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时间:2019-05-13 03:53: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第一篇: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清徐县金川小学

张 玲

“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也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学科素养加上“核心”后,除了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的知识、能力之外,还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由此,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那么,作为一名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实践过程:

1..精心设计预习作业,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典诗文。学生对未知的知识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因此,相对于简单机械的抄写,他们对这样的作业更感兴趣。譬如在学习三年级下期第2课和29课《古诗两首》时,让学生收集描写春天和月亮的诗句;学习四年级上期第1课《观潮》时,让学生收集写景状物的经典散文;学习五年级上期第6课《梅花魂》时,让学生收集描写梅花和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等。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上课时请学生诵读、展示。这样的作业既能培养学生收集、甄选资料的能力,又能极大地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学生的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文修养。

2.根据课文内容和文体特点,创造、再现课文情境。譬如,在讲四年级上期《搭石》这篇课文时,我就采用了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体验的方法,在讲台上放上几张白纸作为搭石,告诉孩子们白纸以外的区域就是溪水,让三五个孩子跟着我一起走搭石。学生一看可以上台和老师一起表演,情绪高涨,纷纷踊跃争取。在再现情境的过程中,分两组进行,一组同学与我配合默契,提脚、落脚,动作协调一致,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动作的协调美和韵律美时。另一组同学表演时,我几次故意打乱脚步,让后面的孩子步伐大乱,纷纷掉进溪水中。通过这样的对比试验,学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村民之间的默契与和谐,体会到过搭石时的有序和动作的整齐划一,感受到村民心灵之美、民风淳朴之美。这样的学习,生动活泼,很自然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潜移默

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情怀。

二、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广泛阅读、积累,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1.诵读精彩文本,培养语感能力。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章,都是几代大家积累流传下来,经过专家们认真筛选甄别的,在遣词造句等方面堪称范本的佳作。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除了课本上要求背诵的篇目或片段外,我也会要求学生对其他课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多读以至成诵。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譬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课文《触摸春天》时,因为这篇课文主人公的特殊性,小学生没有实际的生活体验,不容易理解课文内涵,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反复诵读,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能把盲女孩安静双手拢住蝴蝶和放飞蝴蝶的片段背诵出来。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慢慢走进安静的内心世界,对安静细腻而丰富的感情和课文的思想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在朗读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人物形象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读名家名著,写读书笔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腹有诗书气自华”,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古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记诵,要求学生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历代的文学大师,也无不满腹经纶,具有很好的记诵功底。然而,据一些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阅读量不足国家标准的20%。为了帮助孩子们补充文学名著的积累,在教学实践中,我要求学生每天阅读经典名著30分钟以上,做好读书笔记,摘抄适量的精彩片段,优美的句子和词语,并写出简短的赏析文字。每天语文课前也会请一名学生与大家分享读书笔记。数年来,所教班级的孩子课外阅读量大大增加,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傲慢与偏见》《红与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沈石溪动物小说》《夏洛的网》《绿山墙的安妮》《海底两万里》《老人与海》等数十部中外名著都成为孩子们如饥似渴的阅读对象。

3.诵经典诗词,背名篇名句。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诗教,可以让人温柔敦厚,让人文质彬彬。因此,我要求学生每天课

余自由背诵一首诗歌。课前请一名孩子学生带领全班同学一起诵读。几年下来,孩子们经典诗文的积累相当惊人,涉及历代诗词歌赋文等多种形式。《诗经》中的重要篇目如《关雎》《相鼠》《硕鼠》《蒹葭》《桃夭》《子衿》等二十余篇,大部分同学都背得滚瓜烂熟。《木兰诗》《将进酒》《长恨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长篇巨制部分同学也能出口能诵。古代经典散文如《资治通鉴》(部分)《狼三则》《愚公移山》《陋室铭》《出师表》《爱莲说》《诫子书》等也出现部分同学的背诵篇目里。徐荣婷等同学主要背诵的是宋词,如《念奴娇》《雨霖铃》《声声慢》《鹊桥仙》《水调歌头》等数十首。廖尉翰同学背诵的主要是《增广贤文》章节。何俊毅同学背完了一本《毛泽东诗词》。现代诗人中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余光中的《乡愁》、戴望舒的《雨巷》等也是很多孩子喜欢的篇目。

课堂阅读和课外经典诗文的积累教学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还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在“润物细无声”中帮助孩子们解决了积累优秀词句少,书写、语表达能力差等问题,实实在在地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学识修养、人格修养。

三、借助互联网资源等在内的多种手段调动学生习作热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给小学习作教学准确定性,为习作教学的改革铺平了道路。写作既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能力,也是语文素养蕴含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的重要的呈现载体。在广泛阅读和积累的而基础上,学生们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文学底蕴。那么,如何让孩子们能够将厚积的文学、知识内涵薄发而为优秀的习作呢?

