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听众》教学案例及分析(样例5)

时间:2019-05-13 03:00: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唯一的听众》教学案例及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唯一的听众》教学案例及分析》。

第一篇:《唯一的听众》教学案例及分析

《唯一的听众》教学案例及分析

案例背景:《唯一的听众》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案例主题:体会文章抓住人物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案例细节描述:

片段一:读懂变化,体会照应

1、通过预习,我们明白了课文讲述了“我”拉小提琴前后的变化。读读课文,边读边联系上下文思考:“我”以前怎样?现在怎么样?

2、教师引读:

以前,“我”不敢在家里练琴;现在我又敢在家里练琴了。以前,“我”父亲和妹妹只能受到我练琴的折磨,现在…… 以前,“我”坐在木椅上练琴;现在……

以前;“我”只想到林子里一个人悄悄地练琴;现在……… 以前,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现在……

3、你从刚才的朗读中发现这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归纳:前后照应。

4、从这些语句中,你感觉到“我”变得怎么样?在旁边写下你的批注。归纳:自信了;勤奋了;进步了;投入了;胆大了;开朗了;琴技提高了……

(语文学习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是读书,以读促思,以读促悟。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落实了读书这一学习任务。)

片段二:品悟佳句,体会心理。

师:我之所以有这样大的变化,缘于老人的鼓励,课文抓住老人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答案。

生:浏览全文,画出描写老人神态和语言的有关语句。生:跳读课文找出答案。师生共同交流,对话。

1、A、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B、第二次“平静地望着我”。

C、第三次“平静地望着我”。

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以“在什么情况下老人这样说的,你体会到什么?”贯穿始终,并将指导感情朗读穿插其间。

2、教师小结: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特别是每天早晨作“我”唯一的忠实听众的举行,就是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最终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所以,那双眼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那双眼睛使“我”战胜自卑,重树信心。齐读文章最后两句。(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积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此时让学生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就是让孩子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自读自悟。)

片段三:补写留白,学以致用

师:我心中的这个秘密在妹妹的惊叫中真相大白。下面会发生什么?我心中会有怎样的感慨?以后的每天早晨,我还会在树林里练琴吗?老人还会早早地等着我吗?我说穿了这个秘密吗?还有很多可能。课文只写了六个点,省略了。你能发挥想象。把省略的内容、情景补写出来吗?

生1:“什么?她是音乐学院的教授?”太不可思议了。我的脑海中浮现出老人慈祥的面容与她那深深的潭水一般的眼神。我顿时明白了,老人精心编织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其实是为了我能够更好地演奏小提琴曲。那位清晨我唯一的听众,总是在我沮丧时,默默的支持我。我不想把我知道她不是聋子的事情告诉她,我要珍藏这个秘密。我要一直面对那位唯一的听众尽心尽力地演奏。她是一位真正的听众。

生2:这位老人为什么要说谎?不,她不是在说谎,她是为了保护我的自尊心呀!这位老人,太感谢你了。你是我唯一的听众,你给了我自信,让我有了重拾小提琴的勇气,而且给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帮助。

生3:我十分震惊,教授?太不可思议了。当我再次走进林子,当老人继续平静而慈祥地望着我时,我真想大声地对老人说:“谢谢,是您让我重拾信心!是您,让我这个音乐白痴有了自豪感。”可是,我不想捅破这个谎言,于是。我静静地拉;老人静静地听。

(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运用,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才能强化认识,提高能力。在学生体会了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的好处后,设计读写结合点,课堂中进行小练笔,不但可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还为学生习作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如此这般,我们学生的习作能力才能提高。)

课后反思:

阅读教学究竟“教什么”,怎么教才能教出实效?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莫衷一是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跟着课文内容走,课文写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教师教得模模糊糊一堂课,学生学得糊里糊涂一大片。因此,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更明确而集中,教学内容应更清晰而精要,教学活动应对照教学目标而开展,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习有所获。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文章的表达顺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往往通过三五遍的读书之后就能解决。难点在于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并学以致用。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是体会人物心理活动描写,行动描写及环境描写等的作用。因此,本节课,我在学生“已知已能”的基础上,指出他们理解和感悟上的盲点,揭示他们的“未知未能”,以上教学片断的设计就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重难点,力求使学生当堂完成教学目标。

