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有效教学进行到底(读后感)

时间:2019-05-13 03:3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将有效教学进行到底(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将有效教学进行到底(读后感)》。

第一篇:将有效教学进行到底(读后感)

把有效教学进行到底

——读《有效教学十讲》的感想 武进区南塘桥小学 陆静

好久没有这样静静地坐在台灯下看书了,尤其是看教育理论方面的书。要不是校长下达了“任务”,可能这样美好的学习还是会因为众多所谓“忙”的借口而一再推迟。

“开卷有益”,翻开书本,才真正体会这一点。

这几天,一直在学习《有效教学十讲》,本书是余文森教授二十几年来对课堂教学观察、思考所积淀下来的智慧结晶,作者以“对人的成全”为内在尺度,通过对课堂教学耐心、细致的省察,见微知著,道出许多启人心智的关于有效教学的独特见解。作者的睿智与幽默,读者在本书中随处都可感受到。

虽然还没有完全读完本书,但是发现,平时教学实践中的许多想法在这里得到了验证,许多困惑在这里得到了解答,“把有效教学进行到底!”读着本书,内心不断有个声音在呼喊着!

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感觉在书中余教授把新课程的改革说得很透彻,新课程教学就是要把以前的教学模式来个大改变,教师的教学就要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好的效果,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发展个性,拓宽知识面。这就是有效教学的全部内涵。

读了本书,有三点启发:

1、拓展要有效。

《语文课程标准》中给我们提出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建议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新课标的这一些理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内容再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了。

为了贯彻这一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师中曾出现了“拓展热”,一种情况是,只要是能与课堂教学内容扯上点关系的就要拓展,事实是,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过分的拓展结果是忽视了文本内容,语文课像科学课、思品课、美术课„„就是不像是语文课。在课改初期,曾听过学校一位老师上《恐龙》一课,她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语文课程和其它课融合这一理念,课前让学生收集了许多恐龙图片甚至恐龙的玩具,在课堂上交流恐龙的相关知识。由于学生对恐龙特别感兴趣,因此,课堂上特别热闹,可谓“小手直举,小脸通红”,当时就困惑,这到底还是语文课吗?学生的积极性是很高,课堂气氛是很活跃,但一堂课后,学生在语文方面又有多少提高呢? 1 现在,余教授对这类课有了形象的评价——“快乐学习安乐死”“只有温度,没有深度。”真可谓精辟!

另一种情况是,为了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老师会在课堂上花很多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却不加引导,令人尴尬的是,许多同学到电脑上下载了资料常常连看都没看一遍,结果读的人站起来交流时吞吞吐吐读不连贯,错误百出;听的人不知所云,莫名其妙,造成了课堂宝贵的教学时间的无谓浪费。余教授在文中指出:有效课堂应该注重学生有效学习,关注课堂效率。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和发展。显然,这样的拓展是没有效率的。

为了提高拓展的有效性,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反思后,我开始转变思想,重新审视课堂上的拓展。

如在执教《夹竹桃》一文时,我考虑到文中夹竹桃的韧性是作者表达的重点,在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后,我适时提问:“作者爱上了具有可贵韧性的夹竹桃,用饱含热情的语言来赞美它,文如其人,你们猜猜,热爱夹竹桃的作者——季羡林他该是个怎样的人?”在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后,我出示了这样一段文字:“‘我毕生要走的道路终于找到了,我沿着这一条道路一直走了半个多世纪,一直走到现在,而且还要走下去。”——季羡林《留德十年》”。这段节选文字的巧妙引入让学生感受到了季羡林爷爷那种夹竹桃一样的坚韧与执著、宁静与淡泊、丰富与博大的人格魅力,从而明白了夹竹桃的韧性正是作者伟大人格的真实写照。又如在教《月光启蒙》一文,在教学接近尾声时,我也补充了一段被删除的原文:“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这段原本放在文章开头的,选入课文时被删掉的文字经过教师饱含深情的朗读,配以布满皱纹的母亲的照片和感人至深的配乐,显得尤其能打动学生,当然,字里行间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激、怀念之情,学生也能容易地理解了。这些拓展如课堂的点睛之笔,既可巩固课堂教学,又可升华文章主题,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学生深厚的感悟就在相互映照的多重情境中交错而生。