1.撰写、交流读书笔记,提高写作水平。结合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要求每个孩子每读完一本书都要至少完成一篇有质量的读书笔记,经过自己修改、生生互改后,在班上进行读书笔记交流活动。因为很多同学都是通过借阅和漂书的方式得到书籍的,所以往往一本书同时有几个阅读者,不同的读者写出的读书笔记又各不相同,这样的交流活动对帮助孩子如何提高写作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几年下来,孩子们先后共完成了数十万字的读书笔记。

2.利用媒体资源,激发创作热情。每次习作,选择部分同学的作文面批精改,字斟句酌地对孩子的习作加以润饰,然后鼓励他们向学校广播站、校报甚至其他媒体投稿,参加各种征文比赛,或者上传到自己的空间。我也同时将这些好的作品上传到家长QQ

群和互联网上(我在新浪网和中小学教育资源网上申请的博客yshtxy)进行交流展示。孩子们很重视这样的机会,他们往往会把这样的机会视着一种荣誉而对老师充满亲近之情。这样的举措使孩子们写作的兴趣会更加浓厚,会愿意主动去写更棒的作品。这样,学生的写作欲望被充分激发,会让创作成为自发的行为。

经过数年的坚持,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所做的努力使得所教班级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和语文能力有明显的进步,课外阅读和积累方面也明显超出同龄的孩子,部分同学已能出口成章,出口有诗;作文思路清晰,文笔流畅,旁征博引。语文核心素养教育实践活动,为孩子们在文学积淀、文章修养和文风、情趣风格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老师的培养。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学生心中才能产生学习的欲望,才会主动去探究、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有关的影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太阳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太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同时,我也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起学好语文的兴趣和情感,进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在读李大钊英勇就义的一段时我播放了一段哀乐,孩子们带着悲痛的感情读着文章,加深了对李大钊的敬佩之情,有的同学甚至一边读文一边流泪,真正的触动到了血色很难过的情感深处,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学《画鸡蛋》一课时,我问学生鸡蛋是什么形状的,大多数学生说是椭圆形的,这时他们也就认可达芬奇对老师说的话了,是呀,鸡蛋都是椭圆形的,为什么老师却一直让达芬奇画鸡蛋呢?这也是本篇文章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就采用了实物演示的方法,拿出一

枚鸡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学生看到的果然是不同的形状,最后点明老师让他画鸡蛋是来训练眼力和绘画技巧的,基本功是靠刻苦训练才能扎实过硬的。

二、习惯

好的习惯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教师要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既要正面引导,也需要强制养成。

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首当其冲:

一、主动、刻苦学习的习惯;

二、细心认真的习惯。

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

四、大胆说普通话,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

六、好问的习惯;

七、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

八、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例如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我在教学时,首先要求学生在本子上写字时必须清楚整洁,有速度。每周一次评比,做得好的同学,我会在他的本子上贴上一个小的红五星以示奖励。每月一次总结,全部优秀的换成一个大大的黄色的五角星。这样,在全班形成了一种风气,学生也逐渐养成了认真书写,整洁有序的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也就稳步提高了。

三、课堂

语文课堂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如何创设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教师的课前精心准备,课上灵活机智,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尝到探求知识的乐趣,并努力把外在的兴趣引向内在的兴趣。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激发他们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如学习童话时,我总是让学生们自选角色表演课本剧,另外,我还经常采用猜谜语,分角色朗读,小话剧表演等方式创设生动的文中情景,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个性,将个人爱好、思想感情融入到教学设计中,使课堂教学既呈现出语文教学的共性,又展示出与众不同的个人风格。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使自己的教学设计能适应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一定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锻炼其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

力。如教《寓言二则》时,我让学生结合注释读课文,然后分小组讨论,要求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讲故事,再互评出故事大王。每个学生都渴望当故事大王。自学时就非常用心,讨论也异常热烈,全班同学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一节课下来,同学们对内容已了然于心,关键词汇也掌握了,为下节课深入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平时,只要涉及到启示感悟的问题,我总是告诉他们言之有理即可,鼓励孩子们畅所欲言,并给与他们肯定的评价。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乐于也善于表达了。

四、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活动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成为语文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厚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其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每日一句、每周一诗”活动,古诗名句、歇后语、成语典故,名言名句等,使学生在积累展示的过程中发现了汉字里蕴含的审美价值,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感情。