课堂上,我紧紧围绕“读书”这一学习形式,让学生循着一两个大问题去反复读书,在读中找答案,在读中感悟情,在读中领悟表达方法。朗读形式上,我将范读、默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交替使用,力求丰富多样,与教学需求密切联系。第二,在本课时教学中,我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和学生学情,努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已有的学法。本组课文已经学习了两篇写人的文章,学生也不同程度地掌握了一定的学法,课堂上他们也在实实在在的实践着,运用着。他们用笔批注着老妇人的语言、神态、动作,以及“我”的心理描写,并或多或少地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也能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等等多种学习方法,我也及时进行了肯定和点拨,强化了学习行为。但是在最后的小练笔中,留给学生的时间还是有些仓促,评讲的范围不够广,不能使更多的学生欣赏到自己或同学的小练笔,这是一个遗憾。这也提醒我,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锤炼教学语言,以留出更多时间用于小练笔和评讲或拓展延伸,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第二篇:《唯一的听众》教学案例

《唯一的听众》教学案例

观音镇小学校 刘雪梅

一、教材简析

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呵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全文讲述的是一个被家人称作是音乐白痴的人,虽极大打击了他的自尊心,但是并没有泯灭他对小提琴的爱好。他躲到树林里练习拉琴,幸运地是他遇到了一位自称是聋子的老妇人,给予了无私的真诚的鼓励和肯定,消除了作者的顾虑,重拾了自信,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小提琴手。课文情节很有戏剧性,极具感染力,孩子们都很感兴趣,而且这个善意而美丽的语言,也感动了每一位学生。文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本文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如对林中景色的描写,“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幽幽的小曲”,优美动人;对老人语言的描写,如诗一般,打动了文中的“我”,也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

依据课标,本课教学目标即为: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设定为: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而教学难点应该就是体会、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言行、环境方面的描写表达情感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我们学校六年级一班学生的调查,该班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比较高,有四分之一学生很喜欢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语文学习,只有几位学生不太喜欢语文学习。总体学习基础不够扎实,两极分化距离较大。同样的一篇课外阅读作业,最快的学生与最慢的学生在阅读完成时间上整整相差近一倍的时间,可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基础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也就是简单的知识学生表现为很强的表现欲望,积极性高涨;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学生望而生畏,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态度。

针对所要学习的文本《唯一的听众》一课,处于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人间真情。但通过调查,学生学习这类的文章先前经验不足,甚至可以说没有这样的经历。也就没有学习这类文本的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再加上现在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少,许多学生家长外出务工,无人管理,无人照料,更遑说精神食粮的溉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面与知识量少得可怜,而学校又是条件简陋,没有什么图书可供学生借阅,因此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虽有兴趣,但效果并不佳。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我班的学生总体上对语文学习是比较感兴趣的,也就是说比较喜欢语文学习的,表现出对《唯一的听众》一文学习较高的热情。而这一点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因而教学中我想尽一切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掌握。同时也清楚地看到,这班学生的学习基础不是很扎实,两极分化距离较大,因此在学习中我只能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文本的特点,适当降低学习难度,让更多的学生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三、教学过程和方法

(一)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在前边的《穷人》一文中我们感受到()的桑娜和渔夫。在《别饿坏了那匹马中》我们感受到()的残疾青年,我们从中感受到了真情的美好。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就学习一篇令人心动的课文。(出示课题《唯一的听众》)齐读课题并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刚才提出了好多的问题,那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读课文吧!1自由读,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新词。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三)反馈

1、字词 悠悠 白痴 蹑手蹑脚 沮丧 庄重 羞愧 嘿 洋溢 珍藏 仪式 溜走 抱歉 割舍

字音重点 溜 蹑

字形重点 歉 割(指导书写)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深入学习,体会情感

1、读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相关段落)

(1)课文首尾写作有什么特点?(对比)

(2)从这两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我一开始是个音乐白痴,后来成为一个有名的小提琴家。)

(3)能当着成百上千的人演奏小提琴,成了小提琴演奏家。这一切都总是使作者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唯一的听众

2这位唯一的听众,她不曾给过作者拉小提琴技巧的指导,也不曾给他讲解过拉琴的窍门。那么,她是怎么帮助作者的呢?是怎样做唯一的听众的呢?她为什么要称自己耳聋呢?好,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细读课文。下面,我请同学们自己默读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一边用心地默读,一边思考:作者和老人是样相识的?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1)第一次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些话?(老人第一次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在作者想溜走的时候说的。)同桌合作朗读一个人读在什么情况下,另一个同学读她说了什么。

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

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在作者听来,此时老人说的话像什么一样?诗一样的语言是多么的美妙呀!同桌合作读出像诗一般语言的那种美,好吗?

