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初中数学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几点认识
对初中数学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几点认识
摘 要 多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中学学校教育中心偏向智育,重视成绩,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了培养适应新世纪创新人才,就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综合评价学生,借鉴现代教学过程最优化来实施高质量、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是当前教改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初中 数学 教学过程 最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1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心理,创设学习情境是实现优化教学的关键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内心心理是成功教学的关键。不管采用什么教法来组织教学,都需要首先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产生心理的需要。教学正是促使学生从旧的认识结构的分解向新的认识结构的组合的转化,这个转化最终依赖于学生自我身心来实现的。因此在设计教法、实施教学中都要把它作为主要方向来努力,如在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始首先要刨设一个情境,可以以学生的旧知体系引出问题而产生困惑,或用新的方法解决熟悉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惊诧,甚至是用引人入胜的史事,揭示数学美,使学生产生向往等等。这种在引入学习前的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学习欲望的引导工作在一些本身就因内容枯燥或教法呆板的场合犹为显得重要。另外,在学习活动中,要充分安排能让学生有试验、观察、猜想、交流、评价的活动机会,要设计相应的形式和时间,只有学生自己处于学习活动的中心地位时,他的思维和新知才会处于积极的发展之中,因此,优化的教学是把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的能动性贯穿教育过程的始终。
2发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最优化教学的发展方向
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即已有的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在“最近发展区”水平上,儿童的一些思维过程正在形成,刚刚开始成熟,这时儿童还不能单独的完成侵务。但在老师的指导下经一番努力可以解决问题。显然教学工作正是促进学生去实现最近发展区的发展。一个好的教学不是跟在发展的后面,而是走在发展的前头。我们的最优化教学就是不断开辟和实现学生的第二发展区的发展。其中开辟乃是指教师要经常研究学生的实际,去设计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工作,去促进他已经正在开始和可能的发展,由于教学目标的多重性,今天我们对学生第二发展区的认识也应该把它推广到教育发展的各个方面,去促进学生全面的最近发展区的发展。
3师生联系紧密的活动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标志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活动的统一体。教师的启发、引导、讲解无不以学生为对象,学生的听课、练习、交流讨论又是受教师控制下的活动。优化的教学中这种联系是和谐、同步、有序的展开的。我们在组织教学中要充分表现出这种相互联系的影响。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改变过去主要备讲课的内容与次序的方法,把师生作为一个同时存在又相互联系的课堂活动者,把他们放在并列的地位上设计教与学的同步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教学程序。可以采用备课时写出“过程设计”的方法,从整体上明确该课时的教学过程、基本层次以及师生的相互联系。实现最优化教学的意识,并且在具体实施中充分发挥这些联系来实现最优的效果。
4综合评定学生
由于最优化的教学是相对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的教学,对教学结果的评定自然要包含对这些全面发展的衡量。传统的评价方法仅注重于知识、技能的成绩测定学生的方法已经不合理了,这就需要综合评定学生。综合的评定首先是评定的目标应是多重的,它包括学生的智力(知识、技能)能力、心理品质等等,同时又应是发展联系的,如一学期的学业成绩就应该考虑各章节、期中、期末以及作业成绩的相互联系。如何来评定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需要专门的研究,综合的评定学生,实行多因素、多层次以及发展联系来评定学生、评价教学的效果是我们最优化教学中一个方面的工作。
5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5.1教学要注重过程性
以前教师将掌握知识看作教学第一要务,课堂上强调重点知识,反复练习,重要问题划答案或记答案,学生几乎成了记忆的机器,毫无学习兴趣而言。实际上,数学学习是欣赏知识形成的一个动态过程,从感知数学,到积累数学知识和理解数学,再到对数学现象思考,找到数学发展规律和特征,从而认识数学和现实的联系,最后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这个环节可以让我们体会到,数学是鲜活的,绝不是一个个僵死的知识点。
5.2教学要富于创新性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敢于创新,大胆设计。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对不同的课型进行优化设计,要勇于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的模式,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新课程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教师要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学设计中要关注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和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可以增强数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多方面的能力,教师在进行设计时要根据现有条件合理设计。