2.经典诵读活动。结合我校的“诵读经典,文化健身”的主题活动,我在班内开展不定期的诵读活动、朗诵会。结合新课标,精选优秀古诗文作品,涉及写景、立志、惜时、做人、求学等方面,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并能够谈出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既掌握了大量的经典诗文,又锻炼了朗读记忆,还陶冶了性情,培养了审美能力,深层次加深了学生的文化积淀。

3.开展阅读文学经典子籍活动,倡导国学育人。指导学生阅读名著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精选古代经典子籍,指导学生阅读。

4.还可以指导学生办手抄报、进行调查访问等。办手抄报可以锻炼学生处理信息和运用媒介的能力,调查访问则可以实地演练学生语言表达学会交流,读书报告会是一种读讲结合内化阅读体验的实践活动。

总之,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应始终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以实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终极目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从自身做起,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以爱促学,指导学生扎扎实实走好语文学习的每一步,让学生凭借着坚实丰富的语文素养,放飞明天的梦想。

第二篇: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摘 要 语文素质培养是小语教学的育人目标,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其他学科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要想培养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代新人,教师就应当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教师如何针对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科学有效地组织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关键词 小学语文;素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教学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理解与实践。

一、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理解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素养,它包括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知识水平与能力才干等各个方面。素养与知识(或认知)、能力(或技能)、态度(或情意)等概念的不同在于,它强调知识、能力、态度的统整,强调了人的反省思考及行动与学习。小学语文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这同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只讲语文能力相比较,教学目的的涵盖面大一些,既包括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还要有整体素质培养要求。所以,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如现在教小学生识字写字,既是一种能力训练,又是文化熏陶,还是一种习惯、修养的生成,特别是要同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相结合,才是针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教学的有效活动。

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

重视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做法总体上同一位教育家指出的相同,他说:“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其具体做法我个人认为有以下三点: 教学要给学生四个实用的课堂。一是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不可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如同“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一样。二是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三是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

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小学语文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区,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所在地。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让学生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回答;而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四是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把作者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等。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教师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让学生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学习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的做法就是如此。

教学要立足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意新课导入新颖,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语文。二是要培养学生积极探究习惯。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很大程度上与自我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教师教学需要构建对语义的理解,要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三是要重视朗读品评感悟。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教师在阅读中要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在品评要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李时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

教学要给学生正确与美妙的语言。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教师有正确教学语言,不能出现病语、冷语、脏语、咒语、浮语、烦语。同样,教学更需要教师有多方面美妙语言的教学。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例子。利用好的例子教给学生对美妙语言的感悟与体验的方法是最为重要的。面向生活的教学是结合多向社会生活,将“时文”作为美妙语言学习的主要载体,对报纸、杂志、路标、图表、时间表、新闻栏目等时新内容选入教学语言的学习中。教师不时可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语言草地上去尽情享受语言的美妙。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要想培养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代新人,教师就应当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以生为本,以读促学,读中悟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自主合作,积累创新等等小语针对核心素养的教学,需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体现学科目标和内容的循序渐进要求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培养

杨小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下面就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谈以下做法和想法。

1.先备学生再备课

教育以人为本,教师的职责是教学生先做人,后求知。所以教师要用心备学生。想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必须先了解你的学生离具备核心素养还差多少。目前很多教师的体验,都是用心备课,做好教学设计是教学的重心,轮带几届学生,基本都是同样的授课模式。教师备好课不容易,教好课更不容易。我们也许应该改变思路,在以人为本的课堂,备好学生才是事半功倍的方法。如果接手一个新班级,了解学生的性格、家庭及学习情况至关重要。在数学学习方面,可以从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几个方面对学生做初步评价,对某方面表现突出或者欠缺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在了解学生的途径中,可以以谈话的方式开展调查,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或者偏见需要正确的引导,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不排斥这门学科,慢慢地产生兴趣。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很重要,也是核心素养中的实践创新和科学精神的载体。每个老师应以人文关怀为起点,让学生健康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包括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探究和质疑的能力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预习的习惯,课前准备的习惯,主动发言的习惯,集中精力听课的习惯,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认真审题和验算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勤于动手、团结协作的习惯,归纳总结反思的习惯等。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学生本人是主体,家庭环境和学校氛围是影响因素,所以做好家校合作是关键,学生、家长、学校三方共同协作,保持交流探讨,才能助力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3.加强数学课堂的实践活动

数学学科的实践性很强,计算也具有很强的周密性,解决数学问题也需要严格的程序性。所以在数学学习中,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布置课外练习时,应多提供让学生自己动手的实践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中的漏洞,进而给予准确的指导。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多安排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要善于帮助别人,也要善于向别人学习,通过协作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思考问题、验证事实、解决矛盾等方面不断完善,实现数学知识体系的科学建构。下面列举几个教学实例:

数学一年级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练习题,22页第4题。题目如下:我们班一共有20人,有14人在玩捉迷藏。外面有6人,藏起来几人?