老人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 同桌再次合作练读老人那诗一般美好的语言。(2)第二次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①同桌合作朗读

②想想老人为什么要这样说?(鼓励他)

③如果你是这位拉小提琴的人,你会有什么感受?

④对文中的作者受到老人的鼓励,内心也产生了极大的变化(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⑤什么是从未有过的感觉?以前,他得到过鼓励吗?这样的语言不单单在当时产生了这样的作用,给作者带来快乐的情感体验,还有着其他很大的作用呢!课文有一段就集中描写了。这个作用是通过什么写出来的?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在老人这样鼓励的语言下,作者有了怎样的变化呢?(心情、行动、态度)(3)第三次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很好!同学们,刚才我们理解的都是老人的语言。课文还写了几次老人鼓励和关爱的眼神,是不是啊?那么课文几次写到老人的眼神呢?含义是什么?请你找一找,画一画,体会体会。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①描写眼神的一个共同的词语是什么?(平静)

②老人用平静的眼神望着作者,有什么含义吗?(消除紧张、鼓励、给予自信„„)

③作者为什么感觉老人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呢?他从老人的眼神里读出了什么? ④老人给作者信心,带领他度过了练琴起始的艰难阶段;老人给他鼓励,带领作者体验练琴中成功的喜悦;老人带给他享受,带领他走向音乐的美好境界。同学们,老人在初识作者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说:“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其实,老人一直在用一颗博大的心在对待这个初学小提琴的作者。老人是用怎样的心来对待作者的呢?

老人用细心关注作者,用爱心温暖作者,用诚心感动作者,用热心鼓励作者。这位“唯一的听众”是怎样的一位听众啊?

当作者得知这位“聋子”竟然是音乐学院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时内心有千言万语,第二天清晨在小树林里我和教授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写下来。(学生练笔)

板书 唯一的听众

不自信 关爱

„„ ←唯一的听众(平静)

自信 鼓励

四、教学反思

对语文教学而言,情是蕴涵在文本和生活中的情,认知是基于主体生活与心灵的认知。本单元的教学充满了人间真情,《唯一的听众》这一课,确实让我们体会到:真情给一个初学小提琴者带来的自信,以及给师生阅读后带来的感动。

《唯一的听众》讲述的是一个被家人称作是音乐白痴的人,虽极大打击了他的自尊心,但是并没有泯灭他对小提琴的爱好。他躲到树林里练习拉琴,幸运地是他遇到了一位自称是聋子的老妇人,给予了无私的真诚的鼓励和肯定,消除了作者的顾虑,重拾了自信,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小提琴手。课文情节很有戏剧性,极具感染力,孩子们都很感兴趣,而且这个善意而美丽的语言,也感动了每一位学生。文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本篇课文开始我由学生对课题质疑导入,一方面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通过质疑课题来进行阅读的方法训练。接着通过一个大问题:这位唯一的听众,她不曾给过作者拉小提琴技巧的指导,也不曾给他讲解过拉琴的窍门。那么,她是给了作者怎样的帮助,使他从一个“音乐白痴”成了一个“小提琴演奏家”呢?引出文章的教学,线索还比较清晰。其实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可减少时间,如在学习老人的三次语言时,不必斟词酌句地去理解,课堂上,不必拘泥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应让学生在课堂中领悟、掌握文章的写作方法,读中悟写。在这次的课堂中,对句的提炼、理解过于明显,从而削弱了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把握,年段特点把握不够准确。

课堂永远充满了遗憾,回思课堂,值得商榷,亟须改正的地方很多:

一、朗读形式较少,指导不够深入。学生虽然能够理解老教授是一个懂得教育方法、关心爱护年轻人成才的慈祥的老人,但是对角色的情感把握还不够大胆和准确,所以朗读老教授的语言时放不开,朗读语气不够。

二、感悟不够。虽然能够抓住老教授的语言进行重点教学,但挖掘不深入,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够,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性,所以,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感悟也是较为粗浅的,还有一部分学生充当了“听众”的角色。

三、由于思考不够深入,考虑得不够具体详细,细节没有考虑周全,以致课堂环节不够紧凑。

四、课堂上的语文味的体现。虽然课堂上,我一直引领学生朗读品悟,但练习不够。虽说课堂上,我安排了一个练笔,但是总觉工具性体现的还不够,有点走过场的感觉。

虽然这节课上的不是很成功,可是我觉得它能让我思考的东西却很多:

1、针对这节课而言,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合理吗?应不应该把老人的语言、神态与我的心理变化放到一节课上来解决,今天的课堂告诉我这样显然是内容太多了,但不放到一堂课上就感觉不是一个整体。或者是把表达方法的落实与训练放到第三课时来完成可以吗?好不好?