总之,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要充分考虑师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选择主要教学行为时,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可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设计自己的个性化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还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对初中学生可多用讨论、研究、发现等方法,并且要考虑到班级的人数,时间的安排等因素。由于数学学科内容的多样性,复杂性,教师在设计教法、组织教学时一定要注意详略得当,统筹规划。
参考文献
[1] 马复.设计合理的数学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 瞿军.数学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学数学教与学,2005(1).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探讨
贾洼小学 袁晶晶
所谓教学过程最优化,就是在规定时间内,使学生在教养、教育和发展诸方面都取得最大效果。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切实做到“轻负担、高质量、优素质”,我进行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探讨,本文就此谈一些实践体会。
一、拟定最优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握着整个教学过程的导向;拟定最优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前提。最优的教学目标具有全面性、适度性和区分性。
(一)全面性。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是指教学要完成教养、教育和发展三大任务。在拟定教学目标时要深挖教材中的潜在因素,结合学校的具体教学条件和学生现状,定出具体教学目标,确定认识、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四级要求,区分出知识和方法、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思想教育和非智力因素。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数学语言能力、建立初步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力、抽象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想品德教育、良好习惯的培养等多种要求要有计划地落实到每节课的教学中,使每节数学课尽可能地完成多项任务。
(二)适度性。拟定教学目标时不能片面追求全面性而牵强附会,不能因面面俱到而不分主次,不要认为目标定得越高、越 全面越好。应该使教学目标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思维水平以及年龄特点相适应。
(三)区分性。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各种能力的培养,在不同年段有不同的目标,同一年段在不同阶段所培养的目标也不同,其教材内容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并存在着层次性。在拟定课时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前后课时之间相互依存、发展、铺垫、延伸的关系,要体现出每个课时教学目标的层次和侧重点。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如果将教学目标比做骨骼的话,那么教学内容就是肌肉,教学目标要依附于教学内容,才能充分显示其生命力。合理的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否实现“省时”、“高效”。教师手中的教科书只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前提条件,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教材,合理安排课时教学内容,克服随意性。教师要吃透教材,领会教材编排意图,根据教材特点,围绕教学目标,考虑学生实际,做到密度恰当、坡度适当、深度得当。对于学生刚接触到的新知识,或抽象的不易理解而需要分散难点的,内容应适当少安排。有些知识虽然是学生刚接触到,但难度不大的,可以利用旧知识迁移的方法,另外可适当多安排些内容。这样,可以从教学内容上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选择最佳教学方法
要取得教学的“最好效果”,就要通过最佳教学方法来实现,选择最佳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关键。
(一)教的优化。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解决教学、教育和发展任务而开展有秩序的、相互联系的活动办法。由于活动是多方面的,所以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心理特征、学校具体条件,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教材中基本概念和基本法则,要引导学生展开思维,坚持训练学生独立地依靠已有知识去学懂新知识,突出教学内容中核心的基本概念,达到以纲带目,以简驭繁。
(二)学的优化。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是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统一。陶行知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要改变重教不重学的状况,就应把学法研究列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探讨中。
小学阶段儿童思维发展最本质、最基本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教学中运用直观演示毕竟是教师演、学生看,学生还是处于被动位置。学习是学生的一种过程,要使学生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要让学生动手做,而不是用耳朵去听。通过组织学生量一量、做一做,引导他们去探索,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心理过程的优化。
2008.1.13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探讨
泽林镇中心小学 黄言平
所谓教学过程最优化,就是在规定时间内,使学生在教养、教育和发展诸方面都取得最大效果。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切实做到“轻负担、高质量、优素质”,我进行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探讨,本文就此谈一些实践体会。