此类型题是有多余条件的减法问题,让一年级学生去甄别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排除多余条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习题讲解时,教师可以先做一个情景安排,如安排20个学生为一组,本组学生再安排14人到教室外活动玩捉迷藏游戏,在室外活动的学生有6人在外面,其他学生藏起来。通过游戏体验,每个学生有固定的角色,游戏结束再回到课堂来解答这个问题,就相对容易很多了。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很清晰地找出多余条件,是“我们班一共有20人”。这是数学逻辑思维的初步培养,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全面思考能力。对低段学生来说,通过游戏方式引导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也是效果显著的。

4.帮助学生制作“错题集”

归纳总结的能力在数学学科中非常重要,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学会学习能力的必备素质。教师首先应该组织学生学会整理错题,同时高度重视学生错题集的使用,每学期安排几次全体学生的错题集展览。在数学学习中,通过错题集来提醒自己注意一些小毛病,或者积累一些解题方法,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题集的具体选题范围如下:尚未理解、掌握的习题;特别易错的习题;难记题;教师指定的典型例题,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应在其过程中给予适当的补充对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培养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正确的心理素质很有作用的习题。总之,选题量不一定要多,选题要尽量具有代表性。在整理的过程中,让学生先抄题目,留下足够的空间解题和注释。注释上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解题关键、原则、方法等。学生在整理错题集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很多纰漏和困难,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同时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和鼓励。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后,逐渐形成独立思考、思维缜密、不畏困难、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科学精神,在文化基础的积累下,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会学习的自主发展能力。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一些不良习惯,树立一种正确的心理状态,使学生意识到:做好、用好错题集是自主学习的迫切需要。

数学学科的教学需要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的结合,在严谨、缜密的文化基础上,要发展学生责任担当的意识和实践创新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健康生活,学会学习。核心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任重而道远,在教学研究的路上和学生共同学习,不断完善,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终身事业。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如何体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体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教学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理解与实践。

一、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理解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素养,它包括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知识水平与能力才干等各个方面。素养与知识(或认知)、能力(或技能)、态度(或情意)等概念的不同在于,它强调知识、能力、态度的统整,强调了人的反省思考及行动与学习。小学语文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这同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只讲语文能力相比较,教学目的的涵盖面大一些,既包括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还要有整体素质培养要求。所以,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如现在教小学生识字写字,既是一种能力训练,又是文化熏陶,还是一种习惯、修养的生成,特别是要同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相结合,才是针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教学的有效活动。

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

重视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做法总体上同一位教育家指出的相同,他说:“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

三、以学生为本,关注课堂。

1、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不可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如同“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一样。

2、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3、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小学语文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区,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所在地。

第五篇:例谈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例谈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导读:近年来,“核心素养”一词持续升温,受到越来越多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核心素养的内涵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职业学校应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优化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强化教师育人功能。

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提出“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办学理念,结合学校的实际办学情况,从师生长远发展的需求出发,要求教师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与任教的学科关联起来,从教学目标、内容标准、质量标准等层面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课程体系,并思考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的方法、策略。本期主题论文即为该校教师思考和实践的成果。

【摘要】核心素养是一个很庞大的体系,教育部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确定为9个素养、23个基本要点、70个关键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应从倡导自主学习、提倡终身教育和培养儒雅气质三方面入手开展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教学;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4-0044-02

【作者简介】胡玲燕,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吴江,215200)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语文教学。

一、“以人为本”开展教学活动

本区职教系统曾经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方式展开过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0%左右的学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学习兴趣而学习。这说明很多孩子都是被动地学习,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当问及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时,他们最喜欢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或利用网络、图书馆等学习资源,而最不喜欢的则是完全听老师讲课。由此可见,教师必须改变以往老旧的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中心,提倡“以人为本”、自主学习,提倡会话式、启发式教学,提倡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

以学习文言文为例,笔者指导学生自学,基本分这样四个步骤:首先让学生逐字逐句把文言文默译成现代汉语;在默译中如果发现有读不通、译不准的地方,就要查字典;如果查过字典后仍然没有把握,可与邻座同学交换意见;经过自由讨论,仍有疑问时,应举手提问。

