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洋思教学总结(江爱民)
洋思教学总结
九年级化学组 江爱民
我校从暑假开始就进行洋思教学模式的培训,从开学到现在就一直沿用洋思教学模式。在这一学期的教学当中,让我收获不浅,虽然辛苦了很多,但看到学生成绩大幅度的提高,心里还是乐滋滋的。下面就谈谈我这学期的一些总结与感受吧。
洋思教学模式要求老师教师精心备课,教师的形象、气质、基本功,教学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而我在教学中,感觉学生的紧张现象远远达不到洋思教学模式的要求.洋思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在“兵教兵”中,差生弄懂了教学内容的疑难,优生增强了对知识理解的能力,合作互相提高.这方面我有认识到,也会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可能是因为学生以往的学习习惯和我引导不够的原因,目前为止我带的两个点班基本可以,但面班还没有形成这种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氛围.洋思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给学生自学进行指导,为学生谋划自学策略.我在这方面做的很不好,我的眼光还是没有突破常规教学,总是对学生要求一致.现在学生在自学方面做的稍微好一点了。
洋思教学模式规定每堂课教师讲课时间最多不超过15分钟,保证学生每节课有30分钟连续自学时间.而我总是保证不了学生每节课有30分钟的连续自学时间,特别是刚开始运用这种模式的时候更是如此,现在有所好转,还是做的很不好,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于是不知不觉就自己讲的多了.洋思所提出的“当堂反馈”“日日清”对教学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指导,它使老师缩短了讲的时间,加大了学生训练的时间及力度,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而且由于“日日清”“周周清”实施,使一些学生特别是所谓的“差生”,知识上的欠帐少了,上课时不再那么被动了,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差生的形成其根本原因就是课堂上的知识不能完全掌握,紧接着下一堂课的内容就更听不懂了,久而久之,知识上的欠帐越来越多,差生的标签贴在了孩子的身上,打消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不想再去学,以至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致使孩子的一生都受到影响。而现在在教学中洋思所提出的“日日清”正好把这种恶性循环一点点分解了,增强了我对差生转化的信心,同时学生的信心也就有了。
以上就是这学期学洋思的一点感受,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领会洋思精神。
2012-05-28
第二篇:洋思总结
七年级
(五)班语文教学学“洋思”学期
实验总结
学习洋思教学模式已经一个学期了,现做一阶段性总结。
一、基本情况
实验班级:七年级(5)班,64人。实验学科:语文。实验课题:学习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实验教师:杜丽娜
二、所做工作
(一)自己的学习与实践
1、自担任学“洋思”语文教学工作任务之后,我就大量阅读学校从洋思中学带回来的《洋思—课堂教学新策略》、《走进洋思》等书籍,借助网络查阅与洋思有关知识,更新自己的观念,在教学中大胆实践。
2、积极在语文教学中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a.努力规范备课:我和刘苗、丁桂玉等老师利用每周二集体备课的时间积极研讨,共同研讨学习目标如何定,备课应注意的环节以及在落实洋思教学模式中所遇到的问题等。
b.以学洋思为载体,努力搞好课堂教学,上赛教课、示范课2节,在教研组内累计听课15节,并参与评课。
c.认真做好了作业批改、辅导和月考工作。
d.围绕学洋思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体会感悟进行了教学反思,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二)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和学生讨论学“洋思”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好处和课堂基本要求。
2、划分学习小组,明确小组内组员的职责,确立培优名单和学困生名单。
3、在班内举办语文学习方法讲座2次,熟练掌握预习方法。
4、举办作业展评2次,表彰鼓励优胜者。
三、取得的成绩
1、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所提高。刚进校时我班有一大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太差,进校成绩太低,不愿学甚至弃学。后来我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法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给他们讲什么是洋思,学洋思的意义,以及如何学等,让他们也转变观念,对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产生兴趣,然后对他们进行层次性的辅导。我在班上把语文学的较好十六名学生定为语文学习小组组长,让他们在课余督促、检查、辅导后进生、对那些后进生的小小进步也予以鼓励,这样那些不想学的也在开始学,弃学的也在努力学。
2、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具备了一些自学能力。开学初我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要求学生必须进行充分的预习,并利用早、午自习进行预习指导,经过这一学期三个多月的训练,目前绝大多数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已基本形成,多数学生不用教师布置预习内容也能自觉的进行课前预习,为课上语文学习奠定了基础。
3、学生喜欢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初步构建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5、教师的教学素养尤其是课堂调控能力得以极大提升。
四、存在问题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运用还不娴熟。
2、学生的“先学”环节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参差不齐,甚至个别学困生一筹莫展,产生畏难情绪。中等生的自学能力不稳定,受外界和自身情绪影响较大。
3、在“后教”环节中,讲解不够精炼,易犯“口若悬河,夸夸其谈”的毛病。
4、“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没落实。
五、实验中的反思及心得体会
(一)学生为什么不认真“先学”?