2、高效课堂应高在哪?

3、这次新课程培训主题是精读与略读,那么精读课文应该怎么教,怎么精?

4、我还在想我的语文课该怎样上,每一节课都该给学生些什么?

5、教师的基本功对于上好一节语文课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细节的处理,导语的设计、过渡语的衔接、阶段的小结等等。因此我还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多读书,多学习,博采众长。

通过教学,我的收获是:无言的鼓励,无声的激励,无语的感谢,让人间充满爱。人生的幸运是拥有真正帮助你的人!

第三篇:《唯一的听众》教学案例1

《唯一的听众》教学案例

胡生迪

一、教材分析

本文通过讲述“我”在素不相识的老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获得成功的故事,赞颂了教授美好的心灵。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要求学生体会“我”在学习拉琴的过程中,心理和行动发生了哪些变化。在掌握故事梗概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体会老妇人的语言的深刻含义,让学生感知,老人默默的关怀,真诚、无私的帮助是“我”树立信心的动力,老人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进而体会老人的教育技巧。

因为课文内容比较贴近生活,所以在教学中要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激发学生追求美、创造美的热情,努力使他们成长为有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的人。

依据课标,本课教学目标即为: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容、学会忍耐、学会感恩,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重、难点的确立:

本节课是一节分析课,学生在了解故事梗概之后,不能不被老人那美好的心灵而震撼,不能不被老人的良苦用心和高超的教育技巧而折服,由此,我把理解老人是如何帮助“我”学会拉小提琴的,体会“我”对老人的敬仰之情;认识老人不仅帮助“我”步入音乐的殿堂,更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

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

本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原则,我在教学中采用导引式的教学方法与“问题——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同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教学过程和方法

《唯一的听众》讲述的是一个被家人称作是音乐白痴的人,虽极大打击了他的自尊心,但是并没有泯灭他对小提琴的爱好。他躲到树林里练习拉琴,幸运地是他遇到了一位自称是聋子的老妇人,给予了无私的真诚的鼓励和肯定,消除了作者的顾虑,重拾了自信,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小提琴手。课文情节很有戏剧性,极具感染力,孩子们都很感兴趣,而且这个善意而美丽的语言,也感动了每一位学生。文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一、创设情境,呈现目标

1、欣赏月光曲

2、同学们,在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一些事使人难以忘怀,总有一些人是不能忘记的。这节课,我们就随着课文的深入学习,去感受那使文中的“我”难以忘怀的事,去结识“我”不能忘记的“唯一的听众”。

本篇课文开始我由音乐导入,月光曲对比锯床腿思考:老人在我音乐成长之路上起了什么作用?接着通过一个大问题:这位唯一的听众,她不曾给过作者拉小提琴技巧的指导,也不曾给他讲解过拉琴的窍门。那么,她是给了作者怎样的帮助,使他从一个“音乐白痴”成了一个“小提琴演奏家”呢?引出文章的教学,线索还比较清晰。其实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可减少时间,如在学习老人的三次语言时,不必斟词酌句地去理解,课堂上,不必拘泥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应让学生在课堂中领悟、掌握文章的写作方法,读中悟写。在这次的课堂中,对句的提炼、理解过于明显,从而削弱了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把握。

二、阅读感知,生成问题

主问题:老人在我音乐成长之路上起了什么作用? 老人是怎么帮助我的?她的帮助使我产生了哪些变化呢?

三、讨论探究,解决问题

同学们,老人对我的帮助仅仅是在音乐方面吗? 理解:此时,给予我帮助的老人又是怎样做的呢?

“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1)第一次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些话?

(老人第一次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在作者想溜走的时候说的。)同桌合作朗读一个人读在什么情况下,另一个同学读她说了什么。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 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

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2)第二次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在作者听来,此时老人说的话像什么一样?诗一样的语言是多么的美妙呀!同桌合作读出像诗一般语言的那种美,好吗?

老人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 同桌再次合作练读老人那诗一般美好的语言。(3)第三次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①同桌合作朗读

②想想老人为什么要这样说?(鼓励他)

③如果你是这位拉小提琴的人,你会有什么感受?