在这一指导自学的过程中,从自读到默译,从查字典到讨论、提问、讲解、探究,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对学生来说,主要是一种认识活动;对教师来说,是在帮助学生有效地认识。由于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自读、自查、自由讨论,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文言文学习不再是难题。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几个文言虚词、实词,或几个特殊句型,最重要的是培养了获取知识的能力。

再如上《雷雨》这部经典戏剧作品的时候,如果一味以教师讲读的方式去点评剧中的人物,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效果肯定一般。课前,笔者与班长、学习委员等人做了初步的沟通,让他们几个先熟悉剧本内容,练习分角色带感情地朗读。在正式上课时,先请全班同学欣赏由这些同学带来的分角色朗读,效果颇佳。话剧读完以后,同学们对《雷雨》有了很大兴趣,笔者趁热打铁,借机问了他们几个关于剧中人物性格的问题,同学们纷纷答来,并且都言之有理。课文原本预计要花费两节课时间来讲解,通过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教学任务提前完成。

语文教学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允许他们有自己的见解。

二、“终身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

有一位台湾教育同行说,“不要给学生背不动的书包,要给学生带得走的东西”。背不动的书包装的是什么呢?显然是一张又一张的试卷,一本又一本的教科书,装的是沉甸甸却永不满足的分数。那“带得走”的又是什么呢?是方法,是能力,是智慧。台湾同行的这句话道出了教学的使命与目的,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技能,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在教学中,课堂是主阵地,把握课堂的45分钟,向45分钟要效率,不仅是教师的职责,同时也是学生发展思维、提升能力的关键。语文教学要重视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突出重点,释疑难点;要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要重视朗读、感悟和积累;作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鼓励他们有创意地表达。

汪曾祺的《五味》是一篇融知识、情趣、雅致和灵性为一体的奇妙无穷的文章,教学时,笔者带领学生从汪老笔下找寻民间各地酸、甜、苦、辣、咸、臭的美味,同学们饶有兴趣,对于美食津津乐道,学习的兴趣和氛围特别浓厚。看到孩子们的兴致如此之高,笔者顺势点拨:汪老用生活点滴和不起眼的小故事,表现出浓烈的生活气息和生活百味,原来生活的琐碎不仅能写成文章,而且还能写得妙趣横生,有滋有味……于是孩子们明白了一条朴素的道理:对生活的关注和热爱是创造美的基础。用一堂语文课,激起学生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这势必能使他们享用一生。

中职语文新教材每个单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都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比如第五册第二单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加强消费引导,培养勤俭美德――职校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研究”,这一活动既考虑到调查采访与本单元新闻的学习紧密相关,又紧扣了职业学校学生生活习惯方面的问题,同时也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素质的要求。多开展一些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势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育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劳动者。

除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们还可以从教材每单元的主题切入,拓展与之有关的名言警句、对联、歇后语、诗词曲、音乐、电影、文章、书籍等,这既能丰富学习内容,又能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审美情趣,原本枯燥的语文课也可以上得色彩缤纷。

三、“儒雅气质”提升品德素养

语文是人类“诗意地栖居”的精神家园,语文课堂是提升文化素养的基地。于漪老师说:“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而民族语言负载民族文化,是根之根。”“汉语言文字负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古老文化,它不是没有生命的符号,而是蕴涵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灵。”语文教学应当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学生的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语文学科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上,起着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例如学习《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课时,面对即将逝去的传统文化,如皮影戏、泥人、剪纸、刺绣、年画、捏面人、瓷器等,同学们或惋惜,或自责,还有的摩拳擦掌准备振兴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还有《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中,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那一刻,五星红旗激发的民族自豪感让同学们内心澎湃不已,爱国情怀在此刻彰显。

在核心素养中,品德素养的培养应该是第一位的。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明举止和儒雅气质;要培养学生能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措辞,文明地和他人沟通交际;既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要耐心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这些都能在语文课的口语交际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提升。

下载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推荐5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 上唐中心小学 付义泉 手机:*** 新课程改革已经有好几年了,虽然我们在素质教育各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至......

    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范文)

    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最终确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合集)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 1.回归学习本质—解决问题 。 2.学习方式改......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作者:张瑞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杂志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22日 【摘要】本文对中学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其......

    浅谈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鲁山二十六中吴越强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课程管理的民主化、重建课程结构、倡导和谐发展的教育、提升学生的主体......

    浅谈作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作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学主要是为了转变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通过更加有效地方式进行语文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使学生掌握语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普及和推进,在教学中人们已经逐渐开始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核......

    日记教学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日记教学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硚口区常码头小学 刘燕 日记是是学生“表达对生活、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一种常用文体,是学生个人情感世界、见闻感受忠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