论过程和练习结果。

四、不该讲解时讲解。教师在讲解时不能做到有的放矢,步步讲解,题题讲解,大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探索的能力。为此,我们认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讲解的实践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除了教学设计、情境创设、教学方法这些因素外,更重要的取决于课堂中的“有效讲解”。研究的意义在于以下几点:

1、解决关于课堂讲解是否有效性的问题,探索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有效讲解的教学策略,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中的实质性的改革,发展推进素质教育。

2、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源是课堂教学中讲解的效益不高,课内损失课外补造成的。因此,把学生的课业负担压缩在课堂之中,真正减轻学生的课外课业负担,从而使学生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多方面的素质、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是我们研究的目标。

3、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本研究,使教师树立有效讲解的教学理念,形成有效教学的策略,养成实践、反思的工作作风,从模仿教学走向反思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教学能力。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计划

课题的提出:

目前,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实施,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已形成了“以学生为本”的局面,课堂教学气氛浓烈。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小学数学的练习设计也应与教学相互相成,要在练习设计的目的、形式、容量等方面下功夫。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归纳来看,目前小学数学练习设计存在不足之处包括:对数学练习设计的目的不明确,缺乏练习的针对性;对数学练习设计的形式单一,缺乏练习的层次性;对数学练习设计的容量大,缺乏练习的变化性。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如何科学的、规范的、有效的进行数学练习设计,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我们应担当起义不容辞的责任。

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习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原则。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教师的作用。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研究策略:

1、利用每月一次的课题组活动,认真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理论知识,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高实验人员的科研理论水平,并定期写好个人心得体会。

2、认真组织上研究课题课,沟通探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3、定期做阶段性总结,反思。

4、精心备课,注重观课议课。

课题研究教师在备课、听课、议课、课后反思四个方面来研究有效练习,备课中着重体现如何设计有效练习,有哪些有效练习题。起到什么效果?观课时着重听这位教师是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练习的,单周写出练习题的设计及练习方法;议课也围绕此课题讨论有效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否合适,所产生的效果如何来进行评议,并针对“如何设计有效练习?”这一问题进行研讨,确实把这一课题落实到实处。课后反思体现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起到什么作用,收到哪些效果,双周写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有效练习研究计划

李广梅

2011.9

下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讲解的实践研究阶段小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讲解的实践研究阶段小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课堂练习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自己教学效果及时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实践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实践谈 摘 要: 小学生数学课堂提问对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思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讲究提问的策略和方法,做到艺术性地向学生提问。教师在......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湟源县申中卡路学校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创新教育的需要。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课题研究小组第三阶段小结 在学校相关科室的领导和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名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 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开题报告(合集)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课题的理论价值: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开 题 报 告 建湖县森达实验学校 韩朝平余荣军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全面认识小学数学课堂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名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