④对文中的作者受到老人的鼓励,内心也产生了极大的变化(我心里洋溢着 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⑤什么是从未有过的感觉?以前,他得到过鼓励吗?这样的语言不单单在当时产生了这样的作用,给作者带来快乐的情感体验,还有着其他很大的作用呢!课文有一段就集中描写了。这个作用是通过什么写出来的?

(心情、行动、态度)本环节教学过程中,朗读形式较少,指导不够深入。学生虽然能够理解老教授是一个懂得教育方法、关心爱护年轻人成才的慈祥的老人,但是对角色的情感把握还不够大胆和准确,所以朗读老教授的语言时放不开,朗读语气不够。

感悟不够。虽然能够抓住老教授的语言进行重点教学,但挖掘不深入,给学 生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够,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性,所以,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感悟也是较为粗浅的,特别是分析老教授在什么情况下说那些语言,有大部分学生充当了“听众”的角色。

很好!同学们,刚才我们理解的都是老人的语言。课文还写了几次老人鼓励 和关爱的眼神,是不是啊?那么课文几次写到老人的眼神呢?含义是什么?请你 找一找,画一画,体会体会。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①描写眼神的一个共同的词语是什么?(平静)

②老人用平静的眼神望着作者,有什么含义吗?(消除紧张、鼓励、给予自信„„)

③作者为什么感觉老人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呢?他从老人的眼神里读出了什么?

④老人给作者信心,带领他度过了练琴起始的艰难阶段;老人给他鼓励,带领作者体验练琴中成功的喜悦;老人带给他享受,带领他走向音乐的美好境界。同学们,老人在初识作者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说:“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 音乐”。其实,老人一直在用一颗博大的心在对待这个初学小提琴的作者。老人是用怎样的心来对待作者的呢?

老人用细心关注作者,用爱心温暖作者,用诚心感动作者,用热心鼓励作者。

四、练习达标,拓展延伸

师:通过我们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小练笔:有没有一个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让你感动?请将他们呈现于我们面前。

由于思考不够深入,备课不够深入,考虑得不够具体详细,细节没有考虑周全,以致课堂环节不够紧凑,有些环节引导不够,花了过多时间,最后还有两环节任务没有完成。

虽然课堂上,我一直引领学生朗读品悟,但练习不够。语文练笔也因教师原因没时间开展。这节课上的不是很成功,我觉得它能让我思考的东西还很多:

1、针对这节课而言,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合理吗?应不应该把老人的语言、神态与我的心理变化放到一节课上来解决,今天的课堂告诉我这样显然是内容太多了,但不放到一堂课上就感觉不是一个整体。或者是把表达方法的落实与训练 放到第三课时来完成可以吗?好不好?

2、主问题是否比多个次要问题多花时间?

3、我还在想我的语文课该怎样上,每一节课都该给学生些什么?

4、教师的基本功对于上好一节语文课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细节的处理,导语的设计、过渡语的衔接、阶段的小结等等。因此我还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教 学技能,多读书,多学习,博采众长。

通过教学,我的收获是:无言的鼓励,无声的激励,无语的感谢,让人间充满爱。人生的幸运是拥有真正帮助你的人!

第四篇:《唯一的听众》教学案例及反思

《唯一的听众》教学案例及反思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11课《唯一的听众》,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读书,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跳出来,所谓的跳出来,就是用自己的火眼金睛看课文,产生自己的想法,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中的人物一定有了自己的想法,现在,老师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请你迅速浏览课文,想想你对课文有了什么想法?

生快速浏览课文,组织语言。

师:想与不想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老师听听你们的看法。

生: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位老妇人帮助“我”,使“我”成功的事。

师:看来,你把文章读进了心里,你对文章有了高度的概括。

生:读了课文,我认为老妇人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人。

师:你对老妇人有一个美好的印象,老师也一样,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生:这篇文章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走一步再走下一步》有相似的地方,都说人有信心才能成功。

师:你注意与以前的课文相结合、对照、比较,这样更有助于你的学习。

生:我认为课文中的“我”很坚强。

师:你对课文的感受力比较强。

生:我很喜欢老妇人,她善于鼓励别人。

师:你真会读书,竟看到了语言文字的深处。

二、理解课文

师:这一篇课文并不难懂,但字里行间充满了人情味,都说“风雨过后,就见彩虹”,文中的作者历经风雨,最后见到彩虹了吗?

生:见到了,因为他成功了。

师:你从课文哪些内容知道的?读一读。

生读最后一段。

师:能深入进去,想想你从句子中哪些词感受到他的成功?