再如古诗教学中,对于作者的情况,古诗的创作背景,大多数老师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收集了资料后在课上读一读,或者干脆由老师读一下。而听到一位老师的教法却别具一格,她教的是《如梦令》,在教学时,她在学生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依次补充李清照早年的幸福生活、北宋末年时颠沛流离却奋起抗争、晚年时悲凉孤独的背景介绍,并让学生体会李清照不同时期的心情对本词进行朗读,可以说李清照尝尽了人间所有的 幸福、甜蜜,也品尝了世上无尽的心酸、痛苦,因此不同时期的李清照读起这首词的心情完全不同,所以朗读便更具个性化。这样的拓展才是有效的拓展。

2、要重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暑假里备了一堂课《清平乐 村居》,这是一首词,在设计时,我遇到了一个两难问题:如何向学生呈现关于词的知识?如果我来介绍的话,肯定会非常有条理,而且这个环节会非常顺畅自然,但考虑到学生在四年级时曾在《但愿人长久》一课中初步接触过关于词的知识,我的介绍很可能会与学生的已有知识重复。

这时,我读了余教授这本书,我了解到了关于学生的“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余教授指出:学生不能独立解决,须在老师教导下,通过同学间的合作、帮助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就处在最近发展区,教学正是要立足现有发展区,针对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展开。还指出:有效课堂应该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要求。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师传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关系很大,如果知识难度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脱离原有的知识基础,学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知识过于简单,学起来毫不费力,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只有难度适中,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以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充分激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这个理论让我受到许多启发,这不就是要求我们在备教案时充分地备学生吗?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往往只关注教材,关注教学环节,却很少去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设计的教案因为不符合学生实际而让课堂教学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

想到这里,我毫不犹豫地把《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中,介绍词的相关知识这一环节变成了由学生回忆已经知道的词的知识,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我想,这样的设计应该能更加有效。

3、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重视生成,这是众所周知的,但余教授在书中也为我们列举了一些生成的误区,特别是指出了重视生成并不表示可以忽视预设,并强调有了精心的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

如何预设?还是应“备学生”,“了解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把握本班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和思维特点、兴趣点、兴奋点,把握思维活动的走向。”的确,“备学生”是一堂课成功的重要条件。

记得上学期,我和蒋老师合作执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一、第二课时,蒋老师在试上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由于年轻缺乏应变的技巧,因此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出现与教学设计不符合的地方,她不知所措,因为课前的预设被打乱而无法继续“执行教案”,试上的效果不是很好。有了教训后,蒋老师认真反思,课后对学生情况进行了充分的分 析,对每个问题学生会如何回答都预设了多种可能,并虚心地向其他教师请教,出现这种情况时,老师改如何处理。经过精心的预设,公开课那天,还是同样的教学设计,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次经历,让我们都认识到充分预设的重要性。

记得那次在上完课进行讨论时,一位听课老师对我的课提出了质疑:在让学生说樟树外形特征时,你的学生先说了樟树的枝干粗壮、树叶绿得发亮、四季常青,然后你让他们用文中一词(蓬蓬勃勃)概括樟树的特点,这很自然,学生也配合得很好,正好与你的设计思路相符。但是如果学生一开始跳过枝干和树叶直接说“蓬蓬勃勃”的话,你怎么办?面对同行的质疑,我暗暗得意,因为在备课时,我考虑过这问题,如果学生这样回答,我会换个问题:“蓬蓬勃勃这个词高度概括了樟树的特点,它的蓬蓬勃勃体现在哪呢?”这样,从原来的从分到总变为从总到分,达到了同样的效果。听了我的一番解释,那位老师满意地点了点头。这件事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诗人。”同样,只有当教师站的足够高时,才能驾驭课堂,才能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以上是读了本书后的一点体会,为了将有效教学进行到底,我将认真读完本书,这样,我一定能从书中收获更多,我的“知识视野”也一定会更加“宽广”!