“先学后教”中,先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几乎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通常我会出示非常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方法要求,但每节课中总会有一部分学生看似在学,实际在开小差,一无所获,通过调查研究,找到了原因。一是对学习没兴趣,只图混完三年了事,而现行的教学中没有“惩罚”一说,所以你的苦口婆心对他而言如同隔靴搔痒,你的善意激励对他来说犹如一阵微风,过后没一点影响,这种同学虽少,影响极坏。二是学生自制力差,所以课堂开小差、懒惰、浅尝辄止,不愿动脑筋去思考,只愿完成最简单的东西。三是学习不讲效率。四是绝大部分学生基础太差,这些都极大影响了“后教”,最终导致效果不好。
(二)“先学”必集训: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
战前动员非常重要。我用了两个早自习给学生做战前动员工作,让学生明确“得之鱼,不如得之以渔”的道理,针对班级学生“先学”中的思想态度,分类对待,可谓“威逼利诱,苦口婆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呀!个别学生顽固不化,加之基础较差,行为散漫不想学,我只有用情感去“软化”他,让他觉得不好好学习对不住老师。但是由于学生都是走读制,回家的这一时间需要家长的监督与配合,我班有近三十多名学生的家长在外打工,还有一部分家长文化层次有限,对学生的辅导与监督无从落实,这对落实“先学”造成极大困难,这也是我最为困惑的问题。
(三)时间就是质量
上完每节课,总觉得时间太紧,匆匆结束,往往未能落实课堂训练,为什么?为什么上不完的总是我?痛定思痛:一是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尚未养成,依赖性强,因此在“后教”中势必占用大量时间。二是学生的课堂习惯欠缺,如不愿回答问题,声音不够响亮,因此组织教学占用了一些时间。三是我教学的重点不够突出,面面俱到,生怕遗漏,结果适得其反。可见要想落实“当堂训练”,必须合理安排每分钟。
(四)反思“后教”之一:
“教”,虽是老本行,但在“学洋思”教学模式中,我在“后教”这一环节上摔了几次跟头。在开始的几节课中,每次都从学困生开
始检查,再到中等生,然后尖子生,最后教师精讲。几节课下来,尖子生几乎不再举手回答问题,学习态度散漫、做小动作、不专心听讲的学生多了。对此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反复思考,方悟出其中原因。原来,尖子生认为反正这些问题每回都由学困生、中等生完
成了,自己可清闲了,没事了就该休闲休闲,久之便产生了上述现象。我决定改变一些形式,在学困生回答后,或由尖子生充当老师评判,或由尖子生补充完整,再由中等生评判,而我本人在这之间不发表任何意见,充分展现尖子生的能力。
六、努力方向
1、继续激发学生兴趣,要求学生牢固掌握自学方法。
2、我应继续领悟“洋思”教学实质和精髓,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经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娴熟的驾驭课堂教学。
3、克服畏难和懈怠情绪,扎实抓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勤奋而务实地做好“周周清”、“月月清”工作,让教学成绩再上新台阶。
总之,一学期的学洋思实验,有喜有忧,有苦有乐,有收获有遗憾。但我将沿着学洋思这条道路一直走下去。
第三篇:学洋思总结
学洋思总结
一、收获
首先,是大家的思想观念都在转变,这是推行教学改革的基础。如果思想观念不改变,教学改革永远也迈不开大步子。
其次,是学生学习的转变,由过去的集体被动学习转变成个体主动学习,学生都动起来了,真正地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的热情高了,学生的笑脸多了,老师的笑脸也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一下子蹿上来了。课堂上说闲话的人少了,做小动作的人少了,玩手机的人也少了,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再次,先学后教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预习的习惯,动手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等都在慢慢养成。
二、困惑 学生作业太多,学生的负担过重,老师的负担也过重,过重的负担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极大地挫伤了老师进行教改尝试的积极性。比如,我们整天都埋头在作业里面,而且效果不一定好。这样长期以来,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也许就会形成上面有政策,下面就有对策的消极思想。而洋思和杜郎口的做法是尽量不布置作业,如果要布置,则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和不同课型,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一般分为必做题和试做题。作业一般不能超过三道题。课后作业的数量还要以教师能及时批改为限。并教育学生和家长不过分迷信复习资料和练习册,以避免课外时间的浪费。