生:“熟练、无法割舍、成百上千”等词。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作者成功的喜悦吧!

生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作者的琴艺水平一直那么好吗?那他的琴艺水平经过了怎样的变化?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同桌交流交流。

生找句子交流。师板书“白痴”―――――“成功”

指导学生读句子。

师:看到板书,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我”为什么会成功?

师:静静的思考思考他能由“白痴”最后变“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板书“走向”

生:他能走向成功的原因是因为老妇人的鼓励。

师:看来你深深知道,一个人的成功是离不开别人的鼓励的,老妇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鼓励他的?当时情景怎样?

生:是在“我”灰心、沮丧的时候,老妇人鼓励我的。

师:请找出句子,读一读,好吗?

生读句子

师:这种情景下老妇人怎么做的?她的哪方面最打动你?

生交流句子。

生:“也许我会用心感受这音乐……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

师: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生:老妇人一直在鼓励她,而且还告诉作者音乐是用心灵去感受的。

生读句子。

师:除了语言,你还感受到什么?

生:老妇人一直很平静。

师:是呀!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作为一名小提琴手,面对如同锯床腿的音乐,她的表情如此镇定,没有流露出一丝丝的无奈和烦躁,她帮助别人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平等的给予,老师看到了一位老人对别人的“尊重”(板书“尊重”)面对看到的这感人的一幕,你有话要说吗?

生:正是由于老妇人才让作者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感受。

师:什么感受?

生:自信。

生:有人夸我。

生:我也有人欣赏。

师:一个人的成功仅仅依靠别人的鼓励行吗?还需要什么?从哪儿知道的?

生:一个人的成功最主要的需要自己的努力,我是从以下句子知道的:“我现在已经不在乎了…”

指导全班读句子。

师:我不在乎什么?

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师:我怎么做的?找出重点的词读一读。

生:“很直、又酸又痛、湿透”

师:开始是“沮丧、蹑手蹑脚”现在却不在乎,还能坚持拉琴,从中你学到了什么?生:作者不怕吃苦,坚持不懈

师:做事就需要这股韧劲,板书“韧劲”。正是由于老妇人的鼓励,加上我的坚持,才让我最后感觉奏出了真正的音乐,一起读——

生读句子

师:多么温馨感人的一幕!让我们再一次带着对作者和老妇人的敬佩之情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反思:

《唯一的听众》记叙了一个男孩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将这两条线索截然分开不可取,但又不能混为一谈。于是,我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老妇人的语言、通过老妇人的眼神以及“我”的心理变化,设身处地地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和鼓励,同时提升到“我”对老妇人的敬佩和感激。从而做到“目中有人”的教学,让爱与真情贯穿始终。

一、力求让学生在想象中领悟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对于本课理解上的另一个难点,也就是老妇人的神态描写“她平静地望着我”这句话在文中重复出现了三次。她为什么平静地望着“我”,她望着“我”的时候,在想些什么?而“我”从那平静的眼神里能看到些什么?这些,课文都没写。怎么办呢?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师让

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设身处地去感受一下当时人物可能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结果,学生的回答基本上能切合本文的主题,都能体会到老妇人为了维持那个美丽的谎言,一再用平静的眼神鼓励作者的良苦用心。

二、德育实施润物无声

本课的德育实施点很多,如:老人的平易近人,体贴入微,“我”的刻苦努力,坚持不懈等等,但是统观起来就是两个字——关爱,所以,在课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每一次的小结都力求照顾到双方人物的感受,并在小结中提升情感,通过板书来体现。

课堂永远充满了遗憾,回思课堂,值得商榷,亟须改正的地方很多:

一、朗读形式较少,指导不够深入。学生虽然能够理解老妇人是一位懂得教育方法、关心爱护年轻人成才的慈祥老人,但是对角色的情感把握还不够大胆和准确,所以朗读老妇人的语言时放不开,朗读语气不够。

二、感悟不够。虽然能够抓住老妇人的语言神态进行重点教学,但挖掘不深入,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够,所以,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感悟也是较为粗浅的,还有一部分学生充当了“听众”的角色。

三、课堂上的语文味的体现。虽然课堂上,我一直引领学生朗读品悟,但练习不够。由于课堂容量较大,没让学生动手写,匆匆说一说过场,这一工具性体现的就不够了。

此外,心里比较紧张,致使课堂上表现的不够从容,着急、牵引学生的痕迹比较明显。综上所述,我认为,在新课标的引领下,语文课堂应该侧重在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上,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并且得到个性化的体会与领悟。