2010.9.23 4

第二篇:将有效增员进行到底

将有效增员进行到底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要想实现有效增员,就必须全体总动员,在每月的创说会前、在每月的增员启动会上,通过基本算薪法讲解或者优秀业务员分享带动等方式,让大家都清楚增员对个人和团队的好处:能提高收入、提升能力、提供就业……,激发所有人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增员行动。

以春节前举办的增员启动会为例:由于春节是亲朋好友团聚的日子,也是人们进行新年规划的时候,也就成为我们保险业务员见到、拜访到更多客户的大好机会,也是我们增员的最佳时机。

我们黑龙江分公司通常在召开春节前增员启动大会之前,先召开主管例会,下发部室增员目标,填写分解增员计划和业务部室PK增员对子;然后在业务部室召开内部小会议,渲染对手实力,下达增员任务,制定增员口号和挑战词,并进行训练,掀起小高潮。紧接着,机构增员启动大会召开,各业务部室集体宣战,宣读挑战词,展示各部室风采,建立业务室荣誉感,掀起大高潮;然后解读基本法增员和管理利益,用团队中的实际例子进行解析,让大家看到增员的实际好处,其中成功人士的分享环节将极大增强大家成功的信心和增员的积极性;最后展开全员大训练,增员话术训练、创说会邀约话术训练等,结合准增员名单P50填写与名单收集渠道介绍等。

一个成功的增员启动会虽然只是一个开始,然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必将激发大家的行动热情,为今后的后续追踪、实现有效增员奠定基础。雷声要大,雨点也要大

针对后续的追踪方式,我们的经验是:成立专门的増募项目小组,包括追踪小组、电话约访小组、晨操小组、礼仪小组、分享小组、面试小组等,其中的追踪小组由各业务室主管组成,每天追踪落实准增员名单收集情况,通过飞信平台及时通报所有部室的情况,让大家时刻保持竞赛的紧迫感和危机感;电话约访小组则及时反馈名单收集质量,进行创说会的一次邀约、二次敲定,并把新年祝福加到邀约话术中;分享小组和晨操小组的彩排演练也要一丝不苟,做到时间把握准确、内容主次分明。

个人认为,如果春节增员启动大会能做细、后续追踪能全面落实,将为我们一年的业务发展增加信心、扫清障碍,而且雷声越大、雨点越大,效果会越好。

我所在的中支2011年春节期间,利用节日契机在两个机构搞了两次这样的大型増募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振奋了团队的士气,在当地引起了很大轰动,后续追踪也给我们团队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和持续一年的大发展。

2011年正月初七我们在克山组织了为期三天的増员大行动,参加创说会的有167人,其中面试68人,参加新人班45人,入司27人,当月转正20人,目前已晋升为主任的有4人;龙江正月十六组织了增员大行动,共有313人参加创说会,面试179人,参加新人班71人,入司52人,当月转正26人。这两次增员大行动的社会影响都极大,宣传效果极好,不但让更多人更了解太平洋、更相信太平洋、更愿投保太平洋,而且实现了更高标准的增员,所增人员的素质均有较大提升。

可见,要想在寿险之路上走得久些、再久些,就必须靠伙伴,实现有效增员,因为有增员才有依靠、有寄托、有斗志、有责任感和成就感,才能更迅速地接近成功。增员是寿险业一个永恒的主题,是项长期工作,贯穿在业务员的每一个工作日中。可是,如何增员?如何实现有效增员?如何让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乐于增员呢?

