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洪都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洪都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一、指导思想
国学经典美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汇聚,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无法用语言估量的,它是被传诵普遍的文章。为了弘扬文学艺术,营造文明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我班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汉语言文学的艺术魅力。现将本学期的经典诵读计划制定如下:
二、诵读内容
主要诵读篇目为古典诗词专题诵读:《三字经》、《大学》、《论语》等
三、具体措施:
1、引发兴趣。
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认真备课,对于古诗中的典故、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导课时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介绍诗人的经历、特点、贡献等引领学生去读相关的课外书,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同时让学生配乐朗诵,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功感。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在学生背诵累的时候,让学生古诗配画,既理解了古诗,又深化审美情趣。让学生劳逸结合,对古诗不产生烦躁、厌烦的情绪。编故事剧,欣赏flash动画,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玩中学,学中玩。
2、在“赛”中学
举行班级对抗赛、评选诵读小明星、男女生对抗赛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兴趣。以鼓励、多表扬为原则,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地参加这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感到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朗读、理解、诵读、表演“经典”的过程中,与一位又一位的思想家进行跨越时空的交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3、抓好质量。
每节课及时检查背诵,把每个学生的背诵情况一一记录,对没背过的或没背熟的及时督促。鼓励学生回家后和家长诵读10分钟,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多读多背,使优秀诗文诵背成为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4、加强指导
一方面加强教师的范读指导,另一方面培养尖子生,加强领读训练,使学生体会古精典诗文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提高学生的有感情朗读能力、吟诵能力、感悟能力。
总之,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人生真谛,懂得做人道理,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第二篇:关于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关于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位老师、同学: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有利于学生人格养成、有利于推进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及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此,我校决定在全校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宗旨
(一)传承中华文化。
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初步学习、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使小学生从阅读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汲取民族精神的丰富营养,不断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与自信。(二)弘扬人文精神。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在诵读中提升境界,丰富内涵、开阔胸襟、净化灵魂、启迪智慧,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操、崇高志向、自强人格、诚信品质等,让中华民族智慧的精华引领学生的生命追求,促进和谐发展。(三)推进素质教育。
通过诵读,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感受汉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努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课程体系。二、组织机构
陈湾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领导组织诵读活动的实施。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学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的审批、国学经典诵读各项活动的研讨交流以及效果的评价工作。
三、基本原则
(一)熟读成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国学经典诵读内容力争达到“认读准确、诵读流利,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够背诵”的目标。
(二)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三)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干部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诵读的效果。
(四)有效整合:学校要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注重过程,讲求实效,坚持家校结合。
四、工作安排与要求
(一)实施对象
陈湾小学1-5年级学生全员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二)诵读内容
按两个阶段安排:
1.第一阶段: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读本中的儿歌、童谣等。
2、第二阶段:选用《国学经典》作为读本。
低年级:
三字经、弟子规、古诗文必背
中年级:
千字文、古诗文必背(唐诗三百首)
二十四孝顺故事、增广贤文
高年级:
四书(二)论语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状况,自主安排各年级诵读的篇目,还可由任课教师补充和完善相应的诵读内容。
(三)时间安排
1、每天下午课外活动20分钟背诵100字。(集体背诵,老师做适当的吟诵指导)
2、每节课间集体背诵前一天的背诵内容5分钟。
(五)活动组织
学校要成立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制定本校的活动方案,组织好诵读活动的实施。
实施过程中要将教学活动与研究活动相结合。学校及教师要注意相关资料的积累,如教案、课例、学生学习心得、教师教学经验等。
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到诵读与书写相结合。
在开展诵读活动过程中,学校要积极探索面向全体学生的评价激励机制,提高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效。
学校定期组织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及时发现、传播好的经验和方法。设立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专项资金,对专题研究、课程开发、总结表彰等提供经费保障。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学校:
负责人:
诵读目标
诵读内容
年级
内容
课时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评价方法
管理措施
第三篇:小学举办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学举办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为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品味和效益,根据学校目前的发展现况及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中心小学决定开展“国学经典”项目建设,并为此编制了校本《国学经典诵读》,其意义在于通过传诵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积淀人文底蕴,孕育民族精神,彰显国人本色。为让活动轰轰烈烈展开,中午大课间,举行了集体诵读表演《少年中国说》,选生领读《三字经》及《弟子规》,形式多样,气势震撼人心,很具感染力。此外,我校还实施了《国学经典诵读》进入课堂,教师及师生对经典篇章进行赏析等活动。在学生中进行这样的实验,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心灵雕塑的负责。在名篇佳句、锦绣华章的书香中熏陶浸染,既感受了汉字内涵之深厚,又能领悟人生哲理之睿智。用雅言传承文明,以经典浸润人生,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第四篇:国学经典诵读总结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传承国学经典