2、课堂上对学生往往“一统就死,一放就乱”,这是教改中许多教师共同的体会。
3、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在一个小组内找不到一个领头羊,一个不会,大家都不会,达不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效果,结果还得老师一个一个讲,很浪费时间,又影响教学进度。
三、今后的措施
1、认真学习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的具体做法,领会其精神实质。同时还要关注魏书生、李镇西、余映潮等人的教学改革。
2、加强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大家抽出时间相互听课,一定要放下架子,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我们不敢说洋思的做法是非常科学的,但至少在目前是适合我国教育体制的。所以我们要重视洋思的“当堂训练”这一环节。多年来洋思就提出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种负担主要是课外作业。洋思中学1983年开始搞教学改革,首先是从当堂布置作业开始的,要求老师当堂布置当堂批改,课后不留作业。并且规定每堂课的作业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这样就逼着教师少讲。一开始学生自学中遇到问题是由老师解决,到后来则由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来解决。再到后来,每堂课的作业练习就是考试,这样有利于学生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也培养了学生的考试能力。学生在课堂上紧张地学习,课后轻松,没有作业,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培养各方面的素质。
4、在教学中,我们老师总是对好学生的精彩发言报以微笑,肯定与赞扬,他们永远生活在鲜花与掌声当中,而我们的阳光却总照不到后进生的身上,他们默默地坐在那儿,只有羡慕的份儿。这样好学生越好,后进生就越后。而洋思的做法是“起点是后进生,重点是后进生,落脚点也是后进生”。我们今后要用“关爱和尊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渴望。只有后进生的成绩上去了,我们才能获得大面积的丰收。因此,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今后工作中一个重点。
5、处理好“收与放”“动与静”“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课堂练习与语文能力”“张不开嘴与话语霸权”等之间的关系。
四、几点思考
1、教学改革只有人人参与,才有可能成功。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怎么样调动每一个教师的积极性,让每一个教师积极地投身于教学改革当中,而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我认为是学校目前的头等大事。
2、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仅仅只体现在课堂上,它应该渗透到学校管理的每一个领域中。比如晚自习,作业和有关制度也应随之改革。我们学洋思,不能全盘模仿,好的留,不好的坚决去,为什么现在学洋思的普遍一层,而成功的没有几个,弄到最后不得不发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感慨。
3、我觉得学不学洋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首先必须学习和了解科学的教育思想,只有真正地掌握了教育规律,我们也能走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一条路子。洋思只是路标,是航灯,而不是归宿,真正的归宿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天天喊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学生想什么,学生需要什么,我们真的知道吗?了解吗?这也许包括领导和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不得不反思的问题吧。我们既然铁定了要改革,就要有颠覆传统的勇气和决心。
4、教学改革不能一蹴而就,不要一改革就要见成果,一口就要吃个大胖子,特别是在改革初期也许可能失败,但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当我们感到迷茫和无序的时候,我们很需要指导。
5、我们课堂上要改革,我觉得像晚自习、作业等也要随之改革。
第四篇:学洋思总结
学洋思,促课改,抓质量
——谈学习洋思经验与提高山区学校教学之感悟
衢江区黄坛口乡中心小学 方雪辉