第三篇:将革命进行到底读后感

《将革命进行到底》观后感

人文学院 尹世玮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将改革进行到底》专题片于7月17日正式开播,观影令人很受教育。这个专题片是迄今为止,首次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权威、全景报道。该片展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理论、体制机制和实践成果,展示了改革背后的故事和攻坚克难的历程,展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总目标,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开启并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非凡历程,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高瞻远瞩、直面难题、勇于担当,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带领全体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开启并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非凡历程,突出反映了全面深化改革给中国老百姓在就业、收入、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改变。这些也在这部专题片中一一得以体现。该片充分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高度智慧和辉煌成就;充分展示了各领域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果、关键突破,展示了人民群众的创造、创新、奋斗,展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

作为一名党员,必须要懂得“一定要珍惜,一定要总结,一定要明白,一定要继续”的道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能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我国能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靠的就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

改革不是口头上说说,也不是下发几个文件而已,而是要有身体力行的付出和十二分的勇气来迎战,要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恒心和决心来面对,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否则,改革的目的也就达不到,改革的成效就不明显。习总书记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这句话更是令人印象深刻。诸如医疗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环境治理改革、教育改革、生育二胎政策的改革、户籍制度的改革等等,可谓困难重重,但必须要改,要是这些“骨头”啃下来之后,的确是惠及亿万广大群众。

习总书记还说,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永远都是在路上,面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我们永远都是新手。作为共产党员,我们要始终忠诚党的事业,保持一股革命热情、一种拼命精神,在细微处建功,善小而为,物小亦为,用责任担当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作为。我们要从一言一行上见担当,从一点一滴上把改革工作做到底、做到实。作为一名教师党员,要从我做起,在工作中坚持教学书育人,传播正能量。因为改革是历史必然的选择。将改革进行到底,将改革融入的各行各业中,这是每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更是义务。通过观看专题片,让人想起了很多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的同志们,为我国的发展奋斗至生命最后一息,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一座巍然屹立的精神丰碑。作为党员要向他们学习,要像他们那样热爱祖国、胸怀大局,让小我融入大我,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以崇高的追求超越小我,实现人生更大价值,做一个“大写”的人。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用实际行动诠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燃烧自己,践行“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誓言。汲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精神力量,不忘初心,奋发进取,始终勇立改革潮头,与改革同行,与发展同步,为改革事业添砖加瓦,献智出力。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向祖国和人民交出精彩的人生答卷!为推进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第四篇:将改革进行到底读后感

将改革进行到底读后感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指导,中央电视台承担制作的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于7月26日播出完成。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孕育、滋养的国度。翻读她厚重的历史,似乎每一页,都在求索与抗争、奋斗与崛起的交织辉映中坚韧前行,磅礴不息。30多年来,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成长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极大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许许多多这样的话语让我感触很深,下面谈谈自己的读后心得。

一是要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思想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要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契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要引导党员群众形成共同推动改革、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共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二是要发挥能力保障作用。毛主席讲过:“我们各行各业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又红又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呈现多领域、跨学科、群体性突破新态势,我们需要带头学习,自觉把学习研究、提升能力,作为落实新发展理念、把握引领发展新常态的重要举措。

三是要发挥凝心聚力作用。“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将改革进行到底,虚作为、慢作为、不作为都绝对要不得。要全面调动广大党员、干部、人才在全面深化改革伟大工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担当落实责任,以行动诠释忠诚,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

第五篇:《将改革进行到底》读后感

暑假期间,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综合频道推出,首次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权威、全景报道。恰逢在家,每天坐在电视机前认真学习,受益匪浅。这部政论片共分为10 集,既有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景式梳理,又讲述了人民群众身边生动的改革故事,层层递进,让我们看到2了党的决心与祖国的进步。

在如今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这部大型政论专题片在互联网上也成为了关注的对象,偶然发现一些数据,节目播出十几天的时间,相关新闻媒体报道量就突破了4万,新浪微博关于此的微话题阅读量近2亿,微信公众号相关文章超过了3万篇。由此可见全国人民对于中国改革的关注与期盼。同样。