第五篇:教学案例《唯一的听众》(写写帮推荐)

《唯一的听众》教学案例

作者姓名:闫伟

作者单位:新乡县小冀镇京华社区小学

联系电话:***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素养的核心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听说读写的本质是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能力。本节课立足于学生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的语言,揣摩文章的表达,通过说话、朗读、想象、写话等训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使精神和语言和谐共生,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知道老教授是一位能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慈祥可敬的老人,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1.运用写人文章的学法深入研读。

2.理解文中老人的语言与神态描写,感受老教授的用心良苦。

【课前准备】

搜索合适的背景音乐,制作简单幻灯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质疑激趣

(背景音乐:小提琴曲)有这样一位音乐家,她对音乐有着执著的爱,对拉小提琴有着永远无法割舍的爱,在各种文艺晚会,总会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可是又有谁知道这样一位音乐领域的骄子,小时候曾经是一个音乐白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改变,究竟是谁在改变了她的人生?这节课让我们怀着虔诚的心走入那清晨,走近那神秘的唯一听众。

【设计意图】

制造悬念,导入新课,既激发兴趣,又开启思维,使学生尽快进入教学所需的“愤”和“悱”的状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生字词预习情况

(1)生字正音。

(2)要求学生自己分析字形,掌握字形。(3)理解词义:白痴、沮丧、绝妙、懊恼、神圣、蹑手蹑脚等

2.读了课文,这位神秘的唯一听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把课题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

抓住开题后的疑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改变,究竟是谁在改变了她的人生?让学生发现疑点,引起注意;同时,紧承线索,着眼整体,学生在潜心地读文、思考的基础上,与全班同学交流讨论,在分享的同时获得了探究的快乐,又对全文有了整体上的认识

三、研读文本

感受人物

过渡语:显然同学们都对这位神秘的的听众产生了莫大的兴趣,那么,接下去我们不妨再次走入课文,抓住描写她的语言、动作、神情的语句好好去品茗,更深层地去感受这位唯一听众高尚的人格魅力。请同学们在书上做个简单批注。

讨论交流:

板块一:抓三次对话感受老教授的用心良苦

Δ 第一次交谈

“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相机引导点拨:

1、老妇人在什么情况下这样说?

2、她为什么要这样说?为什么说自己耳朵聋了?

3、你还可以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老妇人的用心良苦?

“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委婉地提出请求,既消除了我的顾虑,又激励我持之以恒地练下去

4、朗读指导:你能想象出老妇人说这句话时什么表情?什么语气?

Δ第二次交谈

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引导学生从“总不忘”、“真不错”、“谢谢你”体会老教授的高尚人格

Δ第三次交谈

“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引导学生体会出老教授一方面肯定了我琴艺上的长进,另一方面又勉励我要不断的努力,一老一少在音乐的流淌中相互给予快乐。

板块链接:在老教授寥寥无几的话语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位真诚无私、循循善诱的慈母般的长者,同样在人物的神情中我们也能感受到那不言而语的点点滴滴。

板块二:抓三次平静的眼神感受老教授的真诚无私。

平静的后面往往蕴涵着不一样的思想,同学们,你们能读懂老妇人三次平静的神情后面所包含的不同内涵吗?

Δ我感觉到背后有人,转过身时,吓了一跳: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这是一位优雅的很有气度的长者,平静的神情仿佛告诉我她并没有因为我拉锯般的琴声所惊扰,平静的眼神充满着包容与友善,让我羞愧、惊慌的心也很快地平静下来

Δ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里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平静地望着我,此时无声胜有声,在默默的关心中让我对自己有了自信,每天如一日,真诚可鉴。

Δ老人靠在木椅上,微笑着,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引导点拨:为什么“我”觉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2、体会出老妇人正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提醒我艺无止境,还需不断的努力

3、指导朗读:就这样,我们都深深地陶醉在美妙的音乐,温馨的感觉中,你能把这样的温情留驻心头吗?