这次,全国刮起了学洋思之风,起先总觉得这是一种宣传,一种夸张,然而,通过耳闻目睹洋思的事迹,聆听洋思的办学发展历程及洋思的经验介绍,特别是他们的成绩更让我们刮目相看,真可以说是教学管理上的一个奇迹,让我彻底信服了洋思人。一开始觉得他们这样的管理对学生的文化课的提高是有效的,但没想到他们学生的学习习惯、表达能力、音、体、美等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整个学校学生的合格率、毕业率都达到100%。最使我们敬佩的是他们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真正看到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效果和方法。细细分析,“洋思”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我们不光要学习洋思人的精神,还要学习洋思人他们的办学思想和成功的教育理念,他们那完整而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严格的管理方法、严肃的敬业态度、严明的办治纪律、严谨的教育理念。
回过头来看我们的新课程改革,虽然新课程改革在我们衢江区已经开展了一轮多了,在这七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一直在摸索着课改,实践着课改。然而,课改的效果在我们的学校并不是显的那么的突出,而且课改之后面临的一些新问题如两极分化,学生的成绩下降等等却让我们教师绞尽了脑汁。对照洋思经验,我们发现,我们新课程改革在洋思是有那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特别是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上,我们的的确确要好好的学习洋思,以促进新课改真正的良性化发展,也确确实实抓好学校的教育教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洋思中学“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结构注重的就是让每个学生学会学习,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其核心就在于人人都能学好,人人都能学会学习。“洋思”的“先学后教”,渗透着自主精神,不仅预习在先,上课时往往经教师数语点拨,学生们就很快地“通过引桥,上了自学快车道”,而且所谓“后教”之“教”也不是教师教,依然主要是引导学生们自己教自己,学会的教尚未学会的。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革新者、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上。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构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紧紧抓住课堂教学改革这个中心环节,通过优化课堂目标、优化课堂结构、优化课堂作业,做到课堂教学的素质化。我们在教学中要学会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洋思经验在教学工作中的支撑点就是“三清”,要把洋思的“教学三清”运用到新课改中,进一步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教学三清“是洋思教学的特点之一,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如果我们从课课清做起,可能就会在教学方面大有进步的,我想学洋思经验就要先学好课课清。教师在落实新课程中都必须做到教学内容堂堂清、周周清、单元清、月月清,必须精心备课,精讲精练,当堂过关。对于学困生,可指导他们预习,为他们扫清新课程中的障碍,使他们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能够有效的自主学习,学习兴趣不断提高;针对他们在当堂达标测试题中出现的问题
投入,他们爱课堂、爱知识、爱学习!课堂上鼓励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讨论,尽量给更多的孩子以表现的机会,特别是性格内和学困生,为此课堂上它限制优秀学生发言的机会每人每节课最多两次,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的学习有了兴趣,就有了热情,有了热情学习成绩自然也就上来了
2、困难分解,发挥学生的作用。
我们用于课堂教学总学时间较紧,要完成教育教学任很多老师已觉得很紧了,加上班上有大部分的学生需要辅导,很多老师学生的作业不讲解总担心学生理解不了,甚至有的教师一次作业要讲三次,做之前先讲解一次,批改之后还要讲解一次,最后对差生没听懂的还要再讲一次,本来工作已经很忙了,还要给自己添上更多的工作,结果教师自已一天到晚忙的团团转,结果还没忙到点子上,甚至出现顾此失彼。为此,洋思经验启示我们,在课上怎样指导学生形成兵教兵的习惯,以及课后如何发挥兵教兵的作用等问题,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方法,一对一,他们优秀学生本来自己学会,通过辅导自己又加深了了解,而差生有一对一的辅导,克服了学习习惯上的障碍,也避免了集体辅导没有针对性的缺憾。为此“兵教兵”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探究。