一、拟定最优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握着整个教学过程的导向;拟定最优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前提。最优的教学目标具有全面性、适度性和区分性。(1)全面性。指教学要完成教养、教育和发展三大任务。在拟定教学目标时要深挖教材中的潜在因素,结合学校的具体教学条件和学生现状,定出具体教学目标,确定认识、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四级要求,区分出知识和方法、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思想教育和非智力因素。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数学语言能力、建立初步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力、抽象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想品德教育、良好习惯的培养等多种要求要有计划地落实到每节课的教学中,使每节数学课尽可能地完成多项任务。(2)适度性。拟定教学目标时不能片面追求全面性而牵强附会,不能因面面俱到而不分主次,不要认为目标定得越高、越全面越好。应该使教学目标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思维水平以及年龄特点相适应。如: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在不同年段有不同的目标,同一年段在不同阶段所培养的目标也不同。(3)区分性。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其教材内容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并存在着层次性。在拟定课时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前后课时之间相互依存、发展、铺垫、延伸的关系,要体现出每个课时教学目标的层次和侧重点。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如果将教学目标比做骨骼的话,那么教学内容就是肌肉,教学目标要依附于教学内容,才能充分显示其生命力。合理的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否实现“省时”、“高效”。教师手中的教科书只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前提条件,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教材,合理安排课时教学内容,克服随意性。教师要吃透教材,领会教材编排意图,根据教材特点,围绕教学目标,考虑学生实际,做到密度恰当、坡度适当、深度得当。对于学生刚接触到的新知识,或抽象的不易理解而需要分散难点的,内容应适当少安排。有些知识虽然是学生刚接触到,但难度不大的,可以利用旧知识迁移的方法,另外可适当多安排些内容。这样,可以从教学内容上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选择最佳教学方法。
要取得教学的“最好效果”,就要通过最佳教学方法来实现,选择最佳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关键。(1)教的优化。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解决教学、教育和发展任务而开展有秩序的、相互联系的活动办法。由于活动是多方面的,所以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心理特征、学校具体条件,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教材中基本概念和基本法则,要引导学生展开思维,坚持训练学生独立地依靠已有知识去学懂新知识,突出教学内容中核心的基本概念,达到以纲带目,以简驭繁。(2)学的优化。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是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统一。陶行知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要改变重教不重学的状况,就应把学法研究列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探讨中。
小学阶段儿童思维发展最本质、最基本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教学中运用直观演示毕竟是教师演、学生看,学生还是处于被动位置。学习是学生的一种过程,要使学生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要让学生动手做,而不是用耳朵去听。通过组织学生量一量、做一做,引导他们去探索,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心理过程内化。
第四篇:数学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探讨2
选择最佳教学方法。
要取得教学的“最好效果”,就要通过最佳教学方法来实现,选择最佳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关键。(1)教的优化。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解决教学、教育和发展任务而开展有秩序的、相互联系的活动办法。由于活动是多方面的,所以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心理特征、学校具体条件,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教材中基本概念和基本法则,要引导学生展开思维,坚持训练学生独立地依靠已有知识去学懂新知识,突出教学内容中核心的基本概念,达到以纲带目,以简驭繁。(2)学的优化。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是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统一。陶行知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要改变重教不重学的状况,就应把学法研究列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探讨中。
小学阶段儿童思维发展最本质、最基本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教学中运用直观演示毕竟是教师演、学生看,学生还是处于被动位置。学习是学生的一种过程,要使学生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要让学生动手做,而不是用耳朵去听。通过组织学生量一量、做一做,引导他们去探索,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心理过程内化。
第五篇:如何认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内容和含义
如何认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内容和含义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1927-1987)提出的教学理论和方法。20世纪70年代,为了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留级、学习成绩不佳的现象,巴班斯基提出,要对学校教学进行整体优化。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
巴班斯基将最优化分为“总体最优化”和“局部最优化”。学校实践中,领导和教师往往注意到的是个别的、局部的问题,更多地是集中精力解决薄弱环节,而有时甚至以损害其他方面为代价。教学过程最优化原理抓住了教学论中的关键问题,即如何通过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既得到教学的最大可能效果,又不致造成师生负担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