【设计意图】

重点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和神态的句子去品读,在朗读、体味中深入领悟人物的品性,让学生受到心灵的滋养,并且从中学到通过刻画人物的语言、行为、神态来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沮丧 羞愧 兴奋 尽心尽力 洋溢 抱歉 难以割舍

二、继续研读文本,了解我的成长历程。

1、正因为老教授孜孜不诲的教导、默默无闻的关切,我的学琴经历了这么一个难忘的过程,请你利用刚才听写本上的词语说一说。

【设计意图】

大胆地剪裁,把原有的阅读材料取舍后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出来,这也是对学生重新组织构建语言模式、处理阅读信息能力的一次锻炼。

2、在这个过程中,哪一幕深深打动了你,请你用自己最深情的朗读告诉大家,与人分享。

3、直到有一天,妹妹告诉我这位老太太竟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时,我才如梦初醒,此时我明白了„„

说话练习,分层要求:我明白了 也明白了

更明白了 【设计意图】

大线条的设计打破了循规蹈矩的串讲,融说话、朗读、理解、归纳于一体,力求简洁高效。

4、第二天,我又一次来到小树林,而我唯一的听众也已经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你能假想这一幕吗?请你试着用上“平静地望着我”,用最吻合的语言把这一幕写下来(背景音乐:小提琴曲)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写话或许有些难度,但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课文的重要目的之一,运用知识的迁移原理,设置模仿作为中介环节,将读写有效结合,从模仿渐入创造境界,使学生一步一步登上习得言语表达经验的台阶。

三、体悟中心、升华文本

1、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永远无法割舍的爱好,我能熟练地拉许多曲子。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每当拿起小提琴,我眼前就浮现出那位耳“聋”的老人,每天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感受有感情朗读。

那时的我总是那么的------,为什么?(或许有着成功的喜悦,或许有着感恩的思绪,或许有着„„)(2)不管如何,我总是不由地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为什么?

四、就这样一位高尚的老人,就这样一位“不教而教”的师者,同学们,你们能用哪些名言诗句来赞美她?

五、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

如果说本篇课文是以事件的结果倒溯展开教学,那么结课部分则是回归起点,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六、作业

1、把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并抄下来

2、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请你写一则读后感

【板书设计】

唯一的听众

耳朵聋

用心听

平静地望

【教学反思】

本文的重点是品味描写老教授真诚的语言和神态的语句,展开合理想象,体会其心理及其对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进而体会老教授对主人公无私的关爱和主人公对老教授的感激、敬佩之情。根据这一重点,第一课时的设计,我主要抓住描写老教授的语言、神态,让学生来深入领悟人物的品性,让学生受到心灵的滋养,并且从中学到通过刻画人物的语言、行为、神态来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第二课时融说话、朗读、理解、归纳、写作于一体,体会老教授的高尚品德。在实际教学中,对于随着“我”的心理不断变化以及老教授的言语不同,学生体会不到,只是停留在句子意思上。还有,先从言行入手,缺少整体性把握。也许正是因为理解、体会不到位,使得学生想象老教授当时心里想的内容显得单调、空洞。而且纵观本课教学,学生的发言面较窄,有一部分学生充当了听众“角色”,导致课堂气氛不理想,略显沉闷。针对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备课要深钻教材,研究学生,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需要培养的能力。本课教学,我觉得对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还存在一些偏差。我还需要深钻教材,提高设计水平,找准学生切入点,提高教学艺术,使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2、课上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只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一个典型例句。

教学中我还需多给学生读书和思考的时间,要充分利用典型句子,引导学生认真分析、体会,从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3、加强学生读书能力的培养。本班学生的读书能力还需大力提高,教师应在课堂上加强训练,把对文章的体验准确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准确,语句通顺,情感真挚,富有感染性。

4、组织教学要力求调动多数学生的学习欲望。课堂上虽然很多学生学习很积极,对课文理解较深,但我认为仍有一部分学生充当了听众的“角色”,没有积极思考、提出疑问,缺少主动学习的精神。今后的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乐学者。

下载《唯一的听众》教学案例及分析(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唯一的听众》教学案例及分析(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唯一听众》说课稿

    《唯一听众》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1、课文简说。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

    唯一的听众(本站推荐)

    案例展示二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唯一的听众》 (第二课时) 授课教师:蒋秀云(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中学高级) 【说课】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理解题目的......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 本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原则,我在教学中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方法与“问题——探究”的教学......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1 这篇课文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创造这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在平时的教学中感觉到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感悟只停留在从内容到内容,缺乏书本世界与自身真实情感世界的沟通,而且部分同学的感恩意......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文质兼美,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感受人物的品质,从而受到思想教育。第一课时紧紧围绕老教授的言行、神情来展开教学......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推荐)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唯一的听众》一文,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内容真实动人,表达的情感真挚纯朴。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教学模式,“以......