3、精心备课,做到胸有成竹。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真正正的还给了学生。老师轻松了吗?不是的。因为“功夫在课外”,老师的任务更重了。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一定要加强预习。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学生用双色笔作预习笔记,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
第五篇:洋思教学
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对洋思实践的看法
代玉霞
传统的教材功能观认为,教材凝聚了人类文明和人类知识的精华,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和知识性的特征,教学就是把这些文明和知识的精华教授给学生,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对这些知识的获取和积累的过程,这种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教学以教材为本,教师要吃透教材,教好教材,学生要学好教材,掌握教材中的知识。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这种教材功能观受到了挑战,新教材功能观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知识、理解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是显性的,直接体现在教材之中;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则是隐的,是活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教材中发掘,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
现阶段许多中小学掀起洋思的教学热潮,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洋思教学模式的学习和取经活动,都大为感慨,就是“严”,严格的学生管理,严格的教学管理。严格的老师管理,还有就是节奏快,许多人带着疑惑,这样的教学能行吗?这样的教学能适应现阶段的学生吗?在去年我校的校本培训上就有意识的给我们灌输了一些学习洋思、杜郎口的教学模式的思想。可那时我们不够重视,也没有真正了解洋思,更没有付诸于行动。对于洋思模式也只是肤浅的理解。我校在今年2月份开学前的校本培训上,教研室的朱主任就给我们全校教师介绍了洋思教学模式的经过。听了教研室主任的介绍后,我们同事之间议论纷纷,更多的是拿来开玩笑:“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们去请那些专家、学者来教教我们的后进生,看他们能不能教好”,“喔!以后我们上课还是只讲4分钟”,“学生自学都可以了,还用老师干什么”……这就是老师们对洋思的初始态度。而且我的脑子里也糊涂,没个方向不知道洋思到底怎么样的。但值得高兴的是在上学期里有幸能观摩到朱继梅老师的课,才让我对洋思教学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听了朱继梅老师的课后,我回来后自己也试着开始着手进行洋思教学,但上学期我带的是初三毕业班,要实施这种模式相当困难,所以并没有入门。这学期开始才真正的实验,通过实践这种教学,我认为要接受和实践洋思应该遵循以下的两种方式:
一、转变自己的观念
洋思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采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自主学习,但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洋思人创造了一种自主学习的精神,从实质上把教学创造成了学生主体自主学习的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与传统的教师主导作用不同的是:过去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靠系统讲授来实现的,现在是“从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并且扭转了以前对洋思教学肤浅的、错误的认识。
二、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我在教学时,常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先学阶段,很多学生(无主动学习习惯的学生)是坐在方位上耍,等着老师讲,念答案,或者是仅仅把书上文字看一遍,连一些简单问题都不敢动笔,害怕出错;另外课前三分钟准备,即使纪律好,也就是静静坐在那儿等着老师来上课,甚至连书都不翻开,我知道这些就是学生长期依赖老师,被动学习而养成的方法和习惯所致,所以我们除了进行洋思教学实践外,还要结合具体情况给学习介绍方法,讲道理,让学生也要学习洋思,了解洋思,明白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也真正转变学习观念,进而改进学习方法。