最先使我关注这部专题片的便是第一集《时代之问》。当天没来得及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网上看新闻时引起了我的注意,第二天便一边吃饭一边在视频网站上仔细观看。专题片真诚感人,生动再现了改革带给老百姓扎扎实实的获得感,体现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在观看了中国人民创造、创新、奋斗的历程我便备受鼓舞,心里按下决心要好好学习,积极上进,实现理想。

如果说第一集的《时代之问》激发了我们内心汹涌澎湃的感情,让我们开始自问,那么在第二集《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就已经开始犀利的列出一些改革中存在难题,一步一步的展示党和国家如何开启了一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向更高形态发展的结构之变。仍记得去年考研复习政治时,出现频率极高,最抓人眼球,老师们总会反复强调的便是“新常态”一词。所谓中国经济新常态,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即 中国未来的经济将可持续稳定的增长,这是我们在考研政治中早已背得烂熟于心的内容,但是死记硬背可能并不理解其中真正的内涵,那么,在这一集的专题片中,我知道了在改革中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卡站,其最终的目的便是为了让民幸福成为常态。现在的我已经读对“新常态”一词有了更深刻更有意义的认识,那么我也应该从我做起,不断用知识装备自己,紧跟时代潮流,以适应新常态。

作为一名内蒙古人,一直对呼格案件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在第四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便以这一案件为案例,突出了深入推进司法改革 切实维护公

平正义的重要性。尽管呼格案件这一冤案拖了18年才得以昭雪,但迟到的正义毕竟来到了。就宏观而言,难以做到绝对不出现冤假错案,在我看来,这个案件能够沉冤昭雪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偶然背后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解释了为什么呼格案的再审能够冲破阻力。我佩服司法部门纠错的勇气,更崇敬法治国家建设的坚定决心。人们对社会正义和法治的向往与热切期待使得国家司法的进步,在电视节目的观看中,着实在感受到祖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强大,深感自豪。

另外第六集《守住绿水青山》讲述的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论述了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是我们从小就耳熟能抢的口号,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更应该把保护环境放在重要的地位。生在内蒙古,因此总会有朋友问我,你的家乡肯定特别美,每天都能见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雄浑盛景,事实上这个假期第一次去了离家不算太远的克旗,见了草原。草原很美,绿色如茵,有的地方牧草更是茂盛葱笼,不时会看到安详的羊群、奔驰的骏马、散落的牛和色彩鲜艳的蒙古包。也顺路去了著名景点达里湖,充满期待,本以为像其名字一样“似大海一样宽阔美丽的湖”,但令人担忧的是,这片湖有些地方已经变成又干又硬的土地,在酷日下暴露无遗,了无生气地反着白光。近些年来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也有了很多改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只有这样才能守住金山银山。

下载将有效教学进行到底(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将有效教学进行到底(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将坚持进行到底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将坚持进行到底 在生活中,往往有许多困难需要我们面对,面对困难,我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勇敢面对,坚持到底;一种是自暴自弃,置之不理。《魏征传》中有句......

    将改革进行到底

    《时代之问》——观后感 《将改革进行到底》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讲述了习近平同志带领13亿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扎实......

    将改革进行到底

    将改革进行到底 “一个汇聚全体中华儿女澎湃激情的恢弘梦想,一次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抉择,一段回应时代之问、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新的征程。” 《将改革进行到底》专题片,聚......

    将改革进行到底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近日,中央电视台一套开播了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首次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权威、全景报道,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

    将节约进行到底

    将节约进行到底学校:龙岩二中 作者:2006届初三(6)班 米雨薇 指导教师:李文红0 将节约进行到底2005年6月30日,《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建设节约......

    将改革进行到底(最终定稿)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有感 企业科 张立波 近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创作的《将改革进行到底》电视剧,正在中央电视台热播。该剧讲述了党的......

    将改革进行到底

    《将改革进行到底》心得体会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引起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热烈反响。这部专题片清晰梳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历程,生动呈现出习......

    将改革进行到底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 ----以人民为中心将改革进行到底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深入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成就,十集电视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