营造书香校园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一、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我们不断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诚信报恩、精忠爱国,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全面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不断深化学校文化建设内涵,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有利于推动构建“书香校园”的进程,引领和促进师生回归传统文化、建设精神家园,使“取法乎上”、阅读经典成为师生自然的生活状态,为加深师生文化底蕴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具体措施
1、诵读经典的时间:每周一节早读课用于国学经典诵读,每天中午快上课时间,以及每周三中午的国学经典课时间。
2、具体做法:
学校利用了两块黑板,或用诗文,或用诗画,或用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妆点学校的走廊、墙壁。教室环境也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辟有学习园地,内容多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有古诗书法展、有读后感,还有手抄报等等。
(1)课前早读一吟,熟读成诵。为减轻学生背诵负担,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号召各班充分利用每天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要求每班选一名班级诵读长,每周将一首诗抄在小黑板上,原则上每周更新一个内容,如果背诵的快,也可以加快更新,诵读长带领大家课前诵读,直到上课铃响。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后吟诵古诗都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在纪律上,可以减少学生的吵闹。回家后还有家长带领孩子的亲子诵读.(2)红领巾广播领路,配乐美读。在每周的红领巾广播中,在中午规定一个时间段进行诗文诵读,让学生欣赏配乐的经典诵读,这不但提高了了学生读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可谓一举两得。
(3)板报介绍,提供资料。在每期的校园宣传栏里,都刊出一首古诗(词),并提供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在班级也进行手抄报的展示和评比活动,可以配画,配字等等,训练学生,加深理解。
(4)充分利用各种学科进行经典诵读。
语文教师:读经是最好的语文教育,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只要学生能熟练背诵,里面的意思自会理解。语文教师不仅要担任每周的诵经课,平时还要指导好学生的诵经活动。
音乐教师:利用音乐课对学生进行经典诵唱,学校红领巾广播站配套跟上服务。
美术教师: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的艺术熏陶,把我国最有名的书画作品引入我校,感受我国文化艺术的魅力。
班主任:负责该班经典诵读活动的协调和成果检测工作。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味。
3、举办诵读比赛,激发热情。我校利用每周的班队活动时间以个人、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其内容设计丰富,有的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诗,有的是诗句接龙,有的是你问我答,有的是对歌竞赛,有的是游戏表演,有的是小品表演,有的是话剧表演。班级举行诵读比赛后,学校再选拔出优秀选手代表学校参加各种诵读比赛。
三、收获和体会
1、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
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交流和德育工作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逐步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全面实施。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经典语句运用于作文之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3、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教师主动参与,广泛融入,他们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背诵,探讨经典的人多了,查阅资料的人多了,吟颂的多了,运用道经典语句的多了,我校广大教师在活动中极大的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
四、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对朗读的要求还不够达到。
2、学生的背诵,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以不至于学生死记硬背,而增加学生的负担。
五、改进的措施
1、加强对老师的培训,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背诵古诗。
2、对学生可以把这项内容设为作业,使学生每天按时按量完成。
第五篇: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金阳街道中心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为弘扬民族优良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濡养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一代新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经校领导研究,决定在我校继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系列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指导,以弘扬民族文化,培育道德人才为宗旨,以诵读国学经典名篇为载体,诵经典、知经典、悟经典,营造和谐的、人文的、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使学生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培养崇高志向、自强人格和诚信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活动目标
1、传承国学经典文化。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在诵读中,与经典同行,和圣贤为友,提升境界、丰富内涵、开阔胸襟、陶冶性情、启迪智慧,让中华民族智慧的精华引领学生的生命追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
3、夯实学生文化底蕴。国学经典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夯实学生的文化功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通过诵读活动开展,营造儒雅高洁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使学生道德、文化、情操、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三、活动主题
读国学经典,育道德人才。
四、活动内容
1、全校学生经典诵读共背篇目:《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满江红》。
2、各年级重点诵读内容:
一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前10首,《中华文化传统经典诵读》第二册
二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前25首,《中华文化传统经典诵读》第四册
三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前40首,《中华文化传统经典诵读》第六册
四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前55首,《中华文化传统经典诵读》第八册
五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共70首,《中华文化传统经典诵读》第十册
六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共70首,《中华文化传统经典诵读》第十二册
五、活动的时间及形式
1、每天利用上下午预备铃前、后,进行5—10分种的国学经典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学习委员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年级诵读内容并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
2、语文课前2-3分钟诵读或背诵古诗词;
3、双休日各班语文教师可安排学生背诵国学经典内容;
4、每周四得下午第三节课外活动时间,由各班语文老师具体指导本班学生的国学经典诵读。
5、班级文化建设要努力体现国学经典教育特色。
6、创新诵读形式,不断开展诵读比赛。
(1)诵读:以读经典、背经典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日有所诵,大量积累。
(2)表演:以吟唱经典、演绎经典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感受、体验经典文化的魅力。
(3)讲故事:了解与诗文创作以及作者相关的故事,通过再创作改编成有丰富内容、语言生动的故事,开展讲故事活动。
(4)写作:在讲故事的基础上,仿照文包诗的形式进行写作,根据自己对诗文的理解进行改写、扩写。
(5)诗文绘画:根据诗文的内容和意境,进行创作性的诗配画。
六、活动具体措施
1、各班语文教师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并动员全班学生,全面启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2、学校定期深入班级检查指导活动开展情况,搞好研讨交流,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热情,确保此次活动扎实高效开展。
七、活动安排
三月:诗文绘画、诗文书法、诗文书签制作活动
四月:举行“赛诗会”活动 五月:限时作文比赛活动
六月:《中华文化传统经典诵读》 背诵比赛
201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