洋思方法,看似简单,但操作起来却很困难,毕竟那是洋思人花了10多年时间的经验总结,我们运用他人的劳动成果不下一翻功夫怎么能轻易学到。有很多人认为采用洋思教学老师会很轻松,我看不一定,至少在我们没能灵活运用前是非常辛苦的,因为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用洋思经验中教好的部分去教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好,课上的巡回指导和提问会使你感到劳累,课下的辅导和作业(三清)更需要你的细心和奉献,所以学习洋思还要不怕吃苦,要需灵活运用,如果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照抄照搬过来,收获一定不大,甚至会出现退步。既然洋思经验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它就应该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和学习价值。坦率地讲,我们班级经过近一个月的实验,我感觉并不好,从第一次月考考试成绩与兄弟班级比较也来看也毫无优势可言。与兄弟班级落后很多,我认真分析、总结教训,得出结论:这是因为我们没有认真去实践的结果,只停留在表面,简单模仿,甚至是很多时候是走形式,况且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不是短时间的事.。所以我们还要继续积极实践,放开手脚。有改革就会有成功和失败,所以学习洋思要有思想准备,不管在学习,教学的道路上有多少阻力与挫折,只有执着的追求、探索,才会成功。正确分析学习中的各个环节,并把已经成功的洋思经验和不断改进的教法应用到教学中去,不断总结、探索、创新,我相信也能取得洋思一样的效果,甚至更好的成绩。
在月考后我从新在制定计划,从课堂上去下功夫,我认为历史课就是注重“读”。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每门课都是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做课本上的练习题。可见学习洋思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其大量的历史素材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因此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要从教会学生“读书这里的“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背”。“读”是带着问题去熟悉知识,理解教材,学生记下的内容应该是“活”的,这些“活”的知识会让学生在今后的考试或运用中灵活自如。“背”是不顾教材含义的“硬啃”,学生勉强记下的一点内容也是“死”的,不久就会烟消云散,对学生今后的考试和运用不会起到什么作用。
那么应该如何去“读”,怎样“读”才更有效率?简而言之,读好历史书就是做好“粗读”和“细读”整篇文章。“粗读”就是读整本书、整个单元、整节课的层次和结构:这本书一共写了哪几个单元?这一单元一共写了哪几节课?这一节课一共写了哪几个问题?即我们得先抓住教材的基本思路和线索。就好比是我们自己在构思一篇文章的时候,总会列个提纲,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其实教材也是按照这个规律来编写的,我们的考试题目(特别是主观题)的命题也是这样的思路。一旦我们抓住了编者的思路和线索,就好比是在旅行中找到了地图。可谓把课本由“厚”读“薄”了。这一点是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
所谓“细读”,就是在“粗读”的基础上,深入到教材的具体内容,把每一个问题的来龙去脉搞清楚,让你刚刚掌握的这些结构丰满起来。每一个问题都会有它的前因后果,都会有它的经过,这些都需要我们从细部了解和掌握,可谓把课本由“薄”读“厚”。
如果把书比为一棵大树,“粗读”就是树干和大的树枝,“细读”就是哪些细枝和茂密的树叶。就拿历史人教版八年级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举个例子吧,这一课讲的是红军长征,那我们就要从长征的原因,经过,长征胜利的标志、作用及启示来学习教材用了三个子目来描述,分别讲了这些问题:
1、红红军长征的原因;
2、长征的经过及长征途中的一次重要会议;
3、长征胜利的标志、作用,显然,1个子目属于原因,2、3是经过,作用及启示。这就是这个知识点的线索和结构,至此已经达到“粗读”的目的。
接下来,围绕每一个具体问题深入阅读教材。比如“红军长征的原因”,通过阅读,我们发现,由于中共中央临时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转移战略根据地,这就是红军长征的原因了。至此我们掌握了教材的内容,细读的任务就完成了。
在课堂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了。
以上是我自己在教学中总结的一些肤浅的经验,说得不到的地方,敬请大家原谅,同时也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在洋思这条路上开拓出更加宽广的道路,能够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更加畅快的遨游。洋思也还只是一种资源,只有我们大家都来实践洋思、探索洋思,创新洋思,共享资源,洋思教学才会成为我们一师教育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